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普育学校张秋菊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动手操作测量彩带的长度,体验小数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3.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立体导入,明确目标:1.以知识树的形式引入新知,明确学习内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复习,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㈠了解小数的产生:活动一:猜一猜,这条彩带有多长?活动二:指名动手操作,测量彩带的长,体会在实际测量和计算中得不到整数时便产生了小数。

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于是产生了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量一量,使学生亲身体验如果用米作单位,表示彩带的长度时,已经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时常用小数或分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进一步感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道理。

㈡理解小数的意义:1.引导探究:①大屏幕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用分数怎么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板书:(1分米、101米、0.1米),谁能说说0.1米表示什么意思? ②那如果3分米呢?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是多少?③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答:分母是10) 将分数与小数联系起来看,又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在观察这些小数,小数点的后面有几位数字?(一位)④师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又掌握了学习一位小数的方法,为后面自学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活动三:根据教材51页主题图,完成51页的填空。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5篇小数的意义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数的意义篇一(第2-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2、小组交流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第【1】篇〗说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说教学目标:1.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具有整数、自然数、小数等概念。

3.经历小数意义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和操作实践中体验一位小数的本质内涵。

4.在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中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小明准备布置新书房,要购买一张书桌和一些文具用品。

在家具部看到了这张书桌,合不合适?他请小红用米尺帮他量了量。

二、有关例1的教学1.认识0.4和0.8。

(1)测量(课件演示)①量桌面的长。

引导生观察,提问:多长?(板书:5分米)②量桌面的宽。

提问:满1米了吗?是几分米?(板书:4分米)(2)认识0.4。

提问:4分米是十分之几米?介绍写法:米还可以写成这样的一个数,(边说边板书)先写一个0,右下角写“.”,紧挨着写一个4。

提问:这样的数以前见过吗?叫什么数?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板书课题)介绍读法:(指0.4)这个小数读作:零点四。

点拨:你们看,米还可以写成0.4米。

(3)认识0.5。

提问:5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写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介绍“0.8”的读、写法。

小结:你看,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米就表示米。

过渡:4分米、5分米用米作单位我们会写了,那么1分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又可以怎样写呢?让我们借这把米尺来研究一下。

2.想想做做1。

(1)介绍:这儿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每1份就是1分米。

1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写成米,还可以写成0.1米。

(2)启发:3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写呢?其它的数你想自己填吗?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01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集体校对。

引导观察: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数量,你可以轻声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小结:这里的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零点几米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在《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中,我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小数的产生过程以及小数的意义,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小数的应用领域。

在这节课的实施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小数的产生过程有一些模糊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通过使用带有色块的教具来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但有一些学生对于如何将一个数划分为几份,并且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仍然存在困惑。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可以增加一些更具体的示例,以及添加更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和探索,进一步加深对小数产生过程的理解。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小数的应用领域的理解比较片面。

在本节课中,我简单介绍了小数的应用领域,如货币、度量、百分比等,并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而,我发现学生对这些应用的理解仍然比较肤浅,他们只是了解到小数在具体应用中的数字表示,并没有过多地思考小数表示的背后的概念和数学意义。

应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可以在教学中进一步强调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我还发现有一些学生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排序存在困难。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使用分数与小数的比较来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关系,并通过展示小数的大小排序来巩固学生的理解。

然而,我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很好地掌握比较小数的方法和技巧,导致他们在小数大小比较和排序时出现了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增加更多的比较和排序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技巧和能力。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这节课中,学生们的参与度有些不够。

尽管我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但仍有一些学生表现出被动和消极的态度,缺乏积极的互动。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可以尝试使用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案例分析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小数产生过程的理解、强调小数的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和排序的技能,并尝试使用更多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目标: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多媒体课件等。

教法学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教学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

教学过程:为达成以上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这一环节分两步,第一步观察情境,读写小数。

课件出示信息窗,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说出各种鸟蛋的质量,接着追问:你是怎样读写这些小数的学生试着读写小数。

教师随时订正学生读写小数的方法。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位小数的读写方法,在此不必做过多讲解,放手让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总结出小数的读写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

第二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意思0.365千克中的0.365表示什么意思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这一环节分两步,第一步认识两位小数的意义。

这一步分四个小环节,第1个小环节,首先引导学生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0.25表示什么意思,首先要弄清0.01表示什么(板书0.25 0.01)第2个小环节,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提问】: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

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先请同学回答,学生应该知道0.1与1/10的关系,再让学生慢慢过渡到0.01与1/100的关系。

四年级下《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四年级下《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3、四年级下《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想:小数的意义是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充,也是对学生日常经验的一个归纳与总结。

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充分调动学生的旧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同时加强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十进关系。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以及数的计数单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一位小数,二位小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归纳小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习卡2张、米尺、皮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师:孩子们,北京奥运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迎接奥运的到来,我们学校为了迎接奥运也举办了一场校动会。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们从这幅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生:张兵跳远的成绩是2.36米生:王志跳高的成绩是0.92米生:校运会60米的纪录是7.8秒,100M的纪录是13.4秒,跳远的纪录是2.87M,跳高的纪录是1.06M。

生:我知道这些数都是小数。

师:孩子们真聪明,观察真仔细.那么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小数吗?生:想师:现在我想让两位孩子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和宽。

学生上台用皮尺测量。

生:黑板长3米10厘米生:黑板宽95厘米师:孩子们黑板的长和宽是不是都是整数呢?生:不是师:在测量的计算中,我们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板书:小数师:孩子们,我们在三年级时都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那么下面这些空我相信大家都能填出来吧!(课件出示)1角=()10元=()元0.1元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份。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是在同学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布置的。

本课主要是通过同学认识两位、三位小数,进一步的完善同学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材是通过同学熟悉的元角分的知识,揭示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引导同学逐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时我感到同学对与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的还是不错的,在小数和分数的互相改写中,基本上都知道要根据小数的数位来确定分母,由次可见同学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不错的。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对小数的读写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相关知识点,所以在教学的深度上教师不易掌握。

我是根据以前同学在学习这局部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和表示的意义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和专门的训练。

在练习中同学在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小数的写法上还是出现了混淆。

我觉得这是同学认识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在作业上容易出错的地方,还是需要通过练习来解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第【2】篇〗听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让我感觉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张老师的课准备得相当充分,设计的很精彩,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为自己的高效课堂建筑了一个新的*台。

听了孟老师的精彩评课更让我豁然开朗,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一、情境教学,简捷明快。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的亮点。

这节课张老师在创设情景时都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迅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入,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而且也让孩子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学得更加轻松。

总之,这节课的情景问题设置有“数学味”,引发学生思考有“有效性”,能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情境的创设真正为教学服务。

二、把学生教活这节课体现了教者善于创设愉悦**的**的课堂气氛,并应用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每当学生**或回答问题时,老师总是用信任和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当学生**或回答问题有偏差时,老师总是善于适时诱导点拨,使学生想问敢问,想答敢答,培养了学生大胆想像勇于创新的能力。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50---51页的内容。

我们所教的这套教材,小数是分两个阶段认识的。

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第二阶段是四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确定课题后我首先钻研教材,解读教材,因为《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老教材,如何让老教材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新理念、新教法,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和“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真正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并能收到良好效果……诸如这样的问题是我思考最多的。

但当看了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时,我最初的感觉是怎么有点像重复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于是我再次找出三年级下册的书仔细的对比思考。

通过对比,我发现我们所教的教材在三年级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已经把“让学生知道1/10米写成小数是0.1米,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作为教学目标了,课本上直接把这些作为结论告诉了学生。

而这节课,为了概括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句结语,教材又一次象三年级下册那样呈现了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的过程,虽然目的是引导学生沟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但却依然采用了“告诉”的办法。

于是上网查资料,看教学视频,分析名家的课例,使自己在总体上对教学内容有较高层次上把握。

于是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我也反复思考:是否应该像教材这样直白地“告诉”学生?通过对教材理解的不断深入我逐步认识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有肤浅与深刻之分。

如果仅仅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句结语,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

那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呢?通过和同教研组的老师们探讨,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使我更加坚定的认识到: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绝不能是教师简单“告诉”的过程,学生的概念学习需要经历一种经验性的活动过程。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几点不足或困惑
1、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

我只担心时间不够,甚至没让学生上台进行实际测量,不敢放手,所以本节课显得教师在唱独角戏,总觉得自己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

2、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习方式值得研究。

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

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告诉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能有所欠缺。

3、教师预设的问题指向目标不明确,对于提问的细节、有效性需要仔细、反复的推敲,是提问有效、高效。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显得太过直白、随意。

虽然是常态课录像,但总能发现自己的欠缺,比如:备课时只顾自己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而忽略了备学生这一重中之重的
因素,造成自己和学生课堂交流的不畅,还有自己的课堂节奏单一,没有激起学生思维;整节课自己往里“灌”的知识太多,所以学过之后的检测效果不太好,这就给自己的常态课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击中要点,这就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攻克的要塞。

小数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0篇)

小数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0篇)

小数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小数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0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数的意义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

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理解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掌握相邻俩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方法】教法:组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过程与方法】:一.激趣导入,引出小数的产生。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简便运算,学习的过程有点枯燥,今天呢,我们在上课之前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猜价格。

老师手里有本课外书,谁能够猜对这本书的价格,老师就把这本书送给谁。

给一点提示,这本书的价格在10-20之间。

生:猜价格的过程中。

师:那么老师还有一点问题要问问同学们,在这个价格中,1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

生:19表示19元,8表示8角,0表示0分。

师:回答的真好,这就是每个数字的含义,通过刚才这个小游戏,我们发现生活中,整数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所以我们还要对小数进行学习与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反思《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反思《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反思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让学生体验小数产生的过程,跳出具体的情境,从数学角度理解小数意义,是本节课需要达成的数学知识技能目标。

因为,学生在三年级进行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数。

本节课的任务不再纠缠于利用生活经验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意义,而是上升到更为抽象的数学层面上,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从数学角度理解小数的意义。

因此,怎样让学生从零散、个别、表面的小数现象中,整体、全面、较为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意义,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一、教学思路第一个环节,我以同学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为切入点,让学生说出几个小数。

然后,由学生上台测量两种彩带的长度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

出示课件:跑步比赛计算时间、测量体温、量身高、超市物品标价等,都会出现小数,这样小数便产生了。

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感受小数的存在和重要性,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观察将米尺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分别是多少分米、厘米、毫米,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多少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这样有了直观、具体情境的支撑,从已有的整数、分数经验入手,引起学生再忆起小数,处理好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数学知识的顺利对接、生成,为进一步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我精心构思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将相关的1分米、1厘米和1毫米以及相应表示的分数、小数有序、工整地板书在黑板上,呈现数学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分析、发现。

小数产生和意义反思

小数产生和意义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普觉完小周芳一、本节课的设计思考《课标》中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标》还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探究、讨论、小组交流、归纳总结、发现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观察、对比、讨论、类推、迁移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激发思考。

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全身心、执着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因此,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首先创设了一个“估一估,测一测”的小游戏为导入点,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明白得不到整米数这一结果的情况时,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从而引出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2、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节课中,先通过米尺直观图引出整数分米和十分之几的分数来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十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之间联系,从而鼓励学生用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如0.3,0.7)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分数和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认识二、三位小数和拓展到四位小数、五位小数、、、、、、。

(重点讲清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表示)。

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明确了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同时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反思第【1】篇〗《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对比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实际效果我有如下想法。

1、猜数导入,将学生注意力引向课堂。

课始当我打开课件,呈现的是一个由多个长方形组成的一个大长方形,学生们马上就兴奋了。

“老师,这是什么啊。

”“老师,这下面有什么啊。

”我说:这个长方形下面有一个很特别的数看看谁能猜出来。

当一个个小长方形不断飞走数字一步步凸显一直到8.9这个数出现学生都处于兴奋状态。

就此很顺利的引入了小数课题。

这个环节也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

2、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探究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前我增加了让学生在熟悉的人民币单位背景中探究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个环节。

具体的作法是:(1)出示一张一元的人民币问:谁能从中拿出一角钱。

有学生说去买九角钱东西就还剩下一角钱;有学生说把这一元钱换成10角钱再拿一角就行,我请这个学生上台示范给大家看。

然后再问:一角钱用元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

学生很快写出了1元=1/10元=0.1元(2)我又拿起一张一角的人民币问:谁能从中拿出一分钱。

将上一个环节重复。

学生又写出了1分=1/100元=0.01元。

渗透了这种等量替换思想后让学生自学书上关于1分米=1/10米=0.1米……内容。

让学生感悟十进制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一位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四位小数。

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一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产生: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篇二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米尺)。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三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0.7米;2、教室窗户的宽是0.85米;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0.50元4、每度电的价格是0.52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0.625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1.89米,体重是74.11千克。

问题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

(揭示课题)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1、0.7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0.7米的意义。

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0.8等于多少?我们过去三年级所认识的0.1米、0.2米以及0.7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数,那么1米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学反思供修改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学反思供修改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学反思供修改20____《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学反思《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阅历,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学反思,与保藏。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学反思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相识”和“小数的初步相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一内容,既是前面学问的延长,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起先。

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驾驭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相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学问教学目标。

整节课可以说还是根据我的设想比较顺的进行下来了,但是在我的这节课中还是有一些地方须要改进的。

首先,我们现在运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在我的课堂中体现的则不是太明显,特殊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兵教兵”的环节,我将其给漏掉了,完全变成了我们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

这是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我的不足。

另外,虽然我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思索、设计自学指导的语言,也在不断地修改如何才能让自学指导更易于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问题仍旧是比较大的。

例如第一个自学指导中有这样一段话“找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这一句话既有些太笼统了,没有给学生指动身现的方法,最还能够一步步的预设、铺垫,最终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发觉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在练习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可以的。

借助教材上“做一做”运用“填一填”“对口令”“我是小法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爱好盎然地进行练习。

但是有一点就是练习题的梯度不大,没有层次性,而选做题的难度不大,没有达到对优等生的配有工作。

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须要留意的地方。

第一,备课时要深化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学问点应当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其次,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索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习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

小数的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本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从把1米的尺子看成一条线段,到学生感悟这条线段可以表示很多事物,步步清晰,层层深入。

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并逐步形成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出发点,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性质、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各种数学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捷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

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

由此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产生神秘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该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米尺,获得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与两位小数等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小数的意义就水道渠成了。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因此,数学课堂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本案例中,如1分米=1/10 米= 0.1米,渗透等量代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鼓励学生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在概括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比,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并对三位小数的意义进行大胆猜测,仔细验证。

归纳小数的意义时,先将1米抽象成一条线段,去掉单位名称,由这条线段联想到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最后抽象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从而有效地渗透数学抽象化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是既重概念形成结果,又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这样的概念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50---51页的内容。

我们所教的这套教材,小数是分两个阶段认识的。

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第二阶段是四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确定课题后我首先钻研教材,解读教材,因为《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老教材,如何让老教材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新理念、新教法,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和“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真正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并能收到良好效果……诸如这样的问题是我思考最多的。

但当看了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时,我最初的感觉是怎么有点像重复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于是我再次找出三年级下册的书仔细的对比思考。

通过对比,我发现我们所教的教材在三年级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已经把“让学生知道1/10米写成小数是0.1米,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作为教学目标了,课本上直接把这些作为结论告诉了学生。

而这节课,为了概括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句结语,教材又一次象三年级下册那样呈现了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的过程,虽然目的是引导学生沟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但却依然采用了“告诉”的办法。

于是上网查资料,看教学视频,分析名家的课例,使自己在总体上对教学内容有较高层次上把握。

于是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我也反复思考:是否应该像教材这样直白地“告诉”学生?通过对教材理解的不断深入我逐步认识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有肤浅与深刻之分。

如果仅仅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句结语,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

那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呢?通过和同教研组的老师们探讨,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使我更加坚定的认识到: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绝不能是教师简单“告诉”的过程,学生的概念学习需要经历一种经验性的活动过程。

在小数意义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进行一次再创造,并在这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沟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

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呢?经过试讲后,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首先呈现一张正方形的纸(边长正好10厘米),告诉学生“老师规定,这张正方形纸的一个面的大小表示1元钱”,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表示出1角钱那样大的一块”。

数学经验是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得到的,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建构小数的意义。

“在一张正方形纸上表示出1角钱那样大的一块”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仅凭生活经验很难解决。

必须利用“货币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小数的初步认识(1/10可以写作0.1)”、“分数的初步认识“等原有的数学经验。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的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发现“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A、在这张纸上任意涂一块表示1角;B、将正方形纸任意分成几份,涂其中的一份表示1角;C、将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突其中的一份表示1角。

……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正是绝好的教学资源。

展示这种差异,有利于引导学生经历小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深刻认识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第一个活动学生已经具有“在正方形纸上表示0.1”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表示0.01”的学习任务,借助“百格图”让学生创造出许多小数,并能发现这些小数的特点。

在以上的两个活动中,学生借助“正方形”来学习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

之后我又引导学生直接通过“联想”来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那么三位小数呢?四位小数呢?……你能举例说明吗?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加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另外,我还想说明一点的是:教材对小数的意义的表述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而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所说的和教材的表述顺序恰恰相反。

虽然表述的顺序不同但却有一点是共同的——小数的意义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当然教材的表述顺序更符合数学知识产生的逻辑顺序,但我认为把小数的意义表述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更符合学生理解小数意义的思维过程。

以上是我备这节课时的一些想法,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下面我谈一谈上完这节课后的一些想法。

说实在的,在确定了讲课课题后,我先认真的对教材进行了又一次梳理,认为“小数的产生与意义”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是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虽然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小数有一定接触与了解,如商品价格等,但较为零碎,是生活中的数学,缺乏提升与概括,有一定的难度。

可是没想到附小的学生真的很棒。

在我设计的第一个活动“在一张正方形纸上表示出1角钱那样大的一块”,本来我认为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可没想到在巡视时,我竟发现表示出来的没有一个学生表示错了,不知所措、没有表示出来的只有极少数的学生。

这说明学生对以前学习的“货币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小数的初步认识(1/10可以写作0.1)”、“分数的初步认识”等原有的数学经验掌握较好。

同时也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较强,能主动的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发现“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还有一个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在最后的拓展练习时,当一个学生看到0.3小时=()分钟时,脱口而出“等于18分钟”。

随后有很多学生也有同样的认识,而且当让学生解释怎么想出来时,竟能从小数的意义方面解释的头头是道,也是始料未及的。

本来我还想,若多数学生想不出来,就开个小小的辩论会。

看来绝大多数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理解的还是很好。

这节课中,因我的认识和能力不够,我觉的以下几个方面没处理好。

首先,小数的产生这部分内容处理的不好。

我本来只是想补充一些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是通过和黄校长讨论,我才认识到教学时补充数学史料,不应仅仅是提高兴趣,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应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的成就和缺陷,感受现代数学的魅力。

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仅仅是做做而已,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学生的印象也不够深刻。

如果象黄校长所说的,先问学生:你知道小数是哪国最早发现和使用的吗?你知道小数是谁最早使用的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的印象会更深。

其次,在第一个活动中,当问学生在这张纸还能表示出哪些小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时,我若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0.1=1/10、0.3=3/10、0.5=5/10……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生成一位小数,在观察这些小数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一位小数的意义。

总之,上完这节课后我除了收获了教训之外,还收获了成果,整个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素质提升的过程,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以新理念为指导来设计教学的能力,对数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处理能力,以及抓住教学时机的能力等等都是一次提升,这是我辛苦劳累后最大的收获。

因此再一次的感谢教研室的王老师和各位数学同行们给了我一个这样展示的机会。

同时,也恳请各位能给我多提宝贵意见。

我将以此次教学展示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生涯的新起点,也渴望得到大家帮助,让我们共同参与到新课改的实践中来,勇敢地去尝试和探索,提高我们从教的专业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