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

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__。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三、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四、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五、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1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

1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
活动一 (5分钟)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有事半功倍之效。

多年来上课与听课,发现我们教学中常用的开头有如下几种:半功倍之效。

多年来上课与听课,发现我们教学中常用的开头有如下几种:一、用悬念导入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 ...一、用悬念导入一、用悬念导入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使情、使情、知交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例如:例如:例如:在教学“能被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每个同学报一个数,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看老师不用计算,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

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导入二、巧用迁移导入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系统性强,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

课堂教学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基本环节一、新授课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和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的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

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像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

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展示成果、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

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

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1、针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

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及早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广泛的应用性。

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一、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因此,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给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张师傅在搞大扫除时,不慎打破了一块圆形的镜子,只拣到一小块的残片,他想重新配制一块与原来一样的镜子,配制时找出圆心和半径,他感到很为难,你能帮他解决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了。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同学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块被打破了。

你能否帮他划出同样的一块玻璃补上呢?学生一定议论纷纷。

然后,教师向学生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二、类比导入法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

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 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

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性质时,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类比。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而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如果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变成了全等三角形。

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三、创设启发情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单直观,富有启发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教案(精选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教案(精选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教案(精选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是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

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教具:计数器、数位表、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这是什么?你知道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学生汇报:黄色纽扣有四十粒,蓝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教师:你知道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块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教学例3 用学具摆40根小棒。

教师: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应该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呢?学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说: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

教师:你能对照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学生汇报:十位上有4个珠子,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0”.教师: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

学生齐读。

(读作:四十)教师说明: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教师:27和33又该怎样摆小棒?在计数器上如何拨珠?写法与读法该怎样做呢?在小组内试一试。

学生小组尝试探究,完成学习活动。

教师讲解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学生交流汇报:不一样。

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的是3个一。

教师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教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100用小棒怎样摆?学生汇报:摆10捆小棒。

教师出示图片。

10个十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呢?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引导学生概括小精灵的话: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4篇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4篇
导入目的
的效果。利用图片导入,可使教学达到具体、形象和生动的效果。透过视觉的冲击,吸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按教师的教学思
路进行转移,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
教学工具及媒体资源
图片资料网上获取、希沃白板五、门口易测APP等
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这两幅图讲了一个什
么故事?
学生1:我知道,第一幅图是“刻舟求剑”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坐船的
时候他的剑掉了,他不下去捞反而在船上做记号,还说等船停了再按刻的
记号下去捞,但是船都走远了捞不到了。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那么第二幅图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哪位聪明的小
朋友可以给我们讲一讲?
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
学生2:我知道第二幅图讲的是有一个不会吹竽的人假装会吹,然后在人群里蒙混过关的故事,结果喜欢听一群人吹竽的大王死了,新的大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吹竽,他害怕了就逃跑了。
4.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回答轻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当时的自然环境是什么,圈画出关键词,思考:为什
么桑娜的心惊肉跳?知道了桑娜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抚养,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课
文,去体会桑娜和渔夫是个怎样的人?三、品读复杂心理,感受善良品格。1.交流、相机点拨8--11自然段人物心理活动,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追问:这是关于桑娜的()描写?“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从中你感受到桑娜怎样的品质?
其他
《坐井观天》课堂导入设计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二)课堂导入设计
一、基本信息
姓名
所属学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的导入(8篇)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的导入(8篇)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的导入(8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7—68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把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受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试验操作,规律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觉新学问的欢乐,增加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和力量,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预备: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教材67页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上面的这幅图,从图中你发觉了什么信息?(学生观看思索)生1:我发觉图上有5个工人在铺草坪。

生2:我发觉花坛是个圆形。

师:哦,是个圆形。

还有没有?请认真观看。

生:我发觉一个工人叔叔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是什么?生:这个工人叔叔说“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师:求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也就是求圆的什么?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设计意图:从主题图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日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嬉戏激趣,理解圆面积的概念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小小嬉戏,大家说好不好?嬉戏规章是这样的:选出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给圆涂上颜色,比一比,谁涂得快。

(涂完后,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生:这个嬉戏不公正?男同学涂的圆大,女同学涂的圆小。

师: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板书: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师:现在大家知道男同学为什么涂得慢了吗?(引导学生说出男同学所涂的圆的面积大)[设计意图:通过涂色让学生在充分直观感知圆面积的根底上,理解圆面积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运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初步掌握在word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进行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3 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文档中插入不同的对象,例如,图片、文本框、艺术字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现word制作电子贺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获得word制作电子贺卡知识的同时,体会在word中综合文字、图片等处理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 使学生对“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2 插入对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摆放)设置。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五教学准备:制作电子贺卡以及为学生提供的贺卡素材。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我们的元旦是在什么时候?对,一月一日就是元旦。

那老师在这里先提前预祝大家元旦快乐!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电子贺卡!这张贺卡好看吗?那大家想不想知道如何制作这样一张的贺卡,送给我们亲爱的好朋友?那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运用word制作一张电子贺卡送给我们的好朋友,相信他们收到这样特殊的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和幸福的。

二讲授新课(一)贺卡制作构思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信息是主要由图片、文字、声音等类型的内容组成。

那么今天我们这张贺卡到底由哪几种类型的信息组成呢?大家注意观察一下!老师要提问!那现在有请32号同学回答这个问题!这张贺卡由哪几种类型的信息组成呢?对,这张贺卡由图片和文字两种类型内容组成。

(二)制作过程:一)准备工作既然已经知道一张贺卡的组成部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贺卡的准备工作。

(1)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运用word制作贺卡,那么第一步,我们要打开word软件来新建一个文档。

《促织》教案(修改)(3)(1)

《促织》教案(修改)(3)(1)

A.《促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异”就
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B.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
号干支兼用法四种,“宣德间”属于用年号纪年。
C.“操童子业,久不售”中的“童子”就是指代年纪不大,准备考秀才的
读书人。
D.里正,就是里长,主要负责户口和纳税。到明代,里正负有替官府征收
责令 摊派 责求、索取 差使 责罚
合作学习,探究展示 活动二 归纳并积累重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顾:
(1)成顾蟋蟀笼
回头看
(2)徘徊四顾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但是
(4)大行不顾细谨
顾虑
(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望,拜访
合作学习,探究展示
解释下列表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
不久,一会儿
合作学习,探究展示
活动二 分析小说情节
2、怎样看待“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子魂化成促织”这两个情节?
求神问卜,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 想象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的!
成名一家遭受的大苦难,精神所受的大折磨,仅仅是因为皇帝的一 点小小的爱好、小小的乐趣,成子魂化促织正是大苦难与小乐趣的矛盾 无法解决的产物,有了这头小促织,皇帝的小乐趣得到了满足,成名的 大苦难才能中止,这是荒唐的,却又是深刻的;这是可笑的,却又揭露 了血淋淋的现实。
自主学习,检查预习
活动一 了解作者、作品、背景
蒲松龄:字 留仙 ,别号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 ,山东淄
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清代 杰出的文学家,十九岁初应童子试 后屡试不第,在科举途中挣扎了大半生,直到古稀之年,方得 到岁贡生的科名,不数年便辞世。一生位卑家贫,坎坷遭遇使 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 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 会。著有《聊斋志异》等。

创建情境教学设计方案

创建情境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目标: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如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实施步骤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情境教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情境教学法展开,包括:1.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2. 情境教学法的特点3.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4. 案例分析三、教学对象本节课面向的是教育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

四、教学情境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启发性的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情境创设: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情境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总结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和不足。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2)教师简要介绍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2. 情境教学法的特点(1)教师讲解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2)结合案例,让学生分析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3.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教师详细讲解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如: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展教学活动、总结评价等。

(2)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设计方案。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情境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总结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和不足。

5. 实践操作(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情境教学设计。

(2)各小组展示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进行点评。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等式?
下列等式中哪些是方程?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你能求出这两个方程的解吗?
方程1的解可以观察得到,但是仅靠观察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2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么解方程。

我们知道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此要解方程就必须要知道等式有那些性质。

(引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前三个问题是为了复习,问题层层深入,逼近新课,第(2)个方程是估算比较困难,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新课
6
2)1(=x 6412)2(=-x 6)3(2
=x 6
15)4(=+63)5(+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