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事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辅导—期末作业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事件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 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通过科学的理论、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生活中的现象, 并帮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是心理学理论的两大砥柱。我认为, 生活中人们的很多行为, 都可以在这两种理论中寻找到依据,得到合理的解释。下面, 我将用几个例子加以分析。

事件一:

比如说,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到, 有些小孩子会特别的胡搅蛮缠, 一旦家长不满足他的要求, 他就开始大声哭闹, 甚至在地上打滚等等。一般到了这种时候, 家长和旁人都会觉得很尴尬。但一般怎么说他都不听。没办法,家长只好满足他的要求。然后,这个小孩子就会心满意足的带着自己喜欢的宝贝离去。家长虽然心里很生气很恼火, 却也无可奈何。这样的小孩, 往往在大人看来,任性得让人讨厌。而小时候的我恰好是这种小孩的相反面。从小,我妈妈管我特别严格,不允许做的事情就是不可以。哪怕在当下只是狠狠的瞪我几眼, 在事后也会很严厉的教训我。所以我小时候就很害怕她生气, 每次胡闹时看到她生气了, 我就得赶快找个台阶下,赶快收场才好。记得有一次,我妈妈带着我和她的同事去逛街。我看到一双凉鞋, 特别漂

亮。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深深的被它吸引了。然后我就吵着闹着要那双鞋。刚开始时, 我只是吵着嚷着求妈妈给我买。但她一口回绝了我。因为那双鞋的价格是我平常穿的鞋的价格的3、4倍,而且那双鞋一看就不结实。但旁边的阿姨们看我那个样子, 就开始劝我妈妈给我买。我一看就有支持者, 就变本加厉,站在那双鞋旁边不肯走。我余光瞄到妈妈已经生气了, 但当时那双鞋给了我超乎寻常的勇气。我想不管怎样, 我都要得到这双鞋。最后,妈妈给我买了那双鞋。回家的路上,妈妈一句话都不和我说,我怎么做她都不肯理我。我真是又开心又害怕。后来,那双鞋果然穿了没多久就坏了。从那以后,一般妈妈不让买什么,我就基本上不闹了。

就比如上述例子中, 前一种类型的小孩, 当他开始哭闹时, 一般家长就会立刻安慰他或者给他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小孩就会逐渐明白,自己的哭闹能给自己带来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 长期以往下去,小孩就会变得越来越闹。随意哭闹的行为就会不断得到强化。最早提出强化概念的是巴甫洛夫, 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 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是一个行为前的、自然的、被动的、特定的过程。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 强化是一种人为操纵, 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以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而进行的奖罚过程。该类小孩往往一哭,家长就给予它所想得到的东西,就相当于在助长该行为的增生。而小时候的我呢, 首先, 平日的生活里妈妈就不惯着我, 所以我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而且, 往往我表现得越懂事,妈妈就会表扬我, 甚至给我奖励。这其实也是一种强化的行为, 让我

不断强化懂事的行为, 并逐渐把这种行为变成自己的习惯。而偶尔的那次哭闹事件中, 妈妈瞪我、不理我,让我心里害怕又略后悔,她的“冷处理”让我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太过分了。回家后,她训斥我的行为,是对我的惩罚,虽然最后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鞋子,可心里却并不是全然的高兴。而事后,鞋子确实很快就坏掉了。这样的后果, 对自然恢复有一种减弱作用。

事件二:

就比如现在社会,有很多人有烟瘾、暴食等习惯。究其根本,是因为移置作用。有很多小孩大点后, 不再使用橡皮奶嘴时, 就嘴里总喜欢有个棒棒糖。当年龄长大到不能随意吃棒棒糖时, 接吻、抽烟等行为就会出现。移置作用移置作用是用一种精神宣泄替代另一种精神宣泄。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 弗洛伊德指出文明依赖于力比多能量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移置作用。

还有,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去结交几个自己觉得很厉害的人。当在必要场合,我们就会说:“你知道xxx 吗?那可是我朋友啊。”这就是一种自居作用,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认同作用是指一个人把某个外界事物的特点, 特别是某个人的特点纳入自己的人格中。而自居作用, 往往是指存在问题时的自我防御。自居表现为通过攀附别人提高自己的价值感, 借他人的光彩来荣耀自己。而且, 我们往往会去模仿那个人的行为。当自己做出一样的行为时, 我们的心里就会觉得自己很厉害, 感觉自己也变得更优秀了。这样的行为,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小学生的家长总是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好

同桌。而我们也确实发现, 当一个表现较差的小学生和一个表现优异的小学生党同桌后, 往往表现较差的这个小孩就开始上课认真听讲。各方面表现都会优秀一些。而且,相信我们都会有一个体验。就是当自己的同桌写字特别好看时, 我们也会下意识地去模仿同桌的字迹。渐渐地, 我们的字体会越来越想自己的同桌的字迹。这都是自居作用的效果。我们倾向于模仿成功者, 力求与他取得一致, 象征性得到成功满足,从而使因挫折引起的焦虑和自卑感下降。

以上两个个例子, 只是存在在我们生活中的三件寻常小事。然而, 当我们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来认识、解释这三件小事时, 我们就能更深层次的的看到事物背后的原因, 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加以修正,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