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题型8 “启示、认识”类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做题方法
特点设问类特点(特征)指的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一般通过与同类事物的比较得出。
设问时一般用语:主要特点、时代特征、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点等。
设问角度一般有三类:一是针对历史阶段的相关问题进行设问;二是针对历史专题相关问题进行设问;三是针对历史概念相关问题进行设问。
答题方法1.与历史阶段相关的问题(1)考查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
(2)考查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征,可先按时间划分阶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
(3)考查某一历史事件在演变中所呈现的阶段特征,可从原因、性质、过程、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
2.与历史专题相关的问题3.与历史概念相关的问题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设问主体,然后根据材料中信息及问题分值,思考从一方面还是多方面回答。
一般说来,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是否处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等。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是否顺利、最突出的地方等。
(5)内容(措施)——体现的思想、侧重点等。
(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否彻底、有没有局限性等。
(7)数量及关系——设问主体发展快慢、比例增减幅度及以什么为主体等。
(8)范围——涉及的地域、领域等。
(9)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和双重性质、性质是否前后一致等。
(10)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原因、背景类原因、背景类非选择题的设问通常分两种:一是限定性设问,即题目中设置限定词语的设问,如某一事件(或现象)出现的历史、经济或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根本、主要、直接原因,主客观原因或内外因等;二是宽泛性设问,即题目中没有限定词,直接设置为背景、因素、原因、条件、依据等。
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那点事儿》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这档子事儿。
说起来啊,这可真是有点门道呢!咱先说说这启示类答题,就像是一个小谜语,得解开了才能找到答案。
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可别慌,沉住气,就跟那侦探破案似的,得一点点去分析。
首先呢,得把题目和材料看仔细咯,可别一目十行,万一错过了啥关键信息,那不就傻眼啦。
就像找宝藏,得先找到那地图不是。
然后,咱得开动脑筋,回想一下课本上学过的知识点。
历史嘛,都是有规律的,过去发生的事儿总会给咱点启发。
把学过的知识跟题目联系联系,说不定答案就自己蹦出来啦。
记得我当初考试的时候啊,看到启示类题目就紧张,生怕自己答不出来。
后来我发现,紧张啥呀,不就是个答题嘛,大不了错了就当积累经验呗。
这么一想,反而轻松多了。
还有啊,回答这类题千万别啰嗦,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结果没说到点子上,那不就白费劲啦。
要简洁明了,直击要害!就像射箭一样,瞄得准准的,一箭中的。
再告诉你们个小窍门,有时候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
比如某个历史事件成功了,那它成功的原因就是启示;要是失败了呢,那就想想为啥失败,吸取点教训,这也是启示呀。
另外,用词也得注意。
别整些太高大上、咱自己都弄不明白的词,就用咱平时说话的那语气,大白话就行。
这样老师看着也舒服,还能觉得你这孩子接地气儿。
总之啊,面对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别害怕,别紧张。
把它当成一个有趣的挑战,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好好去分析、去思考。
说不定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也不难嘛!就像那句话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咱们掌握了技巧,多加练习,到时候一定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把那些启示类题目都拿下!加油吧,小伙伴们!祝你们在高考的历史战场上大获全胜!。
2021届高考历史非选择题40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40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一)文字材料型非选择题1. 题型特征文字材料解析题基本结构一般是由文字材料和问题组成,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非客观性试题。
它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从未见过的文字材料中解读、汲取、整理出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考查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客观描述和阐释历史实物的规律、特征,分析、比较、归纳、评价论证历史问题,独立的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识等学科能力。
2. 解题技法(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
尤其是古文史料,必须明确其中的主题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文字史料体现的历史主题。
(2)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课本。
首先是立足材料,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3)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信息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文字材料题的关键。
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4)四个步骤:读(审题)→找(关键信息)→接(嫁接相关知识)→转(转换文字材料信息和知识)→答(组织答案,要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提示化)具体方法:(1)拿到试题首先关注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之前是否有句子,如果有,不管句子长短,首先关注它,因为这段话往往是下列几段材料的中心思想或命题立意,也是联系教材知识的切入点。
如高考例析中的“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句话就指明了我们答题的方向,就联系必修一政治文明中的知识点即可,而且提示了“政治文明的演进”这个关键词,使我们想到必修一政治文明的演进趋势就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2)其次,关注材料出处。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一)审题必须把握的“一、二、三”“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
首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
如果有效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
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
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
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最好采用“序号化”,如:①②。
(二)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述”,即叙述。
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
(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
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
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
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即分析。
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
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高考历史中认识、启示类试题解题方法与训练
历史“认识、启示”类试题解题方法指导与训练题目特征记心中,遇到问题才不懵:认识启示题,一般不单独成题,往往出现在一个大题的最后一问。
从相关历史中得出经验教训、启示、认识是重要的学科能力之一,也是高考命题中非常常见的题型。
“启示”一般由“经验教训”而来,因此,“经验教训”与“启示”,对我们回答相关问题而言,其所要求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题目要求考生谈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如下几情况,(1)考查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总体掌握情况,实际就是对相关教材知识、题目所给历史材料的高度概括;(2)对相关历史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评价,对这类“认识”教材中往往有现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时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关评述,然后再依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3)由某一具体问题,谈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预测;(5)与经验教训、启示所要求内容基本一致。
答题技巧记得牢,作答迅速分数高:经验教训与启示题的作答程序是:(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教材、题目材料及前面几问的答案进行系统,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材料中涉及这一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好”“坏”两个方面。
“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
(2)对上一步所归纳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
对内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因素整理合并,并上升到理性高度。
因为,只有高度概括,具有理性的东西才能具有借鉴意义,用于指导现实活动。
因此作答一定要抓住关键,切中要害。
最后成形的答案,切忌各条目间内容相近,或答出内容过于具体,缺乏理性与概括。
(3)最后确定作答内容。
经验教训与启示问题,多能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依据题目本身能够得出许多经验教训或启示,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将那些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写入答案。
因为,这类题一般而言答案要求不会太长,答出三个左右的条目就可以了,即使我们想多写上两条,也注意作答的顺序。
(4)注意语言表达。
由于经验教训或启示,是用于指导现实活动的,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即把“坏”的正过来说。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历史作为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是考生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除了选择题外,历史科目中还有非选择题,如简答题、论述题等。
这些非选择题在考试中占据了较大的分值,并且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因此,了解一些解题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一、合理组织知识框架在解答历史非选择题时,首先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
历史学科的知识点众多,因此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对于解答非选择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论述“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发展”这个题目时,可以将其分为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现代科技三个部分来论述。
在古代科技部分,可以涉及中国古代发明的众多方面,如造纸术、指南针等;在近代科技部分,可以讲述西方科技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科技的崛起;在现代科技部分,则可以介绍中国在航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这样合理组织知识框架,可以清晰地展示出自己的论述结构,便于阅卷老师的理解。
二、善于发挥论述题的创造性历史非选择题的特点是较为开放和广泛性,对于考生来说,可以发挥较大的创造性。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给出一些独特的、有创意的观点和见解。
以“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为例,可以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和文化交流上,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出发,如在宗教、艺术和建筑方面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种多角度的论述,可以展现出自己的深度思考和对历史问题的独到见解。
三、注重论述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无论解答何种类型的历史非选择题,都需要注重论述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在展开论述前,可以用一段简短的引言来引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在论述中,要注意将观点叙述清晰,并进行适当的论证和佐证。
同时,要注意论述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的逻辑结构清晰,论述过程流畅。
四、适当运用历史名人名言在解答历史非选择题时,适当运用历史名人的名言是一种很好的修辞手法。
历史名人的名言往往包含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智慧,通过引用这些名言可以增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的说服力。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题型8 “启示、认识”类
题型8“启示、认识”类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
此类型设问主要是就某一个(类)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设问的最后部分,与前面设问的解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主要分两类:1.“认识”类:往往以“谈谈你的……认识”形式呈现,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评价”“看法”,至少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
2.“启示”类:通常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建议”“态度”“感想”等求答语提出。
要求学生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
1.认识类:一般从事件本身思考,“就事论事”,侧重于“是什么(判断表态)”“为什么(阐述道理)”“怎么样(明确做法)”的角度回答。
答案从两方面组织:一是共性特征(从材料或题目的答案内容入手,归纳总结出规律性认识);二是“探因寻果”。
2.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两个方面思考,联系现实,侧重于要怎么样、不能怎么样方面回答。
答案一般从三个方面组织:一是理论高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现实指向(密切联系现实,对当前有指导意义);三是反面的东西正面说。
3.注意事项(1)对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
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
(2)对问题的认识、启示,只需亮明观点,不必展开分析。
(3)由某一具体问题谈对一类问题的看法,就要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从原因与影响入手)、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手)等。
(4)通过问题对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得出与现实主旨思想一致的结论。
实战演练1.(2019·山东临沂期末)(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启示类主观题解题规律例说.doc
历史解题技巧:启示类主观题解题规律例说启示类主观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考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来检测考生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1、历史上选拔人才给我们什么经验或启示?参考答案: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2、研究历代监察制度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研究古代的监察制度有利于我们今天的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
3、中国古代历次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参考答案: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大的重要手段。
改革要有远见卓识,要坚决彻底;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中还需要注意用人。
改革必然触动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会有阻力和斗争。
4、古代税制改革对我国税费改革有什么借鉴?参考答案:减轻农民负担;税收从繁到简;减少中间环节;改革坚决彻底。
5、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参考答案: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进行外交;与各国保持平等团结,但坚决反击侵略;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6、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相继失败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和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斗争都不能成功。
必须由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群众基础的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亡。
7、对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有什么认识?参考答案: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中国的工业才能独立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必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经济的发展会引起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8、中共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方针不同但效果相似,说明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历史非选择题在考试中常常要求考生以较长的篇幅回答问题,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和运用。
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的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1. 理解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仔细阅读问题并确保理解其含义。
了解问题的要求是成功回答的关键,因此不要匆忙开始写作。
2. 分析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不同方面或要求。
这有助于确定需要涵盖的内容,规划论点和组织结构。
3. 确定主题句:在回答问题时,首先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
主题句应具有清晰的论点,并在整篇回答中得到充分阐述和支持。
4. 收集证据:为了支持主题句,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事实、数据和证据。
这些证据应有说服力,并与问题的要求相符合。
5. 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清晰地传达思想。
选择一个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的结构,例如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或重要性划分段落。
6. 平衡时间:如果问题要求回答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事件,应确保在回答中平衡地提及这些事件。
不要局限于特定的事件或时间段,而是充分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
7. 全面回答:试图全面回答问题,涵盖所有相关的方面和观点。
避免只重复表达一个观点,而是提供多个观点和解释,以展示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8. 使用历史术语和理论:在回答中使用适当的历史术语和理论,以展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不仅可以提高回答的准确性,还可以使回答更具学术性和权威性。
9. 确保准确性:历史非选择题要求回答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因此确保所提供的信息是准确的。
以确切的细节、具体的例子和正确的引用支持回答。
10. 高效使用时间:在写作之前花一些时间规划回答,确定重要的观点和论证策略。
然后,分配好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以确保在考试时间内完成回答。
总之,对于历史非选择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精确陈述论点、深入挖掘证据和良好的组织结构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这些技巧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有效地回答历史非选择题。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在历史考试中,非选择题的答题陷阱也是变化多样,那么我们在答题时面对出题老师的试题,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材料三读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大意,明确主题。
细读:结合材料的关键要素(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标注出关键词备用,并厘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独立还是互补,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要点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 ,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的要点一个也不能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答案组织三界定一要:界定好答案的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做出明确规定。
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
二要: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等,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
三要: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答题书写四注意一要注意: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注意:语句通顺、语言准确。
三要注意:在形式上“三化”:段落化,一问一段,直观简明;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问题和要点应标上序号。
四要注意:观点是否正确,论点与材料是否一致,多采用教材中出现的规律性、结论性语句,使要点“少而全”“多而不杂” ,力争齐全少失分。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除选择题外,材料解析题就是高考试卷中最重要的题型了。
新课标对材料题提出了明确的考查要求,即阅读并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在对信息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完成答题要求。
从广东高考的情况来看,两道主观题占52分,而且全部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
所以,熟悉材料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对于提高主观题的得分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解析题的分类材料解析题按其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图表、综合等不同类型;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提示程度可分为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和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
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中,命题者不给考生任何有关材料背景的说明,完全依赖于考生的知识背景,判断出材料的历史范畴,包括时间、朝代、范围等,然后依据相关史实进行作答。
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中,命题者往往能给出材料相关的背景说明,考生据此即可发现命题者所要考查的历史范畴,并依据相关信息作答。
二、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一)读通过阅读来理解材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前提条件。
对材料一般要进行两次阅读: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人物、背景及历史事件。
第二遍细读,要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把材料中与答题点有关的信息进行重点标记,去除与答案无关的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处理,去粗取精。
对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
阅读、理解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题目“四语”。
规范的高考历史材料题,其题干一般有四个成分:第一,提示语,它告诉你答题方式,是根据材料回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主干语,它告诉你解答所涉及的主要历史问题;第三,限制语,它限制了回答问题的时空范围;第四,答案语,它告诉你具体答什么,是原因、内容、影响,还是认识。
【例1】(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中历史非选择题的比重很大,有哪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拿分呢?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基本结构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2.问题:主要有五大类(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2)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5)简述……的启示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案类型:1.据答案来源分:(1)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2)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
2.据答案内容分:(1)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答案。
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2)开放性答案: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
如:问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3.据答案形式分:(1)列举型:如: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写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
(2)简述型:对答案要进行简单论述。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1.解题过程应把握好五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答案)(1)读(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
审题分两步: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可泛读或浏览,也可精读。
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等限定词;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2)找(相关信息):找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启示、认识类设问
【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启示、认识类设问●特点概述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
此类型设问主要是就某一个(类)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设问的最后部分,与前面设问的解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答题模板模板1从不同类型看答案的思维要求,启示、认识类设问可以分为三类(1)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方面回答。
(2)认识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
解答这类题目,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紧扣题目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不能脱离题目泛泛而谈。
(3)借鉴、建议、主张、态度、见解类:侧重从要怎么样的角度回答。
模板2从组织答案的思维要求看,一般分三步解答首先,点出定性认识。
对材料及前面几问进行系统归纳,找准“题眼”。
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材料涉及的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初步分为“益”“害”两方面。
其次,抓关键,切要害。
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提炼,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最后,注意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组织答案,要有历史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
模板3从设问提示角度来看,一般采取专项分析(1)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策、改革和革命,政党组织派别和政治格局等方面的内容。
一般可从国情、领导阶级及其实施的方针策略、群众支持或拥护程度等方面思考。
(2)经济方面,主要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措施、工业化道路等方面的内容。
一般可从符合国情、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适时调整政策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主要包括文化制度(政策)、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发展、主流与支流、本土与外来等方面的内容。
一般从以下三点思考:①如何对待,从在批判中继承、发展等方面思考;②如何认识,从文化活动或思想的地位、对国内和国际的影响等方面思考;③从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方面思考。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法总结(精品)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法总结(精品)一、解答非选择题整体把握:“一个前提,两个原则”。
“一个前提”:答案要准确规范,书写要工整,答在规定的答题框内。
每年高考中都会有一些试卷,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不清,答题空间安排不合理,使阅卷老师找不着要点。
“两个原则”:(1)答案“点要多、面要全、话要短”。
回答非选择题应注意答案要多角度,要点多而全,回答直接,尽量使用历史专用语言,太简洁易漏知识点,影响得高分,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办法,但要注意“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度”,而“深度”要适可而止,解释“话要短”,不要重复、啰嗦。
(2)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键词”写在前面。
要紧扣设问,把要求回答的要点,以最简洁的语句按①②③分别写来,每个小要点后,用冒号进行解释,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回答的要点。
这样容易得高分,最起码能少失分。
二、解答非选择题具体步骤:第一步、审设问高考主观问答题的设问审读,一般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审答案来源纵观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无外乎两种形式,一是“据材料”,二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若是“据材料”,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受教材束缚,依据材料作答,答案需要提炼、概括、归纳、抽象等;若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在材料和教材中,作答既要充分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又要利用教材结合点以及平时的知识积累。
二审时空限制要注意审清设问中的显性或隐性的时空范围;时空范围制约着解题的取向,对解题起着规定性作用;故要审清时空,并在一定时间、空间下理解和解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三审提示词语(即怎么答)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
常见提示语有:指出、概括、简述、分析、阐述、说明、论证、总结、评价(或评析、评论)、评述、比较等。
设问中的这些行为动词既体现了试题对学生学习历史学科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因此,要认真审读设问中的这些提示语,准确掌握解题方式,具体如下表所示:第三步: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联系教材知识,做出准确判断;联系题目提问,寻找相应信息;围绕观点组织材料。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答题技巧:非选择题在高考卷中多表现为材料题(包括文字类和图表类),平常练习所见的问答题在去年高考中也有出现。
解答材料题关键在于把握读、找、答三个步骤。
1、读――解答的前提“读”即阅读材料,具体应把握以下原则:(1)先读设问,再结合设问阅读材料。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不但思路清晰明确,而且便于从材料中找寻有效信息。
(2)重视两头。
材料的首尾两头多为段落的中心语句,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等重要信息。
(3)看出处。
材料的出处常被同学们忽视,但是这些文字往往会给我们提供某种示意或引导,有利于我们利用熟识的课本学问去解读生疏的材料。
(4)划层次。
2、找――解答的关键“找”即找有效信息、找答案。
(1)根据标点符号推断段落结构,确定信息源。
“、”和“;”表示多个同类信息的并列。
“。
”表示一个完好信息的表达完毕。
“……”在材料中多表示与解题无关文字的省略,也就是说“……”的前后有可能会隐藏着有效信息。
根据材料所包含的不同信息,用斜线划出相应的层次。
(2)根据设问要求找信息,确定答案来源。
在设问中,常有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等类似文字。
解题时,须对这些限定词语予以关注。
①“根据材料……”:这种设问多表示答案主要通过材料来解答,甚至有可能就出如今材料中。
②“结合所学学问……”:这种设问大多说明材料只是抛砖引玉,真正的答案还得求助课本学问。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这种设问表示仅仅依靠材料还不能提供完好的答案,需要通过课本学问来补充完好。
3、答――解答的表达“答”即答题,这一点往往是大家简洁忽视的,但却是至关重要的最终一步。
(1)一题多问时,应对所答内容进行区分,先写出题目的中心语再进行答题。
(2)留意设问分值。
学会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多寡。
(3)规范作答答题格式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语言规范,语言学科化、简洁精确化。
山东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思路
如何解答高考历史“启示”类试题启示,按中文意思是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
启示类主观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看法”、“理解”、“你认为”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考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检测考生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在近几年的全国文综卷或地方文综卷、历史单科卷中,开放性试题都占有一定的份量。
“启示”类问题,在评分参考答案中命题者没有设置具体答案,这是一种典型的开放性试题。
“启示”类问题的设置既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也是当今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要求,所以要引起重视。
本文结合具体高考题,就“启示”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谈一点看法。
一.“启示”类历史试题的特点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卷Ⅱ第38题: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清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启示、认识类设问
⾼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启⽰、认识类设问⾼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启⽰、认识类设问【题型特点】启⽰、认识类⾮选择题的设问⼀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启⽰、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
历史试题的“认识”往往是以“谈谈你的认识”形式表现的,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评价”“看法”,⾄少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
与“启⽰”有所不同的是,“认识、看法”需要考⽣表明对该问题的态度,然后再得出规律性、本质性的结论,或者从经验教训中提炼出历史认识和看法,强调的是依托问题谈⾃⼰的感悟。
⼀般有如下⼏种情况:对问题进⾏总体把握,实际就是对所给材料进⾏⾼度概括;对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评价;由某⼀具体问题上升到谈对某⼀类问题的看法;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预测,提升到理性⾼度。
“启⽰”是指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可供后⼈借鉴的认识,要求学⽣对某⼀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般放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来检测学⽣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识⽔平及历史感悟能⼒。
因⽽启⽰类试题的答案常具有总结性、理论性。
启⽰类试题通常是通过“启⽰”、“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对策”、“建议”、“态度”、“感想”等求答语引出来。
认识、启⽰类试题,⼀般⽽⾔与前⾯⼏个设问联系紧密,因⽽,⼀定要注意这⼀问答案与前⾯答案的协调,不能⽆中⽣有,泛泛⽽谈。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般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般分三步解答。
⾸先,对材料进⾏系统归纳,找出“题眼”。
根据⾃⼰的理解将材料涉及的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益”“害”两⽅⾯。
其次,抓关键,切要害。
结合设问,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提炼,并上升到理论⾼度。
最后,注意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度组织答案,要有历史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
1.认识类:、为什么(阐述道理)、怎⼀般从事件本⾝思考,“就事论事”,侧重于是什么(判断表态)么样(明确做法)的⾓度回答。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高中历史有时候简直有点像另外一门学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8“启示、认识”类
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
此类型设问主要是就某一个(类)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设问的最后部分,与前面设问的解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主要分两类:1.“认识”类:往往以“谈谈你的……认识”形式呈现,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评价”“看法”,至少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
2.“启示”类:通常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建议”“态度”“感想”等求答语提出。
要求学生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
1.认识类:一般从事件本身思考,“就事论事”,侧重于“是什么(判断表态)”“为什么(阐述道理)”“怎么样(明确做法)”的角度回答。
答案从两方面组织:一是共性特征(从材料或题目的答案内容入手,归纳总结出规律性认识);二是“探因寻果”。
2.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两个方面思考,联系现实,侧重于要怎么样、不能怎么样方面回答。
答案一般从三个方面组织:一是理论高
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现实指向(密切联系现实,对当前有指导意义);三是反面的东西正面说。
3.注意事项
(1)对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
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
(2)对问题的认识、启示,只需亮明观点,不必展开分析。
(3)由某一具体问题谈对一类问题的看法,就要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从原因与影响入手)、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手)等。
(4)通过问题对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得出与现实主旨思想一致的结论。
实战演练
1.(2019·山东临沂期末)(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仲舒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真正综合,建构起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特别是由于他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汉武帝钦定,从此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
……董仲舒的所有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都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因而巩固和加强了以刘氏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促进了西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与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材料二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
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
……董仲舒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发生重大影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他编造了一套“三纲五常”封建伦理规范,高度集中地反映了整个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董仲舒学说在中国历史上能够长期发生影响的秘密。
——于首奎《西汉哲学新探》(1)结合材料一、二的史实,谈谈两位作者对董仲舒学术的认识。
答案材料一作者持肯定态度。
其理由是:董仲舒综合先秦诸子的思想,建构新的儒学体系;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巩固了中央集权;其思想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和西汉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材料二作者持否定态度。
其理由是: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脱离客观实际。
2.(2019·山东枣庄模块检测)(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失误:树敌太多,遭到顽固派反对;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
过程急于求成等。
启示: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等。
(言之有理即可)
3.(2018·山东聊城期末)(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1850~1904年间中国译著呈现的主要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对这些变化的认识。
答案(2)变化:内容从以应用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主向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主转变;来源由以英美为主转变为以日本为主。
认识:这一变化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本质上反映出甲午战争结局对国人的刺激;民族意识觉醒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推动了先进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深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4.(2018·山东滨州期末)(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1953年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一段如何看待“施仁政”的问题。
他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
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
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
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
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
——杨树标等《当代中国史事述略》(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五”计划指导方针的认识。
答案(2)认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是施大仁政。
“一五”计划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符合人民的当前利益,是施小仁政。
指导方针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
5.(2018·山东日照期末)(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
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
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答案(3)认识:经济体制改革要不断深化;要立足于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6.(2019·山东聊城期中)(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
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
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与古希腊人文思想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3)关系:继承与发展。
启示:注重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继承与创新中学习传统文化。
(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文化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