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汶川地震灾后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地震

汶川地震灾后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

设计说明

汶川大地震已过半年,与震中近在咫尺的映秀镇区重建工作,牵动人心。

我们的视线穿越满目的废墟,缅怀苦痛,试图重新解读这片土地;我们的视野超越空间的局限,放眼周边,思考重建之路;我们的记忆包容了时间的伤痕,收拾心情,探索未来发展之道。在历史的时空中,我们在寻找答案……

1. 前期研究——规划要点与立意分析

1.1. 宜居·安全——躲难减灾设计

以灾后重建的典范城镇为目标,映秀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躲难减灾问题。而面临的主要困难,可归结为:1、毗邻地震断裂带及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地区;2、城镇可用土地资源有限,躲难空间难于安排;3、对外交通联系依靠沿岷江河谷公路,灾害发生时可能中断。

针对以上特点,本规划遵循“躲让”,“抵抗”,“自救”相结合的防灾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防灾系统规划,在各种灾害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之间树立坚实的屏障。

1.2. 缅怀·激励——“512汶川大地震”纪念

映秀,是汶川大地震的核心纪念场所。规划方案力图整合现有的纪念资源,并进一步完善、升华,打造完善的城市纪念体系。缅怀伤痛的百花大桥遗址、映秀中小学遗址,遇难者公墓、地震飞落巨石,以及反映赈灾感人场景的铁军大道和救援直升机起降场,都将是规划研究的重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纪念体系在情感因素以外,还应融入科学、教育的因素。作为举世瞩目的震灾中心城镇,映秀镇周边及镇内遗迹遗址和灾后自然环境具有科学考察和教育、研究的极高价值。因此,城市纪念体系需要包含科学、教育等积极元素,以反映人类缅怀前事同时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应对。

1.3. 传承·发扬——藏羌民族文化

藏羌文明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魅力天成,而映秀镇正是由成都平原文化进入川西山川文化的咽喉,被誉为“西羌门户”。唯有在重建规划中传承、发展地域特色和文化,才能在使当地同胞产生认同感、归属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更好的树立重建乐土、生生不息的坚强信念。

因此,文化的传承一方面在建筑和空间上对民族形式和构成要素深入剖析,

力求保持建筑特征的原真性;另一方面,必须深入研究映秀镇震前的空间文脉,潜移默化的融入新的空间与生活之中,从而在时间与空间上修补文化传承上的裂痕。

1.4. 发展·提升——震后旅游产业

地震灾害形成了区域旅游格局的改变,其中与映秀镇相关的因素包括:1、区域交通线路的变化;2、区域地震纪念旅游体系即将形成;3、大熊猫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范围、功能的调整。

映秀镇作为震中城镇,将在旅游重建体系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职能;同时,其震后产业现状和自然限制因素也已将今后发展重点指向旅游业。因此,必须从区域旅游系统和汶川县旅游产业布局出发,以科学研究映秀镇的发展定位、指导镇区旅游系统建设。

1.5. 科学·高效——城镇建设的实施

对于重建规划,尤其是位于震中极重灾区的城镇重建,把握“重建”的特点、具有科学、高效的操作可能性尤为重要。

因此,规划必须确定合理的建设用地规模、居住规模、设施配套标准与规模,进行较为详细的投资预测;同时,区分轻重缓急,近期重建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近期以宜居和安全为目标,着重解决居住与各项设施配套问题;远期以发展和提升为目标,尤其在产业定位与旅游体系打造上,切实保障城镇可持续发展。

2. 现状研究

2.1. 区位条件

映秀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汶川县南部岷江河谷,与汶川县草坡乡、耿达乡、漩口镇、水磨镇及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藏羌自治州的门户重镇。向东南距成都、与都江堰市毗邻,有213国道、303省道和都汶高速公路通过,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重要的交通要道。

映秀镇是“512汶川大地震”震中所在地,城镇中心区距离震中约。

2.2. 现状综合分析

2.2.1.自然条件

映秀镇地处岷江河谷,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渔子溪河和岷江穿境内而过。四周群山环抱,雨量充沛,植被丰茂,冬暧夏凉,气候宜人,是理想的休闲躲署之地。

镇区用地主要集中于渔子溪河与岷江交汇处,地形平坦,适于建设。镇区北侧、西侧以及南侧的山体存在一定数量的台地地形,地形坡度较小、也可用于建设。北侧山体台地与地面高差约、西侧山体两层台地与地面高差约和、南侧山体台地与地面高差约。除环抱镇区的周围山体外,整个镇区地形西北偏高,东南较低,地形起伏比较平稳。受地震影响,镇区各主要山体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地

面植被耕地等受损严重,局部地区存有少量耕地。

2.2.2.建筑物

映秀镇是“512大地震”的震中和极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已经倒塌。随着震后建设工作的开展,大部分的坍塌房屋以及危险房屋已经爆破拆除,渔子溪河以北原映秀镇中心处基本是一片建筑废墟。现存房屋类建筑物基本上可以分为危房、板房和临时帐篷。

●危房

散落在岷江东岸、渔子溪南北两岸以及渔子溪村内。这些危房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这些危房一部分未来将进行爆破拆除,如岷江东岸的部分危房以及渔子溪村内的危房;一部分是为了镇区重建保留的地震纪念体系的组成部分,如渔子溪南北两岸的部分危房。

●板房

为解决映秀镇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镇区内建设了大量的活动板房。主要集中建设在鱼子溪樱桃坪、渔子溪岷江西岸、中滩堡、黄家院四个区域。其中渔子溪岷江西岸区域内还设置了主要的应急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临时小学、临时幼儿园、临时集贸市场、临时医院等。

●临时帐篷

临时搭建的帐篷主要集中在道路不通、无法完成板房施工建设的地区,如黄家村等。此外团结桥西侧的部分地区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临时帐篷。

2.2.

3.道路、桥梁

震后镇区内道路桥梁损毁严重,现在镇区内的主要对外联系通道以及镇区内部的交通路线基本已经抢修打通。同时,在渔子溪岷江西岸的活动板房安置区内新建了多条道路。

百花大桥由于受地震破坏严重,对行人存在一定危险,现已经过爆破处理,排除了安全隐患,并作为映秀镇区地震纪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保留。渔子溪上的两座桥梁基本恢复可以正常使用。岷江上的团结桥为步行桥,暂时仍禁止使用。

2.3. 限制要素分析

2.3.1.地震断裂带

根据相关机构公布的地震断裂带位置显示,地震断裂带从映秀中心镇区西北侧穿过;断裂带范围内禁止建设乙类建筑,范围内禁止建设丙类建筑。因此,映秀中心镇区内的地震断裂带躲让控制范围约,基本涵盖了镇区北侧的大部分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