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4版)

合集下载

大剂量~(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护理

大剂量~(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护理
当约束四肢和躯 干。
3 . 5抗凝

临床护理 ・ 7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C R R T 的应用范围已远远超出了 肾脏病领域,成为救治重症患者的重要支持技术。C R R T因其独特的 优 势成为抢 救 危重患者 的行 之有效 的方法 1 。在 行C R R T 治疗 的过程
[ J ] . 天 津护 理, 2 0 1 2 , 2 0 ( 2 ) : 9 2 — 9 3 . 【 4 ] 卓少贤, 阮礼茹 , 庞新华. 1 8 例 重 症 胰腺 炎 连 续性 肾脏替 代 疗法 的观 察及 护理 [ J ] . 辽 宁 医学 院学报 , 2 0 1 1 , 3 2 ( 1 ) : 4 3 . [ 5 ] 张 军, 陶立 坚 , 宁 建平 , 等. 连 续 性静 脉 血 液滤 过和 血 液透 析对 急 性 肾衰竭 患者 H G F 影响[ J ] . 中国医 师杂 志, 2 0 0 5 , 7 ( 2 ) : 1 7 1 — 1 7 3 .
中,护士 运用熟练 的操作技术 ,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流程 ,注 意观察病
充 分 抗凝 是 C R R T 成功 的 关键 。 因此 要 密切 监 测动 脉压 、静 脉 压 、跨 膜压 、滤器压 和血 流 的变 化 ,特别 是滤器 和静 脉 壶 内有无 凝 血 、血 栓 的观察 。 当滤器 压及 跨 膜压进 行性 增 高时 ,应及 时 报告 医 师 ,以便及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抗凝 剂的用量或 降低置换 液量 ,必要 时 更换 滤器 ,以免 发生严 重后果 。为 患者输血或血 制品时 ,根 据病情缓
慢输入 ,防止滤器凝血 。 3 . 6及 时处理 各种报警
情变化,正确判断各种报警并及时解除,根据动脉压、滤器压、静脉
压 及跨膜压 的变化妥 善应用抗凝剂 ,保持血管通 路通畅 ,预 防感 染是 延长患者 的生命 时间 ,是保 证患者安全 的重要前提 。 参 考 文献 [ 1 】 季大玺, 谢 红浪 , 黎 磊石 . 连续 性血 液 净化 与 非 肾脏疾 病 [ J ] . 中国 危 重病 急救 医学 , 2 0 0 1 , 1 3 ( I ) : 7 . 9 . [ 2 】 洪朝霞. 血 液 透 析 股 静 脉 置 管 的 护理 [ J ] . 现 代 临 床 医学 , 2 0 0 6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诊断与外科治疗篇文章来源:国家卫健委发布相关肿瘤诊疗规范(2018 版)。

引言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上期我们推送了甲状腺癌诊疗规范的诊疗技术和应用部分,本期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甲状腺癌诊疗规范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部分。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 治疗1、DTC 术后死亡危险分层及复发危险分层2009 年ATA 指南首次提出复发风险分层的概念,并于《2015ATA 指南》进行了更新。

该复发风险分层以术中病理特征如病灶残留程度、肿瘤大小、病理亚型、包膜侵犯、血管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特征、分子病理特征及术后刺激性Tg(sTg)水平和131I 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等权重因素将患者的复发风险分为低、中、高危3 层。

利用这一分层系统指导是否对DTC 患者进行131I 治疗。

低风险分层PTC:符合以下全部。

1.无远处转移。

2.所有肉眼所见肿瘤均被彻底切除。

3.肿瘤未侵犯周围组织。

4.肿瘤不是侵袭性的组织学亚型及未侵犯血管。

5.若行131I 治疗后全身显像,未见甲状腺床外摄碘转移灶显影。

6.合并少量淋巴结转移(如cN0,但是病理检査发现≤ 5 枚微小转移淋巴结,即转移灶最大直径均≤ 0.2 cm)。

7.甲状腺内的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内的分化型甲状腺滤泡癌合并被膜侵犯及伴或不伴轻微血管侵犯(< 4 处);甲状腺内微小乳头状癌不论是否多灶、是否伴有 BRAF V600E突变阳性,都属于低风险分层。

中风险分层符合以下任1 项。

1.镜下见肿瘤侵犯甲状腺外软组织。

2.侵袭性组织学表现(如高细胞、靴钉样、柱状细胞癌等)。

3.伴血管侵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

4.若行131I 治疗后全身显像,可见颈部摄碘转移灶显影。

5.淋巴结转移(cN1,病理检査发现>5 枚转移淋巴结,转移灶最大直径均<3 cm)。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分析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分析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分析
黄晓红;智生芳;毕伟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14(52)17
【摘要】目的探讨[3]I清甲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疗效.方法 13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给服131I治疗,治疗后第2天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年后评价疗效.结果 133例DTC患者一次清甲成功率为57.14%,3次累计清甲成功率为90.23%;Ⅰ度残余灶、131”I清甲剂量>3.7GBq和血清TSH水平≥30μIU/mL 的DTC患者131I一次清甲成功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分型患者(P<0.05或P<0.01).结论 131I治疗剂量、甲状腺残余灶大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 μIU/mL时可有效提高清甲治疗成功率.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黄晓红;智生芳;毕伟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广东东莞523059;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广东东莞523059;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广东东莞523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1
【相关文献】
1.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J], 王春梅;王雪梅;王城;
2.131I治疗1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尚毓;于淑芬
3.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介导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分析 [J], 王池平;乔茜伟;包建东
4.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的疗效分析 [J], 黄治文;肖欢;李诗运;邱坤辉;黄成国
5.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危险因素及其对131I治疗的疗效分析 [J], 郭明皓;马悦心;组木热提•吐尔洪;刘玉靖;董占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全网发布:2012-07-27 14:27 发表者:袁媛6685人已访问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甲状腺癌的治疗在国内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虽然国外有一系列相关指南,但国内的医生大多不甚了解,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核医学分会以及外科学分会曾经在大连召开会议,期望对本病的治疗给予规范性指导,但因为三个学会的专家观点不一,意见分歧较大,最终未能如愿。

值得庆幸的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08年制订了一个指导性意见,这对规范我们处理甲状腺癌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下面将全文发表如下。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在国际上已有60年的历史,我国开展此项工作亦近50年。

目前,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展此项治疗工作,成为DTC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外科手术切除、131I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国际上公认治疗DTC的理想方案。

131I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后的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治疗。

清甲治疗后,当患者血清Tg≤2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即达到治疗目的,开始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并定期随访。

在随访中,Tg≥10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或服用甲状腺素抑制TSH治疗时Tg>5ng/ml)或发现复发及转移病灶,应进行131I转移病灶的治疗。

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具有摄碘功能,因此,病灶可以聚集131I,通过β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对131I均敏感,临床疗效肯定。

一、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1.清甲的理由①131I可摧毁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中难以探测的微小甲状腺癌病灶;②有利于进行全身131I显像;③有利于通过测定Tg水平监测甲状腺癌;④乳头状癌有双侧、微小多灶、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局部潜伏及发展期长、复发率高;⑤DTC具有局部浸润特点,复发可能性增大。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李俊红;韦智晓;赵蕾;李亚范;徐琦【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first radioiodine (131 I) ablation of residual thyroid on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after operation,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efficacy. Methods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DTC were included, and stop to use thyroid hormone, After orally taking 100 ~ 120 mCi 131I ablation on an empty stomach for 3 to 5 days, thyroid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was taken, and then checking the rate of thyroid iodine uptake, and 131 I thyroid imaging.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gender, age, pathologic type, the level of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 the level of thyrogloubulin (Tg) and rate of thyroid iodine uptake and 131 I ablative dose on efficacy of thyroid remnant ablation. Results The clinical data from 102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mong whom 37 cases (36.3% ) achieved successful throid remnant ablation at first dose, but 65 cases did not. The treatment dose of 131I in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throid remnant abl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failed patients (P =0. 000).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first used dose of 131I (P = 0.020). The level of TSH (P =0.000) at the time of 131I therapy were influence factors of 1311 successful ablation rate, and the low level of Tg accompany with the high treatment success rate (P = 0.000) , while the patients'age (P = 0.119) , sex (P = 0.315), histologicalsubtype (P=0.835), pre-treatment 131I uptake ratio of residual thyroid tissue (P =0.375) had no evident influence on the first ablation result. Furthermor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irst used dose of 1311 and the levels of TSH and Tg at the time of 131I therapy were influence factors of 131I successful ablation rate (P=0.049, P=0.014, P =0.001). Conclusions The first used dose of 131I, the level of TSH and Tg at the time of 131I therapy were influence factors of 131I successful ablation rate.%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疗效,并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择DTC术后患者102例,首次行131I 清甲治疗前停服甲状腺激素,空腹一次性口服131I 100~120 mCi;清甲治疗后3~5d行甲状腺激素长期替代治疗.治疗前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治疗前后行甲状腺摄取131I率及131 I 甲状腺显像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清甲前血清TSH、Tg、甲状腺摄取131I率和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 102例患者中,首次清甲成功37例、未成功65例,清甲成功患者的131I治疗剂量明显低于未成功患者(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131I治疗剂量(P=0.020)越大,治疗前血清TSH(P =0.000)越高、Tg(P=0.000)越低,清甲疗效越高;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清甲前残余甲状腺摄取131I率对首次清甲疗效无明显影响(P分别为0.119、0.315、0.835、0.375).多因素分析显示,131I治疗剂量、清甲治疗前血清TSH及Tg水平是影响清甲疗效的影响因素(P分别为0.049、0.014、0.001).结论 131I治疗剂量、治疗前血清TSH及Tg水平是影响DTC患者术后首次清甲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2(052)017【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分化型;131I;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作者】李俊红;韦智晓;赵蕾;李亚范;徐琦【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国外研究显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多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清甲),因其可消除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癌灶,故有降低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1]。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低水平(<1.0µg/L) ★诊断DTC转移或复发敏感性55%~
78%,特异性70%~78%
2021/6/21
30
甲癌转移灶的诊断
⑵ 、131I全身显像
★ 131I剂量74~370MBq ★给药后48 ~ 72小时显像 ★敏感性42% ~ 62% ★特异性99% ~ 100%
2021/6/21
31
病人准备
★与131I去除治疗相同 ★停用甲状腺激素,使TSH增高,有利
于增强转移灶的131I摄取 ★只有发现有功能性甲状腺转移灶时,
才能选择131I治疗
2021/6/21
32
治疗剂量(标准固定剂量法) ★甲状腺床残余灶用3.7GBq(100mci)
★颈部淋巴结转移灶5.55-6.48GBq(150175mci)
放射性核素治疗
2021/6/21
1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2021/6/21
2
甲状腺癌 占确诊肿瘤病人的1.4%(98年美国) 占肿瘤病人死亡的0.2% 30~45岁为发病高峰 男:女=1:2~3
2021/6/21
3
病因
1、辐射损伤 ➢婴幼儿期头颈部外照射 ➢6.5~1200rad致癌可能性大 ➢3.6~14 年发病,平均8年 ➢131I诊治,发病无明显升高
2021/6/21
38
随访、重复治疗
★随访:
131I治疗后3-6月进行。内容与去除治 疗相同。
★重复治疗
第二次治疗应在首次治疗后3个月以 后进行。效果不好的可多次治疗, 总量不超过800mci。
2021/6/21
39
★放射防护
注意事项
⑴由于治疗剂量大,患者必须在有良好防护措施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支 。 目前 尚无有关低剂 量放射 性碘应 用于高危 患者 的
报道 。
R x . WB S以了解碘. 1 3 1在体 内的分布情 况并 探查 是否
有颈 部淋 巴结/ 肺部 远 处转 移 ,治疗 后第 3天开 始 口 服左旋 甲状腺激素 ( 2~ 2 . 2 k g )将促 甲状 腺激 素
治疗 ( 清 甲治疗 ) 、促 甲状腺激 素 ( t h y r o i d s t i m u l a t i n g h o r m o n e ,T S H) 抑 制 治 疗 。美 国 甲 状 腺 协 会 对象
对 象和 方法
2 0 0 8 年 1月至 2 0 1 3年 6月在北京协 和医 院
碘. 1 3 1 全 身显像 ( d i a g n o s t i c乃 1 w h o l e . b o d y s c a n ,D x - WB S )评价两组患者的清 甲成功率 。清 甲成功定 义为 : 当T g <4  ̄ 6 U / m l 时 ,刺激 性 T g( s t i m u l a t e d T g ,s - T g )
低剂量 的放射性碘在 达到治疗 目的的 同时具 有 以下 优
喉 、气管 、食管或喉返神经… 。在本 研究 中 ,甲状腺 外侵犯必须 由术者 肉眼所见 ( 可 由手术记 录追溯 )且
被病 理报告 证实。 方法 患者分别接受 了低剂 量 ( 3 0 m C i )或高剂 量 ( 1 0 0 m C i )放射 性碘 ,治疗 后 第 7天 接受 治 疗后
( 1 0 0— 2 0 0 m C i ) 。近来 ,对 于非高危人 群 ,越 来越 多
核医学科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人选标准 :( 1 )年龄 > 1 8岁 ; ( 2 )D T C全切 术后 ; ( 3 )T 4 a分期 ,任 何 N 分期 ; ( 4 ) 当甲状腺 球蛋 白抗 体 ( t h y r o g l o b u l i n a n t i . b o d i e s ,T g A b ) ≤4 6 U / m l 时满 足 p s - T g ≤5 n g / m l ;

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 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的护理

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 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的护理
作者简介 : 颖( 9 5 , , 西 , 专 , 管 护 师 , 事 丁 16 一) 女 江 大 主 从 临床 棱 医学 护 理 工作
松 钠 2 0 g静 脉滴 注 预 防感 染 , 血 酶 1KU 静 脉 . 凝 注 射 , ~3次/ 。本组未 发生腹 腔 出血 、 1 d 感染 。
( 稿 日期 :0 9 1 — 6 收 2 0 — 01 )
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 I 清除残留 甲状腺的护理
丁 颖
( 海 交 通 大 学 附 属 第六 人 民 医 院核 医 学 科 , 海 2 0 3 ) 上 上 02 3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收集 2 0 . 0 7年 1月 ~ 2 0 0 9年 6月 我科 收治 的术后 首次 接 受” I 除残 留甲状 腺 的分 清 化型 甲状 腺癌 病 人共 2 6例 , 中男 性 5 0 其 2例 , 女性 1 4例 , 5 年龄 1  ̄8 3 2岁 ( 均 4 . 9岁 ) 平 28 。乳 头 状癌
铅 手套及 铅衣 , 使用 长 镊 子夹 起 , 人 铅罐 内 , 录 放 记
作人 员需 近距 离 治 疗 、 护理 时 , 使 用铅 制 围裙 , 要 选 派 高年资 、 经验 丰富 的护士集 中完成 治疗和护 理 , 尽 可能 减少 与放射线 接触 的时 间 ;2 患者 及家 属的 防 () 护 , 量 为患者提 供 单 问 , 间 门 口有警 示标 志 , 尽 房 要
或分支 而致肺 栓塞 。因此 , 后 除常规 照 射 X线 胸 术 片外 , 应 同时监测 患者生命 体征 , 还 避免 引起更严 重 的并发症 。本 组未 发生上述 并发症 。 2 2 2 粒子脱 落 的观察和 护理 由于 胃肠 蠕 动 、 .. 肿 瘤 坏死及 植入技 术等 方面 的原 因 , 子有脱 落现 象 。 粒 对 患者 大便进行 检查 , 当发 现粒子脱 落后 , 即穿戴 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堡擅医堂皇盆王暨堡苤查垫!堡生!旦筮翌鲞筮垒塑垦!鱼』塑!!!丛型丛!!!坐玺韭:垒竖:!!!!:y!!:翌:№:垒表2分化型甲状腺癌的TNM分期表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危险度分层毛耋蹙多符合条件度分层…“…低危符合以下全部条件者一无局部或远处转移一所有肉眼所见的肿瘤均被彻底清除一肿瘤没有侵犯周围组织一肿瘤不是侵袭型的组织学亚型,并且没有血管侵犯一如果该患者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后全身B1I显像,甲状腺床以外没有发现碘摄取中危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一初次手术病理检查可在镜下发现肿瘤有甲状腺周围软组织侵犯一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清甲后行全身”1I显像发现有异常放射性摄取一肿瘤为侵袭型的组织学类型,或有血管侵犯一伴有BRAF”6006基因突变高危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一肉眼下可见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一肿瘤未能完全切除,术中有残留一伴有远处转移一全甲状腺切除后,血清Tg水平仍较高推荐13:DTC患者均应进行术后AJCCTNM分期和复发危险度低、中、高危分层,以助于预测患者预后。

指导个体化的术后治疗和随访方案(推荐级别:A)。

三、DTC”1I治疗概述问题11:”1I治疗DTC的临床价值”1I已成为DTC术后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1I治疗DTC一是采用”1I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二是采用”1I清除手术不能切除的DTC转移灶,简称清灶。

DTC术后”1I清甲的意义:(1)利于术后随访监测。

”1I可清除手术残留或无法切除(如出于保护甲状旁腺、喉返神经等)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利于对DTC患者进行血清Tg监测,并提高”1I全身显像(WBS)诊断摄碘性DTC转移灶的灵敏度。

(2)清甲是清灶治疗的基础,有利于术后”1I清灶治疗。

残余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对”1I摄取要高于DTC病灶,清甲的完成有助于DTC转移灶更有效地摄碘。

(3)有利于DTC术后的再分期。

清甲后的”1IWBS及SPECT/CT融合显像可发现部分摄”1I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灶”“J,并因此能改变DTC的分期和风险分层,指导后续的”1I清灶治疗及制定随访计划。

(4)辅助治疗潜在的DTC病灶。

DTC常具有双侧、微小多灶性、局部潜伏及发展期长、复发率高的特点。

清甲治疗对术后可能残存的癌细胞有清除作用,包括隐匿于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癌病灶、已侵袭到甲状腺以外的隐匿转移灶、或因病情不允许或手术无法切除的潜在DTC病灶等。

DTC术后经”1I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能改善预后,包括延缓复发时间、降低复发率和减少远处转移等。

与手术+TSH抑制治疗模式相比,手术+”1I清甲+TSH抑制治疗模式使DTC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H“。

”1I治疗后DTC患者的10年总体生存率为92.38%,其中,颈淋巴结转移组10年生存率为98.09%,肺转移组87.50%,骨转移组80.41%,因此”1I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ⅢJ。

部分低危DTC患者并不能从清甲治疗中获益HJ。

131I治疗有其局限性,DTC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灶对”1I的摄取和存留时间、辐射敏感性以及患者对”1I多次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

”1I对部分高危DTC的治疗作用有限,原因为远处DTC转移或处于进展期的DTC细胞多数已发展为失分化状态,摄取和滞留”1I的能力差。

在治疗过程中,约有1/3的复发及转移性病灶发生失分化㈤j,DTC细胞钠/碘协同转运体(NIS)、Tg以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的表达下降,摄碘功能会下降,甚至丧失。

四、”1I清甲治疗问题12:…I清甲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对于术后患者应根据病理结果,综合评估是否有周围组织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患者的意愿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进行清甲治疗。

对存在癌组织周围组织明显主堡篮匡堂皇公王丝傻苤盍!Q!兰生!旦筮丝鲞筮垒翅£!也』盟!!!丛鱼丛丛!墅盈强:△!g=!Q!垒:!!!:翌:盟!:堡・271・肺转移”1I治疗剂量为5.55~7.4GBq。

大剂量”1I治疗后的罕见并发症是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

DTC肺转移患者131I治疗后应注意观察其疗效,推荐胸部CT作为主要方法之一。

应综合各种因素作出疗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推荐27:”1I是治疗DTC肺转移的有效方法。

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常用剂量为5.55~7.4GBq(推荐级别:A)。

问题24:骨转移病灶的治疗”1I对骨转移病灶治疗的疗效不如肺转移病灶,但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部分患者的转移病灶数量可减少或消失。

虽然”1I很难将骨转移灶治愈,但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故对摄碘的骨转移灶应考虑进行”1I治疗。

孤立的有症状的转移灶应考虑完全性外科手术切除,特别是病情进展缓慢的患者。

不能手术切除的疼痛病灶可以单独或联合采用如下治疗方法:¨1I、外照射、血管内栓塞、射频切除、二膦酸盐药物治疗、椎体成形术等。

骨转移灶伴急性肿胀可能导致严重疼痛、骨折或神经系统并发症,可采用外照射并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潜在的TSH刺激和(或)外照射所引起的症状。

对于骨痛患者可以给予黔Sr等放射性药物治疗。

无症状、不摄碘、对邻近关键组织结构无威胁的稳定期骨转移灶,目前无充分证据支持进行131I治疗。

推荐28:孤立的有症状的骨转移灶宜考虑外科手术切除(推荐级别:B)。

推荐29:虽然”1I很难治愈骨转移灶。

但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故对摄碘的骨转移病灶宜进行”1I治疗(推荐级别:B)。

问题25:神经系统转移病灶的治疗脑转移多见于进展期老年患者,预后很差。

外科手术切除和外照射是主要治疗手段。

不管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是否摄碘,都应当首先考虑外科手术。

不适合外科手术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应考虑精确外放疗,多灶性转移可考虑全脑和全脊髓放疗。

…I是治疗脑转移的方法之一,但131I治疗后可引起肿瘤周围组织的水肿,特别是脑内多发转移或肿瘤体积较大时,脑水肿症状明显,严重者可出现脑疝,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在给予”1I治疗时应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并密切观察脑水肿病情的变化,给予相应的治疗。

推荐30:不管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是否摄碘,都应当首先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推荐级别:B)。

推荐3l:脑转移患者在给予”1I治疗时应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

减少或预防脑水肿的发生(推荐级别:C)。

131I是治疗DTC转移病灶的有效方法。

但部分患者病情复杂或进展较快,联合多学科、多种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建议结合患者病情考虑131I联合手术、外放疗、其他放射性治疗药物等综合治疗。

对经过多次”1I治疗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但疗效不显著的患者要注意放射性剂量的累加对患者造成的潜在风险。

对病情稳定、疗效进展缓慢的患者,宜适时评估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带瘤生存也是可选择的方案。

推荐32:DTC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推荐级别:C)。

问题26:清灶治疗的疗效评价和随访首次131I清灶治疗应在131I清甲至少3个月后进行。

对单次清灶治疗的”1I剂量尚有争议。

常用剂量为3.7~7.4GSq,最多不宜超过9.25GBq。

重复治疗”1I剂量的确定与首次治疗相同;重复治疗的次数和累积”1I总量没有严格限制,主要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身体情况而定,重复治疗间隔为6~12个月。

如肺部微小转移灶患者在首次”1I治疗后,如果病灶持续摄人”1I并治疗有效,则一般应每6—12个月重复1次,因为这些患者有很高的完全缓解率。

清灶治疗6个月后,可进行疗效评估。

如治疗有效(血清Tg持续下降,影像学检查显示转移灶缩小、减少),可重复清灶治疗。

若清灶治疗后血清风仍持续升高,或影像学检查显示转移灶增大、增多,或”F—FDGPET发现新增的高代谢病灶,应重新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是否继续”1I治疗。

DTC患者经手术治疗和”1I完全去除甲状腺后,在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情况下,血清Tg浓度低于1峙/L为完全缓解,仍需要长期随诊惭J。

随访中重点观察Tg水平。

如抑制性Tg>5峙/L(即服用甲状腺素抑制TSH治疗时),应行131I全身显像以寻找可能存在的复发或转移灶。

如果发现转移病灶应进行”1I清灶治疗。

如果没有发现病灶,且抑制性Tg<10彬L时密切随访。

对随访中血清Tg水平持续增高(>10彬L),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的患者,可经验性给予3.7—7.4GBq…I治疗∞“;如治疗后”1IRx-WBS发现病灶或血清Tg水平减低,可重复行”1I治疗,直至病灶缓解或无反应,此后以TSH抑制治疗为主¨引。

此种经验性治疗尚存争议,Pacini等”引的研究显示未经131I经验性治疗患者中89.3%Tg呈自然下降趋势,但此研究未进行复发风险分层。

近期我国针对中低危复发分层人群研究㈣1显示:131I治疗后6个月刺激性Tg阳性DTC患者中81.2%血清Tg水平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推荐33:在随访中血清Tg水平持续增高。

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者可经验性给予3.7~7.4GBq13‘I治疗。

治疗后Rx—WBS发现DTC病灶或血清Tg水平减低,可重复”1I治疗,否则应停止”1I治疗。

以TSH抑制治疗为主(推荐级别:C)。

推荐34:首次”1I清灶治疗应在”1I清甲后至少3个月后进行。

重复清灶治疗宜间隔6~12个月(推荐级别:C)。

六、鸭H抑制治疗问题27:TSH抑制治疗的作用TSH水平是甲状腺癌复发及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间呈正相关的关系M川。

TSH抑制治疗是指手术后或清甲治疗后应用甲状腺激素将TSH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检测不到的程度,一方面补充DTC患者所缺乏的甲状腺激素,另一方面抑制DTC细胞生长。

此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甲状腺癌复发和死亡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TSH抑制治疗不是单纯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理念。

一般均于”1I治疗后24~48h后开始补充甲状腺素。

TSH抑制治疗用药首选£-T4口服制剂。

干甲状腺片中甲状腺激素的剂量和T3/T。

比例不稳定,可能带来TSH波动,因此不建议在长期抑制治疗中作为首选。

推荐35:DTC患者”1I治疗后均应行TSH抑制治疗(推荐级别:A)o问题28:TSH抑制治疗的目标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4版)作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作者单位:刊名: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年,卷(期):2014,34(4)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hyx20140400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