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评价法

合集下载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介美国的K·J·格厄姆和G·F·金尼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应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

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一种评价方法。

赋分标准赋分标准赋分标准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情况的概率则为1。

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因而人为地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素L的分数值取值范围为0.1-10,具体见下表: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分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分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会被预料到完全会被预料到 0.5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6 相当可能极不可能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3 不经常,但可能实际上不可能不经常,但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1*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完全意外,极少可能为“打分”参考点。

注:*为“打分”参考点。

②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操作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

具体打分标准见下表: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

具体打分标准见下表: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 )分 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分 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10* 连续暴露连续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每月暴露一次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 非常罕见地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注:*为“打分”参考点。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E×C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5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ly)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D = L E C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危险性评价常用方法

危险性评价常用方法

专家打分法:由对地质灾害的机理和研究有相当经验的相关领域专家,通过现场调查,逐点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而进行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分析。

这种方法考虑了大量的现场因素,因各点分析情况为专家置身该处,现场分析而具备较强的真实性,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着相当的人为随意性,其判断的规则因人而异,因而很难产生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进行分析。

监测类比法:通过对单灾体的变形破坏情况的长期及细致的观测及分析,得出针对于该地质灾害的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应用于与之发育特征以及形成条件类似的一类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测以及危险性分析中。

此种方法应用于滑坡或崩塌等单独灾害现象的危险性分析,在数学上要求虽较为严格,然而对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仅仅以相似与否作为评判标准,缺乏相应的定量分析,且需要较为长期,细致的监测工作。

传统统计分析法:将已有地质灾害点作为样本,量化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与灾害发生与否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关数学方法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方程。

而后将总评价区划分为不同单元进行区划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因素和地质环境等级之间的模糊之间的模糊矩阵,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

其根据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理论,把危险性分析中的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

其使用隐含规则解决问题,进行标准化的数据管理,然后其因素各状态打分困难且权重难以确定。

层次分析法(AHP):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这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危险性分析转化为有层次结构的有序递阶事件。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事件内部结构排序的算法,用事件矩阵特征值求出测度排序,并对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此法为一系统性的分析方法,简洁实用,所需数据少。

而同样具有定性分析的缺点,在定量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人为随意性,且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求法较为复杂。

信息量法:通过计算,将各因素对于斜坡变形破坏所提供的信息值进行叠加,并以此作为定量指标,而后进行统计分析或主观判断、聚类分析等过程找出单元信息量叠加值分界点,继而确定相应的危险性划分指标,进行危险性分析。

(完整版)危险度评价方法LEC

(完整版)危险度评价方法LEC

危险度评价方法(LSR)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量化分值标准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106310.5 0.2 0.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106321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暴露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1004015731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人以上死亡3~9人死亡1~2人死亡严重重大,伤残引人注意风险分析根据公式:风险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D值>320 160-320 70-160 20-70 <20危险程度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稍有危险,可以接受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概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基于危险识别的原理,通过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从而达到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的目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评价目标、收集信息、危险源识别和分析、评估危险性、风险等级划分和控制建议。

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评估流程1.确定评价目标:明确评价的工作环境和受众,确定对哪些危险源进行评估。

2.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估目标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环境的布局、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情况,职工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等。

3.危险源识别和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确定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例如有害物质、高温、噪音等。

4.评估危险性:对危险源进行量化评估,包括对危险源的频率、暴露时间、暴露容量等进行分析,计算潜在的损害程度。

5.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划分风险等级,确定危险性的程度。

6.控制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的建议。

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应用范围1.制造业:评估制造业中的设备操作、物料运输和工艺流程等环节中存在的危险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事故风险。

2.石油化工:对于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包括高温、高压和易燃易爆物质的处理等,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3.建筑施工:评估建筑施工现场的潜在危险源,如高处坠落、坍塌、电击等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4.机械制造:评估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机器设备操作、切削加工、电气设备等,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具有指导实践、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对于组织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地评估工作环境的危险性,才能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危险源的危险度通过此法来计算,即把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三种因素的量化值之乘积,作为该危险源的危险度,即:危险度D= L×E×C(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L、E、C赋值标准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例子:
某工厂冲床无红外光电等保护装置,而未设计使用安全模,也无钩、夹等辅助工具,因此操作时可能发生冲手事故,发生事故的危险度计算方法:
1、确定分值:
L值:属于相当可能,6
E值:属于每天作业,6
C值:致残、严重伤害,3,7
D值:108,25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附件7
风险评价就是要评价危害的的严重度,也就是确定危险因素一旦被触发,可能引起损伤的程度。

按评价结果类型可将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我们结合企业的实际采用半定量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准确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首先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通过综合评价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度来表示风险大小
LEC风险评价分值法是一种评价风险等级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根据所评价的风险分值可以将风险进行分级。

风险分值69>D>0为低风险,表达为稍有危险,需要注意;如果160>D>70定位一般风险,需及时整改;如果320>D>160定为较大风险,需制定安全措施方案组织整改;D>320定为重大风险,不能继续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危险性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纠正。

按危险性分值划分危险等级的标准如下表。

危化品的安全评价方法

危化品的安全评价方法

危化品的安全评价方法危化品的安全评价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危化品的安全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一、定性评价方法1. 危险性评价:危险性评价是指对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毒理学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危险性等级和性质。

常用的方法有:- 化学物质属性评估:对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评估,包括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毒性等。

- 毒性评估:通过动物试验或体外实验,评估化学品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毒性。

- 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历史记录和相关病例,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引发的危险事件。

2. 暴露评估:暴露评估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的接触途径和程度进行评估。

常用的方法有:- 工作场所暴露评估:通过测定空气中危险化学品的浓度,评估工作人员可能的接触风险。

- 环境暴露评估:通过水、土壤、空气等介质中危险化学品的浓度,评估环境中的危险程度。

- 人体暴露评估:通过食物、饮水、空气等途径,评估人体可能的接触风险。

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危险性评价和暴露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危险化学品对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可能造成的风险。

风险评估常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定性分析:通过判断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暴露程度,对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判断,确定风险等级。

- 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危化品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伤害程度,确定风险值。

二、定量评价方法1. 风险指数法:风险指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计算风险指数来评估危化品的风险程度。

风险指数是危险性和暴露程度的综合体现,计算公式如下:风险指数 = 危险性指数 x 暴露量指数其中,危险性指数是根据危险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暴露量指数是根据暴露评价结果确定的。

2. 应急计算模型:应急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事故情况下危化品释放后的扩散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方法。

危险性评价方法LEC评价法

危险性评价方法LEC评价法

危险性(LEC)评估法
1)LEC法,主要是以系统危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

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值定为0.1—10,如表1
E——人体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E值定为0.5—10,如表2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定为1—100,如表3
评价公式是:D=LEC
其中:D—危险性分值,根据经验,总分在40分以下为可承受风险,总分在320分以上是
高危险分值,1—2级需要严格监控,并制定方案或目标进行控制,3—4级需要加强监控,
对运行进行控制。

分级如附表4所示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表 3
表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
表4危险分值(D )
说明:4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160—320:高度危险,立即整改 320以上: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危险度评价法

危险度评价法

危险度评价法
危险性评估法是一种从多个角度来评估影响社会安全的因素,以便对
可能带来危险的情况进行准确预测、管理和控制。

它旨在发现危险源,并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危险。

危险性评估法构成了社会安全
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从企业和组织的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它们已经被
广泛采用。

危险性评估法的一般步骤包括:聚焦研究对象(如职业、环境或产品),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这些因素可能带来的危害性程度,最后制定控制或减少危害可能性的有效措施。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采取有
效措施来预防可能引起的危险性,以确保社会安全。

危险性评估法有助于识别危险的潜在源,并开发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帮助组织以最佳方式满足其社会责任。

它还可以帮助组织预测、管理和控
制其社会责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从而防止可能发生的危害。

因此,危险
性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具,可以在识别、评估和控制危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完整版)危险度评价方法LEC

(完整版)危险度评价方法LEC

危险度评价方法(LSR)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量化分值标准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106310.5 0.2 0.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106321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暴露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1004015731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人以上死亡3~9人死亡1~2人死亡严重重大,伤残引人注意风险分析根据公式:风险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D值>320 160-320 70-160 20-70 <20危险程度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稍有危险,可以接受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化学品危险性评价方法

化学品危险性评价方法

化学品危险性评价方法概述:化学品危险性评价是化学行业中一项关键的工作,旨在评估化学品对人类、环境及物质的潜在危害性。

本文将就化学品危险性评价的方法进行探讨,包括物理-化学性质评价、毒理学评价、环境行为评价及风险评估等几个方面。

物理-化学性质评价:物理-化学性质评价是对化学品物理性质及化学反应特性的评估,以确定其潜在的危险性。

在进行物理-化学性质评价时,需要关注化学品的燃烧性、爆炸性、氧化性、腐蚀性、放射性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性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化学品的危险级别,并为后续的毒性评价提供依据。

毒理学评价:毒理学评价是对化学品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估的过程。

毒理学评价需要多个指标的综合考虑,如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等。

评价方法常采用实验动物模型或体外细胞实验,结合药理学和生物学知识,分析化学品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确定其毒性程度。

环境行为评价:环境行为评价是评估化学品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过程,以确定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

此评价需考虑化学品在空气、水体、土壤及生物体中的分布、转化和降解等特性,以及其对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环境行为评价中,需结合环境地质学、环境化学等交叉学科,综合分析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环境因子及生物作用,进而评估其环境危害性。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物理-化学性质评价、毒理学评价及环境行为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暴露和感受途径等因素,定量评估化学品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要考虑化学品的使用方式、频度、暴露水平,以及人群的敏感性等因素。

评估结果常以风险值或风险等级进行表示,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化学品危险性评价是化学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物理-化学性质评价、毒理学评价、环境行为评价及风险评估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全面评估化学品的潜在危害性和风险,为相关行业和政府制定科学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然而,尽管当前化学品危险性评价方法已经相对成熟,但仍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化学品和技术的发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作业环境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可行的
识别和评价作业风险的方法。

通过对作业条件的评估,能够识别和控制存
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作业安全。

此外,技
术流程可以提高作业条件安全性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更有利于改善作业
条件并确保作业安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识别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
评估危险程度、制定控制措施、措施实施、进行安全管理等。

首先,识别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如职业素质、熟练程度、时间安排、人员工作数量,如紧急情况处置能力等;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空气流动性等;机械设备和工具,如机械失灵、缺少保
护装置等;劳动程序,如工作流程、操作技术、安全警示等。

其次,对每一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计算出
危险指标,根据计算出的危险指标,进行危险程度评估,以判断作业过程
中存在的危险程度,并对潜在危险作出控制。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保证作业环境和作业方式安全有效。

安全控制措施可以分为技术控制、管
理控制和人工控制3类。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

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

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

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

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

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

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

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也称LEC法)进行评价。

根据此方法,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表示为:D=L*E*C 式中 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分别给L、E、C赋予不同的分值,然后再根据三者的乘积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以下为L、E、C取值表及危险性分值表: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E)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C)
危险性分值(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风险级别危险程度
大于320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320二级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160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20-70四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20五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时LEC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