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我国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我国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报告引言体育锻炼是人们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我国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因素。
1. 现状分析1.1 锻炼频率根据我国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居民体育锻炼频率较低。
调查显示,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不到50%。
其中,大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频率较高,而农村地区的体育锻炼频率相对较低。
1.2 锻炼方式我国居民体育锻炼方式以传统的健身活动为主,如慢跑、太极拳等。
而现代化的健身方式,例如健身房、游泳馆等设施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1.3 锻炼时间受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影响,我国居民体育锻炼时间普遍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居民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 影响因素分析2.1 教育因素教育是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教育体系应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和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
此外,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对体育锻炼的指导能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2 健康意识居民的健康意识对于体育锻炼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和认识,并且增强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
2.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于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城市中健身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率较高,可以为居民提供便利和机会进行体育锻炼。
另外,家庭、社区以及工作单位对于体育锻炼的支持和鼓励也是促进居民锻炼的重要因素。
2.4 经济因素经济收入也会对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经济较为富裕的居民更容易选择高消费的体育锻炼方式,而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居民则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3.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存在一定问题。
频率低、传统方式以及缺乏时间等因素是其主要特点。
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有教育、健康意识、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
对跨理论模型及其研究现状的评述-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
对跨理论模型及其研究现状的评述-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然而久坐和缺乏体力的生活方式却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国民对健康还是处于知而不行的状态中。
于是,将健康与行为结合起来,改变不良行为、培养健康习惯则成为走向健康生活的关键步骤。
锻炼行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已经提出了众多健康行为转变理论,其主要可概括为两大类:连续体理论和阶段理论。
本文所要介绍的跨理论模型则是在锻炼行为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的阶段理论。
1 跨理论模型的相关概念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TTM)是Prochasha比较分析了18种心理治疗和行为变化的精华理论,整合了不同干预理论的变化过程和原理,最终提出的一个改变行为的完整方法。
由于该原理结合了弗洛伊德、斯金纳以及罗杰斯等不同学派的思想理论,故称为跨理论模型。
跨理论模型的核心结构包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和惑。
1.1 跨理论模型的变化阶段(Stages of Change)TTM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过程。
对动机、时间性以及恒心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将行为变化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这五个阶段反映了人们在何时产生行为改变。
前意向阶段(Precontempl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暂时没有改变行为的想法,至少在未来的6个月内没有打算进行行为的改变。
意向阶段(Contempl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有改变行为的意向和动机,想要在未来6个月内付诸一些实际行动。
准备阶段(Prepar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打算在1个月内采取改变行为的行动。
行动阶段(Ac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在6个月内已经采取了一些科学且专业的行动用以改变行为,在生活方式上已经有了显着的改变。
国外健身研究情况汇报
国外健身研究情况汇报
健身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和体型。
国外的健身研究一直走在全球的前沿,他们不断地探索新的健身理念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下面,我将就国外健身研究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国外健身研究对于健身的科学性非常重视。
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
分析,探索出了很多关于运动对身体的影响的规律。
例如,他们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于脂肪燃烧和代谢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这项研究成果为很多人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健身方式。
其次,国外健身研究注重健身的个性化定制。
他们提倡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
健身目标和兴趣爱好来制定健身计划,而不是一刀切的标准化健身方案。
这种个性化定制的健身理念,使得健身更加符合个人的需求,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此外,国外健身研究还关注健身与营养的结合。
他们发现,健身效果不仅取决
于运动的方式,还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合理的饮食结合健身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健身效果,同时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最后,国外健身研究还不断探索新的健身方式和器械。
比如,一些新型的健身
器械和训练方式,比如悬崖训练、悬挂训练等,都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挑战,也为健身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理念。
综上所述,国外健身研究一直处于全球健身研究的前沿,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
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健身研究成果,不断完善自己的健身理念和方法,使得健身更加科学、高效和有趣。
希望国内的健身研究者也能够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健身事业的发展。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体育锻炼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体育锻炼题目:体育锻炼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一、调研目的和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体育锻炼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看法,以及通过对现有情况的调研和分析,为未来的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了解不同人群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看法;(3)了解社会对体育锻炼的关注程度和支持程度;(4)了解体育锻炼在社会中的普及程度和普及策略。
2. 调研方法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实地访谈主要面向从事体育锻炼和体育健康促进工作的专业人士和相关机构。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社交能力等。
因此,体育锻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关注,成为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
2. 不同人群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看法调研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看法存在差异。
在年轻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而在一些中老年人中,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相对较为消极,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年纪大了,没有必要再去进行体育锻炼。
此外,一些职业忙碌的人群也存在体育锻炼意愿较低的情况。
3. 社会对体育锻炼的关注和支持程度调研结果显示,社会对体育锻炼的关注和支持程度逐渐增加。
政府在鼓励和支持体育锻炼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建设运动场馆,组织大型体育活动等。
同时,一些企业、社区和公益组织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锻炼活动,以提高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动。
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周泉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4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整体体质状况不容乐观,研究发现,该状况与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有关。
高校是学生接受在校体育教育的最后时期,对其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与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的各种因素,意在为高校体育工作者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体育锻炼行为问题的研究属于新兴的体育锻炼心理学的范畴,体育锻炼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历史比较短,国外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研究,从现有资料来看,目前国内在体育锻炼心理学方面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比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尤其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不多,在为数不多的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现状(一)以静态性研究为主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研究,绝大多数属于现状调查和静态研究,仅根据所调查的对象来分析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原因;也未发现对大学生锻炼行为进行动态研究;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和维持锻炼行为的原因进行探索性研究较少;很少对大学生中断锻炼行为的原因作比较深入的研究;运用理论指导对大学生锻炼行为进行的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有必要运用相关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二)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干预的研究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研究刚刚开始,专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研究的文献非常少,目前的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杨效勇等认为: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干预方法主要有“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发挥体育的趣味性作用;以学生为本设计学校体育;探索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新途径;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创造良好锻炼环境[1]”。
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现状
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现状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现状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沉迷于电子游戏、手机等虚拟世界中,导致身体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缺乏体力活动。
这一现象不仅对青少年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国外学者们开始关注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关系,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1. 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关于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研究,通过调查、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青少年体力活动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他们发现,适量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缓解青少年因学习压力和情绪问题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体力活动还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2.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研究非常重要且必要。
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鼓励他们多参与体育运动,积极锻炼身体。
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青少年们往往沉迷于电子产品,导致缺乏体力活动,这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健康体魄,促进全面发展。
3. 总结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
我们需要更多的长期跟踪研究,深入探讨不同体育项目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方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通过以上对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现状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力。
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通过加强体育教育,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者和教育机构参与到这一议题的研究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国内外体能训练研究的发展态势及经验启示
国内外体能训练研究的发展态势及经验启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的提升,体能训练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
在体能训练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态势以及经验启示。
首先,体能训练研究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科技和交通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开始关注体能训练领域,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例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在体能训练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为实际训练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其次,体能训练研究逐渐深入到不同领域的探索。
体能训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力量、耐力和速度等方面,而是开始关注到更广泛的领域。
例如,心理训练、营养指导、运动损伤预防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兴起。
这些研究的开展为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支持。
此外,体能训练研究逐渐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向发展。
传统上,体能训练研究更多地关注理论和科学的方面,而对于实际训练的具体应用较为薄弱。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实践者对体能训练的需求和关注,研究者开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更为实用的指导。
这一发展态势使得体能训练的研究更加务实和可操作。
最后,从国内外体能训练研究的发展中可以得到一些经验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国际研究的前沿动态,及时获取和吸收国外研究的成果,从而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将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实际训练需求,提供更具指导性的建议。
此外,与其他领域的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拓宽研究视野,形成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格局。
总之,国内外体能训练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加深、跨学科研究的开展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能训练研究必将走向更加深入和实用,为体育训练和运动健康领域带来更多的启示和贡献。
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人们参加体育锻炼行为做过很多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内容集中于健康观念、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多考虑每周参与锻炼的时间与频率、锻炼负荷、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及项目等方面的内容。
从研究对象来看,以往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老年人为主。
在德国,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经济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三大支柱,他妈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学生除了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同时还积极地参加社会体育组织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即使是校内的体育俱乐部,也加盟了社会体育协会,成为社会体育组织的组成部分,很多学生是单项体育俱乐部的成员,德国学生的课余体育已经纳入了整个社会体育的体系之中。
【】全浙平.河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在美国,受“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使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而是学生现在生活的过程,应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验,根据受教育者的天赋能力,是之成为学生自身的本能、兴趣和能力的生长过程。
美国全国大学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全国大学体育学会,对大学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规定为每天不少于2小时。
部分大学的管理机构由学校体育部或运动保健部的体育教师和其他负责课外体育锻炼专职人员组成,负责学校每天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指导。
体育教师则分别到指定的活动场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咨询,通常每位体育教师要负责2-3个项目。
【】景会锋.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毛荣建、晏宁、毛志雄在《国外锻炼行为理论研究综述》中认为,在锻炼行为中自我效能的作用随着行为变化阶段的提高也随之提高。
程小虎,张凯在《国外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的综述》中,指出仅有少数成年人能够成为体育锻炼的长期坚持者,而大部分的人并不参加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并总结出了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三个方面因素,即过去和现在的个人因素、过去和现在的环境因素、体育活动的自身因素。
体育个人教研的现状(3篇)
第1篇一、引言体育个人教研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现状对于提高我国体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个人教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对体育个人教研进行探讨。
二、体育个人教研的现状1. 理论研究方面近年来,我国体育个人教研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学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为体育个人教研提供了理论支持。
(2)体育教学方法研究不断深入。
学者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如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为体育个人教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3)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取得突破。
针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学者们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体育个人教研提供了有益借鉴。
2. 实践探索方面在实践探索方面,体育个人教研取得了以下成果:(1)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成效。
许多学校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取得了显著成效。
(2)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得到重视。
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注重挖掘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
(3)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进展。
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建设等方面不断进步,为体育个人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体育个人教研存在的问题1. 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
虽然体育个人教研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2. 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理论了解不足,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 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竞技性,忽视学生兴趣和需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4. 体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体育评价体系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竞技轻素质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锻炼现状的研究报告
大学生锻炼现状的研究报告
研究摘要:
本报告旨在研究大学生锻炼的现状,包括锻炼频率、运动方式以及影响大学生锻炼的因素。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锻炼频率:
大学生在锻炼方面的频率较低。
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每周锻炼3次以下,其中约20%的受访者几乎不进行任何形式的锻炼。
2. 运动方式:
大学生的运动方式较为单一。
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传统的运动方式,例如跑步、健身房和篮球等。
少数受访者选择了一些非传统的运动方式,例如瑜伽和爬山等。
3. 锻炼动机:
大学生进行锻炼的主要动机是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能水平。
其他动机包括缓解学业压力、改善外貌和追求社交交流等。
4. 影响因素:
大学生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时间限制、学业压力和缺乏锻炼伙伴等。
此外,缺乏锻炼的知识和意愿也是影响大学生锻炼的因素之一。
5. 推荐措施:
为了改善大学生锻炼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以下推荐措施:
-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锻炼的认识和意愿;
- 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减轻学业压力,给予大学生更多的锻炼时间;
- 建立锻炼俱乐部和团队,提供锻炼伙伴和社交交流的机会;- 提供多样化的运动方式选择,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锻炼需求。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锻炼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也为改善大学生的锻炼现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希望这一研究可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促进大学生健康锻炼的发展。
街头健身理论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概述
街头健身理论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概述街头健身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室外健身方式,它将健身与公共空间相结合,包括使用公园的健身器材、街头跑步、静态跑步等等。
这种健身方式不受时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逐渐在全球各地形成了一股风潮。
随着这股风潮的席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街头健身的队伍中,并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中享受到了无尽的乐趣和挑战。
街头健身发源于美国低收入社区的社会环境之中。
由于社会资源的匮乏和经济条件的落后,普通人无法承受高昂的健身费用。
因此,他们不得不在公共场所自己设计一些简易的健身器材,如木板、酒瓶、布条等,以及使用锻炼肌肉的自然力量,从而完成他们的锻炼计划。
这种健身方式被称为“街头健身”。
随后,街头健身逐渐演变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活动。
在公园、广场、街头等地方,人们参加团体活动,完成健身练习,分享健身动态和健身心得,逐渐形成了类似群体操和瑜伽之类的体育形式。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软件的兴起,街头健身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街头健身理论认为,人们不需要昂贵的健身器材来锻炼身体,因为身体本身就是一座自带的健身房。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栏杆、墙壁、桌椅等周围环境来完成一些动作。
而基于这种理论,街头健身派生出了各种练习方式,如俯卧撑、下蹲、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平板支撑等。
在国内,街头健身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街头健身中来。
这是因为相比于传统的健身方式,街头健身更能满足人们对于健身自由、多样化、轻松、免费等需求。
同时,街头健身也无需付出高额的健身费用,深受广大中低收入的老百姓的喜爱。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规划和设计各种不同的街头健身器材,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同时,还有一些组织和机构开始为街头健身爱好者提供教练和在线课程等服务,指导和帮助大家更好地锻炼身体。
此外,有一些活动和比赛也开始在国内举办,以提高人们的健身水平和和竞技意识。
运动训练学的国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运动训练学的国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运动训练学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并在推动体育领域的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运动训练学的国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运动训练学主要研究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优化的训练计划来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表现和竞技水平。
国外的运动训练学发展较早,学科体系完善,致力于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水平。
首先,国外运动训练学在运动生理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对于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个体的运动生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指导原则。
例如,在耐力训练方面,国外研究人员发现了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有效性,提出了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理论,将时间压缩到较短但更强烈的训练中,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此外,在力量训练方面,国外运动训练学倡导集中式力量训练,通过使用重量和辅助设备,以及特定的动作和组合,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
其次,在运动技术方面,国外运动训练学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运动技术的优化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表现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和分析运动动作的规律和特点,国外运动训练学为不同项目运动员提供了优化技术的训练方法。
例如,在足球领域,国外运动训练学研究了射门、盘带和传球等动作,并提出了一系列训练方法和指导原则,帮助运动员提高技术水平。
此外,受到技术创新的影响,虚拟现实和计算机模拟等新技术正在被应用到运动训练中,为运动员提供更加真实和高效的技术训练环境。
此外,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国外运动训练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心理素质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有着重要影响,国外运动训练学通过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应对压力的策略,开发了相关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技巧,帮助运动员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例如,正向心理训练法被广泛应用于国外运动训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绪管理技巧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
未来,国外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将呈现几个趋势。
国外健身研究情况汇报
国外健身研究情况汇报
健身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健康方式,而国外在健身研究方面也取得了
许多有益的成果。
本文将就国外健身研究情况进行汇报,以期对国内的健身研究和实践有所启发和借鉴。
首先,国外健身研究注重科学性和个性化。
在健身训练方面,国外研究者注重
运动的科学性,例如针对不同人群的身体特点和健康状况,设计出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他们通过科学的体能测试和身体评估,为每个人制定出符合其特点和需求的健身计划,使健身训练更加科学、有效。
其次,国外健身研究注重健身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在健身方式方面,国外
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健身方式,如悬崖跑步、极限挑战等,这些健身方式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加了运动的乐趣和挑战性,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健身活动。
此外,国外健身研究注重健身效果的评估和监测。
在健身效果方面,国外研究
者们注重对健身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测,通过各种科学手段对健身训练的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为健身者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使健身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国外健身研究注重健身理念的普及和推广。
在健身理念方面,国外研究
者们通过各种途径,如健身教育、健身培训等,普及和推广健身理念,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健身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
总之,国外健身研究在健身训练、健身方式、健身效果评估和健身理念推广等
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国内的健身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希望国内的健身研究者们能够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健身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健身的科学与乐趣。
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近年来,中国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得到了社
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总结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
首先,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建立正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中国运动训
练学的整体发展,正在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思维模型和操作模式,涉
及到很多核心理论的研究。
其中,训练功能理论、运动训练调整体系理论、能力变化理论、运动中的注意力划分理论、运动技术学习理论、训练心理
学理论等是当前被认同和普遍被使用的训练理论。
其次,在训练理论的实践应用方面,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为中国运动
训练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中国运动训练师面临着大量的
健身训练领域,如普拉提训练、重量训练、力量训练等。
为了更好地满足
客户的需求,根据不同运动员和不同性别的身体特点,运动训练师开发出
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此外,针对各个运动项目,结合中国特色训
练理念提出的训练效果解决方案,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再者,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也正在加大在疗愈类运动中的应用力度,探索出适合中国人民的运动训练理论模式。
实践教学研究国内外现状(2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研究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的现状出发,分析实践教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二、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1.国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1)美国美国实践教学研究起步较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美国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美国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丰富,包括实验课、实习课、项目课等,旨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方法:美国高校实践教学采用项目式、案例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校企合作:美国高校与企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欧洲欧洲实践教学研究同样具有较高水平。
欧洲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体系:欧洲高校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完善,包括实验课、实习课、项目课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践教学课程:欧洲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产学研结合:欧洲高校与企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我国实践教学研究现状(1)实践教学体系我国实践教学体系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逐渐完善,实验课、实习课、项目课等课程比例不断提高。
2)实践教学环节: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不断丰富,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评价等。
3)实践教学基地: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2)实践教学改革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理念更新: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理念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计划行为理论在锻炼行为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计划行为理论在锻炼行为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作者:李春洋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3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摘要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
本文对其在锻炼行为领域中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意图计划行为评价展望规律性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健康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而正确的认识和促使人们进行规律性锻炼必须要有合理的理论为基础。
计划行为理论是锻炼行为理论中应用最广泛的理论之一。
为了更好的促进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有必要对其进行述评,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一、计划行为理论的源起和结构Ajzen(1991)在合理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行为控制感变量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TPB)[1]。
TPB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意图决定行为,它反应了个体从事某特定行为的动机力量和思想倾向,被认为是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核心概念。
意图由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感三个因素决定,各因素对行为意图的预测力取决于不同的情境和对象。
态度是指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的积极或消极结果的总体评价。
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
行为控制感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
该理论认为行为控制感不仅能预测意图,也可以直接预测行为。
二、计划行为理论在锻炼行为领域的研究现状由于理论模型的简洁性及便于操作性,在锻炼行为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3]。
在计划行为理论受到了肯定和支持的同时,也受到了批评和质疑。
Sheeran and Orbell(1999),Lowe(2002)等提出并考察了TPB的多成分模型,认为态度变量应包括情感性和工具性两种态度,主观规范变量包括指令性和示范性两种规范,行为控制感包括技能、机会和资源三种成分。
街头健身理论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概述
街头健身理论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概述1. 引言1.1 街头健身理论的概述街头健身理论是指在户外公共场所进行身体锻炼的理论体系。
街头健身理论的核心是强调运动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倡导人们利用公共空间进行健身活动,摆脱传统健身房的束缚。
街头健身理论主张根据个体的需求和自愿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使健身活动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
街头健身理论强调运动的乐趣和社交性,倡导人们通过健身活动建立社区联系和交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街头健身理论的发展得益于现代城市化进程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
随着城市空间的更新和重构,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被规划为健身区域,为街头健身提供了更多的场所和可能性。
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传统健身方式的不满也推动了街头健身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街头健身理论的提倡者们致力于将健康理念融入城市设计和公共管理中,推动街头健身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的新风尚。
1.2 国内街头健身的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和健身热潮的兴起,街头健身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街头进行健身锻炼,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和自由。
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都可以看到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如高低杠、倒立架、仰卧板等,吸引着众多健身爱好者前来锻炼。
国内各大城市也逐渐建设了一些专门的街头健身区域,提供更多更好的健身器材和场地。
一些公园、广场甚至小区内都设有专门的健身区,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锻炼。
这些街头健身区不仅提供了方便的健身设施,还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一些专业的街头健身教练团队也开始兴起,他们会在公共场所组织健身活动,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健身指导和服务。
这些活动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有助于普及街头健身文化,增加健身的乐趣和参与度。
国内街头健身的现状正在逐步改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街头健身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日常健身生活的一部分。
街头健身不仅可以提供方便的健身场所和设施,还有助于促进社区健身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街头健身理论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概述
街头健身理论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概述【摘要】街头健身是指在户外公共空间进行的健身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街头健身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了街头健身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国内的普及现状。
随后分析了街头健身设施的建设与规划,以及街头健身文化的影响力。
结尾部分探讨了街头健身在国内的发展潜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街头健身对健康社区的重要性。
在街头健身的持续推广和发展下,它将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快乐,并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街头健身、理论、发展、国内、流行趋势、起源、发展历程、理论基础、普及现状、设施、建设、规划、文化、影响力、发展潜力、发展方向、健康社区、重要性。
1. 引言1.1 什么是街头健身街头健身是指在城市街头或公共空地进行的一种健身锻炼方式。
它不依赖于传统健身房或健身设备,而是利用公共环境中存在的设施和器材进行身体锻炼。
街头健身可以包括引体向上、俯卧撑、深蹲等基础动作,也可以结合器械训练、有氧运动等多种形式。
街头健身的特点是简单、便捷、经济,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参与。
街头健身注重的是运动的自由度和开放性,让人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锻炼,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街头健身也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交互动,让参与者可以在锻炼中建立起友谊和互助关系。
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兴起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街头健身在国内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广,成为一种新兴的健身方式。
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还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
街头健身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一种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1.2 街头健身在国内的流行趋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街头健身在国内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户外进行运动锻炼,而街头健身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街头健身具有开放、免费的特点,无需额外花费就可以享受到健身的乐趣。
这吸引了许多不愿花钱去健身房的人群,尤其是一些学生和年轻人。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研究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研究1 问题提出一项WHO的调查指出:缺少身体活动的生活方式是世界十大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2000万人的死因可归为缺少身体活动。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把体育活动作为增强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干预手段。
锻炼行为是指主要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以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身体活动。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高级人才的预备军,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大学生日常锻炼行为也是国家、社会和学校关注的重点。
2 方法2.1 被试此次调查以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共同发放,被试主要来自河南、河北等省份,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95份,回收有效率为98.33%。
2.2 测量方法对于锻炼行为的测量有以下几个条目:“近一年坚持锻炼的时间”,答案设置有“小于3个月、3~6个月”和“大于6个月”;“每周锻炼频率”,答案设置有“0次、1~3次”和“大于3次”;“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中等强度)”,答案设置为“小于15min、15~30min”和“30min以上”。
2.3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
主要采用描述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3.1 大学生锻炼行为总体状况大学生在近一年坚持锻炼时间上,小于3个月占比高于其他两个时间段;在每周锻炼频率上,1~3次的锻炼频率占比相对较高;在每次锻炼时间(中等强度)上,30min以上占比相对较高。
3.2 大学生锻炼行为的性别现状和差异分析如表1所示,性别不同的大学生在中等强度的锻炼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中等强度的锻炼频率上平均得分明显大于女大学生。
3.3 不同年级大学生锻炼现状和差异分析如表2所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中等强度的锻炼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学生平均得分明显大于其他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锻炼坚持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学生平均最高,大一学生平均得分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借助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如计划行为理论、健康行为过程理论、健康信念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等从个人角度出发,解释和干预行为。
从群体角度出发研究的理论或模型较少涉及,如生态学模型。
在 cnki 数据库以“生态学”、“行为”、“环境”等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共查到 6 篇与锻炼行为生态学理论有关的文章,分别如下所示:方敏(2010)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展望一文中,指出目前还不足以证明物质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促进了锻炼行为的改变;李小英(2010)生态学模型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从环境因素入手对健康行为进行研究,很适用于我国的国情。
建议先找出影响我国居民锻炼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其次根据特定锻炼行为制定的生态模型是促进锻炼行为开始和持久性的关键;李洋(2004)健康促进理论在体力活动促进中的应用一文中,环境、政策干预策略涉及大规模的人群,但同时指出运用生态学模型进行体力活动干预的研究不多,关于生态学模型的理论和应用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张戈(2011)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个案研究一文,结果表明,政策因素对行为的干预是有效的,但是没有把政策执行力度考虑进去。
另外,环境的因素没有涉及;陈作松(2007)在环境、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一文中,环境的作用必须通过个体变量中介后才能发生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多基于心理层面,从个人角度出发,很少从群体角度和综合因素出发。
群体健康行为理论如生态学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其环境因素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尚术形成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理论,该理论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
2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锻炼行为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展较早,其主要是依健康行为理论为依据。
现阶段健康行为理论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研究,二是实际干预研究。
在理论方面他们提出的行为改变模型有计划行为理论、健康行为过程理论、健康信念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等,但是这些理论多是基于心理层面,从个体角度出发来解释和促进行为改变。
实践干预的结果表明:根据这些理论进行的锻炼行为干预项目的效果都是较小或中等的。
其次,即使在短期内增加了锻炼行为,但长期保持的效果并不明显,即对行为的长期持续改变效果有限。
因此,对健康行为的干预需要一个多层次、收益面较广的理论。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群体健康行为理论,即生态学模型。
生态学模型强调人的行为受到个体、社会和文化以及物质环境因素的影响,认为个体因素、人际和团体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等5 个层次因素交互作用,在多重水平上影响着人的行为 .
该模型分个人、组织、政府等 3 个水平和学校、工厂、疗养院、社区等 4 种场合来研
究各自对锻炼行为的影响。
Simmons 认为在社区层次,促进锻炼行为很大程度上由个体变量所决定,如控制感、自我效能、爱好;对个体来说,维持锻炼行为主要取决于社区变量,如环境、政策因素。
但是以上观点缺乏实证性研究。
另外,对于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客观
评价方法没有涉及;环境和政策等因素如何影响个体行为的机理没有深入分析。
以及环境,政策等变量在个体锻炼行为变化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没有清楚地阐述。
3 存在问题
我国关于群体健康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生态学理论也是从国外引进,其是否适应和
符合我国国情,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重,政府开始加
大力度改善人们居住自然环境,包括锻炼环境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那么这些环境的改变
对人们的锻炼行为是否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人们形成规律性锻炼行为过程中是否发挥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尚不明确。
生态学理论认为多种因素在多重水平上影响着人们的锻炼行为,但是这么多因素对锻炼行为影响的机制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如何影响还需深入研究。
4 发展趋势
关于锻炼行为的研究,从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看,2000 年以前以社会学调查为主,研究缺乏完整理论支撑,主要是对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分析。
2000 年以后的研究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支撑,即以心理学和行为学理论为依据,以量化研究为主,主要研究的是如
何促进锻炼行为的发生。
优点是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支撑,为个体锻炼行为的干预提供了
理论依据。
现阶段,结合生态学理论和行为学理论是对群体锻炼行为研究主要方向之一,但是我
国研究人员较少涉及。
因此,在我国从生态学角度研究锻炼行为的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理论模型验证和构建以及实证干预研究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魏烨。
城市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休闲运动效益与心理幸福满足感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266-269.
[2]方敏。
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
[3]李小英。
生态学模型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
本篇来自学术堂:/tiyulilun/28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