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根肿病发生原因及防治论文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大白菜根肿病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以提高 植株的抗病能力。
种子处理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消毒 处理,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药剂防治,如选用百 菌清、甲基托布津等药剂灌根处理。
05
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根肿病抗性较强的 品种,提高大白菜的抗病 能力。
化学防治手段
种子消毒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减少病原菌的侵 染。
VS
土壤消毒
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70%敌克松 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
06
防治效果评估及建议
防治效果评估
化学药剂
生物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是大白菜根肿病的常用防治方 法,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
防治意义
• 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 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扩散,降低农民的损失,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 环境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02
大白菜根肿病症状及危害
症状识别
病变部位
在根部形成大小不一的肿瘤, 表面光滑。
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使用微生物菌剂等, 能够提高大白菜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
农业防治
综合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 可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降低病害发生的风 险。
综合使用化学药剂、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 多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大白菜根肿病 的发生和危害。
未来研究方向与建议
加强抗病品种选育
生物多样性受损
镇雄县蔬菜根肿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镇雄县蔬菜根肿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介绍了蔬菜根肿病的病原菌及发病症状,总结了蔬菜根肿病的田间识别方法和发病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以期为镇雄县蔬菜根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根肿病;发生原因;识别方法;防治对策;云南镇雄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对镇雄县的白菜、萝卜、甘蓝、青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全生育期均可侵染危害。
镇雄县有人口150万人以上,对蔬菜需求量很大,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47万hm2,蔬菜根肿病的发生对该县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有非常大的影响。
据调查,镇雄县蔬菜主产区乌峰、塘房、泼机、赤水源、林口、以勒、母享、果珠等乡镇都有发生。
通过观察,蔬菜根肿病在镇雄县全年都有发生,冬季和春季镇雄县气温低、雨水少、土壤湿度低,蔬菜根肿病发病较轻,夏季和秋季镇雄县气温高、雨水多、土壤湿度大,蔬菜根肿病发病较重。
因此,根据掌握镇雄县蔬菜根肿病的发生规律,笔者总结出了一套蔬菜根肿病的防治方法。
1 蔬菜根肿病的病原菌及发病症状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所致的一种真菌病害。
根肿病菌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 ℃,病菌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休眠孢子囊抗逆力强,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活5~8年。
土壤、病残体和未腐熟的肥料都可以带菌,成为翌年初次侵染来源。
病菌在田间传播靠流水、雨水、灌溉水和土壤中的线虫、昆虫的活动以及农事操作。
一般在病菌侵染根后9~10 d就开始形成根肿,根肿在寄主体内逐渐大,根肿腐烂后,休眠孢子囊落入土中越冬,从而进行再侵染。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主要病变发生于根部,由于根系功能障碍,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病株叶色暗淡,凋萎下垂,叶缘枯黄,严重时枯萎死亡,根部肿大呈瘤状。
主根上的瘤多靠近上部,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凸凹不平,粗糙,后期,表皮开裂或不开裂;侧根上的瘤,多呈圆筒形,手指状;须根上的瘤,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并串生在一起,发病后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等侵染,造成组织腐烂或崩溃,散发臭气致整株死亡。
油菜根肿病的发生与防治
油菜根肿病的发生与防治油菜根肿病的病原菌甘蓝根肿菌不仅危害油菜,还可侵染白菜、萝卜、甘蓝等多种十字花科蔬菜。
近年来我地油菜根肿病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油菜生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
宁国市港口镇辖港口村、太平村、山门村、五磁村、凉亭村、灰山村、西村村7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21232.6亩,其中,油菜面积在10000亩左右。
调查发现,各村油菜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根肿病,以太平村、五磁村、凉亭村、灰山村发生较重,将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掌握油菜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是目前油菜生产的必需。
1.病害症状油菜根肿病自苗期开始发生,主要侵染根部。
发病初期地上部分的症状不明显,以后生长逐渐迟缓,且叶色逐渐淡绿,叶边变黄,植株矮化,并表现缺水,症状不明显。
苗期感病,肿瘤主要发生在主根,严重时幼苗枯死。
成株期受害初期,地面上部不明显,但生长缓慢,矮小,重者表现为缺水状态,基部叶片在中午时萎蔫,早晚可恢复;到了后期则叶片发黄,枯萎至全株死亡。
成株期感病肿瘤多发生在侧根和主根的下部。
主根的肿瘤体积大而数量少,而侧根的肿瘤体积小而数量多,肿瘤发生初期表面光滑,呈乳白色胶体状,后期龟裂而且粗糙,最后腐烂。
由于根部发生肿瘤,严重影响了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从而造成油菜严重减产。
2.发病条件油菜根肿病的病原是一种低等真菌,其孢子囊能在土壤中休眠越冬,抗逆性强,可在土中存活6-7年。
病菌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病株、病土及带有未腐熟病残体的肥料是第二年的初侵染源。
诱发此病的最重要因素为土壤酸碱度和温湿度。
当土壤pH 值为5.4-6.5,土壤温度为18-25℃和土壤湿度为60%左右时,寄主发病和受害最严重。
2.1土壤温湿度。
该菌在温湿度6--30℃范围内病害不会发生;田间水量在50%--98%的范围内均可发病,田间水量若低于45%病菌易死亡。
2.2土壤酸碱度。
该菌适于酸性土质环境,若用工业用水灌溉会造成病害发生与流行(因工业水含酸量高)。
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特点与症状及综防措施
大 白菜是 十字花科 芸薹属 叶用蔬菜 , 产 量大 , 管理技 术 容易掌握 , 是我 国广大农 民重要的种植作物 和经济来 源。根
要施用好底肥 , 以粪肥为主 , 氮、 磷、 钾 和有 机肥 配合 使用 , 以
增强植 株 的抵抗 能力 。适 当增 加有 机肥 比例 , 可 减轻病 害
发生 。
3 . 2 . 2 土壤杀 菌消毒
土墒整理完毕后 , 为 了消灭遗存在土
壤 中的根肿病 病菌 , 应 使用熟 石灰 7 5—1 0 0 k g / 6 6 7 m 或敌 磺 钠可溶性 粉剂拌入细 土撒人种植 大 田; 或每6 6 7 m 使用 4 0 %
且存 活时间长 、 生命力强 , 传 播速度快 , 因此种植 大白菜的地 块连续 种植 3~ 4 a 就应 进行调换轮作 , 选择 种植 非十字花科
蔬菜或玉米 、 水稻 、 小麦 、 菜豆 、 大豆等 , 以避免长期遗 留病 菌 的积 累对作物造成 的影 响。 3 . 2 土墒整 理与消毒 杀菌 3 . 2 . 1 土墒 整理 在种植 大白菜之前 要对土墒进行整理 , 首
1 根肿 病 发生 特点
1 . 1 病原 菌与传 播 根肿 病 的病 原菌属 鞭 毛菌亚 门 、 根肿 菌 目、 根肿菌属 、 芸 苔 根肿 菌 ( P l a s m o d i o p h o r a b r a s s i c a e
Wo r o n . ) , 孢子囊 能在土壤 中休眠越冬 , 休眠孢 子囊抗逆性较
安徽农 学通报 , A n h u i A g r i . S c i . B u l 1 . 2 0 1 3 , 1 9 ( 2 2 )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大白菜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其中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大白菜生长和产量的病害。
根肿病主要由土壤传播的真菌引起,严重影响了大白菜的生长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大白菜根肿病,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大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大白菜根肿病的病原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大白菜根肿病的病原真菌主要为两种土壤传播的真菌:根结线虫和根结瘤菌。
这两种病原真菌均以寄生态生活,对大白菜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根结线虫主要通过寄生在植物根部,导致植物根系肿大和生长受阻;而根结瘤菌则通过感染植物根部,导致植物发生块状肿瘤和根系腐烂。
这两种真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对大白菜的危害性及传播方式,也为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思路。
二、大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1. 微生物制剂防治微生物制剂是指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方法。
在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中,研究人员通过筛选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株,培养制备微生物制剂,并应用于大白菜田间试验中。
研究表明,利用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或真菌制备的微生物制剂能够显著抑制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并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
这为大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2. 抗生素防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殊化合物。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抗生素对根肿病病原真菌的特异抑制作用,发现某些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病效果。
将抗生素应用于根肿病的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由于抗生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在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 植物免疫激活剂防治植物免疫激活剂是指一类能够激活植物自身免疫系统,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化合物。
研究人员利用植物免疫激活剂对大白菜进行处理,发现能够显著提高大白菜对根肿病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原真菌对大白菜的感染率。
大白菜根肿病的产生 因素与综合防治
大白菜根肿病的产生因素与综合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产生因素与综合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产生,而且有加速蔓延的趋势。
在大白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产生,只为害根部,植株矮小,成长缓慢。
一、症状识别病株根部肿大呈现瘤状,主根上的肿瘤多依靠近上部,较大而数量少,球形或近球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有时表皮开裂。
侧根和须根上的肿瘤较小而数量多,呈现圆筒形或手指形,多个连在一起呈现串球状。
发病初期病株成长缓慢,基部叶子常在中午凋萎下垂,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子变黄枯萎,产生轻的大白菜包心不紧,重病时不能包心,甚至整株枯死。
发病后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感染,组织腐烂,散发出臭味。
大白菜根肿病与大白菜根结线虫病部分体现出相同的症状,即菜株在烈日下呈现萎蔫状,而根部有不同形状的大小肿瘤。
重要不同在于:剖开根结(或肿瘤),根结线虫病能够见到在病部组织里有许多很小的乳白色雌线虫埋于其内部,而根肿病则没有虫体。
二、发病因素病原为芸薹根肿菌,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黏附在种子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
如果病株(包括病根)用来沤肥,未经高温腐熟处理,则粪肥也可带菌。
翌年田间常可经过土壤、种子、种苗或借助雨水、灌溉水、昆虫、肥料及农事操作等进行传播。
远距离还可经过带菌的种子和病苗调运传播。
在适宜的条件下,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从大白菜的幼根或根毛穿透表皮侵入寄主细胞内,以后病菌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和扩展,由根部皮层进入形成层,激发寄主薄壁细胞分裂和膨大,而在根部形成不同形状、大小不一的肿瘤。
最后,在肿瘤内的病菌又形成许多休眠孢子囊,根肿瘤腐烂之后孢子囊又落入土中越冬。
芸薹根肿病菌成长温度范围广,9-30摄氏度都可发病,但发病适宜的温度为19-25摄氏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98%。
土壤含水量达70%-90%时,最利于休眠孢子囊的萌发和游动孢子活动及侵入寄主。
如果土壤含水量在45%以下时,则很少发病。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与防治
河南农业2016年第8期(上)NONG YAO YU ZHI BAO农药与植保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与防治郑抗巨丰等。
传统无籽西瓜栽培区,嫁接栽培是目前防治枯萎病的主要技术。
2.推广适宜的轮作模式。
根据沙区现有的种植结构和模式,西瓜田轮作6~7年以上不结实,可与主栽作物花生、甘薯隔两年轮作,可有效降低西瓜枯萎病发病程度,再结合选用抗枯萎病品种栽培。
3.大力培育西瓜种苗专业化、标准化育苗基地,规范化嫁接栽培技术,确保绿色高效生产需要。
一是加强对瓜农、育苗专业户、农资经销商的产前技术培训,引导农户开展插接育苗,杜绝砧木与西瓜双温堆沤,杀灭病虫源。
(二)合理使用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1.预防病毒病。
从苗床到大田环境,防控传毒蚜虫、粉虱危害,基本可控制病毒病发生。
从西瓜幼苗期开始至膨大期可选用0.5%葡聚烯糖可溶粉剂4 000倍液、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300倍液、2%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260~300倍液等药剂1~2种,每隔7~10d 交替喷施1次 ,连喷3~5次,同时兼防其他病害。
2.早防早控蚜虫危害。
播种前用高巧60%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3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 000~8 000倍液、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每隔10~15d 喷施1次。
3.及时防治红蜘蛛。
6—7月是高温干旱期,勤观察西瓜叶背面,发现点片发生时及时施药控制。
选用0.5%藜芦碱醇溶液800倍液、1%苦参碱6号可溶性液剂1 200倍液、0.5%印楝素乳油800~1 000倍液、20%四螨嗪可湿性粉剂、螺螨酯悬浮剂4 000~6 000倍液240g/L、25%丁醚脲乳油500~800倍液、5%唑螨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重点喷施叶背面。
河南农业2016年第8期(上)NONG YAO YU ZHI BAO农药与植保时期为种植后出苗至5叶期,在5叶期前病菌侵染主根形成主根根瘤,5叶期后病菌再侵染形成侧根根瘤,侧根根瘤对产量影响不大,所以该病的防治适期为播种至5叶期前。
新野县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河南农业2017年第11期(上)ZHI WU BAO HU 植物保护新菜区基本没有发生或发病很轻。
在发生区,因耕作习惯、种植结构不同,户与户之间、地块与地块之间有着非常清晰的差异,且发病区一般为沿耕作方向呈现条带状扩展蔓延。
(三)不同蔬菜种类及同一种蔬菜品种间抗病性不同,发病程度有显著差异据调查,十字花科蔬菜中,甘蓝、大白菜发病受害较重,若发生早,一般减产30%~60%,甚至绝收;花菜、萝卜等蔬菜发病受害相对较轻,一般造成减产20%~30%。
同一蔬菜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极其显著。
状的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肿瘤,影响根系发育,根浅须少,降低根系功能。
发病初期病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萎蔫、脱落、干枯;根部逐步肿大,龟裂、并受其他病菌侵染而腐烂,最后导致整株枯萎死亡。
三、防治对策根据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导,因地制宜,科学用药。
(一)轮作倒茬根据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敌克松药粉3 kg对细土30 kg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 kg对细土30 kg,充分拌匀后撒施于土壤;或于播种前用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土壤喷洒消毒。
2.培育无病健苗。
利用无菌基质,对基质进行药剂消毒并加入缓施剂,使种苗无菌,带基质整体移栽,移栽后可提高抗病能力,延缓发病时间,从而达到防病效果。
3.移载成活后,在发病初期每667 m2用50%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1000倍液灌根,每隔10 d灌根1次,连续2~3次。
新野县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新野县农业局 王清鹏新野县环境保护局 李小红新野县上港乡政府 常青。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大白菜根肿病是由真菌性病原体引起的,一直以来都是严重的病害之一。
传统的病害防治方法主要依赖于农药,但这种方法存在使用效果难以稳定、残留问题严重等诸多弊端。
因此,生物防治逐渐成为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进行探讨。
一、生物菌剂的应用生物菌剂是最常见的生物防治手段之一,常见的有酵母菌、链霉菌等。
研究表明,这些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大白菜生长、改善其免疫系统,并抑制根肿病菌的生长。
此外,这些生物菌剂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任何危害。
二、植物抗病素的利用植物抗病素能够提高大白菜的抗病性,帮助其抵御根肿病等病原体的侵害。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大白菜中具有抗病性的多种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还发现,这些植物抗病素在抗病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因此成为了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利用这些技术来研究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
比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将一些具有抗病性的基因移入大白菜中,从而提高其抗病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剪切有害基因,从而达到防治根肿病的目的。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为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生物防治已逐渐成为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应用生物菌剂、植物抗病素和基因工程技术等方法,不仅能够改善大白菜的免疫系统,还能够提高其抗病性,并最终达到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目的。
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防治技术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肿病的发病原因根肿病的防治方法
根肿病的发病原因根肿病的防治方法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根肿病的发病原因根肿病的防治方法根肿病是目前在农作物特别是蔬菜中流行的一种病害,由于它的独特性,好像很多药剂对它有效,但是又没有什么药剂完全特效的,那么根肿病到底是个什么鬼,为什么它就那么难治?下面火爆农资招商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根肿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根肿病的发病症状作物受根肿菌侵染后,在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光滑或龟裂粗糙的纺锤状肿瘤,而植株的地上部份生长迟缓、矮缩黄化、缺水蔫萎。
根肿病的适宜环境就侵染来说,酸性、潮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与孢子的萌发,就目前国内多地种植区土壤情况来说,不适于发病的还真不多。
发病情况,只要土壤中带菌就有可能发病,区别只是发病轻重而已,但是就环境因素来说,冷凉潮湿、排水不良酸性至中性土壤中发病最严重。
根肿病的传播方式根肿病主要由土壤中的休眠孢子,通过菜株病苗、水流携带菌土等方式传播,当然现在由于运输的方便性,人为影响传播更多一些。
根肿病到底是什么菌引起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病菌的分类问题了,大方向来说真菌分高等真菌与低等真菌,而低等真菌里面能够引发作物病害的主要是鞭毛菌亚门的腐霉属、霜霉属、疫霉属三个属的真菌,而引起根肿病的根肿菌虽然也是鞭毛菌亚门真菌,但却是独立于这三个属以外的根肿菌属。
所以说,我们常规用来防治低等真菌病害的烯酰吗啉、霜霉威盐酸盐等药剂不一定好用,而本来对三个属真菌效果很差甚至没有效果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又偏偏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这个菌这么特殊,当然也具有一些特别的特性,就生理方面来说,它属于弱寄生性真菌,即在很多不良环境中一样能够生存侵染,同样的它的生命力也特别顽强,在土壤中能够生存10年以上。
根肿病的防治方法按照病害发生三要素来说,病原——寄主——环境,其中对发病区域来说病原肯定不缺乏了;而环境不管是北方陆地蔬菜还是南方高山蔬菜,都是比较适合的环境;寄主方面,在当地产业结构不调整的大环境下,能够存活10年的病菌是没办法通过轮作来完全解决的。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大白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被广泛栽培于我国各地。
大白菜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病害的威胁,其中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着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地防治大白菜根肿病,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探索了各种防治方法。
本文将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对大白菜根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生物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拮抗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等天然物质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最为常见且有效的拮抗微生物有枯草芽孢杆菌、根瘤囊菌、木霉和腐生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竞争作用,产生抗生素,或者诱导植物产生抗性蛋白来抑制线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生防菌,可以有效地控制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
枯草芽孢杆菌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竞争作用抑制线虫的生长,还可以产生一些抗线虫的代谢产物,对线虫起到杀灭和驱逐作用。
将枯草芽孢杆菌应用于大白菜的生产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大白菜根肿病的感染率,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外,还可以利用植物提取物来控制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
大白菜等蔬菜植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对线虫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大白菜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生物碱和酚类化合物等成分可以抑制线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控制根肿病的目的。
可以将大白菜的植物提取物应用于大白菜生产中,通过浸种、浇灌或叶面喷施等方式,可有效地控制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土壤环境和改良土壤微生物群落等手段来进行生物防治。
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通气性等措施,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线虫的滋生和繁殖。
还可以通过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环保、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和生产者的重视。
白菜类蔬菜根肿病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刘国琴 / 济南市环境检测中心站 刘杨白菜类蔬菜根肿病 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土传病害,近年来在国内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白菜类蔬菜重要的病虫害之一,病害发生后可使产量和品质下降,产量损失达到20%~30%,严重的地块达到60%以上。
发病症状根肿病主要侵染白菜类蔬菜地下根部,被害部位根肿大成瘤状,多发生在主根和侧根上,大的比拳头还大,小的如黄豆粒。
肿瘤初期表面光滑,后期表面龟裂、粗糙。
发病初期病株地上部症状不明显,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叶片早晨尚好,中午萎蔫,严重时植株死亡。
传播途径跟随种苗或病残体进行远距离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带病植株传播。
带病植株大范围内调运是白菜类蔬菜根肿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2.病菌黏附在种子上传播。
由于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只侵染白菜类蔬菜根部,目前还没有科学实验证据证明种子本身带菌,但休眠孢子有可能借助风等自然因素黏附在白菜类蔬菜种子或其他种子的表面,随着种子在大范围内广泛流通造成远距离传播。
3.商品菜根部携带病土及病残体传播。
随着蔬菜产业不断发展,白菜类蔬菜常作为反季节蔬菜在市42第8月 上半月刊场上流通,由于白菜类蔬菜多数是带根或局部带根进行运输,为根肿病的传播创造机会。
病残体及带菌间传播;另外,使用的土粪类肥若含有根肿菌,在未腐熟的情况下也会随着粪肥的施用进行传播。
发病规律及条件病菌从植株的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病菌刺激寄主,使细胞分裂加快,体积增大而引起初次侵染。
病菌侵入寄主 9~10天后,根部开始形成肿瘤,产生的游动孢子进一步扩大危害。
一般土壤温度为19~25℃,相对湿度为60%~90%,pH值为5.4~6.3时,白菜类根肿病最容易发生。
白菜类蔬菜在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以苗期感染(主根感染)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绿色防控技术1.选择抗病品种。
因根肿菌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抗病品种眠期孢子囊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因此,对病田实施水旱轮作和非白菜类蔬菜轮作5年以上,或在白菜类蔬菜根肿病的盛发期(一般在7~11月份)不种植易感病的白菜类蔬菜。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大白菜是我国最主要的蔬菜之一,但其种植过程中容易发生根肿病,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传统上,农民主要采用农药进行治疗,但是长期使用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生物防治已成为大白菜根肿病治疗的新趋势。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概述了大白菜根肿病的致病原、生物防治菌及其机制、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致病原大白菜根肿病的主要致病原为真菌和线虫。
其中,真菌主要包括根部腐霉菌、青霉菌和庖丁厚壳霉等。
线虫主要包括根瘤线虫和赤螨线虫等。
这些致病原通过侵染大白菜根系,破坏根系组织,甚至引起坏死,导致植株生长受限,影响产量和品质。
2.生物防治菌及其机制近年来,以生物控制为主的研究已经成为大白菜根肿病治疗的热门方向。
对根肿病真菌生物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病原菌的天然拮抗菌、和处理发酵液和生物有机肥等方面。
(1)真菌拮抗细菌:通过筛选优良的非致病性菌株,并通过组织接种在大白菜根系,形成菌落共生。
例如已报道的链霉菌、鲍曼不动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劳伦斯杆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产生抗生素、竞争等方式与致病菌抗衡,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不损害大白菜根系。
(2)微生物发酵液:通过提取微生物代谢液中具有抑制大白菜根肿病的活性物质,应用于大白菜种植中,可以有效地抑制大白菜根肿病发生。
选择Yeast,Klebsiella,Bacillus subtilis等优良微生物,研究推导出菌液的最适pH,培养时间,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生产优良的生物菌液产品。
(3)生物有机肥:通过加入微生物分解得到的生物有机肥来增加大白菜的营养含量,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研究表明:添加废菜叶,加β-葡聚糖酶酶解技术的发酵罐对生产生物肥料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3.应用技术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其应用技术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
其中,直接接种和土壤处理是生物防治的主要应用技术。
(1)直接接种:将生物防治菌株接种于大白菜种植基质中,以构建菌旺盛的土壤生态合理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抑制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
大白菜根肿病发生与防治
珠
大 白 菜 根 肿 病 发 生 与 防 治
修景龙 王 相 怡
18 0 ) 10 1 ( 宁省丹 东市 振安 区农业 技术 推广 中心 辽
近年来我市大 白菜根肿病普遍发生 , 严重影响了大 白菜的 产量和品质 , 制约着大 白菜种植面积 的扩大 。掌握大白菜根肿 病 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 , 是当前大 白菜生产 的必需 , 也是广 大菜农所盼望的~件大事 。 减轻发病 。收菜时 , 最好连 根拔起 , 中削根 , 集 并将病根埋 人
肿大的根瘤状物 , 纺锤形或不规则状 。
3 . 施 药方法 : 白菜根 肿病 是土传病害 , 药方 法以毒土 .2 6 大 施 法和灌根法相结合为宜 。大 白菜 2 3叶期是病 菌侵染 的主要 — 时期 , 所以药剂防治 的最佳 时期应 为 : 直播大 白菜播种时毒土
至 3叶期 连 续 施 药 3 ,即播 种 时 亩 用 6 %百 菌 清 5 0克 拌 次 0 0
细沙 20千克施 于塘 内 1 毒土; 0 次 播种后 1 ( 十字 叶期 ) 0天 小 及2 O天 ( 3叶期 )分别用 6 %百菌清 70倍 液每塘 10毫升 , 0 5 0
3 实行轮作 : - 3 由于休眠孢子囊的抗逆性很强 , 因此发病严重
的菜 田, 要实行 5 6 的轮作 。在规定轮作的年限内不种大 白  ̄年 菜等十字花科 蔬菜 。春 、 夏季可种植茄果类 、 瓜类及豆类等蔬 菜; 、 秋 冬季可改种菠菜 、 莴苣及 葱蒜类蔬菜。 有条件的地区 , 可
常受其他杂菌侵入而造成腐烂 。由于根部发生肿瘤 , 严重影响
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 , 所以地上部出现萎蔫 , 但在生长后期 感病的植株 , 上部症状不明显。 地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大白菜是中国最重要的蔬菜之一,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非常高。
大白菜种植过程中常常面临根肿病的威胁,对大白菜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根肿病是由一种名为根结线虫的寄生虫引起的,它会寄生在大白菜的根部,造成根部肿胀、发育不良等症状。
为了减少根肿病对大白菜产量的损害,很多研究人员进行了生物防治研究。
生物防治是通过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来控制病害的产生和传播的一种方法。
在大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有益微生物能够抑制根肿病的发生。
一种名为拮抗性细菌的微生物能够通过竞争和产生抗生物质,抑制根结线虫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相关酶和物质,还能增强大白菜对根肿病的抵抗能力。
有研究表明,通过拮抗性细菌和植物抗性诱导物质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根肿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研究人员也关注根肿病的生态调控。
根肿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和植物生长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化学特性,发现根肿病的发生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土壤环境的稳定性有关。
通过合理调控土壤酸碱度、养分供应和灌溉管理等因素,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根肿病的发生。
研究人员还探索了利用植物提高根肿病抵抗性的策略。
通过选育和引进抗根肿病的品种,可以降低根肿病的发病率。
利用遗传改良和生物技术手段,也可以提高大白菜对根肿病的抗性。
有研究表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植物抗根肿病基因的精准改造,从而提高大白菜的根肿病抵抗能力。
大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利用有益微生物、调控土壤环境和改良植物品种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根肿病的发生和传播。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生物防治技术将在大白菜根肿病防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症状与综防措施
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症状与综防措施2006年8~9月,由于气候温暖,多雨,平均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在85%左右,适宜的气候环境,导致武汉市江夏区大面积大白菜暴发根肿病。
突来的病害,农民缺乏防治经验,因而防治不力,给生产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损失很大。
为切实抓好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提高科学种菜水平,现将其发生危害特点和综防技术介绍如下。
1病害症状根肿病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根部,幼苗和成株都可被害。
主、侧根形成数目和大小不等、形态似手指状、短棒状或球状肿瘤。
主根的肿瘤靠近地上部。
发病前期瘤体表面光滑,后期表皮粗糙,凸凹不平,明显龟裂,须根上的肿瘤多达20余个,并串生在一起。
感病植株明显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晴天中午前后植株萎蔫,似缺水状。
发病初期病苗早、晚可恢复,晚期不能恢复正常,病部易被引起大白菜软腐病的细菌和其他杂菌感染,造成组织腐烂或崩溃,散发臭气,致使整株死亡。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病原菌是芸薹根肿菌,属鞭毛菌亚门,根肿菌属。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残留在土壤中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
病菌借雨水、灌溉水、害虫、种子种苗及农事操作等传播,并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
病菌在适宜条件下,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长短不同、双鞭毛的游动孢子,从寄主的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分裂、膨大,经10天左右,致根部形成肿瘤。
根肿菌喜酸性土壤,适宜发病环境pH值5.4~6.5,土壤温度20~25℃,相对湿度50%~95%,低洼地、连作地、水改旱地发病重。
3综合防治技术3.1农业防治①轮作换茬,采取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如玉米、豆类等。
有水源的地方可改种水稻。
②选用抗病品种严格种子、种苗检疫,防止带菌到新菜区。
推荐品种有:金韩早熟5号、改良青杂三号、优纯改良青杂二号。
③翻晒土壤深沟窄厢高畦,在雨季时,低洼地应及时排除渍水。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土杂肥2000kg,幼苗在莲座期前以施清水粪为主,采取氮、磷、钾配方施肥。
白菜根肿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菜根肿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介绍了白菜根肿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及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与药剂处理种子、合理轮作与改善酸性土壤、加强管理、化学防治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白菜根肿病;发生症状;病原菌;发病条件;防治措施瓦房店市白菜种植面积在3 333.33 hm2左右,由于长期连作,偏重施用化学肥料,喷洒化学农药,农家肥施用大大减少,造成白菜根肿病近2年零星发生。
由于根部产生肿瘤,丧失根的功能,影响对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和利用,严重的可引起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连年种植十字花科植物、排水不良、施有未腐熟病残体厩肥的地块、提早播种栽培的酸性土壤发病重。
现将白菜根肿病的症状识别、病原菌、侵染过程、发病条件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发病症状苗期即可受害,严重时小苗枯死。
成株期,外叶常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植株矮小,生长迟缓,后期外叶发黄枯萎,有时全株枯死[1]。
大白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根部产生纺锤形、手指状、不规则形肿瘤,大的似鸡蛋,小的似粟粒,主根发病时肿瘤状物大,但数量少,侧根上发生时,个小但数量多,发病初期肿瘤表面光滑,后期易出现龟裂,且粗糙,也易感染其他病菌而腐烂,主根生长慢[2]。
由于根部产生肿瘤,根失去应有功能,严重影响其对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和利用,致使地上部出现萎蔫。
发病初期或植株在生长后期染病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以后生长逐渐迟缓,叶色逐渐褪黄;严重的可引起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2 病原菌该病病原菌为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称芸薹根肿菌,主要寄生于芸薹属多种十字花科蔬菜根部。
休眠孢子在土中可存活15~20年。
休眠孢子囊球形、卵形或椭圆形,大小为(4.6~6.0)μm×(1.6~4.6)μm,充塞于寄主细胞内,形如鱼卵块状,成熟时相互离开。
休眠孢子萌发产生洋梨形或球形游动孢子,前端具2根长短不等的基鞭毛,在水中能游动,其直径2.5~3.5μm,静止后呈变形体状[3]。
病害大白菜根肿病
病害大白菜根肿病大白菜根肿病又称天冬根,是国内重要检疫对象。
近几年来,大白菜根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危害趋势,致使冀东菜区减产26%,严重的甚至绝收,可危害大白菜、甘蓝、芥菜、油菜、萝卜、小白菜、榨菜等多种十字花科蔬菜作物。
症状主要侵染植株地下根部。
被害根肿大成瘤为本病症状最大特点。
肿瘤多发生在主根及侧根上,大的比鸡蛋还大,小的如玉米粒。
肿瘤初期表面光滑,后表面龟裂、粗糙。
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状不明显,当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病株叶片色呈淡绿,叶边变黄,缺光泽,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甚至失水萎蔫。
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
本病菌为专性寄生菌,自然条件下只侵染十字花科植物,存在多个生理小种。
发病特点病菌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其抗逆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并保持侵染力达10年以上。
其萌发和侵染最适土温为18-25℃,最适土壤持水量为70%,最适土壤酸碱度为pH值5.4-6.5。
病菌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感病菜苗或带菌的泥土;田间近距离传播则借助雨水、灌溉水、线虫、昆虫、农具和人畜等。
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壤偏酸、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的菜地易发病。
菜地定植前后天气对本病的影响力也大,如雨天定植或定植后遇雨,往往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1)实施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运种苗和蔬菜,以保护无病区。
(2)轮作倒茬。
实行水旱轮作或与寄主范围外的作物轮作4-5年,可有效减轻病害。
在无法轮作的地方采用换土(将病表土6-l0cm 铲去,换上河泥或塘泥)办法,也可显著减轻发病。
(3)抓好栽培防病。
选晴天定植,定植时或植后不久下雨,应淋施2%石灰水或蚝壳水,调解土壤酸度;整治排灌系统,实行高畦深沟栽培;配方施肥,施用腐熟净肥。
注意田间卫生,收获时收集病残物烧毁;铲除田边十字花科杂草。
(4)苗床消毒。
选无病苗床(新垦地或无病地)育苗,并厉行苗床消毒,播前2周湿土,用1∶50倍福尔马林液(湿土,2-4kg/药液),或l∶100倍液(旱地,4-5kg/药液),施后用薄膜密封2-3昼夜,待药味散失后播种。
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与防治
根肿病是一种对蔬菜产量危害非常严重的病害,是目前十字花科蔬菜中流行的一种土传病害,作物感病后,导致根和茎吸收传导养分受阻,生长不良,萎蔫、矮化,产量和质量受损,以致减产,严重的导致绝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理县作为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大白菜常年种植面积2万余亩。
2005年,根肿病在理县朴头乡塔子沟村的大白菜上零星发生。
现将根肿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危害症状病原菌为害根部,地上部分表现为:发生初期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后期基部叶片变黄、萎蔫呈失水状,严重时全株枯死。
病株地下部分表现为:主根、侧根和须根上长出大小不等的肿瘤,主根肿瘤大如鸡蛋,侧根肿瘤很小,呈纺锤形、圆筒形、手指形,须根肿瘤成串。
二、病原及形态特征根肿病属芸苔根肿菌,病菌在被寄生的寄主薄壁细胞内形成大量密集、似鱼卵状的休眠孢子囊堆。
休眠孢子囊单胞,近球形、壁厚。
三、发病规律根肿病病菌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病根肿瘤腐烂、根瘤烂掉后,休眠孢子囊进入土中越冬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并可在土中存活6~7年,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肥料均可成为第2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越冬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害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寄主。
大白菜2~3叶期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时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等侵染,造成组织腐烂或崩溃,散发臭气致整株死亡。
根肿病的发病与当年的温度、降雨和土壤有关,一般冬春季节发病及危害明显低于夏秋季节;6~9月是根肿病发生流行的高峰期,当土壤温度为9~25℃,含水量50%~90%,p H 值5.4~6.2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25℃,最适湿度为70%~90%,最适p H 值为6.2。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45%时病菌死亡,pH 值7.2以上时发病少,酸性土壤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发病较重;有机质含量低、地下水位高、排水状况差、土壤缺钙的田块发病危害较重。
四、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凡以前发生过根肿病的田块以及窜灌过发病田水、土、病株的田块均为今年根肿病预防的重点对象,并落实好以下措施:(1)轮作实行5年以上的水旱轮作和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根肿病、根腐病,只有科学认识才能科学防治
根肿病、根腐病,只有科学认识才能科学防治展开全文四川金堂县官仓镇有规模种植花菜的传统,到了秋冬蔬菜种植的茬口,农田里就有成片成片的花菜。
而近年来,花菜的根肿病却给菜农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往往在幼苗时期就出现了根肿病的现象,育苗移栽之后成活率低。
另一方面,根腐病也广泛存在于多种作物中,如草莓、甜菜、菜豆、棉花、花生、黄瓜、番茄、果树、西瓜、甜瓜等。
了解根肿病和根腐病的发生原因,才能实现科学防治。
我们都知道土壤是植物根系生长的直接介质,植物根系也在土壤中吸收出碳氢氧之外的矿物元素,而根肿病和根腐病的出现,大半也是因为土壤出现了问题。
由上图可知,土壤中含有1%的有机质、微生物,而产生根肿病、根腐病的原因,也在于这不足1%的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有土壤细菌、土壤真菌、土壤放线菌。
土壤细菌是一类单细胞、无完整细胞核的生物。
它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90%,每克土中100万个以上细菌。
土壤中存在中各种细菌生理群,其中主要的有纤维分解细菌,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
它们在土壤元素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
土壤真菌是指生活在土壤中菌体多呈分枝丝状菌丝体,少数菌丝不发达或缺乏菌丝的具真正细胞核的一类微生物。
土壤真菌数量约为每克土含2~10万个繁殖体,虽数量比土壤细菌少,但由于真菌菌丝体长,真菌菌体远比细菌大。
土壤真菌是常见的土壤微生物,它适宜酸性,在pH低于4.0的条件下,细菌和放线菌已难以生长,而真菌却能很好发育。
所以在许多酸性森林土壤中真菌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土壤真菌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分布最广的是青毒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镰刀菌属(Fusarium)、毛霉属(Mucor)和根霉属(Rhizopus)。
土壤放线菌是指生活于土壤中呈丝状单细胞、革兰氏阳性的原核微生物。
土壤放线菌数量仅次于土壤细菌,通常是细菌数量的1%~10%,每克土中有10万个以上放线菌,占了土壤微生物总数的5%~30%,其生物量与细菌接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根肿病发生原因及防治论文
摘要介绍了蔬菜根肿病的病原菌及发病症状,总结了蔬菜根肿病的田间识别方法和发病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以期为镇雄县蔬菜根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根肿病;发生原因;识别方法;防治对策;云南镇雄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对镇雄县的白菜、萝卜、甘蓝、青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全生育期均可侵染危害。
镇雄县有人口150万人以上,对蔬菜需求量很大,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47万hm2,蔬菜根肿病的发生对该县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有非常大的影响。
据调查,镇雄县蔬菜主产区乌峰、塘房、泼机、赤水源、林口、以勒、母享、果珠等乡镇都有发生。
通过观察,蔬菜根肿病在镇雄县全年都有发生,冬季和春季镇雄县气温低、雨水少、土壤湿度低,蔬菜根肿病发病较轻,夏季和秋季镇雄县气温高、雨水多、土壤湿度大,蔬菜根肿病发病较重。
因此,根据掌握镇雄县蔬菜根肿病的发生规律,笔者总结出了一套蔬菜根肿病的防治方法。
1 蔬菜根肿病的病原菌及发病症状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所致的一种真菌病害。
根肿病菌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 ℃,病菌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休眠孢子囊抗逆力强,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活5~8年。
土壤、
病残体和未腐熟的肥料都可以带菌,成为翌年初次侵染来源。
病菌在田间传播靠流水、雨水、灌溉水和土壤中的线虫、昆虫的活动以及农事操作。
一般在病菌侵染根后9~10 d就开始形成根肿,根肿在寄主体内逐渐大,根肿腐烂后,休眠孢子囊落入土中越冬,从而进行再侵染。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主要病变发生于根部,由于根系功能障碍,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病株叶色暗淡,凋萎下垂,叶缘枯黄,严重时枯萎死亡,根部肿大呈瘤状。
主根上的瘤多靠近上部,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凸凹不平,粗糙,后期,表皮开裂或不开裂;侧根上的瘤,多呈圆筒形,手指状;须根上的瘤,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并串生在一起,发病后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等侵染,造成组织腐烂或崩溃,散发臭气致整株死亡。
根瘤烂掉后,休眠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力很强,至少可存活5~8年[1-4]。
2 蔬菜根肿病的田间识别方法
镇雄县种植的蔬菜主要有白菜类、根菜类、芥菜类、甘蓝类、油菜类5种类型,现将在田间识别其是否发生根肿病的方法介绍如下。
2.1 白菜类
发病初期,植株无失水萎蔫表现,拔根观察,很难见到根肿,用手触摸稍有轻微突起;发病中期,植株下部叶片,在烈日下呈萎蔫状,叶色不变,早晚能恢复,拔根可见米粒大至鸟蛋大的不规则圆形根肿显露,表面光滑;发病后期,植株重度萎蔫、矮缩,叶片发黄,拔根观察,主、侧根上都有根肿显露,主根上根肿多靠近地
面,根肿呈不规则球形,大的有鸡蛋大,表面粗糙,有龟裂,须根上的根肿小,常多个串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侵染,组织腐烂或崩溃,有恶臭味,以至整株死亡。
2.2 根菜类
发病初期,地上部分未见异常,病部扩大后,根部形成肿瘤并逐渐膨大,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矮小或外叶中午萎蔫,植株变黄后枯萎而死,肿瘤形状主要着生在侧根上,主根极少变形,但体形变小。
2.3 芥菜类
发病初期,地上部分未见异常,感病植株的主根中部不规则膨大,侧根、须根不见根肿。
2.4 甘蓝类
感病植株的地上部分萎蔫,叶片变黄,植株生长不良,主根上可见肿大的根瘤状物,呈纺锤形,侧根为不规则的小白薯状或手指状。
2.5 油菜类
感病植株主根或侧根膨大成不规则的肿瘤,后期肿瘤表皮变暗变粗,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片变黄萎蔫。
苗期即可发病,罹病植株矮小,在中午阳光照射下,植株叶片呈失水萎蔫状。
3 蔬菜根肿病的发病影响因素
一是残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是根肿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二是土壤环境条件。
土壤酸碱度是引致发病的土壤环境因素。
土壤酸碱度与
田间根肿病发生调查结果表明,土壤偏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微碱性土壤有抑制根肿病菌侵染的作用,极少发病或不发病。
土壤含水量不足,可以显著地阻碍植物受侵染。
翻挖土壤经阳光曝晒,对根肿病菌的侵染有一定抑制作用。
土壤质地不同,根肿病发生程度有差异,据调查,砂壤土上种植的蔬菜,发病程度轻。
连作发病程度重,轮作发病程度轻。
三是夏秋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根肿病的发生。
四是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不同。
4 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
一是科学轮作,避开茬口安排。
对于感染过根肿病的田块,应实行5年以上的非十字花科作物和水旱轮作,或在蔬菜根肿病盛发期(5—10月)不种植易感病的十字花科作物。
二是及时清理病株,减少田间菌源。
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也要及时清除病株残体,一般应带出田外深埋或是作烧毁处理,另外还需在病株塘撒施生石灰进行田间消毒。
三是大力推广深沟高畦栽培技术,结合小水勤浇,可以有利于控制土壤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率。
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多施农家肥和磷钾肥。
四是适当调节土壤酸碱度。
发病严重的田块可以适当的撒施碱性肥料,如生石灰或草木灰等,一般施生石灰525~750 kg/hm2或熟石灰1 125~1 500 kg/hm2于地表,然后翻挖做畦,将土壤的pH值调节至7.5左右。
五是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可选用白菜王、星星、CR-绿球秋白等高抗和中抗品种。
六是增施农家肥。
农家肥多为微碱性肥料,可调节
土壤酸碱度,微碱性土壤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可以减轻病菌的侵入危害[5-9]。
4.2 化学防治一是土壤消毒。
可用70%敌克松药粉,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5 kg/hm2,或40%地菌粉剂30 kg/hm2,对细土450 kg,或每塘撒施根宝丰20~30 g,拌匀后撒施于塘中再进行蔬菜种植,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一般每塘施75%百菌清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0.2~0.3 kg。
二是苗床消毒。
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水方便的田块作为苗床,选择无病土和无菌基质进行育苗,可有效地避开残存土壤中病菌的侵染,减轻苗期危害。
苗床消毒,可于播种前14 d,用福尔马林1∶(40~50)倍液(湿土)或1∶(80~100)倍液(干土)浇在墒面上,然后覆盖塑料薄膜,5~6 d后将土壤刨松使其能够通风透气,7 d后即可进行播种育苗。
或用50%多菌灵40 g/m2消毒后再播种。
在二叶期时,用75%百菌清800~1 000倍液施0.2~0.3 kg/株,每隔7 d施1次,共施2~3次。
三是种子处理。
播前用55 ℃的温水浸种15 min,晾干后再用种子量0.3%~0.4%的50%朴海英可湿粉剂,或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或50%福美双进行拌种。
四是药剂灌根。
用70%敌克松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1 000倍液灌根1次,灌0.2~0.3 kg/株。
在十字花科作物发病初期用15%石灰乳液0.5 g/株浇灌,可减轻病害。
五是加强对疫区的控制和封锁[10]。
5 参考文献
[1] 李灿红,徐舵,李明,等.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防治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3(4):39.
[2] 陈汉平,柳文杰,杨春琼.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2(4):16.
[3] 张治良,任军荣,张亚媛.日光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7(2):174-175.
[4] 应芳卿,李武高,黄文,等.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08-109.
[5] 何秀玲,袁红旭.柑橘溃疡病发生与抗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409-412.
[6] 蒋选利,李振岐,康振生.过氧化物酶与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6):127-132.
[7] 柏自琴,周常勇.柑橘黄龙病病原分化及发生规律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33-137.
[8] 司军,李成琼,任雪松,等.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及抗根肿病育种研究进展[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2):69-72.
[9] 梁谊,张爱芳,王文相,等.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6):746-749.
[10] 杨家鸾.云南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