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结合在历史创新教学中运用
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料分析 、 名词解释 、 问答题 等。 这样 , 学生通过 反复练习 , 巩 固了课 堂教学成果 , 学
习知识 的能力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 . 讲 练 结合 。
当然 。 “ 多练” 应 与“ 精讲 ” 紧密结合 , 而不能离 开重点搞“ 题海战术 ” , 加重学 生负担 , 教师应在讲练结合上多下功夫 。 “ 精讲多练 、 讲练结合” , 体现 了以学生为 主体 、 以教师为 主导的教学关系 , 充分调动 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 使课
得多 。
( 3 ) 设计各种类型 的练 习题 。 练 习题不 仅要有一定 的数 量 , 更重要 的是 要有
一
定 的质量。 在 内容上 , 不但 要有 利于学生加深对基 础知识 的理解 和掌握 , 而且
要有利 于他们能力的提高 。 在题型上要新颖 多样 , 如可设计选择 、 填空 、 填图、 史
课堂教学是完成历史 教学任务 、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但由于受 传统教 法 的影 响 , 当前历史课 堂教学还不 同程度地存在灌输 多 、 启发少的现象 , 经 常可 以看 到这种情况 , 教师 往往讲得满头 大汗 , 学生却 听得 昏昏欲睡。 这 种把学生 当 “ 容器” 的死板教法 , 不利于发展学生 的思 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 影 响了教学质量
堂气氛 紧张活泼 , 充满生机和活力 。 同时 , 学生在课 堂学 习中抓住 重点 和关键 , 集
中注意力进行思考, 有利于培养能力, 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田
力, 进而提高历史课 堂教学质量 呢?
( 1 ) 布置 预习题 ,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 阅读 , 要求 学生动脑 、 动手 , 在重点 内容
讲练结合的历史教学之我议
联系性 , 使讲 和练在 内容上能 密切 配套 。不 能见题就 用 , 强加 调节学生思维和行为发展方向, 逐步推动教学 目 标的实现。 这 填塞 ; ②在题 型上可 多选一些小 型灵活 的练 习 , 如选择 、 简答 、 是讲练 结合模式 较高层 次的体现 , 运用 得当 , 会有奇效 。 材料解析 等 , 这些题针对 性强 , 比较有 利于体 系安排 。
的统 帅下 , 有 机结 合起 来 , 使 讲和 练互 相促 进 , 相 得益 彰 , 以 方面 , 广义 的练 习不局 限于 习题 , 可 采用师生 问答 、 辩论 , 学 生 迅速而 有效地实现教 学 目 标 。教 育心理 学家皮亚 杰的 “ 建构 讨论 、 辩论、 质疑 、 演讲 、 表演 等多种 形式 , 使 整个 课堂 成为 全 论” 认为 : 主体 的认识实质 上是主体 利用其原 有的认知 结构对 方位立 体教学 , 成 为跃 动的交 响 曲。这样 看似浪 费时 间 , 实 际
外 界客 体进行加工 、 改造 、 整 合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 中 , 主体 的 上不仅 能产生强 烈的课堂效 果 ,而且往 往会给 学生 留下深 刻 认知结 构也得到不 断建构和 发展 。讲 练结合模 式 的着眼点就 久远 的印象 。 这实际也 是与高考 注重能力选 拔 , 导向素质教 育
即必须是 在辩证唯 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以及 其它历 史思维 速扩大 其知识结构 。 奥苏 伯尔认为 : 这 样的接受学 习是一种 最
方法指导 下构架起来 的 ,具有 深刻 内在联 系并体 现学科 特点 经济 、 最切实 可行 的掌握知识 与发 展智力 的方法 。 的体 系。从内容上说 , 练 习隐含着 教学 目标 , 在教 学 中应 占主 2 . 2 指导 发现 式 。即在 教师指 导下 , 以练 带讲 , 以讲促练 , 使 线地 位 : 但从 形式 上说 , 练 又只 是讲 的一个 重要 手段和 步骤 。 讲和练 融为一体 。它要求教 师一方面 要利 用讲练手段 充分 把
讲练结合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练结合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讲练结合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所谓讲练结合模式,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有机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主体的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利用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客体进行加工、改造、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也得到不断建构和发展。
美国某大学也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可见,讲练结合模式的着眼点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其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充分的主动实践,使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同步充分到位,从实质上内化为其新的知识结构,并成为以后重新建构、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通过对讲练结合模式的初步研究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我感觉在把握讲练关系及其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练习设计要针对知识点、重点、难点、理论、方法、思想教育等教学目标,或者说,要把所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或综合为特定的练习,以便在练习过程中,围绕目标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再作精讲分析。
比如讲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我们要达到如下目标:①落实相关的基础知识;②掌握分析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方法;③掌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④提高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这就可以把练习设计成问答题:“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极力在广东查禁鸦片,英国人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了。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从中你有何认识?”这样就把知识、能力、情感教育目标通过练习溶合在一起,使教师讲解和学生接受也自然天成,入木三分。
第二,精讲要突出知识的体系结构,练习要服从于讲的体系要求。
如今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知识结构体系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强调对历史现象的立体分析,高中教材改革也突出了这一特点。
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了它,就更容易理解、记忆学科的内容,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
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必须注重挖掘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趣味性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解决“枯燥无味”的历史教学,就要克服往日对历史课堂的呆板印象,善于把握初中生的共同心理,在导课、授课、训练、课外活动等环节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历史教学充满趣味性,方能上出令学生兴致勃勃的历史课,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此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趣味导课1.典故。
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典故引入,比如通过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来问缘由,从而引入楚汉争霸的史实;或者用歇后语、成语的故事:如“扶不起的阿斗”来介绍三国后期的政治形势等。
2.景观。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著名景点的历史风貌,比如用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图片,引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学习;在学习三国时代的历史时,可以放荆州古战场的图片,这样可以吸引学生,使他们将真实的现在与过去的史实联系起来。
3.问题。
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之前,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自然界中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一出来,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随后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这时,教师引出真正的问题:我们人类在地球上自古以来就有吗?人类又是怎么演变而来的?这时同学们会马上绕有兴趣地投入第一课的学习。
4.影视剧作品。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各种题材的历史剧越来越多,常见的如《鸿门宴》《大汉天子》《隋唐演义》《康熙王朝》等等都是很受学生喜爱的电视剧,在设计相关课程的时候,甚至可以截取电视剧片段来引入,进而提出相关的问题,相信一定是事半功倍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趣味授课1.生动的教学语言。
面对十几岁的青少年,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活泼。
历史课堂上最吸引他们的自然是形象性强的人物和典故,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讲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适当渲染气氛,有声有色的讲述,将课堂语言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这样也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除此之外,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使得古典诗词在讲述事件时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优美的古典诗词交融在教学中,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可谓不有用。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提出,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是当今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明确定位教学目标,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到不断加深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过程,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注重探究学习,与人合作学习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对国家、民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
而目前历史教学中,一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研究教材方面,每天陷入大量的题海战术中,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
淡化了课程目标。
试想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怎么能够清晰,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主旨性的支撑,左右新课程变化的根本因素是课程理念,而课程理念最核心的内容是课程目标。
以鸦片战争一节内容为例,本节教材知识和能力目标可以确定为: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虎门硝烟,鸦片战争的经过。
能力的培养通过战争前的形势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提出问题:为什么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学习,独立思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得出的“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把强烈爱国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
二、了解学情,强化课前预习历史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
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
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当然学生课前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备。
如果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学的知识在课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与老师交流,很容易使课堂演变成一言堂,影响课堂的效率。
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摘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基本现象:大量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学生有着明显的分层问题。
对如何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难度、适度做了一些探讨,即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效课堂;准备充分;活跃氛围;学生主体;问题设置新课改以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和老师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
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传统教学手段与新式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互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粗浅的探析。
一、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们知道,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是无序的,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做法是: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做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制订切忌空泛,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认真研究教材,制订课堂操作程序,操作过程的设定要精细到分钟,不能出现空白;认真研究学情,要做精细的学情调查,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情状况,做到有的放矢;认真准备教学辅助手段,例如精细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学习效果;认真研究重点、难点,特别要认真研究难点突破办法,以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棘手问题。
二、活跃课堂状态,牢记学生主体地位如果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从上课到下课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究新知,努力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堂,一节成功的课堂。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教师在主导、灵活调控课堂的同时,更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成课堂的高效。
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从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要适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切不可用不当的点评和言语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望。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进入课堂教学,给以往“讲史”、“说史”的历史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彰显学科功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规律;有助于降低历史学习的难度,实现历史教学的减负增效。
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际,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势组合。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历史与现实优势组合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基本上是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竞争,而一国的经济、科技实力来源于基础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就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学基础教育界,面临的问题同样是怎样提高教育质量,怎样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优质教育。
实践证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教学上的创新意识,创出几种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一致的有推广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新教学模式。
由于历史是过去了的社会现象,只能通过某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间接的观察。
因此重视历史的再现,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特色。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功能就具备了这些优点,具体到历史学科方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初步总结出几种教学模式,如历史问题讨论式、教材结构分析式、角色扮演教学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式等;其中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辅助教学的功能越来越为广大中学教师所认识和重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的现象已越来越成为时尚。
所谓多媒体,就是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教学软件就是把这些媒体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有机地整合起来,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软件。
这为历史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过二三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本人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辅助教学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下面就谈谈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1、多媒体教学软件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每学科都有学生较难理解的理论性或知识性的难点问题,如历史科中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理论性概念,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对于这些难点问题,教师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软件中的视频文件和图形文件的动态演示,再配以动听音乐和老师的生动讲解,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心境中更有效率地接受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培养思维能力,这比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用粉笔在黑板上划划写写,更能实现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目的。
初中历史教材运用(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材运用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材运用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创新教学方法,将教材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课堂实践和评价反馈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运用初中历史教材。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教材以时间为线索,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抓住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准确、全面的历史知识。
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播放历史影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真实性。
2.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跨学科整合: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语文、政治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堂实践1.导入新课:通过趣味故事、历史 trivia 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导入新课。
2.讲授内容:条理清晰地讲解教材内容,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3.互动环节: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4.课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
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评价反馈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作业完成: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的历史素养。
3.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4.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能力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能力作者:王建平来源:《现代教育科研理论》2013年第07期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获得基本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掌握基本技能、方法,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训练学生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对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拟就世界历史近代部分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一章的教学扼要谈谈自己的做法。
第一,确定目的,对训练学生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该章阐述是从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
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本章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思考“新的发明创造怎样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怎样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等问题。
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操作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能力,运用历史简表整理知识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确定因果关系的能力。
第二,简化教材,为训练学生能力创造条件。
简化原则:分清主次,对非教学重点的次要教材进行精简。
历史教学的重点是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或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显然,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后果是教学的重点,其他说明重点或附带说明的内容,就大刀阔斧地简化。
第三,改进教法,为训练学生能力提供机会。
总的做法是:讲练结合,教师尽可能少讲一些,让学生多活动一些,为训练学生能力提供机会。
(一)在揭示和剖析课题过程中,通过谈话训练学生能力。
揭示和剖析课题的谈话,使教材内容前后联系,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如“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产生?”,笔者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选择问题解决的突破口,采取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探索新知识,增强认识能力,探究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必然性因素。
“学导为主,讲练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
“学导为主,讲练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黄俊雄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22期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
如何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本次课改实验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学导为主,讲练结合” 课改模式初中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学习新概念—例题讲解—学生模仿性解题—教师评价”来开展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已经沿用了很多年,学生的发展基本是以“教材”、“老师”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
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在教学内容上,陈旧凝固,只重视纵向的知识体系,忽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的,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机械模仿地位,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教学是低效的。
许多教师常说,那些题目课堂都讲过,学生竟然仍不会,或者那些题目做过很多遍了,考试时还是不会,除去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外,问题主要出在课堂的低效和无效上面。
所以,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学导为主,讲练结合”课改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1.1“学导为主,讲练结合”课改模式的主要特点“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学生会的不讲,学生教学生会的也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不会的也不讲,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能不说的坚决不说,只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引路人。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历史教学变得更精彩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历史教学变得更精彩摘要:科技的进步改进了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传播为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通过影像的展示,把画面与文字相结合,延伸教材宽度,进行拓展训练,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畅游历史海洋。
因此,文中结合历史教学实际,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历史教学变得更精彩。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它所带来的良好效果也逐渐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多媒体教学直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死板、枯燥、无趣的理论说教法和纯粹的口头讲解模式,能够把更多的知识以更加多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就多媒体在辅助历史教学方面的作用以及特点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浅显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优化课程设计目前我们的教学设计大都是围绕学科展开的,主要强调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学科思想的熏陶,从知识结构上对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够理解学科知识,并达到能够进行迁移和运用的程度。
它最大的不足在于容易把历史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而多媒体教学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体特点,把时事政治、自然变化、理化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结果引入到课堂中来,实现各科知识的相互融合,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能更好地优化课程设计,使历史教学体现出明显的综合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特点。
二、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一种需要,那就是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探究者和发现者,这一点,在儿童阶段的心灵世界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很难依靠录像及图片等直观教具对学生进行启发,而多媒体教学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创设出各种各样、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
试探创新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试探创新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问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讲练结合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创新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勇于实践等各方面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同时创新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理所当然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从当前的历史教育出发,结合我校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从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到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提出自己的一己之见。
那就是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大胆的创新,教学内容要推陈出新;其次要拍样学生发问质疑的能力,历史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采用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历史教学仅仅注重了历史知识的传授,导致很多学生都只简单地把历史这一学科从方法上视为记忆的学科,从内容上视为“死”的知识的学科。
事实上,知识不经过加工、联系、拓展和重组,就不能充分地将其转化为动力,就只能是静止的、零碎的,那么学习又有何用。
“经济决定政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该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更何况古今中外的历史现象都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有着渊源和联系。
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传统的历史课堂讲述法转变为问题式教学法。
鼓励学生思考,把书中的句号换成问号,改变老师说了算的观念,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可事先提出这三个问题,“战争自古以来就有,为何到20世纪初期才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大战?”“这次大战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一战给人类们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自己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和条件;以及战争的过程和影响等。
读、议、讲、练“四段一体”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争 ; 的讲是 由当时 国际 、 有 国内情况决定 的。 笔者在肯定学生 的答案后 , 进一步提 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 英 国要打 开中国的大门 ,变 中国为商 品市场 和 “ ( 原料供给地 ) 战争爆 发的偶然性又是什 么? 中国禁 烟 ) ( 这样 , 可以使学生从 战争
形象化 , 有利于增 强趣 味性 , 培养学生的思 维。
3 . 补充相关材料。 由于受篇幅限制 , 教材的表述往往是简单的 , 我们教师要 因此
帮助学生去挖掘和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 , 有时也需补充一些相关 的材料 , 使讲授更 清楚 。 如在讲‘ 国” , 德 时 我就向学生介绍德国统一后 , 俾斯麦长期控制首相大权 。 他
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 , 常用方法有 :
在 史 教 学 唪 盔 禺
向。
抑制状态 ,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 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那么 , 怎样通过改革教学方
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主动性? 怎样 活跃学习气氛 、 增添教学生机 呢? 几 年来 , 笔者在教学实践 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读 、 、 、 四段一体” 议 讲 练“ 的教学方法 。
预 习 的 自觉 性 。 在 学 “ 航 路 开 辟 ” 识 时 , 就采 用 了下 面一 段 开场 白 :19 如 新 知 我 “4 8
年, 一位航海 家在 行途中遇到意外 : 一艘帆船沉没 , 另一艘 帆船上 的船员不听指 挥, 航行遇到极大困难 。 于是他写 信向西班牙 国王汇报情况并利用漂流瓶将信带 去。 你知 道这位航海 家是谁 吗 ? 的漂流瓶漂 到 了哪 里呢? 学 生听 了这 一开场 他 ”
历史课要做到“读、议、讲、练、思”相结合
后指 导学生读一些相应的 课外读物 , 交给学生解决 问题
问: ①明治维新前 日 本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怎样?②明治
维新 与戊戌变法有何异 同?③ 明治维新有什 么影响?不
同类 型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法 ,同一类型的题问法变 了, 答案 的侧重点也 随着变。通过这样经常性 的训练 , 学生
精, 先分后合 。注 意教师列 出的问题 , 初步读懂教 材 内 容, 明确重点 、 点 , 出疑点 , 难 标 理清线索 。如 : 讲授世界 历史下册《 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 一课 时 , 教师可先提
【 教法研究 】
历 史课要做到“ 、 、 、 、 相结合 读 议 讲 练 思"
于 海 泳 ( 北 省 唐 山市 丰 润 区丰 润镇 中学 , 北 河 河 唐山 040 ) 6 00
摘要: 传统 的教 学组 织形 式使 课 堂结 构 千篇 一 律 , 以创 设 生 机 , 适 应 全 面提 高学 生 素质 的要 求 。当今 , 强素 难 不 加 质 教 育就 要 改 变 这种 状 况 ,读 议 讲 练 思” 学 法注 重 “ ” “ 互相 渗 透 和 互相 作 用 。 “ 教 教 与 学” 关键 词 : 史 ; 学法 ; 用 ; 考 历 教 应 思
三种 : 一是 当堂练课后 习题 , 能起 到巩固新 知识的作用 ,
还便于根据学生练 习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是注意
一
题多变的练 习。例如有关 “ 日本 明治维新 ” 的内容可提
能力 。具体做法是 : 教师课 前明确课堂教学 的 目标 , 精心
设计 问题 , 阅读教材 , 思考问题 。读是教学 的开始部分 , 时间控制在6 8 ~ 分钟左右 。要求学生 阅读时注意章 、 、 节 段 、 之间 , 句 特别是 小标 题之 问 的联 系 , 要做 到先 粗后
“学导为主,讲练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
一
“ 学导为主 , 讲练结合’ ’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模 式 在 初 中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黄 俊雄
( 南靖县城关中学 , 福建 南靖
摘 要 : 传 统 的课 堂 教 学模 式 基 本 上 都 是 只 重视 传 授 知 识, 不注重发展 能力 , 只研 究教 师 如 何 “ 教” , 不 重 视 学 生 如 何 “ 学” , 课 堂氛 围死 气 沉 沉 . 这 样 的课 堂教 学是 低 效 的 。 如 何 建 立 高效 的课 堂 教 学模 式 . 让 学生动起 来 , 让 课 堂 活起 来 , 把学 习的 主 动 权 还 给 学 生 。 由被 动 学 习 向主 动 学 习转 变 , 最 大 限度
பைடு நூலகம்
背, 题 海战术 , 不利于 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 性 , 学 生 甚 至 会 产 生厌学情绪 ; 在教学形式上 , 只是课堂一个渠道 . 单一化 、 模 式 化 。 忽视 因材施教 和课外渠道 ; 在 师生关系上 . 重 教 师 的 主 导 作用 , 忽 视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采 用 这 种 传 统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学 生处于被动 的 、 机械 模仿地位 , 课 堂 氛 围沉 闷 , 课 堂 教 学 是 低 效 的。 许多教师常说 。 那 些 题 目课 堂 都 讲 过 , 学 生 竟 然 仍不 会 , 或 者 那些 题 目做 过 很 多 遍 了 , 考试时还是不会 . 除 去 学 生 智 力 因 素 的差 异外 , 问 题 主要 出在 课 堂 的 低 效 和 无 效 上 面 。所 以 , 课 堂 教 学 改革 势在 必 行 。我 们 迫 切 需 要 寻找 一种 高 效 的 课 堂 教学 模式 , 让学生动 起来 , 让课堂 活起来 , 把 学 习 的 主 动 权 还 给学 生 . 由被 动 学 习 向主 动学 习转 变 。 最 大 限度 地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 . “ 学导为主. 讲 练 结合 ” 课 改 模 式 与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的 比 较 1 . 1 “ 学 导 为主 . 讲练结合” 课 改模 式 的主 要 特 点 “ 以学 定 教 。 少 教多学 ” , 学生会 的不讲 , 学 生 教 学 生 会 的 也不讲 . 老 师 讲 了 学 生 还 不 会 的也 不 讲 , 课 堂 上 以 学 生 自主 学 习为主 , 教 师 能不 说 的 坚 决 不 说 , 只 充 当课 堂 的组 织 者 、 引 路人 。学导式教 学既研究 教 , 又研究 学 , “ 学” 是 主体 , “ 导” 是 主线 。 学 生 的 主 要 活 动 方 式 是 自学 。 教 师 的 主 要 活 动 方 式 是 引导 , 学生 的学 习要 占大部 分时 间 。 “ 导” 要 贯 穿 于 教 学 全 过 程 , 赋 予学 习者学 习 的权力 和责任 , 让 学 习 者 成 为 学 习 活 动 的真正 主人 , 转 变 以往 外 在 、 被动、 从属 型的学 习状 态 , 把 学 习变成人 的主 动性 、独立 性 与创 造 性不 断 生成 、张扬 、 发 展、 提 升 的 过 程 。该 模 式 的 课 堂 教 学 格 局 是 “ 自学 一 解 疑 一 精 讲一 演练 ” 。 1 . 2 “ 学导 为主 , 讲练结合” 课 改模 式 的 主 要 优 点 1 . 2 . 1 学 生 学 习积 极 主 动 性 较 高 , 在 展示 环 节 . 大部 分 学 生 抢 着 回答 问题 。 1 - 2 . 2 “ 兵教 兵 ” , 学 生 在课 堂上 能互 助合 作 学 习 。 小 组 长 负 责 帮 教 学 困生 , 学困生能虚心接受 , 而 且 这 种 帮 教 由课 堂延 续 到课后 。 1 . 2 I 3 学 生 学 习能 力 越 来 越 强 。 1 . 2 . 4 整 节 课 很 紧凑 , 每 个 时 间段 每 个 学 生 都 有 任 务 , 根 本 没有时间走神或做小动作 , 课 堂教 学 效 率 较 高 。
讲练结合提高历史课效率初就用这个了
讲练结合提高历史课效率初探攀枝花市十五中学叶又又【内容摘要】本文依据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总结概括,介绍了历史教学中构建讲练结合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以期引起同行们更多的交流和探讨,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师生互动提高效率一、对在课堂教学中实行“讲练结合”的必要性的认识课堂教学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是“教”与“学”的统一。
教师的“教”,是“外因”。
只有学生的“学”才是“内因”,教师所教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需要、情感,革除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当“主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学才是最有效的,但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当前历史课堂教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把学生当容器的死板教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启迪思维。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将教师的教(讲)与学生的学(练)有机结合,实现由认知到理论、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密切合作的过程。
其本质特点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学生思维训练为核心”。
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这一教学模式能将教师的单向传授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将教师唱独角戏变为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行“讲练结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对“精讲”与“精练”的认识(一)“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中的“讲”指的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
高中历史学科讲练艺术论文
高中历史学科的讲练艺术内容摘要文章认为历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德育功能优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并通过科学有效的练习进行完善。
完美的讲练结合是德育功能实施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历史德育功能讲练毋庸置疑,历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天然的德育功能。
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是每一个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此,笔者做了以下积极的探索。
一、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应该看到,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完美的化身,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可以说是历史的形象代言人。
他借助于教材内容,通过不同的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以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声、以自己的形将德育渗透其中。
精心选择教材。
历史课本就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
革命烈士林祥谦在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之时,他视死如归。
教材中引述他的话“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
革命烈士的铮铮铁骨可见一斑。
林祥谦烈士浩气长存,他的革命精神真的是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
教师重点选择这一教材,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
类似的实例数不胜数,教师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影视剧的观看去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样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学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奇的教学模式,教师也要顺应学生的这一特点和诉求,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素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材中所涉及的张衡的地动仪、秦兵马俑、长城等,教师可通过模型采取直观的教学,通过教具使用,把中华民族大好河山、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再现出来,给学生以真实而震撼的教育,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堂上,我们还开展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演讲比赛。
在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暴行时,学生们的演讲或慷慨激昂或满腔怒火或声声低诉,令人扼腕,学生们受到深刻的教育,他们铭记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深深的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讲练结合是搞好历史教学良策
会 学生掌握探 求历史真 理的方法 , 使之 能多角度 、 深层 次地认 思维 的灵 活性和深刻 性。
l 、 提供实践材 料 。主要是 针对课堂 教学 中传授 的有关学
向学 生提供有 关预 习复 习的 内容或提 纲 , 提供精选 的历史 3 、 注 重学法指导 的整体性和 形式的 多样 化历 史教学 的内 法, 容 包罗万象 ,因而学法 指导的方 法不可能公 式化 ,不 同的章 材料或 有关学法 指导的参考 书籍等 。
2 、 注重循序渐 进 。 学生对历 史认识能 力的形成需要 三个
这 就要求我 们在备课 中 ,必须对教 材的知识 点加 以组织或 重
组, 使 历史知识结 构化 , 并最大 限度地揭示它 们之间 的内在联 条件 , 即知识 、 方 法和理论 。学法指导也就 需要在 这三方 面有 系。 这样就可 以把庞杂 、 散乱 的历史现象 变得简化 、 序化 、 网络 序进行 。首先要指导 学生加 强对基础知识 的理解 和基本 技能 化, 使之 构成一个 基本的历 史知识体 系。 这是学生 宏观上把握 的训练 , 为 学生创造供思维 形成和发 展的天地 。 其次是要 加强
f
孵粤 黑
讲练结合是搞好历史教学 良策
张志鑫 ( 河北省武安市第六中学。 武安 0 5 6 3 0 0 )
【 摘 要 】 学法指导 能帮助学生提 高学 习的能力 , 使 之能更好地 自 主 学 习, 使之 对知识 的掌握 更具广度 , 对知识 的理解更 具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多媒体教学是初中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激发兴趣所谓多媒体,就是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的载体。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这些媒体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
具体到历史学科,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化;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奥难懂的历史哲理明晰化。
这些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多媒体教学是初中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历史一一作为初中时期的小学科,学校、家长、学生普遍上不重视,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及单一的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影响,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淡薄,历史成绩和素质能力也难以提高。
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
它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它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优美动听的声音,及时有效的反馈,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使学生长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之 ,多媒体在历史课 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改 下 的一大要求与发展趋 势 ,我 们历史 一线教师在平时 教学 中要多注意研究 、 探讨 , 以期达到多媒 体与历史 课
堂教学的完美整合。
参 考文 献 :
起来 , 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在一 幅幅鲜 明 、 生 动 的图像刺激下 , 注意力集 中 , 而且能把观察 的事物化 虚为实 , 化繁为简 , 使历史 的时空清晰地呈现在面前 。
4 . 运用多媒体能够做到课堂当场测练 , 使学生及 时 巩 固新知识。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 的新 的教学手段 比
【 彭立, 1 】 郑燕林. 多媒体计 算机辅助教 学【 。 M】东北师范大学 出
版 社 ,9 9 19 .
[ 叶奕乾 , 2 ] 祝蓓 里. 学[ . 心理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 5 19 .
【 信息技术 】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 中的运用
王荣华 ( 江西省安远县第一 中学 , 江西 安远 3 2O ) 4 10
摘要 : 本文论述 了多媒体在历 史课堂教 学中运用的功效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 : 体; 多媒 功效; 注意事项
在历史课 堂教学 中 , 目的 、 当地利用 多媒体 , 有 恰 能够把过去抽 象的历史事实形象化 , 微观事物宏观化 , 复杂事物简约化。能够多角度 、 多渠道地 向学生传递历 史信息 , 而达 到活跃课 堂气氛 , 从 增强 师生互 动 , 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的 目的。 多媒体在历 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讲练结合在历史创新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抓好历史教学改革,是我们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对历史知识的传授,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实现既掌握
大量信息,又培养学科能力?对此,我们从实际出发,摸索了讲练结
合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历史学科的教学。
【关键词】教育;垄断组织;知识结构;教学目标
一、怎样协调好讲与练的关系
讲练结合模式,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有机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以迅速而有效地
实现教学目标。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主体的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利用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客体进行加工、改造、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也得到不断建构和发展。
讲练结合模式的着眼点就是推动学生利用其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充分的主动实践,使新的知识能力目标同步充分到位,从实质
上内化为其新的知识结构,并成为重新建构、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根据讲练模式的精神实质,在把握讲练关系及其设计上要注意
以下几点:
1、练习设计要针对知识点、重难点、理论、方法、思想教育等教学目标,或者说,要把所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或综合为特定的练习,以便在练习过程中,围绕目标精讲分析。
比如讲一战的原因,我们要
达到如下目标:①落实相关的基础知识,②掌握分析根本原因和直
接原因的方法,③掌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
④提高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这就可以设计问答题:“有人说,假如塞尔维亚的那个青年不去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就可以避免一场人类的浩劫。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从中你有何认识?”这样把知识、能力、情感教育目标通过练习溶合在一起,使教师讲解和学生接受也自然天成,入术三分。
2、精讲要突出知识的体系结构,练习要有利于认知的构建要求。
如今高考特别注重加强考查知识结构,强调对历史现象的立体分析,高中教材改革也突出了这一特点。
布鲁纳说:“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了它。
就更容易理解、记忆学科的内容,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
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必须注意挖掘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亦即必须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其它历史思维方法指导下构架起来的,具有深刻内在联系并体现学科特点的体系。
它实际也就成为知识、理论、方法的载体,成为对学生传播和渗透能力要素的媒介,但在实践中,许多人感到讲练模式的一个突出矛盾是:练习容易冲淡教学体系,使整个教
学显得支离破碎。
这实际上是没有切实领会讲练模式的精神,没有正确把握讲练关系造成的。
从内容上说,练习隐含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占主线地位:但从形式上说,练又只是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
步骤。
二者都要在目标体系的指导下,统筹安排,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3、练习也不能完全成为教材内容的奴隶,练习可以延展充实讲的内容。
高考历史试题大多倾向于提供课本中没有表述过的新情境,从新的角度考查学生。
这种能力型的“活考”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平时活教,加强知识的递近、转化和辐射,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比如讲新教材“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节,可采用94年高考43题(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历史发展的预言及后来的修正问题),本题依托教材创设了一
种新情境,而且更能密切配合新教材。
使课本知识得到扩大深化和综合贯通,同时又可具体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处理材料,解决
新问题的能力。
二、讲练结合的可操作性
根据需要设计讲练,只能说讲练结合模式具备了工具和材料。
它能否发挥巨大效益,就要看如何使之进行优化组合了。
具体有如下几种方式:
1、接受式。
即先精讲史实、概念、理论、方法等,再以练习巩固反馈。
讲练模式侧重于通过练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它绝不忽视教师“精讲”的主导作用。
但须注意。
这里的“讲”绝非回到机械的填鸭式的讲授,而要充分估计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进行启发性的精讲分析,牵引学生思维前进,迅速扩大其知识结构。
奥苏伯尔认为:这样的接受学习是一种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方法。
比如讲商鞅变法的内容:①引导学生从变法的社会背景思考分析变法措施必然在哪些方面进行?总结出:经
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政治上——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②出示单项选择题:《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人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本题通过新情境,可以从反面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变法措施是历史发展的特定结果。
2、发现式。
即由学生通过练习活动,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去探究发现规律、结论。
比如讲“垄断组织对生产的影响”(新教材):①出示史学界的新旧两种观点倾向,让学生思考讨论、取向。
②出示两个材料:一是课本的原始材料和思考题(恩格斯如何评价垄断组织?从生产的计划性分析了其积极意义)。
二是单选题: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某些现象,如煤气公司阻碍使用电灯照明,铁路公司阻挠铁路的电气化等,这说明:a、在垄断阶段,科学技术已不可能再发展,b、垄断组织已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c、垄断时期,科技的进步已不可能促进经济发展,d、为了保持垄断价格,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
(此题说明了垄断组织对生产的消极作用)。
③学生分析综合这两题,得出精确结论: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从中学生会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指导发现式。
即在教师指导下,以练带讲,以讲促练,使讲和练融为一体。
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讲练手段充分把学生推上主动者、创造者的地位,并在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和关节点问题上扮演好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调节学生思维和行为
发展方向,逐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是讲练结合模式较高层次的体现,运用得当,会有奇效。
比如讲一战的结束问题:①让学生读书并做多选题:促使一战迅速结束的因素有:a、美国参加对德作战,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c、中国参战,d、战争后期,双方都精疲力尽。
②变换角度,改为单选题: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并思考理由。
这样学生答案可能出现四种。
③教师再组织学生辩论。
驳倒对方。
论证自己的观点。
教师最后视具体情况引导到正确答案上。
④由此设疑:可见战争和革命之间有什么关系?据学生回答情况。
引导归纳出全面准确的结论: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⑤再设疑:还有哪些历史事实体现了这一结论?(或者降低难度,变为多选题),检验学生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也使知识系统化。
(即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普法战争与巴黎九月革命;一战与德国十一月革命等)——这也是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
以上这些推动学生去探究、发现,步步深入的方式,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理解记忆知识,都有良好作用。
正如布鲁纳所说:发现学习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略,学会活用和有效地组织信息,并养成灵活而执着地追求的态度,从而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
我们要善于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这样既抓住基础知识的讲授,又突出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