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4版)
大剂量~(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护理
3 . 5抗凝
・
临床护理 ・ 7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C R R T 的应用范围已远远超出了 肾脏病领域,成为救治重症患者的重要支持技术。C R R T因其独特的 优 势成为抢 救 危重患者 的行 之有效 的方法 1 。在 行C R R T 治疗 的过程
[ J ] . 天 津护 理, 2 0 1 2 , 2 0 ( 2 ) : 9 2 — 9 3 . 【 4 ] 卓少贤, 阮礼茹 , 庞新华. 1 8 例 重 症 胰腺 炎 连 续性 肾脏替 代 疗法 的观 察及 护理 [ J ] . 辽 宁 医学 院学报 , 2 0 1 1 , 3 2 ( 1 ) : 4 3 . [ 5 ] 张 军, 陶立 坚 , 宁 建平 , 等. 连 续 性静 脉 血 液滤 过和 血 液透 析对 急 性 肾衰竭 患者 H G F 影响[ J ] . 中国医 师杂 志, 2 0 0 5 , 7 ( 2 ) : 1 7 1 — 1 7 3 .
中,护士 运用熟练 的操作技术 ,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流程 ,注 意观察病
充 分 抗凝 是 C R R T 成功 的 关键 。 因此 要 密切 监 测动 脉压 、静 脉 压 、跨 膜压 、滤器压 和血 流 的变 化 ,特别 是滤器 和静 脉 壶 内有无 凝 血 、血 栓 的观察 。 当滤器 压及 跨 膜压进 行性 增 高时 ,应及 时 报告 医 师 ,以便及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抗凝 剂的用量或 降低置换 液量 ,必要 时 更换 滤器 ,以免 发生严 重后果 。为 患者输血或血 制品时 ,根 据病情缓
慢输入 ,防止滤器凝血 。 3 . 6及 时处理 各种报警
情变化,正确判断各种报警并及时解除,根据动脉压、滤器压、静脉
压 及跨膜压 的变化妥 善应用抗凝剂 ,保持血管通 路通畅 ,预 防感 染是 延长患者 的生命 时间 ,是保 证患者安全 的重要前提 。 参 考 文献 [ 1 】 季大玺, 谢 红浪 , 黎 磊石 . 连续 性血 液 净化 与 非 肾脏疾 病 [ J ] . 中国 危 重病 急救 医学 , 2 0 0 1 , 1 3 ( I ) : 7 . 9 . [ 2 】 洪朝霞. 血 液 透 析 股 静 脉 置 管 的 护理 [ J ] . 现 代 临 床 医学 , 2 0 0 6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诊断与外科治疗篇文章来源:国家卫健委发布相关肿瘤诊疗规范(2018 版)。
引言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上期我们推送了甲状腺癌诊疗规范的诊疗技术和应用部分,本期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甲状腺癌诊疗规范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部分。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 治疗1、DTC 术后死亡危险分层及复发危险分层2009 年ATA 指南首次提出复发风险分层的概念,并于《2015ATA 指南》进行了更新。
该复发风险分层以术中病理特征如病灶残留程度、肿瘤大小、病理亚型、包膜侵犯、血管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特征、分子病理特征及术后刺激性Tg(sTg)水平和131I 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等权重因素将患者的复发风险分为低、中、高危3 层。
利用这一分层系统指导是否对DTC 患者进行131I 治疗。
低风险分层PTC:符合以下全部。
1.无远处转移。
2.所有肉眼所见肿瘤均被彻底切除。
3.肿瘤未侵犯周围组织。
4.肿瘤不是侵袭性的组织学亚型及未侵犯血管。
5.若行131I 治疗后全身显像,未见甲状腺床外摄碘转移灶显影。
6.合并少量淋巴结转移(如cN0,但是病理检査发现≤ 5 枚微小转移淋巴结,即转移灶最大直径均≤ 0.2 cm)。
7.甲状腺内的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内的分化型甲状腺滤泡癌合并被膜侵犯及伴或不伴轻微血管侵犯(< 4 处);甲状腺内微小乳头状癌不论是否多灶、是否伴有 BRAF V600E突变阳性,都属于低风险分层。
中风险分层符合以下任1 项。
1.镜下见肿瘤侵犯甲状腺外软组织。
2.侵袭性组织学表现(如高细胞、靴钉样、柱状细胞癌等)。
3.伴血管侵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
4.若行131I 治疗后全身显像,可见颈部摄碘转移灶显影。
5.淋巴结转移(cN1,病理检査发现>5 枚转移淋巴结,转移灶最大直径均<3 cm)。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分析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分析
黄晓红;智生芳;毕伟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14(52)17
【摘要】目的探讨[3]I清甲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疗效.方法 13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给服131I治疗,治疗后第2天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年后评价疗效.结果 133例DTC患者一次清甲成功率为57.14%,3次累计清甲成功率为90.23%;Ⅰ度残余灶、131”I清甲剂量>3.7GBq和血清TSH水平≥30μIU/mL 的DTC患者131I一次清甲成功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分型患者(P<0.05或P<0.01).结论 131I治疗剂量、甲状腺残余灶大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 μIU/mL时可有效提高清甲治疗成功率.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黄晓红;智生芳;毕伟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广东东莞523059;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广东东莞523059;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广东东莞523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1
【相关文献】
1.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J], 王春梅;王雪梅;王城;
2.131I治疗1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尚毓;于淑芬
3.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介导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分析 [J], 王池平;乔茜伟;包建东
4.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的疗效分析 [J], 黄治文;肖欢;李诗运;邱坤辉;黄成国
5.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危险因素及其对131I治疗的疗效分析 [J], 郭明皓;马悦心;组木热提•吐尔洪;刘玉靖;董占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全网发布:2012-07-27 14:27 发表者:袁媛6685人已访问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甲状腺癌的治疗在国内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虽然国外有一系列相关指南,但国内的医生大多不甚了解,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核医学分会以及外科学分会曾经在大连召开会议,期望对本病的治疗给予规范性指导,但因为三个学会的专家观点不一,意见分歧较大,最终未能如愿。
值得庆幸的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08年制订了一个指导性意见,这对规范我们处理甲状腺癌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下面将全文发表如下。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在国际上已有60年的历史,我国开展此项工作亦近50年。
目前,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展此项治疗工作,成为DTC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外科手术切除、131I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国际上公认治疗DTC的理想方案。
131I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后的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治疗。
清甲治疗后,当患者血清Tg≤2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即达到治疗目的,开始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并定期随访。
在随访中,Tg≥10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或服用甲状腺素抑制TSH治疗时Tg>5ng/ml)或发现复发及转移病灶,应进行131I转移病灶的治疗。
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具有摄碘功能,因此,病灶可以聚集131I,通过β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对131I均敏感,临床疗效肯定。
一、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1.清甲的理由①131I可摧毁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中难以探测的微小甲状腺癌病灶;②有利于进行全身131I显像;③有利于通过测定Tg水平监测甲状腺癌;④乳头状癌有双侧、微小多灶、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局部潜伏及发展期长、复发率高;⑤DTC具有局部浸润特点,复发可能性增大。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李俊红;韦智晓;赵蕾;李亚范;徐琦【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first radioiodine (131 I) ablation of residual thyroid on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after operation,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efficacy. Methods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DTC were included, and stop to use thyroid hormone, After orally taking 100 ~ 120 mCi 131I ablation on an empty stomach for 3 to 5 days, thyroid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was taken, and then checking the rate of thyroid iodine uptake, and 131 I thyroid imaging.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gender, age, pathologic type, the level of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 the level of thyrogloubulin (Tg) and rate of thyroid iodine uptake and 131 I ablative dose on efficacy of thyroid remnant ablation. Results The clinical data from 102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mong whom 37 cases (36.3% ) achieved successful throid remnant ablation at first dose, but 65 cases did not. The treatment dose of 131I in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throid remnant abl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failed patients (P =0. 000).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first used dose of 131I (P = 0.020). The level of TSH (P =0.000) at the time of 131I therapy were influence factors of 1311 successful ablation rate, and the low level of Tg accompany with the high treatment success rate (P = 0.000) , while the patients'age (P = 0.119) , sex (P = 0.315), histologicalsubtype (P=0.835), pre-treatment 131I uptake ratio of residual thyroid tissue (P =0.375) had no evident influence on the first ablation result. Furthermor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irst used dose of 1311 and the levels of TSH and Tg at the time of 131I therapy were influence factors of 131I successful ablation rate (P=0.049, P=0.014, P =0.001). Conclusions The first used dose of 131I, the level of TSH and Tg at the time of 131I therapy were influence factors of 131I successful ablation rate.%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疗效,并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择DTC术后患者102例,首次行131I 清甲治疗前停服甲状腺激素,空腹一次性口服131I 100~120 mCi;清甲治疗后3~5d行甲状腺激素长期替代治疗.治疗前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治疗前后行甲状腺摄取131I率及131 I 甲状腺显像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清甲前血清TSH、Tg、甲状腺摄取131I率和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 102例患者中,首次清甲成功37例、未成功65例,清甲成功患者的131I治疗剂量明显低于未成功患者(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131I治疗剂量(P=0.020)越大,治疗前血清TSH(P =0.000)越高、Tg(P=0.000)越低,清甲疗效越高;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清甲前残余甲状腺摄取131I率对首次清甲疗效无明显影响(P分别为0.119、0.315、0.835、0.375).多因素分析显示,131I治疗剂量、清甲治疗前血清TSH及Tg水平是影响清甲疗效的影响因素(P分别为0.049、0.014、0.001).结论 131I治疗剂量、治疗前血清TSH及Tg水平是影响DTC患者术后首次清甲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2(052)017【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分化型;131I;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作者】李俊红;韦智晓;赵蕾;李亚范;徐琦【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国外研究显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多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清甲),因其可消除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癌灶,故有降低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1]。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78%,特异性70%~78%
2021/6/21
30
甲癌转移灶的诊断
⑵ 、131I全身显像
★ 131I剂量74~370MBq ★给药后48 ~ 72小时显像 ★敏感性42% ~ 62% ★特异性99% ~ 100%
2021/6/21
31
病人准备
★与131I去除治疗相同 ★停用甲状腺激素,使TSH增高,有利
于增强转移灶的131I摄取 ★只有发现有功能性甲状腺转移灶时,
才能选择131I治疗
2021/6/21
32
治疗剂量(标准固定剂量法) ★甲状腺床残余灶用3.7GBq(100mci)
★颈部淋巴结转移灶5.55-6.48GBq(150175mci)
放射性核素治疗
2021/6/21
1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2021/6/21
2
甲状腺癌 占确诊肿瘤病人的1.4%(98年美国) 占肿瘤病人死亡的0.2% 30~45岁为发病高峰 男:女=1:2~3
2021/6/21
3
病因
1、辐射损伤 ➢婴幼儿期头颈部外照射 ➢6.5~1200rad致癌可能性大 ➢3.6~14 年发病,平均8年 ➢131I诊治,发病无明显升高
2021/6/21
38
随访、重复治疗
★随访:
131I治疗后3-6月进行。内容与去除治 疗相同。
★重复治疗
第二次治疗应在首次治疗后3个月以 后进行。效果不好的可多次治疗, 总量不超过800mci。
2021/6/21
39
★放射防护
注意事项
⑴由于治疗剂量大,患者必须在有良好防护措施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报道 。
R x . WB S以了解碘. 1 3 1在体 内的分布情 况并 探查 是否
有颈 部淋 巴结/ 肺部 远 处转 移 ,治疗 后第 3天开 始 口 服左旋 甲状腺激素 ( 2~ 2 . 2 k g )将促 甲状 腺激 素
治疗 ( 清 甲治疗 ) 、促 甲状腺激 素 ( t h y r o i d s t i m u l a t i n g h o r m o n e ,T S H) 抑 制 治 疗 。美 国 甲 状 腺 协 会 对象
对 象和 方法
2 0 0 8 年 1月至 2 0 1 3年 6月在北京协 和医 院
碘. 1 3 1 全 身显像 ( d i a g n o s t i c乃 1 w h o l e . b o d y s c a n ,D x - WB S )评价两组患者的清 甲成功率 。清 甲成功定 义为 : 当T g <4  ̄ 6 U / m l 时 ,刺激 性 T g( s t i m u l a t e d T g ,s - T g )
低剂量 的放射性碘在 达到治疗 目的的 同时具 有 以下 优
喉 、气管 、食管或喉返神经… 。在本 研究 中 ,甲状腺 外侵犯必须 由术者 肉眼所见 ( 可 由手术记 录追溯 )且
被病 理报告 证实。 方法 患者分别接受 了低剂 量 ( 3 0 m C i )或高剂 量 ( 1 0 0 m C i )放射 性碘 ,治疗 后 第 7天 接受 治 疗后
( 1 0 0— 2 0 0 m C i ) 。近来 ,对 于非高危人 群 ,越 来越 多
核医学科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人选标准 :( 1 )年龄 > 1 8岁 ; ( 2 )D T C全切 术后 ; ( 3 )T 4 a分期 ,任 何 N 分期 ; ( 4 ) 当甲状腺 球蛋 白抗 体 ( t h y r o g l o b u l i n a n t i . b o d i e s ,T g A b ) ≤4 6 U / m l 时满 足 p s - T g ≤5 n g / m l ;
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 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的护理
松 钠 2 0 g静 脉滴 注 预 防感 染 , 血 酶 1KU 静 脉 . 凝 注 射 , ~3次/ 。本组未 发生腹 腔 出血 、 1 d 感染 。
( 稿 日期 :0 9 1 — 6 收 2 0 — 01 )
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 I 清除残留 甲状腺的护理
丁 颖
( 海 交 通 大 学 附 属 第六 人 民 医 院核 医 学 科 , 海 2 0 3 ) 上 上 02 3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收集 2 0 . 0 7年 1月 ~ 2 0 0 9年 6月 我科 收治 的术后 首次 接 受” I 除残 留甲状 腺 的分 清 化型 甲状 腺癌 病 人共 2 6例 , 中男 性 5 0 其 2例 , 女性 1 4例 , 5 年龄 1  ̄8 3 2岁 ( 均 4 . 9岁 ) 平 28 。乳 头 状癌
铅 手套及 铅衣 , 使用 长 镊 子夹 起 , 人 铅罐 内 , 录 放 记
作人 员需 近距 离 治 疗 、 护理 时 , 使 用铅 制 围裙 , 要 选 派 高年资 、 经验 丰富 的护士集 中完成 治疗和护 理 , 尽 可能 减少 与放射线 接触 的时 间 ;2 患者 及家 属的 防 () 护 , 量 为患者提 供 单 问 , 间 门 口有警 示标 志 , 尽 房 要
或分支 而致肺 栓塞 。因此 , 后 除常规 照 射 X线 胸 术 片外 , 应 同时监测 患者生命 体征 , 还 避免 引起更严 重 的并发症 。本 组未 发生上述 并发症 。 2 2 2 粒子脱 落 的观察和 护理 由于 胃肠 蠕 动 、 .. 肿 瘤 坏死及 植入技 术等 方面 的原 因 , 子有脱 落现 象 。 粒 对 患者 大便进行 检查 , 当发 现粒子脱 落后 , 即穿戴 立
大剂量 131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剩余甲状腺组织的去除治疗
, I 全身显 像及
一
c O d - 甲状 腺扫 描均 提示 具有
叶 以 下 的残 留 甲状 腺 组 织 ,给 予 3 . 7 G B q ~ 4 . 4 4
消 化道 反应 、 全 身反 应 等 , 则 对症 处 理 。
1 . 2 - 3 剂 量
移组分别 为 2 5 7 l , 7 8 . 8 5  ̄ 5 2 . 5 6 n  ̄ m l 。
有 甲状 腺 外转 移 的 患者 血 H T G水 平 明 显 比无 甲状 腺外 转移 的患 者高 ( P < 0 . 0 1 ) 。表 明 甲状 腺 外转移 患 者的 H T G合成 与分 泌增多 。 , I 去除治 疗后 , HT G 明
数 据 以
表示 , 均数 间 比较采用 x 检验 。
实 为 甲状 腺癌 的患者 。 其中, 乳 头状 癌 3 4例 , 滤 泡癌 2 1 例 。手 术后 接受 1 次 3 1 I 去除剩 余 甲状腺 组 织治
疗 的患者 4 7例 , 接受 2次或 2次 以上 的 I 去除治疗 的有 8 例, 进行 甲状腺癌转移灶 的 I 治疗 的 3 6例。
肝 、肾功 能 检查 ,甲状 腺 激 素水 平 ( T 3 、 T 4 、 F T r 3 、 k - q " 、 S T S H) 、 甲状腺 免 疫
或伴有 甲状腺外转移 合 计 5 5
1 1 . 0 & - 2 . 7
3 . 7 — 4 . 0 7 4 7
8 5 . 5
1 . 2 方 法
1 . 2 . 1 显 像 及 检 测 仪 器
2 结 果
2 . 1 对 D T C患者术 后剩余 甲状腺 组织 的去 除效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放射性碘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放射性碘治疗专家论坛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 a,DTC)是甲状腺癌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许多患者以转移灶症状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虽然病程进展缓慢,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多因转移而死亡,因此如何预防其转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DTC患者手术后即行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thyroid ablatio n,简称“清甲”)来预防复发和转移引起人们的注意。
我国自50年代末开展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工作,目前全国年治疗量在3000人次左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131I清甲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NIS是一种糖化膜蛋白,也称为“碘泵”,主要在甲状腺细胞基底膜上表达,其功能是通过Na+-K+的交换调节细胞内外Na+浓度梯度来使细胞外的碘转运到细胞内。
Patel等证实在甲状腺癌细胞中NIS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成正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中,NIS表达率分别为35%、44%,而在远处转移癌中,表达率为13%,较原发肿瘤低。
NI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以及增生旺盛的转移癌细胞对放射线特别敏感,为131I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6年2月美国甲状腺学会发表于《甲状腺》杂志上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处治指南》,引起广泛关注。
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放射性碘治疗,该指南对下列患者推荐使用放射碘治疗:所有Ⅲ、Ⅳ期患者;所有年龄小于45岁和大多数年龄大于45岁Ⅱ期患者;选择性Ⅰ期患者,特别是那些肿瘤病灶多发、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或血管浸润,以及激进型病理类型患者(该分期为AJCC/U ICC的TNM分期)。
因乳头状癌有双侧、微观多灶、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发展期长、复发率高。
术后的放射碘治疗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可摧毁难以探测的微观甲状腺癌,利于用T g水平测定及全身碘扫描,长期监测甲状腺癌,极大简化了随访评估。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一、131I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和混合型甲癌(含有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的成分)。
DTC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具有摄取131I的功能,所以能用131I进行内照射去除。
用131I去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意义为:消除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DTC病灶,降低DTC复发和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残留甲状腺组织完全去除后,由于TSH升高,有利于通过测定Tg水平和131I 显像早期发现DTC转移灶和用131I治疗DTC转移灶;给予去除剂量131I后进行的全身显像,常可发现诊断剂量131I显像未能显示的DTC病灶,这对制定病人随访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一)适应证:所有DTC患者术后有残留甲状腺组织,其摄131I率大于1%,甲状腺显像甲状腺床有残留甲状腺组织显影者,均应使用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
(二)禁忌证:妊娠和哺乳患者;术后创口未愈合者;WBC在3.0×109/L以下的患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
(三)治疗方法1.病人准备(1)停止服用甲状腺片或L–T44~6周。
或停服甲状腺片(或T4)后,改服T33周,然后停用T32周。
(2)忌碘4周。
(3)测定血清TT3、TT4、FT3、FT4、TSH、Tg、TgA、MCA;测定甲状腺摄131I率和甲状腺显像,摄X光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测。
2.去除治疗(1)去除剂量:常规给予131I3.7GBq(100mCi)。
如在去除前已发现有功能性转移灶,则131I剂量可达5.55~7.40GBq(150~200mCi)。
如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过多,则可考虑适当减少去除剂量,以减轻服用131I后引起的局部反应。
(2)服用去除剂量131I后5~7天行全身显像,有可能发现诊断剂量131I显像未发现的DTC转移灶,为进一步随访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经去除治疗后的患者,应常规给予甲状腺激素制剂,一是起替代作用,使机体处于正常的代谢状态;另一方面,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体内TSH的分泌,进而达到抑制DTC细胞生长的作用。
^131Ⅰ联合手术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预后
13玉联合手术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预后林枫余敏罗文溢张波史育红银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核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51[摘要]目的研究131碘严玉)联合手术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预后。
方法选择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研究。
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全切或甲状腺近全切术,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再给予|3|1治疗。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复发和生存情况。
结果82例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1次13玉治疗清甲成功者为53例,2次13玉治疗后清甲成功者为19例,总清甲成功率为87.80%。
术后6个月,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131I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发生咽部不适、颈部肿胀、腹部不适等短期不良反应,未见严重肺纤维化、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
随访结束时复发4例,死亡3例。
结论13玉联合甲状腺全切或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有效、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老年;131碘;手术;效果;预后[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1(b)-0102-04Effect and prognosis of1311combined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the elderlyLIN Feng YU Min LUO Wenyi ZHANG Bo SHI Yuhong k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the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Nuclear Industry416Hospital,Sichuan Province,Chengdu61005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131Iodine(1311)combined operation for elde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82elderly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reated in the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2016to October2017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All patients received total thyroidectomy or near total thyroidectomy,and neck lymph node dissection,and then treated with1311.The therapeutic effect,changes of thyroglobulin and thyroglobulin antibody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adverse reactions,recurrence and survival situation were observed.Results Among82elderly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53case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after the first131I treatment,and19case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after the second131I treatment,with a total success rate of87.80%'.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level of thyroglobulin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During1311treatment,a few patients had short-term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throat discomfort,neck swelling,abdominal discomfort,and no serious pulmonary fibrosis,bone marrow suppression,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damage.At the end of follow-up,four cases relapsed and three cases died.Conclusion1311combined with total thyroidectomy or near total thyroidectomy is safe,effective and has a good prognosis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the elderl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Elderly;131Iodine;Operation;Efficacy;Prognosis甲状腺癌为甲状腺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多见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最为常见,近年来老龄化严重,老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总体预后相对较好。
甲状腺癌术后 131I治疗
关键词 : 甲状腺肿 瘤 ;” 治疗 ;钠/ 同向转运体 ;甲状 腺过氧化物酶 ;维加酸 I 碘
中 图分 类 号 :R 1. 8 75 文 献 标 识 码 :A
11t e a ft yr i a e t rs g r 3 h r py o h o d c nc rafe ur e y 1
病灶 中 的滞 留时 间 , 阻 断 甲状 腺 的碘 的释 放闭 因 能 ,
此 , 酸锂 可 以作 为辅 助 治疗 药 物 。 碳
2 Ns P I 和T o的调控
状 腺 组 织 的肿 瘤 复 发 率 高达 2 %, 且 甲状 腺 若 行 0 而 次全切除 , 转 移的发生率高于近全切 除者【 癌 1 】 。近
d v lp e t O t n fc i no S a d T O e e o t y od c n e el, ih c ne h n e t e r s l f a ii — e e e td wi C — a s t fNI n P g n st r i a c rc l wh c a n a c e u t o d oo h r e o h s h s r d n . t o d s s f l o I h r p r t a d c o — i e e td t y dc n e e st e l i e td c l ie Re i i e i a ou eu e a yf n i u en n d f r n e mi a c r l w l d f m e e l t n sl t t o ic n f h c o — f so
维普资讯
国外 医学 ・ 射 医 学 核 医 学 分 册 放
20 年 第 2 02 6卷 第 4期
13 6
131I治疗DXWBSTg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 目前,DTC患者行甲状腺手术切除后大 剂量 131I治疗辅以TSH抑制治疗是公认 的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研究背景
❖血清Tg水平测定与131I DxWBS是DTC患者在行甲 状腺全切及131I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最常用且有 效的随访方法,两者应该一致
❖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0%-15%的DTC患者在随访中 出现DxWBS-/Tg+的情况
例数 随访初Tg水平(µg/L) 随访末Tg水平(µg/L)
RxWBS+ 9
360.6±361.3a 445.9±413.8a
RxWBS4
375.8±266.2b 286.6±476.4b
pa>0.05,pb>0.05
结 果&讨论
❖ 低危险度患者:治疗患者Tg值下降明显;未治疗 患者Tg值升高。
❖ 中危险度患者:治疗组RxWBS+患者Tg值下降趋势 明显,RxWBS-及未治疗患者Tg明显升高。
研究目的
❖ 回顾性分析DxWBS-/Tg+患者经验性131I治疗后 RxWBS情况
❖ 回顾性分析DxWBS-/Tg+经验性治疗后疗效
材料方法
❖纳入标准:
1).DTC术后残余 甲状腺组织去除完全; 2).TSH >30mU/L时,Tg≥10µg/L; 3).DxWBS阴性。
❖排除标准:
1). TgAb阳性患者 2).随访前后Tg水平均大于1000 µg/L患者
(29-72)
性别(女/男)
26/17
17/4
16/12
NS
TNM分期
I
19
10
14
II
3
2
1
III
放射性碘治疗的注意事项
放射性碘治疗的注意事项放射性碘治疗放射性碘(131I)治疗已广泛用于甲状腺疾病。
对于治疗甲亢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快速简便、质优价廉等优点。
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降低患者复发率、改善生存方面,131I治疗也起到了显著作用。
那么需要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需要做些什么准备,治疗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今天药师和大家具体聊聊。
131I治疗131I是一种有效的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细胞对碘化物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口服一定量的131I后,能被甲状腺大量吸收,具有损害作用的131I能种入甲状腺组织,并在衰变过程中射出β射线(占99%)和γ射线(占1%)。
前者的有效射程仅有0.5-2毫米,能选择性地破坏甲状腺腺泡上皮而不影响邻近组织,甲状腺组织能受到长时间的集中照射,其腺体被破坏后逐渐坏死,代之以无功能的结缔组织,从而降低甲状腺的分泌功能,使甲亢得以治愈,达到类似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目的。
131I治疗前需要做什么准备?行131I治疗的患者,在预约核医学后会被要求在治疗前4周避免使用含碘药物,使用甲状腺药物的病人需要停药,甲巯咪唑停3-5天,丙硫氧嘧啶停2周。
DTC术后患者需停服甲状腺素3-4周,尽可能的提高血清TSH水平,使131I的治疗效果最佳。
但DTC术后患者停服甲状腺素后,血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是逐步下降的,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停药期间,患者最好避免重体力劳动,当出现嗜睡、情绪低迷、不爱说话的情况,家属一定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另外,由于人体内稳定碘离子与131I竞争进入甲状腺组织和DTC病灶,因此患者在131I 治疗前需低碘饮食(<50μg/d)至少1-2周。
停服甲状腺素的同时也应减少食物中碘的摄入,低碘饮食,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服用131I后患者需要注意什么?1.服用后2小时内不能进食任何食物,以保证131I完全吸收。
2.治疗后2天内适量多饮水,多排尿,有助于减轻腹腔和盆腔的辐射损伤。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活度的确定
LJ B U n。K U_N G n r n A A —e
( p rme t f Nu la diie,WetC ia Hop t l De a t n ce rMe cn o s h n s ia ,Sih a iest c u nUn v riy,C e g u 6 0 4 h n d 1 0 1,C i a hn )
为 Bns e u 法 。
c o , C) 疗 效 确切 、 副 作 用 较 小 , 治疗 中如 何 确 i ma DT , n 毒 但
定…I 治 疗 活 度 一 直 备 受 关 注 ] 的 。本 文 对 确 定… I治 疗 D C活度 的不同方法 综述如 下 。 T
1 剂 量 学 导 向 法
e e 。t ea miitrda t i f I ssi u jc o ic s in’ fee t t o sf rd tr nn h d nsee c v r h d nsee ci t o t l s be tfrds u so .Di rn h d o ee miigt ea miitrda — vy i la f me
刘 斌 综述 , 匡安 仁 审校
( 四川 大 学 华 西 医 院 核 医 学科 , 四川 成 都 [ 摘 要] 604) 10 1
I 治疗 分 化 型 甲状 腺 癌 ( TC 可 显著 改 善 患 者 预 后 。对 于 如 何 确 定 D I D ) TC 的治 疗 活 度 仍 有 不 同 意 见 。本
tviy of 1we er viwe n t s a tce i t ” r e e d i hi ril .
^(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辐射防护
※肿瘤科护理131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辐射防护宋文静V周演铃1陈晓侠2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人类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其治疗方法也日趋完善。
其中,放射性碘131(1311)通过释放B射线,可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或不能切除的甲状腺癌转移灶,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同时释放的7射线能够穿出患者体外,可造成环境污染及周围人员的辐射损害。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放射性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辐射防护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辐射防护新方法提供思路,从而减少对医护、患者及其他可能受到辐射照射群众的损害。
关键词:放射性碘131;分化型甲状腺癌;辐射防护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⑴,根据组织学划分标准可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发病率占甲状腺癌的95%以上⑵。
实践证明,放射性碘131(1311)治疗DTC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具有用药简单、无创伤等优势,因此严I已成为DTC患者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勺。
D01:10.19793/ki.l006-6411.2021.12.048工作单位:1.215000苏州苏州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2.214000无锡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护理部宋文静:女,硕士在读,主管护师周演铃: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0-02-261危害作为一种放射性物质,妙1在治疗过程中可同时释放B射线和7射线,其中,7射线能够穿出患者体外,使患者成为一个移动的放射源闵。
有研究表明顷,低剂量、小剂量的外照射可使细胞发生损伤,长期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造血系统,还可能使生殖细胞发生突变导致遗传变异,诱发癌变等。
另外,针对DTC患者进行的知“清甲”或“清灶”治疗,1311操作剂量大,且容易挥发,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周围人员的危害,因此,对接受治疗的患者须采取适当的辐射隔离⑺。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全网发布:2012-07-27 14:27 发表者:袁媛6685人已访问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甲状腺癌的治疗在国内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虽然国外有一系列相关指南,但国内的医生大多不甚了解,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核医学分会以及外科学分会曾经在大连召开会议,期望对本病的治疗给予规范性指导,但因为三个学会的专家观点不一,意见分歧较大,最终未能如愿。
值得庆幸的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08年制订了一个指导性意见,这对规范我们处理甲状腺癌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下面将全文发表如下。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在国际上已有60年的历史,我国开展此项工作亦近50年。
目前,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展此项治疗工作,成为DTC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外科手术切除、131I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国际上公认治疗DTC的理想方案。
131I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后的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治疗。
清甲治疗后,当患者血清Tg≤2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即达到治疗目的,开始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并定期随访。
在随访中,Tg≥10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或服用甲状腺素抑制TSH治疗时Tg >5ng/ml)或发现复发及转移病灶,应进行131I转移病灶的治疗。
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具有摄碘功能,因此,病灶可以聚集131I,通过β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对131I均敏感,临床疗效肯定。
一、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1.清甲的理由①131I可摧毁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中难以探测的微小甲状腺癌病灶;②有利于进行全身131I显像;③有利于通过测定Tg水平监测甲状腺癌;④乳头状癌有双侧、微小多灶、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局部潜伏及发展期长、复发率高;⑤DTC具有局部浸润特点,复发可能性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堡擅医堂皇盆王暨堡苤查垫!堡生!旦筮翌鲞筮垒塑垦!鱼』塑!!!丛型丛!!!坐玺韭:垒竖:!!!!:y!!:翌:№:垒表2分化型甲状腺癌的TNM分期表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危险度分层毛耋蹙多符合条件度分层…“…低危符合以下全部条件者一无局部或远处转移一所有肉眼所见的肿瘤均被彻底清除一肿瘤没有侵犯周围组织一肿瘤不是侵袭型的组织学亚型,并且没有血管侵犯一如果该患者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后全身B1I显像,甲状腺床以外没有发现碘摄取中危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一初次手术病理检查可在镜下发现肿瘤有甲状腺周围软组织侵犯一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清甲后行全身”1I显像发现有异常放射性摄取一肿瘤为侵袭型的组织学类型,或有血管侵犯一伴有BRAF”6006基因突变高危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一肉眼下可见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一肿瘤未能完全切除,术中有残留一伴有远处转移一全甲状腺切除后,血清Tg水平仍较高推荐13:DTC患者均应进行术后AJCCTNM分期和复发危险度低、中、高危分层,以助于预测患者预后。
指导个体化的术后治疗和随访方案(推荐级别:A)。
三、DTC”1I治疗概述问题11:”1I治疗DTC的临床价值”1I已成为DTC术后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1I治疗DTC一是采用”1I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二是采用”1I清除手术不能切除的DTC转移灶,简称清灶。
DTC术后”1I清甲的意义:(1)利于术后随访监测。
”1I可清除手术残留或无法切除(如出于保护甲状旁腺、喉返神经等)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利于对DTC患者进行血清Tg监测,并提高”1I全身显像(WBS)诊断摄碘性DTC转移灶的灵敏度。
(2)清甲是清灶治疗的基础,有利于术后”1I清灶治疗。
残余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对”1I摄取要高于DTC病灶,清甲的完成有助于DTC转移灶更有效地摄碘。
(3)有利于DTC术后的再分期。
清甲后的”1IWBS及SPECT/CT融合显像可发现部分摄”1I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灶”“J,并因此能改变DTC的分期和风险分层,指导后续的”1I清灶治疗及制定随访计划。
(4)辅助治疗潜在的DTC病灶。
DTC常具有双侧、微小多灶性、局部潜伏及发展期长、复发率高的特点。
清甲治疗对术后可能残存的癌细胞有清除作用,包括隐匿于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癌病灶、已侵袭到甲状腺以外的隐匿转移灶、或因病情不允许或手术无法切除的潜在DTC病灶等。
DTC术后经”1I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能改善预后,包括延缓复发时间、降低复发率和减少远处转移等。
与手术+TSH抑制治疗模式相比,手术+”1I清甲+TSH抑制治疗模式使DTC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H“。
”1I治疗后DTC患者的10年总体生存率为92.38%,其中,颈淋巴结转移组10年生存率为98.09%,肺转移组87.50%,骨转移组80.41%,因此”1I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ⅢJ。
部分低危DTC患者并不能从清甲治疗中获益HJ。
131I治疗有其局限性,DTC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灶对”1I的摄取和存留时间、辐射敏感性以及患者对”1I多次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
”1I对部分高危DTC的治疗作用有限,原因为远处DTC转移或处于进展期的DTC细胞多数已发展为失分化状态,摄取和滞留”1I的能力差。
在治疗过程中,约有1/3的复发及转移性病灶发生失分化㈤j,DTC细胞钠/碘协同转运体(NIS)、Tg以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的表达下降,摄碘功能会下降,甚至丧失。
四、”1I清甲治疗问题12:…I清甲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对于术后患者应根据病理结果,综合评估是否有周围组织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患者的意愿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进行清甲治疗。
对存在癌组织周围组织明显主堡篮匡堂皇公王丝傻苤盍!Q!兰生!旦筮丝鲞筮垒翅£!也』盟!!!丛鱼丛丛!墅盈强:△!g=!Q!垒:!!!:翌:盟!:堡・271・肺转移”1I治疗剂量为5.55~7.4GBq。
大剂量”1I治疗后的罕见并发症是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
DTC肺转移患者131I治疗后应注意观察其疗效,推荐胸部CT作为主要方法之一。
应综合各种因素作出疗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推荐27:”1I是治疗DTC肺转移的有效方法。
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常用剂量为5.55~7.4GBq(推荐级别:A)。
问题24:骨转移病灶的治疗”1I对骨转移病灶治疗的疗效不如肺转移病灶,但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部分患者的转移病灶数量可减少或消失。
虽然”1I很难将骨转移灶治愈,但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故对摄碘的骨转移灶应考虑进行”1I治疗。
孤立的有症状的转移灶应考虑完全性外科手术切除,特别是病情进展缓慢的患者。
不能手术切除的疼痛病灶可以单独或联合采用如下治疗方法:¨1I、外照射、血管内栓塞、射频切除、二膦酸盐药物治疗、椎体成形术等。
骨转移灶伴急性肿胀可能导致严重疼痛、骨折或神经系统并发症,可采用外照射并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潜在的TSH刺激和(或)外照射所引起的症状。
对于骨痛患者可以给予黔Sr等放射性药物治疗。
无症状、不摄碘、对邻近关键组织结构无威胁的稳定期骨转移灶,目前无充分证据支持进行131I治疗。
推荐28:孤立的有症状的骨转移灶宜考虑外科手术切除(推荐级别:B)。
推荐29:虽然”1I很难治愈骨转移灶。
但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故对摄碘的骨转移病灶宜进行”1I治疗(推荐级别:B)。
问题25:神经系统转移病灶的治疗脑转移多见于进展期老年患者,预后很差。
外科手术切除和外照射是主要治疗手段。
不管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是否摄碘,都应当首先考虑外科手术。
不适合外科手术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应考虑精确外放疗,多灶性转移可考虑全脑和全脊髓放疗。
…I是治疗脑转移的方法之一,但131I治疗后可引起肿瘤周围组织的水肿,特别是脑内多发转移或肿瘤体积较大时,脑水肿症状明显,严重者可出现脑疝,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在给予”1I治疗时应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并密切观察脑水肿病情的变化,给予相应的治疗。
推荐30:不管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是否摄碘,都应当首先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推荐级别:B)。
推荐3l:脑转移患者在给予”1I治疗时应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
减少或预防脑水肿的发生(推荐级别:C)。
131I是治疗DTC转移病灶的有效方法。
但部分患者病情复杂或进展较快,联合多学科、多种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建议结合患者病情考虑131I联合手术、外放疗、其他放射性治疗药物等综合治疗。
对经过多次”1I治疗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但疗效不显著的患者要注意放射性剂量的累加对患者造成的潜在风险。
对病情稳定、疗效进展缓慢的患者,宜适时评估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带瘤生存也是可选择的方案。
推荐32:DTC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推荐级别:C)。
问题26:清灶治疗的疗效评价和随访首次131I清灶治疗应在131I清甲至少3个月后进行。
对单次清灶治疗的”1I剂量尚有争议。
常用剂量为3.7~7.4GSq,最多不宜超过9.25GBq。
重复治疗”1I剂量的确定与首次治疗相同;重复治疗的次数和累积”1I总量没有严格限制,主要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身体情况而定,重复治疗间隔为6~12个月。
如肺部微小转移灶患者在首次”1I治疗后,如果病灶持续摄人”1I并治疗有效,则一般应每6—12个月重复1次,因为这些患者有很高的完全缓解率。
清灶治疗6个月后,可进行疗效评估。
如治疗有效(血清Tg持续下降,影像学检查显示转移灶缩小、减少),可重复清灶治疗。
若清灶治疗后血清风仍持续升高,或影像学检查显示转移灶增大、增多,或”F—FDGPET发现新增的高代谢病灶,应重新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是否继续”1I治疗。
DTC患者经手术治疗和”1I完全去除甲状腺后,在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情况下,血清Tg浓度低于1峙/L为完全缓解,仍需要长期随诊惭J。
随访中重点观察Tg水平。
如抑制性Tg>5峙/L(即服用甲状腺素抑制TSH治疗时),应行131I全身显像以寻找可能存在的复发或转移灶。
如果发现转移病灶应进行”1I清灶治疗。
如果没有发现病灶,且抑制性Tg<10彬L时密切随访。
对随访中血清Tg水平持续增高(>10彬L),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的患者,可经验性给予3.7—7.4GBq…I治疗∞“;如治疗后”1IRx-WBS发现病灶或血清Tg水平减低,可重复行”1I治疗,直至病灶缓解或无反应,此后以TSH抑制治疗为主¨引。
此种经验性治疗尚存争议,Pacini等”引的研究显示未经131I经验性治疗患者中89.3%Tg呈自然下降趋势,但此研究未进行复发风险分层。
近期我国针对中低危复发分层人群研究㈣1显示:131I治疗后6个月刺激性Tg阳性DTC患者中81.2%血清Tg水平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推荐33:在随访中血清Tg水平持续增高。
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者可经验性给予3.7~7.4GBq13‘I治疗。
治疗后Rx—WBS发现DTC病灶或血清Tg水平减低,可重复”1I治疗,否则应停止”1I治疗。
以TSH抑制治疗为主(推荐级别:C)。
推荐34:首次”1I清灶治疗应在”1I清甲后至少3个月后进行。
重复清灶治疗宜间隔6~12个月(推荐级别:C)。
六、鸭H抑制治疗问题27:TSH抑制治疗的作用TSH水平是甲状腺癌复发及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间呈正相关的关系M川。
TSH抑制治疗是指手术后或清甲治疗后应用甲状腺激素将TSH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检测不到的程度,一方面补充DTC患者所缺乏的甲状腺激素,另一方面抑制DTC细胞生长。
此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甲状腺癌复发和死亡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TSH抑制治疗不是单纯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理念。
一般均于”1I治疗后24~48h后开始补充甲状腺素。
TSH抑制治疗用药首选£-T4口服制剂。
干甲状腺片中甲状腺激素的剂量和T3/T。
比例不稳定,可能带来TSH波动,因此不建议在长期抑制治疗中作为首选。
推荐35:DTC患者”1I治疗后均应行TSH抑制治疗(推荐级别:A)o问题28:TSH抑制治疗的目标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4版)作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作者单位:刊名: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年,卷(期):2014,34(4)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hyx20140400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