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萧红《祖父的园子》的艺术特色
萧红的作品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
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
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
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祖父的园子》语文说课稿
《祖父的园子》语文说课稿《祖父的园子》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二、说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因此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A类:1、认识8个生字,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类: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c类:1、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推荐阅读原著三、预习作业: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说出我的学习方法。
2、我会动手查资料,也来认识萧大作家。
四、说重难点: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定为: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五、说学情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灵能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
能通过阅读与讨论,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形成大体共识。
充分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六、说教法在这堂课中,从谈话导入,引用鲁迅对萧红的评价,引发孩子们对作者萧红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文章学习的重难点,而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性,紧扣关键字词句,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化的阅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句子、谈体会、想象情景、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祖父的园子》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
《祖父的园子》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着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萧红散文选集》、《回忆鲁迅先生》本文选自《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着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祖父的园子课文特点
祖父的园子课文特点《祖父的园子》是一篇描写祖父家园子的课文,通过对祖父家园子的描写,展现了祖父的辛勤劳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家园子给祖父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
本文特点如下:1. 描写细腻生动:《祖父的园子》通过对园子中各种花草树木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园子的美丽和丰富多样的景色。
比如文中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樱花”等各种花朵的盛开,以及“大大小小的石榴树、山楂树、苹果树、柿子树”等各种果树的茂盛。
这些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祖父的园子中,感受到了园子的美丽和生机。
2. 表达情感:《祖父的园子》中融入了作者对祖父的敬爱和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通过对祖父勤劳劳作的描写,展现了祖父对园子的热爱和努力,以及他对园子的细心呵护。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园子中各种花草树木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园子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这些情感的表达,使课文更加生动感人。
3. 弘扬家庭美德:《祖父的园子》中展现了祖父的勤劳和对家庭的责任心。
祖父以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打理好园子,给家人带来了丰富的水果和美丽的花朵。
这种勤劳和责任心是传统家庭美德的体现,也是后代应该学习的榜样。
4. 启示人生智慧:《祖父的园子》通过对祖父的故事的叙述,传达了一种人生智慧。
祖父通过努力和坚持,将一片荒废的土地变成了美丽的园子,这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祖父对园子的呵护也告诉我们要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5. 探索自然奥秘:《祖父的园子》中展现了祖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奥秘的探索。
祖父通过对各种花草树木的研究和培育,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
通过这种对自然的探索,祖父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
《祖父的园子》以细腻生动的描写、表达情感、弘扬家庭美德、启示人生智慧和探索自然奥秘为特点,通过对祖父家园子的描写,展现了祖父的辛勤劳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家园子给祖父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
这篇课文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美丽的园子带来的愉悦,也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爱与生命的家园——萧红《祖父的园子》主题内涵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陈琳《祖父的园子》节选自《呼兰河传》第三章。
《呼兰河传》构思并创作于1937年,1940年在香港完稿。
1942年1月,萧红病逝于香港。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饱蘸着浓郁的情感笔墨,抒发了对故乡童年的悲欢记忆。
这是呼兰河畔孤独的女儿,唱给故乡童年的生命咏叹调。
全书七章,描写了呼兰河小城广大民众的愚昧和麻木以及病态的社会关系造成的病态文化心理。
童年和故乡往往是人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而它们却成为萧红生命旅程中难圆的梦。
萧红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从小并不缺衣少食,但这个家庭亲情冷漠。
母亲常对她恶声恶气,父亲更是冷漠、吝啬,祖母甚至用针刺过她的小手……冷漠的家庭生活在萧红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心灵创伤。
幸亏有了祖父,萧红的童年才有了温暖和乐趣。
祖父是一个慈祥、善良、充满爱心的老人,虽然在父亲眼里,“我和祖父,一个是小孩,一个是老人,都是没有用的人”,但祖父那笑盈盈的眼睛和孩子似的笑,慰藉了萧红孤苦、寂寞的心,使她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了祖父,便什么也不怕。
家庭生活,既让萧红痛苦,又让她依恋。
萧红说过这样的话:一个题材必须要跟作者的情感熟悉起来,或者跟作者起着一种思恋的情绪。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饱含深情回忆了与祖父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
《呼兰河传》里的“人”和“事”可以说是萧红一生创作题材和创作情感的源泉。
结合《呼兰河传》和萧红散文的有关情节,走进《祖父的园子》,走进萧红为我们营造的“爱与温暖的生命家园”。
一、“我”和“祖父”《祖父的园子》开篇,便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饱蘸着浓浓的情感。
作者把祖父置于“呼兰河小城”这廓大的时空背景中,置于和“我”的生命存在联系在一起的情感心灵中,祖父伴随着“我”生命的生长。
这是怎样的一个祖父?这是对“我”无比疼爱的慈祥老人。
《祖父的园子》中“祖父的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第1篇】《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一、说教材《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
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
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
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1.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1、根据文本需要,加入昆虫的,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丰富,听、看、说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2.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尝试补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使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祖父的园子课文解析
《祖父的园子》课文解析(五年级下册)一、【《祖父的园子》课文解析】《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
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
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二、【《祖父的园子》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3自然段)展示了园子的基本样貌,重点描写了园子里的昆虫、花草和树木,表现了园子景色繁多、色彩明丽的特点。
第二部分(4-14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栽花、拔草、下种、溜土、铲地、追蜻蜓、浇菜……每件事都是快乐的。
第三部分(15-19自然段)再次写了园中的景物。
园子中一切的动植物都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不受任何约束,园中景物身上有“我”自由的影子。
三、【《祖父的园子》课文多音字】(1)晃huǎng(晃眼)huàng(晃动)(2)累léi(累赘)lěi(积累)lèi(劳累)(3)尽jìn(尽善尽美尽力)jǐn(尽早尽管)四、【《祖父的园子》课文词语】1.闪烁:①(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②(说话)稍微露出一点儿想法,但不肯说明确;吞吞吐吐。
2.瞎闹:没有来由或没有效果地做;胡闹。
3.存心:怀着某种念头。
本课指怀着要追上蜻蜓的念头。
4.倭瓜:文中指南瓜。
5.圆滚滚:形容非常圆,文中指蜜蜂的样子很圆。
五、【《祖父的园子》课文课后问题】1、通过写祖父的园子,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答:作者通过写祖父的园子,表达了她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2、园子里有什么景物?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答: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明丽漂亮、充满生命气息、自由、富有童话色彩的园子。
3、祖父是个怎样的人?答:祖父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人。
《祖父的园子》
作者介绍
萧红
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经历
她曾与萧军等人创办《跋涉》杂志,参与反帝爱国运动,后流亡至*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
萧红在童年时期与祖父一起生活,对园子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情,这也成为她创 作的重要素材。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冲击,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 怀念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光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祖父的深厚感情。
02 03
作品特色
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园子里的花草、昆 虫、小鸟等自然元素,以及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这些 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童趣和温情的画卷。
作品结构
作品采用回忆录的形式,以时间为线索,通过作者的视角,将读者带 入她与祖父在园子里的日常生活。每个章节都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 联,形成了完整的叙事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02
故事情节
人物关系
主人公:小英子 主要关系:小英子与祖父、小英子与玩伴们 次要关系:小英子与邻居、小英子与村里人
故事发展
开头
小英子搬到农村,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 奇和兴奋。
高潮
小英子误食了野果,中毒并得到祖父的照 顾。
发展
小英子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学会了采摘 和种植,与玩伴们一起捉迷藏、摘果子。
丰富文学题材
作品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拓展了文学题材 的范围,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 和灵感。
创新写作手法
作品运用了新颖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为后 来的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促进了文学的创 新与发展。
对个人的启示与思考
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教案
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教案一、教学背景该教案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教学重点为萧红的短篇小说《祖父的园子》,该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为使学生了解萧红的传奇人生以及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意义,掌握该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并能够理解作品背后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篇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家的老人的故事,通过老人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感情和价值观念。
该作品被誉为是萧红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2. 作品分析(1)作品主旨《祖父的园子》主要讲述了一个老人做梦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反思。
作者通过描写祖父在园子里的种种,表现了祖父对土地和生命的热爱,也表达了她对生命的赞叹和珍视。
作品主旨是反映了人类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2)人物性格作品中,祖父是一个纯朴淳厚的老人,他一生坚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美德。
他虽然死去,但在他的园子里留下了他的精神和力量,这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和精神内涵。
该作品中,祖父是萧红细致且具有深入洞察力的刻画,他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
(3)文学特色《祖父的园子》具有很明显的南方的特色和江南地区的风情,也体现了作家对南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描绘。
作品笔触温婉柔细,充满了诗意和情感,充分展现了萧红的优秀写作技巧和艺术魅力。
3. 阅读指导(1)选段朗读在读本篇小说时,可以呼吸掌声停顿下来,感受其中的情节和思想。
例如一下这段话:园子里的木棉花开了,红而发紫的花朵,开得很齐,偏偏有几只白蝴蝶忽地飞进园子,落在它们中间,显得那红和白有了一点互相调和的颜色。
我的祖父说,这实在是大自然造物的奇妙之处,给人以无限想像和感动。
(2)人物情感分析在读本篇小说时,可以注重人物性格和情感刻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对人物作这样的刻画。
华兴孙英贤《祖父的园子》课文赏析
一座充满爱的精神家园------《祖父的园子》赏析哈尔滨市华兴小学孙英贤《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篇文章。
每次读萧红的作品都能百读不厌,只有她才是最了解孩子的心,也只有她的作品最能吸引小读者。
萧红的一生是那样的悲苦,8岁就失去了母亲,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而受到父亲的歧视,继母更是非常的不喜欢她,可以说萧红就是在这样可怜的阴影中逐渐长大,可以说是一生悲苦,举目无亲,只在人世间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
但是萧红却在慈祥、仁爱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了人间所有的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才是爱。
以至于在人生的坎坷经历中或面对逃亡,或面对饥饿,或面对苦难,或是再大的不幸,祖父的爱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她,所以在《呼兰河传》深情的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有温暖与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卷,画里有小树,有小花,有庄稼,有蜻蜓,有风,有雨,有鸟,有虫子,甚至还有太阳光芒和云朵的影子,就像课文中说的那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气的,最重要的是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所有生灵,辟如小花,小草,小鸟,有树,小蜻蜓,小倭瓜,小蝴蝶,这些都是有生命的,就像课文中写到的那样:“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此时便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是自由的,学生们便会畅所欲言:书本是自由的,课桌是自由的,手是自由的,我的心也是自由的,连窗户也变成了自由的……课文重点写了萧红在园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主题阅读:《祖父和我》赏析
《祖父的园子》赏析《祖父的园子》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萧红幼年丧母,父亲冷酷暴戾,再婚后基本上对萧红不闻不问。
萧红自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
在寂寞的童年里,只有年迈的祖父给她疼爱和温暖,让她感到一些人间的温情。
她和祖父之间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他们互相依恋,互相安慰,渡过了很美好的一段时光。
萧红能进学校读书,也得力祖父的支持。
所以萧红对祖父身怀思念。
萧红的祖父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他慈爱、宽容、仁厚,由于有了祖父的关爱,萧红童年虽然寂寞,却依然有温情有快乐,以至于萧红“觉得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
所以她与祖父一天到晚“寸步不离。
”祖父一天到晚都在后花园里边劳作,于是萧红也跟着祖父总在后花园里玩乐。
家里的后花园给了萧红的童年增添了无数欢乐,锄草,吃黄瓜,捉蜻蜓,采花,捉蚂蚱,浇菜,玩累了用草帽遮一遮,睡上一觉,一切对她来说是非常美好。
1929年祖父去世后,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
祖父的去世,断绝了她和家庭的最后联系,加上祖父去世后,父亲立刻对她的冷酷逼迫,使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
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但她笔下的童年却是丰富多彩的,给人的感觉是她的童年似乎很美满。
但其实父亲的冷漠、继母的刁难在萧红心灵中留下了难于忘却的阴影,她之所以把童年写得如此美好,实际是试图忘却那童年的孤独与寂寞,也是为了忘却当时在香港的孤独与寂寞。
本文不是要描写我与祖父浓浓的亲情(当然写到这方面),而是回忆自己童年的美好生活,与祖父的亲情只是童年美好的一部分,与前后的昆虫、花鸟、树木的作用是一致的。
文章其实是表达作者对童年的留恋,既不是表现亲情,也不是表现有家的快乐。
1/ 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图文讲解+知识要点知识点教材分析:1、“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2、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
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
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3、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
4、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
5、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
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
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虹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识。
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我会写:蝴:蝴蝶蝴蝶结蝴蝶花蝶:蝴蝶蝶泳彩蝶招蜂引蝶蚂:蚂蚱蚱:蚂蚱蚱蜢樱:樱桃樱花拔:拔草拔剑选拔拔河出类拔萃(cuì)瞎:瞎闹瞎忙瞎想眼瞎黑灯瞎火铲:铲地铲平铲土铲菜铲除铁铲割:割草割掉割断割舍忍痛割爱承:承认承担承载承重继承承包拴:拴马拴住拴牢拴线拴束瓢:水瓢瓢泼瓢虫瓢饮逛:游逛闲逛逛街逛公园形近字:蝴(蝴蝶)湖(湖水)拔(拔草)拨(拨打)瓢(水瓢)飘(飘落)多音字:晃:huǎng明晃晃huàng摇晃结:jiē结果子jié结束近义词:漂亮——美丽闪烁——闪耀存心——故意特别——非常随意——随便阴凉——凉爽反义词:新鲜——陈腐漂亮——丑陋承认——否认黑暗——光明随意——拘束阴凉——炎热理解词语:【明晃晃】光亮闪烁。
《祖父的园子》知识点
《祖父的园子》知识点教材分析:1、“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2、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
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
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3、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
4、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
5、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
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
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虹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识。
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我会写:蝴:蝴蝶 蝴蝶结 蝴蝶花蝶:蝴蝶 蝶泳 彩蝶 招蜂引蝶蚂:蚂蚱蚱:蚂蚱蚱蜢樱:樱桃 樱花拔:拔草 拔剑 选拔 拔河 出类拔萃(cuì)瞎:瞎闹 瞎忙 瞎想 眼瞎 黑灯瞎火铲:铲地 铲平 铲土 铲菜 铲除 铁铲割:割草 割掉 割断 割舍 忍痛割爱承:承认 承担 承载 承重 继承 承包拴:拴马 拴住 拴牢 拴线 拴束瓢:水瓢 瓢泼 瓢虫 瓢饮逛:游逛 闲逛 逛街 逛公园形近字:蝴(蝴蝶)湖(湖水)拔(拔草)拨(拨打)瓢(水瓢)飘(飘落)多音字:晃:huǎng明晃晃 huàng摇晃结:jiē结果子 jié结束近义词:漂亮——美丽 闪烁——闪耀存心——故意 特别——非常随意——随便 阴凉——凉爽反义词:新鲜——陈腐漂亮——丑陋承认——否认黑暗——光明随意——拘束阴凉——炎热理解词语:【明晃晃】光亮闪烁。
论萧红《祖父的园子》的艺术特色
论萧红《祖父的园子》的艺术特色
魏芷珊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22(35)16
【摘要】《祖父的园子》节选自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记述了记忆中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自由生活的一段时光。
小说充盈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创设出一个令人向往、自由愉快的意境。
小说透露着儿童情趣,巧妙地运用文字,表现出对童年幸福生活的向往,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在小学语文教材多次删减的今天仍被留存。
文章从儿童视角的口吻、曲尽其妙的文字、真挚充盈的情感三个方面,研究萧红作品《祖父的园子》的艺术特色。
【总页数】3页(P148-150)
【作者】魏芷珊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试论萧红《祖父的园子》的艺术特色
2.爱与生命的家园——萧红《祖父的园子》主题内涵
3.回望中那最好的时光——从萧红《祖父的园子》说起
4.统编版教材课
文的新定位与新落实——以萧红《火烧云》《祖父的园子》为例5.萧红《祖父的
园子》的艺术特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祖父园子》评课稿范文五份
《祖父园子》评课稿范文五份《祖父园子》评课稿 1《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写得至真至纯。
短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
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听到,但杜老师的课我听过很多次,杜老师那种朴实自然的大家风度、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智慧、教学技巧、教学艺术都是值得我长久学*和揣摩的。
这堂课有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这是一堂感悟的语文课。
以读为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着重是培养学生“悟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理解中熏陶,情感得到了升华。
课堂上,杜老师引领的方式有:1、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理解。
初读课文时,杜老师抛出问题:“想不想知道祖父的园子什么样?”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如“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反复品读、感悟,读出个性,读出园子的自由。
3、情感中感悟。
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在教学中,杜老师引导学生用心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学生通过读文概括出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这是一个香气扑鼻的园子、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二、这是一堂巧妙的语文课。
杜老师在教学环节上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善于以问促“情”。
教者深知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萧红对“园子”的怀念之“情”,对祖父的敬爱、想念之“情”,祖父对“我”的关爱之情。
杜老师紧紧抓住这条情感线索,通过一个个连贯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回答,这些情感渐渐清晰为同学们所理解,所感动。
杜老师善于提问,而且逻辑性极强,看似“离题”,却是巧妙有章的。
如读完词语之后,杜老师提问“这些词语跟园子有关系吗?你发现了什么?”杜老师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巧妙地把词语归类,并为接下来的学*做好了铺垫。
再如,在读自由的园子这一段落时,杜老师问:“有一个词语——“愿意。
祖父的园子观后感
《祖父的园子》:自由、快乐与纯真童年的缩影《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一部作品,其中描绘的园子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充满情感、记忆和童年回忆的象征。
园子中的色彩、植物、动物以及祖父的爱,共同构建了一个自由、快乐、充满爱意的世界。
园子的色彩明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感觉。
这种色彩不仅仅体现在自然景物上,更体现在萧红与祖父的互动中。
祖父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萧红,使得整个园子都充满了暖意。
这种温暖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
祖父的爱为萧红提供了一个自由、无拘无束的成长环境,让她在童年时期能够尽情地探索、想象和创造。
园子中的自由与快乐,是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拥有的。
在这里,萧红可以自由地奔跑、跳跃,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生命的美好。
这种自由与快乐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追求,更是对心灵的满足。
园子中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只动物,都成为了萧红童年时期的玩伴,与她共同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
与此同时,园子也是萧红童年回忆的载体。
在这里,她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如与祖父的亲密互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等。
这些回忆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更是属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时代的。
它们代表了人类对于童年、对于家庭、对于自然的永恒追求和向往。
然而,与萧红童年时期的自由、快乐相比,现代社会的孩子们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他们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业,还要应对各种补习班、考试等。
这使得他们的童年变得不再自由、不再快乐。
因此,当我们回顾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时,不仅仅是为了怀念那个美好的时代,更是为了反思现代社会对于孩子们的压迫和束缚。
总的来说,《祖父的园子》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童年时期的美好与纯真,也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对于孩子们的影响。
希望未来的孩子们能够像萧红一样,拥有一个自由、快乐、充满爱意的童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萧红《祖父的园子》的艺术特色》摘要:《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者以儿童视角的叙述策略讲述记忆中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精神家园艺术特色,”借用儿童语言朴素简短的形式,且用词浅显明白,“我”跟在祖父的后面模仿祖父的动作”戴帽、栽花、拔草”,字里行间传达了儿童可爱幼稚的个性,洋溢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摘要:《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者以儿童视角的叙述策略讲述记忆中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小说萦绕着一种温暖自由的情感基调,描述了一个令人向往、清新明丽、自由温馨的意境。
小说在叙述视角、叙述话语都透露浓厚的儿童情趣,以及对那段短暂而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和对自由快乐童真精神家园的向往,具备特定的文化价值,在小学语文教材多次删减课文的情况下仍被保留至今。
关键词:萧红《祖父的园子》儿童视角精神家园艺术特色萧红是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被誉为“20世30年代的文学洛神”。
20世纪80年代以来,萧红得到更多的关注。
语文教育界亦把目光投向萧红,是因为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显著的教育价值。
节选自《呼兰河传》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笔者试图从儿童视角的叙述策略、自由温暖的情感基调和清新明丽的意境方面,解读其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感受作者对短暂的幸福多彩童年生活和对童真世界自由温暖精神家园的向往。
一、儿童视角的叙述策略儿童视角是指“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1]。
《祖父的院子》以回忆的方式,以在祖父园子的童年生活经历为切入点回望自己的童年,塑造了活泼天真的儿童形象。
儿童视角的叙述策略不仅是萧红童年情结的表现,还原了她记忆中的童年生活,而且是她抵御无奈现实生活的情感出口。
儿童视角的叙述策略,既尊重作者独特的童年生活体验,又使已经成人的萧红以成人视角,审视自我的生存状况,引发读者对自身的沉思,提升文学的表现力。
儿童作为个体生命成长的初步阶段,孩子眼里看到的事物与成人世界不尽相同,他们用稚嫩直观的方式感知触摸,按照自己的有限逻辑观察和推理而非做出理性的判断,只能对呈现事物做表层的把握,因此常常与成人世界里的思维定式产生碰撞。
透过儿童口吻的叙述和儿童眼光的透视,呈现出与成人世界纷繁复杂不同的新奇景象。
比如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儿童的思维常常从自己的感觉出发,分不清事物之间的联系。
对于“我”来说,狗尾巴草和谷子很相似,缺少生活经验的且凭借第一印象做出判断的“我”自然区分不了,流露出一个小女孩的童心,纯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祖父用实物耐心地给我讲解二者的区别,祖孙之间简单的语言对话突出儿童眼中的事物与成人眼中的事物的不同,以轻松的笔触勾勒出和蔼慈爱的祖父形象,渲染浓浓的祖孙情谊。
在祖父的园子里的“我”可谓是个顽童的形象,冲破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尽显快乐和不羁的精神。
“我”常常以勇者的姿态在园子里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捉蚂蚱……玩累了,还“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敢于冒险、勇于尝试是儿童认知世界的特点,透过“我”在园子的一举一动,以儿童游戏的方式述说着所见所闻所感,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对周遭的事物始终充满着好奇心。
那个向着天空洒水并大喊“下雨啰!下雨啰”的小女孩,那个拴住蚂蚱腿的顽皮姑娘在祖父的园子里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活泼又富有灵性,呈现出儿童世界的纯真有趣和无忧无虑,在花样繁多的游戏中创造快乐,释放天性,始终乐观向上。
萧红向我们再现了她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片段,不仅让人对祖父的园子十分向往,而且让人回想起自己童年里发生过的趣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当萧红把自己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经历和读者分享时,读者也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和新鲜的朝气。
有学者认为“叙事作品不仅蕴含着文化密码,而且蕴含着作家个人心灵的密码,还作品以生命感,而不是把作品当成无生命的机械元件加以拆解,就有必要发掘叙事视角和作者的内在联系,深刻地解读作品所蕴含的作家的心灵密码”[2]。
儿童视角的运用,像一面镜子借以反观成人难以触碰和体会的心境,探察不同的视域,因而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乐趣。
人正是通过“童年回忆”更深刻地认清现实的生存困境的。
对童年生活的留恋,是对当下生活的补偿。
成人以后的萧红在脑海中提取童年的记忆,童年时期的游戏经验带来了愉悦的心理体验,在追忆祖父的园子里多姿多彩童年生活的过程中,萧红找寻到了逝去的亲情,找寻到了记忆中的快乐,在稚嫩中透露着深刻,以此反观压抑的现实。
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故事所表现的生活的真实,更是文本中充溢的那种对人间真情的关注。
二、清新明丽的意境(一)光色交织的自然之景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印象派绘画流派坚持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以自然的手法描绘个人对世界的感受。
印象主义绘画手法影响了文学创作。
印象主义文学的主要表征是:以主观情绪观照世界,着力表现对光、色等直觉,营造印象式的、情绪化的主观氛围。
得益于受过绘画的训练,对色彩有着准确把握的萧红在课文里极力描写祖父园子的热闹场面。
比如: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在园子有的只是普通的蜜蜂、蝴蝶、蜻蜓和蚂蚱,作者却赋予他们旺盛的生命力,有了五彩昆虫的点缀,生机勃勃。
这是个“健康、漂亮”的园子,就连天空都是“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我”也是这热闹园子中的一员,以一种自豪的口吻向人介绍自己心爱之物那样,把祖父的园子中的一草一木都搬了出来。
颜色是奇妙的,它与美学、情感都有关系[3]。
色、光的交织运用,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萧红在这里主要运用暖色调,让人觉得祖父的园子其实是一个美丽自由的世界,体现了积极乐观的儿童情趣。
光和色的交织,为读者营造了清新明丽而又灵动鲜活的意境。
(二)朴实鲜活的语言直觉语言的独特性是我们感知作家的方式,也凝结着作家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体验,折射出作者内心独特的审美。
萧红在这里用“儿童化”的话语娓娓道来,为我们舒展了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画面。
首先,善于运用短句是萧红语言的一大特色。
在《祖父的园子》一文中如:“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借用儿童语言朴素简短的形式,且用词浅显明白,“我”跟在祖父的后面模仿祖父的动作”戴帽、栽花、拔草”,字里行间传达了儿童可爱幼稚的个性,洋溢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
一老一小在这园子里快乐地劳动,浅显的文字和简短的词句却包含了满满的幸福感和快乐感。
其次,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的叙述手法渲染了灵动鲜活的氛围。
例如: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呼叫,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风吹过,“榆树先呼叫”,树叶的飒飒响声让这西北角的大榆树印在“我”的脑海中。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睡醒的花”、“乱逛的鸟”及“说话的虫子”让原本安谧的园子躁动起来,是这活力四射的大自然让我释放了自然的天性,体现了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蝴蝶在园子里漫无目的地飞,随心而行,而“我”的心仿佛那随意飞的蝴蝶一般,“都是自由的”。
《祖父的园子》文笔犹如行云流水一般,任凭感情流动宣泄,回忆起园子里发生过的点点滴滴,读来有一种亲和力,充满着对生命的热爱和自由的向往。
三、温暖自由的基调现代文学中的家园意象总是双重的,一重属于过去,属于记忆,氤氲着童年的乐趣与田园的美学;一重属于现实,属于感觉,笼罩着理想失落和社会批判的意绪[4]。
于多数人而言,童年是快乐的时光。
但萧红的童年经历了母亲的早逝和严重缺失的父爱,就连祖母也不喜爱她,而祖父是唯一给予她关爱的亲人。
童年的情感经历便是“冰火两重天”,小时候的萧红过早地体会到人间冷暖。
在童年记忆中仅存的美好是由“我”、祖父和园子组成的。
正是祖父的爱陪伴了萧红的童年快乐时光。
此后,大半生都经历了流离颠沛生活的萧红回想童年时期和祖父一起玩耍的园子,追忆起祖父曾经给予过无尽的温情画面。
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在文中描写道:我整天跟着祖父在园子里面转,我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
就连我分不清谷子和狗尾巴草,将“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也只是“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
萧红如数家珍地叙述与祖父的生活细节,与祖父的对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过去和祖父在园子里生活过的温馨画面一幅幅地定格,历历在目。
一举一动、一问一答都是祖孙之间的温暖情谊。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怎能不叫人缅怀?行文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萧红对祖父难以言说的深情,以及祖父对“我”的关爱。
从祖父的身上,萧红学会了如何给予温暖和爱,体会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在祖父的园子里,一草一木无拘无束地生长,有无限的可能,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花木鸟兽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他们是“我”忠实的伙伴也是可以吐露心声的朋友。
在自由的天地里我可以任意奔跑玩耍,抛开烦恼。
祖父的园子寄予了萧红对自由的热爱与渴求,对挣脱种种羁绊的无限向往。
在这里,人的天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自由心灵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是天性成长的乐园。
萧红的一生不停地在寻找理想家园,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20岁便开始漂泊异乡的生活及与旧式家庭的决裂使萧红和故乡渐行渐远。
就算历经艰难困苦,萧红也没有泯灭对家的追求及寻求内心的平静。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只能用童年和祖父一起的快乐回忆温暖萧红跌宕起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