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感染性疾病-传染病
中医儿科学-传染病
第九节 百日咳--[临床诊断]
第九节 百日咳--[临床诊断]
第九节 百日咳--[辨证论治]
第九节 百日咳--[辨证论治]
第九节 百日咳—其他
思考题
第九章 寄生虫病
第一节
蛔虫病
概述
一、定义 蛔虫病是感染蛔虫卵引起的
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脐周 疼痛,时作时止,饮食异常,大 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 主要特征。
第三节 风 疹—[概述]
第三节 风 疹—[病因病机]
第三节 风 疹—[临床诊断]
第三节 风 疹—[临床诊断]
第三节 风 疹—[临床诊断]
第三节 风 疹—[辨证论治]
风 疹—[辨证论治]
风 疹—[辨证论治]
第三节 风 疹—其他
风 疹—其他
第八章 传染病
第四节 猩红热—[概述]
第四节 猩红热—[概述]
(据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
第五节 水痘--[辨证论治]
第五节 水痘--[辨证论治]
(三)证治分类
1、邪伤肺卫 证候:全身症状(肺卫证候)+疱疹局部表现。 辨证:微热流涕,皮疹稀疏,疹色红润,疱浆清
亮为特征,全身症状不重。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竹叶、薄荷、牛子、桔梗 、车前子、六一散。
蛔虫的一生
蛔虫寄生肠道的不同表现:
蛔虫蚴虫移行所致病变
二、发病情况 传染源:粪内含有受精卵的人 传播途径:经口吞入感染期虫卵 易感人群:5~14岁儿童 易感因素:农村、春夏季节 感染特点:家庭聚集性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1、可有吐蛔、排蛔史。
2、脐周一过性疼痛,腹部按之可触及 条索状物或团块,轻揉可散,食欲异常 (厌食、偏食、异嗜癖),形体消瘦, 可见挖鼻、咬指甲、睡眠磨牙、面部白 斑(虫斑,并非蛔虫特有)。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学时:___学时课程学分:___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儿科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培养学生对儿科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儿科医疗工作或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介绍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范围,强调儿科学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和任务。
2、儿童年龄分期详细讲解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和保健重点。
(二)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顺序性等。
2、体格生长(1)体格生长指标介绍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方法、正常范围和生长曲线的应用。
(2)体格生长评价讲解如何运用体格生长指标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包括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的评估。
3、神经心理发育(1)神经系统发育简述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和特点,包括大脑皮质的发育、神经反射的形成和演变。
(2)心理行为发育介绍儿童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心理行为发育的里程碑和评估方法。
(三)儿童保健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分别阐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保健要点,包括营养、预防接种、疾病筛查等。
2、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讲解儿童营养指导、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定期健康检查等保健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意义。
(四)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1、儿童营养基础(1)能量与营养素需求介绍儿童对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特点。
(2)食物的营养成分讲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为儿童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2、婴儿喂养(1)母乳喂养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母乳的成分、哺乳技巧和常见问题的处理。
中医儿科学――传染病(5)手足口病
中医儿科学――传染病(5)手足口病第六节手足口病一、填空题1.手足口病是由感受引起的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生为特征。
2.对手足口病的治疗,轻证治以,;重证宜分清、;偏湿盛者治以为主,偏热重者以为主,但要注意。
二、选择题型题(一)A13.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变部位为()A.肺、脾B.肺、大肠C.心、肺D.脾、肾E.肺、肝4.手足口病潜伏期的天数是()A.1~5B.2~7C.5~10D.7~14E.10~155.治疗手足口病邪犯肺脾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银翘散B.清瘟败毒饮C.清胃黄连丸D.甘露消毒丹E.清解透表汤6.手足口病的基本治则是()A.疏风宣肺化痰B.宣肺清热止咳C.清热凉血解毒D.清气凉营解毒E.清热祛湿解毒7.手足口病的皮疹特征主要表现为()A.丘疹B.斑丘疹C.疱疹D.风团E.丘疹、疱疹、结痂并存8.以下关于手足口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疹呈向心性分布B.疹退后在皮疹部位有色素沉着C.疱疹质地坚硬,疱浆清亮D.疹退后局部留有瘢痕E.皮疹以口腔、四肢为主,口腔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型题(二)A29.患儿,3岁。
发热2天来诊。
T 37.6℃,流涕,咳嗽,不欲进食,便稀。
查体见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溃疡,手足散在斑丘疹,偶见疱疹,疹色红润,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略腻,脉浮数。
其治法是()A.疏风清热,利湿解毒B.清气凉营,解毒化湿C.辛凉宣透,泻火解毒D.宣肺解表,清热化湿E.清热凉营,解毒化湿10.患儿,1岁。
突然发热,T 37.8℃,伴咳嗽,流涕,纳差;1天后口腔硬腭、颊部黏膜出现疱疹,2天后出现米粒大小皮疹,以手、足、臀部为主,部分为疱疹,质地较硬,内有浑浊液体,周围绕有红晕。
其诊断是()A.水痘B.风疹C.幼儿急疹D.手足口病E.猩红热型题(三)B1A.热退疹出B.皮疹以口腔、四肢为主,口腔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C.鸡皮样皮疹,颜面无疹,口周苍白圈D.皮疹向心性分布,同一皮损区丘疹、疱疹、结痂并存E.充血性皮疹,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11.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是()12.水痘的临床特征是()A.肺脾B.心脾C.肝脾D.肺胃E.肺卫13.猩红热主要侵犯()14.手足口病主要侵犯()A.宣肺解表,清热化湿B.清热凉营,解毒祛湿C.疏风清热,利湿解毒D.清气凉营,解毒化湿E.清气凉营解毒15.手足口病邪犯肺脾证的治法是()16.手足口病湿热蒸盛证的治法是()(四)X型题17.下列关于手足口病的常用预防措施,正确的有()A.隔离传染源B.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C.对患者粪便、排泄物消毒D.接种手足口病疫苗E.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机体抵抗力18.下列关于手足口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B.多伴有呼吸道症状C.皮疹以口腔、四肢为主,口腔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D.疹退后无色素沉着E.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三、改错题19.手足口病的皮疹分布以躯干部为主。
儿科学——第十三章感染性疾病
儿科学一一第十三章感染性疾病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患儿,6月,发热4天,稍咳,查血WBC 7109/LN 0.32,L 0.68,4天后热退,同时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诊断考虑为:A .猩红热B .麻疹C. 风疹D. 幼儿急疹E. 川崎病2 . 1岁小儿,其父患侵润性肺结核,有咯血,小儿与父母同住,无任何症状,胸片未见异常,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应采取的措施是:A .立即给小儿接种卡介苗B .隔离小儿,继续观察C. 口服异烟肼,疗程6个月D .口服异烟肼+链霉素肌注,疗程1年E.不必给小儿服药,定期复查胸片,发现病灶再行抗结核治疗。
3 .男孩,3岁。
高热10小时伴头痛、呕吐于2月15日入院。
检查:面色苍白,神志朦胧,烦躁,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肢冷,皮肤有花纹,躯干部皮肤散在瘀点、瘀斑,血压6.5/4kPa(50/30mmHg)。
脑脊液:细胞数12106/L ,糖2.5mmol/L,蛋白400mg/L。
血白细胞数21109/L,中性粒细胞86%。
最可能的诊断是A .化脓性脑膜炎B .流行性乙型脑炎C. 葡萄球菌败血症D. 性细菌性痢疾E.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 1岁小儿做0T试验72小时,注射局部见硬结直径为20mm以上,无水泡,判断标准为:A .(-)B. (+)C. (++)D . (+++)E. (++++)5. 化脓性脑膜炎中易引起流行的病原菌是:A .脑膜炎双球菌B .肺炎双球菌C.流感杆菌D .大肠杆菌E.葡萄球菌6 .易感儿接触麻疹后,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最好是在接触后:A . 1-5 天B . 5-10 天C. 10-15 天D . 15-20 天E. 20-25 天7. 2岁小儿,发热,体温380C,并有眼结合膜炎,1天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面部开始,一日后遍及全身,3天后皮疹消退,出现糠皮样脱屑,出疹期枕部、耳后及颈后淋巴结肿大,诊断最可能是:A .风疹B .麻疹C.幼儿急疹D .猩红热E.过敏性皮炎&下列哪项是诊断小儿结核病最可靠的证据:A.明显的结核接触史B .结核中毒症状C.血沉加快D .肺部X线检查的阳性发现E.痰、胃液或脑脊液中找到结核杆菌9.麻疹患者的隔离期一般为A .出疹后3天B .出疹后5天C.疹退后D .出疹后10天E.病程2周10 .麻疹患者合并肺炎应隔离至A .出疹后3天B .出疹后5天C.疹退后D .出疹后10天E.病程2周11.患儿4岁,头痛.呕吐.发热3周,抽搐4次,意识不清,项强(+),克氏征(+), PPD (+++ ),对本病确诊最有意义的检测为:A .脑脊液细胞、生化检查B .胸部X片C.头咅B CTD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E.脑脊液薄膜片抗酸染色检查12 . 2岁患儿,发热4天,伴鼻塞、流涕、咳嗽,近2天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声音嘶哑,眼结膜充血,耳后、颈部出现斑丘疹,部分融合,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
【儿科学文献知识】传染病——风 疹
传染病——风疹风疹是感受风疹时邪(风疹病毒),以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臖核(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本病属于中医学“风疹”、“癮疹”、“风痧”之类。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好发,且可造成流行。
1~5岁小儿多见。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
风疹疾病多轻,临床较少有合并症的发生,疾病恢复较快,故被称之为“皮肤小疾”。
但是,孕妇在妊娠早期若患本病,常可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流产,或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脑发育障碍等疾病,因此,须特别重视防止孕期感染。
[病因病机]风疹的病因以感受风疹时邪为主。
其主要病变在肺卫。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属卫司表。
时邪自口鼻而入,与气血相搏,正邪相争,外泄于肌肤。
如《普济方·风瘙瘾疹》所指出:“夫小儿风瘙瘾疹者,由邪风客于腠理,搏于营卫,遂传而为热,熏散肌肉,溢于皮肤,变生瘾疹。
”风疹时邪毒轻病浅,一般只犯于肺卫,蕴于肌腠,邪毒外泄后能较快康复。
若邪毒阻滞少阳经络,则耳后、枕部臖核肿胀,胁下可见痞块。
只有很少患儿邪势较盛,可内犯气营,形成燔灼肺胃之证,但只要治疗及时,也能却邪而安。
因此,多数病情不重,一般不会导致邪陷心肝或内闭外脱等严重变证。
[临床诊断]诊断要点(1)本病流行期间,患儿有风疹接触史。
(2)初期类似感冒,发热1天左右,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再1天后皮疹布满全身,出疹1~2天后,发热渐退,皮疹逐渐隐没,皮疹消退后,可有皮肤脱屑,但无色素沉着为特点。
(3)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但常伴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左胁下痞块(脾脏)轻度肿大。
(4)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5)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在咽部分泌物中可查见病毒抗原。
(6)血清学检测风疹病毒抗体:患儿在恢复期血清抗体增加4倍以上时可确诊。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风疹辨证,按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纲,主要分辨证候的轻重。
邪犯肺卫属轻证,病在肺卫,以轻度发热,精神安宁,疹色淡红,分布均匀,其他症状轻为特征。
【儿科学文献知识】传染病——水 痘
传染病——水痘水痘是由水痘时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因其疱疹内含水液,形态椭圆,状如豆粒,故中西医均称为水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
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90%为10岁以下小儿,以6~9岁儿童最为多见。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一次感染水痘大多可获终生免疫,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或已接种过水痘疫苗者,也可有第二次感染,但症状轻微。
水痘潜伏期为10~21天。
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发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
[病因病机]小儿水痘的发生为感受水痘时邪所致。
在气候变化,水痘流行期间易被感染。
当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外邪乘虚侵入而成水痘。
水痘病在肺脾两经。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水痘时邪由口鼻而入,蕴郁于肺脾,时邪袭肺,且与内湿相搏,而出现发热,流涕,水痘布露等症。
1.邪伤肺卫水痘时邪从口鼻而入,蕴郁于肺。
肺司宣肃,外邪袭肺,肺卫为邪所伤,宣降失常,则致发热,流涕,咳嗽;病邪深入,郁于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正气抗邪外出,时邪夹湿透于肌表,正盛邪轻,则致水痘稀疏,疹色红润,疱浆清亮,随后湿毒清解,疱疹结痂向愈。
2.毒炽气营若小儿素体虚弱,加之感邪较重,调护不当,邪盛正衰,邪毒炽盛,则内传气营。
气分热盛,致壮热,烦躁,口渴,面红目赤;毒传营分,与内湿相搏外透肌表,则致水痘密集,疹色暗紫,疱浆混浊。
小儿感受水痘时邪后,若邪毒炽盛,易毒热化火。
加之小儿肝常有余,心火易炎,邪毒易于内陷,可出现壮热不退,神志模糊,甚至昏迷、抽搐等证,此为邪毒内陷心肝之变证。
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若邪毒内犯,闭阻于肺,肺失宣肃,出现高热,咳嗽不爽,气喘,鼻煽,口唇青紫等证,此为邪毒闭肺之变证。
[临床诊断]1.诊断要点(1)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2)周身可见疱疹,以躯干部为主。
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红晕,常伴有瘙痒,结痂后不留疤痕。
中医儿科学――传染病(4)水 痘
中医儿科学――传染病(4)水痘第五节水痘一、填空题1.水痘发病年龄以至岁儿童最为多见,其发病多在____、____季节。
2.水痘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二、选择题型题(一)A13.水痘传染性很强,容易引起流行,其传染期约()A.1~2天B.3~4天C.5~6天D.7~8天E.9~10天4.水痘病变脏腑主要在()A.肺脾B.心脾C.肝脾D.脾肾E.肺肾5.小儿水痘的发生为感受()所致。
A.风寒B.风热C.时邪E.湿热6.水痘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清热宣肺利湿B.健脾益气利湿C.宣肺化痰利湿D.益气温阳利湿E.清热解毒利湿(二)A型题27.患儿,6岁。
发热轻微,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起病后1~2天出皮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皮疹瘙痒,分布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其病机是()A.邪伤肺卫B.邪伤肺胃C.邪炽气营D.邪炽心肝E.邪伤肺肾8.患儿,7岁。
发热轻微,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起病第2天出皮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皮疹瘙痒,分布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其治法是()A.疏风清热,利湿解毒B.清热解表,宣肺化痰C.清热解表,和胃化湿D.清热解毒,利尿化湿E.清热解毒,燥湿止痒9.患儿,5岁。
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皮疹稠密,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可见出血性皮疹、紫癜,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糙而干,脉数有力。
治疗应首选()B.白虎汤C.清营汤D.玉女煎E.清胃解毒汤10.患儿,6岁。
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皮疹稠密,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可见出血性皮疹、紫癜,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数有力。
其病机是()A.邪入肺卫B.邪入肺胃C.邪炽气营D.邪入心脾E.邪入心肝型题(三)B1A.发热咳嗽,流涕咽痛,泪水汪汪,口腔两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
B.骤发高热,周身未见皮疹,咽红,舌质偏红,苔薄黄。
中医儿科学――传染病(3)猩 红 热
中医儿科学――传染病(3)猩红热第四节猩红热一、填空题1.猩红热发病年龄以至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其发病以、两季为多。
2.猩红热为感受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或伴腐烂,、为特征。
二、选择题型题(一)A13.猩红热发热与出疹的关系表现为()A.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
B.发热1/2~1天出疹。
C.发热3~4天,热退出疹。
D.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
E.皮肤出疹,有服药病史。
4.猩红热的病变脏腑在于()A.肺卫B.肺胃C.肺脾D.心脾E.心肝5.猩红热的主要辨证方法是()A.八纲B.卫气营血C.六经D.脏腑E.气血6.猩红热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疏风解表,清利咽喉B.辛散寒邪,化痰利咽C.清热解毒,清利咽喉D.温化寒湿,化痰利咽E.滋阴清热,润肺利咽7.猩红热作周围血象检查时,可见()A.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B.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下降。
C.白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下降。
D.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E.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下降。
8.猩红热需要注意鉴别的疾病是()A.麻疹B.水痘C.流行性腮腺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过敏性紫癜型题(二)A29.患儿,3岁。
发热骤起,头痛畏寒,肌肤无汗,咽喉红肿疼痛,影响吞咽,皮肤潮红,痧疹隐隐,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浮有力。
治疗应首选()A.解肌透痧汤B.凉营清气汤C.沙参麦冬汤D.犀角地黄汤E.羚角钩藤汤10.患儿,2岁。
壮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紫如瘀点。
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压之退色,舌苔黄糙、舌红起刺,脉数有力。
其证候是()A.邪侵肺卫B.毒炽气营C.疹后阴伤D.邪入肺胃E.邪毒闭肺11.患儿,2岁。
猩红热皮疹布齐,全身皮肤脱屑脱皮。
低热不退,伴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苔剥脱,脉细数。
其治法是()A.养阴生津,清热润喉B.清气凉营,泻火解毒C.辛凉宣透,清热利咽D.疏风解表,清热解毒E.滋阴清热,清利小便12.患儿,4岁。
儿科学基础知识
儿科学基础知识【儿科学基础知识】儿科学基础知识是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疾病防治以及儿童保健的学科。
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儿科学基础知识对于帮助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疾病和儿童保健三个方面介绍儿科学基础知识。
一、儿童生长发育1. 儿童生理发育:儿童的生理发育包括身高、体重、牙齿的生长以及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发育等。
儿科学家通过对儿童的生理发育进行观察和测量,了解正常儿童成长的规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生长发育异常的情况。
2. 儿童心理发育:儿童的心理发育是指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心理发育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能力、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儿科学家通过观察和评估儿童的心理发育,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支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儿童疾病1. 常见儿童疾病:儿童常见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传染病(如水痘、麻疹)以及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病)等。
儿科医生需掌握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为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2. 儿童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
儿科学基础知识中包括了各类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途径以及副作用的监测等内容。
三、儿童保健1. 儿童营养: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需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来维持生长发育。
儿科学家关注儿童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提供儿童营养指导,确保儿童获得健康均衡的营养。
2.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
儿科学家通过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儿童处理情绪问题、建立自信心和应对压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儿科学基础知识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疾病和儿童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儿科医生能够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为儿童的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儿科学》传染病(第四节 猩红热) 考试试题
《儿科学》传染病考试试题第四节猩红热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猩红热的舌象为:()A.地图舌B.镜面舌C.红绛舌D.霉酱舌E.草梅舌2.猩红热发病,何处仅见皮肤红晕,不见疹点?()A.颜面部B.颈部C.胸部D.腋下E四肢3.猩红热的主要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初起有发热,咽喉红肿糜烂B.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C.皮疹呈鲜红点状,密集成片,先见于颈、胸、腋下,继而遍及全身D.恢复期有色素沉着E.有环口苍白圈、草梅舌,皮肤皱折处可见线状疹4.猩红热发热与出疹的关系是:()A.发热3~4天,热退疹出B.发热3~4天,皮疹出现,热度增高C.发热1~2天,出现皮疹、斑疹、丘疹、水疱及薄痂D.发热1~2天出疹,疹形细小有痒感E.发热半天至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5.治疗猩红热邪侵肺卫证的首选方剂是:()A.透疹凉解汤B..银翘散C.解肌透痧汤D.葱豉桔梗汤E.桑菊饮6.治疗猩红热毒炽气营证的首选方剂是:()A.清瘟败毒饮B.白虎汤C.透疹凉解汤D.清营汤E.凉营清气汤7.猩红热皮疹布齐后1~2天,身热渐退,咽部糜烂疼痛渐轻,但仍有低热,口干唇燥,伴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
约2周后,开始皮肤脱屑、脱皮。
治疗首选方剂是:()A.增液汤B.泻白散C.沙参麦冬汤D.地骨皮饮E.一贯煎8.猩红热患儿应隔离治疗,隔离至:()A.接受治疗后3天B.接受治疗后4天C.接受治疗后5天D.临床症状消失6天E.临床症状消失,咽试子培养阴性9.猩红热总的治疗原则为:()A.清热解毒,清利咽喉B.辛凉透表,清热利咽C.清气凉营,泻火解毒D.养阴清热,生津增液E.清心宁神,开窍凉肝10.猩红热发病原因为感受:()A.麻毒时邪B.风热时邪C.暑湿邪毒D.时行邪毒E.猩红热时邪B型选择题:1. A.症状消失后2周B.对密切接触的易感人员应隔离7~12天C.发病后30天或症状消失D.不少于发病后40天E.一般对接触者宜隔离观察14天(1)猩红热的隔离期为:()(2)麻疹的隔离期为:()(3)小儿麻痹症的隔离期为:()2. A.开窍凉肝B.滋阴清热C.镇肝熄风D.清心开窍E.清气凉营(1)猩红热患儿,病程中如有变证,邪毒内陷,出现神昏抽搐者治以:()(2)猩红热患儿,病至毒炽气营者治以:()3. A.麻毒时邪B.风热时邪C.猩红热时邪D.时行邪毒E.流行性乙型脑炎时邪(1)猩红热的病因,为感受何种时邪所致?()(2)麻疹的病因,为感受何种时邪所致?()(3)流行性乙型脑炎,为感受何种时邪所致?()(4)幼儿急疹的病因,为感受何种时邪所致?()D型选择题:1.猩红热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清热解毒B.清利咽喉C.清气凉营D.泻火解毒E.辛凉透表2.猩红热的辩证要点为:()()A.辨顺逆B.辨卫气营血C.辨病程D.辨表里E.辨虚实3.猩红热发病主要侵犯何脏腑?()()A.心B.肝C.脾D.肺E.胃4.猩红热发病的特征为:()()A.双峰热B.麻疹粘膜斑C.环口苍白圈D.草梅舌E.颜面遍布皮疹5.发热半天~1天内即见疹点的是:()()A.风疹B.猩红热C.幼儿急疹D.麻疹E.药疹X型选择题:1.猩红热的临床特征为:()()()()()A.发热B.咽喉肿痛或伴糜烂C.猩红色皮疹D.草梅舌E.疹后脱皮2.猩红热又称为:()()()()()A.风痧B.疫痧C.隐疹D.喉痧E.烂喉丹痧3.猩红热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包括:()()()()()A.肺炎喘嗽B.水肿C.心悸D.惊风E.痹证4.猩红热初期临床表现为:()()()()()A.壮热无汗B.高热畏寒C.软腭充血有细小红疹或出血点D.痧隐神昏E.痧色深紫,挟有瘀点瘀斑5.猩红热分证论治主要包括哪几个证候?A.邪侵肺卫B.毒炽气营C.邪陷心肝D内闭外脱E.疹后阴伤二、名词解释1.丹痧2.药疹。
儿科学笔记
(四)治疗:
1.无明显症状的原发型肺结核:选用标准疗法。 2.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短程化疗(DOTS)。强化治疗阶段宜用 3~4 种杀菌药;2~3 个月后巩固维持治疗。常用方案为 2HRZ/4HR。
2.脑神经损害: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波及脑神经鞘,包围挤压颅神经引起脑神经损害,常见面神经、舌下神经、动眼神经、展神经障碍的临床症状。 3.脑部血管病变:早期急性动脉炎,病程较长者多增生性结核病变,可见栓塞性动脉内膜炎,严重者可引起脑组织梗死、缺血、软化而致偏瘫。 4.脑实质病变:炎症可蔓延至脑实质,或脑实质原已有结核病变,可致结核性脑膜脑炎。 5.脑积水及室管炎:室管膜及脉络丛受累,出现脑室管膜炎。脑底部渗出物机化、粘连、堵塞 使脑脊液循环受阻可导致脑积水。 6.脊髓病变:有时炎症蔓延至脊膜、脊髓及脊神经根,脊膜肿胀、充血、水肿和粘连,蛛网膜下腔完全闭塞。
(三)发病机制
▲小儿初次接触结核杆菌后是否发展为结核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力,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尤其与细胞免疫力强弱相关。
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2.迟发型变态反应。
(四)诊断:包括发现病灶,决定其性质、范围和是否排菌,并确定其是否活动,以作为预防和治疗的根据。
1.病史
(1) 中毒症状 :有无长期低热、轻咳、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 (2) 结核病接触史 :年龄愈小,意义愈大。 (3) 接种史 (接种卡介苗)。 (4) 有无急性传染病史 :麻疹、百日咳等可使机体免疫功能暂时降低。 (5) 无结核过敏表现 :如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等。
▲(PPT):实验室和 PPD 皮试检查: ①血常规:WBC↑,核左移,有中毒颗粒,Hb↓; ④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不高;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1)
接种卡介苗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
接种卡介苗后
自然感染
硬结直径
多为5-9mm
多为10-15mm
硬、边缘不整 较硬,边缘清楚
阳性反应持续时间 阳性反应的变化
较短,2-3天即消 失
有较明显的逐年减 弱倾向一般3-5年 消失
较长,可达7-10天 以上
短时间内反应无减 弱倾向,可持续若 干年,甚至终身
儿科学 (Pediatrics)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结核病
儿科教研室
结核病
课时安排:4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1、掌握儿童结核病的特点、临床表现
2、掌握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熟悉:儿童结核病的病理、转归与发病机制。
结核病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1、掌握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原则,尤其
儿常因症状不典型而漏诊。 。
病因
结核杆菌: 属分枝杆菌,为需氧细菌,革兰阳性,
抗酸染色呈红色 结核杆菌分类:
人型、牛型、鼠型和鸟型, 人型、牛型对人致病,其中以人型为主
结核杆菌
结核杆菌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排菌的结核病人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常见的传播源为家庭成员、 密切接触的亲属、保姆、邻居, 尤其是哺乳期母亲患开放型肺结核。
是有关结核菌的相关监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2、掌握儿童结核病治疗原则
难点:儿童结核病的特点、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WHO对全球结核病疫情 调查结果
全球有20亿的人已经感染结核杆菌 10%发展为结核病 每年新增结核病例800万 每年因结核病而死亡的病例300万 列入病死率最高的前10位疾病 95%结核病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最高地区
(完整)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附:以下名解均来自试题,下划线表示该名解考过不下于3次;页码对应人卫第八版一、新生儿及之前:1.骨龄:指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数目和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2.乳铁蛋白P55:是乳汁中一种重要的非血红素铁结合糖蛋白,中性粒细胞颗粒中具有杀菌活性的单体糖蛋白.其分子量为80 kDa,主要由乳腺上皮细胞表达和分泌.不仅参与铁的转运,而且具有广谱抗菌、抗氧化、抗癌、调节免疫系统等强大生物功能。
3.short stature: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4.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p121: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3个月内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其诊断需排除其他病理因素。
其原因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增加肝肠循环有关。
一般不需治疗,停喂母乳24~48小时可明显减轻。
5.6.儿童单纯性肥胖(obesity)P66:是由于长期能量摄人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当儿童的BMI超过P95或身高(身长)>P97为肥胖。
7.颅骨软化P76:长期严重维生素D缺乏造成肠道吸收钙、磷减少和低血钙症,以致甲状旁腺功能代偿性亢进,PTH分泌增加继发机体严重钙磷失调,使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颅骨骨化障碍而发生颅骨软化。
8.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p102: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9.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10.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ty):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它与主动产生的自动免疫不同,其特点是效应快,不需经过潜伏期,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
感染性疾病-风疹(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中成药
●①板蓝根冲剂:用于邪郁肺卫证。每次1~2岁1/4 袋,3~6岁1/3袋,7~9岁1/2袋,10-14岁1袋,每 日2~3次冲服。
②邪入气营
● 【证候】壮热口渴,烦躁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 较密,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 肿大触痛,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
● 【辨证】本证多见于重症。临床以壮热烦渴,疹点密集, 颜色鲜红或紫暗为特征。
●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
● 【方药】透疹凉解汤加减。高热不退者,加黄苓、生石 膏清热泻火;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清热生津;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泻下通腑;疹色紫暗密集 者,加生地黄、牡丹皮、紫草清热凉血透疹。
2.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麻疹、猩红热及幼儿急疹相鉴别,见本 章第四节
14-1:与麻疹、猩红热、细儿急疹鉴别
【治疗】
1.治疗原则
●西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为对症和 支持治疗。中医治疗“以透为顺”,治以疏风透 疹,清热解毒为主。
2.西医治疗
●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先天性风疹患 儿可长期携带病毒,影响其生长发育,应早期检 测视力、听力损害情况。
【辅助检查】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减低,淋巴细胞 相对增多,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2.病毒分离患儿咽部分泌物及血清中可分离出病毒。 孕妇原发感染风疹病毒后,可釆取羊水、胎盘绒 毛或胎儿活检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
●3.血清学检查风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取急性 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特异性抗体,4倍以上 升高者诊断为近期感染。
第二节风疹
目录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调护】
●风疹(germanmeasles,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疹及耳后、枕 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轻微为特征。本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季发病率最高。
儿科学的临床特点
儿科学的临床特点1.疾病种类(disease spectrum)小儿的疾病种类与成人有很大不同,例如婴幼儿先天性遗传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较成人为多;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小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成人则以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为主;小儿肿瘤多见急性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而成人则以癌症为多。
2.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年幼儿患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常起病急、来势凶,缺乏局限能力,故易发生败血症,并常伴发呼吸、循环衰竭,水电解质紊乱或中毒性脑病。
病情发展过程易反复、波动,变化多端,故应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新生儿及体弱儿患严重感染往往表现为各系统反应低下,如拒食、神情呆滞、体温不升、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或不增,并常无定位性症状、体征。
3.诊断(diagnosis)儿科考虑临床诊断时应重视年龄因素:如小儿惊厥,发生于新生儿期应多考虑室息、产伤、颅内出血或先天异常;6个月以内应考虑婴儿手足搐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个月至3岁小儿则要考虑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岁以上年长儿如为无热惊厥以癫痛为多。
4.治疗(treatment)小儿缺乏免疫力,调节和适应能力也差,因此,患病过程中易发生并发症,有时几种疾病同时存在,因此,除针对主要疾病加以治疗外,尚应注意处理并发症和并存症。
此外,细致的护理和一般支持疗法也非常重要,对患儿常起到很大的作用。
5.预防(prevention)由于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工作,并加强对传染病的管理,许多小儿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大大下降。
由于重视儿童保健工作,认真对待胎儿、围生期和新生儿保健,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宣传科学育儿法,故营养不良、肺炎、腹泻等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明显降低。
及早筛查和发现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视、听觉和智力异常,加以矫治训练,防止发展为严重伤残,也属于预防的范畴。
现已发现不少成年后出现的疾病常起源于儿童时期,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常与小儿时期的饮食有一定关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多可追溯到儿童时的风湿热;小儿尿路感染若未能及时得到诊治,迁延至成人时常发展为晚期肾盂肾炎而致尿毒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幼儿急疹
病原体:人类疱疹病毒6型 发病年龄:6~18个月 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
四、水痘
病原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传染源:水痘病人 出疹期1~2天至疱疹全部结痂均有传染性
传染性极强
【临床表现】
典型水痘 发热当天或次日出疹 向心性分布 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结痂
四世同堂
【并发症】
病原体:痢疾杆菌,志贺菌属,福氏多见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消化道传播,夏秋多见 2~7岁的健壮儿多见 发病机制与内毒素有关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在肠道症状出现 前即反复发生惊厥,短期内出现呼吸衰竭 休克症状。
。
临床分型:
休克型、脑型、肺型、混合型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粪常规 3.粪便培养 确诊的最直接证据
有咽痛,吞咽痛。今晨发现耳后,颈部及胸部出现分
布均匀的丘疹,舌头肿胀,吴杨梅舌,正确的隔离方
式是
A.严密隔离 C.消化道隔离 E.无需隔离 答案 B
B.呼吸道隔离 D.保护性隔离
考题举例
5.女孩,2岁。发热、流涕、咳嗽3天,皮疹
6小时。查体:精神萎靡,前额及耳后有浅
红色斑丘疹,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粗糙,
皮疹特点: 部位为手、足、口、臀部四个部位 位于手、足的掌侧面 四不: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痕
重症病例
EV71引起
发病1~5天出现神经、呼吸、心血管等系统表现
【治疗】
六、猩红热
病原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临床表现
分期
表现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 并发症
发热、咽峡炎等
发热后第2天出疹,初见于 耳后、颈部,面部无皮疹, 针尖大小充血性皮疹,有痒感 一周后按出疹顺序,躯干脱屑 手掌足底大片脱皮
答案 B
考题举例
2.手足皮肤肿大,片状脱皮且无色素沉着的疾病是 A. 猩红热 B. 麻疹 C. 幼儿急诊 D. 风疹 E. 水痘
答案 A
考题举例
3.麻疹合并肺炎时应隔离至出疹后 A. 10天 B. 14天 C. 7天 D. 21天 E. 5天
答案 A
考题举例
4.患儿男,6岁,1天前突发高热,体温达39。C,并伴
2.切断传播途径 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在空气流通处 停留30min.
3.保护易感儿童
被动免疫:年幼体弱易感儿接触麻疹患儿后 5天内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0.25 ml/kg 可预防发病。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
主动免疫:麻疹疫苗,出生后8个月初种。 7岁时复种1次。
二、风疹
病原体:风疹病毒 发热第2天出疹,一天内出齐 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 出疹3~4天后,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隔离至出疹后5天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等
伴随表现
口周苍白圈 杨梅舌 帕氏线 呈“手套” “袜套”状
临床表现
针尖样皮疹
大片状脱皮
杨梅舌
口周苍白圈
【治疗原则】
青霉素为首选药,7~10天
【预防】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3次 咽拭子培养阴性
考题举例
1.最易并发维生素A缺乏症的是 A. 幼儿急疹 B. 麻疹 C. 川畸病 D. 风疹 E. 咽结合膜热
两肺呼吸音粗。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麻疹
B. 幼儿急诊
C. 风疹
D. 川崎病
E. 咽结合膜热
答案 A
考题举例
(6~7题共用备选答案) A.腺病毒 B.新型肠道病毒71 型
C.埃可病毒 D.轮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6.目前最常见的导致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7.可导致流行性角结膜炎 答案 A
答案 B
中毒性菌痢
感染性疾病
一、麻 疹
病原体 麻疹病毒 传染源:麻疹病人
自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合并肺炎时延长至出疹后10天
【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
1.潜伏期
2.前驱期 持续3~4天 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麻疹粘膜斑 (柯氏斑Koplik斑)、其他等
3.出疹期
持续3~5天
发热3~4天后出疹,先于耳后、发际至颈部、
皮肤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 其他:心肌炎、肝炎、脑炎等。
【治疗】
首选阿昔洛韦 禁用:阿司匹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防】
隔离患儿至疱疹全部结痂 易感儿接触后隔离观察3周
五、手足口病
病原体:肠道病毒(EV) 婴幼儿多见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
临床特征:发热和手、足及口腔等部位斑丘、 疹疱疹为特征
答案 C
考题举例
6.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诊断中,不强调的是 2015 A.反复惊厥,发生休克或呼吸衰竭 B.病情迅速恶化 C.急性起病伴高热 D.大便检查异常 E.脑膜刺激征阳性
答案 E
小儿结核病
病原体:结核杆菌 属于分支杆菌, 格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呈红色, 我国小儿结核病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 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呼吸道,少数消化道
<5 mm
-
5~9 mm
+
l0~19 mm ++
≥20 mm
+++
局部除硬结外, ++++
还有水疱、破溃、
淋巴管炎及双圈
反应等
一、结核菌素试验 临床意义
阳性反应: ①接种卡介苗后。②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 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③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阳 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 能性愈大。④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由 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10 mm增至大 于10 mm,且增幅超过6 mm时,表示新近有感染。
面部,由上至下至全身
出疹期全身毒血症状加重
4.恢复期
持续3~5天
【并发症】
肺炎:最常见,引起麻疹患儿死亡的原因 中耳炎、心肌炎、维生素A缺乏
【治疗】
体温超过40 ℃伴有惊厥或有高热惊厥史者, 用温水擦浴或小剂量退热剂(1/2至2/3剂量) 禁用冰袋及酒精擦浴。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肺炎者至出疹后10天, 密切接触者检疫21天
【发病机制】 结核菌初次侵入人体4~8周后产生细胞免疫,同 时出方法
PPD试验:0.1mL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皮内注 射,形成6~10mm的皮丘。
一、结核菌素试验
结果判断
48~72h后观察结果,观察硬结直径大小(取横、纵平均值)。
【治疗原则】
降温止惊、治疗循环、呼吸衰竭, 防止脑水肿。 抗生素:阿米卡星、头孢三代类
【治疗】 维持正常体温,必要时采用亚冬眠疗法, 维持体温在37℃左右 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 连续3次粪便培养阴性。
考题举例
6.不属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特征的是 A. 起病时肠道症状可不明显 B. 迅速发生休克与呼吸衰竭 C. 均有脑膜刺激征 D. 多见于2-7岁儿童 E. 急起高热,反复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