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A卷

合集下载

华东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儿童心理学》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儿童心理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初步成熟的标志是()。

A.延迟满足B.延迟模仿C.认生D.对胎教音乐有反应2.根据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统考2011年研]A.微观系统指儿童直接接触的环境B.环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C.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外层系统包括社会意识形态、法律、文化等3.下列关于成人中期的人格发展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统考2011年研] A.自我发展处于从众水平B.性别角色进入整合阶段C.对生活的评价具有现实性D.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日益关注4.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A.染色体B.DNAC.受精卵D.基因5.新生儿适应内外环境主要依靠由皮下中枢实现的()。

A.经典性条件发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无条件反射D.应答性条件发射6.塞尔曼采用()方法对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进行了研究。

A.观察法B.调查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7.下列几种心理特质,()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最小。

A.性格B.气质C.情绪D.品德8.青年初期的个体对问题的看法非此即彼,非白即黑,这是()阶段的思维特点。

A.相对性B.二元论C.约定性D.绝对性9.我国儿童道德发展协作组研究发现,在关于行为意向与行为结果的判断上,()儿童大多根据后果判断。

A.3岁B.7岁C.5岁D.9岁10.幼儿掌握词汇的顺序大致是()。

A.名词、动词、形容词、虚词B.动词、名词、形容词、虚词C.名词、形容词、动词、虚词D.形容词、名词、动词、虚词第II卷(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1.成熟2.亲社会行为3.性别认同4.假装游戏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临终心理有哪几个阶段?2.胎儿的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有哪些类型?这些主要物质基础的作用是什么?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其社会性认知水平如何?4.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幼儿心理学A卷-中专幼教28-34班

幼儿心理学A卷-中专幼教28-34班

答专业题密不班级得封姓超名过学号此线线2009~201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幼儿心理学》试卷(A)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注意2、感觉3、想象4、情绪情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心理现象包括动机﹑____________﹑个性。

2.注意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3.教师在音乐、体育等活动中,要用__________的示范动作。

4.根据记忆有无目的和是否运用一定方法,可将记忆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最早对遗忘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

6.梦是__________的极端形式,是完全无目的的被动的想象。

7.皮亚杰将幼儿的言语归为两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思维具有两个基本特点:________和________。

9.幼儿期应该特别重视幼儿___________、注意力及创造力的培养。

10.儿童的依恋行为可以分为三种,回避性,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心理是人脑对()。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2.孩子看大桌上有苹果时,所说的话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3.中班幼儿的年龄是()。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4.现行幼儿园的体制大多数是按照幼儿的()班。

A.心理年龄 B.实际年龄 C.智力年龄 D.知识经验5.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A.注意的发展不受语言支配B.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C.无意注意占优势D.有意注意占优势6.幼儿正在听老师讲故事,突然另一位老师进来找东西。

《幼儿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与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个空,每个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智力包括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等。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3.幼儿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的评价。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5.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过程。

6.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两个基本特征。

7.由于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幼儿园的教学应该坚持原则。

8.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

9.幼儿掌握的时间概念往往是与他们有着密切联系。

10.三岁前幼儿的思维基本属于思维。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对的,请在题号前括号里打“√”;错的,则请在题号前括号里打“×”;判断失误还倒扣1分。

)【】11.幼儿刚刚出生时已经具备了许多种感觉能力。

【】12.只有需要得到满足后人才会产生情绪情感。

【】13.幼儿年龄越小;注意转移就越快。

【】14.幼儿掌握的绝大多数概念都是日常概念和具体概念。

【】15.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掌握左右方位概念还相当的困难。

【】16.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该年龄阶段的每个儿童都具有的心理特征。

【】17.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因此,就气质类型而言它们没有优劣之分。

【】18.幼儿的问题言语就是幼儿说出的带有语法问题的语句。

【】19.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心理来源于人的内心,而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把你所选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1.社会性的核心内容是A.人际交往B.亲社会行为C.分享行为D.性别行为【】22.造成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先天因素B.家庭中缺少小玩伴C.家庭的环境和教育D.家庭中人数少【】23.幼儿掌握的词汇中最多的是A.动词B.形容词C.副词D.名词【】24.人心理的器官是A.心脏B.人脑C.心D.头【】25.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A.能力B.理想C.情感D.人生观【】26.小朋友A,四岁,稳重、恬静、不爱说话,教学活动中极少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叫她,她慢条斯里地答得挺好;和小朋友相处,很少有冲突,不爱告状,不爱表现自己;受表扬只是抿嘴一笑。

《幼儿心理学》期中考试试卷A

《幼儿心理学》期中考试试卷A

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服从考试管理,决不作弊或帮助别人作弊!本试卷共2页,第1页 本试卷共2页,第2页长沙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幼儿心理学》课程一年级幼师班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班级: 1408-1411 出卷人:高 凡 考试时量: 60 分钟 总分:100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到下面表格中,否则答题无效。

(32分) 1 2 3 4 5 6 7 8 得分9 10 11 12 13 14 15 16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动机、心理过程和() A 遗传 B 个性 C 环境 D 教育2、心理过程包括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过程A 注意B 模仿C 认识D 学习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 A 需要 B 动机 C 兴趣 D 能力4、心理是()的机能 A 人脑 B 心脏 C 幼儿活动 D 游戏5、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A0-1岁 B0-3岁 C3-6岁 D6岁以后6、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不包括A 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特点,走进童心世界B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C 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D 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7、在幼儿园,有不同的年龄班,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 小班(0-3岁) B 小班(3-4岁) C 中班(3-4岁) D 大班(6-7岁) 8、幼儿的认识活动以()为主A 抽象性B 具体形象性C 逻辑性D 无意性9、()岁的孩子情绪情感逐渐稳定 A2-3岁 B3-4岁 C5-6岁 D6-7岁 10、下列哪项不是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A 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专门化的动作B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C 由精细动作到粗大动作D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11、1-3岁是幼儿学会()的一个重要时期 A 走路和说话 B 讲故事 C 跑步 D 游戏规则 12、下列哪项不是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A 活泼好动 B 认识依靠行动C 情绪作用大D 爱模仿13、注意的基本特点是()A 指向性B 集中性C 选择性D 指向性和集中性1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A 、刺激物的强度B 幼儿兴趣C 幼儿的生活经验D 幼儿的意志努力 15、下列哪项不是无意注意 A 万绿丛中一点红 B 鹤立鸡群C 幼儿肚子饿时闻到菜香而跟着走D 上课时,班子喊:起立,然后同学们都站起来了。

《儿童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儿童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儿童心理学》模拟试卷(A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题(其中包括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B、在心理学看来,人是心理各部分的相加之和,所以只要分别弄清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便可以了。

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关系。

D、情感是心理过程的基础。

2、关于感知觉的发展与运用,正确的认识是:( A )A、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B、儿童视敏度的发展一生都在进行中;C、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前后、左右,再上下;D、刚入学的儿童写字歪歪扭扭,原因是大肌肉发育不好。

3、下列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的是:( A )A、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他们无意注意的特性B、在课间休息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激烈的竞赛性游戏活动C、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与非重点时,教师应注意减少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不要利用直观教具。

D、尽量增加与教学有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强化越多越好。

4、小学儿童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发展的特点:( C )A、低年级儿童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B、小学儿童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一般很稳定C、小学儿童意志行动的决策与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师或家长的态度联系着D、小学儿童在解决动机冲突时,已经能够根据抽象原则进行解决5、小学儿童性格发展的特征,如下认识不正确的是:( A )A、小学儿童性格有好坏之分B、小学儿童的性格特征是后天养成的,有可塑性C、小学儿童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很难改变D、小学儿童性格是匀速发展的,没有阶段性6、下面对小学儿童志向具有以下特点:( A )A 主要属于职业志向B主要是道德或政治志向C 稳定性强,不易改变D 具体很强的独立性,其形成不受外界影响1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 C 、 D 两大类。

《幼儿心理学》考题及答案(一)

《幼儿心理学》考题及答案(一)

《幼儿心理学》考题及答案(一)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1.言语是个体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思考的过程。

它包括()。

A.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B.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C.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D.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2.2—6岁的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该时期儿童掌握词汇的先后顺序是()。

A.动词、名词、形容词B.动词、形容词、名词C.名词、动词、形容词D.形容词、动词、名词3.“月朗星稀”这一现象体现了感觉的()。

A.适应B.训练C.继时对比D.同时对比4.一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A.听觉辨别力弱B.想象力丰富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5.冬冬一边玩魔方一边自己小声嘀咕“转一下这面试试,再转这面呢”这种言语被称之为()。

A.角色言语B.内部言语C.出声的自言自语D.对话言语6.上课时窗外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学生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窗外,这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7.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希望对幼儿的礼貌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容易做到?()。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活动产品分析法8.“心不在焉,则黑白拓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9.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会慢慢自己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B.自我说服法C.反思法D.冷却法10.王老师带幼儿到动物园去参观,参观大象馆时,很多幼儿先注意到大象的鼻子、耳朵等部位,并没有观察到大象身体上有没有毛发,这说明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具有()的特点。

A.概括性较强B.细致性较差C.持续性较差D.有较强的目的性11.在幼小儿童身上,喜与怒、哀与乐等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A.意识B.心理C.动机D.意志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A.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随意注意4.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内进展最快。

A.31天B.6天C.1天D.20分钟6.()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B.4~5岁C.3~4岁D.2~3岁7.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A.单词句B.电报句C.简单句D.复合句8.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的。

A.完全未分化B.高度分化C.相继分化D.基本分化9.在想象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

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

”这是一种()。

A.经验性想象B.情景性想象C.愿望性想象D.拟人化想象10.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B.皮亚杰C.斯金纳D.杜威11.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

这是服从了()。

A.高低规律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12.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是()。

A.反射的建立B.无条件反射的消退C.眼手协调动作的发生D.儿童能够抬头13.()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自我意识B.态度C.认知D.移情14.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B.回忆C.客体永久性D.习惯化15.“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2013级《幼儿心理学》试卷(A卷答案)

2013级《幼儿心理学》试卷(A卷答案)

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2013秋《幼儿心理学》试卷(A卷)适用班级:13C29—37班考试时长: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1、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B )因素造成的。

A.先天B.环境或教育C.遗传D.狼奶2、下面哪项不属于认识过程( B )A.感觉 B.需要 C.记忆 D.思维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A )A.适应规律B.对比规律C.背景规律D.理解规律4、看到一个物体,我们知道它是苹果,这属于(B)A、感觉 B 知觉 C思维 D想象5、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 )A. 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B. 图上有些什么呢?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6、空间知觉不包括(C)A.方位知觉 B.距离知觉 C.时间知觉 D.形状知觉7、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B)A.三角形B.圆形C.长方形D.半圆形8、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A)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 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9、人们吃过糖后再吃橘子,会感到橘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B)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10、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应的知觉叫(D)A、空间知觉 B. 深度知觉 C.方位知觉 D. 时间知觉11、某小朋友在语言课上,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C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1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A)A. 指向、集中B.指向、关注C.集中、分析D. 注意、发散13、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C)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转移14、幼儿正在教室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B)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15、根据记忆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D)A.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有意记忆、无意记忆B.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C.运动记忆、语词记忆、机械记忆、意义记忆D.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记忆16、记忆内容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首先出现的是(A)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17、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A)A.形象记忆占优势B.语词记忆占优势C.意义记忆用得多D.机械记忆效果好18、“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

幼儿心理学检测卷附答案

幼儿心理学检测卷附答案

幼儿心理学检测卷附答案众所周知,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成就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情况,通过心理学检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辅导孩子。

今天,我们将会给出一份幼儿心理学检测卷的答案,让您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部分:情绪认知1. 当您的孩子看到悲伤的电影或听到悲伤的音乐时,他/她的反应是:答案:d(容易流泪或难过)2. 当孩子生气或受到惊吓时,他/她常常会表现出如下哪些行为?答案:c(愤怒、焦虑、哭闹)3. 当您的孩子处于高兴的状态时,他/她的反应是:答案:a(笑容满面,活力充沛)第二部分:社交技能4. 当您的孩子与他人交流时,他/她会注意到对方的:答案:b(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5. 在与其他孩子玩耍时,您的孩子更倾向于:答案:a(与他人合作玩耍)6. 当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他/她的解决冲突的方式是:答案:d(寻求成年人的帮助)第三部分:认知能力7. 如果给您的孩子一件新玩具,他/她会:答案:c(观察并尝试理解如何运作)8. 当您的孩子面对一道难题时,他/她会:答案:b(思考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法)9. 当您的孩子与您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她会:答案:a(充满热情和表达)第四部分:自我意识10. 当您的孩子参加一项活动时,他/她更倾向于:答案:d(主动参与并与他人互动)11. 当面对一个困难的任务时,您的孩子会:答案:b(坚持尝试,直到成功解决)12. 当您的孩子遭遇失败时,他/她如何应对?答案:c(接受并从错误中学习)第五部分:注意力与集中力13. 当您的孩子听音乐或故事时,他/她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答案:a(能够长时间集中,专注于听)14. 您的孩子在做任务时,是否容易分心?答案:b(有时容易分心,但能够重新集中注意力)15. 当您的孩子听讲座或在教室听课时,他/她是否能够保持专注?答案:c(需要外部提醒和帮助来保持专注)通过以上问题的答案,您可以初步了解和评估孩子在情绪认知、社交技能、认知能力、自我意识和注意力与集中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幼儿心理学》试题A 卷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
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 B.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C.
认知和个性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2.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 C )个机能分工的叶。

A.3 B.2 C.4 D.5
3.儿童到( D )岁时,大脑皮层已变得相当成熟,大脑皮层区表面的大小占成人皮层区表面大小的80%-90%。

A.10 B.8 C.5 D.7
4.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是对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因素等的( D )。

A.描述和解释
B.分析和归纳
C.预测和控制
D.概括和总结
5.建筑师设计出一幢大楼的形状,这种想象属于( C )
A.空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6.幼儿的想象常依赖于承认的语言描述,这一特点是指( B )。

A.创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7.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未实现事物的想象叫做( A )。

A.幻想 B.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8.鲁迅在《阿Q 正传》中塑造的阿Q 形象,是一种( B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9.一幼儿画画时,本来在画树,看到别人画兔子,就把树涂掉又去画兔子,
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A )。

A.再造想象多于创造想象
B.想象易于现实相混淆
C.主题易变不稳定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10.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 D )。

A.短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记忆容量不足
D.婴儿期记忆缺失
11.在大街上遇到一个老同学,能立即把他认出来,这种心理现象叫作( C )。

A.回忆
B.识记
C.再认
D.记忆恢复12.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 D )。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13.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4.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 A )就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
和知觉。

A .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初期 D.先学前期15.儿童掌握方位知觉的顺序是( D )。

A.上下、左右、前后 B.左右、前后、上下C.前后、上下、左右 D.上下、前后、左右
16.学前儿童的颜色视觉(辨色力)在何时发生?( A )A.出生后三四个月 B.1岁 C.6个月 D.2岁
17.儿童不被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所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画画,这是( A )。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总分人
得分
得 分阅卷人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 4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t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18.儿童思维发生在( D )。

A.0—1岁
B.1—1.5岁
C.1.5—2岁
D.1—3岁
19.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 A )的思维特性。

A.概括性 B.直接性 C.抽象性 D.间接性
20.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他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 B )。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 × )
2、心理活动表现在人们的物质活动中。

( × )
3、多通道感知表明感知觉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 √ )
4、儿童的视觉敏感度比正常成人要好一些。

( × )
5、好动、注意力分散的儿童一定患有“多动症”,应请医生治疗。

( × )
6、.新颖、鲜艳的东西容易引起幼儿注意,所以教师上课时的穿着打扮应新颖、鲜艳,使幼儿有新奇感。

(√)
7、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感觉记忆。

(×)8、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
9、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是根据想象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而区分的。

(×)
10、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

( × )
1.学习幼儿心理学课程对我们的专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1)认识教育对象,培养科学的儿童观;
第一,幼儿心理学为幼儿的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第二,儿童心理学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有助于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的先进理念,维护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一切有
关婴儿的实际工作都具有指导作用。

(2)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 展。

2.简述思维的特点。

答:第一,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认识事物,而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感知的事物,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第二,概括性,是指思维必须把握大量的感性材料,从同一材料中,抽象和概括出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或者从一类事物中,揭示出它们内部的联系及规律性;第三,组织性,指的是思维对原有经验的重组和改造,从而发现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

3.认知研究的新方法一“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定义。

习惯化是早期婴儿主动处理刺激信息的表现。

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

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同于已习惯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习惯化就终止了。

这叫去习惯化。

4.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客观条件:1)刺激物的强度有关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也能引起无意注意;3)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2、主观条件:1)首先是人的需要和兴趣;2)其次是人的情绪和状态。

3)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无意注意。

5.年幼儿童的眼睛并不是单独接受光线刺激的,通常总是对光刺激做总体的反应,也就是说以视知觉的形式活动。

视知觉有哪些功能?(1)空间知觉(2)差别辨别(3)背景辨别(4)视觉填充(5)对象再认
得 分阅卷人
得 分
阅卷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5,共25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
四、分析论述题(共15分)
阅卷人
实验者要求幼儿把一个小物品放在一个有196个格子的棋盘里,并要求他们记住所藏的位置,5岁以上的儿童会把物品藏在某个角落,因为角落的位置,最不容易搞错。

(1)这说明,5岁儿童已经具有了什么记忆策略?
这说明,5岁儿童已经具有了特征定位策略。

(2)除此之外,儿童还有那些记忆策略?
1、视觉复述策略
2、复述策略
3、组织性策略
4、提取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