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配方法

合集下载

2024年初三数学配方法例题优秀

2024年初三数学配方法例题优秀

在初中数学中,配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配方法是用来求解一些特殊的代数方程的方法,通过配方法可以使得方程两边的式子变得对称,从而使得方程可以更加容易的求解。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例题,这些例题都是非常经典和优秀的配方法的例题。

例题1:已知a + b + ab = 33,求a² + b² + ab 的值。

解法: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式子来配方法。

首先可以将a + b + ab= 33改写为a + b + ab - 33 = 0,然后我们可以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a² + b² - 2ab,这样可以使得方程变得对称,即(a + b)² + ab - 2(a+ b)ab + (ab)² - (a + b)² = 0,化简得到ab(ab - 1) - (a + b)(a + b - 2ab) = 0,再进一步化简得到ab(ab - 1) - (a + b - ab)(a + b)= 0。

进一步整理可得(ab)² + ab - 33(a + b) = 0。

接下来我们要解这个二次方程。

我们可以设ab = x,a + b = y,将方程替换为x² + x - 33y = 0,然后我们再将a + b = y替换为y² - 2x。

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关于x和y的方程组,x² + x - 33(y² - 2x) = 0。

我们可以化简这个方程组,得到x² - 35x + 33y² = 0。

然后我们可以求解这个方程组,得到x = 33,y = 2、将x和y代回原方程中,可得a = 11,b = 22、最后将a和b代入a² + b² + ab中求值,可得最终结果为495例题2:已知2x² + xy = 3x + 2y = k,求x + y的值。

解法: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式子来配方法。

九年级上册数学配方法

九年级上册数学配方法

九年级上册数学配方法【原创版3篇】目录(篇1)1.配方法的概念2.配方法的基本步骤3.配方法在解方程中的应用4.配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正文(篇1)一、配方法的概念配方法是中学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些二次函数问题。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转化为可以配方的形式,从而简化问题,便于求解。

二、配方法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要达到的目标。

2.尝试将问题转化为可以配方的形式,通常需要通过添加、减去一些项来实现。

3.完成配方后,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二次方程或二次函数问题,从而求解。

三、配方法在解方程中的应用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应用广泛,其基本步骤如下:1.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即 ax^2 + bx + c = 0 变为 a(x - h)^2 + k = 0 的形式。

2.通过配方,将二次函数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即 a(x - h)^2 + k = a(x - h + √(k - a(h^2)))(x - h - √(k - a(h^2))) = 0。

3.根据乘积为零的性质,得到 x - h + √(k - a(h^2)) = 0 或 x -h - √(k - a(h^2)) = 0,从而求解出 x 的值。

四、配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1.优点: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可以有效解决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些二次函数问题。

2.局限性:配方法并非万能,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求解。

目录(篇2)1.配方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配方法的应用举例3.配方法的注意事项和技巧正文(篇2)一、配方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配方法是九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变形,将一些较难解决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的技巧。

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数学中的恒等式,将原式变形为完全平方的形式,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

二、配方法的应用举例1.例如,对于二次方程 ax+bx+c=0,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将其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九年级数学配方法解方程

九年级数学配方法解方程

九年级数学配方法解方程《神奇的配方法解方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神奇的数学方法,叫做配方法解方程。

比如说,有一个方程x² + 6x + 5 = 0 。

我们来看看怎么用配方法解决它。

呢,我们要在方程两边加上一个数,让左边变成一个完全平方的形式。

那加多少呢?就加 9 。

为什么加 9 呢?因为 6 除以 2 等于3 ,3 的平方就是 9 。

(x + 3)² = 4 ,那 x + 3 就等于 2 或者 2 。

所以 x 就等于 1 或者 5 。

是不是很神奇呀?《一起来学配方法解方程》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一个好玩的数学技巧——配方法解方程。

假设我们有个方程x² + 4x 12 = 0 。

那我们就在方程两边加上 4 ,因为 4 是 4 除以 2 的平方。

这样方程就变成了(x + 2)² 16 = 0 。

然后(x + 2)² = 16 ,那 x + 2 就是 4 或者 4 。

算一算,x 就是 2 或者 6 。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步一步来,是不是很有趣?《用配方法解开方程的秘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数学里有个很厉害的方法叫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开方程的秘密。

比如说方程x² 8x + 7 = 0 。

我们在方程两边加上 16 ,这是因为 8 除以 2 是 4 ,4 的平方是 16 。

于是方程变成了(x 4)² 9 = 0 。

接着(x 4)² = 9 ,那 x 4 就是 3 或者 3 。

算出 x 是 7 或者 1 。

学会这个方法,就像有了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数学的大门哦!《轻松学会配方法解方程》小朋友们,咱们来一起探索配方法解方程的奇妙世界。

想象有个方程x² + 10x + 21 = 0 。

我们要给它加点“魔法”,在方程两边加上 25 ,因为 10 除以2 是 5 ,5 的平方是 25 。

方程就变成了(x + 5)² 4 = 0 。

人教版九年级初中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初中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PPT课件
2
B.x 2 6 x 8 0,x 2 6 x 9 8 9, x 3 1
2
2
2
2
7
7 7
7 7 97
C.2 x 7 x 6 0,x x 3, x 2 x 3 , x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2.1 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初中)数学上册
授课老师:XX
前 言
学习目标
1.理解配方法的概念,并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重点难点
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新知探究
尝试写出解方程x2+6x+4=0的过程?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课 程 结 束
人教版九年级(初中)数学上册
授课老师:XX
C.大于等于1
的值( C )
D.不大于1
【思路点拨】将二次三项式配方,然后根据平方大于等于0,求出最值。
【解题过程】 解:∵ 2 x 2 4 x 3
2 x 2 2 x 1 2 1 3
2 x 1 1。
2
2 x 1 0,
2
原式 1。
方”)
新知探究
通过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 a 0 的一般步骤:
(1)移项:将含有x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2)二次项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的系数;
(3)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九年级数学配方法

九年级数学配方法
x2 x2
3 、 解 方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2.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一
半的平方; 3.变形:方程左分解因式,右边合并同类; 4.开方:根据平方根意义,方程两边开平方; 5.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 6.定解:写出原方程的解.
例题讲析:
• 例:解方程: 3x2+8x-3=o
随堂练习1
• 1.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1=0时 • ①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 • ②配方得__________________ • 即(x+__________)2=__________ • ③x+__________=__________或
x+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x1=__________,x2=__________ • 2.用配方法解方程2x2-4x-1=0 • ①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__________ • ②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 • ③配方得__________________ • ④方程两边开方得__________________ • ⑤x1=__________,x2=__________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2)移项:方程的一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
九年级数学(上)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2)
永安中学: 王建国
回顾与复习
我们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 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
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
1、平方根的意义: 如果x2=a,那么x= a.
2、完全平方式:式子a2±2ab+b2叫完全平方式 ,且a2±2ab+b2 =(a±b)2.

配方法的典型应用(课件)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配方法的典型应用(课件)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1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x +x ,
2
2
2

由此可得
(x-1)2=4
x-1=±2
x1 3, x2 1.
配方,得
1 1 1
x +x ,
2 2 2
2
2

2
1 3
x+ ,
2 4
1
3
由此可得 x+ ,
2
2
-1+ 3
-1- 3
2
2
x 6 8 x 6 8
x 2 x 14


a 2 6a 9 b 2 8b 16 0
2
2
a 3 0, b 4 0
a 3, b 4
①若3为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且符合三
x1
, x2
.
2
2
类型一:把二次多项式化为m(x+n)2+p的形式
例1.把下列二次多项式化为m(x+n)2+p的形式:
(1)k2-4k+5;
(2)-x2-x-1.
解:(1)k2-4k+5=k2-4k+4-4+5 =(k-2)2+1

1 2 3
2
2
2
=

(
x+
) ,
(2)-x -x-1=-(x +x+1)=-(x +x+ - +1)
元一次方程求解.
3.方程配方的方法?
在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注意是在二次项系数为1的前提
下进行的.
4.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2《配方法》教案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2《配方法》教案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2《配方法》教案1一. 教材分析《配方法》是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配方法是一种解决二次方程问题的方法,通过将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二次方程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配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于新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二次方程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配方法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配方法在解决二次方程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配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已知一个二次方程的解为x1=3和x2=4,求原方程。

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配方法的好奇心和兴趣。

呈现(10分钟)讲解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学生的理解。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配方法的练习。

提供一些配方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应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配方法》精品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配方法》精品课件
解:移项,得 2x2-3x=-1,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配方,得 即
由此可得
移项和二次项系数 化为1这两个步骤能 不能交换一下呢?
方程的二次项系 数不是1时,为便于 配方,可以将方程 各项的系数除以二 次项系数.
3 3x2 6x 4 0.
解:移项,得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为什么方程两 边都加12?
即a=0,b=2.
当堂练习
1.解下列方程: (1)x2+4x-9=2x-11;(2)x(x+4)=8x+12;
解:x2+2x+2=0,
解:x2-4x-12=0,
(x+1)2=-1.
(x-2)2=16.
此方程无解;
x1=6,x2=-2;
(3)4x2-6x-3=0;
解:x2 3 x 3 0, 24
如:已知x2-2mx+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所以
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等于16,即m2=16,
m对=于±含4.有多个未知数的二次式的等式,求未知数
的值,解题突破口往往是配方成多个完全平方式
构成非负数 和的形式
得其和为0,再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均为0,
从而求解.如:a2+b2-4b+4=0,则a2+(b-2)2=0,
(x 3)2 21. 4 16
(4) 3x2+6x-9=0. 解:x2+2x-3=0, (x+1)2=4.
x1 3 4 21 ,
x2
3 4
21 ;
x1=-3,x2=1.
2.如图,在一块长35m、宽26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同样宽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剩余部分栽种花草,要使剩余部 分的面积为850m2,道路的宽应为多少?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1.2.1《配方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1.2.1《配方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1.2.1《配方法》一. 教材分析《配方法》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并能够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完全平方公式”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将一个二次多项式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从而引出配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并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可以配成完全平方形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二次方程的解法、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对于二次多项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判断多项式是否可以配成完全平方形式,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配方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能够运用配方法将一个二次多项式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可以配成完全平方形式,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配方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配方法的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案和教学资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已知一个二次多项式 f(x) = x^2 - 6x + 9,请问如何将其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完全平方公式,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将 f(x) = x^2 - 6x + 9 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配方法)》课件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配方法)》课件

上平移;当 <0时,向下平移)得到的.
21.2 二次函数
——配方法
1 说出二次函数 y 4(x 2)2 1 图象的 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 性
2 它是由y=-4x2怎样平移得到的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掌握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 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最值
2 理解二次函数 y ax2 bx c 的性质
自主学习,b2
2a
4a
1的开不口画方图向象,,对直称接轴说,出顶点y 坐12标x2,增2x减 3性
2 不画图象,直接说出 y 2x2 4x 1
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
1 求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 增减性,最值
(1) y x2 2x 2 (2) y 2x2 8x (3) y 2x2 4x 8
y ax2 bx c
a x2 b x c a
a
x2
b a
x
b 2a
2
b 2a
2
c
a
x
b 2a
2
b2 4a2
c
a x
b
2
4ac
b2
.
2a 4a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和性质
抛物线
y=ax2+bx+c(a>0)
y=ax2+bx+c(a<0)
顶点坐标
b 2a
,
4ac 4a
b2
对称轴
直线x b 2a
开口方向 增减性
向上
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在对称轴的右侧,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最值
当x b 时,最小值为4ac b2

九年级数学上册《配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配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配方法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配方法的应用。
2.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步骤和要领。
3.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引导学生总结配方法的使用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归纳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配方法进行求解。
3.重点: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提高讨论效果。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讲解与示范:以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题,阐述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配方法。
3.引入新课: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入配方法的概念,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配方法。
(二)讲授新知
1.配方法的定义:介绍配方法的概念,即通过添加和减去同一个数,使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公式,从而求解方程。
2.配方法的步骤:
a.将一元二次方程写成标准形式:ax^2 + bx + c = 0。
b.选择一道实际问题时,运用配方法求解,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c.总结配方法的步骤和要领,以书面形式提交。
2.选做题:
a.完成课后拓展题:根据已学的配方法,尝试解决更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如含参方程、分式方程等。
b.针对课堂所学,设计一道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并运用配方法求解。
3.小组合作作业:
b.变式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配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九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第2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配方法配方法: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①当p >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②当p=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n ;③当p <0时,因为对任意实数x ,都有,所以方程无实数根. 知识要点梳理: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尝试解方程:x 2-4x +3=0我们把方程x 2-4x +3=0变形为(x -2)2=1,它的左边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这样,就能应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练一练 :配方.填空:(1)x 2+6x +( )=(x + )2;(2)x 2-8x +( )=(x - )2;(3)x 2+23x +( )=(x + )2; 从这些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例题例1.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 2-6x -7=0; (2)x 2+3x -1=0. 解(1)移项,得x 2-6x =____.方程左边配方,得x 2-2·x ·3+_ _2=7+___,即(____ __)2=__ __.所以 x -3=_______.原方程的解是x 1=_____,x 2=_____.(2)移项,得x 2+3x =1.方程左边配方,得x 2+3x +( )2=1+____,即 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原方程的解是: x 1=______________x 2=___________总结规律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步骤?例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011242=--x x (2)03232=-+x x(3)03422=+-x x例3.当x 为何值时,代数式5x 2 +7x +1和代数式x 2 -9x +15的值相等?例4.求证:不论a 、b 取何实数,多项式a 2b 2 +b 2 -6ab -4b +14的值都不小于1.例5. 试证:不论k 取何实数,关于x 的方程 (k 2 -6k +12)x 2 = 3 - (k 2 -9)x 必是一元二次方程.经典练习一、选择题1.若x 2+6x+m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是( )A .3B .-3C .±3D .以上都不对2. 若9x 2 -ax +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等于( );A. 12B. -12C. 12或-12D. 6或-63.用配方法将二次三项式a 2-4a+5变形,结果是( )A .(a-2)2+1B .(a+2)2-1C .(a+2)2+1D .(a-2)2-14.把方程x x 432=+,得( )A .(x-2)2=7B .(x+2)2=21C .(x-2)2=1D .(x+2)2=25.用配方法解方程x 2+4x=10的根为( )A .2±B .-2C .D .6.不论x 、y 为什么实数,代数式x 2+y 2+2x-4y+7的值( )A .总不小于2B .总不小于7C .可为任何实数D .可能为负数二、填空1.用适当的数填空:①、x 2+6x+ =(x+ )2; ②、x 2-5x+ =(x - )2; ③、x 2+ x+ =(x+ )2; ④、x 2-9x+ =(x - )2⑤ (x - )2 = x 2 - 32x + ;2.将二次三项式2x 2-3x-5进行配方,其结果为_________.3.已知4x 2-ax+1可变为(2x-b )2的形式,则ab=_______.4.将一元二次方程x 2-2x-4=0用配方法化成(x+a )2=b 的形式为_______,所以方程的根为_________.三.用配方法解方程:(1)x2+8x-2=0 (2)x2-5x-6=0.(3)2x2-x=6 (4)4x2-6x+()=4(x-)2=(2x-)2(5)x2+px+q=0(p2-4q≥0).四、用配方法求解下列问题(1)求2x2-7x+2的最小值;(2)求-3x2+5x+1的最大值。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配方法》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配方法》优质教案

第2课时配方法1.了解配方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探索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熟练地运用配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一、情境导入李老师让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5=0,同学们都束手无策,学习委员蔡亮考虑了一下,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4,再把方程左边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你能按照他的想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配方法【类型一】配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5时,此方程可变形为( )A.(x+2)2=1 B.(x-2)2=1C.(x+2)2=9 D.(x-2)2=9解析:由于方程左边关于x的代数式的二次项系数为1,故在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然后将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右边化简即可.因为x2-4x=5,所以x2-4x+4=5+4,所以(x-2)2=9.故选D.方法总结: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使方程的左边只留下二次项和一次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类型二】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解析:二次项系数是1时,只要先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然后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配成(x+m)2=n(n≥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解:移项,得x2-4x=-1.配方,得x2-4x+(-2)2=-1+(-2)2.即(x-2)2=3.解这个方程,得x-2=± 3.∴x1=2+3,x2=2- 3.方法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上就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变形,转化成开平方所需的形式.【类型三】用配方解决求值问题已知:x2+4x+y2-6y+13=0,求x-2yx2+y2的值.解:原方程可化为(x+2)2+(y-3)2=0,∴(x+2)2=0且(y-3)2=0,∴x=-2且y=3,∴原式=-2-613=-813.【类型四】用配方解决证明问题(1)用配方法证明2x2-4x+7的值恒大于零;(2)由第(1)题的启发,请你再写出三个恒大于零的二次三项式.证明:(1)2x2-4x+7=2(x2-2x)+7=2(x2-2x+1-1)+7=2(x-1)2-2+7=2(x-1)2+5.∵2(x-1)2≥0,∴2(x-1)2+5≥5,即2x2-4x+7≥5,故2x2-4x+7的值恒大于零.(2)x2-2x+3;2x2-2x+5;3x2+6x+8等.【类型五】配方法与不等式知识的综合应用证明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为何值时,都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析:要证明“不论m为何值时,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需证明二次项系数m2-8m +17的值不等于0.证明:∵二次项系数m2-8m+17=m2-8m+16+1=(m-4)2+1,又∵(m-4)2≥0,∴(m -4)2+1>0,即m2-8m+17>0.∴不论m为何值时,原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配方法解方程就是将方程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的过程.因此需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式的形式.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课件-配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课件-配方法
*
【解析】方法一:設水渠的寬為x米,根據題意得
(16 x)(12 x) 1 16 12 2
即x2-28x+96=0, 解得 x1= 4 , x2=24(不合題意舍去)
答:水渠寬為4米.
16-x 12-x
*
方法二:設水渠的寬為x米,根據題意得,
16 12 12x 16x x2 1 16 12 2
二次項的係數化為1,得 x2 -2x= 4
3
兩邊都加上(-1)2,得
x2-2x+(-1)2= +(4-1)2.
即(x-1)2=
1 3
3
因為實數的平方都是非負數,所以無論x取任何實數,
(x-1)2都是非負數,上式都不成立,即原方程無實根.
*
5.如圖,在一塊長和寬分別是16米和12米的長方形耕地上 挖兩條寬度相等的互相垂直的水渠,使剩餘的耕地面積等 於原來長方形面積的一半,試求水渠的寬度.
兩邊都加上42,得 x2+8x+42=9+42.
即(x+4)2=25 開平方,得x+4=±5, 即x+4=5或x+4=-5. 所以x1=1,x2=-9.
*
跟蹤訓練
解方程:x2+12x-15=0 【解析】移項得 x2+12x=15 兩邊同時加上62,得 x2+12x+62=15+62 即(x+6)2=51
兩個一元一次方程; (5)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 (6)定解:寫出原方程的解.
*
1.(常德·中考)方程x2-5x-6=0的兩根為( )
A.6和-1
B.-6和1 C.-2和-3
D. 2和3
【解析】選A. 移項,得 x2-5x=6
配方, 得x2-5x+(- 5)2=6+(- 5)2.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知识点一、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222442a ac b a b x -=??? ??+? ※在解方程中,多不用配方法;但常利用配方思想求解代数式的值或极值之类的问题。

典型例题:例1、试用配方法说明322+-x x 的值恒大于0。

例2、已知x 、y 为实数,求代数式74222+-++y x y x 的最小值。

例3、已知,x、y y x y x 0136422=+-++为实数,求yx 的值。

例4、分解因式:31242++x x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针对练习:★★1、试用配方法说明47102-+-x x 的值恒小于0。

★★2、已知041122=---+x x x x ,则=+x x 1 .★★★3、若912322-+--=x x t ,则t 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4、如果4122411-++-=--++b a c b a ,那么c b a 32-+的值为。

知识点二、根的判别式从配方法那里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是有实数解的,原因在于配方得到的右边的项为2244a ac b - ;而当04422<-a ac b ,是不能开方的,所以方程无实数解。

而2244aac b -与0的大小关系又取决于ac b 42-;所以:当042>-ac b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42=-ac b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42<-ac b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ac b 42-的取值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我们把ac b 42-称作根的判别式,用符号“Δ”表示;即:ac b 42-=? 根的判别式的作用:①定根的个数;②求待定系数的值;③应用于其它。

典型例题:例1、若关于x 的方程0122=-+x k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例2、关于x 的方程()0212=++-m mx x m 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10≠≥且m m B.0≥m C.1≠m D.1>m例3、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22=++-k x k x (1)求证:无论k 取何值时,方程总有实数根;(2)若等腰?ABC 的一边长为1,另两边长恰好是方程的两个根,求?ABC 的周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配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配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配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类型一 配方法求字母的值1.如果221016890x y x y +--+= 求x y的值. 【答案】58 【解析】【分析】先将89拆成64+25 然后配成两个完全平方式相加 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两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 这两个非负数的值都为0” 解出x 、y 的值即可求解.【详解】解:由已知221016890x y x y +--+=得()()22580x y -+-=()()225=080x y ∴--=, 5,8x y ∴==58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和非负数的性质 解题关键是掌握两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 这两个非负数的值都为0.2.阅读下列材料:对于某些二次三项式可以采用“配方法”来分解因式 例如:把x 2 + 6x ﹣16分解因式 我们可以这样进行:x 2 + 6x ﹣16=x 2 +2·x ·3+32-32﹣16(加上32 再减去32)=(x +3)2-5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x +3+5)(x +3﹣5) (运用平方差公式)=(x +8)(x ﹣2)(化简)运用此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把x 2﹣8x ﹣9分解因式.(2)已知:a 2+b 2﹣6a +10b +34=0 求多项式4a 2 +12ab +9b 2的值.【答案】(1)()()19x x +-;(2)81【解析】【分析】(1)按照阅读材料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即可;(2)利用配方法把原式变形得()()22350a b -++= 从而可得3a =5b =- 再由()222412923a ab b a b ++=+ 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1)289x x --22224449x x =-⋅⋅+--()2245x =--()()4545x x =-+--()()19x x =+-;(2)∵22610340a b a b +-++=∵226910250a a b b -++++=∵()()22350a b -++=∵3a = 5b =-∵()()222241292361581a ab b a 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配方法的应用 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偶次方的非负性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a -b =2 ab +2b -c 2+2c =0 当b ≥0 -2≤c <1时 整数a 的值是_____.【答案】2或3【解析】【分析】由a −b =2 得出a =b +2 进一步代入2220ab b c c +-+=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222130b c +---= 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b 的值 进一步求得a 的值即可. 【详解】解:∵a −b =2∵a =b +2∵222ab b c c +-+()2222b b b c c =++-+()2242b b c c =+--()()22213b c =+---=0∵()()22213b c +=-+∵b ≥0 −2≤c <1∵310c -≤-<∵()2019c <-≤∵()231312c <-+≤∵3<()22b +≤12∵a 是整数∵b 是整数∵b =0或1∵a =2或3故答案为:2或3.【点睛】此题考查配方法的运用 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若a =x +19 b =x +20 c =x +21 则a 2+b 2+c 2-ab -bc -ac =____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先利用已知条件求解,,,a b b c a c 再把原式化为()()()22212a b b c a c ⎡⎤-+-+-⎣⎦ 再整体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 解: a =x +19 b =x +20 c =x +211,1,2,a b b c a c∴ a 2+b 2+c 2-ab -bc -ac =()22222221222a b c ab bc ac ++--- 22222212222a ab b b bc c a ac c 22212a b b c a c 222111126322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求解代数式的值 因式分解的应用 掌握“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5.阅读材料:若m 2+2mn +2n 2﹣6n +9=0 求m 和n 的值.解:∵m 2+2mn +2n 2﹣6n +9=0∵m 2+2mn +n 2+n 2﹣6n +9=0∵(m +n )2+(n ﹣3)2=0∵m +n =0且n ﹣3=0∵m =﹣3 n =3根据你的观察 探究下面的问题:(1)若x 2+2xy +2y 2﹣2y +1=0 求x 、y 的值;(2)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 满足a 2+b 2=10a +12b ﹣61 且∵ABC 是等腰三角形 求c 的值.【答案】(1)x =-1 y =1;(2)5或6【解析】【分析】(1)仿照材料的过程进行凑成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 即可求得结果;(2)仿照材料的过程进行凑成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 即可分别求得a和b的值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c的值.【详解】(1)∵x2+2xy+2y2﹣2y+1=0∵x2+2xy+y2+y2﹣2y+1=0∵(x+y)2+(y﹣1)2=0∵x+y=0且y﹣1=0∵x=﹣1 y=1(2)∵a2+b2=10a+12b﹣61∵a2+b2-10a-12b+61=0∵(a-5)2+(b﹣6)2=0∵a-5=0且b﹣6=0∵a=5 b=6∵∵ABC是等腰三角形∵c=a=5或c=b=6即c的值为5或6.【点睛】本题是材料问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平方非负性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关键是读懂材料中提供的解题过程和方法.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满足不等式x2+y2≤2x+2y的整数点坐标(x y)的个数为_____.【答案】9【解析】【分析】由已知不等式变形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根据x与y均为整数确定出x与y的值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由题设x2+y2≤2x+2y得0≤(x﹣1)2+(y﹣1)2≤2因为x y 均为整数 所以有或22(1)0(1)1x y ⎧-=⎨-=⎩或22(1)1(1)1x y ⎧-=⎨-=⎩或22(1)1(1)0x y ⎧-=⎨-=⎩ 解得:11x y =⎧⎨=⎩ 或12x y =⎧⎨=⎩或10x y =⎧⎨=⎩或01x y =⎧⎨=⎩或00x y =⎧⎨=⎩或02x y =⎧⎨=⎩或21x y =⎧⎨=⎩或20x y =⎧⎨=⎩或22x y =⎧⎨=⎩ 以上共计9对(x y ).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配方法的应用、非负数的性质等知识 是重要考点 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7.阅读下面的材料:若22228160m mn n n -+-+= 求m n 的值.解:22228160m mn n n -+-+=.()()22228160m mn n n n ∴-++-+=.22()(4)0m n n ∴-+-=. 2()0m n ∴-= 2(4)0n -=.4n ∴= 4m =.根据你的观察 探究下列问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两边长a b 都是正整数 且满足221012610a b a b +--+= 求ABC 的周长;(2)已知6a b -= 216730ab c c +-+= 求a b c ++的值.【答案】(1)ABC 的周长为16或17;(2)8a b c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方法把221012610a b a b +--+=进行配方求解a 、b 的值 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分类求解即可;(2)由6a b -=可知6b a =- 然后代入等式可得()2616730a a c c -+-+= 进而根据配方即可求解.【详解】解:(1)∵221012610a b a b +--+=∵22102512360a a b b -++-+=∵()()22560a b -+-=∵50,60a b -=-=∵5,6a b ==∵等腰三角形ABC 的两边长a b 都是正整数∵当5a =为腰 则6b =为底 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 故ABC 的周长为5+5+6=16;当6b =为腰 则5a =为底 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 故ABC 的周长为5+6+6=17;(2)∵6a b -=∵6b a =-∵()221673616730ab c c a a c c +-+=-+-+=226916640a a c c -++-+=()()22380a c -+-=∵30,80a c -=-=∵3,8a c ==∵363b =-=-∵8a b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配方法的应用 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 配方法求最值8.已知y =x y 均为实数) 则y 的最大值是______.【答案】【解析】【分析】将根据题意0y ≥ 14x ≤≤ 原式y = 可得248y ≤≤故2y ≤≤进而即可求得最大值.【详解】解:0y ≥ 15x ≤≤ 244y =+=+248y ∴≤≤.0y ≥2y ∴≤≤∴y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求值问题 配方法的应用 解本题的关键是通过y 2为媒介求得y 的取值范围从而找出最大最小值.9.已知实数m n 满足21m n -= 则代数式22242m n m ++-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由21m n -=可得21,n m 再代入22242m n m ++- 再利用配方法配方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 解: 21m n -=21,n m ()222242=2142m n m m m m ∴++-+-+-264m m()23133,m =+-≥ 所以22242m n m ++-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代数式的最值 配方法的应用 熟练的运用配方法求解代数式的最值是解本题的关键. 10.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公式 此公式与古希腊几何学家海伦提出的公式如出一辙 即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记2a b c p ++= 则其面积S =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若3p = 2c = 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解析】【分析】根据公式算出a +b 的值 代入公式 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即可求出解.【详解】解:∵2a b c p ++=p =3 c =2 ∵232a b ++= ∵a +b =4∵a =4−b∵S∵当b =2时 S【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 表示出相应的三角形的面积.二、解答题(共0分)11.【阅读材料】把代数式通过配凑等手段 得到局部完全平方式 再进行有关运算和解题 这种解题方法叫做配方法.如:对于268a a ++.(1)用配方法因式分解:223x x +-;(2)对于代数式2128x x - 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并求出2128x x-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答案】(1)()()31x x +-(2)代数式2128x x -有最大值 最大值为18- 【解析】【分析】(1)先用配方法 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2)先利用配方法变形 根据偶次方的非负性可知最小值 继而即可求得2128x x-的最大值. (1)223x x +-2214x x =++- ()214x =+- ()()1212x x =+++-()()31x x =+-;(2)∵228x x -()224x x =-()22444x x =-+-()2224x ⎡⎤=--⎣⎦()2228x =--∵当2x =时 ()2228x --即228x x -有最小值-8∵代数式2128x x -有最大值 最大值为18-. 【点睛】本题考查配方法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及代数式求值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配方法. 12.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 求y 2+4y +5的最小值.解:y 2+4y +5=y 2+4y +4+1=(y +2)2+1∵(y +2)2≥0 即(y +2)2的最小值为0∵y2+4y+5=(y+2)2+1≥1∵y2+4y+5的最小值为1仿照上面的解答过程求:(1)m2﹣2m+2的最小值;(2)3﹣x2+2x的最大值.【答案】(1)1;(2)4【解析】【分析】(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变形根据偶次方的非负性解答即可.(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变形根据偶次方的非负性解答即可.【详解】解:(1)m2﹣2m+2=m2-2m+1+1=(m-1)2+1∵(m-1)2≥0∵(m-1)2+1≥1 即m2﹣2m+2的最小值为1;(2)3-x2+2x=-x2+2x+3=-(x2-2x+1)+4=-(x-1)2+4∵(x-1)2≥0∵-(x-1)2≤0∵-(x-1)2+4≤4 即3-x2+2x的最大值为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配方法的应用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偶次方的非负性是解题的关键.13.配方法可以用来解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求﹣3(a+1)2+6的最值.解:∵﹣3(a+1)2≤0 ∵﹣3(a+1)2+6≤6 ∵﹣3(a+1)2+6有最大值6 此时a=﹣1.(1)当x=时代数式2(x﹣1)2+3有最(填写大或小)值为.(2)当x=时代数式﹣x2+4x+3有最(填写大或小)值为.(3)如图矩形花园的一面靠墙另外三面的栅栏所围成的总长度是16m 当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多少时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答案】(1)1 小3(2)2 大7(3)当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4米时花园有最大面积为32【解析】【分析】(1)先根据平方的性质求出代数式的取值范围再进行分析计算即可;(2)先配方把多项式变成完全平方形式再进行分析计算;(3)根据总长为16m 构造方程求解即可.(1)解:∵2(x﹣1)2≥0∵2(x﹣1)2+3≥3∵当x=1时代数式有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1 小3.(2)解:﹣x2+4x+3=﹣(x2﹣4x)+3=﹣(x2﹣4x+4﹣4)+3=﹣(x﹣2)2+7∵﹣(x﹣2)2≤0∵﹣(x﹣2)2+7≤7∵当x=2时代数式有最大值为7.故答案为:2 大7.(3)解:设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x m 则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16﹣2x)m花园的面积为x(16﹣2x)=﹣2x2+16x=﹣2(x2﹣8x)=﹣2(x2﹣8x+16﹣16)=﹣2(x﹣4)2+32∵﹣2(x﹣4)2≤0∵﹣2(x﹣4)2+32≤32∵当x=4时代数式有最大值为32即当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4米时花园有最大面积为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配方法的实际运用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配方法把代数式化成完全平方式再进行分析.类型三配方法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14.如图∵ABC=90° AC=6 以AB为边长向外作等边∵ABM连CM则CM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3##3+【解析】【分析】过点M作MD∵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D设AB=x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C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表示出MD BD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M的长根据配方法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即可得到CM的最大值.【详解】如图 过点M 作MD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设AB =x 则BC∵∵ABM 是等边三角形∵BM =AB =x ∵ABM =60°∵∵ABC =90°∵∵MBD =30°∵MD ∵BC1122MD BM x ∴==BD x ==在Rt∵MDC 中CM =∵当x 2=18时 CM369723+∵CM 的最大值为: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以及配方法 掌握配方法求出最值是解题的关键.15.已知点P 的坐标为(2 3) A 、B 分别是x 轴、y 轴上的动点 且90APB ∠=︒C 为AB 的中点 当OC 最小时则点B 的坐标为____.【答案】(0,3)【解析】【分析】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将C 点坐标表示出来后 运用勾股定理222AP PB AB +=得到y 与x 的关系式再将OC 的长度用含有y 的式子表示出来 利用配方法即可求出当OC 最小时点B 的坐标.【详解】解:设A 点坐标为(,0)x B 点坐标为(0,)y 则中点C 点坐标为(,)22x y;∵90APB ∠=︒∵222AP PB AB +=∵2222(2)94(3)x y x y -+++-=+化简得:2313x y +=1332yx -=∵12OC ==将1332yx -=代入上式得:12OC =变形得:OC∵当3y =时 OC 最小 此时B 点坐标为(0,3).故答案为(0,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运用配方法求解动点问题 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灵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属于综合类问题.16.已知:如图 在Rt ABC 中 90B ∠=︒ 8cm AB BC ==.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1cm/s 的速度移动 同时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边向点C 以1cm/s 的速度移动.(1)求几秒后 PBQ △的面积等于26cm(2)求几秒后 PQ 的长度等于?(3)求几秒后 PQ 的长度能取得最小值 其最小值为多少cm ?【答案】(1)2秒或6秒;(2)1秒或7秒;(3)4 【解析】【分析】(1)设运动时间为x 秒 则8PB x =- PQ x =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即可;(2)设运动时间为y 秒 则8PB y =- PQ y = 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3)设运动时间为t 秒 则8PB t =- PQ t = 根据勾股定理列出2PQ 的式子 根据配方法即可求得最小值;【详解】(1)设运动时间为x 秒 则8PB x =- PQ x = 根据题意得:()1862x x -= 解得122,6x x ==答:2秒或6秒后 PBQ △的面积等于26cm(2)设运动时间为y 秒 则8PB y =- PQ y =90B ∠=︒在Rt PQC 中222PQ PB BQ =+(()2228y y =-+ 解得121,7y y ==答:1秒或7秒后 PQ 的长度等于(3)设运动时间为t 秒 则8PB t =- PQ t =90B ∠=︒在Rt PQC 中222PQ PB BQ =+22(8)t t =-+221664t t =-+22(816)32t t =-++22(4)32t =-+32≥∴当4t =时 取得最小值为PQ ==即4秒后 PQ 取得最小值 最小值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配方法的应用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7.配方法在初中数学中运用非常广泛 可以求值 因式分解 求最值等.如:求代数式的最值:2222(1)1x x x 在1x =-时 取最小值1(1)求代数式24x x -的最小值.(2)2245x x --+有最大还最小值 求出其最值.(3)求221x x +的最小值.(4)22614a b ab b ++-+的最小值.(5)三角ABE 和三角形DEC 的面积分别为4和9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小值.【答案】(1)-4;(2)有最大值 且为7;(3)2;(4)2;(5)25【解析】【分析】(1)(2)(3)(4)利用配方法变形 可得最值;(5)设S △BEC =x 由等高三角形可知:S △BEC :S △CED =S △AEB :S △AED从而可得S △AED =36x再将四边形ABCD 的面积变形得到21312++ 可得结果.【详解】解:(1)()222444424x x x x x -=-+-=--∵在x =2时 有最小值-4;(2)2245x x --+=()2225x x -++=()222115x x -++-+=()2217x -++∵当x =-1时 有最大值 且为7;(3)221x x +=2221x x ⎛⎫⎪⎭+-≥⎝∵当x =1时 221x x +的最小值为2;(4)22614a b ab b ++-+ =22213612244a ab b b b +++-++ =()22134224a b b ⎛⎫++-+ ⎪⎝⎭当a =-2 b =4时 代数式有最小值2;(5)设S △BEC =x 已知S △AEB =4 S △CED =9则由等高三角形可知:S △BEC :S △CED =S △AEB :S △AED∵x :9=4:S △AED∵S△AED=36 x∵四边形ABCD面积=4+9+x+36x=21312++∵当x=36时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同时本题还考查了等高三角形的在面积计算中的应用.对不能直接应用公式的需要正确变形才可以应用本题中等难度略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1.2.1 配方法(共3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1.2.1  配方法(共37张PPT)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1.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若x2 aa 0, 则x叫做a的平方
根,表示为x a,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 方法。
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在方程的左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 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得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 这种方法叫做配方,配方后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 法了,这样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1
b 2 2
x
b 2
2
4
b2 4
x b 4 b2
2
2
b 4 b2 x
2
【思路点拨】将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配成完全平方式,常数项
为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将方程化成 x m2 n 的形式。
知识回顾 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探究 课堂小结
探究二: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难点知识★▲
活动2 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探究一: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难点知识▲
活动2 大胆猜想,探究新知。
1.方程x2+6x+9=2的等号左边是一个_完__全__平__方___式____,可用 _直___接__开__平__方__法_____解。 2.方程x2+6x-16=0的等号左边_不__是____(是或不是)一个完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探究一: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难点知识▲
活动1 以旧引新
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 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 问题(:1)如何设未知数?怎样列方程?
设场地的宽为xm,长为(x+6)m,根据题 意 列 方 程 得 x ( x+6 ) =16 , 整 理 后 为 x2+6x16=0。 (2)所列方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方程x2+6x+9=2 有何联系与区别?

考点03 配方法、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关系的9考点归类-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数学考

考点03 配方法、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关系的9考点归类-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数学考

考点03 配方法、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关系的9考点归类1,配方法的应用的方法技巧(1)比较大小:配方法不但可以解一元二次方程,而且能求代数式的最值,还能用于比较代数式的大小.用配方法比较代数式的大小,主要是用作差法将代数式作差后得到的新代数式配方,根据新代数式与0的关系确定代数式的大小(2)求最值:用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值是将代数式配方为完全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的形式,根据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确定代数式的最值;(3)未知系数的取值:配方法在求值中的应用,将原等式右边变为0,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后,再运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待定字母的取值.(4)用配方法构造“非负数之和”解决问题:通过配完全平方式,利用“非负性”解决问题。

2,根的判别式的应用的方法【技巧】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4ac有如下关系: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上面的结论反过来也成立.(1)判断根的情况:式子b2-4ac叫做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b2-4ac.(2)求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根据判别式,确定与0的关系,直接代入解不等式即可。

(3)与三角形结合:一般会把根与三角形的边进行结合考察,考虑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否构成三角形即可,有时候还会与等腰三角形结合。

(4)与一次函数结合:通过一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观察图像即可。

3,根与系数的关系方法根与系数的关系: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的两根时,x1+x2=-ba ,x1x2=ca.考点1比较大小考点2求最值考点3未知系数的取值考点4用配方法构造“非负数之和”解决问题考点5判断根的情况考点6求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考点7与三角形结合考点8与一次函数结合考点9 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变形式子考点1 利用配方法比较大小【详解】(1)224622x x x -+=-+(),所以当2x =时,代数式246x x -+有最小值,这个最值为2,故答案为:2-;2;2;小;2;(2)2123x x ---()222x x =-+2110x =-+()>则2123x x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配方法的应用,掌握配方法的一般步骤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偶次方的非负性的应用.2.(2022秋·七年级单元测试)我们知道20a ≥,所以代数式2a 的最小值为0.学习了多项式乘法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可以逆用公式,即用()2222a ab b a b ±+=±来求一些多项式的最小值.例如,求263x x ++的最小值问题.解:∵()2226369636x x x x x ++=++-=+-,又∵()230x +≥,∴()2366x +-≥-,∴263x x ++的最小值为6-.请应用上述思想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探究:()2245____________x x x -+=+;(2)求224x x +的最小值.(3)比较代数式:21x -与23x -的大小.【答案】(1)2-,1(2)2-(3)21>23x x --【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式的特征求解.(2)先配方,再求最值.(3)作差后配方比较大小即可.【详解】(1)解:22245441(2)1x x x x x -+=-++=-+.(2)222242(211)2(1)2x x x x x +=++-=+-,故答案为:2,2-(2)解:221612611x x x x --+=-+2692x x =-++()232x =-+()30,x -³Q()23220,x \-+³>21612.x x \->-(3)解:()222323x x x x -++=--+()22113x x =--+-+()214x =--+ ()210,x --£Q ()2144,x \--+£ ∴223x x -++的最大值为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配方法的应用,掌握“配方法的步骤与非负数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考点2利用配方法求最值【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式的特征求解;(2)先配方,再求最值;(3)作差后配方比较大小.【详解】(1)解:()2224644222x x x x x +=-++=-+-故当20x -=,即2x =时,代数式246x x -+最小值为2;(2)∵224250x x y y -+++=,则2244210x x y y -++++=,∴()()22210x y -++=,即20x -=,10y +=,∴2x =,1y =-,∴211x y +=-=;(3)()()2221232211x x x x x ---=-+=-+,∵()210x -≥,∴()2110x -+>,∴2123x x ->-.【点睛】本题考查配方法的应用,正确配方,充分利用平方的非负性是求解本题的关键.7.(2023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把代数式通过配凑等手段,得到局部完全平方式,再进行有关运算和解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配方法.如:①用配方法分解因式: ²43a a ++.解:原式:²441(2)²1(21)(21)(3)(1)a a a a a a a =++-=+-=+++-=++②2246M a a =-+, 利用配方法求M 的最小值.解:2²462(²21)622(1)²4M a a a a a =-+=-++-=-+222(1)02(1)44a a -≥∴-+≥,,∴当1a =时,M 有最小值4.请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用配方法因式分解²412x x --;(2)若 2441M x x =+-, 求M 的最小值.【答案】(1)(6)(2)x x -+考点3 利用配方法未知系数的取值∴2a =,1b =,∴1a b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配方法,熟练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10.(2023春·山东威海·八年级统考期末)用配方法解方程2610x x --=,若配方后结果为2()x m n -=,则n 的值为( )A .10-B .10C .3-D .9【答案】B【分析】利用配方法将方程2610x x --=配成2()x m n -=,然后求出n 的值即可.【详解】∵2610x x --=,∴261x x -=,∴26919x x -+=+,即2(3)10x -=, 10n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配方法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11.(2023秋·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630x x ++=时,将它化为2()x m n +=的形式,则m n -的值为( )A .6-B .3-C .0D .2【答案】B【分析】由2630x x ++=,配方可得()236x +=,进而可得m n ,的值,然后代入m n -,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2630x x ++=,∴2696x x ++=,∴()236x +=,∴3m =,6n =,∴3m n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代数式求值.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配方求出m n ,的值.考点4 用配方法构造“非负数之和”解决问题∵三角形的三条边为a,b,c,∴b-a<c<b+a,∴3<c<13.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边为c,∴8<c<1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中的应用,熟练掌握配方法、偶次方的非负性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2023春·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2248200++-+=,那么y x=()x y x yA.-16B.16C.-8D.8【答案】B【分析】利用配方法把已知条件变形为(x+2)2+(y-4)2=0,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x+2=0,y-4=0,即可求出x与y的值,进一步代入求得答案即可.【详解】∵x2+4x+y2-8y+20=0,∴x2+4x+4+y2-8y+16=0,∴(x+2)2+(y-4)2=0,∴x+2=0,y-4=0,∴x=-2,y=4,∴x y=16.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配方法的应用,非负数的性质,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2023春·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中)不论x、y为什么实数,代数式x2+y2+2x-4y+9的值()A.总不小于4B.总不小于9C.可为任何实数D.可能为负数【答案】A【分析】要把代数式x2+y2+2x-4y+9进行拆分重组凑完全平方式,来判断其值的范围即可.【详解】x2+y2+2x-4y+9=(x2+2x+1)+(y2-4y+4)+4=(x+1)2+(y-2)2+4,∵(x+1)2≥0,(y-2)2≥0,∴(x+1)2+(y-2)2+4≥4,考点5 利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根.20.(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若1x =是一元二次方程220(0)ax bx a -+=≠的一个根,那么方程220ax bx ++=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一个根是=1x -C .没有实数根D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答案】B【分析】先将1x =代入220(0)ax bx a -+=≠中得到20a b -+=,再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进行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x =是一元二次方程220(0)ax bx a -+=≠的一个根,∴20a b -+=,即2b a =+,对于方程220ax bx ++=,∵242b a ∆=-⨯()228a a =+-()220a =-≥,∴方程220ax bx ++=有两个实数根,故选项A 、C 、D 错误,不符合题意;当=1x -时,2220ax bx a b ++=-+= ,即=1x -是方程220ax bx ++=的一个根,故选项B 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根的判别式,解答的关键是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根的情况与根的判别式24b ac ∆=-的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考点6 利用根的判别式求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与24b ac ∆=-有如下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24.(2023春·吉林长春·八年级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210k x x --+=有两个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21k k ≤-≠且B .21k k ≤≠且C .21k k ≥-≠且D .2k ≥【答案】B【分析】根据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得出0∆≥且10k -≠,求出k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题意知,24441840b ac k k ∆=-=--=-≥(),且10k -≠,解得:2k ≤,且1k ≠,则k 的取值范围是2k ≤,且1k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①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0∆⇔<方程没有实数根.(2)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0.考点7 利用根的判别式与三角形结合【详解】(1)证明:2(2)42k k∆=+-⨯2448k k k=++-2(2)0k =-≥所以此方程总有实根.(2)解:①若b c =,则此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此时20k -=,则2k =,原方程为:2440x x -+=,122x x ==,∴另外两边长为2和2,②若a c =,则1a =是方程2(2)20x k x k -++=的根,∴21(2)20k k -++=,∴1k =,原方程为2320x x -+=,解得:11x =,22x =,而1、1、2为边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另外两边长为2,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腰三角形存在性、三角形三边关系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6.(2023春·广东河源·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若方程(c 2+a 2)x +2(b 2-c 2)x +c 2-b 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a ,b ,c 是三角形ABC 的三边,证明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见解析【分析】先根据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得出△=0,再得出b 、c 的关系即可.【详解】解:Δ=[2(b 2-c 2)]2-4(c 2+a 2)(c 2-b 2)=4(b 2-c 2)(b 2-c 2+a 2+c 2)=4(b+c )(b-c )(b 2+a 2).∵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Δ= 0,即4(b+c )(b-c )(b 2+a 2)=0.∵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b+c≠0,a 2+b 2≠0,只有b-c=0,解得b=c .出判别式的值的情况,从而得到关于a、b、c及k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28.(2011秋·江苏无锡·九年级统考期中)已知关于x的方程22a x bx c x-+++=有两个相等的实数(1)2(1)0根,试证明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答案】【详解】考点:根的判别式;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先把方程变为一般式:(c-a)x2+2bx+a+c=0,由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得到△=0,即△=(2b)2-4(c-a)(a+c)=4(b2+c2-a2)=0,则有b2+c2-a2=0,即b2+c2=a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证明以a、b、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证明:a(1-x2)+2bx+c(1+x2)=0去括号,整理为一般形式为:(c-a)x2+2bx+a+c=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bx+c(1+x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即△=△=(2b)2-4(c-a)(a+c)=4(b2+c2-a2)=0,∴b2+c2-a2=0,即b2+c2=a2.∴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考点8 利用根的判别式与一次函数结合【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2210mx x --=无实数根得0m ≠且2(2)4(1)0m ∆=--⨯-<,即可得1m <-,又∵20b =>,可得一次函数2y mx =+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即可得.【详解】解:∵一元二次方程2210mx x --=无实数根,∴0m ≠且2(2)4(1)0m ∆=--⨯-<,440m +<,44m <-,1m <-,又∵20b =>,∴一次函数2y mx =+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一次函数2y mx =+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这些知识点.30.(2023·广东汕头·广东省汕头市聿怀初级中学校考三模)一元二次方程2240x x --=有两个实数根a ,b ,那么一次函数(1)y ab x a b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ab 与a b +的值,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2a b +=,4ab =-,∴15ab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52y x =+,故一次函数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四象限.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1.(2020秋·贵州贵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kb ++=-没有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 kx b =+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A .B .C .D .【答案】A【分析】首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确定k ,b 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确定其图象的位置.【详解】解:∵方程2210x x kb ++=-没有实数根,∴()4410kb ∆=-+<,解得:0kb >,即k b 、同号,当00k b >>,时,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当00k b <<,时,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二,三,四象限,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及一次函数的图象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确定k ,b 的取值范围,难度不大.32.(2023·安徽合肥·统考二模)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mx x --=无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 mx m =-的图像不经过(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C【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判别式的关系,求得m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求解即可.【详解】解:∵一元二次方程2210mx x --=无实数根∴224(2)4(1)0b ac m ∆=-=--⨯⨯-<,解得1m <-,由一次函数y mx m =-可得0k m =<,0b m =->,∴一次函数y mx m =-过一、二、四象限,不过第三象限,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判别式的关系,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考点9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变形式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课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课件
九年级上册第21章
一、复习回顾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 121
解:(1)x 121
x 11
x1= -11,x2=-11
(2)
解:(2)
(14x) 2 49
14x 7
1
x
2
二、探索新知
填一填(根据 a 2ab b (a b) )
2
2
5 ( x __)
即 k2-4k+5>0
1、配方法:
像这样,把方程的左边配成含有x的完全平方情势,右边是非负数,
从而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方程的方法就做配方法。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①移项
②化1
③配方
④开平方
⑤降次
⑥定解
注意:配方时,方程两边同时加上的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布置作业
解下列方程:
1 2 + 10 + 9 = 0;
这个最小值.
解:对原式进行配方,则原式=(a+1)2+17
∵(a+1)2≥0,
∴当a=-1时,原式有最小值为17.
状元成才路
5.用配方法说明:无论k取何实数,多项式k2-4k+5的值必定大于零.
解:k2-4k+5
=k2-4k+4+1
=(k-2)2+1
∵无论k取何实数,(k-2)2≥0
∴(k-2)2+1>0
3
x
3
b 2
( )
2
5213源自( x __)2
(5) x bx ___ ( x __)
2
b
2
2
二、探索新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巴好玩吗
[问答题,简答题]凝气设备的组成有哪些? [单选]为了预防驾驶疲劳,驾驶员每天应保持()的睡眠时间。A、3~4小时B、4~5小时C、7~8小时 [单选]关于骨产道,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骨盆是由骶骨、耻骨、尾骨组成B.真骨盆两侧为髂骨翼,后面为第五腰椎C.骨盆入口平面为骶岬、髂耻线与耻骨联合上缘D.骨盆出口平面是由骶尾关节、两侧坐骨棘、耻骨联合下缘围绕的骨盆腔最低平面E.中骨盆平面横径为坐骨结节间径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pT0的含义是()A.术前影像证实早期癌B.术前已判定为原位癌C.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原位癌D.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原发肿瘤E.术后病理检查诊断明确分型 [单选]胃镜检查的禁忌证哪项不正确()A.严重心衰B.精神病不合作者C.溃疡病急性穿孔者D.吞腐蚀剂急性期E.食管癌有吞咽梗阻者 [问答题]一个尺寸为36.5×48.5的货盘可承载的最大重量为多少?(地板承载限制112磅/平方英尺货盘重量45磅系留装置29磅)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①以人为本,践行宗旨;②遵纪守法,依法执业;③尊重患者,关爱生命;④优质服务,医患和谐;⑤廉洁自律,恪守医德;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⑧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请选择正确()。A.①、②、④ [问答题,简答题]税法对各类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单选,A1型题]既有肠燥便秘,又有水肿腹满者应选用的药物是()A.火麻仁B.杏仁C.桃仁D.郁李仁E.商陆 [单选]骶耻外径正常值为()A.23~26cmB.18~20cmC.30~36cmD.25~28cmE.8.5~9.5cm [单选]在实施ERP时,企业方项目组的角色中,不存在的是:()A.项目领导小组B.项目经理C.用户组D.生产的一线工人 [填空题]双组分涂料混合后固化作用开始,必须在()内用完,超出()的产品不能继续使用。 [单选]为维吾尔族宾客服务时,尽量当宾客的面冲杯子,端茶时不要用()。A、右手B、左手C、单手D、双手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二尖瓣狭窄发生大咯血时以下处理不正确的是()A.采取坐位或患侧卧位B.酚妥拉明C.垂体后叶素D.利尿E.镇静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DSA显示血管的能力与血管内碘浓度和曝光量平方根的乘积()A.成正比B.成反比C.成无关D.成平方关系E.成开方关系 [单选,A2型题]女婴6个月,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经抗感染治疗后,脑脊液恢复正常,停药后2天再次发热,并出现惊厥,考虑合并硬脑膜下积液,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是()A.头颅B超B.头颅CTC.头颅MRID.颅骨透照试验E.硬膜下穿刺 [单选]男孩,4岁,头颈、双上肢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出院,2天后创面出现典型的带状疱疹,最可能的是()A.厌氧菌感染B.念珠菌感染C.表皮葡萄球菌感染D.铜绿假单胞菌感染E.病毒感染 [问答题,简答题]销售活动分析的程序? [单选]下列调速方法中,使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明显变化的是()。A、改变电枢回路电阻B、改变励磁回路电阻C、改变端电压D、改变励磁回路电流 [单选]有关顺磁反应法测定氧浓度的叙述下列哪一点不正确A.氧分子有顺磁反应性B.同时采集参比气体(空气)C.从麻醉环路内不断采集气样检测D.耐用,无需经常更换氧电池E.氧浓度的测定值易受麻醉气体干扰 [判断题]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办理对外贸易购付汇、收结汇可通过任何外汇结算账户进行。A.正确B.错误 [判断题]离心泵的叶轮由铸钢制成,可分为全开式、半开式和封闭式三种。A.正确B.错误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HbBarts的组成是()A.&alpha;2&beta;2B.&alpha;2&gamma;2C.&alpha;2&delta;2D.&gamma;4E.&delta;4 [单选]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中用于标记的核素称为()A.示踪剂B.指示剂C.标记原子D.分离剂E.催化剂 [单选,A1型题]下列各项,不属于伤寒证别称的是()。A.外寒证B.表寒证C.寒邪束表证D.太阳表虚证E.太阳伤寒证 [单选]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属于()。A、法律B、行政法规C、部门规章D、地方性法规 [单选]关于产褥期的健康教育,错误的是()。A.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应卧床休息24小时B.保持会阴部和乳房的清洁C.营养合理,防止便秘D.居室应安静,舒适E.阴道自然分娩产后第二日可在室内随意活动 [单选]第一个成立的区域性港口国监督合作组织是()。A.美国海岸警卫队B.巴黎备忘录C.东京备忘录D.加勒比备忘录 [问答题,简答题]为了保证电池长寿命,电池室应具备哪些条件? [填空题]塔板上浮阀的排列方法有正三角形和()两种。 [单选]关于流动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B.流动比率应维持为1:1左右比较理想C.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付能力越强D.流动比率可以用来衡量盈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 [单选,A1型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常见的病因是()A.肾上腺皮质腺瘤B.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D.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癌E.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单选]履行行政补偿责任的主要责任形式是()。A.签发执行支票B.支付补偿金C.恢复原状D.实物补偿 [单选]氨水清扫管插入氨水支管的深度不大于()MM。A.2B.4C.5 [单选]肺癌的早期症状是()A.食欲不振B.咳嗽、痰中带血C.大咯血D.持续性胸痛E.出现Horner综合征 [单选,A1型题]男婴,10个月。对蛋白需要量是3.5g/kg,而成人则为1.0g/kg。其相差如此之大是因为婴儿()A.以乳类食品为主要食品B.氨基酸在体内并非完全吸收C.生长发育旺盛,需要正氮平衡D.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差E.利用蛋白质的能力差 [问答题,简答题]我国GMP申请认证的开始时间是? [单选]大吞噬细胞的功能是()A.参与细胞Ⅰ型变态反应B.参与抗原识别和递呈C.参与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D.参与速发变态反应E.参与补体活化 [单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现的代谢紊乱为()A.高血浆肾素B.低尿钾C.低血钾D.高血钾E.血醛固酮水平降低 [填空题]气压机()压力突升或()流量突降,会导致气压机飞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