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与补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与补角教学设计
2.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自家的剪刀、直角三角板等物品,测量并计算其中角度的余角与补角。
"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你会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家里的剪刀、直角三角板等物品,测量并计算它们的角度关系,感受余角与补角的实际应用。"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在几何图形中,如何利用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解决角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余角与补角的存在,理解其概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余角与补角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并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加深学生理解。
“余角指的是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的两个角,而补角指的是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的两个角。请看这个图示,角A和角B就是一对余角,因为它们的和等于180度;角C和角D就是一对补角,因为它们的和等于90度。”
2.引导学生总结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如: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遵守数学规则,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如果一个图形中有两个角是余角或补角,它们之间有一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余角和补角》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垂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角的分类和垂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的理解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辅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判断两个角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活动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和总结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和图形,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展示一幅画,画中有两条直线相交,问学生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角是什么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案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探究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各小组通过讨论、实验、观察等方法,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并展示研究成果;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及应用;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余角和补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学生对余角和补角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余角和补角的掌握程度。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评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校园里的景观,如花园、篮球场等,引导学生关注角度的概念,提出问题:“你能找出校园里的一些特殊角度吗?”;
2.学生思考后,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角——余角和补角。”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余角和补角的定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2.讲解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如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为90度,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度;
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几何图形中找出所有的互为余角或补角的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合作,探究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尝试找出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设计3:4.3.3余角和补角

教学设计3:4.3.3余角和补角

4.3.3余角和补角学习目标:掌握余角、补角的定义;会球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学习重点:余角、补角的定义:方位角的判断与应用难点:余角、补角的定义;方位角的判断与应用学习过程:【活动一】1、在一幅三角板中,每一块三角板都有一个角是90°,而其他两个角的和都______°.2、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直角),那么就说这两个角_________(英文:_________________),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_______.(注:两个角互为余角可以简称为__________)3、如图,画出∠1的余角.4、(1)如果∠1=40°,∠2=50°,那么∠1与∠2_________或∠1是∠2的________. (2)如果∠α=73°,∠β=17°,那么∠α与∠β_________或∠α是∠β的________. (3)如果∠2+∠3=90°,那么∠2与∠3____________.(4)如果∠1与∠2互为余角,那么∠1+∠2=____°或∠1=___________或∠2=__________.5、(1)35°角的余角为______°;(3)70°39′角的余角为______;(3)∠1的余角为__________. (4)∠α的余角为37°,则∠α=____;(5)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度数各是___________. 【活动二】(认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6、如果∠1与∠2、∠3都互为余角,试判断∠2与∠3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2_______∠3(填“>”、“<”或“=”)理由:因为∠1与∠2互为余角,所以∠2=____________.因为∠1与∠3互为余角,所以∠3=____________.所以∠2_______∠3.归纳:余角的性质:同角的余角_____.7、如果∠1=∠2,∠1与∠3、∠2与∠4都互为余角,试判断∠3与∠4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3_______∠4(填“>”、“<”或“=”)理由:因为∠1与∠3互为余角,所以∠3=_________.因为∠2与∠4互为余角,所以∠4=____________.又因为∠1=∠2所以∠3_______∠4.归纳: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_____. 综上所述:___________的余角相等.【活动三】(认真思考,独立完成,2分钟)8、如图,∠AOB =90°,∠COD =90°,则∠1与∠2________;∠2与∠3_______;∠1与∠3_______.9、如图,∠AOB =∠BOC =∠DOE =90°,在∠1、∠2、∠3、∠4中,相等的角是_____________,互余的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认真阅读教材,仿照互余角的思路,独立完成问题)10、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_____),那么就说这两个角_________(英文:_________________), 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_______.(注:两个角互为补角可以简称为__________)11、补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的补角相等.12、(1)36°角的补角是______°;(2)163°角的补角是______;(3)72°39′的补角是_______;(4)154°26′角的补角是________;(5)∠α的补角是__________.(6)∠α的补角为59°,则∠α=_____.(7)已知∠α的补角是它的3倍,则∠α=_____°【活动五】独立完成13、方位角经常用于航空、航海、测绘中,领航员常用地图和罗盘进行方位角的测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3余角补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3余角补角
注意:此处要求至少2000字,但由于教案的实际限制,上述内容已经尽可能精简且详细地列出了教学重点与难点,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解释和举例。在实际教案编写中,每个重点和难点的展开可以更加详细,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等来进行深入讲解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余角补角》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角的和为90度或180度的情况?”(如: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一个墙角与地面形成的角的补角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余角补角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余角和补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余角补角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余角和补角的定义:理解余角是指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
举例: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任意一个角与直角的补角相等。
(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掌握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正弦、余弦值互为倒数,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正弦、余弦值相等;
举例:若一个角的正弦值为1/2,则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也为1/2。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普遍能够掌握余角补角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点。因此,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3.3余角和补角—教案

4.3.3余角和补角—教案

4.3.3 余角和补角——教案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余角和补角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图形知识初步”这一章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

前面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和大小的比较,已经为学习余角和补角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探索余角和补角性质的学习,为今后证明角的相等提供了一种依据和方法。

2、教材内容教材中本节内容是通过一副三角尺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得到的结论推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最终使学生能综合运用上述性质来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4.3角》这一节中的第三节,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我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识图能力较差,基于以上原因,为更好的使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为下一节性质作铺垫,特制定此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情境,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2、使学生能用简单的代数思想——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教学难点: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课时安排:《4.3.3余角和补角》第一课时教学手段:观察、探究、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通过学生动脑想,勤钻研,主动地学习,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

432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

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二、探究新知: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教师活动:操作多媒体演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代表发言:选定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他们对余角和补角概念及求解方法的理解。
2.教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余角和补角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回顾旧知识:复习与余角和补角相关的基础知识,如角度的分类、互余和互补的概念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设疑导入:提出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度,它们是什么关系?”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余角和补角的定义: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动有趣的动画,直观地展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案例中,我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余角和补角,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求解余角和补角的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品质,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此外,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探讨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3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3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探讨余角和补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求解问题中的角度。
2.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学科充满兴趣和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学生需要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3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3“余角和补角”一节内容。在经历了角的分类、对顶角、邻补角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角的认知基础。然而,对于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运用,仍需通过实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余角和补角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图形、表格等工具,展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运用。
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主动发现余角和补角之间的关系。同时,要能够运用图形、表格等工具,将抽象的角的概念具体化,展示余角和补角的运用。此外,学生还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景创设方面,我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和有趣的数好奇心。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让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展示一幅道路上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直角、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些角之外,还有哪些角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呢?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回顾并总结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性质以及求解方法。
2.讲解求解余角和补角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余角和补角。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想法。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解释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组织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游戏,其中一个游戏目标是找到特定角度的余角和补角。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余角和补角。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鼓励学生思考:余角和补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在实际问题中有何作用?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例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度和60度,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引导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3.设计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方位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方位角教学设计
2.强调方位角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运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余角和补角的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余角和补角知识,以及方位角的运用,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98页的练习题第1、2、3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逻辑性。
3.小组间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
2.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实时反馈,针对错误和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3.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4.强化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发挥集体智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5.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6.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通过余角和补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在生活中,你们有见过余角和补角的现象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二、新课讲解
1.讲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其性质。
3.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余角和补角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这一章节,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角的概念和性质基础。但在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抽象概念及运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3.提交作业时,需附上作业反思和计划。
1.教师出示一块三角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板上的角有什么特点吗?”
2.学生观察后回答:“三角板上有两个锐角和一个直角。”
3.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如果我们把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掉,剩下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呢?”
4.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剩下的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度,从而引出余角的概念。

4.3.3 余角和补角 教案

4.3.3 余角和补角 教案

4.3.3余角和补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余角、补角的定义、性质及应用;2.理解方位角的意义,会画方位角.【过程与方法】经历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和应用过程,初步掌握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互余、互补性质的学习过程,培养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方位角的辨析与应用.【教学难点】余角、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知识回顾(1)叙述直角、平角的概念.(2)画出直角、平角的图形.二、合作探究探究1探究余角、补角的性质典例1点A,O,B在一直线上,射线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1)图中互余的角有对;(2)∠3的补角是.[解析](1)由已知,∠1=∠2,∠3=∠4,且∠2+∠4=90°,所以互余的角有:∠1与∠3,∠1与∠4,∠2与∠3,∠2与∠4共4对;(2)∠3的补角是∠AOE.[答案](1)4如图是一张不规则的纸,先任意折叠,得折痕OC,展开后,通过点O折叠使OA落在OC上,得折痕OD,同样将OB落在OC上得折痕OE,沿着这三条折痕剪开,得到四个角,用其中的两个角拼成一个直角,共有不同的拼法是()A.1种B.2种C.3种D.4种[解析] 由已知,∠1=∠2,∠3=∠4,且∠2+∠4=90°,所以互余的角有:∠1与∠3,∠1与∠4,∠2与∠3,∠2与∠4共4对.[答案] D探究2角的计算典例2 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是平角的34还多1°,求这个角. [解析] 设这个角为x °,则它的余角为(90-x )°,补角为(180-x )°,则(90-x+180-x )=34×180+1,解得x=67.答:这个角为67°.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的2倍的差是平角的13,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答案] 60°探究3 方位角典例3 如图,O 点是学校所在位置,A 村位于学校南偏东42°方向,B 村位于学校北偏东25°方向,C 村位于学校北偏西65°方向,在B 村和C 村间的公路OE (射线)平分∠BOC.(1)求∠AOE 的度数;(2)公路OE 上的车站D 相对于学校O 的方位是什么?(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解析] (1)∵A 村位于学校南偏东42°方向,∴∠1=42°,则∠2=48°,∵C 村位于学校北偏西65°方向,∴∠COM=65°,∵B 村位于学校北偏东25°方向,∴∠4=25°,∴∠BOC=90°,∵OE (射线)平分∠BOC ,∴∠COE=45°,∴∠EOM=65°-45°=20°,∴∠AOE=20°+90°+48°=158°.(2)由(1)可得:∠EOM=20°,则车站D 相对于学校O 的方位是:北偏西20°.三、板书设计余角和补角余角和补角{余角、补角的性质余角、补角的计算方位角◇教学反思◇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确定位置的经验,方位角的概念、方位角的表示是学生在小学就有所了解的,但根据题意画出方位角以及运用方位角的知识确定点的方位是学生不熟悉的.特别是图形与文字语言之间的转化,以及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基于学生的以上学情,制定教学难点:运用方位角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余角和补角》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3.3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初步知识,对角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余角和补角这样的概念性知识,还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仍在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

2.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3.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练习,从而掌握余角和补角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练习题。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一副画、一座建筑等,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角,并提出问题:“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讲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通过实例展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操练(1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除了余角和补角,还有哪些角的概念?它们有什么作用?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性质等。

教学过程总结:本节课通过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家庭作业和板书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余角和补角的知识。

4.3.3余角和补角

4.3.3余角和补角

4.3.3余角和补角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了解方位角的概念.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能运用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和应用,初步掌握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4.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识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了解方位角的概念.难点: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能运用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合作探究】这是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探究:这两个三角尺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另外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呢?【教学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三角板的各角度数,引导学生思考三角板两锐角关系.【合作探究】【做一做】(1)若∠1与∠2互补,则∠1+∠2=______.(2)∠1=90º-∠2,则∠1与∠2的关系为_____. (3)图中给出的各角中,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答案:(1)180°.(2)互为余角.(3)10°与80° ,30°与60°互为余角;10°与170°,30°与150°,60°与120°,80°与100°互为补角.【探究】【探究】在航行、测绘等工作以及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方位角描述一个物体的方位,那么什么叫做方位角?如何用方位角描述方向呢?分析:方位角是表示方向的角.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来描述物体所处的方向.注意:方位角通常先写北或南,再写偏东或偏西.如:“北偏东30°”一般不写成“东偏北60°”.【探究】在日常生活与实际应用中经常用到:东北方向表示北偏东45°;西北方向表示北偏西45°;东南方向表示南偏东45°;西南方向表示南偏西45°.【思考】海上缉私艇发现离它500海里处停着一艘可疑船只,你能确定缉私艇的航线,并画出示意图吗?【归纳总结】【典型例题】例1如图,点A,O,B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 和∠BOC,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答案:因为A,O,B在同一直线上,所以∠AOC和∠BOC互为补角.又因为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BOC,所以∠COD +∠COE=12∠AOC+12∠BOC=12(∠AOC+∠BOC )=90°所以,∠COD和∠COE互为余角,同理,∠AOD 和∠BOE,∠AOD和∠COE,∠COD 和∠BOE也互为余角.例2.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º的方向上. 同时,在它北偏东40º、南偏西10º、西北(即北偏西45º)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答案:如图【教学建议】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随堂练习】(1)已知∠α的补角是125°,则∠α的度数是().A.55°B.65°C.75°D.85°(2)一个角的补角加上24°,恰好等于这个角的5倍,求这个角的度数.(3)如图,OA是表示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仿照这条射线画出表示下列方向的射线:①南偏东25°;②北偏西60°.答案:(1)A(2)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依题意,得:180-x+24=5x.解得:x=34.所以这个角的度数是34°.(3)如图所示,OB表示南偏东25°,OC表示北偏西60°.【教学建议】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4.3.3余角和补角(第1课时)教案

4.3.3余角和补角(第1课时)教案

4.3.3余角和补角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概念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性质.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 复习旧知 计算:(1)29°19′+60°41′=90° (2)45°+45°=90° (3)28°+62°=90° (4)90°+90°=180° (5)60°+120°=180° (6)34°34′+145°26′=180° 新课讲解一、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互余, 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几何语言:∵∠1+∠2=90°,∴∠1与∠2互为余角或: ∵∠1与∠2互为余角,∴∠1+∠2=90°二、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几何语言:∵∠3+∠4=180°,∴∠3与∠4互为补角或: ∵∠3与∠4互为补角,∴∠3+∠4=180°注意:互余、互补是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互余和互补的两个角只与度数的和有关,与位置无关. 三、针对练习1、 图中各角,哪些互为余角?21432、图中各角,哪些互为补角?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270角与630角互为余角. ( √ )(2)480角与1420角互为补角. ( × )(3)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相等. ( × )(4)∠A+ ∠B+ ∠C=1800,则∠A、∠B、∠C互为补角.( × )(5)若∠1和∠2互余,则∠1、∠2一定是锐角. ( √ )4、计算与思考∠A ∠A的余角∠A的补角9°81°171°22°68°158°60°30°120°37°53°143°57°42′32°18′122°18′x 90°-x 180°-x观察∠A的余角和补角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四、余角和补角的性质1、余角的性质(1) 画一画:已知∠α(如图所示),请画出∠α的余角.(2)图中∠α的余角∠1,∠2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解:∵∠1=90°-∠α,∠2=90°-∠α∴∠1=∠2问:通过计算你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同角的余角相等.如图所示,已知∠α与∠1互余,∠β与∠2互余,且∠α=∠β,则∠1,∠2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90°-∠α,∠2=90°-∠β又∵∠α=∠β∴∠1=∠2问:通过计算你得出什么结论?等角的余角相等3、补角的性质(1)画一画已知∠α(如图所示),请画出∠α的补角(2)图中∠α的补角∠1,∠2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解:∵∠1=180°-∠α,∠2=180°-∠α∴∠1=∠2问:通过计算你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同角的补角相等.如图所示,已知∠α与∠1互补,∠β与∠2互补,且∠α=∠β,则∠1,∠2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90°-∠α,∠2=90°-∠β又∵∠α=∠β ∴∠1=∠2问:通过计算你得出什么结论? 等角的补角相等 五、例题讲解如图,点A ,O ,B 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 解:∵点A ,O ,B 在同一直线上, ∴∠AOC 和 ∠BOC 互为补角.又∵射线 OD 和射线 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COD+∠COE=12∠AOC+12∠BOC =12(∠AOC+∠BOC ) = 90°. ∴∠COD 和∠COE 互为余角,同理∠AOD 和∠BOE,∠AOD 和∠COE,∠COD 和∠BOE 也互为余角. 六、随堂检测1.一个角是70°39′,求它的余角和补角. 解:它的余角=90°-70°39′=19°21′它的补角=180°-70°39′=109°21′2. ∠α的补角是它的3倍, ∠α是多少度? 解:∵ ∠α的补角是它的3倍 ∴180°- ∠α=3 ∠α则∠α=45°3、如图,已知∠ACB 和∠CDB 都是直角. (1) 图中哪几对角互余? 解: ∠A+∠B=90° ∠A+∠2=90°∠1+∠B=90° ∠1+∠2=90°(2) 图中哪几对角是相等的角(直角除外)?为什么? 解: ∠B=∠2(同角的余角相等)∠A=∠1(同角的余角相等) 课堂小结谈谈你对余角和补角的认识.(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OABC D E 4.3.3余角和补角第1课时同(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等)角的补角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与补角方位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与补角方位角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角度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余角?什么是补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余角是指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的两个角,而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的两个角。强调余角与补角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2.解释余角与补角的性质:余角与补角的和是固定的,分别为90度和180度。同时,一个角的余角与它的补角互为补角。
3.方位角的引入:介绍方位角的概念,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正北或正东为基准,逆时针旋转到某条线段或点的射线与基准方向的夹角。
4.讲解方位角的识别和运用:通过实际情境,如地图上的方向表示,让学生了解方位角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如何在坐标系中表示方位角。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讨论其中涉及到的余角与补角问题。
2.案例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各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纠正错误或解答疑问。(四 Nhomakorabea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余角与补角的计算、方位角的识别等知识点。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观察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3.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与补角方位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找出给定角度的余角和补角。
2.学会使用方位角描述物体位置,理解方位角与坐标的关系,能够运用坐标系和方位角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余角与补角的性质简化计算,解决一些与角度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掌握计算余角和补
角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的能力,加强他们的数学计
算和推理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探究精神,增强他们对数
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余角和补角相关知识解决几何问
题。

三. 教学过程设计
3.1 导入环节
1.引入“鲨鱼在水里”道具,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在海里潜水,突出余角
和补角知识的实际应用。

2.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一份包含相关知识点的小练习,让学生自行分析
思考并摆脱“难题恐惧症”。

3.2 讲授环节
1.余角的概念:讲解余角的含义并通过PPT、绘图等多种方式展现其计
算方法。

2.余角的应用: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余角知识的理
解。

3.补角的概念:把余角和补角做对比,详细讲解补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补角的应用: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尝试应用补角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并进行一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强调重点和难点。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余角和补角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激作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术作风,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需要勤奋和思考。
二、学情分析
例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0度,求顶角的度数。
4.创新思维题:探讨余角和补角在几何图形中的巧妙应用,设计一道有趣的几何题目,并给出解答。
5.课后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保持字迹工整,以便于教师批改和反馈。
2.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或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2.自主探究,理解概念: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材、教辅、网络资料等,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
3.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a.基础练习:求给定角的余角和补角;
b.提高练习: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c.拓展练习:探讨余角和补角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4.3.3《余角和补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4.3.3《余角和补角》教案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包括互为余角或补角的两个角相等,以及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等性质。这些性质是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关键。
-实际应用:学会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计算角的补角或余角,以及利用这些知识简化计算过程。
举例:在讲解余角时,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0°和60°,它们互为余角,因为30°+60°=90°。强调这种关系在几何证明和计算中的应用。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觉得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课本,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余角和补角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在提问时表现出对某些部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解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性质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我通过举例和比较来进行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理解不够透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使用更生动的例子,或者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成员之间的交流并不充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鼓励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余角和补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余角和补角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是学生在学习了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知识后,进一步研究角的性质和特点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例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基本知识,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可能对角的计算和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操练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3.操练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余角和补角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情境图、实例、练习等内容的PPT。

2.教学卡片:准备一些有关余角和补角的卡片,用于游戏等活动。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余角和补角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情境图或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图,其中有几个角,请学生找出其中的余角和补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2.内容解析:
余角和补角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知识”这一章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基本概念。

前面学生对角的度量和大小的比较的学习,已经为学习余角和补角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3.学习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4.学习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应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二.学习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1)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
(2)了解余角、补角在解决实际简单问题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2.目标解析:
(1)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会求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的度数,使学生初步会用简单的代数思想一方程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3)类比余角的概念,同桌合作,在自主探索补角的概念及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4)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
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强调动手,动脑,促使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能力等素质的整体发展。

通过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训练,勤钻研,主动地学习。

增加了学法指导, 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课件.
四.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纸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操作,体验新知
1、(动手操作1)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直角剪成两个角,∠1和∠2,(用几何画板演示:变换∠1和∠2的度数,和为90°不变)
问:∠1和∠2的和为多少度呢?∠1+∠2=90o,我们把具有这种关系的∠1、∠2称为互余,其中∠1叫做∠2的余角,∠2叫做∠1的余角。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演示试着说出余角的定义。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o(直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2、(动手操作)(1)拿出和为90o(直角)的两个角的纸板拼成一个直角,问:“这两个角互余吗?”把其中一个角移开,“这两个角还
互余吗?”
注意事项1:两角互余只与度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继续提问:直角三角板的和的两个角互为余角吗?老师在前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班长在后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吗?
(2)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其剪成三个角,分别标上∠1、∠2、∠3,问:“∠1、∠2、∠3是互为余角吗?为什么?”
注意事项2:互余是两角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余角的两个注意事项,通过举例、现场操作,让学生说出错误观点,然后以纠错的方法得出,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3、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平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类比余角定义,用几何画板演示)
4、练习:学生问——学生答
请一位同学说出任意一角,同桌回答他的余角或补角。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让学生学会熟练地求解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三、例题精讲
例:如图,点A,O,B在同一直线上,∠AOC=130°,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和补角?
(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在组内互相交流,最后有一名同学展示。


此题完成后,对此题进行变式:
变式:如图,点A,O,B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和补角?
(用几何画板对此变式进行分析:∠AOC的大小不会对此题的结论有所影响。


设计意图:把课本的例题做了一个改编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这样也是设置了一个梯度,好让学生入手。

四、能力拓展(小组探究)
思考:同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多少?你能证明吗?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和演绎推理。

五、收获广谈这节课我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六、课后作业
要求:全班同学做课本:第140页,第9题;
《同步练习册》第82页,其中学有余力的同学争取做到第83页的第4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和拓广探索三组分层练习,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