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综述精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策略与进展(选自BJJ)

合集下载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疗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疗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疗下胫腓联合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下胫腓分离具有重要作用。

下胫腓联合损伤约占踝关节急性损伤的10%左右,其临床表现及诊断通常缺乏特异性,容易出现漏诊,一旦漏诊或诊治不当,可能影响踝关节功能。

本文就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疗进行详细解读。

◈重点一:下胫腓联合的解剖特点下胫腓联合的主要结构特点是一组韧带复合体,包括骨间韧带、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后韧带和胫腓横韧带(如图1所示)。

其作用主要是对抗轴向力、旋转及平移力,维持下胫腓结构稳定性。

按照韧带强度排序为:下胫腓后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前韧带。

腓骨在腓骨切迹中的正确解剖位置主要依赖于骨间韧带和下胫腓前后韧带的固定。

下胫腓韧带复合体示意图(AITFL-下胫腓前韧带,PITFL-下胫腓后韧带,IOL-骨间韧带)内踝、外踝、下胫腓韧带复合体共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环形结构(如图2所示),该环形结构既能有效减少各方向外力对踝关节面的冲击、限制距骨非生理性活动,又能保证踝关节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该环出现一个部位的损伤,不会影响稳定性;出现两个部位及以上的损伤时,会影响环的稳定性。

踝关节环形稳定结构腓骨切迹可分为C型(56%)、I型(25%)和L型(19%),其中腓骨切迹为I型的,发生下胫腓损伤导致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可能性最高。

腓骨切迹分型◈重点二: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机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时,踝关节通常处于外旋和过度背屈位。

其中外旋应力是引起损伤的最主要作用力,当外旋应力过大或伴有足外展,可出现下胫腓联合主要韧带完全断裂,导致下胫腓联合分离。

◈重点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1)查体临床常用的查体试验有4种:A.Cotton试验:距骨有内外方向过度活动为阳性。

B.外旋试验:膝关节屈曲90°,踝关节中立位,对足踝施加外旋应力,引起下胫腓前韧带、后韧带或骨间膜处疼痛为阳性。

C.挤压试验:在腓骨下胫腓处向胫骨方向挤压,疼痛为阳性。

D.腓骨横移试验:腓骨前后移动引起下胫腓处疼痛为阳性。

下胫腓联合损伤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进展
滑冰等运动 足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中 18% 存在DTFS
损伤
14
损伤机制
---单纯下胫腓损伤
外旋时跖屈或背屈均可,过度背屈外旋损伤最常见 过度背屈外旋力量使较宽的距骨前部楔形分离踝穴 前韧带和骨间韧带常断裂,后韧带可不断裂
15
损伤机制
---合并踝内外侧损伤或骨折 外力主要是外旋暴力和外翻暴力 损伤时情形多如下
蝶形骨片。
24
旋前-外展型
横形或短斜形内踝骨折 外踝粉碎性骨折,注意外侧关节面有无压缩,
下胫腓联合稳定吗?
25
旋后-内收型
Stage 1: 低于关节面 的腓骨横形骨折.
Stage 2: 内踝骨折,
2
骨折线呈垂直方向.
1
2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旋后-内收型: Stage 2
关节面水平的腓骨骨折,没有下胫腓联合的损伤 垂直剪切力导致内踝骨折,注意内侧关节面的压缩
16
损伤机制
---合并踝内外侧损伤或骨折
外翻暴力 距骨外展推挤外踝,
向外上移位 下胫腓前、后韧带及
骨间韧带同时受到牵 拉断裂,出现分离 可伴有腓骨骨折,内 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 裂
17
损伤机制
胫腓下联合分离有三个条件: 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骨折、三角韧带) 下胫腓联合失去完整性:下胫腓全部韧带损伤
性有重要作用。 外踝缩短、畸形、前后及旋转移位均可使
距骨发生位置改变,破坏踝关节生物力学 特点
12
踝关节稳定性的维持
踝关节稳定性:由内侧结构、外侧结构和 下胫腓联合等因素共同维持
在治疗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踝关节稳 定性的影响
4

早读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分型及治疗策略,一篇掌握!

早读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分型及治疗策略,一篇掌握!

早读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分型及治疗策略,一篇掌握!踝关节损伤在骨科日常门诊中较为常见。

接近5-10%的踝关节扭伤和23%的踝关节骨折可以累及胫腓骨远端的下胫腓联合韧带。

无论是单纯性还是伴发踝关节其他部位损伤的下胫腓联合损伤,如果不给予充分的治疗,均会造成踝关节不稳和疼痛。

一单纯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保守治疗:急性单纯稳定性下胫腓损伤可采取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首要目的是保护踝关节,制疼痛和限制炎症反应。

急性损伤时可休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石膏夹板固定,药物治疗,穿高帮鞋保护踝关节等。

亚急性期时,待疼痛减轻、软组织肿胀消退,可行功能康复锻炼,防治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肿胀消退之后,可进一步康复功能锻炼。

临床疗效优良率可达86%~100%。

Smara 等应用富血小板血浆保守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10 例患者,研究结果表明合并PRP治疗下胫腓损伤在促进功能恢复和减轻疼痛方面可以取得明显的疗效。

手术治疗:不稳定性下胫腓联合损伤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螺钉、胫腓钩板、缝扣线缆系统、锚钉、韧带重建等。

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金标准,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螺钉移除,置入位置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螺钉不应常规拔除,除僵硬等不适症状和下胫腓复位不良等情况。

有研究发现螺钉在位和螺钉取出在美国踝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评分、影像学结果并无明显区别。

螺钉取除后下胫腓联合增宽并不明显,螺钉断裂组美国踝关节功能评分上有更好临床效果,并且螺钉取出后再分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率较高,可达>20%,不建议取出。

然而螺钉在位会导致螺钉松动断裂,复位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

有学者认为下胫腓韧带愈合后应尽快取出螺钉,螺钉可显著影响踝节活动度,下胫腓联合处反复剪应力可导致螺钉松动、断裂。

CT 扫描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发现置入螺钉后下胫腓复位不良可达36%,螺钉移除后复位复位不良降至4%,89%的下胫腓复位不良可在螺钉移除后恢复,有利于下胫腓联合解剖复位。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发表时间:2016-11-28T16:48:16.0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王辉郭中东[导读] 对于下胫腓联合稳定的单纯损伤,可予以石膏或支架固定6~8周,避免负重,以利于损伤的下胫腓联合韧带修复愈合。

(湖北孝感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湖北,432000)现公认下胫腓损伤应积极治疗,早期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和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可避免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对于Ⅰ度及下胫腓联合稳定的Ⅱ度单纯损伤者可予以保守治疗,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Ⅱ度及Ⅲ度损伤者则有行内固定的手术指征。

1非手术治疗对于下胫腓联合稳定的单纯损伤,可予以石膏或支架固定6~8周,避免负重,以利于损伤的下胫腓联合韧带修复愈合。

外固定去除后观察有无局部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再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及逐步负重行走,多数淡出损伤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预后良好。

2手术适应症目前对下胫腓联合内固定的适应症仍存在争议,以往曾对有腓骨骨折者常规行经下胫腓联合内固定,但近年来手术适应症趋向更加严格。

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当发生以下几种情况时需要固定下胫腓联合:腓骨高位骨折如Maieonneuve骨折,此型骨折内踝和腓骨固定后不能保持下胫腓联合的稳定;下胫腓损伤达踝关节面4.5mm以上,合并内侧损伤而无法修复;同时有内侧韧带断裂、腓骨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胫距关节脱位等;修补三角韧带并固定腓骨后仍不能维持下胫腓稳定。

Ebrahein NA等认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绝对指征是对内踝和腓骨固定后仍存在下胫腓联合的不稳定。

张卫星等认为在Pilon骨折中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的患者重建下胫腓联合很重要。

Boden等发现在正常标本和韧带损伤标本中,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后踝关节的接触压力没有差异,认为在内外踝骨折均能达到解剖复位并坚强固定的情况下,无须行下胫腓联合固定。

当双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时,应首先对双踝骨折做复位与内固定,然后在术中做物理检查并摄应力位X 线片,对仍存在下胫腓联合分离应行经下胫腓联合内固定,并强调对于分离的下胫腓联合解剖复位。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弹性固定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弹性固定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弹性固定治疗进展张如意;云才【摘要】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踝关节损伤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开始在治疗踝关节损伤时重视下胫腓联合的诊疗.随着生物学固定理念逐渐普及,既往作为治疗金标准的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技术因存在相关并发症而逐渐受到质疑.弹性固定符合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逐渐被认可并推广.目前,弹性固定的方法主要有韧带重建(自体和异体)、锚钉缝合重建、Endobutton系统、Suture button系统和胫腓钩等固定装置.各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临床适应证及优缺点.【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24【总页数】5页(P4899-4902,4907)【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弹性固定【作者】张如意;云才【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骨科,北京100043;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骨科,北京10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5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解剖结构,踝关节损伤易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

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中,约有10%伴有需手术治疗的下胫腓联合损伤;而需要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下胫腓联合损伤所占比例翻倍。

热衷运动人群的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损伤所占比例高达74%[1]。

随着运动人群所占比例的攀升和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中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损伤越来越多,故需及时规范治疗,避免急性损伤转为慢性损伤。

既往公认的金标准——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由于易引起复位不良率高、断钉、二次手术、复位丢失等并发症,逐渐被符合下胫腓联合微动的生物力学特点的弹性固定取代,可避免刚性固定的部分并发症,并保证固定强度和术后疗效,逐渐被认可和推广[2]。

现结合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对不同弹性固定方式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预后进行综述。

1 适应证任何损伤的治疗都应结合其损伤程度分型进行。

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与进展

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与进展

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与进展踝关节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其中合并胫腓韧带损伤的约占到1%~18%。

在文中主要针对下胫腓韧带损伤,对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与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下胫腓韧带损伤;诊治;进展;综述踝关节损伤较为常见,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约占1%~18%[1~5]。

治疗中常常容易忽略韧带损伤的修复,导致踝关节不稳、疼痛、活动受限和创伤性骨关节炎等[6],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因而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韧带的处理不可忽视。

本文着重阐述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

1 解剖下胫腓韧带由下胫腓前、后、横及骨间韧带构成,与胫腓骨远端联合在一起形成紧密又富有弹性的踝穴,称下胫腓联合[7],是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

其中下胫腓横韧带位于下胫腓后韧带深层,功能类似关节盂唇,加深胫距关节,也有将其与下胫腓后韧带看作一个整体。

2 损伤机制目前认为下胫腓韧带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外旋和背屈。

外旋暴力导致的韧带联合损伤的实质是增宽了踝穴的宽度。

踝穴的增宽也可因足背的过度背屈将距骨的前侧挤进踝穴内,引起下胫腓韧带的损伤。

下胫腓韧带损伤也可见于严重的足外翻、内翻、跖屈、旋前、旋后、内旋等扭伤中。

3 诊断3.1病史下胫腓韧带损伤常有外伤史,询问病史时须注意足、躯干、小腿的具体位置关系以及动态过程,以推测可能的受伤机制。

除上述病史外,既往有无类似外伤史、特殊疾病史也需要明确。

3.2查体下胫腓联合处肿胀、皮下瘀斑、踝关节疼痛、压痛时则应怀疑下胫腓韧带损伤,常用以下方法辅助诊断:①挤压试验;②外旋试验;③Cotton试验;④腓骨横移试验;⑤足跟撞击试验;⑥背屈试验。

总的来说这些检查对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不足[6]。

3.3影像学Omer等[8]使用超声对双侧下胫腓骨间隙(TCS:Tibiofibular clear space)进行测量,并使用MRI作为对照,若双侧中立位的TCS差异>0.7mm,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外旋位的临界值则是0.9mm,且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样是100%。

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手术治疗论文

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手术治疗论文

关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有关治疗。

方法通过研究2002年——2009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28例。

结果根据28例患者的主观感觉、功能检查、随访的x线片评定疗效。

本组优20例,良5例,一般3例。

优良率为89.3%。

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术中力争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是提高踝关节损伤疗效,恢复功能的关键。

【关键词】足踝关节;损伤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30-01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骨折。

踝关节是人体较为复杂的关节,当遭受意外的较大暴力时,出现骨折脱位,经常合并韧带损伤。

治疗的目的是尽早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稳定关节,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早期活动。

我院2002年——2009年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28例,总结报告资料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计28例,男17例,女11例。

年龄23-61岁,平均41岁。

病因:高处坠落15例,交通肇事8例,建筑工地砸压伤5例。

左侧16例,右侧12例。

其中单纯性踝关节骨折16例,双踝骨折8例,三踝骨折4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及内脏损伤先行处理6例。

1.2发生原因下胫腓联合由下胫腓诸韧带及骨间韧带紧密连结而形成。

下胫腓联合分离往往由踝关节受到强烈外力造成外翻外旋损伤而导致,经常造成程度不等的踝关节脱位,直接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

首先是踝关节内侧结构紊乱,包括受伤肢体韧带损伤或内踝骨折。

其次造成该肢体下胫腓相邻韧带损伤,如后踝撕脱骨折,这些外力所致损伤都会影响下胫腓联合的稳定,表面上是一种骨折或几种骨折,但实质上的联合损伤是比较严重的。

1.3诊断依据和方法通过影像学对比正常及损伤踝关节,具备专业知识的骨科及影像学医师均可判断,正常胫骨前结节和腓骨重叠约8毫米,下胫腓联合间隙为3毫米,内踝与距骨之间的间隙为3毫米。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研究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研究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研究进展李悦;李峰【摘要】下胫腓联合损伤为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常伴随于踝关节骨折而发生,但也可出现单纯性的下胫腓联合损伤,因此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难度.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方式也较多,常见的有克氏针经皮复合固定、金属皮质骨螺钉、可吸收螺钉、缝线纽扣装置、下胫腓钩钢板、韧带重建等,但选取何种固定方式仍然存在争议.文章就下胫腓联合的解剖、生物力学、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 is a common ankle injury, often accompanied by ankle fractures, but there may also be a single injury, so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the 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There are also many treatment methods for the 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 common are Kirschner pins Percutaneous compound fixation, lag screw, hook of distal tibiofibula, hook-plate or button-tuture to fixation,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etc. The type of fixation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natomy, biomechan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30【总页数】4页(P109-112)【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手术;诊断;治疗;解剖;踝关节【作者】李悦;李峰【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湖南吉首 416000;吉首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湖南怀化 418000;湖南医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湖南怀化 4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胫腓骨远端稳定的重要结构,但下胫腓联合损伤经常被误诊、漏诊,若未及时诊治可导致踝关节不稳、长期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

下胫腓联合分离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下胫腓联合分离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下胫腓联合分离外科治疗研究进展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的常见伴发伤,下胫腓联合损伤可致踝关节稳定性丧失,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处理不当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目前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多争议,主要涉及下胫腓联合损伤后稳定程度的判定及固定方式的选择。

本文对下胫腓联合损伤从解剖学、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动力性内固定;临床方案下胫腓联合也称下胫腓关节,生理状态时可随着踝关节的运动而出现相应的运动,是一个微动的弹性关节。

在临床上,踝关节的骨折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约占踝关节损伤的1%~11%[1]。

下胫腓联合损伤主要是踝关节受外翻、外旋暴力,造成维持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的损伤,从而导致踝关节不稳。

早期正确及时处理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对维持踝关节稳定起重要作用,是治疗踝部损伤的关键,否则易造成踝关节习惯性扭伤和关节炎的发生[2]。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对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认识增加,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多数临床医生建议不应采用坚强固定,推荐最好采用动力性固定[3]。

本文就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下胫腓联合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下胫腓关节由腓骨下端、胫骨的腓切迹及下胫腓联合前韧带(AITFL)、下胫腓联合后韧带(PITFL)、骨间韧带(IOL)、下胫腓横韧带(TITFL)及骨间膜的远端部分构成。

下胫腓联合韧带在维持下胫腓关节稳定的过程中,各韧带在维持下胫腓关节稳定性所占据的比例各不相同,依次为下胫腓联合前韧带35%、下胫腓横韧带33%、骨间韧带22%、下胫腓联合后韧带10%,其中任何2条韧带损伤都可能导致下胫腓关节不稳[4]。

Grass等[5]施加5N的外旋力于踝关节,当切断AITFL时,下胫腓联合分离2.3 mm,切断AITFL和IOL时可造成下胫腓联合分离4.5 mm,当AITFL、PITFL和IOL均切断时下胫腓联合分离达7.3 mm,距骨外旋增加10°。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内固定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内固定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内固定治疗进展发布时间:2021-05-07T14:35:27.8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作者:张代松朱厚军[导读] 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随着诊断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张代松朱厚军山东省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山东烟台 265600摘要: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随着诊断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已成为不稳定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主要方式。

手术内固定方式多样但目前各存争议,尚无统一。

静态螺钉固定曾作为治疗的金标准,但容易导致螺钉松动、断裂,且需二次手术取出。

弹性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师使用,但引起的内固定下沉、骨溶解及电线效应也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固定;弹性固定;Suture-botton下胫腓联合是由连接胫腓骨的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骨间韧带和胫腓横韧带构成的复杂复合体,其功能是加强踝关节的稳定性,维持关节在轴向,旋转及前后方向的应力平衡(1)。

在踝部损伤中,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比例可达5%-10%。

下胫腓联合损伤可导致踝穴间隙增宽,腓骨向外移位,距骨外旋或侧方移位,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纠正,极易导致踝部慢性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

因此,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胫距关节力线及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关节(2)。

近年来,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已成为骨科医师共识,但其固定方式仍争议较多,本文将对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方法效果、并发症予以阐述。

1静态固定静态固定多采用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首选术式,曾被认为是治疗的金标准。

通常是术中直视下将下胫腓解剖复位,AO 建议螺钉位置在关节面上2-4cm,平行关节面且垂直于胫骨,从后外向前内倾斜25-30°植入。

余斌峰(3)等运用皮质骨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踝关节骨折,固定效果满意。

但研究表明,这种刚性固定稳定了关节,却影响了下胫腓关节的生理微动,是造成内固定松动、断裂的重要内在因素,其比例可达10-29%(4)。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体会及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体会及治疗进展
的远 端部 分 , 中骨 间 韧带 和 下 胫腓 前 、 韧 带 较 重要 。外 其 后 展、 外旋暴 力 是造 成下 胫腓 联 合损 伤 的主要 原 因。 展 、 旋 外 外 应力 首先作 用 于踝关 节 内侧 结构 ,造 成 内侧 三角 韧 带损 伤 、 断 裂或 内踝 撕脱 骨折 , 应力 继续 将 造成 下胫 腓 韧带 复合 体 撕
踝关 节 损伤 约 占所 有 肌 肉骨骼 系 统损 伤 的 2 %, 中下 5 其 胫腓 联 合 损 伤 占踝 关 节损 伤 的 1 1% , 单独 发 生 , 多 %一 1 可 但 合并 踝关 节其 他韧 带损 伤或 骨折 脱位 , 治疗 不及 时 或处 理 如
不恰 当 , 常遗 留慢 性疼 痛 、 节不 稳及 创 伤性 关节 炎 , 重 影 关 严
内侧踝 穴增 宽及 下胫 腓 分离往 往仅 1 2m 易被 忽视 。 ~ m, 必要 时应 照对 侧 X线 片对 比。急性 下胫 腓联 合 I型 、 Ⅱ型损 伤 因 常规 X线 片 表 现 阴性更 易漏 诊 . 往 造成 慢 性 陈 旧性损 伤 , 往 将不 可避 免 引起 创 伤性 关 节 炎 , 期 影 响关 节 功 能 , 长 即使 后
维普资讯
20 o 7年 1 0月 第 4卷 第 3 0期

交流 园地 ・
下胫 腓 联 合 损伤 的 诊治体会及治疗进展
胡晓健 , 钟 灵. 刘 杨
( 西省 新余 市人 民医 院骨科 , 江 江西 新余
38 2 ) 3 0 5
【 要】 摘 探讨 下胫 腓 联合 损 伤按 照 一定 分 型标 准 的合 理治疗 方 案 及手 术 体会 。下 胫 腓联 合 损伤 是 一种 常 见 的踝 部 损
型: I型 1 6例 ; Ⅱ型 l 9例 ; 型 6 Ⅲ 3例 。合 并 踝 关 节 骨 折 4 1 例。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进展2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063000摘要:下胫腓联合是一种特殊的关节,常存在于踝关节骨折中。

对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式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传统螺钉固定和新型弹性固定间的讨论。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对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展开综述。

1.1.解剖特点下胫腓联合是指踝关节与一组韧带构成的结构,是纤维性连接。

这组韧带包括:胫腓前下韧带(AITFL)、胫腓后下韧带(PITFL)、胫腓骨间韧带(TFIL)、胫腓横韧带(TTFL)。

这些韧带与骨骼一起工作,通过抵抗轴向力、旋转力和平移力来维持胫骨远端和腓骨之间的完整性[1]。

1.2 损伤诊断临床上更多的是通过影像学进行诊断。

X线是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它能准确的观察的骨折的移位及距离,通常踝穴位上出现下胫腓间隙>6mm、胫腓骨重叠<6mm或内侧间隙>4mm需高度怀疑下胫腓联合损伤。

但是X线只能观察到冠状面的结构,无法观察到矢状面的移位和韧带损伤,所以CT检查是有必要进行的[2]。

MRI可以观察到踝周围韧带损伤和踝关节软骨面软骨面损伤,三维CT可立体呈现骨折块移位,特别是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损伤制定治疗计划有帮助[3]。

1.3 手术方式1.3.1 金属螺钉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治疗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金属螺钉横向固定下胫腓联合。

对于使用几枚螺钉和术中固定几个皮质层,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

研究发现,较大直径的螺钉对远端联合处施加的剪应力有更大的抵抗力,3.5 mm和4.5 mm螺钉之间的选择可能最好由要固定的腓骨的大小来指导[4]。

螺钉固定的优点在于能够达到稳定的固定和功能恢复[5]。

金属螺钉固定的缺点也不少,可能会出现异物反应、感染、骨关节炎和螺钉断裂。

由于不能早期的下床活动,甚至会出现关节僵硬和粘连。

二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和经济负担,伴随着并发症的风险,如伤口感染、复发的分离,甚至应力性骨折[6]。

1.3.2 纽扣钢板纽扣钢板(Suture-button)能够有更高的复位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它由两个金属纽扣和之间一条不可吸收缝合线组成[7]。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策略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策略
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策略
包岳丰 , 许 亚军 , 顾三军, 孙振 中, 张全 荣, 寿奎 水
( 无锡市第九人 民医院骨科 , 江苏 无锡 2 1 4 0 6 2 )
摘要 : 目的 通过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临床诊断 、 治疗 、 疗效 的分 析 , 探索较为优 化的诊疗方案 。方 法 手术 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 7 5例 , 其 中男 5 1 例, 女2 4例 , 年龄 1 8~7 2岁 , 平均 4 2岁 。根据损伤机制 、 损 伤类 型、 受伤时间 、 软组织情况 , 实施术前正确评估 、 术中解剖 复位 固定 、 术后渐进性康 复等策略 。其 中急诊 手术组 4 0 例, 择期手术组 3 5例。随访 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7 5例 均获得 随访 , 随访 时间 5—2 4个月 , 平均 1 3 个月。根据 B a i r d— J a c k s o n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 行疗效评 价 , 急诊手术组 优 良率 8 7 . 5 % 。择期 手术 组优 良率 8 5 . 7 %, 总优 良率 8 6 . 7 %。急诊手术组 与择期手术组疗效评定 中各项指 标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结论 只有非 常重视软 组织情况 , 充分利用辅助检查 手段 , 术前仔细评估 , 术 中解剖复位 固定 , 术后处理到位 , 早期康 复 , 才能重新获得一个无
痛的、 满 意 的踝 关 节 。
关键词 : 踝关节骨折 ; 下胫腓联合损伤 ; 诊断 ; 解剖复位 ; 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 R 6 8 3 . 4 2 文献标识码 : B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A n k l e F r a c t u r e a n d I n f e r i o r T i b i o i f b u l a r J o i n t I n j u r i e s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进展及探讨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进展及探讨
综述 。 【 关 键 词】 下胫腓 联 合损 伤 ; 踝 关节 ; 内 固定 ; 修 复 [ 中图分 类号 】 R 6 8 4 【 文 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6 ) 2 9 — 0 1 6 5 — 0 4
Pr o g r e s s a n d d i s c u s s i o n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c o m bi ne d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o mb i n e d t i b i o f i b u l a r i n j u r i e s . I n t h i s a t r i c l e ,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t h e d a m a g e me c h a n i s m, c l i n i c a l f e a - t u r e s ,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o mb i n e d t i b i o f i b u l a r i n j u r y a r e t o b e r e v i e w e d . 【 Ke y w o r d s 】 C o mb i n e d t i b i o f i b u l a r i n j u r i e s ; A n k l e j o i n t ; I n t e r n a l i f x a t i o n ; R e p a i r
D e p a r t me n t o f F o o t a n d A n k l e S u r g e r y ,X i a o s h a n D i s t r i c t Ho s p i t a l o f T C M, Af i f l i a t e d J i a n g n a n Ho s p i t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进展

作者简介:田乐(1985-)・男•主治医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010050。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进展
孙正涛2 ,孙海钮",陈斌2 ,张宇2 .李硕2 (1.山西医科பைடு நூலகம்学,山西太原 030001s 2. A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太原 030001)
文章编号:1008—5572 (2019) 06-0537-05 中图分类号:R683. 42
[31] Koller H, Hitzl W. Acosta F, et al. Invitro study of accuracy of cervical pedicle screw insertion using anelectronic conductivity device( ATPS Part III) [J]. Eur Spine J,2009,9(7) : 1300-131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文献标识码:B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其占踝关节扭伤 的5%〜10%,占踝关节骨折的23%,20%需要内固定。下 胫腓联合是一个微动关节,可使胫腓骨远端在生理范围内发 生微动,对稳定踝关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胫腓联合损 伤可单独发生,但多数情况下伴有踝关节其他损伤,由于其 构成的复杂性,如果遗漏或者诊治不恰当,易造成踝关节不 稳定、长期慢性疼痛和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近年来下 胫腓联合损伤研究不断深入,其解剖、功能及诊断方法等研 究逐步完善,治疗理念也不断更新。本文就近些年来下胫腓 联合损伤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轴向、旋转和平移力来维持远端胫骨和腓骨之间的完整性, 对踝关节的稳定提供强大的保护力.其中下胫腓前韧带提供
稳定性35%,下胫腓后韧带深层提供33%、浅层提供9%,骨 间膜提供22%阂,下胫腓前韧带由胫骨前下端外缘斜向外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张涛;庞桂根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年(卷),期】2006(019)004
【摘要】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踝部损伤,通常发生在旋前-外旋和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脱位,少部分发生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脱位,也可能单独发生不伴有骨折脱位.按其损伤程度分为3型:I型为单纯扭伤无下胫腓分离,Ⅱ型为潜在性分离,Ⅲ型为明显的分离.对于不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没有造成下胫腓分离的韧带扭伤,即下胫腓联合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病例应积极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可采用螺钉、下胫腓钩、钩板或缝扣固定,以防踝关节不稳定造成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
【总页数】4页(P253-256)
【作者】张涛;庞桂根
【作者单位】天津医院创甲病区,天津,300211;天津医院创甲病区,天津,30021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分型和治疗进展 [J], 吴志朋;陈鹏涛;何金山;王静成
2.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体会及治疗进展 [J], 胡晓健;钟灵;刘杨
3.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弹性固定治疗进展 [J], 张如意;云才
4.下胫腓联合损伤手术治疗进展 [J], 洪意侠; 贾兆锋
5.三角韧带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微创治疗进展 [J], 张经;王斌;乔文;孔令宝;李园园;吕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赵文勇;张晓刚;高卓越;张宏伟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6(8)3
【摘要】下胫腓联合损伤为临床上常见的踝部损伤,多合并踝部其他损伤,较少单独发生,常发生在旋前—外旋和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脱位。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对于无骨折的单纯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即下胫腓联合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

对不稳定的下胫腓联合损伤需积极手术治疗,但选取何种内固定方法仍存在争议。

本文回顾总结国内外近年来的文献,从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及生物力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3页(P104-106)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治
【作者】赵文勇;张晓刚;高卓越;张宏伟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32
【相关文献】
1.下胫腓联合螺钉对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治疗价值评析 [J], 何汉晖;周宇星;郑文林;沈楚龙
2.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观察 [J], 颜瑞健;张晓文;郭峭峰;
马苟平;张春;刘建
3.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与传统下胫腓钩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比较 [J], 缪建云;刘庆军;丁真奇;林斌;郭林新;翟文亮
4.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47例临床分析 [J], 李晓华
5.下胫腓钩与Suture-button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 [J], 芦浩;徐海林;姜保国;付中国;张殿英;王天兵;张培训;薛峰;陈建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踝综述精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策略与进展(选自
BJJ)
摘自:management of sports injuries of the foot and ankle. M.S.Ballal, C.J.Pearce, J.D.F.Calder. Bone Joint J.2016,98-B(7):874-83.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进展
下胫腓韧带复合体包括:下胫腓前韧带(AITFL)、下胫腓后韧带(PITFL)、骨间韧带(IOL)、下胫腓横韧带(TTL)以及骨间膜的远端部分。

下胫腓韧带损伤的发生率为1%-18%。

最常见的损伤机制是距骨处于外旋位,内旋应力和过度跖屈/背屈导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如果下胫腓前韧带(AITFL)或高位踝关节区域触痛明显,而且随着被动背屈,疼痛逐渐加重,则怀疑存在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

背屈或外旋试验诊断敏感性可达92%,而挤压试验的敏感性仅为33%。

,但是如果挤压试验为阳性,则表明下胫腓韧带有损伤,那么患者重新返回体育运动的时间就会延长。

西点分型系统根据临床检查将下胫腓韧带损伤分为3级:
•I级是指下胫腓前韧带(AITFL)扭伤,但是踝关节相对稳定;
•II级是指下胫腓前韧带(AITFL)撕裂和部分骨间韧带(IOL)撕裂,出现轻度的踝关节不稳;II级踝关节损伤又可以分为IIa型和IIb型,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伤后5-10天行MRI检查是否存在特异性的三角韧带损伤,外旋试验和挤压试验是否为阳性,距离踝关节近端>6cm的前侧骨间膜处是否有明显触压痛,以及通过X线平片观察下胫腓联合的间隙是否增宽。

如果以上任一项征象为阳性,则表明为IIb级损伤,否则为IIa级损伤。

•III级是指损伤涉及所有的韧带结构,造成踝关节完全不稳定。

踝关节负重前后位、Mortise位和侧位X线片有助于进一步诊断。

通过观察内侧踝关节间隙是否增宽,胫腓重叠部分是否减缩小,胫骨和腓骨的表面切迹之间的距离是否>6mm,对于存在以上征象的患者,
要高度怀疑合并踝关节损伤,需要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MRI检查对下胫腓前韧带(AITFL)损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3%,而对下胫腓后韧带(PITFL)损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见图5所示)。

关节镜检查对于诊断踝关节不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诊断的同时还可以对合并的损伤(如踝关节撞击伤和软骨的损伤)进行探查和治疗。

图5所示踝关节MRI冠状面显示下胫腓联合急性损伤后呈现高信号改变(箭头所示)
I级和IIa级下胫腓韧带损伤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受伤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禁止负重,患肢冰敷行石膏固定并制动5-7天,有助于消肿和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

1-2周后可以部分负重并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以尽快恢复肢体的本体感觉和关节活动的范围。

6-8周后可进行完全负重活动,如果患者患肢可以单脚站立30s以上,则表明恢复良好(见图6所示)。

图6所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疗计划。

(EUA,麻醉下进行体格检查;AITFL,下胫腓前韧带;IOL,骨间韧带)
对于IIb型损伤的患者,建议行关节镜检查以评估下胫腓韧带是否稳定,从而确定下一步的诊疗方案。

当关节镜检查发现下胫腓联合分离>2mm,并且存在动力不稳时,建议对下胫腓联合进行固定。

对于IIa型和IIb型损伤的患者,重返体育运动的时间分别为6周和9周。

对于III级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下胫腓联合的稳定固定。

可以采用螺钉固定,缝合锚固定或者直接修复损伤的下胫腓前韧带(AITFL)。

如果选择螺钉固定,理论上穿透下胫腓联合3层或4层皮质之间无明显差异。

Wikerøy等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下胫腓联合进行3层或4层皮质固定的效果,平均随访8.4年后发现两组间在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以及踝关节背屈活动范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Tornetta等同样进行研究发现,两组踝关节的跖屈和背伸活动范围也无明显差异。

目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固定的螺钉是否需要取出,以及取出的最佳时间。

Boyle等进行研究发现对于伴
有腓骨骨折的患者进行下胫腓螺钉固定1年后,取与不取在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AOFAS评分、VAS评分以及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不取出下胫腓螺钉组中有19例患者(76%)出现螺钉断裂或者螺钉松弛,但是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最新的一项影像学研究显示下胫腓联合损伤后行“Tight rope”技术比下胫腓螺钉固定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固定效果。

一项最新的Meta分析评价了下胫腓联合损伤后采用多种方式固定的效果,并且进行了中短期的随访,发现使用缝合锚固定组在踝关节活动范围、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螺钉固定。

下胫腓联合III级损伤的患者,术后14天内患肢需要制动并行石膏固定,禁止负重。

术后2周可以进行本体感觉功能康复锻炼,术后3周开始进行部分负重活动,术后5-6周的时候可以穿戴石膏靴的情况下行走活动,一般术后8周就可以重返体育活动。

下胫腓联合慢性损伤的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如果漏诊,会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距骨向外侧偏移,导致压力不均衡导致退行性关节炎的早期病变。

下胫腓联合慢性损伤需要通过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腓骨骨折畸形愈合或者短缩会给踝关节稳定的恢复带来困难。

目前多项研究推荐使用MRI检查来诊断下胫腓联合慢性损伤和关节内的损伤病变。

而且很多学者认为关节镜检查可以对下胫腓前韧带(AITFL)的前侧和远端进行详尽的检查,如果镜下看到内侧沟则表明伴有三角韧带的损伤,就需要进一步复位治疗。

复位后需要进行稳定的固定,固定时可以选择“Tight rope”和螺钉固定技术。

目前主流认为,一旦出现下胫腓联合损伤,需要尽早固定,晚期固定的疗效不佳。

对于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伴有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可以采用肌腱移植进行修复重建。

Grass等报道采用腓骨长肌腱对晚期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进行重建治疗,平均随访16.4月后发现踝关节不稳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而且还发现如果其他的固定技术失败,仍然存在踝关节不稳定,那么下胫腓联合融合治疗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重建后是否能够重返体育活动还未知,但是对急性损伤需要进行积极
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

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