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一)为政以德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一) 为政以德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格调
B.子适卫,冉有仆.仆:倒在地上
C.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D.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攻:攻打
解析:选C A项,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B项,仆:驾驭车马,赶
车。D项,攻:批判,指责。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含义。
(1)曰:“富.之。”富: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斯三者何先.先: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来.之,则安之来: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使动用法,使……富裕(2)名词作动词,把……放在前面,先做(3)使动用
法,使……来(4)形容词作名词,守道义的人,优秀的人
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于”的用法和意义。
(1)于.斯三者何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兕出于.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季氏富于.周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介词,在(2)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可不译(3)介词,对(4)介词,从
(5)介词,比(6)介词,向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则修文德以来之.②临之.以庄
B.①有耻且.格②且.尔言过矣
C.①固而.近于费②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D.①既富矣,又何加焉.②子为政,焉.用杀
解析:选A A项,均为代词,指人;B项,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并列,并且;
C项,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连词,表修饰关系;D项,疑问语气词,呢/疑问代词,哪里。
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以伐为
A .君子哉若人
B .无乃尔是过与
C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 .君孰与足 解析:选D A 项,主谓倒装句;B 项,宾语前置句;C 项,状语后置句;D 项,介词的
宾语前置,与例句相同。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皆有死,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力就列,__________________。
(3)其身正,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
答案:(1)民无信不立 (2)不能者止 (3)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二、《论语》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12.7)
(《论语·述而》)
7.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出孔子的为政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政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8.怎样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统治者要做好榜样。统治者守信用,人民才会相信。②统治者应该将获得百姓的信任置于极高的地位。因为没有百姓的支持,国家根本站不住脚,失去民心最终会失去天
下。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0题。
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
②
法不能独立,类……,无治法。①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②矣;
④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③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万事之变,足以乱矣。
(《荀子·君道》)
[注] ①治人:使国家安定的人。②类:指法令、制度。③端:根本,本源。④遍:通
“辩”,治理。
9.对于如何治理国家这件事情,孔子认为应依赖于________,荀子认为最终依赖于
________。
解析:从材料①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用“德”和“礼”治理国家更有效果;从材料②中“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可知,在荀子看来“君子”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答案:德、礼(或仁政) 君子
10.荀子认为“法者,治之端也”。这与孔子的看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分析“法者,治之端也”的含义,意思是强调法令的重要性,但是荀子接着说“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万事之变,足以乱矣”,强调君子是实施法令的关键,而君子就是有品德和才能的人,这个观点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治理国家要靠道德和礼教的观点是
一样的,所以说不矛盾。
答案:不矛盾。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应该依靠道德、礼教,只靠政令和刑罚会使百姓没有羞耻心。荀子认为法令制度固然重要,最终也要依靠贤能的君子;法令如何实施,实施的效
果如何,都要依赖君子的品德和才能。所以,两人的看法并不矛盾。
参考译文:
②有搞乱国家的君主,没有自行混乱的国家;有治理国家的人才,没有自行治理国家的法令。……所以法令不可能单独有所建树,制度不可能自动被实行。得到了那种善于治国的人才,那么法令就存在,失去了那种人才,那么法令也就灭亡了。法令,是政治的根本;君子,是法令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令即使简略,也足够治理了;没有君子,法令即使
完备,也会失去先后的实施次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各种变化,足够形成混乱了。
三、文言文阅读
(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上池州李使君①
书
杜 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
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
期足下之心,果,幸甚,幸甚。,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②为不缪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