大历诗歌

合集下载

大学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五章大历诗风

大学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五章大历诗风

第五章大历诗风今天,我们开始讲中唐诗歌。

文学史上所谓的中唐,一般是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算起,到唐文宗太和九年(835),约70年左右。

中唐诗歌又可分为大历和元和两个时期。

从大历到唐德宗贞元(785-804)前这段时间为大历时期,是诗歌由盛唐转向中唐的过渡时期。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痛定思痛,蓦然感到了自己的无能和衰老,失去了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

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馀韵,也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的标志,它像一股突起的凛烈寒风,霎时就把人们刮进了万木凋零的萧瑟秋季,在士人心里投下了浓云密布的巨大阴影。

在此之前,生活于和平环境中的士人,存有强烈的由文事立致卿相的功名愿望。

可战争爆发后,武将有了用武之地,而文士被排挤到社会边缘,再也看不到锦绣前程了。

追忆往昔,恍如隔世,目睹现实,颇多生不逢时之感,热切的仕进欲望为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所取代,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

战乱毁掉了这代士人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生活,带来希望幻灭的黯淡现实。

盛唐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乐观情绪和慷慨气势,已成为遥远而不绝如缕的馀响;而平心静气的孤寂、冷漠和散淡,弥漫于整个诗坛。

作为大历时期能自成一家的著名诗人,韦应物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是颇能说明问题的。

他是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约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大历诗风)【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大历诗风)【圣才出品】

第5章大历诗风5.1 复习笔记一、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1.大历诗风(1)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

大历诗风是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2)这些诗人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经过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失去了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风貌。

(3)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馀韵,也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2.韦应物部分诗歌的盛唐馀韵和他的清雅闲淡诗风(1)早期韦应物早期所写的一部分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如《饯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寄畅当》等。

这种气势壮大的诗作,明显地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馀韵。

(2)后期韦应物后期的作品里,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如《温泉行》《与村老对饮》等。

他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如《滁州西涧》等。

3.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诗中的冷落寂寞情调(1)刘长卿①作品风格刘长卿的早期作品带有一种凄凉的心绪,后来就进一步沉积为进退失据、孤寂无助的茫然失落感,莫明的惆怅充斥于胸臆,如《送李录事兄归襄邓》等。

②“五言长城”刘长卿的五言诗写得最好,曾自许为“五言长城”,早年爱写篇幅较大的叙事性的五古五排,但意脉似不甚连贯。

后来他用较短的五古和五律、五绝写离别与山水景物,颇多意象省净而极富韵味的优秀之作,如《江中对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

(2)“大历十才子”①“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

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

唐代大历诗风

唐代大历诗风

第五章大历诗风中唐诗歌概况: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大历至贞元年间(766—805年),主要代表人物是大历十才子、韦应物、刘长卿、李益等诗人;第二个时期是贞元之后的的时期,以元白诗派、韩孟诗派、刘柳诗派为代表。

大历诗风:大历诗风,是指从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766—805)三、四十年间诗坛的的创作风貌。

历史背景:安史之乱,唐朝由极盛走向衰弱,导致两个结果:一个国家混乱,时势艰难;二是武人受到重视,文人被边缘化。

诗风的转变:雄浑—低沉,自信—自适,豪情—孤寂,关怀社会—关注个体韦应物:盛唐余韵与清雅闲淡身世概况:京兆万年人,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生于开元25年(737年),卒于792年。

高祖韦挺官至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曾祖韦待价,武后时任宰相;祖父韦令仪,为宗正少卿,从四品,属刑部;父亲韦銮和伯父韦鉴都是知名画家,善画花鸟、山水。

夫人元苹是鲜卑贵族,北魏开国皇帝昭成皇帝之后,后迁都洛阳,改汉姓元,后世称河南元氏,她父亲是元挹任尚书吏部员外郎,她16岁嫁给了韦应物,享年36岁。

韦应物的生活和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白居易:“近岁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后人论诗往往王、孟、韦、柳并举,可见其诗歌成就之高。

第一个时期,15岁任唐玄宗三卫近侍,出入宫闱,横行乡里,是比较得意的时期,我们称之为任侠负气期,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代表作有《逢杨开府》《饯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寄畅当》;第二个时期,安史之乱后,玄宗奔蜀,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被迫辞职后又任京兆府功曹、滁州刺史、江州刺史,一直到苏州刺史,期满无钱进京候调,客死苏州无定寺,约56岁左右,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清雅闲淡期,作品充满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诗境明净雅洁而意味深长,有冷漠遁世的倾向,代表作有《温泉行》《与村老对饮》《滁州西涧》《咏声》《寄全椒山中道士》。

有作品集《韦苏州集》存世。

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冷落寂寞的情调刘长卿生平及代表作:字子房,洛阳人。

大历诗风特点

大历诗风特点

大历诗风特点
大历时期(604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东晋时期的继任者,文律道义的完善,社会秩序的重建,使之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和文化意义的时代,而大历诗歌的诞生也是在这样的时期形成和演变的,作为大历朝代的最重要文学样式,大历诗歌与前代文艺形式有着一些不同之处,它所展现出来的风格、思想和意境也使其成为古代文学历史上的一座亮丽的明珠。

大历时期的诗歌除了继承汉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独特的特色,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

以下将就大历时期诗歌的风格进行简要概述:
1、关系复杂的表现。

大历时期的诗人们在创作诗歌时,以情感关系的复杂性来表达自己的复杂情感。

他们注重从浓重的情感中抽取出关系的不同角度,甚至能够在表达当事人之间复杂的关系时表现出张力和矛盾,使其具有强烈的可视性和可感性。

2、婉约言语的用法。

大历时期的诗人更加注重婉约的言辞,表达出感情的柔美,使得诗歌的审美标准更加细腻,且能够体现出他们的慈悲心态。

3、灵活的文学技巧。

大历时期的诗人们在进行创作时,采用灵活的文学技巧赋予诗歌更多的变化,他们能够运用多种手法,如联想、比兴和象征表达等,将诗歌灵动多变、异彩纷呈,令人惊叹。

4、文风明快。

大历时期的诗人们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采用结构简洁、语言明快、叙事丰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诗歌更加优
美流畅,深情动人,且在文学的表现力方面也更加出众。

所以,大历时期的诗歌不仅仅是前代文艺形式的继承者,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从大历时期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关于人生、社会及道德等诸多不同方面的思考,其独特的文风也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亮丽的明珠。

大 历 诗 风

大 历 诗 风

• 李贺诗的比喻。 根据递进想象而形成的曲喻。 钱锺书《读艺录10· 长吉曲喻》:“长吉乃往往 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余 论昌谷诗,引申翻译名义集所谓雪山似象,又 长尾牙,满月似面,平添眉目者也,如《天上 瑶》云:‘银浦流云学水声’,云可比水,皆 流动故,此外无似处,而一入长吉笔下,则云 如流水,亦如水之流而有声矣。《秦王饮酒》 云:‘敲日玻璃声’,日比玻璃,皆光明故, 而来长吉笔端,则日似玻璃光,亦必具玻璃声 矣。……皆类推而更进一层,古人病长吉好奇 无理,不可解会,是盖知有木义而未识有锯义 耳。”
刘禹锡比柳宗元多活了24年。
刘禹锡丁母忧满后,被任命为夔州刺史。重视民歌, 写竹枝词。任满,调和州刺史。敬宗宝历二年(826) 54岁的刘禹锡奉命回洛阳。途经扬州,遇白居易。刘 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又调长安任主客郎中。 《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 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因宰 相裴度推荐,刘禹锡任集贤殿学士,后任苏州刺史、 汝州刺史、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64岁的刘禹 锡,因病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晚年闲居洛阳与白 居易多有来往,诗歌唱和,还尝试词的创作。会昌二 年(842)七十一岁的刘禹锡去世,白居易有诗哭之。
他们同时参加永贞革新,成为革新集团 的核心人物。
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即位,改元永 贞元年,重用具有革新思想的王叔文、 王伾。刘禹锡、柳宗元分别被任命为屯 田员外郎和礼部员外郎。他们都认为这 是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于是积极 参加革新,形成以“二王刘柳”为核心 与宦官、贵族旧官僚对立的局面。他们 实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受到后世 史学家的赞扬。
他们同时在京兆府所辖地方任官。 贞元十七年(801)柳宗元由集贤殿 正字调任京兆府兰田县尉。

唐代诗歌漫谈第二讲

唐代诗歌漫谈第二讲

尝为监察御史。后以受禄山伪署,贬死岭南。 工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有集七十卷。 (才子传21页)其比较出名的作品如《钓鱼 湾》等。 刘昚虚:嵩山人,开元十一年徐征榜进士, 迁夏县令。交游多山僧道侣,为诗情幽兴远, 思雅词奇,端可杰立江表。代表作有《阙题》 (道由白云尽)等。▲
2、豪侠型诗人
张若虚:扬州人,神龙中,与贺知章、包融、
张旭等,俱以文词俊秀扬名京师,合称“吴 中四士”。官至兖州兵曹参军。《全唐诗》 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 压全唐之作。▲ 张旭:字伯高,吴郡人。神龙初,扬名京师, 天宝初,官金吾长史。嗜酒,与李白等合称 “饮中八仙”。又善草书,其书与太白诗、 裴旻剑舞时称三绝。《全唐诗》存诗六首, 代表作有《桃花溪》等。▲
杜审言、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四人中,以杜审言最有诗才。他在五律方面 的成就甚至超过了杨炯,而李峤亦以五律工 整著称。 杜审言:字必简,京兆人,预之远裔。咸亨 元年宋守节榜进士,为隰城尉。恃高才傲世 见疾,坐事贬吉州司户。武后时召还,为修 文馆直学士。有集十卷,不传,存诗四十余 篇而已,代表作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等。▲
崔融:字安成,齐州全节人。高宗时中举,
武后时为凤阁舍人等职。后以撰《则天哀册 文》,用思精苦,发病卒。融为文典丽,朝 廷大手笔多出其手。有集六十卷,已佚, 《全唐诗》编诗一卷。(汇评133页) 在诸多台阁诗人中,宋之问和沈佺期是最重 要的两位,因为唐代五律的定型,是由他们 最后完成的。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上元二年进
第二讲 唐诗发展概况
一、关于三唐说、四唐说、五唐说
《新唐书· 文艺传上》:唐有天下三百年,文
章无虑三变。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 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王、杨为 之伯。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琢,索理致, 崇雅黜浮,气益雄浑,则燕、许擅卷 宗。„„大历、贞元之间,美才辈出,擩哜 道真,涵泳圣涯,于是韩愈倡之,柳宗元、 李翱、皇甫湜(音实)寻和之,排逐百家, 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轧汉周,唐之文完 然为一王法,此其极也。▲

简述大历时期诗歌发展、流变的情况。

简述大历时期诗歌发展、流变的情况。

简述大历时期诗歌发展、流变的情况。

大历时期(766年-779年)是唐代中晚期的一个时期,其诗歌发展经历了一定的流变和演变。

以下是大历时期诗歌发展的主要情况:
1.文风转变:大历时期的诗歌呈现出与盛唐时期略有不同的
文风。

在盛唐时期注重雅致、华丽的风格基础上,大历时期的诗歌更加趋向于朴实真实,注重情感的真挚和对社会现实的揭露。

在文风上体现出了一种更加直接和真实的特点。

2.社会现实的揭示:大历时期的诗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愈发
明显。

诗人们以真实的笔触描摹出时代的沉浮和民众的疾苦。

他们关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战乱和灾难等问题,更加深入地表现出对社会现象和人民疾苦的关切。

3.抒发个人情感:大历时期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情感,
诗人们通过抒发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感受,热衷于诗人的个体感受与真诚自然的情感表达。

在诗歌中,他们表达了自己的忧愁、迷茫、世态炎凉以及对生活的苦闷和追求的渴望,深情地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动态展示。

4.诗体变化:大历时期的诗歌表现出不同于盛唐时期的诗体
变化。

传统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仍然是主要的形式,但也崛起了新的体裁,如五言律、七言律和其他韵文形式,诗人们在创作中更加注重与古典继承的结合。

总体来说,大历时期的诗歌发展呈现出从盛唐时期的浪漫华丽向朴实真实的转变。

诗人们更加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个人情感的表达以及新的诗体形式的尝试与发展。

这些演变和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诗人们对时代变化的关注,也为唐代中晚期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和表达途径。

唐宋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唐宋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20分)1、出现的时间段2、重要主张及成就3、代表人物1、贞观诗风:指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文人在贞观年间所形成的创作的风气。

他们在理论上主张综合南北,去短合长,形成既有南朝诗风宫商发越、清绮华丽的一面,又有北朝诗风贞刚朴厚,刚健开朗的一面,形成新朝诗风。

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如李世民、李百药、杨师道、许敬宗、虞世南等人的创作还有贵族化和宫廷化的倾,比较重视声律、典故和辞藻的运用,缺乏美的情思意味。

2、上官体:上官仪活跃于贞观诗坛的后期,“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旧唐书》本传)上官仪重视诗歌的艺术技巧,提出“六对”“八对”之说,是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范。

他的创作比贞观时期的诗人在艺术上更为成熟,但同样缺乏慷慨激昂的雄杰之气。

3、初唐四杰:所谓“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生活在7世纪下半期,才高位下,凭着自己的创作登上诗坛,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狭小的范围,扩大了诗歌的内容,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4、沈宋体:沈宋指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活跃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主要成就是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5、陈子昂的风骨兴寄说:为初唐诗人陈子昂提出,兴指兴发,寄指寄托,要求诗人在比兴咏物的同时要有所寄托,即对人生、社会等重大问题有所关怀;风骨本为刘勰提出,指风文章风格而言,气韵沉雄则有风,刚健爽朗则有骨,陈子昂提倡做诗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其实是在提倡一种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英雄主义的艺术风格。

6、盛唐气象:盛唐气象首先是由南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提出,他用“气象浑厚”来形容唐诗的特质。

表现在盛唐诗歌里的盛唐气象,其实是盛唐诗人以其青春的热情和朝气,以其开阔的胸襟和抱负,用丰富的想像和形象,创作出来的质朴、纯美、壮阔、浑厚,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给人以无穷的想像和无限的感染的诗。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一、大历诗歌两大群体:(一)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十才子”,作品多为题赠送别之作;(二)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大多写山水风景。

(三)题材内容无创新,清雅闲淡的艺术追求与王孟诗风一脉相承。

(四)在与诗的风格情调和写作技巧相关的词语色彩和意象构成方面,有鲜明特色。

二、由于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词语选择带有凄清、寒冷、萧瑟、暗淡色彩。

(一)刘长卿表现尤为突出。

喜欢吟咏秋风、夕阳,如“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干越亭》);“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陪王明府泛舟》);“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

秋风的冷色调与夕阳黄昏,构成刘长卿诗的独特底色,形成凄清、萧索的秋之色调。

(二)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冷淡色调的词语。

如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戴叔伦《李大夫见赠因之有呈》:“江清寒照动,山迥野云秋。

”卢纶《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暗淡清冷的词语色彩,整体有凄凉衰飒的风格。

三、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形成了两种意象类型。

(一)刘长卿诗中的象征性意象。

1、象征性意象在刘长卿诗里较多,因为他偏重主观感受,一般不对特定景物作工细描写,意象运用有情绪化倾向。

用得最多的意象—“青山”,谢朓《游东田》“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此意象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刘诗也如此。

如“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人》)。

2、具隐逸、高洁义蕴的“白云”,象征漂泊不定生活的“孤舟”,隐喻衰败消沉的“夕阳”,以及“芳草”、“落叶”、“沧州”、“寒山”等,在刘诗出现频率高。

其情绪化的象征隐喻功能,大于描述性和写实性;象征性意象的特点是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有弹性;但极易形成某种情绪类型的固定符号,成为程式化表达,陈熟老化失去新鲜感。

刘诗之所以让人觉得炼饰老到平稳而不新奇,甚至语意雷同,与其喜用象征性意象有关。

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
——司空曙《江村即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潜《归园田居》
以下两个判断哪个更好?
1、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 2、王维的诗,在宁静明秀的境界中· ,蕴含着一种对于生活的美的热烈向往,那是盛唐精神 风貌的产物;韦应物的诗,也表现宁静的境界,但在宁静的境界中,却有一种寂寞冷落之感, 有一种世外之思。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白居易《长恨歌》
安史之乱结束了唐人的青春
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主要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意象表达出来。 象征性意象,是指在诗歌写作运用意象时,作者在其中投入了强烈的主观 情绪,使得自然意象带有浓厚的象征意味,“青山”、“白云”、“孤 舟”、“夕阳”、“芳草”、“落叶”、“寒山”等,是大历诗人常用的 象征性意象。(p251) 描述性意象,主要是运用白描的手法,对其然景物进行尽量精确和具体的 描写,从细微处感受体认自然景物,并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情有韵味的小境 界,从而开辟出盛唐诗风以外的新境界。这种手法运用下的诗作,虽然有 明显的创新意味,但其不足是使诗境趋于浅近狭小。
李益边塞诗不同于盛唐边塞诗之处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

据说,宋徽宗招考画师,出了两个题目: 《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对 于后一题,有人画一只无蓬的空船直直的 横在河中央;有人画一只空船系在岸边的树 桩上 ;有人画一只小船在水面上自然悠闲 地飘荡;有人画了条小船极悠然地横在渡口, 船上居然落着几只从容嬉戏的水鸟;还有 人画一只小舟停在河上,一个船夫斜卧在 船尾酣睡,身旁挂放着一支竹笛。 你认为哪个画得最好?为什么? 假如《深山藏古寺》让你画你会怎么画? 这里面含有文学艺术什么样的共同规律?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经典名篇,你能 说说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吗? “滁州西涧”是作者的闲居之所,作者当 时滁州刺史卸任,回长安无路费,就暂时 闲居在“滁州西涧”。“独怜幽草”反映 了什么?有人说此诗妙处在写景如画,意 境独特;有人说此诗妙在有政治寓意,你 觉得这首诗有政治寓意吗?
诗风由盛唐的“雄浑”转向大历的“淡远” 请看司空曙《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此诗有何特色? 大历“淡远”诗风的代表人物——韦应物
二、高雅闲淡的韦应物诗
韦应物画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韦应物 (737~792) 唐代山水田园诗 人。15岁为三卫 郎,安史乱后, 弃武从文,任滁 州刺史、苏州刺 史等官,死于苏 州,人称“韦苏州”
这幅 诗意图 画得 好吗? 为什么?
四、清淡闲远的“大历十才子” 诗 大历十才子:钱起、韩翃、卢纶、李端、司
空曙、吉中孚、崔峒、耿湋、苗发、夏侯审。 他们的诗多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凭这首诗从一介布衣直升驾部郎中知制 诰。它妙在哪里?描绘的是什么图画?到底 是一首颂诗还是一首讽刺诗? 课后进一步思考,并参看李定广《韩翃<寒食 >诗发覆》一文。

唐代文学第五章大历诗风

唐代文学第五章大历诗风

五言长城:大历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尤工五律,风格含蓄温 和,清雅洗练,自许为“五言长城”。
他的五绝,最为著名的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三、大历十才子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 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 翃hónɡ、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 夏侯审。
一、顾况
1、简介
顾况与李益
顾况,苏州人,生卒年不详,至德二载(757)登 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贬饶州司户, 曾至崂山受道箓,以后行踪即不可考。
2、顾诗之俗
顾况的诗,无论古体还是今体,都受着江南民歌的明 显影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则有如白话。
3、顾诗之奇
顾况的诗,又常常俗中有奇,有怪奇的想象、怪奇 的比喻。
第五章 大历诗风
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 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

一、韦应物:早期的盛唐馀韵与后期的清雅闲淡
1、早期:盛唐馀韵 2、后期:清雅闲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韦应物的绝大部分诗歌,作于因秉公执法 而被迫辞去洛阳丞一职之后,尤以大历中再 度出仕任京兆府功曹,至罢滁州刺史的十馀 年间的吏隐诗见称于世。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五言长城”刘长卿:冷落寂寞
刘长卿,洛阳人,字文房,生年一直难以确 定。经当代学者考证,他约生于开元十四年 (726),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以后,是位地 道的大历诗人。由于家境较为贫寒,他早年矢志 苦读,而命运多舛,应举十年不第,大概于天宝 十一年(752)方登进士第。入仕后又因刚直犯上, 负谤入狱,两遭谪贬。历任监察御史,终随州刺 史。有《刘随州集》。

枫桥夜泊古诗诗意

枫桥夜泊古诗诗意

枫桥夜泊古诗诗意
1、意思是: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全文: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赏析: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_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

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_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

《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_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摘要:皇甫冉《寄振上人无碍寺所居》(8・86)、李益《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9・35)《送贾校东归寄振上人》(39)与法振酬答作,清江有《早发陕州途赠严》(3・9)、《宿严维宅简八元》(3・95)、《喜严侍御御蜀还赠严》(3・97)可知清江与严维交往较深,”③与灵交往士极多《灵传》“与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尘外友关键词历诗歌佛学造诣人交往摘要历高僧多出江左其长诗者颇多与人交往也极密切充分了历诗僧诗歌创作及与人交往对研究历诗歌具有重要义历是诗僧众多而且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期历期诗僧多出江左诚如刘禹锡《澈上人集序》所云“世言诗僧多出江左灵导其护国;清江扬其波法振沿……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昼公澈公承”①历高僧长诗者颇多堪称风气似乎这已成他们显名重要条件如皎然《唐苏州开元寺律和尚坟铭并序》云“(辩秀)门人道亮道该、清会亮以毗尼继其行会以才学俦其贤该以词华踪其美”(《全唐》卷九十八)《法慎传》“以人故工翰墨;以法皆佛法故兼采儒流”(《宋高僧传》卷十四)又如玄晏因诗咏而得到刘长卿赏识《玄晏传》“闻律藏有外学说或赋诗运思标拔孤游境外彭城刘长卿名重五言嗟赏由是风云草木每有赋咏辄工者所吟讽也”(《宋高僧传》卷二十九)道虔也是位以义得到当士赞赏诗僧任华《送道虔上人归会稽觐省便游天台山序》云“上人缁侣澄肇词场沈谢……镜湖秋水当见色空;稽山片云能引诗兴”(《全唐》卷三七六)李嘉�和戴叔伦有与道虔酬答作李嘉�《题道虔上人竹房》云“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6・899)②(即《全唐诗》6册68页不另)戴叔伦《送道虔上人游方》云“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9・308)显然他也是位颇受重视诗僧当士与高僧交往也每每看重他们才如韦应物《夜偶诗客操公作》“多谢非玄聊将诗兴”(6・899)李嘉�《送弘志上人归湖州》“诗从宿世悟法师传”(6・50)李益《送贾校东归寄振上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9・39)韩�《题龙兴寺澹师房》“双林彼上人诗兴相亲”(8・738)等都是对这些高僧才赞美道标也是当著名诗僧任华《送标和尚归南乐便赴上都序》云“南岳有比丘其名曰道标性聪惠颖悟通禅门精律仪善说法该儒术是以禅师伯律师仰儒流”(《全唐》卷三七六)《宋高僧传》卷十五《道标传》“永泰初受具品灵光寺�律师登以护戒严谨所重”道标是位律僧又兼修禅学他又是与皎然、灵澈等齐名著名诗僧《宋高僧传》“标行外尤练诗辞体古健比潘刘当吴兴有昼会稽有灵澈相与酬唱递作笙簧故人谚云‘�昼等清秀;越澈洞冰雪;杭标摩云霄’”因得到李益、陆羽等士推崇当与他交游公卿人极多“故与深者有相国李公吉甫、司空严公绶、右仆射韩公皋、礼部侍郎吕公渭、滑亳节使卢公群、襄阳节制孟公简、州刺史李公敷、凤翔尹孙公�、浙东廉访使贾公全、舍人白居易、随州刺史刘公长卿、户部侍郎丘公丹、外郎裴公枢、阁严维、谏朱放、越廉问薛戎、夕拜卢元辅”刘长卿与道标唱和较多刘长卿作有《送道标上人归南岳》(5・506)《重送道标上人》(5・559)等诗知道标曾居南岳少微与当人交往密切许多著名诗人都曾与他唱和独孤及《送少微上人天台国清寺序》云“岁次乙卯京持钵而给事天水赵公涓赋诗抒别卿夫以下属而和者二十七既而飞锡济休晋陵又东至故苏将涉震泽�会稽上天台至国清寺上方而止”又云“上人可得而闻也”(《全唐》卷三八八)少微亦长诗次由京城南下游方得许多人做诗送别其规模堪称盛事今存者有钱起《送少微师西行》(7・633)、卢纶《送少微上人游蜀》(9・380)、严维《送少微上人东南游》(8・93)戴叔伦《送少微上人入蜀》(9・308)、刘长卿《赠微上人》(5・560)《送少微上人游天台》(5・8)、皇甫曾《送少微上人东南游》(6・83)等皎然《酬别襄阳诗僧少微》(3・97)以诗僧名称可知当已有诗僧称谓诗云“赍秦诗骚学楚人”称道了少微才刘禹锡提及清江、护国、法振三人有作品传世护国、法振作品世俗气较重而缺少诗僧色皇甫冉《寄振上人无碍寺所居》(8・86)、李益《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9・35)《送贾校东归寄振上人》(39)与法振酬答作法振、护国作品很少有佛教气息几乎看不出是出诗僧手相比下清江诗则更合位诗僧色清江律僧幼入空门从昙讽诵法历初往灵隐山天竺寺法守直门下弟子与皎然、清、道进等门(《宋高僧传・守直传》)复还听昙讲四分律历六年昙示寂清江再游关东历八年遇慧忠国师汝�得密传心要十年前归越建年清江复游京都至建末归晚年移居襄州辨觉寺卒元和初(《宋高僧传》卷十五《清江传》)《因话录》卷四“贞元、元和以越州有清江、清昼婺州有干俊、干辅谓会稽二清东阳二干”清江历初即以诗名显加他曾游历南北各地他所结识士也较多清江有《早发陕州途赠严》(3・9)、《宿严维宅简八元》(3・95)、《喜严侍御御蜀还赠严》(3・97)可知清江与严维交往较深严维建年任知清江建年又曾北游京都耿�有《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8・98)当作清江北游昙示寂清江再次北游历八年遇南阳慧忠国师遂成慧忠国师法嗣清江南宗禅师对南宗禅人流传必定有影响清江诗如《长安卧病》“身世足堪悲空房卧病卷帘花雨滴扫石竹阴移已觉生如梦堪嗟寿不知能通法性讵可免支离”(3・96)《月夜有怀黄端公兼简朱孙二判官》“月照疏林惊鹊飞羁人夜共无依青门旅寓身空老白首头陀力渐微屡向曲池陪逸少几回戎幕接玄晖四科弟子称学五马诸侯是绣衣江雁往曾不定野云摇曳无机修行尽身将尽欲向东山掩旧扉”(3・97)很合位诗僧身份灵是历诗僧比较著名位灵生活代较早约天宝末至宝应初《宋高僧传》卷十五《灵传》“学习无倦律仪是修示见谈笑欲明脱示人艺以诱世智初不计身有我我有身德全道成缘断形谢以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寂灭杭州龙兴寺春秋三十五凡满十五安居临终顾谓弟子行茶�法树浮图焉左卫兵参军李纾、嘉兴县令李汤、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独孤及相与悼梁木既坏虑陵谷当迁”当颇有影响灵法慎弟子据《宋高僧传》卷十五《义宣传》云“初扬州法慎传旧淮甸推硕匠天宝初宣敛衽抠衣……与会稽昙、闽州怀、庆云灵门朋也晋陵既有三宣(慧宣、德宣、义宣)慎门复出三焉江表美谈”法慎也兼修禅宗和天台宗认“天台止观包切义;东山法门是切佛乘色空两亡定慧双照不可得而称也”(《宋高僧传》卷十五《法慎传》)灵是法慎高足也可能受到这思想影响灵工诗赋也与其师类似据独孤及《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公塔并序铭》云“每禅诵隙辄赋诗歌事思入无兴含飞动潘阮遗韵江谢阙公能缀”(《全唐》卷三九○)高仲武则认“齐梁以道人工者多矣罕有入其流者公乃能刻精妙与士夫更唱迭和不其伟欤?”③与灵交往士极多《灵传》“与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尘外友”独孤及《塔铭》还有李华、曹评、韩极、刘颖、李纾、李汤、皇甫冉、房从心等灵有不少与士唱和作品如《酬皇甫冉将赴无锡云门寺赠别》(3・9)《酬皇甫冉西陵见寄》(3・93)《赠别皇甫曾》(3・98)《酬陈明府舟见赠》(3・97)《送陈允初卜居麻》(《3・98》)《送朱放》(3・98)等当士与灵唱和有李嘉�《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上人》、皇甫冉《江怀灵上人》(8・85)、严维《哭灵上人》(8・9)、顾况《鄱阳云寺公房》(8・95)、刘长卿《云门寺访灵上人》(5・55)值得提是灵所居宜丰寺原无井泉灵居止方有泉涌出灵遂作《宜丰新泉》云“泉新涌出洞澈映纤云稍落芙蓉沼初淹苔藓素将空合净与众流分每到清宵月泠泠梦里闻”(3・9)当和者甚众今仅存刘长卿、严维二首刘长卿《和灵上人新泉》云“动静皆无唯应达者知”(5・95)严维《公新泉》“唯当清夜月观启禅门”(8・96)借清泉体悟禅理灵作品涉及佛教容并不多也偶尔可以看出他诗僧身份如《林与韩明府归郭精舍》云“禅门有通隐喧寂共忘机”(3・99)似乎有南宗禅应机接物皆是道精神有作品能够体现出他修禅独特体验如《栖霞山夜坐》“山头戒坛路幽映雪岩侧四面青石床峰苔藓色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何独乘夜殊非昼所得”(3・93)描绘深寂幽冷景色“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若有若无流露出禅《宿天柱观》“石室初投宿仙翁喜暂容花隔水见洞府山逢泉涌阶前地云生户外峰宵入定非是欲降龙”(3・93)《题东兰若》“上人禅室路裴回万木清阴向日开寒竹影侵行径石秋风声入诵台闲云不系从舒卷狎鸟无机任往更惜片阳谈妙理归莫待暝钟催”(3・97)都是以禅理融入山水与当作类作品并无很差别灵澈历诗僧年辈较晚卒元和十年主要活跃历期至贞元、元和其影响还灵上灵澈生平见刘禹锡《澈上人集序》灵澈神邕弟子据《宋高僧传》卷十七《神邕传》“(神邕)上首弟子智昂、灵澈、进明、慧照等咸露锋颖禅律传”可知灵澈也曾修天台止观学灵澈是位律僧曾著《律宗引》二十卷吕温《张荆州画赞并序》云“曹溪沙门灵澈岁脱离世而犹正直”(《全唐》卷六二九)灵澈乃神邕弟子这里却称他曹溪沙门或者他又曾受学某位南宗禅师灵澈曾作《题曹溪能师奖山居》今存二句云“禅门至六祖衣钵无人得”(3・93)灵澈也以慧能禅宗六祖看他是倾向南宗不下句“衣钵无人得”却不理当南宗已极兴盛弟子众多不知他句是何《澈上人集序》其“从越客严维学诗遂藉藉有闻”诗僧向士学诗也算当坛有趣现象灵澈得皎然见重荐包佶《灵澈传》“澈游吴兴与杼山昼师见林下游相击节昼与上包佶丞盛标拣其警句所重者‘《归湘南作》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唯有湖水无行路”句僧诸作皆妙独使老僧见欲弃笔砚伏冀丞高鉴深量其进诸乎?其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贤勤王辄以非急干请视听亦昭愚老僧不达也然澈公秉心立节不可多得其道行空慧无惭安远复着《律宗引》二十卷缁流所归至玄言道理应接靡滞风月亦足以助君子高兴也’其曹所重也如昼又赍诗附澈见佶礼遇非轻又权德舆闻澈誉问昼公回简极笔称建、贞元已江表谚曰‘越澈洞冰雪’可谓代胜士与杭标�昼分鼎足矣不测其终”皎然又有《答权从事德舆》云“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其挺拔瑰奇齐梁以诗僧见其偶”(《全唐》卷九七)权德舆也有《送灵澈上人回归沃洲序》云“吴兴长老昼公掇六义清英首冠方外入其室者有沃州灵澈上人上人心冥空无而迹寄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其变也如风松相韵冰玉相扣层峰千仞下有金碧耸鄙夫目初不敢视三伏则淡然天和晦其故睹其容、览其词者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全唐》卷四九三)知灵澈也受到权德舆赏识皎然集与灵澈酬答作极多如《妙喜寺高房期灵澈上人不至重招首》云“晨起峰顶心怀人望空碧扫雪开寺门洒水净僧席言笑形外阻风仪想觌驰心惊叶动倾耳闻泉滴岂虑咆虎逢乍疑崩湍隔前期或不顾知尔隳常格如今谁山下秋霖步淅沥吾亦聊得行禅荷轻策松声畅幽情山导遐迹举目无世人题诗足奇石贫山何所有特邀客”(3・97)《山居示灵澈上人》“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乍削柳枝聊代札窥云影学裁衣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3・983)诗僧酬答宗教气息较明显基上都是谈禅论道《灵澈传》又“故郎严维、刘隋州长卿、前殿侍御史皇甫曾睹面论心皆如胶固分声唱和名散四陬”皎然《赠包丞》又云“会稽沙门灵澈年三十有六知其有十余年而识则闻郎严维、随州刘使君长卿、前殿皇甫侍御曾所常称耳”也足见严维等三人与灵澈交情深戴叔伦《与友人山寺》云“谈诗访灵澈入社愧陶公”(9・3078)似乎把灵澈看作诗僧代表了灵澈贞元游长安名动几因诬得罪贬汀州赦归东越他晚年已超脱对世俗名利不再抱什么兴趣心境澄静通脱他仍与士往《澈上人集序》云“初上人吴兴居何山与昼公伍予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般常见是诗僧向士学诗这里却是士就学诗僧也可见历诗僧长义乃是普遍风气灵澈作品所存不多多合诗僧身份如《东林寺寄包侍御》“古殿清阴山木春池边�石观身谁能焚香坐共作垆峰二十人”(3・933)《西林寄杨公》“日日爱山归已迟闲闲空少年余身定寄林老心与长松片石期”(上)历诗僧诗名交游广影响深远然非皎然莫属他思想和事迹诗僧也具代表性关皎然生平、创作及佛学思想另辟专加以研究不再赘言(责任编辑古卫红)作者简介郜林涛学博士华东理工学人学院副教授①[清]董浩等编《全唐》卷六○五华局98年版②[清]彭定等编《全唐诗》华局960年版③ [清]元吉、殷�等选《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978年版。

大历诗风特点

大历诗风特点

大历诗风特点大历诗歌是宋朝文学史上一项重要的文学现象。

从大历时期(960-978年)开始,一大批重要的文人集中于北宋宋朝,文学创作上积极创新,把宋朝建立为中国古代文学集大成的一个阶段。

由文人们在大历时期的大量文学创作,有许多诗歌流传至今,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大历诗歌以书面形式出现,以当时文人为主,反映了其浓重的文化气息和高雅的精神风尚。

大历诗歌用诗一般来反映他们的理想,思想和情感,在传统文化上有重要的影响。

大历诗歌的出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历诗歌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首先,大历诗歌的内容以审美活动为主。

大历文人习惯用诗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理想。

诗歌的内容贴近现实,通俗易懂,能表达文人们的心声,也使大众群众能关注实际问题。

其次,诗歌的结构和表现形式极为丰富。

大历诗中,以五言律诗和七言自由诗为主,其他还有小令、短句、绝句、散文诗、绝句等形式。

第三,大历诗歌有着鲜明的时代情调,以及较强的历史意识。

大历时期是宋朝统治的媒介,朝代交替,文人们在诗歌中总结出统治者的“除旧布新”的新时代思潮,寄寓了对新社会的新期望。

第四,大历诗歌形成了“乐古写今”的特色。

多数大历诗歌以散文诗的形式显示出乐古的特点,怀古而乐,不仅反映了过去的风光,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化,梳理出大历时期历史积淀的内容。

最后,大历诗歌有着较强的民俗意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大历文人竭力探索把民族传统文化和他们的理想相融合,在大历诗歌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民间传说、民俗节日、习俗礼仪等传统民俗。

总之,大历诗歌的特点包括内容以审美活动为主,诗歌形式丰富,有着鲜明的时代情调和历史意义,具有乐古写今和民俗意识,对古代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历诗歌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勾勒出宋代文化、社会、历史的精彩,其耐人寻味、古朴豪迈的风格,深受读者青睐。

古代文学史第八讲大历诗风

古代文学史第八讲大历诗风

五、冷寂情怀为主的大历十才子
• 最早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根据《新 唐书·卢纶传》包括:卢纶、吉中孚、韩翃、 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 审、李端。他们擅长五言律诗,但大都缺 乏鲜明的艺术特色,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内容除了应酬唱和外,主要写日长生活琐 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清冷情怀, 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度。
一、大历诗风概说
• 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在诗坛上的一批诗 人的共同创作风貌。他们大多数青少年是 在开元盛世度过,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 安史之乱使得他们突感衰老和无能,失去 了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风貌。
• 虽少量诗有盛唐余韵,写民生疾苦,但大 量作品表现孤寂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 逸的情调,由雄浑的风骨转向淡远的情致, 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 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 露出中唐面目。
• 顾况乐府和古诗较多,受到江南民歌的影 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则如白话。如 《山中》:
• 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 •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 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
十、边塞诗人李益
• 李益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边塞诗壮烈、 慷慨之中带有伤感和悲凉,如《夜上受降 城闻笛》写月下登城,望回乐峰,沙漠在 月色里是清冷的雪白,脚下边城同样是如 霜月色。在这荒凉清冷的夜晚,引发了思 乡之情。特别是不知何处传来的芦笛声, 使得寂寞的边地中的思乡之情更浓烈。
续上
• 《四库全书总目·钱仲文集提要》说:“大 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 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 十子实为之职志。”
• 马积高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 文学中以“中唐其他诗歌”为一章,大历 诗歌为一节。
•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 学”中第五章以“大历诗风”为标题,加 以详细论述。

大历时期的江南地方官诗人——大历诗论纲之一

大历时期的江南地方官诗人——大历诗论纲之一

大历时期的江南地方官诗人——大历诗论纲之一
大历诗论纲,又称大历体,始创于东晋,形成于唐代,它的形成包括古典诗歌的积累
与发展。

大历诗歌崇尚“水墨江山”的景物,特别是江南风光、物种及其变化,着墨令人
叹为观止。

因此,把大历诗歌与江南地方官诗人联系在一起,便显得十分合理。

江南地方官诗人将大历体诗歌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便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献
流派,这种诗歌则又称为“江南大历体”。

如《送客归杭州》摘出“九派六峰,六合四洲,无因不歌思此路多”,此中的“九派六峰”,“六合四洲”,措辞并幽明切述,表现出来
的就是江南八景之景象,又能在被述之中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怀。

若把江南地方官诗人诗
歌研究作一份综合实践,此类诗歌形式与内容便具有切确的界定,编写出江南官诗人的特
殊诗风:其内容以江南风土人情为主,以杭州外国的历史文化名胜,画面殊寻尤淳,注
重山林泉韵,乃是江南壮丽的历史文脉。

因此,江南地方官诗人的大历体诗歌,不仅把丰富的诗经的形式,结合了江南的地方
实践,而且又融合了当路历史文化,形成了前代宋元流派发展的新诗歌。

这群江南地方官
诗人,以其言以艺之诗歌而影势古往今来,文化负担弥足珍贵,当今百花齐放,兴旺诗脉,把大历体诗歌发扬光大,就像一朵彩色的鲜花,值得大家来发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賦得暮雨送李胄
• 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远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平淡自然
•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
后》:李、杜之后…… 独韦应物、柳完元发纤 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 泊,非余子之所及也。
• 司空图:王右丞、韋
蘇州澄澹精致,格在 其中
大历十才子
•钱起 •卢纶《塞下曲》
• 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 王孟 韦柳 • 陶韦
寄全椒山中道士
•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荆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 怀君属秋夜, • 散步咏凉天。 • 山空松子落, • 幽人应未眠。
滁州西澗
• 獨憐幽草澗邊生, • 上有黄鸝深樹鳴。 • 春潮帶雨晩來急, • 野渡無人舟自横。
上汝州城楼
• 黄昏鼓角似邊州, • 三十年前上此樓。 • 今日山川對垂淚, • 傷心不獨為悲秋。
江南曲
嫁得瞿塘賈 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與弄潮兒
韦应物
•韦江州 •韦苏州
•京兆杜陵人 •“城南韦杜,去天
尺五”
逢楊開府
• 少事武皇帝,無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兒。 朝持樗蒱局,暮竊東鄰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 驪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
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讀書事已晩,把筆學題詩。
• 后期学佛 • 时官时隐,任其自然
聽彈琴
• 泠泠七絲上, • 静聽松風寒。 • 古調雖自愛, • 今人多不彈。
碧澗别墅喜皇甫侍郎相訪
• 荒邨帶返照,落葉亂紛紛。
古路無行客,空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 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餞别王十一南遊
• 望君煙水濶,揮手涙沾巾。 •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 長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 • 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 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
長沙過賈誼宅
• • • •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弔豈知。 寂寂江山揺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大历诗歌
刘长卿
• 刘随州 • 長卿清才冠世,頗淩浮
俗,性剛,多忤權門, 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
• “五言长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日暮蒼山远, • 天寒白屋貧。 • 柴門聞犬吠, • 風雪夜歸人。
• 郭熙:春山澹冶而如
笑,夏山蒼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糚,冬 山慘淡而如睡。
送靈澈上人
• 蒼蒼竹林寺, • 杳杳鐘聲晚。 • 荷笠帯夕陽, • 青山獨歸远。
塞下曲
• 伏波惟愿裹尸还, • 定远何须生入关。 • 莫遣只轮归海窟, • 仍留一箭定天山。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从军北征
• 天山雪后海风寒, • 横笛偏吹行路难。 • 碛里征人三十万, • 一时回首月中看。
春夜闻笛
• 寒山吹笛唤春归, • 迁客相看泪沾衣。 • 洞庭一夜无穷雁, • 不待天明尽北归。
省試湘靈鼓瑟
•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李益
• 长于七绝 • 盛唐之后,李益为首 • 边塞诗成就最高
• 《唐才子传》:益少有
僻疾,多猜忌,防閑妻 妾過為苛酷,有“散灰 扄户”之談,時稱為 “妒癡尚書李十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