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ASA和AAS教案
1.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SSS、SAS判定定理,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ASA和AAS判定定理。
2.演示与探索:利用多媒体演示ASA和AAS判定定理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一个实际例题,运用ASA和AAS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三: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需学会将ASA和AAS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未知长度或角度。
-举例:在房屋建筑中,如何使用ASA或AAS定理来确定两个墙面的全等关系,从而计算材料需求。
-难点四:证明过程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学生需要学会清晰、有条理地写出证明过程,避免逻辑错误。
-举例:指导学生如何逐步写出证明步骤,确保每一步都有理有据。
2.练习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速度,评估学生对ASA和AAS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ASA和AAS判定定理的记忆和理解情况。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强调ASA和AAS判定定理的关键点。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ASA和AAS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全等三角形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2020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学案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含答案)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SSS”.2.体会尺规作图.3.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预习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________”).自学反馈1.在△ABC、△DEF中,若AB=DE,BC=EF,AC=DF,则____________.2.已知AB=3,BC=4,CA=6,EF=3,FG=4,要使△ABC≌△EFG,则EG=________.3.如图,通常凳子腿活动后,木工师傅会在凳腿上斜钉一根木条,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________.点拨:两个三角形三角、三边六个元素中,满足一个或两个元素相等是无法判定全等的,我们这节课探讨的是三个元素相等中三边对应相等的情况.4.如图,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________.活动1小组讨论例1.如图,AB=AD,CB=CD,求证:△ABC≌△ADC.证明:在△ABC与△ADC中,∵AB=AD,CB=CD,AC=AC,∴△ABC≌△ADC(SSS).例2.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CD=BE.求证:△ACD≌△CBE.证明:∵C是AB的中点,∴AC=CB.在△ACD与△CBE中,∵AD=CE,CD=BE,AC=CB,∴△ACD≌△CBE(SSS).点拨:注意运用SSS证三角形全等时的证明格式;在证明过程中善于挖掘“公共边”这个隐含条件.例3.如图,AB=AD,DC=BC,∠B与∠D相等吗?为什么?解:结论:∠B=∠D.理由:连接AC,在△ADC与△ABC中,∵AD=AB,AC=AC,DC=BC,∴△ADC≌△ABC(SSS).∴∠B=∠D.点拨:要证∠B与∠D相等,可证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现有的条件并不满足,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证明.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探索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发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SSS.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2.添加辅助线构造公共边,可以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提供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重要方法.第2课时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SAS”.理解满足“SSA”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预习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________”).2.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全等.点拨:如果给定两个三角形的类型(如两个钝角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自学反馈1.如图,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要增加的条件是( )A.∠A=∠D B.∠E=∠CC.∠A=∠C D.∠ABD=∠EBC2.如图,AO=BO ,CO=DO ,AD 与BC 交于E ,∠O=40°,∠B=25°,则∠BED 的度数是( )A .60°B .90°C .75°D .85° 3.已知:如图,AB 、CD 相交于O 点,AO=CO ,OD=OB. 求证:∠D=∠B.分析:要证∠D=∠B ,只要证△AOD ≌△COB. 证明:在△AOD 与△COB 中,⎩⎪⎨⎪⎧AO =CO (已知),∠ =∠ (对顶角相等),OD = (已知),∴△AOD ≌△________(SAS). ∴∠D=∠B(__________).4.已知:如图,AB=AC ,∠BAD=∠CAD.求证:∠B=∠C.点拨:1.利用SAS 证明全等时,要注意“角”只能是两组相等边的夹角;在书写证明过程时相等的角应写在中间;2.证明过程中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如“对顶角相等”、“公共角、公共边”等. 活动1 小组讨论例1.已知:如图,AB ∥CD ,AB=CD.求证:AD ∥BC.证明:∵AB ∥CD , ∴∠2=∠1.在△CDB 与△ABD 中,∵CD=AB ,∠2=∠1,BD=DB , ∴△CDB ≌△ABD.∴∠3=∠4. ∴AD ∥BC.点拨:可从问题出发,要证线段平行只需证角相等即可(∠3=∠4),而证角相等可证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例2.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A、B、D三点共线,AB=CB,EB=DB,∠ABC=∠EBD=90°),连接AE、CD,试确定AE与C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结论:AE=CD,AE⊥CD.理由(提示):延长AE交CD于点F,先证△ABE≌△CBD,得AE=CD,∠BAE=∠BCD.又∠AEB=∠CEF,可得∠CFE=90°,即AE⊥CD.点拨:1.注意挖掘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隐藏条件;2.线段的关系分数量与位置两种关系.课堂小结1.利用对顶角、公共角、直角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2.用“分析法”寻找命题结论也是一种推理论证的方法,即从结论出发逐步递推到题中条件,常以此作为分析寻求推理论证的途径.第3课时用“ASA”或“AAS”判定三角形全等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3——“ASA”,判定方法4——“AAS”;能运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预习: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________”).2.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________”).3.试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师生共同总结.点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需要三对相等的元素(其中至少需要一条边相等).自学反馈1.能确定△ABC≌△DEF的条件是( )A.AB=DE,BC=EF,∠A=∠EB.AB=DE,BC=EF,∠C=∠EC.∠A=∠E,AB=EF,∠B=∠DD.∠A=∠D,AB=DE,∠B=∠E2.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3.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作DE ⊥AB 于E ,DF ⊥AC 于F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DE=DF B .AE=AF C .BD=CD D .∠ADE=∠ADF4.阅读下题及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如图,AB 和CD 相交于点O ,且OA=OB ,∠A=∠C.那么△AOD 与△COB 全等吗?若全等,试写出证明过程;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解:△AOD ≌△COB.证明:在△AOD 和△COB 中, ⎩⎪⎨⎪⎧∠A =∠C (已知),OA =OB (已知),∠AOD =∠COB (对顶角相等),∴△AOD ≌△COB(ASA).问:这位同学的回答及证明过程正确吗?为什么?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已知: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NQ.求证:HN=PM.证明:∵MQ ⊥PN , ∴∠MQP=∠MQN=90°. ∵NR ⊥MP ,∴∠MRN=90°.∴∠RMH +∠RHM=∠QHN +∠QNH=90°. 又∵∠RHM=∠QHN ,∴∠PMQ=∠QNH. 在△PMQ 与△HNQ 中,∵∠MQP=∠NQH=90°,MQ=NQ ,∠PMQ=∠QNH , ∴△PMQ ≌△HNQ. ∴HN=PM.例2 已知:如图,AB ⊥AE ,AD ⊥AC ,∠E=∠B ,DE=CB. 求证:AD=AC.证明:∵AB⊥AE,AD⊥AC,∴∠CAD=∠BAE=90°.∴∠CAD+∠BAD=∠BAE+∠BAD.∴∠CAB=∠DAE.在△ABC与△AED中,∵∠CAB=∠DAE,∠B=∠E,CB=DE,∴△ABC≌△AED.∴AD=AC.课堂小结1.本节内容是已知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得全等,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确定全等.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常在一起进行综合应用,有时还得反复用两次或两次以上,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4课时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学习目标:1.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2.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预习: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1.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这种特殊方法指的是____________.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________(用简写).自学反馈1.如图,E、B、F、C在同一条直线上,若∠D=∠A=90°,EB=FC,AB=DF.则△ABC≌________,全等的根据是________.2.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全等的注明理由.①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②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邻边对应相等;( )③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④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⑤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斜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长相等的两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点拨:直角三角形除了一般证全等的方法,“HL”可使证明过程简化,但前提是已知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在证明格式上表明“Rt△”.活动1小组讨论例1.已知:如图,AB⊥BD,CD⊥BD,AD=BC.求证:(1)AB=DC;(2)AD∥BC.证明:(1)∵AB⊥BD,CD⊥BD,∴∠ABD=∠CDB=90°.在Rt△ABD与Rt△CDB中,∵AD=CB,BD=DB,∴Rt△ABD≌Rt△CDB(HL).∴AB=DC.(2)∵Rt△ABD≌Rt△CDB(已证),∴∠ADB=∠CBD.∴AD∥BC.例2.已知:如图,AC=BD,AD⊥AC,BC⊥BD.求证:AD=BC.证明:连接CD.∵AD⊥AC,BC⊥BD,∴∠A=∠B=90°.在Rt△ADC与Rt△BCD中,∵AC=BD,DC=CD,∴Rt△ADC≌Rt△BCD.∴AD=BC.课堂小结1.“HL”判别法是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它只对两个直角三角形有效,不适合一般三角形,但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也可以用前面的各种方法.2.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以及用HL,注意SSA和AAA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课堂小练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C=EC,∠B=∠E B.BC=EC,AC=DCC.BC=DC,∠A=∠D D.∠B=∠E,∠A=∠D2.如图,在△ABC和△BDE中,点C在边BD上,边AC交边BE于点F.若AC=BD,AB=ED,BC=BE,则∠ACB等于()A.∠EDB B.∠BED C.∠AFB D.2∠ABF3.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A/B/,在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是( )A.若添加条件AC=A/C/,则△ABC≌△△A/B/C/B.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A/B/C/C.若添加条件∠B=∠B/,则△ABC≌△△A/B/C/D.若添加条件∠C=∠C/,则△ABC≌△△A/B/C/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5.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AB=DE B.∠B=∠E C.EF=BC D.EF∥BC6.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B=DE,BC=EF,根据(SAS)判定△ABC≌△DEF,还需的条件是()A.∠A=∠D B.∠B=∠E C.∠C=∠F D.以上三个均可以7.如图,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A.∠A=∠C B.AD=CB C.BE=DF D.AD∥BC8.如图,已知△ABC的三个元素,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9.如图,在△ABC和△A′B′C′中,AB=A′B′,∠B=∠B′,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A′B′C′,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A.BC=B′C′B.∠A=∠A′C.AC=A′C′D.∠C=∠C′10.如图,已知∠1=∠2,要得到△ABD≌△ACD,还需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法是()A.AB=AC B.DB=DC C.∠ADB=∠ADC D.∠B=∠C二、填空题11.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12.如图,已知AB∥CD,AE=CF,则下列条件:①AB=CD;②BE∥DF;③∠B=∠D;④BE=DF.其中不一定能使△ABE≌△CDF的是(填序号)13.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结AE,EF和CF,此时,若∠CAE=30°,那么∠EFC= .14.如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即可)15.图示,点B在AE上,∠CBE=∠DBE,要使△ABC≌△AB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填上适当的一个条件即可)参考答案1.C2.C3.B4.C.5.C.6.B7.B8.B9.C10.B11.答案为:①②③.12.答案为:④.13.答案为:30°.14.答案为:BC=ED或∠A=∠F或AB∥EF.15.答案为:BC=BD。
2019秋八年级数学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3课时“角边角”“角角边”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 “角边角”和“角角边”学习目标:1.了解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和“角角边”的条件2.应用“角边角”和“角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线段或角相等. 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难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 ”“AAS ”.一、知识链接1.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有哪些?边边边: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 和它们的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新知预习1. 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 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又分成哪两 种呢?2.现实情境一张教学用的三角板硬纸不小心被撕坏了, 如图: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同样大小的新道具吗? 能恢复原来三角形的原貌吗? (1) 以①为模板,画一画,能还原吗? (2) 以②为模板,画一画,能还原吗? (3) 以③为模板,画一画,能还原吗?(4) 第③块中,三角形的边角六个元素中,固定不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猜想: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三、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教学备注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ABCFED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3--“角边角”活动: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A,∠B′=∠B.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要点归纳: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C ≌△DEF. 典例精析例1:如图,已知:∠ABC =∠DCB ,∠ACB = ∠DBC ,求证:△ABC ≌△DCB .例2:如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AC, ∠B=∠C,求证:AD=AE.方法总结:证明线段或角度相等,可先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利用对应边或对应角相等来解决. 针对训练如图,AD ∥BC ,BE ∥DF ,AE =CF ,求证:△ADF ≌△CBE .课堂探究教学备注 配套PPT 讲授1.情景引入 (见幻灯片3)2.探究点1新知讲授(见幻灯片4-9)A B CA BCFED探究点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3的推论--“角角边”做一做: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45°,且45°所对的边的边长为3cm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追问:这里的条件与“角边角”中的条件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你能将它转化为“角边角”中的条件吗?要点归纳: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C ≌△DEF.典例精析例3:在△ABC 和△DEF 中,∠A =∠D ,∠B = ∠E ,BC=EF. 求证:△ABC ≌△DEF .例4: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90°,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求证:(1)△BDA ≌△AEC ;(2)DE =BD +CE .方法总结: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解决线段之间的关系,比如线段的相等关系、和差关系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线段之间的转化. 针对训练如图,已知△ABC 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教学备注3.探究点2新知讲授(见幻灯片10-15)二、课堂小结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3简称图示符号语言有两角及夹边(或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ASA)或“角角边”(AAS)∴△ABC≌△A1B1C1(ASA).推论:“角角边”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转化成“角边角”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1.△ABC和△DEF中,AB=DE,∠B=∠E,要使△ABC≌△DEF,则下列补充的条件中错误的是()A.AC=DF B.BC=EF C.∠A=∠D D.∠C=∠F2. 在△ABC与△A′B′C′中,已知∠A=44°,∠B=67°,∠C′=69° ,∠A′=44°,且AC=A′C′,那么这两个三角形()A.一定不全等 B.一定全等C.不一定全等 D.以上都不对3.如图,已知∠ACB=∠DBC,∠ABC=∠CDB,判别下面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4.如图∠ACB=∠DFE,BC=EF,那么应补充一个条件,才能使△ABC≌△DEF (写出一个即可),并说明理由.5.已知:如图, AB⊥BC,AD⊥DC,∠1=∠2, 求证:AB=AD.拓展提升6.已知:如图,△ABC ≌△A′B′C′ ,AD、A′ D′ 分别是△ABC 和△A′B′C′的试说明AD=A′D′ ,并用一句话说出你的发现.当堂检测教学备注配套PPT讲授4.课堂小结5.当堂检测(见幻灯片16-22)⎪⎩⎪⎨⎧∠=∠=∠=∠,,,1111BBBAABAA。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ASA)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你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如“你觉得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何?同伴们是如何评价你的?”等。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ASA判定方法的意义和条件,能够运用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够运用SSS、SAS、AAS、ASA四种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够进行适当的证明。
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ASA判定方法。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对比四种判定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5.作业小结的设计: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新意识,如尝试运用不同的判定方法判断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作业小结的设计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如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合作。
3.引导学生反思问题,总结规律,如“你觉得哪种判定方法更直观易懂?为什么?”、“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等。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ASA判定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2.2 第3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2教案
第3课时“角边角”“角角边”教学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2.三角形全等条件小结.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4.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教学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复习:(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三种:①定义;②SSS;③SAS.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Ⅱ.导入新课问题1: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问题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问题3: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三角形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①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②画线段A′B′,使A′B′=AB .③分别以A′、B′为顶点,A′B′为一边作∠DA′B′、∠EB′A ,使∠D′AB=∠CAB ,∠EB′A′=∠CBA .④射线A′D 与B′E 交于一点,记为C′ 即可得到△A′B′C′.将△A′B′C′与△ABC 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C 'A 'B 'DCABE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我们是不是可以不作图,用“ASA”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呢? 探究问题4: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D ABFE证明:∵∠A+∠B+∠C=∠D+∠E+∠F=180°∠A=∠D ,∠B=∠E ∴∠A+∠B=∠D+∠E ∴∠C=∠F在△ABC 和△DEF 中B EBC EF C F ∠=∠⎧⎪=⎨⎪∠=∠⎩∴△ABC ≌△DEF (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例]如下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求证:AD=AE .[分析]AD 和AE 分别在△ADC 和△AEB 中,所以要证AD=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 证明:在△ADC 和△AEB 中A A AC ABC B ∠=∠⎧⎪=⎨⎪∠=∠⎩所以△ADC ≌△AEB (ASA ) 所以AD=AE . Ⅲ.随堂练习 (一)课本练习. (二)补充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50︒50︒45︒45︒DCAB (1)29︒29︒DC A B(2)E答案:图(1)中由“ASA”可证得△ACD ≌△ACB .图(2)由“AAS”可证得△ACE ≌△BDC . Ⅳ.课时小结至此,我们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判定定理:边边边(SSS ) 边角边(SAS )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 推证两三角形全等时,要善于观察,寻求对应相等的条件,从而获得解题途径. Ⅴ.作业1.学练优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D CABE。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设计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设计使用巩固新知______∠AOC=∠BOD(已知)∴△AOC≌△BODOACDB3、例3:已知,如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4、例3变式:已知,如上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BD=CE5、如图,已知:AB∥CD,AB=CD,点B、E、F、D在同一直线上,∠A=∠C,求证:AE=CF6、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师把解题过程板书黑板。
强调书写格式。
2、教师再依次出示问题(2)、(3)、(4)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分析,由学生书写证明过程,教师强调书写证明格式。
【学生活动】观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伴交流,并评价同伴表现。
部分学生板演解题过程。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4)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观察手上的三角板,大、小两个三角板的三个角都相等,但这两个三角板不全等,说明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2、例题后的变式题和练习,检测学生对“角边角”和“角角边”的使用情况。
3、问题(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有更深刻的印象。
4、问题(5)既训练学生概括归纳水平,又把所学的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条理化、系统化。
【媒体使用】表现问题及答案,。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角角边”导学案2022-2023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 “角角边”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角角边;2.能够应用二者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性。
二、学习重点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角边”。
三、学习难点1.二者的比较和应用;2.需要注意的细节。
四、课前预习复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对边比例定理、角平分线定理等。
五、课堂讲解5.1 角边角(AAS)全等判定法角边角全等判定法又称AAS定理,是指在两个三角形中,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的证明过程如下:AAS证明思路5.2 角角边(ASA)全等判定法角角边全等判定法又称ASA定理,是指在两个三角形中,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和同一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的证明过程如下:ASA证明思路5.3 两者的比较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两种全等判定法的区别和联系:1.两种判定法都涉及到三个共同点:一个角、一条边和另一个角;2.两种全等判定法不能互换,若角边角不成立,用角角边也不一定成立。
例如,下图中,已知∠ABC=∠DEF,AC=DE,BC=EF,则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的角和线段分别为:•∠ABC≌∠DEF•AC≌DE•BC≌EF•ΔABC≌ΔDEF (角边角定理成立)角边角形成的等边三角形而下图中,已知∠ABC=∠DEF,AB=DE,AC=DF,则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的角和线段分别为:•∠ABC≌∠DEF•AB≌DE•AC≌DF•ΔABC≇ΔDEF (角角边定理不成立)角角边不成立的情况六、课后练习6.1 选择题1.若有两个三角形的其中一对对应的角和另一对对应的边分别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________。
(AAS / SSS / SAS / ASA)2.若有两个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________。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优质教案
点
难 会正确运用“SAS”判定定理,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的方法。
点
使 多媒体课件
用
多
媒
体
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
学
明
过
或
程
设
计
意
图
复 1.知识回顾: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一.
1. 回忆并回答:
习 (1)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一是怎样描述的. (1)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一:
旧 (2)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一用符号语言怎样表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
巡视,讲评.
补充例题: 如右图(3),AC=BD,∠CAB= ∠DBA,
你能判断 BC=AD 吗?说明理由。
引导分析,点生写出证明过程.
归纳方法: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
边相等,所以,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
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
全等来解决。
反 1.在下列推理中填写需要补充的条件,使结论
A E
1
C
2
B D
图(2)根据老师的提示自行解题. NhomakorabeaC
D
6.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7.现在你知道哪些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8.例题讲解,学会运用 出示课本第 38 页例2: 如右图(2),有一池 塘,要测池塘两端 A、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
A
B
图(3)
自己分析,写出证明过程.
齐读方法.
堂 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需注意: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小 1.公理 中所出现的边与角必须在所证明的两个 2.边角边公理的发现过程所用到 的数学
结 三角形中.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SAS判定方法。
3.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SAS判定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做好准备,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模型和生活实例,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全等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前,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及判定方法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模糊,对于SAS判定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SAS判定方法。同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四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四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2.能熟练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习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
学习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流程【导课】有现实生活中三角形的实例导入新课【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阅读课本P2内容,回答课本思考问题,并完成下面填空:1.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 和 都相同.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阅读课本P3第一个思考及下面两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1.平移 翻折 旋转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 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全等的一种策略.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1)对应顶点(三个)---重合的顶点(2)对应边(三条)--- 重合的边(3)对应角(三个)--- 重合的角请同学们写出上图甲、乙、丙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图甲:对应边是: 对应顶点是: 对应角是:图乙:对应边是: 对应顶点是: 对应角是:图丙:对应顶点是: 对应边是: 对应角是: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5)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乙D C A B 甲D C A B F E 丙D C AB E如图甲记作:△ABC ≌△DEF 读作:△ABC 全等于△DEF如图乙记作: 读作:如图丙记作: 读作: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阅读课本P3第二个思考及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填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1.如图1,△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图1 图22.如图2,已知△ABE ≌△ACD ,∠ADE=∠AED ,∠B=∠C ,•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1.全等用符号 表示,读作: .2.若△BCE ≌△CBF ,则∠CBE= , ∠BEC= ,BE= , CE= .3.判断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4)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4.如图:△ABC ≌△DBF,找出图中的对应边,对应角.答:∠B 的对应角是 ,∠C 的对应角是 ,∠BAC 的对应角是 ;AB 的对应边是 ,AC 的对应边是 ,BC 的对应边是 .【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基础训练有关训练【布置作业】课本P69习题7.1第 1、2、6、7题.【板书设计】12.1.1 全等三角形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后反思】B D AC F DC A B OD C A B EB CA DFE授课时间:累计课时:12.2.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习目标1.理解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内容.2.会运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 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习重点:1.理解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内容.学习难点:1运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流程【导课】一、课前准备1. 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和相等3.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如果AB=5, ∠A=55°, ∠B=45°,那么DE= ,∠F=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阅读课本P6探究2之前,回答下面问题:通过探究(1)只给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①只给一条边时;②只给一个角时;(2)如果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①给出两个角时;②给出两条边时;③给出一条边和一个角时;3㎝3㎝3cm 45◦45◦45◦BC D A(3)由上面的几种情景,两个三角形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时,它们一定全等吗?(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我们也可以分情况讨论,有哪几种情况? ①我们先来探究两个三角形三个角相等的情况:②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3cm 、 4cm 、6cm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③上面的探究反映了什么规律?阅读课本P6-7探究2至例1前,回答下面问题: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或“ ”.三、例题学习阅读课本P7例1,学习“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格式.【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1. 如图,AB=AD ,BC=CD ,求证:(1)△ABC ≌△ADC (2)∠B=∠D2.如图,已知AC=FE 、BC=DE ,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D=FB .要用“边边边”证明△ABC ≌△FDE ,除了已知中的AC=FE ,BC=DE 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如图,AB=CD ,AC=BD ,△ABC 和△DCB 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1课时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课时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过程,通过减少条件后的图形比较形成几何直观,发展抽象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基本事实: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经历验证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3.能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并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学习重点会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学习难点在探索条件减少的情况下,经历图形比较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课时活动设计问题导入组成三角形的元素有哪些?什么样子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设计意图:从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着手,引导学生进一步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几何特征.复习回顾结合下图说一说:从数量关系上怎样理解“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刻画全等的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奠定基础.探究新知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我们发现,要得到三角形全等需要6个元素对应相等,能不能用较少的边或者角的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呢?探究1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一边或一角分别相等)或两个(两边,一边一角或两角分别相等),△ABC和△A'B'C'是否全等?根据下面表中给出的△ABC和△A'B'C'边和角的相等条件及对应的图形,判断△ABC和△A'B'C'是否全等,并把结果写在表中.设计意图: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热情,让学生经历条件从一个到两个的过程,通过对图形的比较分析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几何直观.探究新知探究2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三个(三边或三角分别相等),△ABC和△A'B'C'是否全等?问题1: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如图,已知△A'B'C'和△ABC,∠A'=∠A,∠B'=∠B,∠C'=∠C,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A'B'C'和△ABC不全等,即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问题2: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即三边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讨论如何画出△A'B'C',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最后给出△A'B'C'的画法.如图,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1.画B'C'=BC;2.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以点C'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为点A';3.连接A'B',C'A';△A'B'C'即为所求.教师引导学生将画好的△A'B'C'和△ABC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解:△A'B'C'和△ABC全等,即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先直观猜想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再引导学生经历尺规作图验证猜想,让学生感悟更理性的数学.归纳总结基本事实一:“边边边”判定方法.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 几何语言:在△ABC 和△DEF 中,{AB =DE,BC =EF,CA =FD,∴△ABC ≌△DEF (SSS).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操作验证所得到的结论抽象概括出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一,并尝试用几何语言描述基本事实内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拓展应用用三边分别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还可以得到一个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已知∠AOB ,求作:∠A'O'B',使∠A'O'B'=∠AOB.解:①作射线O'A';②以点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 于点C ,交OB 于点D ; ③以点O'为圆心,以OC 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 ④以点C'圆心,以CD 长为半径作弧,交③中所画弧于点D'; ⑤经过点D'作射线O'B',∠A'O'B'就是所求的角.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得到新方法,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典例精讲例1已知:如图,有一个三角形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1)△ABD≌△ACD;(2)∠BAD=∠CAD.证明:(1)∵D是BC的中点,∴BD=DC.在△ABD和△ACD中,∵{AB=AC, BD=CD, AD=AD,∴△ABD≌△ACD(SSS).(2)由(1),得∠BAD=∠CAD.例2如图是一个风筝模型的框架,由DE=DF,EH=FH,就能说明∠DEH=∠DFH.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说明理由.解:如图,连接DH,在△DEH和△DFH中,{DE =DF,EH =FH,DH =DH,∴△DEH ≌△DFH (SSS). ∴∠DEH =∠DFH.例3 已知:如图,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C =FE ,BC =DE ,AD =FB. 求证:△ABC ≌△FDE.证明:∵AD =FB ,∴AD +DB =FB +DB ,即AB =FD. 在△ABC 与△FDE 中,{AC =FE,AB =FD,BC =DE,∴△ABC ≌△FDE (SSS).设计意图:设置有层次的例题,让学生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本事实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巩固训练1.已知:如图,AB =AD ,CB =CD.求证:△ABC ≌△ADC.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 =AD,CB =CD,AC =AC,∴△ABC ≌△ADC (SSS).2.如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C =DF ,BE =CF.求证:∠A =∠D.证明:∵BE =CF ,∴BE +EC =CF +EC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BC =EF,AC =DF,∴△ABC ≌△DEF (SSS). ∴∠A =∠D.设计意图: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推理能力.课堂小结基本事实一:“边边边”判定方法: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 符号语言:在△ABC 和△A'B'C'中,{AB =A'B',BC =B'C',AC =A'C',∴△ABC ≌△A'B'C'(SSS).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边边边”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37页练习第1,2题.2.作业.第1课时 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基本事实: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应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反思第2课时 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课时目标1.经历作图过程,理解基本事实: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体会数学的逻辑性,培养抽象概括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体会图形的比较,发展几何直观. 学习重点会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 学习难点理解“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如图,三角形的一边被墨迹污染了,小明想画一个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他该怎么办呢?请你帮助小明想一个办法,并说明你的理由.问题:三角形有六个要素,我们从这个残损的图形中能得到几个呢?设计意图:通过残损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无法确定三角形的三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继而引导学生分析“SAS”是否能确定唯一的三角形,为学习新课作铺垫.探究新知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A'C'=AC,∠A'=∠A(即使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讨论如何画出△A'B'C',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最后给出△A'B'C'的画法.如图,画一个△A'B'C',使A'B'=AB,A'C'=AC,∠A'=∠A:1.画∠DA'E=∠A;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在射线A'E上截取A'C'=AC;3.连接B'C'.△A'B'C'即为所求.教师引导学生将画好的△A'B'C'和△ABC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解:△A'B'C'和△ABC全等,即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先直观猜想两条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再引导学生经历尺规作图验证猜想,让学生感悟更理性的数学.归纳总结基本事实二:“边角边”判定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符号语言:在△ABC 和△A'B'C'中,{AB =A'B',∠A =∠A',AC =A'C',∴△ABC ≌△A'B'C'(SAS).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操作验证所得到的结论抽象概括出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二,并尝试用几何语言描述基本事实内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典例精讲例1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 ,从点C 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 ,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 ,使CE =CB.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证明:在△ACB 与△DCE 中,{CA =CD,∠1=∠2,CB =CE,∴△ACB ≌△DCE (SAS).∴AB =DE. 即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例2 如图,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解:图中的△ABC 与△ABD 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即AB =AB ,AC =AD ,∠B =∠B ,但△ABC 与△ABD 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在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边角边”判定方法的基础上,理解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培养理性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巩固训练1.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C)A.AB=DE,∠B=∠E,BC=EFB.AB=DE,∠A=∠D,AC=DFC.BC=EF,∠B=∠E,AC=DFD.BC=EF,∠C=∠F,AC=DF追问画一画:请画出满足C选项的两个不全等的三角形.解:如图所示.2.已知:如图,BC∥EF,BC=BE,AB=FB,∠1=∠2,若∠1=60°,求∠C的度数.解:∵∠1=∠2,∴∠1+∠ABE=∠2+∠ABE,即∠ABC=∠FBE.在△ABC和△FBE中,{BC=BE,∠ABC=∠FBE, AB=FB,∴△ABC≌△FBE(SAS).∴∠C=∠BEF.∵EF∥BC,∴∠BEF=∠1=60°, ∴∠C=60°.设计意图: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再次经历画一画的过程,让学生加深对两边及夹角与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与两三角形全等的关系的理解.而第2题,在旋转的背景下应用基本事实二对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并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角的大小,使学生在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中加深对全等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应用意识.课堂小结基本事实二“边角边”判定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符号语言:在△ABC和△A'B'C'中,{AB=A'B',∠A=∠A', AC=A'C',∴△ABC≌△A'B'C'(SAS).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边角边”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39页练习第1,2题,第43,44页习题12.2第2,10题.2.作业.教学反思第3课时用“ASA”或“AAS”判定三角形全等课时目标1.经历作图过程,理解基本事实: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体会数学的逻辑性,培养抽象概括能力.2.经历用“角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学习重点会用“ASA”“AAS”判定三角形全等.学习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回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体现数学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感悟知识间的联系,为新知识的探索奠定基础.探究新知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A,∠B'=∠B(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讨论如何画出△A'B'C',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最后给出△A'B'C'的画法.如图,画一个△A'B'C',使A'B'=AB,∠A'=∠A,∠B'=∠B:1.画A'B'=AB;2.在A'B'的同旁画∠DA'B'=∠A,∠EB'A'=∠B,A'D,B'E交于点C'.△A'B'C'即为所求.教师引导学生将画好的△A'B'C'和△ABC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解:△A'B'C'和△ABC全等,即两角及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先直观猜想两角及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再引导学生经历尺规作图验证猜想,让学生感悟更理性的数学.归纳总结基本事实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记为“角边角”或“ASA”).符号语言:在△ABC和△A'B'C'中,{∠A=∠A', AB=A'B',∠B=∠B',∴△ABC≌△A'B'C'(ASA).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操作验证所得到的结论抽象概括出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三,并尝试用几何语言描述基本事实三的内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典例精讲例如图,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为三块,他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可以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吗?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你能说明其中的理由吗?解:可以.带1号去.理由:如图,1号有完整的两角与夹边,根据“ASA”可以作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设计意图:设计有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新知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A=∠A',∠B=∠B',BC=B'C'.求证:△ABC≌△A'B'C'.证明:在△ABC中,∠A+∠B+∠C=180°,∴∠C=180°-∠A-∠B.同理∠C'=180°-∠A'-∠B'.又∵∠A=∠A',∠B=∠B',∴∠C=C'.在△ABC和△A'B'C'中,{∠B=∠B', BC=B'C',∠C=∠C',∴△ABC≌△A'B'C'(ASA).设计意图: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基于“ASA”的基本事实推理得出“AAS”,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归纳总结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角边”或“AAS”).几何语言:在△ABC 和△A'B'C'中,{∠A =∠A',∠C =∠C',CB =C'B',∴△ABC ≌△A'B'C'(AAS).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新知识.拓展应用1.已知:如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求证:AD =AE.证明:在△ABE 与△ACD 中,{∠A =∠A,AB =AC,∠B =∠C,∴△ABE ≌△ACD (ASA). ∴AD =AE.2.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D ,E.(1)求证:△BDA ≌△AEC.(2)线段BD ,CE ,D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1)证明:∵BD ⊥直线m ,CE ⊥直线m , ∴∠BDA =∠CEA =90°.∵∠BAC =90°,∴∠BAD +∠CAE =90°.∵∠BAD+∠ABD=90°, ∴∠CAE=∠ABD.在△BDA和△AEC中,{∠ABD=∠CAE,∠ADB=∠CEA, AB=AC,∴△BDA≌△AEC(AAS).(2)解:DE=BD+CE.理由:∵△BDA≌△AEC,∴AE=BD,AD=CE.∴DE=AE+AD=BD+CE.设计意图:学生归纳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对定理的应用和理解,同时对全等的模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课堂小结1.基本事实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记为“角边角”或“ASA”).几何语言:在△ABC和△A'B'C'中,{∠A=∠A', AB=A'B',∠B=∠B',∴△ABC≌△A'B'C'(ASA).2.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角边”或“AAS”).几何语言:在△ABC和△A'B'C'中,{∠A=∠A',∠C=∠C', CB=C'B',∴△ABC≌△A'B'C'(AAS).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角边角”以及“角角边”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44,45页习题12.2第5,6,11,12题.2.作业.教学反思第4课时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课时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感悟具有传递性的数学逻辑,发展几何直观.2.应用恰当的方法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学习重点会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学习难点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回顾引导学生思考,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体现数学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感悟知识间的联系,为新知识的探索奠定基础.问题导入已知Rt△ABC和Rt△A'B'C',BC=B'C',补充条件后Rt△ABC≌Rt△A'B'C',依据是.追问:若补充条件AB=A'B',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请作图验证.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通过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探究新知先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然后把画好的Rt△A'B'C'剪下来放到Rt△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讨论如何画出△A'B'C',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最后给出△A'B'C'的画法.如图,画一个Rt △A'B'C',使∠C'=90°,B'C'=BC ,A'B'=AB : 1.画∠MC'N =90°;2.在射线C'M 上取B'C'=BC ;3.以点B'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 于点A';4.连接A'B'. Rt △A'B'C'即为所求.教师引导学生将画好的Rt △A'B'C'和Rt △ABC 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解:Rt △A'B'C'和Rt △ABC 全等,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先直观猜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再引导学生经历尺规作图验证猜想,让学生感悟更理性的数学.重复性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感悟全等探索的一致性与合理性.归纳总结基本事实四: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几何语言:在Rt △ABC 和Rt △A'B'C'中,{AB =A'B',BC =B'C',∴Rt △ABC ≌Rt △A'B'C'(HL).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操作验证所得到的结论抽象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四,并尝试用几何语言描述基本事实四的内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典例精讲例1 如图,C 是路段AB 的中点,两人从点C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 ,E 两地.DA ⊥AB ,EB ⊥AB.D ,E 与路段AB 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解:D ,E 与路段AB 的距离相等. 理由:∵C 是路段AB 的中点, ∴AC =CB.∵两人从点C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 ,E 两地,∴DC =EC.∵DA ⊥AB ,EB ⊥AB , ∴∠A =∠B =90°.在Rt △ACD 和Rt △BCE 中,{AC =CB,CD =CE,∴Rt △ACD ≌Rt △BCE (HL). ∴AD =BE.例2 已知:如图,AB =CD ,AE ⊥B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CE =BF.求证:AE =DF.证明:∵AE ⊥BC ,DF ⊥BC , ∴∠DFC =∠AEB =90°. 又∵CE =BF ,∴CE -EF =BF -EF ,即CF =BE. 在Rt △DFC 和Rt △AEB 中,{CF =BE,DC =AB,∴Rt △DFC ≌Rt △AEB (HL). ∴AE =DF.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全等直角三角形“HL”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巩固训练1.已知:如图,AC ⊥BC ,BD ⊥AD ,AC =BD.求证:BC =AD.证明:∵AC ⊥BC ,BD ⊥AD , ∴∠C =∠D =90°.在Rt △ABC 和Rt △BAD 中, ∵{AB =BA,AC =BD,∴Rt △ABC ≌Rt △BAD (HL). ∴BC =AD.2. 已知:如图,AC ,BD 相交于点E ,AC ⊥BC ,BD ⊥AD ,垂足分别为C ,D ,AD =BC.求证:AC =BD.解:如图,连接线段AB. 证明:∵AC ⊥BC ,BD ⊥AD , ∴∠D =∠C =90°.在Rt △ADB 和Rt △BCA 中,{AB =BA,AD =BC,∴Rt △ADB ≌Rt △BCA (HL).∴AC =BD.3.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CB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求证:Rt △ABE ≌Rt △CBF.证明:∵∠ABC =90°,∴在Rt △ABE 和Rt △CBF 中,{AE =CF,AB =CB,∴Rt △ABE ≌Rt △CBF (HL).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定理的应用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提升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课堂小结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符号语言:在Rt △ABC 和Rt △A'B'C'中,{AB =A'B',BC =B'C',∴Rt △ABC ≌Rt △A'B'C'(HL).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全等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44页习题12.2第7,8题. 2.作业.教学反思。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12.2第三课时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角边角”(ASA)和“角角边”(AAS)判定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角边角”(ASA)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2]熟练掌握“角角边”(AAS)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1.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观察并归纳出ASA定理。
[2]通过结合ASA定理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出AAS定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AAS,ASA定理,运用其进行几何证明,在逻辑推导中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1]ASA,AAS判定定理。
2.2 教学难点[1]数学语言表达和证明三角形全等。
[2]区分ASA和AAS定理,避免在证明过程中标错原由3 专家建议ASA和AAS定理非常相似,只是相等的角的位置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强调这两个定理的区别,防止学生混淆定理运用错误。
此外,用数学语言证明全等也是一大挑战,学生因为此前的几何基础还不牢固,需要强调和巩固。
4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得到结论——补充讲解——练习提高5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尺规,学生课前准备好尺规。
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定理,大家还记得么?【生】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那如果相等的角不是夹角,能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生】不能,没有边边角定理。
【师】没错。
那我们今天来继续学习两种新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板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6.2 新知介绍[1]探究活动:带走哪一块玻璃碎片最方便【师】毛手毛脚的小明又回来了,这次他打碎了教室的一块三角形玻璃。
请大家看投影,现在只有这三块碎片,如果小明要再配一模一样的,至少要带走哪块儿呢?我们一块一块地来分析,首先看,只带走第一块可以吗?【生】相当于只知道一个角,只带第一块不行。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角边角和角角边教案
第3课时角边角和角角边【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与“AAS”,并指出用它们判别三角形是否全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
【情感态度】敢于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教学难点】探究出“ASA"“AAS”及它们的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 1 一张教学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撕成了如图形状,你能制作出与原来同样大的纸板吗?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路方法,并要求学生用纸片对自己的思路操作实验。
【教学说明】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
问题2 教材探究4。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A,∠B′=∠B(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要求每个学生先独立动手画图并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出现的情形,并根据结果总结规律,说出每个人的发现并交流.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归纳结论】根据学生的发言,予以不同的点评,重在鼓励,最后归纳出新知识点: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强调注意:“边”必须是“两角的夹边".例1 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AC,∠B=∠C.求证:AD=AE。
证明:△ABE和△ACD中,∠B=∠C,AB=AC,∠A=∠A,∴△ABE≌△ACD(ASA).∴AD=AE.【课堂练习】由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证明过程.如图,AB=A′C,∠A=∠A′,∠B=∠C,求证:△ABE≌△A′CD.【分析】本例可直接应用“ASA"证得两个三角形全等,关键是准确地书写证明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第3课时,主要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但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
2.能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
2.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相关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或图片,用于实践操作和举例说明。
3.教学视频:收集相关教学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展示其形状发生变化但仍保持原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全等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并用课件或板书进行解释。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ASA、AAS两种全等判定方法;2.掌握ASA、AAS两种全等判定方法的应用。
二、知识回顾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以下三种判定方法:1.两角一边相等(AAS);2.两边一角相等(ASA);3.三边相等(SSS)。
那么,当我们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时,如何使用以上判定方法呢?对于SSS三边相等的情况,只需要将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进行比较即可。
而在AAS和ASA两种情况下,我们则需要判断出相互对应的两个角或一边一角是否相等,从而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三、ASA判定方法1. ASA判定条件ASA全等判定条件是指:若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两个不相邻的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必定全等。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先找到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即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然后再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个角是否相等。
2. ASA判定举例例如,如下图所示,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其中∠A=∠D,∠C=∠F,AB=DE。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asa-example-1asa-example-1根据ASA全等判定条件,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为AB和DE,对应的两个角分别为∠A和∠D以及∠C和∠F。
因为∠A=∠D,∠C=∠F,且AB=DE,所以根据ASA全等判定条件,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是全等的。
3. ASA判定方法总结通过以上举例,我们可以得出ASA全等判定方法的总结:ASA全等判定条件:若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两个不相邻的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必定全等。
四、AAS判定方法1. AAS判定条件AAS全等判定条件是指: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不相邻的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必定全等。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先找到两个三角形的相等角(注意:这两个角不可以是对应的),然后再判断这两个角相对应的两条边是否相等。
2. AAS判定举例例如,如下图所示,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其中∠B=∠E,∠C=∠F,BC=E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第3课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ASA”和“AAS”条件.2.能运用“ASA”和“AAS”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难点:“角边角”和“角角边”判定条件的理解和应用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三角形硬纸板、直尺、刻度尺四、相关资源“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重合的过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微课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一张教学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撕坏了,如下图,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同样大小的新教具吗?能恢复原来三角形的原貌吗?(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三种:(1)定义;(2)SSS;(3)SAS.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二)探究新知1.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硬纸片△ABC ,再画一个△A ′B ′C ′,使A ′B′=AB ,∠A ′=∠A ,∠B ′=∠B (即保证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 ′B ′C ′,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1)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A ′B′C ′,将△ABC 与△A ′B′C 重叠,比较结果.(2)作好图形后,与同伴交流作图心得,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操作结果展示:画一个△A ′B ′C ′,使A ′B ′=AB ,∠A ′=∠A ,∠B ′=∠B .(1)画A′B′=AB ;(2)在A′B′ 的同旁画∠DA′B′=∠A ,∠EB′A′=∠B ,A′D ,B′E 相交于点C ′.将做好的△A ′B′C 剪下,发现△ABC 与△A ′B′C ′全等.由此得出判定方法: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几何语言表示:如图,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 ∴△ABC ≌△DEF (ASA ).设计意图:类比“边边边”和“边角边”探究得出“角边角”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交流、获得新知,进一步增强了动手能力,渗透类比思想.2.在两个三角形中,是不是只要有两个角对应相等,一条边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问题:如图,在△ABC 和△DEF 中,∠A =∠D ,∠B =∠E ,BC =EF .求证:△ABC ≌△DEF .证明:在△ABC 中,∠A +∠B +∠C =180°,∴∠C =180°-∠A -∠B .同理∠F =180°-∠D -∠E .又∠A =∠D ,∠B =∠E ,∴∠C =∠F .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 ∴△ABC ≌△DEF (ASA ).由此得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几何语言表示:如图,在△ABC 和△DEF 中,A DB E BC EF ∠=∠⎧⎪∠=∠⎨⎪=⎩,,, ∴△ABC ≌△DEF (AAS ).设计意图:用“角边角”证明满足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正确性,得出“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三)例题解析【例】如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 .求证:AD =AE .证明:在△ACD 和△ABE 中,A A AC ABC B ∠=∠⎧⎪=⎨⎪∠=∠⎩,,, ∴△ACD ≌△ABE (ASA ).∴AD =AE .设计意图:运用“角边角”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四)课堂练习1.如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BE 和CD 相交于点O ,AB =AC ,∠B =∠C .求证:BO =CO .2.解决课前导入的问题:一张教学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撕坏了,如下图,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同样大小的新教具吗?能恢复原来三角形的原貌吗?学生独立完成.答案:1.证明:在△ACD 和△ABE 中,A A AC ABC B ∠=∠⎧⎪=⎨⎪∠=∠⎩,,, ∴△ACD ≌△ABE (ASA ).∴AD =AE .∵AB =AC ,∴AB -AD =AC -AE .即BD =CE .在△BOD 和△COE 中,BOD COE B C BD CE ∠=∠⎧⎪∠=∠⎨⎪=⎩,,, ∴△BOD ≌△COE (AAS ).∴BO =CO .2.被撕坏的这块三角形硬纸板保留了原三角形硬纸板的两角及其夹边,新制作的三角形硬纸板的两角及其夹边和被撕坏的这块三角形硬纸板对应相等,新制作的三角形硬纸板和原三角形硬纸板满足“角边角”,自然就同样大小了,所以能恢复原来三角形的原貌.设计意图:运用“角边角”和“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体会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多样性,锻炼学生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的能力.六、课堂小结1.如何找对应相等的边和角?寻找对应相等的边:公共边、中点或中线、通过计算(同加或同减)、作辅助线(构造公共边等).寻找对应相等的角:公共角、角平分线平分角、直角或垂直(90°)、平行线性质、通过计算(同加或同减);同角的余角相等.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2.我们现在学了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边边边(SSS);(3)边角边(SAS);(4)角边角(ASA);(5)角角边(AAS).3.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判定方法.4.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理解“角边角”和“角角边”的判定方法,灵活选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七、板书设计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和“角角边”)“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的几何语言“角角边”的几何语言。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课时) 《“ASA ”及“AAS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利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学习难点:分析问题,确定适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三)学前准备1.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SS ”和“SAS ”内容和作图方法.2.阅读教材P39,学习通过“ASA ”条件作图3.从问题2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四)学习过程一、探究1: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活动1:画图:已知ABC ∆,求作'''C B A ∆,使得B B A A AB B A ∠=∠∠=∠=''',,'画图步骤:活动2:剪图形比较探究1结论:二、“ASA ”运用例1.如图,AC AB =,C B ∠=∠, 求证:AE AD =.问题1:AD 和AE 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中?由此,我们要证AE AD =,只需要证明 ≅证明过程:方法点拨:(1)本题应先确定所相等的一组边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根据对应边相等的 性质即可说明线段相等;(2)注意公共角为一组相等的对应角的隐含条件.例2.如图,在ABC ∆和DEF ∆中,D A ∠=∠,E B ∠=∠,EF BC =,求证DEF ABC ∆≅∆问题2:若要利用“ASA ”证明DEF ABC ∆≅∆,还需要证明.证明过程:方法点拨:证明过程中,确定判定方法后,找缺少什么条件,则转化为先证明所缺条件成立,再写证明 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例2结论:三、综合运用1.如图,AD 和BC 相交于点O ,已知C A ∠=∠,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CD AB =,请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DE AB //,DF AC //,CF BE =.求证:DEF ABC ∆≅∆(四)学习小结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你学了哪些数学方法?(五)学习延伸1.如图,在ABC ∆中,B C ∠=∠2,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 ∠=∠1,点E 在AB 边上,求证:CD AC AB +=。
初中数学_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会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问题;2.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解决线段和角相等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动手画图和观察识图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的归理能力.过程方法探究本课的两个判定方法,使学生经历“实践——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情感态度1.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3.通过实践比较,在探索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重点掌握角边角和角角边两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简单应用.难点探究“ASA”定理的过程,准确应用“ASA”和“AAS”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正确的书写证明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自主探究一、自主探究(享受探究的快乐!)1.你能帮帮小红老师吗?小红老师的一张教学用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撕坏了(如图),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形状、大小都相同的新教具吗?能恢复三角形硬纸板的原貌吗?2.动手实践(用你灵巧的小手画一画,用你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你智慧的语言去总结!)探究一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 B C,使''A B AB=,'A A∠=∠,'B B∠=∠(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 B 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做出选择;师生共同分析为什么选这一块.同时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画图步骤,用电脑演示画图过程. 同学之间观察对比,通过两个三角形叠放到一起,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教师用视频演示规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加深作一个三角形需要三个条件,引导学生回顾前2节作图验证满足3个条件分别相等的三角形全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继续探索3个条件分别相等的三角形:两角及它们的夹边.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动手画图,让学生明确已知两角及夹边怎样画出三角形.通过学生展示作品,以及同学之间观察对比,让学生确信结论的正确性.同时让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究、发现、总结的过程,无论是知识的发生还是发展,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能力.自主探究总结规律:.符号表示:3.探究二如图,在△ABC 和△DEF 中,∠A =∠D,∠B =∠E,BC=EF.求证:△ABC ≌△DEF .证明:总结发现:.符号表示:考考你1、如图,已知AB=DE,∠A =∠D ,∠B=∠E,则△ABC≌△DEF的理由是:2、如图,已知AB=DE ,∠A=∠D,∠C=∠F,则△ABC≌△DEF的理由是:范的尺规作图法.学生总结并展示结论;教师给予评价,并规范语言的准确性,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尝试用符号语言表示这一结论;教师点拨:哪两个角都行,但边必须是这两个角的夹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找寻证明方法.学生可讨论、板演教师提示:能不能应用ASA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师生共同总结角角边的判定方法,给出符号语言的规范格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口述问题答案.教师提出:角角角三个条件能不能使三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尺规作图法的好处,让同学学以致用.老师通过规范的引导,让学生明确了“ASA”的规范书写格式.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尝试运用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个条件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巩固判定方法,同时体会确定使用哪一种判定方法,是与它们具备的条件决定的.总结三个条件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尝试应用成果展示二、尝试应用,小试锋芒(试一试,你一定能行!)1.如图,AB⊥BC,AD⊥DC,垂足分别为B,D,∠1=∠2,△ABC和△ADC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依据是______________.1题图2.如图,∠1=∠2,∠3=∠4.求证AC=AD.感悟:三、成果展示(把你的智慧分享给大家)1.如图,点D 在AB上,点E 在AC上,AB =AC,∠B =∠C.求证:AD =AE.变式一:如图,点D 在AB上,点E 在AC上,BE =CD,∠B =∠C.求证:AD角形全等.学生举例“大的和小的等边三角形不全等”.学生练习并展示解答过程,教师提问:本题其他的证明方法吗?由学生口答.教师点拨:直接条件、间接条件和隐含条件的使用.学生练习并展示例3解答过程,教师展示规范解答过程.学生对照过程及时修改.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组例3变式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解题思路.通过两个小题的练习,强化学生对两个判定条件的理解,并让学生变换方法推理证明,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有的条件不足,让学生有意识的应用其他条件证明出想要的条件,再进行判定.本题设置的目的是给学生应用“角边角”解决问题做出示范,而且加深学生对判定应用的印象,知道证明线段相等,是可以通过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教师根据例1设置四个变式练,让学生知道题题相通,并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体会角边角、角角边定理的应用.A BCD EF成果展示总结归纳=AE.变式二:(1)如图,点D 在AB上,点E 在AC上,AB =AC,∠B =∠C.求证:BD=CE.(2)如图,点D 在AB上,点E 在AC上,AB =AC,∠B =∠C.求证:BO=CO.变式三:如图,AB =AC,∠B=∠C ,∠1=∠2.求证:CD =BE.变式四: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AE=AD,不添加新的线段和字母,要使△ABE≌△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只写一个条件即可).四、课堂总结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几种?证明三角形全等有什么作用?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其基本思路是什么?学生讨论,并个人展示;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多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展示发言;教师展示两个幻灯片,点拨学生从两个方面总结知识点.变式一:条件变,结论不变变式二:条件不变,结论变变式三:图形变.变式为开放题,学生使用SAS、ASA、AAS都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掌握的四种判定方法,加深记忆.通过练习,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转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说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知识点的收获,方法与思想的收获一是对本节课的总结二是对全等判定方法的总结.通过师生共同思考、回顾、梳理判定方法,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加深学生对各种判定方法的理解, 明确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体会“实验几何”与作业布置五、布置作业,学有所用(世上有一种伟大的语言,是数学语言,请你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的八年级10班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出如下几种方案:甲:如图①,先在平地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乙:如图②,先过点B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丙:如图③,过点B作BD⊥AB,再由点D观测,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DC=∠BDA,这时只要测出BC的长即为A,B的距离.(1)以上三位同学所设计的方案,可行的有;(2)请你选择一可行的方案,说说它可行的理由.课下作业“推理论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能得到生活经验,并能知道数学知识用途很广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性趣.为加强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一个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可以为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服务.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和全等三角形性质。
过程与方法:理解“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及推理论证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
【学习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
【自学展示】自学课本P31-32页,完成下列要求:1、理解并背诵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注意全等中对应点位置的书写。
3、理解并记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自学后完成展示的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合作学习】1、________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____。
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
2、能够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一个图形经过__、__、__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
4、______叫做对应顶点。
_______叫做对应边。
_____叫做对应角。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
____相等。
【质疑导学】1、课本P32练习1、22、如图1,若△ABC≌△EFC,且CF=3cm,∠EFC=64,则BC=_____cm,∠B=___、毛图1 图23、如图2,△ABC≌△DEF,求证:AD=BE、【学习检测】1、如图1,△ABC≌△DEF,对应顶点是____对应角是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2、如图2,△ABC≌△CDA,AB和CD,BC和DA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3、如图3,△ABN≌△ACM,∠B=∠C,AC=AB,则BN=____,∠BAN=______,_____=AN,_____= ∠AMC、图3 图44、如图4,△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和∠BCE相等吗?为什么?【学后反思】板书设计:课题: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尺规作图,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三角形全等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几何图形的推理论证能力。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探究4:1. 先任意画出一个厶 ABC 再画一个厶 A'BC , 使 A'B' = AB / A' =Z A , / B' =Z B (即两角和它 们的夹边对应相等).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动手画一画。
在画的过程中若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小组 合作交流解决.2.把画好的厶ABC'剪下,放到△ ABC 上,看看它 们是否全等.结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注意:“边”必须是“两角的夹边”.例题讲解: 例 3 如图,D 在 AB 上, E 在 AC 上, AB=AC / B=/ C.例 4 在厶 ABC 和△ DEF 中,/ A =/ D,/ B= / E , BC = EF ,A ABC 与厶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 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让学生独立尝试画△A'B'C'.目的是给学 生独立思考、自主探 究的时间,培养独立 面对问题的勇气•并 在独立作图过程中, 提高分析、作图能力, 获得“ ASA 的初步感 知.保证作图的正确性,这是探究出正确 规律的前提.探究新知求证:AD=AE[ 分析]AD 和AE 分 别在△ ADC ^A AEB 中, 所以要证AD=AE 只需 证明△ADC^A AEB 即 可.证明:在厶 ADC 和厶AEB 中留给学生较充分的独 立思考、探究的时间, 在探究过程中,提高 逻辑推理能力.A —A AC = AB所以△ ADC^A AEB (ASA 所以AD=AE引导学生先确定探究 的思路与方法,进一 步培养理性思维.也为学生提供创 新的空间与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并能灵活选择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 极度热情、高度责任、自动自发、享受成功。
【学习重点】:
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
1、复习思考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 、 、 (2)、如图,Rt △ABC 中,直角边是 、 ,斜边是
(3)、如图,AB ⊥BE 于B ,DE ⊥BE 于E ,
①若∠A=∠D ,AB=DE ,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②若∠A=∠D ,BC=EF ,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③若AB=DE ,BC=EF ,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
④若AB=DE ,BC=EF ,AC=D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
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1)动手试一试。
已知:Rt △ABC
求作:Rt △'''A B C , 使'C ∠=90°,''A B =AB, ''B C =BC
作法:
(2) 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
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
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4)用数学语言表述上面的判定方法
在Rt △ABC 和Rt '''A B C ∆中,
∵''BC B C AB =⎧⎨=⎩ ∴Rt △ABC ≌Rt △
(5)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 “ ”、 “ ”、
“ ”、 “ ”、 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 “ ”
【课堂学习】:
【合作探究·释疑】:
A B C A 1 1
C 1
D C B A 1、如图,AC=AD ,∠C ,∠D 是直角,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你能说明BC 与BD 相等吗?
【知识拓展】:
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 和∠DF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知识结构】:
【课堂反馈】:
1.如图,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
(1)若AC//DB ,且AC=DB ,则△ACE ≌△BDF ,根据
(2)若AC//DB ,且AE=BF ,则△ACE ≌△BDF ,根据
(3)若AE=BF ,且CE=DF ,则△ACE ≌△BDF ,根据
(4)若AC=BD ,AE=BF ,CE=DF 。
则△ACE ≌△BDF ,根据
(5) 若AC=BD ,CE=DF (或AE=BF ),则△ACE ≌△BDF ,根据
2、如图,△ABC 中,AB=AC ,AD 是高,
则△ADB 与△ADC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3、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4、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
AB=DC ,BE=CF ,你认为AB 平行于CD 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AB ∥CD
理由如下:
∵ AF ⊥BC ,DE ⊥BC (已知)
∴ ∠AFB=∠DEC= °(垂直的定义)
∵BE=CF ,
∴BF=CE
在Rt △ 和Rt △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