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翻译
认知翻译法
认知翻译法读书笔记陈友勋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一)什么是翻译?翻译就是特定认知体验在两种语言文化之中的移植和再现。
(二)模糊的意义翻译的本质是意义的传达。
而然意义概念的界定本身就非常模糊,正是因为意义的虚无飘渺,难以琢磨,从没有任何一个译文敢于宣称自己达到了完美境界。
同样的原文,即使前人的译文已经是公认的成功典范,后人也会继续进行翻译,这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上更是屡见不鲜。
(三)意义的符号学解释语言意义:1.指称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如father(父亲),table(桌子)2.言内意义(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体现在语音(如押韵,格律,重读等),词汇(谐音双关,一语双叙),句法(排比,倒装等),篇章(句式的变化,段落的安排和衔接,粘连等)3.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包括表征意义(话语中发讯人的身份、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以及在交往中的态度)、表达意义(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的感情)、社交意义(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立或保持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功能)、祈使意义(指发讯人企图改变收讯人的行为或心态的意向)和联想意义(附加在指陈意上的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其他事物的联想)图一至图二反映了由符号的定义(Peirce符号三角)推论出翻译中的三个语言意义(四)神经认识语言学:激活扩散模式&认识意义的动静观符号的转换本身是静态的,而认识是大脑神经网络通过激活扩散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既有静态又有动态。
举例:《二六七号牢房》开头的那句话:“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
这个,我很熟悉。
”这句话的静态意义就是“我”很清楚牢房门窗之间的距离是七步。
但这句话的动态意义却是读者看到这句话后大脑中浮现出来的一个人从门走到窗,又转身从窗走到门,来回数着步数在窗门之间走动的场景。
这个动态意义已经在读者头脑中生动的模拟了“我”在监狱中的苦闷彷徨。
这里,实际上它比单纯的静态意义更重要。
翻译中的认知与识解1
翻译中的认知与“识解”—反思中国传统译论的意义观摘要:关键词“Subjective Construal”in Translation: Rethinking Meaning i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意义”这个古老的话题,一直是哲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密切关注和研究的中心课题。
而翻译也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事实上,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语言的翻译几乎与语言本身一样古老。
由此可见,翻译与语义紧密相连,要能翻译好原文,必须建立在对原文各类意义的正确理解之上。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的根本问题是“理解”和“传达”。
对原作的理解是前提,理解是传达的基础,传达是关键。
那么,怎样理解和传达原文的意义?该问题一直困扰着译界的同仁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传统译论对长达两千余年的翻译实践的发展都起过不可积极的推动作用,直至今日,佷多知名的中外译者仍然对座右铭式、警言式的传统译论“标准”或“规范”持积极的辩证分析态度,甚至服膺不疑。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传统译论由于受特定的“历史语境”和译者个人认知语境的限制,因而具有特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为框架,对传统译论中的“意义”观进行反思,旨在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另类视野。
一、传统译论中的意义观刘宓庆(2007:483)对中西方传统译论中的意义观进行了概括和梳理。
他认为,翻译的本体论是翻译观的核心,回答翻译行为的本质及特征究竟是什么等等基本问题。
传统译论的探讨集中于意义、内容与形式(质与文)等课题。
在西方则集中于“词对词”与“意义对意义”的基本抉择问题。
1、中国传统译论的意义观译论家罗新璋(1984:18-19)为很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译论,作了一个循序相依的理论描写:一千多年来,经过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翻译家、理论家的努力,已经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试简论之:——我国古代译家主张要“案本而传”,即使“依实出华”,也应“趣不乖本”。
认知翻译观下的字幕翻译研究
认知翻译观下的字幕翻译研究作者:杨旭玲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9期内容摘要:影视文化产品在跨文化交际中愈加依赖高质量字幕翻译,本文依据认知翻译观理论中的CL核心原则原型理论、隐喻机制三个方面解读中国纪录片《四季中国》字幕翻译英汉、汉英译文,通过对翻译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的剖析,发现认知翻译模式所阐释的两种语言所涉及的认知主体在源语和目的语的互动解读过程体现了翻译主体能动性的建构过程,从而验证了认知翻译观在翻译中的指导意义,希望为影视字幕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认知翻译观字幕翻译主体性《四季中国》一.引言全球化的发展影视传播对文化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同国家之间语言环境、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也影响到其他国家用户对于其中内容的误解和歧义,想要确保影视文化产品中信息的准确传递就离不开字幕翻译。
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实际世界的电影,是现实生活的见证、历史的忠实写照,因而能以其无可争辩、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来自生活的特有的艺术魅力,去影响、激励和启迪观众。
《四季中国》是新华社CNC推出的大型纪录片,由英国双语主持人江森海担任节目主持人,从节气切入,讲述独特的中国故事。
制作手法独特新颖,由我国制作、专门为欧美观众打造的作品。
其表现形式相较于一般的讲中国故事的纪录片有所突破,江森海亲自参与各地的活动,其虽然精通中文但却对节气陌生,用西方人的思维来体验二十四节气,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二十四节气。
笔者在认真观看了这部双语纪录片发现因其中内容涉及大量人际交往和时令气候等社会、文化因素,官方译文对译入语的处理在较微观的词汇和语篇衔接上有着耐人寻味的特点,使源语和目标语受众都能够区分出、诠释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降低了欧美受众的接受门槛的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对外影响力。
二.字幕翻译字幕是视影视节目的需要,在后期通过技术手段加在屏幕上的图片文字,是对原节目的一种解释性的说明。
从认知语法看翻译
认知语法 : C r 0 f t 的激 进 构 造 语 法 F i l l mo r e & K a y的构
因 为男 孩 夸 了她 而觉 得 他 很 讨 厌 吗 ?如 果 这 里 翻 译
造 语 法 详 细 论 述 了句 法 关 系 和 句 法 的传 承 性 主 要对 成 : Y o u a r e S o b a d ! 就 会 造 成误 解 了 应该考虑到当 构造 的内部 结构 做 出较 为精 细的 分析 : L a k o f 以及 时 说 话 人 之 间 的语 境 . 故 翻译 成 : Y o u a r e S O s W e e t ! 这 G o l d b e r g的 构 造 语 法 着 重 论 述 了 构 造 之 间 的 范 畴 化 样 就 比较 合 适 . 就 会 避免 歧 义现 象 的 发 生 关 系 L a n g a c k e r 的认 知 语 法 重 点 论 述 了语 义 范 畴 和 又 如. 孩 子 小 明故 意 打碎 了 别 人 家 的 窗 户 . 父 亲
也 已 开 始 进 行 了一 些 把 认 知 语 言 学 中 构 建 语 法 与 翻 X i a o Mi n g , r u n 。 r u n ! 就 会造 成 误 解 。 为 什 么 父 亲 叫 儿
译 实 践 结合 的研 究 丁 国旗 就 从 认 知 语 法 的 角度 研 究
译 实 践 的 指 导 .加 深 了认 知语 言学 与 翻 译 的 联 系 .强 则是不同的 f L a n g a c k e r . 1 9 9 7 : 2 3 6 1
调 人 类 认 知 的重 要 性 . 体 现 了认 知 语 言学 巨大 的实 践
意 义 在 一 定程 度 上 解 释 了翻译 现 象 中的 歧 义 问 题 , 是 理 论 与 实 践 结合 的一 大 突 破
从认知视角浅谈英汉翻译
从认知视角浅谈英汉翻译作者:熊希,王斌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第5期摘要:认知翻译学将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紧密结合。
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对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模式。
不同民族认识、感知世界所取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也不相同。
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事物。
作为语言研究的一部分,对于翻译的研究,必须根植于人的思维以及文化。
而人的思维方式形成来源于人的体验与认知。
首先分析语言的认知视角,作为语言在文化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翻译的认知视角必然与语言的认知视角息息相关。
本文以语言的认知视角和翻译的认知视角作为理论支撑,分析英汉成语翻译、电影名称翻译以及英汉翻译中的隐喻来进一步探索英汉翻译中的认知视角转换。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体验与认知认知视角语言文化■一、语言的认知视角结构主义语言观分析文本时注重结构本身,认为语言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意义。
但是结构主义语言观脱离现实世界与人的认知过程。
结构主义和体验认知对待语言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只关注语言结构本身,把约定俗成的语言交际平台看成大脑固有的深层结构机制,不关注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经验背景;而后者,则一切从经验背景出发,关注语符和其产生时间之间的关系(王斌,2015:27)。
地球上有些地带不可能下雪,人们从未见过雪,那么所处这些地带的人们的语言系统里就不会出现有关“雪”的词汇,所以语言是反应所处的环境和世界。
自然环境、人的生活方式、人的思维方式都会直接反映在语言中。
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来源于人对于生活的体验。
所以语言是人体验认知的产物。
体验认知并不是全面的,如果所处自然环境中的某些现象比较丰富,对这些现象的认知就比较充分,这个环境中所产生的语言词汇也就随之丰富;反之,如果这个环境中没有的现象,在语言中也会出现词汇空白(王斌,2015:27)。
人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人的体验也是有局限性的。
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人们认识的世界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说不同的语言表达自我。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认知翻译学》评介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一《认知翻译学》评介吴亚静布占廷(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山东青岛)摘要:近年来,在认知科学的推动下,认知翻译学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并逐渐形成系统 的研究体系和研究领域。
文旭教授和肖开容教授编著的《认知翻译学》从语言的认知理论出发,探索了 翻译转换中的语言认知机制,对翻译认知研究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作用。
本文从翻译研究 范式宏观建构、概■念结构与语义结构、功能与组织原则、认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趋势与展望等五 个方面简要梳理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并从强调学科建构性、凸显理论适用性等方面对该书作了简评。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认知;翻译研究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891 (2020)03-0093-041.引言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理查兹(Richards,2001) 说:“翻译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 最复杂的一种活动”(转引自卞建华,2005: 42)。
翻译与认知结缘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事,直到21世纪 初 Martin(2010: 169)提出认知翻译学(cognitive translatology)这一术语,两者才正式结合。
随着翻 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口译和笔译学者与认知科 学家合作日益加强。
如今,认知翻译学作为翻译研 究的一种新范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研究领域较为 庞大的跨学科研究体系,对翻译研究起着重要的理 论建构和理论阐释作用。
《认知翻译学》以翻译认 知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研究翻译中涉及的语义、语法、语用和文化问题,探索译者 理解、转换、表达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对翻译学的 构建与翻译认知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内容简介本书共有十三个章节,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 围绕着不同的主题展开,即翻译研究范式宏观建构 (第一章)、概念结构与语义结构(第二、三、四、五、十章)、功能与组织原则(第六、七章)、认知理 论与方法的应用(第八、九、十一、十二章)以及研 究趋势与展望(第十三章)。
论翻译学研究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对特定的翻译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验 法可以验证假设、探索新现象并测试现有理论的适用性。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特定文本或项目的翻译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案例研究 法有助于了解特定文本类型或领域的翻译特点和问题。同时,案例研究还可以 为特定领域的翻译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1、语料库与翻译研究:语料库作为一种强大的研究工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 大量真实、自然的语料。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翻译过程 中的语言转换规律、译者的风格和策略等。
2、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理论构建:通过对比和分析翻译与非翻译文本的差异,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理论旨在揭示翻译的本质和过程。此外,基于语料库的翻译 理论还如何利用语料库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3、翻译教学与培训:语料库在翻译教学和培训中具有广泛应用。通过展示真 实的翻译示例和错误,语料库可以帮助学生识别翻译中的常见问题,提高翻译 技能。同时,它也为翻译培训提供了可衡量的标准和资源。
4、机器翻译与自然语言处理: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技 术在翻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在这一领域如何利用这些技 术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以及如何解决机器翻译中遇到的语义和语境问题。
研究结果
通过对不同研究方法的梳理和评价,我们可以发现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 视角和优点。文学翻译研究方法翻译的艺术性和修辞处理,揭示了原文与译文 之间的美学关系;语言学翻译研究方法则翻译
过程中的语言规律,为我们深入理解翻译过程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
认知翻译研究方法揭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和策略,有助于我们了 解译者的思维过程和认知规律;社交翻译研究方法则将翻译置于更广泛的社会 文化背景中,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释翻译现象的新视角。
认知语法识解观照下的唐诗绝句英译研究
认知语法识解观照下的唐诗绝句英译研究作者:韩志毅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21年第05期【摘要】认知翻译学是翻译学的一种新范式,它将翻译理论与实践活动置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进行研究,阐释翻译现象,探寻翻译规律。
本文以认知语法识解为基础,分别论述了详细度、聚焦、突显性及视角在语言表达中的体现,以及在汉英翻译中的作用,之后通过对不同译本的解析对比,进一步阐述了这四个识解维度在绝句英译中的運用,以期为绝句的英文翻译提供可能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法;识解;绝句;英译【Abstract】As a new mode of translation study, Cognitive Translatology delves into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within a Cognitive Linguistics framework, elaborating on translation phenomena and exploring translation rules. Based on Cognitive Grammar's construal theory, this article respective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language expressions and four dimensions of construal——specificity, focusing, prominence and perspective, and further expounds on their rol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n the article, by virtue of the anatomy and comparison, details their applications in translating into English the Chinese quatrains from Tang Dynasty.【Key words】Cognitive Grammar; Construal; Quatrains; English Translation【作者简介】韩志毅(1976-),男,山东济南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言教学及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中范畴转换的认知探讨
翻译中范畴转换的认知探讨认知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本文在认知翻译学研究范式下,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和范畴化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了翻译的范畴转换,论述了翻译的范畴属性、源语和目标语的范畴关系、翻译范畴转换的模式以及翻译范畴转换的认知理据等问题。
第1 章绪论1.1 研究背景翻译直接与语言相关,涉及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
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翻译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涌现了许多新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流派。
就翻译理论而言,理论翻译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三大转向,即“文化转向”“语言学转向”和“认知转向”。
每一次转向都对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新的翻译研究范式的变革。
限于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围,本研究只聚焦后两种转向,即“语言学转向”和“认知转向”。
1.1.1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综观整个西方译学的发展历程,把翻译问题放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进行研究已成为西方现代翻译研究的一大特点(刘宓庆1999)。
翻译的语言学转向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
虽然世界语言学研究历史悠久,其研究范式也大致经历了由语文学到传统语法和历时比较语言学,再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最后到认知语言学的嬗变(文旭、司卫国2018)。
但是,真正把翻译纳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却只是近几十年的事。
因为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尤其是语文学、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不研究翻译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在二十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多数语言学研究者对翻译研究的兴趣不足。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
当时的语言研究者试图客观地描写语言现象,为的是使语言学成为真正的科学。
于是,很多语言学家追随索绪尔的研究思路,聚焦“语言”(langue),一定程度上忽视“言语”(parole)。
第二,翻译研究者质疑语言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的角色。
他们主张翻译是一种多维度、多视角活动,语言在翻译中的地位不是那么明显,其作用不足轻重。
诚然如上所述,翻译和语言学终究结合在了一起,但这已经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认知翻译视角下的字幕翻译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认知翻译视角下的字幕翻译: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发布时间:2023-01-15T07:16:27.554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16期作者:曾欣妤[导读]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逐渐突显出它在文化交流上的价值。
曾欣妤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211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逐渐突显出它在文化交流上的价值。
字幕翻译既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也有其自身特点,如简洁性、时效性和服务性。
而译者将文化差异进行功能转换的过程也体现了翻译的认知过程。
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根据字幕翻译的特殊需求,从三个具体的认知角度——认知语言学核心原则和翻译创造性、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机制,探讨了字幕翻译的策略,发现了字幕翻译背后的认知观,以及译者的认知对字幕翻译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认知翻译有助于减少原字幕的不可译性,更好地表达和突显原字幕的意思,同时减少认知差异对字幕翻译带来的难度。
关键词:字幕翻译;认知翻译观;翻译策略;《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引言如今,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和交流日益密切,电影的引进和传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外电影在国内的巨大成功相比,国内电影在国外的反响较小。
要想实现中国文化的国际化,那么代表中国形象、体现中国精神的国产电影就需要走出国门。
在国产电影出口的过程中,字幕翻译的意义逐渐体现出来。
2019年国庆节,国产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被推向国际市场。
它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电影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原始字幕的生动和准确翻译。
此外,由于字幕翻译的特殊性,字幕翻译与译者的认知过程是分不开的。
在认知翻译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找到字幕翻译背后的认知过程。
本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认知翻译和字幕的概念与特点;2.以电影台词为例,分析字幕翻译背后的认知翻译原则;3.结论,即字幕翻译中存在认知行为,且译者的认知对字幕翻译有很大影响。
第一章字幕翻译的概念和研究作为一种翻译实践,字幕试图重述原始对话以及出现在图像中的话语元素和配乐中包含的信息(Jorge Diaz Cintas & Aline Remael,2014:8)。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理念及对翻译能力培养浅析
21 00年9 月
陇东学院学报
Ju a f og ogU iesy or l n dn nvri n oL t
Vo. 1 No 5 12 .
5 p. 2 0 e 0l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理念及对翻译能力培养浅析
张 廷
( 陇东学院 英语系, 甘肃 庆阳 750 ) 400
程 中出 现 的 问 题 及 解 决 方 法 缺 乏 系 统 的说 明 。 翻 泽 过程 涉 及 两 种 语 言 系 统 , 同 的语 言 系 统 提 不 供 维 急 人 以 活 不 同 的规 约 意 象 , 析 依 据 , 分 构 建 原 则 等 。从 原 文 到 目 的 语 , 者 面 临 许 多 可 供 译
选 择 的 翻, 又 等 物 , 中 要 经 过 复 杂 的 筛 选 泽 寸 其 策 过 程 , 这 个 过 程 中 真 正 起 作 用 的还 是 大 在 制 。本 文 拟 在 认 知 语 言 学 理 论 框 架 内 对 认 言 学 的 翻 译 1 j 行 探 讨 , 求 发 现 其 叉 培 养 力 寸 胄 力 的 理 论浓 据 。 垃
。
知 语 言 学 的视 的 翻译 活 动 主 体 在 翻 译 中 的 表 现 。这 是 有 关 翻 译 活 动 的 一 个 本顷 现 象 , 一 直 以 来 在 翻 译 研 究 中 未 台 得 至U 却 黾 足 够 的 重 视 。 同 日 干 =解 构 主 义 、 稿哮 和 文 化 学 寸, 目f 匕 .阐 派 的 翻 译 观 等 强 调 译 者 本 身 的视 域 、 验 和 立 场 经 等 主体 性 因素 在 翻译 活 动 中 的 发 挥 , 知 语 言 学 认 的 翻译 观 提 出 要 发 挥 体 验 和 认 知 对 主 体 性 因 素 的 带 ̄ -z . 认 知 语 言 学 的 翻 译 观 一 方 面 承 认 f f1 ' 。 l 认 知 活 动 对 翻 译 地 带Ⅱ 作 用 , 为 译 文 是 体 验 和 约 认 认知 白坌 勺 占果 , 方 面 又 指 出 译 者 作 为 认 知 主 体 之 一 应受 到其 它 参 与 翻译 活 动 的认 知 主 体 间互 动 的 制 约 , 译 时 应 “ 而 有 度 ”, 不 是 “ 意 发 翻 创 而 任 挥 ”,3因 而 它 是 一 种 追 求 平 衡 的 翻 译 观 。 换 言 l J 之 , 知 语 言 学 的 翻 译 观 殍 人并 描 述 了 认 知 活 动 认 在 翻 译 行 为 中 的 客 观 存 在 , 时 又 提 出译 者 必 须 同 尽 量 重 现 原 文 所 表 达 的客 观 世 界 和 认 知 世 界 ; 它 既 日 看 待 翻译 活 动 的 一 种 新 的 整 合 视 角 , 日 寸 眭 同 寸 又 从 认 知 的 角 度 提 出 了 翻 译 活 动 的 标 准 。鉴 于 翻 谓 学 的 叉 象 是 未 来 的 译 者 , 认 知 语 言 学 直 教 寸 而 接 关 注 译 名 人知 活 动 的 过 程 , 调 主 体 的 体 验 强 l 生 和 仓U 笔 者 认 为 用 认 知 语 言 学 的 视 角 去 审 视 造 拦 £, 当 前 的 翻译 教 学 , 会 有 助 于 教 将 币在 翻 译 教 学 才 目 关 的 一 些 问题 上 有 新 的 发 现 ,匕 口 堂 教 学 的 具 仁女课 体 目标 、 式 , 译 教 材 地 选 择 和 使 用 的 标 准 等 。 模 翻 认 知语言 学 的 翻译 观 可 以 为翻 译 教学 提 供 一种 有效 的 理论 模 式 和 支持 。以下 笔者 将 对 此做 尝 试 I的 分 析 和 探 讨 。 生
译见文旭:认知翻译学:翻译研究的新范式
译见⽂旭:认知翻译学:翻译研究的新范式作者简介:⽂旭,博⼠,教授,博⼠⽣导师,西南⼤学外国语学院书记。
国家社会科学基⾦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持计划项⽬”获得者。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项⽬“认知语⾔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席专家;国际学术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及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主编;中国认知语⾔学研究会、中国语⽤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外⽂学会会长。
发表学术论⽂15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20余部。
研究兴趣为认知语⾔学、语⽤学及外语教育。
基⾦项⽬:本⽂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重⼤项⽬“认知语⾔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15ZDB099)的阶段性成果。
⽂旭教授摘要:翻译学是⼀门研究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现象的学科,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的性质,涉及语⾔学、哲学、⽂化学、传播学、⽂学等领域。
翻译的语⾔学研究是翻译学的⼀个主要领域。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学的发展,把认知语⾔学与翻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已成为⼀⼤趋势,并形成了⼀种新范式。
本⽂从翻译作为语⾔学的研究对象⼊⼿,基于认知语⾔学的哲学基础、语⾔观/⼯作假设及表征⽅法,探讨了认知翻译学的⼀些基本问题,期望本研究能对认知翻译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翻译学;认知;认知翻译学;认知语⾔学(本⽂发表在《英语研究》2018年第⼋辑第103-113页)0.引⾔翻译既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
翻译是⼀项复杂、多维的⼈类认知活动。
按照英国⽂艺批评家理查兹(I. A. Richards)的说法, “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最复杂的⼀种活动”(卞建华,2005:42)。
翻译直接与语⾔相关,是不同语⾔或语⾔变体之间的范畴转换。
“由于语⾔在翻译过程中起主要作⽤的传统观点现在已经有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因此当代翻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语⾔学视⾓的翻译理论”(科⽶萨诺夫, 2006:9)。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Wet Paint !
A “湿油漆!” B “油漆未干,请勿触 摸!”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共同点
• 两种翻译方法都是建立在认知翻译(cognitive translation)基础之上的,是对认知翻译的修 正和完善,都必须反映原文的思想内容,都必须 服从译如语的语法结构和某些固定的文体特征。 • 没有绝对的语义翻译,也没有绝对的交际翻译。 • 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性,信息 内容的重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 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当, 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应该说这 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到原文 作者和译文读者。
• 第三,无论任何人,一天中大多数的时间中他都会是在思考。其中 包括那些善谈的人,思维也会占据他一天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就 连人在睡眠的过程中,思维也一刻没有停止过。此外,人在书写的 过程中也离不开思维。没有人可以在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写作。
• 语义翻译经常应用于文本与思维过程紧密相关,而 且思维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表现在句法结构和 措辞上),并需要在译文中得以体现的情况下。由 此可见,语义翻译与思维密切相关。
• 与此相反,当某些文本与言语关系更为密切,而言语 的首要目的又是为了交际时,翻译的重点就应放在 交际上。在这种情况之下,交际翻译便应运而生。 可见,交际翻译与言语有关。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与归化异化 的比较
• 语义翻译应以作者为中心,重视作者的个性和权威, 译者不仅要传达文本的字面意义,而且还要尽可能 完整无损地表现文本的内涵意义、作者的写作风 格,以及表现手法等。文学类文本的翻译尤其应当 如此。因此,语义翻译的实质是异化。
• 重效果不重内容 • 采用与原文的语域一致 的语域,倾向于欠译 • 以段落为翻译单位,译 文长。 • 技巧
认知翻译研究_理论与方法_王寅
, “多元并蓄、 覆、 消解” 而当信守 中庸自洽” 之道。 “译无定论” , “译有定 若说 此话为过, 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还是有规可循, 有距可蹈的; 若说
1
, “多元化、 规” 此话也不妥, 特别是在后现代时期倡导 多视角” 的今天, 墨守成规, 信守一家之言, “上勾下联” 有悖于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取之道为: 翻译学当走 之路, 即立足于翻译学, 既 “形而上” 要向上发展进入到 理论层面, 从后现代哲学理论审视翻译学科建设; 也应向下联通, 进 “ ” , 。 , 入到 形而下 实验层面 用有效数据支撑理论建构 本组四文便是基于这一思路编纂而成的 这 将有助于国内同行扩大视野, 兼达环宇, 坚定地沿着与世界学术前沿接轨的方向前进!
“数法并 进设备不断设计出种种实验和方法 。本文简述了十数种常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讨论其优缺点, 积极推荐 “上勾下联” “形而上 ” 用” 的策略。当今认知翻译学当走 之路, 即立足于翻译学, 既要向上发展进入到 理论层面; 也 “形而下” “三合一” 应向下联通, 进入到 实验层面。只有真正实现 目标, 才能大力推进我国认知翻译学的建设, 尽早 与世界学术前沿接轨 。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翻译过程; 翻译能力; 实验方法; 上勾下联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58/ki.flatt.003963 文章编号: 1004 - 6038 ( 2014 ) 02 法
知翻译学” 也与此相仿, 应当探索如何将先进的 科技设备和软件运用于翻译过程和翻译能力的 实验和数据分析上。进入 21 世纪以来, 这一趋 势更为明显, 欧洲等地建立了研究“翻译过程 ” 的机构和所立科研项目主要有: ( 1 ) 丹麦的 CRITT (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 ; ( 2 ) 挪 威 的 EXPERTISE ( Expert Probing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Processes) ; ( 3 ) 巴西的 UFM G ( Universidade Federal de M inas Gerais ) LETRA ( Laboratory for Experimentation in Translation) ; ( 4 ) EYETOIT 欧洲项目, 主要参与者来 自奥地利、 保加利亚、 丹麦、 芬兰、 挪威、 瑞典等 Eye Tracking 、 Keystroke Logging 三 国, 将 EEG 、 项技术 结 合 起 来 研 究 翻 译 背 后 的 认 知 机 制, Lachaud ( 2011 : 131 - 154 ) 对其作出了论述; ( 5) 西班牙的 PACTE( Expertise and Environment in Translation 翻译能力和评价习得过程) ; ( 6 ) 奥 地 利 的 TransComp ( Translation Competence ) 、 Gpferich 等 ( 2008 ) 、 Gpferich ( 2009 ) 追踪一组学生数年的翻译过程, 且与专 家译者对比; ( 7 ) 瑞 士 的 CTP ( Capture Translation Process) 。 本文拟简述译界常用的十数种实验方法及 其优缺点, 以飨读者。 2. 翻译过程和翻译能力 2. 1 翻译过程 “过程” 任何行为都有 和“结果 ” 之分, 前者 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后者是前者的终极产品。 过往翻译研究大多落在“译文结果 ” 上, 注重分 析、 对比、 评价译文, 而忽视了译文产生的过程, 这一缺 陷 近 年 来 得 到 了 扭 转。20 世 纪 80 年 Krings ( 1986 ) 、Gerloff ( 1986 ) 、Lrscher 代, ( 1986 ) 、 Jskelinen ( 1989 ) 等在认知科学 ( 特 别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语言学、 现代实验设备和 计算机软件) 的影响下提出用实证的方法来研 “翻译过程 ( Translation Process ) ” , 究 这个过程 实际上就是人们在翻译活动中的思维过程 。 显 然, 这一研究新范式跳出传统思路, 具有明显的 后现代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Gutt关于直接翻译的理论,原文的音韵、 词汇、结构等都为我们提供了表现其风格 特征的交际线索。在直接翻译中,为了再现 原文的风格特征,译者必须努力保留这些交 际线索。从原词看,在音韵和词汇方面,给人 印象最深的是,词人一口气用了七个叠音词, 其中有四个词的声母含有/i/音(觅/mi/,清 /qing/,凄/qi/.戚/qi/,其中三个是入声,充满 了压抑凄凉的气氛。
“这断子绝孙的阿Q!......”
《阿Q正传》
Ah Q,may you die sonless!... Ah Q,may you die sonless!( a curse intolerable to ear in China)... (amplification adopted to guide the search for relevance)
The cogni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The beginn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tributions (the progress) P302-303 The shift from…to… (p303;307)
4. Sample study
(1) Willy: I don’t play that kid of game! Charley (turning to him): You ought to be ashamed of yourself! Willy: Yeah? Charley: Yeah?(He goes out) Willy (Slamming the door after him):Ignorance!
Cogni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1. Introduction
What is cognition? P302;306
Translation and cognitio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s cognitive process.(p302)
那一天我学了很多新词,也记不清都有哪些 词了。但是其中肯定有“母亲”、“父 亲”、“姐姐”、“老师”——后来就是 这些词把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我的面前, 就像《圣经》上说的,“亚伦的杖开了花” 一样。
三个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Comparison with the next translation version: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3. Relevance theory and translation
Gutt用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概念、最佳关联、 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等一些基本概念,对翻译 进行阐释.
Question in p332: How do you explain the notion of interpretive resemblan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ranslation? P326;
2. relevance theory
by Sperber and Wilson Emerged since 1980s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in the west
Relevance and cognition
Relevance is the universal goal of cognition while cognition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achieving the relevance.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is a cognitive and communicative principle.
P328-329
So Charles has lost his car keys. After all, Charles has lost his car keys.
Wife to husband: Fred has broken a window. Wife to husband: Your son has broken a window. Original utterance Mary: The back door is open. Original context If the back door is open, thieves can get in.
(Helen Keller, The Story of My Life)
Aaron's rod 意为“亚伦神杖”,亚伦是传说中创 立犹太教祭司制的第一位祭司,是摩西的哥哥及 代言人,他的神杖的顶端长满了花蕾和花朵。根 据《旧约全书· 民数记》第十七章1-11节,亚伦的 手杖与摩西杖一样具有神奇的能力,而这能力在 出埃及之前的十灾时被赋与。它曾被摩西放在约 柜之前,并因此而发芽、开花和结果子。这亚伦 杖后来成为了犹太教的特殊圣物。后世人利用名 贵的材料仿造,饰之以蓝宝石,并在杖上刻有亚 伦的名,用以代表利未支派。
Some basic concepts: The inferential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交际的 推理性) Informative intention (信息意图)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交际意图) Semantic representation语义表征 A mental representation (or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心理或认知表征 Propositional forms命题形式 …
(5) …I asked whether for him, the arch antiCommunist, this was not bowing down in the House of Rimmon. Mr. Churchill replied, ‘Not at all, I have only one purpose, the destruction of Hitler, and my life is much simplified thereby.’
Inspiration for translation
First, to search for the optimal relevance and acquire correct and exact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Second, to convey both informative intention and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译者从原文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 最佳关联,再在译语文本中保持这种最佳 关联(实现最佳关联的传递)。
话语是否具有关联性,可从它对认知环境产 生的语境效果来看。 p316 relevance=contextual effects/processing relevance Optimal relevance p316
关联原则作为交际的指导原则 关联理论认为所有话语都是有关联的,只是有大有 小的问题。话语的理解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在较 小的语境总找不到,就得借助大的语境,直到找到为 止。因此,关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依赖于交际主 体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语境。 人们的交际是受关联原则指导的。关联原则是人 们交际的指导原则,并不是说,人们总是以其来有意 识地衡量自身的交际行为, 它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人们总是希望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大的话语 关联,即追求交际的最佳关联,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 能。
2.1认知语境是交际的前提 Context in relevance theory Cognitive context What is it and what does it include? P310-311
2.2 互明(Mutual manifestiness)是交际的 必要条件 由于个体所处外部环境和认知能力的差异, 个体的概念表征就会存在差异。关联理论 指出,成功的交际不是建立在共有知识基 础之上,而是以相互显映为必要条件,即 “互明”。“互明”使交际双方对交际的 认知环境能彼此明白,从而对交际时认知 环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做出共同的 认知和推理。
(2)the translation of allusions 夜郎自大 vulgar arrogance, 沉鱼落雁之美 surpassing beauty (with less processing effort)
(3) I learned a great many words that day. I do not remember what they all were; but I do know that mother, father, sister, teacher were among them)words that were to make the world blossom for me, “Like Aaron’s rod, with flowers”.
1.3 语境效果与认知努力对交际的影响 Contextual effects and processing effort Processing effort p311-312
Contextual effect 语境效果是话语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的 一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