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教学内容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新进展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b9347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2.png)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新进展二甲双胍是经典的降糖药物,发挥着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基石的作用,在临床应用已有60多年。
其主要降糖机制包括:(1)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转移到肝细胞膜,增强肝细胞中胰岛素受体的活性;(2)抑制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分解,抑制肝脏和骨骼细胞中脂肪积累,降低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3)减轻高脂饮食引起的炎症;(4)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5)通过增加胰岛素非依赖性组织中葡萄糖的利用率,二甲双胍减轻胰岛素抵抗对靶器官的影响。
由于二甲双胍的代谢调节作用,指南也推荐二甲双胍用于糖尿病预防。
本文汇总分析二甲双胍最新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获益背后的作用特点提供探讨和思考。
一、糖代谢调节作用机制二甲双胍主要通过AMPK通路和非AMPK通路两种方式调节糖代谢。
AMPK由α、β、γ三大亚基构成,当细胞内单磷酸腺苷增多时,肝激酶B1被激活,它可以直接磷酸化α亚基苏氨酸172(Thr172位点)激活AMPK;AMP增多也可通过直接结合γ亚基CBS区域变构激活AMPK。
我国研究证实,临床相关浓度的二甲双胍结合γ分泌酶复合物中的早老素增强因子2蛋白,再结合ATP6AP1蛋白募集到溶酶体空泡型ATP 酶复合物上,导致空泡型ATP酶变构,便于LKB1募集到溶酶体,接触并激活AMPK。
非AMPK通路中二甲双胍可抑制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Ⅰ,导致产生的三磷酸腺苷降低,AMP水平增加,继而抑制糖异生关键酶果糖-1,6-二磷酸酶,并变构激活糖酵解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抑制甘油和乳酸转化为血糖。
通过与METC复合物Ⅳ相互作用降低其酶活性,二甲双胍间接抑制氧化还原穿梭酶-线粒体甘油-3-磷酸脱氢酶,减少甘油转化引起的糖异生。
二甲双胍还通过激活生长分化因子15,促进葡萄糖从肠壁排至肠腔等方式调节糖代谢。
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机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与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慢性炎症、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关键靶点AMPK的核心作用)
![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关键靶点AMPK的核心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fa574f80eb6294dc886c81.png)
J. Clin. Invest. 117:1422–1431 (2007).
Metformin-
OCT1敲除或变异小鼠 二甲双胍降糖作用减弱
J. Clin. Invest. 117:1422–1431 (2007).
Metformin+
2、Met如何激活AMPK?
• 作用机制长期受到争议,甚至忽视,根本机制不 明确
• 随着对糖尿病病理生理认识的加深,二甲双胍在 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并被多个权威组织 认可
• 可以预见,二甲双胍已经并继续成为糖尿病的基 础用药,成为糖尿病最广泛的用药
但是我们对它仍然知道的不多、不深…….
Metformin remains the best treat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AMPK:二甲双胍作用的关键 机制
Jinwensheng Endocrinol. Dept. Guan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二甲双胍:特殊的历史
• 16世纪法国发现一种丁香花提取物具有降低血糖 的作用(见slide1 )
• 1960年代前后二甲双胍在欧洲开始使用,但到 1995年才开始被美国接受
mTOR 活化水 平
Science 310, 1642 (2005)
二甲双胍激活AMPK 以及降血糖作用依赖LKB1
Science 310, 1642 (2005)
二甲双胍激活LKB1发挥作用
metformin LKB1 AMPK
糖异生 脂肪酸合成
肝糖输出
肝脂肪
TSC肿瘤 抑制物活化
mTOR抑制 Science 310, 1642 (2005)
二甲双胍对胃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对胃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17cac32964bcf84b9d57b5e.png)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7), 831-836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19.97128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Tumor Effect ofMetformin in Gastric CancerLiqin He, Shuangshuang Zhang, Yichao FengYa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Yan’an ShaanxiReceived: Jun. 23rd, 2019; accepted: Jul. 8th, 2019; published: Jul. 15th, 2019Abstract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evidence that metformin has the effect of lowering blood sugar; it also can reduce the cancer risk of diabete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metformin may work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some anticancer drugs synergy, through single adenosine 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signaling pathway having antitumor effects on various types of cancer. However, metformin re-search on antitumor effect of gastric cancer is les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formin in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ntitumor, gastric cancer from genes, signaling pathways to the func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and 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umor cells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y summarized as follows.KeywordsMetformin, Gastric Cancer, Anti-Tumor Effect二甲双胍对胃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贺礼琴,张双双,冯义朝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收稿日期:2019年6月23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8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15日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外,还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癌症发生风险,贺礼琴等先前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单独作用或与某些抗癌药物协同作用,通过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对各种类型的肿瘤产生抗肿瘤作用。
二甲双胍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二甲双胍的研究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9c33d3eff9aef8951e0685.png)
2008年7月第43卷第7期 Chin J Obstet Gynecol,July 2008,Vol.43,No.7 [10]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生殖与避孕.2015年4月第35卷
抑制肝脏糖异生 降低FPG
提高肌肉、脂肪 对葡萄糖
的利用降低PPG
减少小肠内 葡萄糖的吸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甲双胍
改善IS,提高 β细胞
对血糖的应答
减少ATP合成 激活AMPK
减少脂肪合成 减轻IR
升高GLP-1的水平
[1]母义明,纪立农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年8月第22卷第8期.Chin J Diabetes,August 2014,Vol.22,No.8.
中毒而仍在临床使用; 5、1995年,二甲双胍在美国批准上市; 6、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进一步明确了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药
物治疗的基石; 7、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共同发
布新共识,指出二甲双胍是贯穿2型糖尿病治疗全程的一线用药; 8、总之,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治疗中的经典用药之一,也是被多国指南推荐
二甲双胍在保护心血管方面的作用机理
包括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 、中国 SPREAD研究等在内的 研究都表明,二甲双胍可带来心血管获益。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被2013美 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指南推荐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 其主要作用机理如下; 1、二甲双胍目前已被证实可以降低血糖、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和胰岛素抵抗(IR)(尤其是肝脏和肌肉),减轻体重、改善血脂(主要 以TG、TC和LDL-C为主),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二甲双胍可直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流量。
二甲双胍在乳腺癌伴随糖尿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二甲双胍在乳腺癌伴随糖尿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f4b61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9.png)
二甲双胍在乳腺癌伴随糖尿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摘要目的:在乳腺癌伴随糖尿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研究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本院74例乳腺癌伴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甲双胍降糖组和普通胰岛素降糖组,两组患者降糖治疗的同时进行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缓解率及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二甲双胍组肿瘤缓解率稍高于胰岛素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于胰岛素组。
结论:二甲双胍未明显改善乳腺癌伴糖尿病患者疾病缓解率,但可以减少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二甲双胍;乳腺癌;辅助化疗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今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
因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故患者常常发现较晚。
对于局部晚期肿瘤患者或原发肿瘤较大的浸润性癌且患者又有保乳意向的,可先行新辅助化疗,杀灭微小转移病灶,缩小原发肿瘤体积,降低分期,增加保乳治疗的机会,并可直观的了解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有效性。
在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中,蒽环及紫杉类药物是目前治疗乳腺癌较有效的药物,TE(C)方案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其疗效得到了临床广泛的肯定。
据报道:20%的乳腺癌患者患有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乳腺癌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13%~25%【1】。
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而流行病学证实: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会增加多种上皮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2】。
据报道,糖尿病还会增加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3】。
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的机制并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和患者体内,高血糖、胰岛素相抵抗有关系。
所以优化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及死亡率。
二甲双胍在临床前实验中证实具有抗肿瘤作用,能提高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缓解率。
在新辅助化疗过程中同时进行降糖治疗,可以更好控制疾病,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现将我院肿瘤科2015年05月—2017年6月住院的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伴随糖尿病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2f0a77a8114431b90dd894.png)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作者:苗婷刘子艳刘玉媛刘源来源:《医学信息》2019年第14期摘要:二甲双胍属于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通过轻度抑制线粒全呼吸链复合物,从而激活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还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如肿瘤疾病、大血管并发症、促甲状腺素激素水平、保护脑组织与心脏等,均有针对性治疗效果。
临床对二甲双胍药物作用与药理机制研究较少,不能充分展现其临床效果。
故本研究主要针对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提高临床用药效果。
关键词:二甲双胍;药理作用;药理机制中图分类号:R961;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4.018文章编号:1006-1959(2019)14-0053-04Abstract:Metformi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s in the clinic. It activates the adenosin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by a slight inhibi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total respiratory chain complex, which reduces liver glucose output and has significant hypoglycemic effect. It plays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such as tumor diseases,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thyrotropin hormone levels, protection of brain tissue and heart, etc., all of which have targeted therapeutic effects.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effects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metformi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cannot be fully demonstrated. Therefore, this study is mainly to review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metformin,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rug use, so a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drug effect.Key words:Metformin;Pharmacological action;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二甲双胍是临床最基础的口服降糖类药物,在降低空腹血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0d61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a.png)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在糖尿病治疗方面,二甲双胍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其机制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肝糖原新生等途径改善血糖控制。
二甲双胍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展现出潜在的作用,通过影响代谢途径、抑制细胞增殖等方式抑制肿瘤生长。
二甲双胍还具有其他一些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和抗衰老等,并有相关的机制研究支持。
展望方面,未来可以深入探究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推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更广泛发展。
通过总结本文内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二甲双胍、药理作用、机制研究、糖尿病、肿瘤、治疗、展望、总结1. 引言1.1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概述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广泛用于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不仅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还可能对肿瘤等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对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二甲双胍通过促进肝葡萄糖释放、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途径,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控制血糖稳定。
在肿瘤治疗方面,二甲双胍被发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效果。
二甲双胍还可能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影响细胞代谢等机制,发挥其他药理作用,例如抗衰老、抗炎症等。
深入研究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有助于拓展其临床应用领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2. 正文2.1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其主要的治疗作用包括:1. 降低血糖水平:二甲双胍能够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降低血糖水平,尤其是在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下效果更为显著。
2.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
二甲双胍抗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概述_辛文秀
![二甲双胍抗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概述_辛文秀](https://img.taocdn.com/s3/m/2ad59d18a6c30c2259019ee4.png)
二甲双胍对肺癌具有治疗作用。Ashinuma 等[14]研究证 实,体外实 验 中,二 甲 双 胍 可 诱 导 肺 癌 细 胞 RERF-LC-AI、 A549、IA-5 和 WA-HT 等周期阻滞,抑制其生长。Wu 等[15] 研究发现,低剂量二甲双胍 ( 5 mmol·L - 1 ) 可诱导人肺癌细
糖尿病是一类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 病,此病的发生与胰岛素分泌及其作用缺陷密切相关。糖尿 病患者中约有 95% 的患者为 2 型糖尿病( T2DM) 。研究显 示,T2DM 除了可引起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病及视 网膜病变外,还与肺癌、肝癌、肠癌、肾癌及乳腺癌等多种恶性 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1 ~4]。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调查 显示,T2DM 与肿瘤相互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及 胰岛素抵抗相关。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可作用于上 皮细胞,或通过影响其他调节分子如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性激素和脂肪因子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肿瘤有丝分裂及血 管生成[5 ~7]。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传统降糖药物如胰岛素、 胰岛素增敏药、胰岛素分泌促进药等均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病 率及死 亡 率。二 甲 双 胍 是 双 胍 类 口 服 降 糖 药,用 于 治 疗 T2DM。据统计,世 界 范 围 内 二 甲 双 胍 的 使 用 人 数 超 过1. 2 亿[8]。近年来,大量临床前、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二甲双胍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长与繁殖。与其他降血糖药物 相比,二甲双胍可预防肿瘤发生,甚至具有改善肿瘤预后的作
二甲双胍潜在用途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潜在用途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867f82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9.png)
二甲双胍潜在用途研究进展张睿;葛少华【摘要】二甲双胍(metformin,MF)是双胍类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代谢综合征.然而,二甲双胍的实际和潜在的用途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规定的使用范围.近年来随着对二甲双胍研究的越来越多,该药物在不同情况下的更多作用相继被发现.二甲双胍除了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外还有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抗炎作用、菌群改善作用和潜在的成骨作用.该文就二甲双胍在各领域的作用作一综述,为临床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8(038)010【总页数】4页(P938-941)【关键词】二甲双胍;抗肿瘤;抗衰老;抗炎;菌群改善作用;成骨作用【作者】张睿;葛少华【作者单位】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山东济南 250012;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山东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6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患病人群在世界范围内从1980年的1.08亿增长到2014年约有4.2亿(约9%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未来十年内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4亿人,现在已成为全球健康与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1],其中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占糖尿病患者人数的95%。
二甲双胍(metformin, MF)作为T2DM的一线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已近60年。
它主要通过降低肠内葡萄糖吸收、改善外周葡萄糖摄取、降低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起作用,它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并不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产生胰岛素,所以不会引起低血糖[2]。
除了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MF在抗肿瘤、抗衰老、促进成骨方面的功能相继被发现,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在降糖以外的潜在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
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关键靶点AMPK的核心作用
![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关键靶点AMPK的核心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de09d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b.png)
研究二甲双胍对AMPK的影响,分析AMPK在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中的重要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研究进 展关键靶点AMPK的核心 作用
x二甲双胍概述
01
起源与历史
二甲双胍最初由法国医生发现并使用 于临床。
02
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抑制糖异 生和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来降低血糖 。
03
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 的口服降糖药之一。
AMPK与二甲双胍关系研究背景
AMPK的发现
AMPK的发现为研究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AMPK的作用
AMPK在能量代谢、细胞生长、凋亡及自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甲双胍对AMPK的影响
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AMPK发挥降糖作用。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中AMPK的核心作用。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5559cdcb9f3f90f76c61b5b.png)
有降血糖作 用, 还有抗 肿 瘤 的生 物效 应。流 行病 学 资料 显
示 , 甲 双胍 能 降低 肿 瘤 的 发 病 率 和 病 死 率 … 。体 外研 究 证 二 明 二 甲双 胍 能通 过 激 活 L B / MP K 1A K通 路 , 抑 制 肿 瘤 细 J来 胞 生长 , 导 肿 瘤 细 胞 细 胞 周 期 停 滞 及 细 胞 凋 亡 J 体 内研 诱 。
化 疗药物合 用时可增强化 疗的敏 感性 , 除肿瘤 干细胞 , 清 激
活肿 瘤 免 疫 。二 甲 双胍 还 能 抑 制 未 折 叠 蛋 白质 应 答 ( no- ufl
ddpoe sos , P , 使 肿 瘤 细 胞 发 生 凋 亡 。 二 甲双 e rt nr pneU R)促 i e
ci E C K l / D 2复 合 体 活 性 , 而 阻 止 细 胞 从 G n 从 。期 进 入 S
核细胞 内与细胞能量代谢有 关的激酶 ,M K的活性 受细胞 中 AP
能 量 变化 的 调 节 , 细 胞 处 于 能 量 缺 乏 或 应 激 状 态 时 , M / 当 A P
A P比 值 升 高 。 导 A P 活 化 。研 究 发 现 , 甲 双 胍 能 T 诱 MK 二
使 D A断裂成 小片断, N 导致细胞凋亡 。
2 降低循环 中的胰 岛素和 I F Gs
高胰 岛素血症 、 岛素抵 抗及细胞膜上胰 岛素 受体 表达 胰 异常可 能导致 细胞增 殖、 凋亡异常 ,导致肿 瘤发 生。I F 是 Gs
一
6 激活免疫系统
肿 瘤 抗 原 经 抗 原 提 呈 细胞 加 工 和 处 理 后 , 激 活 C 8 能 D
T淋 巴细胞 , 而在肿瘤免疫过程 中, 巴细胞起 着关键性 的 T淋
二甲双胍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00025d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7.png)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 )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GLOBOCAN 数据库统计,2018年CRC 有180万新发病例和88.1万死亡病例[1]。
目前CRC 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但总体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
因此,亟待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CRC 提高治疗效果。
CRC 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有多种因素影响CRC 的发生发展,包括吸烟、饮酒、遗传因素、肥胖及糖尿病等。
2型糖尿病是罹患CRC 的独立危险因素[2]。
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因其低成本、易耐受及安全性强等优点,越来越被关注。
它除了可以降血糖外,还可以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以及延缓肿瘤进展等[3]。
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抑制CRC 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其凋亡,并在治疗CRC 上有一定的作用[4]。
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1二甲双胍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12个月后与未口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CRC 发病风险降低了12%[5]。
此外,CRC 的发病风险可随着二甲双胍使用剂量的累积而逐渐降低[6]。
一项关于2型糖尿病与CRC 关系的荟萃分析提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与未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降低了25%[7]。
二甲双胍除了可以降低CRC 发病风险外,还可显著改善CRC 患者的预后。
Deng 等[8]研究发现,口服二甲双胍的CRC 患者的总体生存率(HR =0.73,95%CI :0.63~0.84)与癌症特异性生存率(HR =0.60,95%CI :0.50~0.73)均显著提高。
另有研究显示,相较于其他降糖药联合化疗组,二甲双胍联合化疗后的CRC 患者总体生存期延长了14个月[9,10]。
Ng 等[11]认为二甲双胍还可降低CRC 的复发率(HR =0.65,95%CI :0.56~0.76),延缓肿瘤进展。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47cc80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1.png)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冯婷婷;凌孙彬;张阳【摘要】Large numebers of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recently reported the reduced incidence of cancer and cancer mortality rate in type 2 DM patients treated with metformin,a kind of traditional antidiabetic medicine.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etformin inhibits the growth of several types of cancer cell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Metformin possibly targets the insulin/IGF-1 axis and AMPK pathways,and regulates the dedifferentiation of CSCs by miRNA.These results indicate metformin may be used as a new therapy for anticancer.%近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传统降耱药二甲双胍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体外细胞实验及体内动物模型实验多提示二甲双胍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胰岛素/IGF-1轴及AMPK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并通过诱导miRNA表达发挥抗肿瘤干细胞效应,提示二甲双胍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可能.【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5)004【总页数】5页(P395-399)【关键词】二甲双胍;肿瘤;microRNA【作者】冯婷婷;凌孙彬;张阳【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116044;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116044;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辽宁大连116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二甲双胍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作为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被广泛应用。
二甲双胍抗炎、抗癌和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抗炎、抗癌和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268383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d.png)
二甲双胍抗炎、抗癌和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黄秀姬【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8(024)022【摘要】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发挥降糖作用.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除降糖作用之外,还有抗炎、抗癌和抗衰老作用等.目前有关二甲双胍抗炎、抗癌和抗衰老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但研究表明,其主要涉及AMPK途径的激活.进一步加强对二甲双胍抗炎、抗癌和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开拓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的新领域.%Currently,metformin is the most-widely clinicall used drug for type 2 diabetes;it improves hyperglycemia primarily by suppressing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 and increasing insulin sensitivity.In addition,accumulating evidences suggest that,beside glucose-lowering effect,metformin also possesses the properties of anti-inflammatory,anti-cancer,and anti-aging effects.Although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anti-inflammation,anti-cancer,and anti-aging currently remain to be elucidated,studies indicate that it primarily involves the activation of AMPK pathway.Further study on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will be beneficial to exploiting the new field of the clinical use of metformin.【总页数】4页(P3370-3373)【作者】黄秀姬【作者单位】510120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罗云;唐宗山2.二甲双胍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林意;林金德3.二甲双胍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周侠;缪珩4.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J], 高雪芹;张维东5.蒲公英的抗癌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J], 岑丽航;肖瑞琳;李苗;王珍珍;常冰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甲双胍在抗癌领域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在抗癌领域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2878a1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8.png)
二甲双肌在抗癌领域的研究进展熊惠娟,王宇静,李向华,胡春弟,王小波*(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摘要:二甲双弧是一种天然产物的衍生物,后被发现具有十分强大的降糖效果,至今仍然被看作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
随着对二甲双弧的生理活性和作用机制更深入的了解,发现它在抗癌、抗衰老、抗炎等方面也极具潜力。
尤其在抗癌方面的探索已有一些重要进展,为二甲双弧的“老药新用”和“小分子,大功能”开启了序幕。
同时,关于二甲双弧在癌症治疗方面的作用机制还不深入,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单独使用二甲双弧、与其它抗癌药物联用及与其它抗癌疗法结合等方法在抗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二甲双弧对不同癌症所发挥的作用效果,并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作用机理和具备的市场潜力,以期未来能够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二甲双弧的抗癌机制与临床应用范围,并由此开发出更有效、毒副作用更小的弧类抗癌药。
关键词:二甲双弧;抗癌;协同治疗中图分类号:R73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646(2021)02-0174-0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DOI:10.16751/ki.20954646.2021.02.01741922年,Werner等⑴合成了二甲双肌及相关的双肌类化合物,为二甲双肌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甲双肌作为小分子药物,它具有廉价、安全、容易被吸收等特点。
多项研究表明,二甲双肌可通过激活腺昔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mTOR信号通路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来阻碍肿瘤细胞增殖[旳,能活化抑癌基因P53来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以及诱导细胞凋亡,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线粒体中的能量供需平衡来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这些功能使二甲双肌能够降低由2型糖尿病引起的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等癌症的风险⑺。
Bowker 等⑻的研究结果表明,接受二甲双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癌症死亡率明显比接受磺类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患者的相关癌症死亡率低。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b719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6.png)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 引言1.1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概述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中。
二甲双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糖原合成、减少肠道吸收葡萄糖、促进葡萄糖利用等。
通过这些作用,二甲双胍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少体重和脂肪堆积,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等。
二甲双胍的机制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深化了人们对该药物的认识,促进了相关疾病的治疗进展。
二甲双胍不仅在糖尿病、肥胖治疗中有显著效果,还显示出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0字】2. 正文2.1 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
它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血糖: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减少肝葡萄糖生成、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促进糖代谢等途径,降低血糖浓度,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2. 提高葡萄糖利用:二甲双胍能够促进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糖的利用率,降低血糖浓度,并促进体内能量代谢。
3. 抑制脂肪生成: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肝脂肪合成酶的活性和促进脂肪酸氧化等途径,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合成和储存,有助于减轻肥胖和改善脂质代谢。
4.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作用,降低胰岛素阻抗,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
二甲双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综合调节多种代谢途径,对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也为进一步挖掘其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2 二甲双胍的机制研究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其机制研究已经得到广泛关注。
二甲双胍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肝糖原合成来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fa0278dc850ad02de8041cd.png)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口服降糖药物,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相比,其降糖效果肯定,低血糖发生风险小,价格适中,因而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为一线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输出,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此外,二甲双胍还有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调节血脂、减轻体重、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还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破坏的防治、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其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不良反应方面,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乳酸酸中毒,但发生率极低。
关键词: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二甲双胍作用机制:①通过抑制糖异生和减少糖原分解来降低肝糖输出,二甲双胍抑制糖异生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肝脏对乳酸的摄取。
②增加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
二甲双胍对周围组织的作用主要依赖于胰岛素。
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通过提高胰岛素的生物作用来降糖;在胰岛素缺乏的情况下,通过促进骨骼肌细胞的糖运输来降糖。
③通过抑制肠道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二甲双胍可以减少小肠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作用来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
2.二甲双胍的临床作用大致高括为两类2.1延缓糖尿病发生和降糖作用2.1.1延缓糖尿病发生: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发生的预警信号。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调节能力已经遭到破坏,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这部分人群的糖尿病发生风险和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长[1]。
二甲双胍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延缓作用首先被证实,它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有效性和耐受性良好。
2.1.2降糖作用:本药降糖作用强而有效,单药治疗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降低达1.5%-2.0%。
二甲双胍降糖作用主要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肝糖原的输出以及改善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一系列依赖和不依赖胰岛素作用机制拮抗血糖,最终减低循环中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水平,缓解糖毒性和脂毒性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发挥降糖作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杀伤肿瘤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假说认为,肿瘤干细胞是一种肿瘤中极少量 存在的具有固有抗药性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 其与肿瘤 的侵袭、转移、复发及耐药相关。
Shank等的实验表明二甲双胍不仅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 胞株和患者瘤体细胞体外形成干细胞球的能力,还能限制小 鼠皮下 ALDH(+)的卵巢癌干细胞移植瘤的生长。
2.5降低循环中胰岛素和IGFs
Hadad等在实验中发现二甲双胍加入后仅 2 h, 2 种乳腺癌细胞系均出现了 AMPK 和 ACC 磷酸化 增多。因此认为, 二甲双胍引起乳腺癌细胞生长 抑制和细胞周期停在G1期的现象可能部分由于 ACC 磷酸化介导。
Bhalla 等在非糖尿病小鼠的肝癌模型研究中观 察到,二甲双胍能降低小鼠模型中肝内脂肪的合成, 进一步论证了二甲双胍在肝内脂酸合成的多个环节 中起重要作用, 如抑制 ACC 活性(磷酸化ACC)、 抑制脂肪酸合酶等。
二、抗肿瘤机制
2.1 通过激活AMPK途径抗肿瘤
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 酶,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在能量缺乏时被激活,而在能量 过度时被抑制。
AMPK由三个亚基组成:催化亚基(α)和两个调节亚 基(β和γ)。AMPK α亚基上第172位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后 形成的p-AMPK是AMPK活化的形式。当细胞在代谢应激下, 胞内AMP的水平升高或者AMP/ATP的比例上升,AMP通过 与γ亚基结合,促进α亚基上第172位苏氨酸残基的磷酸化并 抑制其解磷酸化,激活α亚基从而激活AMPK。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前景
3.1 研究的局限性
3.2前景展望
尽管目前二甲双胍抗肿瘤效应仍处于实验研 究及流行病学研究阶段,并未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但随着人们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二甲双胍巨大的 临床应用价值终会体现,并将有望使其成为新兴 的广泛抗肿瘤药物,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Dowling RJ,Goodwin PJ,Stambolic V. Understanding the benefit of metformin use in cancer treatment [J]. BMC Med, 2011,9: 33. [2] Vazquez -Martin A,Oliveras -Ferraros C,Cufi S,et al.Metformin activates an 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 ( ATM) / Chk2 -regulated DNA damage --- like response [J]. Cell Cycle, 2011,10 ( 9 ) :1499 - 1501. [3] Tomic T,Botton T,Cerezo M,et al. Metformin inhibits melanoma development through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mechanisms[J] Cell Death Dis,2011,2: e199. [4] Hadad SM, Hardie DG, Appleyard V, et al. Effects of metformin on breast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the AMPK pathway and the cell cycle[J]. Clin Transl Oncol,2014,16(8):746-752. [5] Bhalla K, Hwang BJ, Dewi RE, et al. Metformin prevents liver tumorigenesis by inhibiting pathways driving hepatic lipogenesis [J]. Cancer Prev Res (Phila),2012,5 (4):544-552. [6] Shank JJ, Yang K, Ghannam J, etal.Metformin targets ovarian cancer stem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J]. Gynecol Oncol,2012,127(2):390-397.
Gou 等特别研究了低浓度二甲双胍(治疗量的患者血浆 和组织中药物浓度)对于胰腺癌细胞及其干细胞(CD133+) 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二甲双胍对CD133+胰腺癌干细胞 的增殖存在抑制效应。
基于此,我们认为,二甲双胍确实存在对肿瘤干细胞的 抑制作用,且随着认识的深入,该抑制作用将成为抗肿瘤治 疗的新手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3二甲双胍的自噬抗肿瘤机制
Tomic等人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诱导的抑制黑色 素瘤细胞现象中,自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 猜想,二甲双胍能够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自噬 效应,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代谢过程发生变 化,坏死较少,并且对周围释放的炎性因子减少, 导致了微环境VEGF 等生长因子释放的减少。从 而充当抑癌因子的作用。
2.1 通过激活AMPK途径抗肿瘤
AMPK的蛋白质结构
2.1 通过激活AMPK途径抗肿瘤
间接激活途径:
2.1 通过激活AMPK途径抗肿瘤
直接激活途径:
激活后的AMPK ,使其下游的靶蛋白m TOR 活性下 降,下游靶分子核糖体蛋白S6 激酶( P70S6K) 和真核细 胞启动子 4E 结合蛋白 1 ( 4E -BP1) 等的磷酸化水平, 使 mRNA 翻译受抑,使胞内蛋白质合成下降,进而抑制 肿瘤细胞多种细胞活动,抑制其生长。
2.4降低循环中胰岛素和IGFs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数据提示胰岛素抵 抗、高胰岛素血症及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异常有丝分裂原,与肿瘤的发生有很大关 系。而高胰岛素水平会改变 IGF-1轴加速已存在的 癌症病灶进展。
因此,二甲双胍可以通过降血糖的作用下调胰 岛素和 IGF-1的量,从而作用于肿瘤细胞发挥抗肿 瘤作用。
主要内容
二甲 双胍
一 研究背景 二 抗肿瘤机制 三 研究的局限性与前景
1.1 背景介绍
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 物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二甲双胍除具 有降糖作用外,还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因而可以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 率和死亡率。这使得二甲双胍成为抗肿瘤的研 究热点,但其具体机制却未得到完全阐明。因 此,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本综述将对二甲双胍 的抗肿瘤机制进行说明。
2.2二甲双胍促使细胞周期停滞
众所周知,细胞分裂分为如下4期,即G1期、S期、G2 期、M期。二甲双胍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 CDK4)和CDK6的表达,以及降低视网膜母细胞 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 Rb)磷酸化水平,导致肿 瘤细胞阻滞于G0期/G1期,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