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语言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一直研究的问题,历史上关于语言的习得理论主要有刺激—反应说、建构论、天赋论等等,但是没有一种理论能很好的解释语言的习得过程。维果茨基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运用到语言的研究中,为语言获得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从语言发展的顺序、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方面对维果茨基心理语言观的一次再认识,并找出对当今幼儿语言发展的启示。
标签:维果茨基;语言;语言与思维
维果茨基是20世纪初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虽然英年早逝,但留下了丰富了作品,其对语言与思维、儿童发展及教育的研究至今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仍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语言发展的顺序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认为,言语的主要功能就是交流,是社会性的。所以,儿童最初的言语行为也是社会性的,刚开始言语是混合的、多功能的,而后才慢慢的分化。语言是遵循着“社会性—自我中心言语—个体内部言语”这个顺序发展的,是从一般发展到特殊。维果茨基所架构的语言发展顺序从世界上一些物质的发展历程中也能找到相似之处,如当今宇宙的形成是最初聚集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中,在一次大爆炸中分裂出来;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生物是从包含了各物种所具有的元素的简单有机物逐步进化为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然后进化为各种植物和动物;人的生命也是有包含了所有遗传因素的胚胎发育而成;儿童的身体发展顺序是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具体等等。这与皮亚杰从个体内部发展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是截然相反的。
皮亚杰受弗洛伊德的影响,认为儿童的思维从我向发展到定向,“我向”思维是个人的,遵循着快乐原则;“定向”是一种社会性的,遵循现实的原则。无论是从社会化到个人还是从个人到社会化都会经历自我言语阶段,从这个转化的时期为切入点便能看出儿童语言发展的端倪。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在初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失,到7岁的时候,自我中心言语的现象消失,是一种退化。而维果茨基通过对自我中心言语的试验研究发现,其过程是自我中心言语不断上升的,是一种进化。其试验为设计三组情景,从假设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是由于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和社会化不足引起的出发,改变试验中社会因素的量,观察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系数。他的观察点与皮亚杰的相同,当社会因素减弱时,儿童的自我言语系数下降,所以得出社会言语特征的排除会导致自我中心的减弱。这就证明了他的观点:儿童自我中心言语是因为言语的个体化不足,而不是社会化因素的不足。他与皮亚杰对自我中心语言的解释也不同,如在设计的试验中,两人相互交谈却都看不见对方,这时候一个人离开,而另一个人不知道,没有离开的人幻想另一个人还在,于是就继续谈话,皮亚杰看到的是自言自语,是外在的言语。而维果茨基看到的是,这一行为实际上具有社会性的,且有一定的内部言语的功能。
笔者本人认为,自我言语现在的消失不仅是单纯的进化或退化,它既是进化同时是一种退化。肯·威尔伯所著的《万物简史》中说道:“实在是由整体—部分所构成,也即是全子。每一个全子都具备了代理、共享、自我退化和自我超越这4个基本性质。”语言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全子”,即本身既是“整体”同时有时其他一整体的“部分”。自我言语现象的消失,按照维果茨基试验发现的观点其进化就在于语言与儿童自身思维联系更加紧密,更能体现自我的思维。而退化就是语言不能像起源阶段包含巨大的社会化信息,语言的社会化更加的分化,更为具体。
二、语言获得理论——思维与语言的交互影响
(一)研究方法
20世纪前,关于思维和语言的研究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维和言语的统一;另一方面是绝对的分离和隔断。而维果茨基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研究语言必须设计思维,而思维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语言的发展。维果茨基通过新的分析方法——“单位分析法”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个“单位分析法”就是通过词义去分析,他认为感觉与思维的区别就是后者有概括的能力,而词义是词的一部分,隶属于语言的范畴,语言和思维中找到结合的部分,便是研究的突破口。他从功能主义出发,认为言语的原始功能是交际和社交,而交流就需要有意义,交流中预先就有假设的概括的态度,所以词义既作为概括的思维又包含社会交际,所以研究词义对思维与语言有着无法估计的作用。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维果茨基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苛勒·耶基斯对黑猩猩的研究上的。他认为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思维,概念思维的形成要以语言为基础。
1.语言发展中有个前智力阶段,思维的发展有前言语阶段。在前言语时期,幼儿便能发出一些声音,如连续的音节发音、电报语等等,这些起着社交的作用。维果茨基认为这是与思维发展毫无关系的言语发展阶段。儿童在早期,12个月之前,虽然没有言语行为,但是儿童却能通过身体姿势去与母亲交流或是解决一些问题,这与黑猩猩的行为非常相似,这一时期的思维并不依赖言语。思维与语言不是天生就联结起来的,而是在言语和思维的演化过程中不断变化、成长起来的。
2.语言和思维在某个时刻前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这个时刻维果茨基认为是2岁,在这之前语言和思维是分开的,儿童还不会觉察出语言与词义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概括。但是这一阶段语言和思维并不是相互平行毫无联系的。维果茨基一直认为语言和思维不可分割,言语和思维也不是简单的联结,这一阶段表面上语言和思维并无太大的联系,但在内部上存在某种联系但在外部并没有显著的表现。
3.语言和思维相汇合,思维变成了语言的东西,语言变成了思维的东西。这时
候儿童对词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对与身边的事物总会问是什么,这个过程中变学会概括事物,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词的掌握最为重要的就是概念的掌握,现在儿童试图主动的用语言去表示物体。所以,这一阶段儿童的词汇量迅速、飞快的增加。这与我们现在所认为的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相吻合。
维果茨基一直认为儿童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都是不断分化的过程。根据他的思想,笔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本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他们和其他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共同创造了我们认为的“语言”,这里且把它称为“语言体”。思维和语言汇合的时候,只是思维和语言相结合影响“语言体”发展的全子分化出来,可能这一“全子”是影响语言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但仍有许多因素我们未能发现,语言和思维不能机械的分开,犹如,我们把单词分成每一个单词就不能体现词的意思,把电脑拆卸成CPU、硬盘等都不能独立工作一样。
虽然维果茨基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分成了几个阶段,但是他始终强调言语和思维的关系是一个过程。从功能主义出发,以词义为切入点,通过词义是不断变化的来证明言语和思维的动态过程,思维和言语是连续往复的运动,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并通过言语才开始产生并存在。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他将此过程称为“思维流”。
儿童掌握言语和词义的过程是相反的。在言语方面,儿童首先从一个词到两三个词,从简单句发展到复杂句子,即从个体发展到整体,而作为思维的词义。一开始儿童的一个词代表着很多的意思,如“妈妈”可能是代表让妈妈抱她,也可能是让妈妈帮他拿玩具,慢慢地儿童才能将未分化的思维分配给各个语义单位。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也是如此,儿童的思维本是混沌、混合的,成人和同伴要将他的这种思维进行分化,帮助他发展。
三、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启示
根据语言是从社会性到个体性这一发展顺序,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是由于儿童的个人言语的分化不足的观点,所以儿童语言发展儿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爱说、有机会说而且能得到回应的环境。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情境的增加会加速幼儿个体语言的分化,加速儿童语言从外部到内部的转化,发展就是社会共享活动内化的过程,个体所有的高级心理技能都是社会关系的内化,一味的传授语言知识,不如创造真实的交流环境,促进幼儿语言的内化。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也认为,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交际目的,而发展幼儿语言交流能力的关键即是创设一个优良的交往环境,在于有经验的同伴、教师的言语互动的同时儿童也间接的接触了言语的规范。
注重言语中实际信息及概念的掌握。在幼儿园阶段,思维与语言是处在相互交汇,迅速发展的时期。语言的发展也刺激着其思维的发展,而语言和思维结合的关键就是词的概念,维果茨基认为概念形成始于最初的儿童期,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求基本智力功能的参与。概念是从复合思维通过假概念发展成成人概念的,刚开始,在复合阶段儿童所感知的词义涉及成人所想的同样问题,成人的词义更为确定,而儿童是一个未分化的整体,成人要做的就是帮助幼儿将原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