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古文二则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
品读课文
路过
这 遇到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老妇人 正在
译文: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品读课文
老妇人
说
问之,曰:“欲作针。”
想要做针
译文:(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 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品读课文
被她的意志感动。 回去完成了学业。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李白被她的意志感 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品读课文
贫穷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 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用夜晚接着白天。
译文: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用煤油点灯在灯下读书, 夏夜,他用白色薄绢做成透光的口袋,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 本,夜晚接着白天地学习着。
品读课文
从车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他的什么品质?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毅
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连李白 这样有极高天分的人学习都需要勤奋与 毅力,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加倍努力,这 样才能学有所成。
板书设计
读书未成,弃去
铁
杵 成
逢老媪方磨铁杵
有毅力 下苦功
针
感其意,还卒业
课文小结
《铁杵成针》讲的是李白小时候未 完成学业而弃学,离开途中偶遇一老妇 人用铁杵磨针,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感 动,决定发奋读书,最终学有所成。
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
思维导图
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家贫 练囊盛萤
勤奋好学 必有所成
以夜继日
拓展延伸
22文言文二则的意思
22文言文二则的意思《文言文二则》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两篇文言文分别是《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1.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2. 《书戴嵩画牛》原文: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翻译: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
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
”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文言文二则》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十二课,本课内容共分为两则文言文,分别为《过秦论》和《岳阳楼记》,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则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一、《过秦论》《过秦论》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所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内容为韩非子著名的辩论之一,主要讲了秦始皇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导致人民生活的痛苦和不满。
本篇文言文内容如下:“秦得君权,而攘夷狄,同文同种,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从此以往,为海内一家。
后来者因其衰而扶戴之,是为汉高祖也。
然后兵刃未接,而攘夷已成,秦灭六国,此后诸侯分裂,河山交臂,奄有天下者,唯此二世而已矣。
其间数世而亡,汉兴而复灭之。
后经数百年,而唐、虞、夏、商之为烟、霄、漠、灵也,其桢干大楚,其固根深河洛,兼并八荒,一统天下。
至于后周,过犹不及。
”其中,韩非子通过对秦始皇的政治手段进行分析,表达了自己对于统一天下的看法,以及对于秦朝大一统政治的反思。
这两则文言文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下面将分别介绍具体的内容和知识点。
1. 《过秦论》的主要内容《过秦论》主要分析了秦始皇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政治目标,采取了一些残酷无情的手段,并且这些手段导致了人民的痛苦和不满,这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在《过秦论》中,韩非子主要阐述了三个观点:一是“封建分裂”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
在诸侯国的分裂状态下,难以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会不断地发生。
二是“轻视人才”的做法会导致灭亡。
如果一个政权不重视人才,甚至对待军事将领也是如此,那么这个政权必定会走向灭亡。
三是“政治斗争”是一种自我滋生的疾病。
人心不同是所有政治斗争的最根本原因,这些疾病会在国家内部蔓延开来,从而导致政权的灭亡。
2. 《过秦论》的语言知识《过秦论》的语言水平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文辞高妙,用词严谨,语言浅显易懂。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文二则》课件 (新版)语文版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从事
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谈论议事
才干、谋略
到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重新
今义: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怎么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刮目相待:
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 鸟要高飞先振翅,人要成才早读书。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司马光(1019~1086), 北宋大臣,史学家。陕州 夏县(今属山西)人,字君 实。宝元元年(1038年)进 士,曾出任龙图阁直学士、 翰林学士等职。反对王安 石变法。他的主要成就反 映在学术上。他主持编写 的《资治通鉴》,为编年 体通史,学术价值很高。
鲁肃(172~217)
三国时吴国名将、 政治家。字子敬, 临淮东城人。出身 士族,为孙权所敬 重。主张联刘抗曹, 助周瑜大破曹军于 赤壁。周瑜死后, 代领其军,继续与 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
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 将。安徽阜南人,少依 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 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 占各地。曾随周瑜、程 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 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 破关羽,占领荆洲。不 久病故。
(忙,不是理由。委婉的批评。)
自学活动
2、找出表现“劝”的结果的句子。
蒙乃始就学。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听劝,知过能改。豪爽的武将风度。) (惊叹。)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一、原文及译文。
1.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 译文。
二、字词解释。
1. 鼓:弹奏。
2.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3. 善哉:好啊。
4. 巍巍:高大的样子。
5. 若:像。
6. 少选:一会儿,不久。
7. 汤汤(shāng shāng):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8. 破琴绝弦:把琴摔破,弄断琴弦。
9. 不复:不再。
10. 以为:认为。
三、主题思想。
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
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琴,子期能准确地领悟伯牙琴音中所表达的心意,他们是知音。
后来子期死了,伯牙认为知音已失,于是破琴绝弦,表达了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也体现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四、重点句子赏析。
1.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赏析:这两句话通过伯牙鼓琴时的“志”和锺子期的“善哉”评价,生动地表现出两人之间心意相通的知音关系。
伯牙心里想着高山或流水,通过琴音表达出来,而锺子期就能准确地听出伯牙琴音中的意境,并且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一个“巍巍乎若太山”,一个“汤汤乎若流水”,从侧面反映出伯牙琴艺的高超以及两人知音间的默契。
2.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赏析:这是文章的结尾句,也是情感的高潮之处。
锺子期的死对伯牙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伯牙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样极端的行为,表达了他对知音的敬重和失去知音后的悲痛。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深刻地体现出伯牙认为知音难再得的绝望心情,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他们之间知音关系的珍贵。
小古文第22课
小学古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是《文言文二则》,选录了《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两篇文言文.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小朋友明白的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
也就是现在的流行语——“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和译文。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
晋朝人车胤。
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
世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要磨成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
理解人物
家贫不常得油
这一句写出了车胤的什么状况? 家境贫寒
夏月则练囊盛 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理解句义
这句话是具体写“囊萤夜读”的, 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或者你 哪个地方不懂?
一字一句地试着说一说。
④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夏天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 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第七单元•第22课
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大家都知道大诗人李白,他一生 写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诗, 有“诗仙”之称。老师今天为大家带 来李白上学时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学 习吧!
图文导入
铁杵成针
理解题目
齐读题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铁杵
用来舂米 或捣衣的 铁棒
成 磨成,做成
针 缝衣针
一起来解题: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
品读课文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再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溪水的名字
地点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的山脚下。
品读课文
世世代代相传
没有完成好 自己的学业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放弃学习离开
译文: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 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囊萤夜读》
东晋人车胤,他从小就勤奋刻苦,常常彻 夜苦读。因家境贫寒,他没钱买油灯,于 是就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
《铁杵成针》
传言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十分贪玩,他在山 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 放弃学习准备离开。他在离开的途中路过 一条小溪,偶遇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 磨一根铁棒,准备做成针。李白受到启发, 于是就返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六上语文22课文言文二则
知识点组词哉:zāi(美哉、善哉、呜呼哀哉)巍:wēi(巍峨、巍然、巍巍)弦:xián(琴弦、弦乐器、扣人心弦)轴:zhóu(线轴、轴心、中轴线)锦:jǐn(锦缎、锦绣、锦鸡)曝:pù(曝露、曝晒、一曝十寒)矣:yǐ(悔之晚矣、由来久矣)多音字斗:dòu(争斗)dǒu(斗胆)曝:pù(曝晒)bào(曝光)角:jiǎo(角落)jué(角色)课文翻译伯牙鼓琴[注释]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注释]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③戴嵩:唐代画家。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⑪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⑫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
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 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
ǎo
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zú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课文讲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句意: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离开。 句意:世人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 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准备放弃学 业离开。
A. 胤恭勤不倦
B. 家贫,不常得油。
C.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D. 以夜继日焉
(3)下面对“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翻译最恰当的一项 是( B )。
A.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B. 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C. 晋朝人车胤恭敬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D.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学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语句是(ACD)。
A.胤恭勤不倦
B.博学多通
C.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D.以夜继日焉
22.文言文二则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明白短文蕴含的道理,和同学交流学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车胤借萤火虫发出的微弱 光亮夜以继日地勤学苦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句意:车胤谦恭有礼,学习勤奋 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从总体上介绍车胤的勤奋学习,博学多才。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 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句意:因为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袋 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接着白天学习。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22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总结课文主题:《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我会写:囊:行囊药囊气囊囊括皮囊萤:萤火流萤囊萤萤烛恭:恭敬恭维恭顺谦恭勤:勤苦勤劳勤奋辛勤博:博学博大博文广博贫:贫困贫穷贫病交加焉:焉知焉能心不在焉不复出焉逢:相逢遭逢逢年过节卒:士卒卒业兵卒部卒形近字:荧(荧光)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萤(萤火虫)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课文解析: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字词解释: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
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
萤,萤火虫。
恭勤:肃敬勤勉。
通:通晓,明白。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课文翻译: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晋朝人车胤谦逊有礼勤奋学习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家贫不常得油,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教材分析:《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
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
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服一切困难,日后オ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字词解释:【铁杵成针】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再见
22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2
22 文言文二则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情景导入
22 文言文二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品读感悟
伯 牙 鼓 琴
22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2 文言文二则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书戴嵩画牛》
22 文言文二则
《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 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 米 , 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 风趣新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大意
22 文言文二则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 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 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 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 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 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 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2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走进作者
22 文言文二则
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知
我知
将军荐才
(侧面描写)
子孙清苦
(侧面描写)
的高尚品格
子知
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
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
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
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细节感知
1.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奉公守法 、毫无私心,清洁廉明。 2.第五伦的私心是自私的思想吗?为什么? 不是;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用反问句更能突出第五伦的公正无私。 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 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字。 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
动词,往,到 动词,担任 拜见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 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古地名,在今山东巨野东南 赠送,送给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表疑问 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
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 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四 知
走近作者
范晔,字蔚宗,小字搏。南朝宋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 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撰成
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
为我国史学名著。
相关介绍
前四史
《史记》 《汉书》
司马迁
班固 范晔
西汉
东汉 南朝宋
《后汉书》
《三国志》
陈寿
西晋
人物介绍
杨震,东汉高官,学问 渊博,素有“关西孔子”之
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
zhuō
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
遗之,不亦厚乎!”
整体感知
这里指杨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
秀才,通称才能优异的人 推举, 晋升或调 选拔 征召 动官职
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
答应 指后代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 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
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廉洁守正
留给
板书设计
四 知
天知
杨震拒金
(正面描写)
拒绝“开产业” (正面描写)
体现
公正廉洁、
称 。杨震以为官清廉名闻
天下。
bì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
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
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
zhì
yè
wèi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
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
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
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5.“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认为自己在哪
些方面还有私心?你怎么看第五伦的这些“私心”? 第五伦认为自己在举贤任能和私人感情方面还有私心。 这些“私心”是人之常情,而第五伦却深深自责,可见 他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怀。他在大的方面没有值得谴责的 地方。这种严于自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时人方之前朝贡禹”将第五伦与贡禹作比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正面衬托,表现了第五伦毫无私心,写出了第五 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并以此引出下文。
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
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
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
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
说
回去
调动(官职)
后来杨震调动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 到涿郡任太守。 吃蔬菜一类的食物,这里指吃饭没有肉食 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
这里指老朋友。故,故交 有的 想 让
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
7.如何理解“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这句话的含义? 第五伦的这些私心,在一般人看来都是人之常情,而
第五伦却深深自责,可见他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怀。
板书设计
辄叱诸子 无 私
私 心
有 私
奏记便宜并封上 不能忘故人
正面 描写
反面 衬托
清毫奉 洁无公 廉私守 明心法
子有病,不省视竟夕不眠
这个故事通过第五伦从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坦然承认 自己也有私心的故事,表现了第五伦无私奉公,自觉 修身揭私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仍有其深远的教育意义。
22 古文二则
私 心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 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
氏。
私
biàn
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 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 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 “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 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 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 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zhé
què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 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 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 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 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 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 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 (那样明经洁行的人)。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整体感知
即第五伦,东汉大臣 打发,让…走开
迟疑,模棱两可 指说话和做事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 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
斥责 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恭谨,诚实 像这样没有私心 廉洁清白
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 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比作 西汉大臣 宽和,宽容 庄重严肃的仪容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