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盆地构造演化史与锰矿找矿方向

合集下载

锰矿特征及找矿思

锰矿特征及找矿思

锰矿特征及找矿思摘要:通过对锰矿石的结构分析以及对锰矿床的剖析本文分别从矿体的特征、矿体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不同方面探讨锰矿的矿床特点,并根据其特征研究其成矿规律。

分析国内锰矿的主要分布结构。

从而根据锰矿成矿特征加之研究者的经验来寻求可行的找矿思路或方向。

关键字:锰矿;锰矿特征;找矿思路;灰白色的金属锰具有很大的硬度及韧性,熔点、沸点均较高。

锰矿作为极其重要的金属矿藏原料有很大的应用范围。

尤其在钢铁冶金工程中,具有防止形成碳化物的调适作用;锰与镍镁等元素配成的合金也具有持久抗腐蚀性能。

是良好的工业原料。

锰矿的成矿原因可简单概括为沉积作用或成岩成矿。

其化学环境大致包括两类:可与含碳黑色岩系形成锰矿;或与灰质碳酸盐岩、硅质岩以及碳酸盐岩共生锰矿。

在我国,大部分的锰矿石区为沉积或风化的矿石区。

地下的变质作用会影响锰矿石的质量,根据规律分析发现,强烈的变质可能会导致锰矿石变质而失去其原本的作用。

但稍微的变质作用会使其锰含量变富,效果更佳。

目前,开发的锰矿均为受变质锰矿区,由于变质作用而形成的锰矿还有待继续发现。

1 锰矿的特征目前国内开发的锰矿石大都集中在几大含锰岩系中,其中含锰硅质岩系、黑色页岩系以及含大块锰矿的混色含杂质岩系的总含优质锰矿量占全国的75%以上。

除此之外,碳酸岩系、磷酸岩系以及沉积岩系中含约25%左右的优质锰矿源,大都为少量较分散的矿床。

对于富含硅质的硅质岩以及富含混杂泥质的混杂质灰岩,其特点为中间混有大量的硅质岩段或其夹层中混有各种含杂质的碳酸盐,在矿床周围存在与锰矿石同时沉积的纯碳酸盐矿区。

其底部含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化石,而缺少陆生的大型生物化石。

锰矿石主要产于含杂质的硅质岩及含泥质的碳酸盐中,纯碳酸盐相中不含锰矿石。

锰矿石主要以碳酸锰为主,不存在氧化锰矿,矿床具有灰泥结构特点,主要以层状、豆状等形状存在。

有些地区存在菱形锰矿,其主要为硅酸盐类锰矿。

通常在广西、安徽、龙头等地存在此类锰矿。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刘寅;胡凯;韩善楚;孙泽航【摘要】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Sb-Hg低温热液矿床,也是我国卡林型金矿大规模富集区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的控制,因此,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前人大量研究认为:右江盆地内主要发育有NW和NE向两组构造,NW及NE向的边界断裂对盆地的演化及火成岩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床在平面上均分布于右江盆地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岩性和构造控矿的特征;右江盆地形成及后续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早泥盆世中期滨浅海陆棚发育(D21),中泥盆世—中二叠世裂陷洋盆发育(D2-P2),中二叠世末—中三叠世洋盆消失及前陆盆地发育(P32-T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盆地消亡及碰撞后伸展(T3-J1),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NE向挤压构造发育(J2-K21)和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局部伸展作用(K31-E);右江盆地内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期集中在前陆盆地发育结束而褶皱成山后,成矿过程与伸展环境密切相关.【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15(021)001【总页数】14页(P1-14)【关键词】右江盆地;南盘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构造演化【作者】刘寅;胡凯;韩善楚;孙泽航【作者单位】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13;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Corresponingauthor:HUKai,Professor;E-mail:*************.cn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华南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Hg-Sb低温热液矿床,尤其以卡林型金矿床(也称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最为著名,有“滇黔桂金三角”之称,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

右江沉积盆地印支-燕山期金矿成矿系统研究

右江沉积盆地印支-燕山期金矿成矿系统研究

右江沉积盆地印支-燕山期金矿成矿系统研究
王疆丽;林方成;于远山;王宏;吴松洋
【期刊名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2014(50)1
【摘要】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印支期的演化息息相关,本文以翟裕生等确立成矿流体系统的原理为基础,将右江沉积盆地中的金矿床按照成矿流体输导体系的不同划分为断裂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不整合面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岩性输导成矿子系统。

以典型矿床为载体,初步探讨了各成矿子系统的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作用产物,并建立了该成矿系统的综合成矿模式。

【总页数】9页(P105-113)
【关键词】滇黔桂;右江沉积盆地;印支-燕山期;卡林型金矿;成矿系统
【作者】王疆丽;林方成;于远山;王宏;吴松洋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华力西—印支期海相沉积盆地演化与广西下雷锰矿床成矿关系探讨 [J], 覃桂武;刘文安
2.吉林省晚印支期-燕山期成矿事件年谱的拟建及特征 [J], 彭玉鲸;翟玉春;张鹤鹤
3.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 [J], 刘建明;叶杰;刘家军;顾雪祥
4.右江沉积盆地演化与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J], 陈翠华;何彬彬;顾雪祥;刘建明
5.格咱印支期火山-岩浆弧东斑岩成矿带燕山期斑岩钨钼、铜、铅锌成矿作用 [J], 尹光候;许东;余海军;曹德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锰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分析

锰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分析

锰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分析饶兴会【摘要】本文选取的锰矿矿区位于滇西地洼区西南缘,昌宁一孟连裂谷系南段的滇西澜沧裂谷北部,距澜沧县城北西30KM,位于印度板块与华南板块的接触带附近,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矿区之一.本文简要分析锰矿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特征与矿体特征以及找矿标志,为我国未来锰矿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锰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作者】饶兴会【作者单位】云南环复地质矿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21.1 锰矿地理背景本文选取的锰矿矿区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昌宁一孟连晚古生代裂谷带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99°43′13″-99°44′59″,北纬22°43′52″-22°46′02″。

矿区的总体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其坡度多在10°-20°之间,局部可达25°。

地表广泛分布着岩溶峰丛、槽谷、石牙、漏斗、洼地、落水洞和干溶洞等,为典型的侵蚀岩溶地貌,该区域干湿季交替,气候温暖,降雨量丰沛,且排水条件良好,因此,风化作用相当活跃,为红土化提供便利,促进了红土型矿床的形成。

1.2 工作区地质该区域的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别是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1)及第四系(Q)。

泥盆系由一套硅质碎屑岩建成的,其主要成分有:灰岩、泥岩、砂岩、板岩等;构成石炭系下统的是一套火山碎屑岩(C1),其主要成分为:安山凝灰岩、玄武岩、硅质岩等,石炭系中上统(C2+3):下部为白云质灰岩,上部为珊瑚灰岩。

二叠系:为块状石灰岩(P11)和生物灰岩(P21)。

第四系(Q):分布于地形相对平缓的山脊、缓坡及岩溶洼地中[1]。

属残坡积风化红土层、冲积层,为红土型银锰矿赋矿层,厚度在12.00-90.00m之间。

华南右江复合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

华南右江复合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

华南右江复合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
曾允孚;李孝全
【期刊名称】《地质学报》
【年(卷),期】1995(069)002
【摘要】位于华南板块南缘的右江盆地的轮廓和内部结构,与NW向及NE向同
沉积断裂关系密切。

它的发展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海西构造阶段,由于牢山一红河洋盆开裂,右江地区出现若干平行分布的NW向裂陷带,沉积物以深水相为主,盆地具有大陆被动边缘裂谷系特点。

东吴运动后开始的印支阶段,由于滨太平陆被动边缘裂谷系特点。

东吴运动后开始的印支阶段,由于滨太平洋构造的作用,盆地轮廓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与此同时开始的牢山洋
【总页数】12页(P113-124)
【作者】曾允孚;李孝全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4.4
【相关文献】
1.右江盆地晚古生代深水相地层沉积构造演化 [J], 陈丛林;史晓颖
2.从弧后盆地到前陆盆地--北祁连造山带奥陶纪-泥盆纪的沉积盆地与构造演化 [J], 杜远生;朱杰;韩欣;顾松竹
3.从弧后盆地到前陆盆地--北祁连造山带奥陶纪-泥盆纪的沉积盆地与构造演化 [J], 杜远生;朱杰;韩欣;顾松竹
4.右江盆地二叠纪生物礁时空分布和沉积构造演化新知 [J], 陆刚;胡贵昂;张能;张耿;潘艺文;彭阳
5.右江复合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J], 曾允孚;刘文均;陈洪德;郑荣才;张锦泉;李孝全;蒋廷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江盆地海相泥盆系_中三叠统层序界面成因类型与盆地演化_侯中健

右江盆地海相泥盆系_中三叠统层序界面成因类型与盆地演化_侯中健

①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收稿日期:1999-06-30文章编号:1000-0550(2000)02-0205-05右江盆地海相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界面成因类型与盆地演化①侯中健 陈洪德 田景春 覃建雄 彭 军(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 成都 610059)摘 要 在右江地区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将层序界面区分为升隆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和造山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四个成因类型,并且相同成因类型的层序界面,在盆内不同地域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它们与盆地的成生、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这些界面类型依次反映了盆地的新生、演化和盆山转换过程。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成因类型 海相层序 盆地演化 右江盆地第一作者简介 侯中健 男 1966年出生 讲师(博士生) 沉积学及构造地质学中图分类号 P539.2 文献标识码 A 沉积盆地的层序充填,记载着盆地成生、发展、演化的信息,层序界面是沉积盆地的充填特征之一〔1〕,对层序界面成因类型的讨论,可以获得盆地演化的历史。

许效松、刘宝王君在扬子台地西缘对二叠系-三叠系层序界面成因分析与盆山转换的研究〔2,3〕,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右江地区是中国南方海相沉积—构造演化区的一部分,从泥盆纪至中三叠世沉积层序发育较为完整,地质事件丰富,构造—沉积动力转化特征明显,盆地演化序列完整〔4,5〕。

通过对该区层序地层学研究,于泥盆系至中三叠统划分了6个二级层序和44个三级层序(表1)。

对这些层序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建立层序界面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

1 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层序地层学研究中,P .R .Vail 关于层序界面的划分是以海平面的下降速率是否大于陆棚坡折带的盆地沉积速率为标志,将层序界面划分为Ⅰ型和Ⅱ型〔1〕。

层序不整合界面作为一个层序的顶面或底面,在一定的区域内具等时的性质,是等时界面,也是层序研究的核心,它不仅反映了海平面升降速度与构造沉降的耦合关系,而且还反映了这两者耦合作用之下形成的物质响应和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以及形成这些差别的盆地性质及动力学机制。

广西天等县干房—冬裕锰矿沉积相特征及其控矿作用浅析

广西天等县干房—冬裕锰矿沉积相特征及其控矿作用浅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广西天等县干房—冬裕锰矿沉积相特征及其控矿作用浅析阮 荻,杨泽金,黄世财摘要:干房—冬裕锰矿原为一处小型锰矿床,位于桂西南重要的锰矿基地东平矿区内,以往以开采氧化锰为主,近年通过深部勘查探获一批碳酸锰矿石,规模达到大型。

矿区内碳酸锰矿的含锰岩系为下三叠统东平层,锰矿层的分布受含矿岩系的严格控制,而含锰岩系的发育受沉积相的制约明显。

文章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勘查成果,通过分析矿区的沉积相特征,结合成矿作用,研究矿区沉积相对碳酸锰矿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成矿规律,为深部以及外围的找矿提供依据。

关键词:东平层;碳酸锰矿;沉积相;控矿作用锰矿是广西的重要战略性矿种,东平矿区是广西一处大型红土型锰矿床,是重要的锰矿基地。

矿区主要产出由原生碳酸锰矿次生富集而成的氧化锰矿,锰矿石品位低,但易采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干房-冬裕锰矿是位于东平矿区东南部的一处小型氧化锰矿床,由于历经多年开采,氧化锰矿资源濒临枯竭。

氧化锰矿层深部发育原生碳酸锰矿层,碳酸锰矿层位于氧化界面以下,矿石矿物以菱锰矿、石英、方解石、绢云母为主,岩石质地坚硬,由于品位偏低,开采深度较大,以往普遍认为工业价值不高。

近年来,低品位碳酸锰矿石的利用获得突破,碳酸锰矿石的工业价值提升,矿区内碳酸锰矿层分布广,厚度大,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干房-冬裕锰矿因此在矿区范围内开展了深部碳酸锰矿勘查工作,探获一批碳酸锰矿石,资源量规模达到大型,这一成果对区域上的碳酸锰矿勘查工作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由于碳酸锰矿层的发育受到沉积相的严格控制,现通过研究矿区的沉积相特征,结合最新成矿理论,揭示沉积相对锰矿层的控制作用,总结成矿规律,提出找矿方向,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思路。

1 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处于右江盆地西南部,是特提斯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位,是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经晚古生代裂陷作用发展起来的大陆边缘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以来经历了裂谷盆地(早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被动大陆边缘(早石炭世—早三叠世)、前陆盆地(中三叠世)的构造演化,演化时间与古特提斯洋的打开—成熟—关闭三个演化阶段一一对应。

右江褶皱带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初步研究

右江褶皱带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初步研究

第3卷 第2期 高 校 地 质 学 报 V o l.3N o.2 1997年6月 Geo logical Jou rnal of Ch ina U n iversities June,1997右江褶皱带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初步研究3华仁民 朱金初(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赵一英 周建平 吴燕玉 陈晓东(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摘 要 右江褶皱带位于华南褶皱系的南西端,地质构造复杂,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本文对该区有色金属矿床的两个主要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一是与重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锡2铜2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其中又可将其分为锡2铜与银多金属两个亚系列;二是沉积2改造型层控锑矿床成矿系列。

本文以个旧、都龙、白牛厂、德保、凤凰山和木利、马雄等矿床为实例,分别讨论了两个成矿系列的主要特征、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

关键词 矿床成矿系列 重熔型花岗岩 沉积2改造 有色金属矿床 右江褶皱带分类号 P6121 地质构造背景右江褶皱带地处我国南疆,西起个旧,东接南宁,包括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部,南面与越南接壤;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一部分,并位于其南西端,其北侧以弥勒—师宗断裂与扬子板块为界,西南侧隔哀牢山断裂带与兰坪—思茅印支微板块为邻,南东侧为钦州地槽,向东则过渡为同属华南褶皱系的桂中桂东拗陷。

右江褶皱带处在几个大的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复杂,演化历史独特,关于本区地质构造的性质问题,各家意见不一,先后有“右江印支再生地槽”、“右江裂谷带”、“右江海西2印支裂陷盆地”等[1-7]。

笔者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右江褶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归纳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为华南褶皱系的一个部分,包含在后者的形成过程中,即前加里东期;第二阶段是加里东以后右江褶皱带自身的构造发育时期。

在第一阶段,中元古代开始的拉张作用形成了包括浙赣湘桂滇越的广大华南地槽[3,8,9]。

在经历多次局部挤压和拉张之后,至早古生代后期,在挤压应力的主导下,经过一系列构造运动(涉及本区的有郁南运动、北流运动和广西运动),华南地槽完成了褶皱造山,形成华南褶皱系。

右江盆地中三叠统浊积岩系的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分析(陈翠华,何彬彬,顾雪祥,刘建明

右江盆地中三叠统浊积岩系的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分析(陈翠华,何彬彬,顾雪祥,刘建明

右江盆地中三叠统浊积岩系的物源和 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陈翠华 1 , 何彬彬 2 , 顾雪祥 3 , 刘建明 4
( ;2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 1 0 0 5 9 .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 徐州 ; 3 ; 4 2 2 1 0 0 8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 贵阳 5 5 0 0 0 2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北京 1 0 0 1 0 1
摘 要牶 右江沉积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被称为右江印支褶皱带。浊积岩碎屑组分特征、 重矿物组分特征和古流向
“ 等特征显示赋矿的中三叠统浊积岩系的主要物源区为盆地周围的 “ 越北古陆 ” 、 江南古陆 ” 和东边地区包括钦防海 西褶皱带在内的 “ 云开古陆 ” 。 浊积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微量元素特征和常量元素特征一致显示其沉积构造背景介于 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之间的过渡构造环境。 关键词 牶 右江盆地; 浊积岩; 物源; 构造背景 中图分类号 牶 P 5 8 8 . 2 牷P 5 8 3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 0 0 1- 1 5 5 2 2 0 0 3 0 1 - 0 0 7 7 - 0 6
7 8 岩和岩屑石英杂砂岩。 碎屑含量变化大, 石 长石含量 0 岩 英含量 2 0 %~ 7 5 %, ~ 3 8 %, 屑含量 1 杂基含量>2 %~ 5 0 %, 0 %。岩屑 成分复杂达十余种之多, 分选差, 成分成熟 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 在C M 图上近似平行 、 C M 线。普遍具有鲍玛序列构造,以 A E 、 、 一个完整鲍 A B C D E B C D E C D E组合为主, 玛序列浊积岩层厚 2 , 最厚可达 8 。 ~ 4 m m 底模构造发育, 以槽模和重荷模为主。 浊积 岩岩层稳定, 延伸远, 具有突变的底界和渐 变的顶界。浊积岩中除植物碎片与浮游的 薄壳双壳和菊石外,还有浊积岩中常见的 遗迹化石 L ,H ,C a e v i c y c l u s y d r a n c y l u s h o n 等。 d r i t e s 1 . 2 浊积岩碎屑组分特征 )砂岩骨架组 根据 D 等 ( i c k i n s o n 1 9 8 3 山带和陆块区。

百色盆地右江阶地特征及演化研究

百色盆地右江阶地特征及演化研究

百色盆地右江阶地特征及演化研究张鲲;李细光;李志勇【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12(39)4【摘要】Bosc Basin is located in western Guangxi. The Youjiang River flows southeastward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Bose Basin. On the basis of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in combination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authors have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Ⅰ-Ⅲ order terraces are generally developed in western Bose Basin, and Ⅲ- order terraces which suffered damage by active faults are ladder-like. Ⅳ-order terraces are developed at Fulian Village of Bo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ujiang terrace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ages of the terraces deposits are determined. The ages of the subjacent deposits of Ⅱ -order terraces are dated at (16.736±1.422) ×104 a -(17.712±1.506)×104 a BP, whereas the ag es of the subjacent deposits of Ⅲ -order terraces are dated at (21.097± 1.793)×104 a-(29.365±2.496)×104 a BP.%百色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穿过盆地中间流向南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得出了百色盆地西部地区普遍发育Ⅰ-Ⅲ级阶地,其中Ⅲ级阶地遭受断裂活动改造破坏,呈阶梯状台地,在百色市东富联村可见Ⅳ级阶地发育.总结了百色盆地右江阶地各级阶地特征,并通过TL 热释光测年,得出了Ⅱ级阶地河流阶地底部堆积物的年龄为距今(16.736±1.422)×104~(17.712±1.506) ×104 a,Ⅲ级阶地河流阶地堆积物的年龄为距今(21.097±1.793)×104~(29.365±2.496)×104 a.【总页数】6页(P972-977)【作者】张鲲;李细光;李志勇【作者单位】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0;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广西南宁530022;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3【相关文献】1.右江盆地基性岩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J], 李政林;刘希军;许继峰;康志强;时毓;黄文龙;陈雪峰;吴伟男;梁琼丹2.西宁盆地湟水河流阶地与高原演化特征分析 [J], 何生胤3.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那读组层序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J], 朱志军;陈洪德;侯明才;董桂玉4.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查尔朱、布哈拉阶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J], 张志伟;何永垚;王春生;邓彦涛;张宏伟;王英民5.右江复合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J], 曾允孚;刘文均;陈洪德;郑荣才;张锦泉;李孝全;蒋廷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大箐南山断裂带找矿研究

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大箐南山断裂带找矿研究

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大箐南山断裂带找矿研究发布时间:2023-01-10T07:34:17.432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1期作者:刘潇1,芦磊1,何柯1[导读] 高松矿田作为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五大矿田之一,其锡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云南锡业集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刘潇1,芦磊1,何柯1(1.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屯锡矿,云南个旧 661021)摘要高松矿田作为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五大矿田之一,其锡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云南锡业集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区内矿床经过数十年大规模勘探、开采。

对高松矿田的构造系统、及其与成矿关系、对花岗岩的控制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由北东向五子山复式背斜及其之上的次及褶皱、断裂构造组成的燕山中晚期北东向成矿构造系统,由比燕山期更早的印支期大箐-阿西寨向斜及一系列东西向(纵向)的压性断裂组成的成矿构造子系统,两组构造系统目前是高松矿田已知重要的控(岩)矿构造,已知矿体的产出受构造、岩浆岩、地层岩性的联合控制,是高松矿田最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系统。

大箐南山断裂带是近几年在勘查工作中新发现的一组断裂构造,位于高松矿田西南部,为北东东走向断裂组,本文针对该断裂组与地层、花岗岩之间的成矿关系研究,解析已探获矿体的地质特征,结合岩控、层控之间耦合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运用地质类比法的找矿思路,预测了该组断裂构造带的有利成矿区域,为下一步大箐南山断裂带的找矿勘探工作提供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个旧锡矿;高松矿田;大箐南山断裂;成矿规律;找矿预测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潇(1983-),男,云南省个旧市,工程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及成矿理论研究工作。

引言个旧矿区处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俯冲碰撞相接的部位,处于全球两大锡矿带,即环太平洋锡矿带和特提斯锡矿带的交汇部位1;属次级的滇东南锡矿带中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区之一,以锡驰名世界,被称之为中国的“锡都”,个旧矿区被近南北向的断裂分割为西区和东区两部份。

广西右江盆地金异常分布分形特征与成矿预测

广西右江盆地金异常分布分形特征与成矿预测

广西右江盆地金异常分布分形特征与成矿预测刘舒飞【摘要】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前提下,基于右江盆地广西境内Au水系沉积物数据,利用含量-面积模型(C-A)、分形滤波技术(S-A)与奇异性指数等分形方法,研究了Au元素富集规律和异常分布情况.C-A模型提取了大部分致矿异常,S-A模型和奇异性指数识别并增强了局部弱异常或隐伏异常,并刻画了区内北西向主构造.同时,根据异常提取结果,利用模糊证据权模型,对右江盆地内的金矿床进行了成矿预测,圈定了成矿潜力区.%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etting and Au element stream sediments geochemical survey in the Youjiang basin of Guangxi ,this paper use concentration-area (C-A ) model ,multifractal spectrum ,spectrum-area(S-A)model and singularity index to analyze the enrichment of element and anomaly separation .The C-A model extracts most of the ore-induced anomalies .The S-A model and singularity index identify and enhance the local weak or hidden 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depict the NW structure . According to the abnormal extractionresults ,this paper make metallogenic prognosis and outline the prospects in the Youjiang basin using the fuzzy weights of evidence model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8(027)0z1【总页数】4页(P143-146)【关键词】右江盆地;金异常;分形【作者】刘舒飞【作者单位】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右江盆地位于滨太平洋与特提斯两大构造域的交汇部位,区内矿床类型多样,成矿元素分布复杂[1]。

右江盆地构造演化史与锰矿找矿方向

右江盆地构造演化史与锰矿找矿方向

右江盆地构造演化史与锰矿找矿方向摘要:右江盆地从早泥盆世至晚三叠世经历了从被动边缘裂谷盆地到弧后盆地的转换过程。

关键词:右江盆地;被动边缘裂谷盆地;弧后盆地;海底喷流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关系所谓右江再生地槽也就是右江盆地,盆地的沉积特征火山作用和沉降特点表明盆地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性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这种发展和变化主要是在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影响下发生的。

右江盆地西南邻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它是印支板块和华南板块的结合带,在海西—印支期它具有洋盆的特点,属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从早泥盆世开始哀牢山洋盆开始打开,导致右江地区若干与结合带平行的NW向拉伸盆地的出现,如广南—那坡盆地、百色—隆林盆地。

它们的沉积作用及火山活动具有被动边缘裂谷的特征,东吴运动以后,哀牢山洋盆开始向华南板块俯冲消减。

哀牢山一带存在大量的洋岛型玄武岩,以及若干铁镁质、超铁镁质岩体,洋岛火山岩是异地的,原形成于洋盆之中,是洋壳消减时被刮下来仰冲到大陆边缘之上。

表明这个地区古洋盆的存在,同时说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它是印支板块和华南板块的结合带是无疑的。

在那坡-富宁公路里程碑下的115km桥下的普听河谷内出露安山—玄武岩系,据吴根要等,普听河谷内出露的安山—玄武岩及那坡西南鱼塘—那塘的火山岩岩石学化学特征落在岛弧火山岩系,岛弧火山岩相对而言是原地的。

这说明广南—那坡盆地西南从中二叠世至晚三叠世为岛弧所在地。

从中二叠世,哀牢山洋盆开始向华南板块俯冲消减,由于俯冲挤压的结果,早期出现垂直俯冲带的沿开远断裂出现的NE向裂谷,伴随着大量的玄武岩溢流作用和火山碎屑浊积岩系。

随着挤压作用的加强和热扩散后的收缩作用,从中三叠世开始,在前期裂谷盆地的基础上出现了强烈的弧后扩张作用,沉积了巨厚的陆缘碎屑浊积岩系,形成所谓的右江再生地槽。

晚三叠世哀牢山洋盆关闭,右江盆地由东西逐渐消失,结束了长达200Ma的发展历史。

右江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控制了盆地地层、岩浆岩的特征及锰多金属矿产的分布。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2 0 1 5 年3 月 ,第 2 1 卷 ,第 1 期, 0 0 1 — 0 1 4 页
Ma r c h 2 01 5, Vo 1 . 21 , No . 1, P P. 001 -01 4






Ge o l o g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i e s
S t r u c t u r a l E v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Y o u j i a n g B a s i n a n d I t s C o n t r o l l i n g
Ef fe c t s o n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Ca r l i n ・ t y p e Go l d De p o s i t s
Ea s t Ch i n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Na n c h a n g 3 3 0 0 1 3 , C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T h e Y o u j i a n g B a s i n , w h i c h i s a l s o n a me d a s t h e N a n p a n j i a n g B a s i n ,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e n i r c h m e n t re a a o f A u — A s — H g — S b
( D ) ,中泥盆 世一 中二叠世裂 陷洋盆 发育 ( D : 一 P ) ,中二叠世末一 中三叠世洋盆消失及前陆盆地发 育 ( P 一 ) ,晚三叠世

右江沉积盆地的性质及演化讨论

右江沉积盆地的性质及演化讨论

右江沉积盆地的性质及演化讨论陈洪德;曾允孚【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年(卷),期】1990(000)001【摘要】前言右江盆地是指海西—印支期由师宗—弥勒断裂、红河断裂、紫云—南丹—河池断裂和灵山断裂所围限的滇黔桂地区。

长期以来,由于该盆地所处的特殊构造背景、独特的岩相-构造格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许多地质工作者都予以充分注意,对该盆地的性质提出了众多有益的观点和认识,除传统的槽、台、洼学说外,先后有“弧间盆地或弧后盆地”、“湘桂边缘海”、“弧后裂谷地槽”、“右江裂谷带”和“裂陷槽”等等。

笔者参考了这些前人的工作成果,并据自己的研究,参与这一讨论,亦望同行指正。

一、右江沉积盆地的性质笔者认为,右江海西—印支期沉积盆地应主要归属于古特提斯构造域,具有被动型裂谷盆地的沉积、构造、成矿与岩浆活动特点。

1.古特提斯于泥盆纪初沿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开裂。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王鸿祯教授将扬子地台以西、松潘、甘孜三角地带以及巴颜喀拉地带称为古特提斯,并认为从泥盆—石炭纪【总页数】10页(P28-37)【作者】陈洪德;曾允孚【作者单位】[1]成都地质学院沉积地质矿产研究所;[2]成都地质学院沉积地质矿产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相关文献】1.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 [J], 刘建明;叶杰;刘家军;顾雪祥2.西藏拉萨-日多中生代沉积盆地的性质及其形成演化 [J], 潘亮;周斌;韩奎;乔新星;赵焕强;王明志3.西藏拉萨-日多中生代沉积盆地的性质及其形成演化 [J], 潘亮; 周斌; 韩奎; 乔新星; 赵焕强; 王明志4.从原型盆地叠加演化过程讨论沉积盆地分类及含油气性 [J], 窦立荣;温志新5.右江沉积盆地演化与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J], 陈翠华;何彬彬;顾雪祥;刘建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江盆地基性岩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右江盆地基性岩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右江盆地基性岩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李政林;刘希军;许继峰;康志强;时毓;黄文龙;陈雪峰;吴伟男;梁琼丹【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5)004【摘要】右江盆地二叠一三叠纪高、低Ti基性岩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高Ti 基性岩(Ti/Y >500)集中在盆地中部、西南部,而低Ti基性岩(Ti/Y< 500)集中在富宁-那坡-靖西-凭祥地区,呈北西向且沿着印支期断裂构造分布.高Ti基性岩属于碱性辉绿岩或玄武岩,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La/Yb)N=6.49 ~8.83,曲线整体与OIB一致;低Ti基性岩为亚碱性的辉绿岩或玄武岩,并具有向安山岩过渡的趋势,其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La/Yb)N=1.1~4.3,Nb、Ta强烈亏损.微量元素判别图解表明:右江盆地高Ti基性岩是与峨眉山地幔柱相关的板内玄武岩,而低Ti基性岩是E-MORB或N-MORB部分熔融的产物.高、低Ti基性岩空间与时间的高度重合,以及桂西南与越南北部地区中、酸性岩体的俯冲造山及峨眉山地幔柱成因,暗示低Ti基性岩可能是由峨眉山地幔柱造成的上涌软流圈岩浆与地壳混染的产物,并与印支期的板块运动有关.【总页数】9页(P727-735)【作者】李政林;刘希军;许继峰;康志强;时毓;黄文龙;陈雪峰;吴伟男;梁琼丹【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4【相关文献】1.桂西阳圩地区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分析 [J], 陈丽菲;付伟;黄祥林;陈宏毅;同锐灵2.贵州白层超基性岩对右江盆地燕山晚期拉张环境深源岩浆演化作用的启示r——来自地球化学的证据 [J], 吴松洋;侯林;丁俊;张锦让;朱斯豹3.福建上杭盆地基性岩墙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章广;邱小平;李晓敏;陈可4.右江盆地构造属性及地幔特征:来自凭祥基性岩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的证据[J], 文雅倩; 刘希军; 李政林; 许继峰; 王葆华; 丁姗姗; 胡荣国; 潘罗忠; 戴昱5.右江盆地早期演化:来自桂西靖西地区碱性基性-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研究的启示[J], 覃显著;戴昱;刘磊;刘希军;李政林;廖帅;胡荣国;付伟;王葆华;潘罗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

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

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高伟;胡瑞忠;李秋立;刘建中;李献华【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24(31)1【摘要】右江盆地是全球仅次于美国内华达地区的第二大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分布区。

由于成矿时代的不确定性,盆地内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一直不清。

为准确确定这些金矿床的成矿时代,近四十年来国内外矿床学家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从早期以石英裂变径迹和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法为代表的定年,到中期以硫化物Re-Os等时线法为代表的单矿物溶样法定年,再到最新以热液金红石、独居石和磷灰石U-Th-Pb法为代表的微区原位定年,其定年对象和方法见证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历程。

现已基本明确,右江盆地主要发育两期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分别为215~200 Ma和155~140 Ma,相当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其动力学背景分别对应于印支-华南-华北地块碰撞后的印支期陆内造山过程以及燕山期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岩石圈伸展作用。

【总页数】17页(P267-283)【作者】高伟;胡瑞忠;李秋立;刘建中;李献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局;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597【相关文献】1.广西右江褶皱系卡林型金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探讨2.我国右江盆地与美国"大盆地"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3.桂西巴马料屯金矿床成矿年代上限的确定——对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年代学研究的启示4.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新进展——兼论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成矿时代和动力学背景5.中国西南部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年代学研究─—以贵州烂泥沟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亚壳体南部地洼区地壳演化特征与锰矿形成的关系

东亚壳体南部地洼区地壳演化特征与锰矿形成的关系

东亚壳体南部地洼区地壳演化特征与锰矿形成的关系
马文念;张华;刘思海
【期刊名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1993(29)1
【摘要】根据我国大陆时空演化及结构分区特点,本文分析了东亚壳体南部地洼区成锰的控制因素;结合两类锰质来源,划分出区内成锰条件各异的三类成矿域;讨论了优质富锰矿在各成矿域的形成方式、特点和找矿方向。

【总页数】5页(P7-11)
【关键词】锰矿床;成因;地洼区;地壳;演化
【作者】马文念;张华;刘思海
【作者单位】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屯溪地质调查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320.1
【相关文献】
1.中国东南地洼区的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与壳体演化的关系 [J], 潘传楚
2.南北地洼区及其与中国地壳演化分异和青藏高原隆起原因的关系 [J], 陈国达
3.黑龙江东南部穆棱地区"麻山群"的特征及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对佳木斯地块最南缘地壳演化的制约 [J], 颉颃强;苗来成;陈福坤;张福勤;刘敦一
4.評介"东亚的一种特殊构造类型(大陆地壳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一文 [J], 費宝生
5.试论波斯型地洼区的特征及其与油气形成的关系 [J], 杨洪之; 朱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锰矿致矿地质异常分析及找矿有利地段圈定

广西锰矿致矿地质异常分析及找矿有利地段圈定

广西锰矿致矿地质异常分析及找矿有利地段圈定
雷英凭;何海洲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08(022)005
【摘要】广西锰矿床受地层层位、沉积-构造环境、表生成矿作用等因素控制,利用GIS技术对不同尺度致矿地质异常信息进行组合、层层叠加和筛选,圈定10处找矿有利地段、30多处潜在资源地段,实现了对潜在锰矿资源地段的逐步接近.
【总页数】5页(P418-422)
【作者】雷英凭;何海洲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广西第四地质队,南宁,530031;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南宁,5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32
【相关文献】
1.基于地质异常单元金矿找矿有利地段圈定与评价 [J], 刘孝滨
2.桂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地质异常分析及基于GIS的找矿有利地段圈定 [J], 何海洲;张起钻
3.地质建造组合熵异常与找矿有利地段圈定 [J], 池顺都;赵鹏大
4.基于地质异常单元金矿找矿有利地段圈定与评价 [J], 赵鹏大;陈永清
5.基于MAPGIS地质异常提取及找矿有利地段圈定 [J], 孙祥;赵忠英;杨子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江盆地大际山U-(Mo)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微量元素迁移规律——对区域内U、Au成生关系的指示

右江盆地大际山U-(Mo)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微量元素迁移规律——对区域内U、Au成生关系的指示

右江盆地大际山U-(Mo)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微量元素迁移规律——对区域内U、Au成生关系的指示田建吉;刘畅;吴玉;李秋实【期刊名称】《世界核地质科学》【年(卷),期】2024(41)3【摘要】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全球第二大的卡林型Au矿(共伴生有Sb、Hg、Tl异常/矿化)矿集区,有着滇黔桂“金三角”的美誉。

值得注意的是,该区除发育Au(-Sb-Hg-Tl)矿床外,还产有大量赋矿岩性和控矿构造相似的U矿床(点),成矿特色鲜明。

前人对该区Au矿开展了大量研究,而U矿研究较少,对U、Au的成生关系尚不清楚。

基于此,文章选取右江盆地内典型的U矿床——大际山U-(Mo)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矿相学研究和地球化学分析,厘定了矿化的围岩蚀变为硫化、沥青质化、磷铝锶石化、硅化和伊利石化,揭示了矿化过程中Re、Tl、Mo、U、Cd、Ni、Co、As、Sb、MREE的相对富集。

蚀变矿物组合及元素迁移规律约束大际山U-(Mo)矿床中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牛蹄塘组,成矿流体应为还原性有机流体与地表-近地表酸性、氧化性流体的混合,矿质沉淀发生在低温、酸性、还原环境中。

综合分析认为,右江盆地内U、Au分布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明显差异,二者应是不同成矿事件的产物。

【总页数】16页(P434-449)【作者】田建吉;刘畅;吴玉;李秋实【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相关文献】1.黑龙江省高松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围岩蚀变元素迁移特征、定量计算与形成机制2.福建政和东际金-银矿床的热液蚀变特征及其勘探指示意义3.西准噶尔白杨河铍铀矿床中铍与铀成生关系初探--来自围岩蚀变和矿石矿物接触关系的证据4.胶东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蚀变特征与微量元素迁移规律5.碰撞造山过程中流体向前陆盆地大规模迁移汇聚:来自长江中下游三叠纪膏盐建造和区域蚀变的证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江盆地构造演化史与锰矿找矿方向
发表时间:2017-03-16T15:56:37.523Z 来源:《科技中国》2017年1期作者:段庆林
[导读] 右江盆地从早泥盆世至晚三叠世经历了从被动边缘裂谷盆地到弧后盆地的转换过程。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右江盆地从早泥盆世至晚三叠世经历了从被动边缘裂谷盆地到弧后盆地的转换过程。

关键词:右江盆地;被动边缘裂谷盆地;弧后盆地;海底喷流
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关系
所谓右江再生地槽也就是右江盆地,盆地的沉积特征火山作用和沉降特点表明盆地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性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这种发展和变化主要是在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影响下发生的。

右江盆地西南邻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它是印支板块和华南板块的结合带,在海西—印支期它具有洋盆的特点,属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从早泥盆世开始哀牢山洋盆开始打开,导致右江地区若干与结合带平行的NW向拉伸盆地的出现,如广南—那坡盆地、百色—隆林盆地。

它们的沉积作用及火山活动具有被动边缘裂谷的特征,东吴运动以后,哀牢山洋盆开始向华南板块俯冲消减。

哀牢山一带存在大量的洋岛型玄武岩,以及若干铁镁质、超铁镁质岩体,洋岛火山岩是异地的,原形成于洋盆之中,是洋壳消减时被刮下来仰冲到大陆边缘之上。

表明这个地区古洋盆的存在,同时说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它是印支板块和华南板块的结合带是无疑的。

在那坡-富宁公路里程碑下的115km桥下的普听河谷内出露安山—玄武岩系,据吴根要等,普听河谷内出露的安山—玄武岩及那坡西南鱼塘—那塘的火山岩岩石学化学特征落在岛弧火山岩系,岛弧火山岩相对而言是原地的。

这说明广南—那坡盆地西南从中二叠世至晚三叠世为岛弧所在地。

从中二叠世,哀牢山洋盆开始向华南板块俯冲消减,由于俯冲挤压的结果,早期出现垂直俯冲带的沿开远断裂出现的NE向裂谷,伴随着大量的玄武岩溢流作用和火山碎屑浊积岩系。

随着挤压作用的加强和热扩散后的收缩作用,从中三叠世开始,在前期裂谷盆地的基础上出现了强烈的弧后扩张作用,沉积了巨厚的陆缘碎屑浊积岩系,形成所谓的右江再生地槽。

晚三叠世哀牢山洋盆关闭,右江盆地由东西逐渐消失,结束了长达200Ma的发展历史。

右江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控制了盆地地层、岩浆岩的特征及锰多金属矿产的分布。

那坡—广南、百色—隆林盆地从早泥盆世至晚三叠世经历了从被动边缘裂谷盆地到弧后盆地的转换过程。

海西期由于哀牢山洋盆开裂及华南板块的由南往北的漂移,整个右江盆地处于NE—SW的拉张状态,形成著名的那坡—广南、百色—隆林、河池—罗甸等次级盆地,使整个盆地造成在沉积特点上有明显区别的深水台盆区和浅水台地区相间分布的古地理面貌。

在晚泥盆世各深水盆地的水位达到最深,为最大海泛期,盆内水柱深度最大,陆源物几乎停止向盆内搬运。

在这间隔期深水盆地的饥饿沉积,这种饥饿沉积称为凝缩层,锰及其伴生地质体常常以凝缩层的形式出现。

据相关资料,大洋锰结核生长速度为1—5mm/ka,火山热水成因的锰结核形成速度大约为1—50mm/ka。

这表明低速率沉积共生组合锰及其伴生沉积地质体常常产于海平面变换周期特定的时期之中。

因此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在右江盆地为重要的成锰时期,从中二叠世开始,哀牢山洋盆开始向华南板块俯冲,由于强烈的弧后扩张作用,整个右江盆地又经历了一次明显的沉降过程,这种沉降过程在晚三叠世达到最大,因此晚三叠世又是右江盆地一次重要的成锰期,右江盆地的大中型锰矿都分布在那坡—广南、百色—隆林、河池—罗甸几个次级盆地中,如大新锰矿、龙邦锰矿、那敏锰矿、下雷锰矿、湖润锰矿、东平锰矿、土湖锰矿等,本次那坡—广南次级盆地的西南缘,属于盆地边缘及岛弧环境,和盆地中心深水、低能、滞流、还原的环境不同,原生锰矿的富集条件较盆地中心差,较难形成优质的富锰矿,因此在广南—那坡断裂西南边,从早泥盆世到中三叠世不具备形成原生沉积优质富锰矿矿胚层的条件,中三叠世从麻栗坡荒田到广南—那坡断裂之间属于岛弧构造环境,中三叠世岛弧区的中基性火山岩喷发达到最大规模,岩浆喷发后伴随的海底喷流喷气带来的深源锰质经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形成了原生的锰矿矿胚层,所以中三叠统法郎组为滇东南锰矿最有利的赋存层位。

第二节区域含锰岩系
1、下泥盆统芭蕉菁组及其矿“胚”层
含锰岩系主要分布在广南董堡、平邑一带,含锰岩系为泥盆世早期海侵形成的浅海陆棚凹槽相硅质、泥质碳酸盐岩建造。

下部岩性为紫红色泥岩夹泥灰岩,中部岩性由一套硅质岩、泥质硅质岩、灰岩组成,上部为紫红色、褐黄色泥岩夹泥质粉砂岩。

矿“胚”层为含锰硅质岩,主要是接受陆源锰质、局部为深源锰质所沉积形成的。

矿“胚”层呈单层赋存于含锰岩系中部硅质岩中,厚0.59m。

含锰硅质岩在地表可氧化富集成氧化锰矿,其主要化学组份为:Mn27.82%、TFe6.05%、P0.428%、SiO233.96%。

2、上泥盆统榴江组及其矿“胚”层
含锰岩系主要分布于那坡、下雷、湖润、土湖、扣来一带。

为浅海盆地相碳酸盐硅质岩建造,岩性较稳定,岩性组分为硅质岩、硅质灰岩。

含锰岩系颜色较深,多为深灰-灰黑色,微粒、泥晶结构,水平层理发育,反映了含锰岩系形成时的深水、低能、浅海还原环境。

在这种深水、低能、浅海还原环境锰质局部富集,可形成多层矿“胚”层。

3、上泥盆统五指山组及其矿“胚”层
为区域的重要含锰岩系,广泛分布于大新-下雷-靖西-那坡-富宁-岜岭一带,含锰建造主要分布深水台沟带,由具有远火山热水沉积特征的硅质岩、硅质泥岩及硅质灰岩和具重力流成因的“扁豆状”、“角砾状”灰岩组成,为浅海盆地或台沟相硅质、泥质碳酸盐岩建造。

矿“胚”层同期沉积直接形成锰矿层,由2-3层碳酸锰矿或碳酸锰-硅酸锰矿层组成,锰矿层呈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产出,层位稳定,矿石有微晶结构、显微鳞片泥质结构及胶状结构造,构造有微粒、豆状、鲕状、结核构造,显示形成时的深水、低能、浅海还原环境。

另据下雷锰矿碳氧同位素资料, “下雷式”锰矿锰质来源于海底热水,矿层是由深源锰质由海底热液沿同生断裂溢出海底,在盆地中直接沉积形成碳酸锰矿。

4、下石炭统大塘阶及其矿“胚”层
主要分布于广西天等县、德保县、靖西县及北部巴马、龙川、田东义圩一带,为浅海陆棚凹槽相硅质、泥质碳酸盐岩建造。

主要岩性为深灰色硅质岩、硅质页岩、含燧石结核灰岩,与下伏上泥盆硅质岩相地层有一定的继承性,厚数十米至500米不等。

典型矿“胚”层为“宁干”式矿“胚”层,为多层含锰硅质岩(5m)夹于硅质岩中,风化后形成氧化锰矿。

5、下三叠统北泗组及其矿“胚”层
为近碳酸盐台地的浅海盆地相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分布于广西德保、田东、天等三县交界部位。

含锰岩系由灰岩、泥灰岩、含锰灰岩
组成,地表风化形成钙质泥岩,在东平一带,岩性以灰、灰黑色薄层状灰岩、泥灰岩为主;西部德保、大旺及东部驮堪一带,含锰岩系以页岩,泥质岩夹粉砂岩为主,夹一层厚1.0m左右的含锰硅质岩。

6、中三叠统法郎组及其矿“胚”层
为近碳酸盐台地的滨海相碎屑岩沉积,主要分布于砚山县斗南、麻栗坡以东及八布以北的广大地区,为主要含锰岩系,含锰岩系由含砾砂岩、粉砂质泥岩、深灰色灰白色薄层板岩、千枚岩化泥岩、硅质岩、含锰泥岩、锰质砂岩组成,八布-铜厂以北地区夹基性喷出岩。

矿“胚”层为数层含锰泥岩或锰质砂岩,在麻栗坡荒田一带含锰层单层厚1m,矿层总厚达4m,风化后形成氧化锰矿。

参考文献:
[1] 锺大赉,吴根耀,季建清,张旗,丁林;滇东南发现蛇绿岩[J];科学通报;1998年13期
[2] 吴根耀,吴浩若,钟大赉,邝国敦,季建清;滇桂交界处古特提斯的洋岛和岛弧火山岩[J];现代地质;2000年04期
[3] 康云骥,张耿,蔡贺清;右江盆地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8期
[4] 侯明才,陈洪德,田景春;泥盆纪右江盆地演化与层序充填响应[J];地层学杂志;2005年0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