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讲经济学基本模型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模型和基本理论(供求原理)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模型和基本理论(供求原理)
Frontier) :指一个社会用当时最好的技术和 全部的资源生产当时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 组合。
1
ºThis frontier shows the schedule along
为什么外凸,而预 算线是直线,参见
which society can choose to substitute
斯第格利茨
1
.
亚 当 斯 密 在 讲 学
1
3、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20世纪 30年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
•“边际革命”(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 文思),
•“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自由放任”,开始 重视消费需求的研究,
•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1890年), 建立了微观经济学
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 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 经济问题实际是如何解决的,其目的在于揭示 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 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分析要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 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 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主要模型和基本理论 (供求原理)
1
课程学习要求:
•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金融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 前续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 后续课程: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
银行学、 • 通过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体系
1
4、当代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代表人物:梅纳得·凯恩斯 •著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模型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模型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发表时间:2020-12-28T03:17:47.792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8期作者:刘红军[导读] 赫伯特?西蒙被公认为二战前后对行为经济学研究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经济学家,他最早提出有限理性假设,并坚持这一理论最久,他的模型也构成了行为经济学逻辑的开端和基础。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临沧 677000摘要:作为有限理性假设最早提出者和坚持者,1955年西蒙提出了寻优算法,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满意原则和过程理性。

1983年海纳提出了海纳模型,分析了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下,人们有限理性行为的行为决策规则。

寻优算法和海纳模型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为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启发了行为经济学们提出其他新的分析模型,对经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有限理性;寻优算法;海纳模型一、西蒙的寻优算法赫伯特?西蒙被公认为二战前后对行为经济学研究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经济学家,他最早提出有限理性假设,并坚持这一理论最久,他的模型也构成了行为经济学逻辑的开端和基础。

1955年,西蒙在《理性选择的行为模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寻优算法。

为了讨论有限理性假设,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程序,如何由计算机在一个预定的实数区间(通常为[0,1])上寻找某一函数F(X)的最大值。

如果计算机不能事先预知最优结果,那么它只能从某一特定的初始点开始,并逐渐寻找局部最优结果。

当然,计算机管理员也可以根据“淬火算法”迫使计算机离开某一局部最优,然后试着去寻找更好的局部最优,一直到它能在预定的实数区间寻找到全局最优解为止。

问题是由于函数F(X)非常复杂,一般来说即使最聪明的计算机管理员也不未必知道全局最优解的准确位置。

所以,西蒙假设只需一台计算机用于寻找最优解,而排除计算机管理员的人为干涉,他提出基于行为心理学的“令人满意”来取代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全局最优”的寻优过程。

西蒙将这一寻优过程称为“过程理性”,他把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称为“实质理性”。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内部和产业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它通过建立一系列基本模型和理论,揭示了产业经济运行的规律,为制定产业政策和实施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一、产业结构模型产业结构模型通过描述和分析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其中,典型的产业结构模型有波特五力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通过对产业内部竞争态势的研究,识别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五个因素: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家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该模型帮助企业和政府分析产业竞争状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描述了一个产品从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该模型包括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在不同阶段,企业需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以保持竞争优势。

二、产业集中度模型产业集中度模型描述和衡量了产业中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分布情况。

常用的产业集中度模型包括赫芬达尔指数和四分位数指数。

赫芬达尔指数用于度量一个产业中市场份额分布的不均衡程度。

该指数越高,表示产业中少数大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产业集中度较高。

四分位数指数衡量了市场份额分布的均衡性。

该指数通过将市场份额按照大小排序,计算四分位数的差异程度,从而评估市场份额的集中情况。

如果四分位数指数接近于0,表示市场份额较为均衡;如果四分位数指数接近于1,表示市场份额较为集中。

三、产业链模型产业链模型描述了一个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

该模型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等环节,揭示了不同环节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关系。

基于产业链模型,经济学家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强调价值创造在产业链中的传递与转化。

价值链分析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从而优化生产和经营流程。

经济模型讲义

经济模型讲义

一、经济模型简介(一)什么是经济模型?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 )是一种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是指用来描述同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简单地说,经济模型就是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说明经济理论,是经济理论的简单表达。

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观实世界的情况。

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

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此,从而建立起模型。

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

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用代数方程式和几何图型形式来表达。

其目的是为了反映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及其运动过程,帮助人们进行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解决现实的经济总题。

建模:建立模型的全过程,包括表述、求解、解释、检验等。

(二)建模的方法和步骤经济模型包含哪些要素,基本框架结构如何?1、基本方法机理分析:根据对客观事物特性的认识,找出反映内部机理的数量规律;测试分析:将对象看作“黑箱”,通过对量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与数据拟合最好的模型; 两者结合:用机理分析建立模型结构,用测试分析确定模型参数。

测试分析主要依赖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而机理分析则依靠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

机理分析没有统一的方法,主要通过实例研究 (Case Studies)来学习。

以下建模主要指机理分析。

可以这么说,建模与其说是一门技术,不如说是一门艺术。

技术大致有章可循,艺术无法归纳成普遍适用的准则。

学习、分析、评价、改进别人作过的模型;亲自动手,认真作几个实际题目。

2、建模的一般步骤模型准备(问题重述)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最重要的部分)、模型求解:应用各种软件——核心的三部分。

模型分析、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扩展:去掉部分假设后,拓展应用范围,更接近现实。

(三)最优价格案例:理论阐述后以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模型基本结构。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

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

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

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

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

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

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

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

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古典主义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3、市场自动出清凯恩斯主义:1、需求为中心2、工资、价格刚性3、市场非出清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

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Lecture2_Solow Model

Lecture2_Solow Model

图2.3 引入生产函数的索洛图
( n+d ) k
y* 消 费 sy*
y=kα sy
k*
k
2.1.2 比较静态分析
投资率增加 假定消费者把投资率从s提高到s’。 这会对k和y造成什么影响呢? 图2.4。投资率的增加使得曲线sy向上移动 到s’y。 资本深化会持续到s’y=(n+d)k,这时劳均资 本量达到k**。较高的劳均资本对应的劳均 产出也较高;经济体比以前更富裕了。
转型动态分析
初始劳均资本量低于稳定状态值,k和y会沿着转 换途径逐渐增加,达到稳定状态。 越接近稳定状态,经济增长越慢,随着经济达到 稳定状态,增长停止。 沿着转移路径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第一,由资本积累方程可知, k’/k = skα-1 - (n+d) (2.6), 因为α<1,随着k的 增加,其增长率是逐渐下降的。 第二,y的增长率与k的增长率呈正比,上述结论 对劳均产出同样适用。
所有的理论都基于并非十分正确的假设。 正是这些假设构成了理论形成的基础。理 论建立的技巧就是要做出能够得出稳定结 论的必要、简单化的假设。 ——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 (1956)
模型是经济的某一方面的数学表达,它 描述人们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采取 的行为,以及他们受到的种种约束。 好的模型通常都很简单,但却能传递现 实经济运行的丰富信息。 经济学的进步和发展,正是依赖于研究 在假设前提下被简化的世界经济是如何 运作来取得的。
图2-2 基本索洛图
( n+d ) k
sy
k0
k*
k
劳均资本的变化
图2.2。以资本-劳动比率k为自变量的两个 函数。 一条曲线是劳均投资sy=skα。另一条曲线 (n+d)k 表示在资本损耗和劳动力数量增加 对人均资本稀释时,为保持固定劳均资本 不变的的劳均投资。 这两条曲线的差值表示劳均资本的变化。 为正, “资本深化”。为零, “资本拓宽”。

经济学数学模型

经济学数学模型

经济学数学模型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而数学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济学数学模型是指利用数学方法来形式化经济学理论和分析经济现象的模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经济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系统的运作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学数学模型。

需求-供给模型需求-供给模型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之一,用于研究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该模型基于以下假设: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

需求曲线下降,表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随价格上升而减少;供给曲线上升,表示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随价格上升而增加。

需求-供给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在市场上,当需求与供给相等时,价格与数量达到均衡水平。

需求-供给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需求曲线:Qd = a - bP供给曲线:Qs = c + dP其中,Qd表示需求数量,Qs表示供给数量,P表示价格,a、b、c和d是模型中的常数。

通过求解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可以找到均衡价格和数量。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种数学模型,用于解释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依据。

该模型基于以下假设:人们在追求满足需求时,会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不同的选择;人们会根据每个选择给予的满足度来做出决策。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资源所带来的满足度增加量。

边际效用理论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边际效用:MU = ΔU / ΔQ其中,MU表示边际效用,U表示总效用,Q表示消费数量,Δ表示增量。

通过计算每个选择的边际效用,人们可以选择满足度最大化的组合。

生产函数模型生产函数模型用于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

该模型基于以下假设: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经过组合和转化,可以产生特定数量的产品。

生产函数模型可以反映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生产函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产出:Y = f(K, L)其中,Y表示产出,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力,f表示生产函数。

考研经济学供需分析基础模型与典型例题剖析

考研经济学供需分析基础模型与典型例题剖析

考研经济学供需分析基础模型与典型例题剖析在考研经济学中,供需分析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关键的概念,它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供需分析的基础模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释市场价格的形成,还能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对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供需分析的基础模型以及一些典型例题。

一、供需分析基础模型1、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般来说,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

这种关系主要是由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以获得更多的边际效用;反之,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降低。

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反映了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反向变动关系。

需求曲线的位置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与需求曲线不同,价格与供给量之间通常存在着正向关系,即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越多;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商品数量越少。

这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生产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有更大的动力去增加生产和供应。

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反映了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这种正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的位置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3、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在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的状态,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和数量。

在均衡点上,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既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直到回到均衡价格;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会推动价格上升,直到达到均衡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1 Q3 Q2 Q
33
市场均衡的改变
P
• 收入增长:
– 需求线移动到D1
– 在P1 o价格水平上存 在供不应求的短缺
P3 P1
Q1, Q2
– 调节到新均衡点P3, Q3
D D’
S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Q2Q1 Q3
Q
34
市场均衡的改变
• 收入增长和原料价格下 P 降的组合变动:
– 供求线同时移动,但收 入增长带来需求变动大 P2 于供给变动;新均衡价 P1 格数量组合为 P2, Q2。
• 用公式表达是:
Qs QS(P)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20
图形表达
价格
(¥/单位产量)
供给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
S
,其它条件给定时,价格
越高,厂商愿意供给数量
越多。
P2
沿着供给线移动,表示
某商品供给量与商品价
P1
格变动之间关系。
2021/3/29
Q1
Q2
第2讲基本模型
供给量
21
其它因素也发生作用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21/3/29
WTI原油价格
(1959-2008M7,美元/桶)
名义价格
实际价格(2000年不变价)
1946M1 1951M1 1956M1 1961M1 1966M1 1971M1 1976M1 1981M1 1986M1 1991M1 1996M1 2001M1 2006M1
• 标准衣着和公共场合标准温度调节 (Dressing code changes and standard temperature controls);
• ……
2021/3/29
11
替代能源(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 核能、风能、太阳能(Nuclear, wind, solar energies)……
6
世界原油已证实储量与储采比
1400
(1980-2008)
55
1300
50
1200
1100
45
1000 900 800
40
储量:左,十亿桶
35
700
储采比:右,%
30
600
500
25
400
2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21/3/29
7
中国和世界原油消费
90
(1960-2007,百万桶/天)
9
80
8
70
7
60
6
50
世界(左)
5
40
中国(右)
4
30
3
20
2
10
1
0
0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21/3/29
8
9 8 7 6 5 4 3 2 1 0 -1 1960
中国石油消费增长对全球影响 (% ,1960-2007)
反之亦然。
• “有无分析”和“边际分析”思路差异。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18
对价格的实证理解
• 经济学对价格的本质或功能的理解 具有实证性: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19
供给曲线(The Supply Curve)
• 给定影响供给量其它因素,供给曲 线表示厂商在不同价格下愿意供给 的数量。
28
市场机制
• 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特点在于:
– 供求数量相等:QD = QS – 没有短缺(No shortage); – 没有过度供给(No excess supply); – 没有导致价格变动的压力(No pressure on
the price to change);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D D’
Q0 Q1
Q2 Q
27
市场机制(The Market Mechanism)
P
S
P0
2021/3/29
供求线在均衡价格点( equilibrium), 或市场出清价格点
(market-clearing) 相交:在 P0 点供给量 正好等于需求量
D
Q0
Q
第2讲基本模型
Q2 Q
第2讲基本模型
30
短缺和调节(A Shortage and Adjustment)
P
S
P3 P2
2021/3/29
短缺
假定价格为 P2 ,则有: 1) Qd : Q2 > Qs : Q1 2) 短缺为 Q1:Q2. 3) 厂商提升价格. 4) 供给增加和需求下降. 5) 回复到均衡点 P3Q3
100
世界增长率趋势
80
中国总量贡献率趋势
中国增量贡献率趋势 60
40
20
0
1970
1980
1990
2000
-20 2010
2021/3/29
9
10 8 6 4 2 0 -2 -4 -6 1970
全球及主要区域GDP实际年度增长率 (1971-2006,%)
东亚 北美 线性 (世界)
1975
1980
29
过剩和调节(A Surplus and Adjustment)
P
P1 P2
2021/3/29
过剩
S
假定价格为 P1 ,则有: 1) Qs : Q2 > Qd : Q1 2) 过度供给为 Q1:Q2. 3) 厂商降低价格. 4) 供给量减少和需求量上升. 5) 回复到均衡点 P2Q3
D
Q1 Q3
D
Q1
Q3
Q2
Q
第2讲基本模型
31
市场均衡的改变
(Changes In Market Equilibrium)
• 均衡价格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所决定。
• 供给和需求有供求决定因素的特定数量水平 所决定(Supply and demand are determined by particular values of supply and demand determining variables).
• 收入 • 消费者喜好 • 相关产品价格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26
需求线移动(Shift of the Demand Curve)
• 价格以外因素对需求 P
的影响,表现为需求
线本身移动。
P2
• 如收入上升使需求线 D向右上方移动到D’。
P1
结果在任意价格水平
上,D’比D对应了更
大购买量。
37
本讲复习思考要点
• 1)价格的直接含义和深层经济功能? • 2)“有无分析”和“边际分析”思路
差异? • 3)供求曲线基本概念? • 4)什么是供求规律?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38
谢谢捧场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15
稀缺度
• 稀缺程度(degree of scarcity)决定包括 人力资本在内的产品和要素的价格: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16
稀缺度与供求关系
• “效用(utility)”即“用处”或满 足,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 (total utility)为消费物品带来满 足的总体水平,边际效用 (marginal utility)指消费最后一 个单位物品带来的效用增加量。
欧洲 世界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10
省油技术和行为方式
(Oil-saving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
• 省油材料利用 (Energy-saving materials);
• 汽车替代动力技术 (Automobiles using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 The Hydrogen Economy (氢能经济)
– By Jeremy Rifkin (Wharton Business School), 2019.
2021/3/29
12
供求-价格机制
(price and supply/demand mechanism)
• 石油以及商业世界其它很多商品的 市场表现,都可以用供求-价格市场 调节模型加以解释。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17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其它条件 给定,增加某种物品消费数量给我们带来 的边际效用下降。
• 从需求角度看,稀缺度或价格由边际效用 决定。总效用很大物品,价格不一定高;
– 生产成本(Costs of Production)
• 劳动力(Labor) • 资本(Capital) • 原材料(Raw Materials)
– 技术进步(Technology progress)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22
供给线移动(Shift of the Supply Curve)
2021/3/29
第2讲基本模型
13
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