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d7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题:切线长定理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切线长定义,掌握切线长定理,并利用它进行有关计算。

2、在运用切线长定理的解题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熟悉用代数

的方法解几何题。

三、重点:理解切线长定理。

四、难点:灵活应用切线长定理解决问题。

五、教法学法指导::观察、实验、讨论、合作研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过圆上一点可作圆的几条切线?过圆外一点呢?过圆内一点呢?

(通过复习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切线长定义: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

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

(1)操作:纸上一个⊙O,PA是⊙O的切线,•连结PO,•沿着直线PO将纸对折,

设与点A重合的点为B。 OB是⊙O 的半径吗?PB是⊙O的切线吗?猜一猜PA

与PB的关系?∠APO与∠BPO呢?

(学生大胆的操作,大胆尝试,并用文字叙述出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从上面的操作及圆的对称性可得: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2)几何证明.

如图,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求证:PA=PB,∠APO=∠BPO.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3、三角形的内切圆

思考:如图是一张三角形的铁皮,如何在它上面截下一块圆形的铁片,并且使圆

的面积尽可能大呢?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三角形的内切圆定义: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即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

(1)图中共有几对相等的线段

(2)若AF=4、BD=5、CE=9,则△ABC周长为____

例如图,△ABC的内切圆⊙O与BC,CA,AB分别相切于点D,E,F, 且AB=9cm BC=14cm,CA=13cm,求AF,BD,CE的长。若S

=18,求⊙O的半径。

△ABC

三、巩固练习

1、如图1,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PO交⊙O于E点

(1)若PB=12,PO=13,则AO=____

(2)若PO=10,AO=6,则PB=____

(3)若PA=4,AO=3,则PO=____;PE=_____.

(4)若PA=4,PE=2,则AO=____.

2、如图2,PA、PB是⊙O的两条切线、 A、B为切点,CD切⊙O于E交PA、PB 于C、D两点。

(1)若PA=12,则△PCD周长为____。

(2)若△PCD周长=10,则PA=____。

(3)若∠APB=30°,则∠AOB=_____,M是⊙O上一动点,则∠AMB=____

3、如图Rt△ABC的内切圆分别与AB、AC、BC、相切于点E 、D、F,且∠ACB=90°,AC=3、BC=4,求⊙O的半径。

四、小结归纳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谈一谈收获和感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作业设计

教材101页第3、4题

六、板书设计

1、切线长: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

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

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3、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4、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即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5、内心的性质: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第三课时,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重点内容。是在学习了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继续对切线的性质的研究,是

在垂径定理之后对圆的对称性又一次的认识。体现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证明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复习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引出问题:过圆上一点可作圆的几条切线?过圆外一点呢?过圆内一点呢?进而让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自己画图并探究,过圆外的一点所能够引的两条切线长有何关系,在学生利用并

结合圆的轴对称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丢出问题可否从理论上进行证

明,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景和实践操作中找出条件,并挖掘出基本图形,尝试寻

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方法。个人认为对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能组织学生自主观

察探究证明并能提炼基本图形,对重要的结论及时总结。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本

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几组填空题,用这个简单的题型力争多角度的呈现相关知识

点。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对基本图形的提炼、基本结论的掌握还是比较到位。

另外,通过设置一定的变式解答题目,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激发学

生的兴趣,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本节课,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以自己的固有知识与过往教学经验来权衡学生,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认知能力,在今后的练习中更加注重双基,设置适当的难度与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