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A 学术、学问B 邑中的道路C技能、技艺D 方法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A 文学课B 理论课C 基础课D 应用课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 女耳自B 本刃末C 武信从D 江河娶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比喻义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C 绝江有托于船。

(《吕氏春秋?知度》)D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周南?汉广》)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

它是:AA 《尔雅》B 《玉篇》C 《正字通》D 《康熙字典》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A 对文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A 结构助词“的”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二、填空题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 )、《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和答案

语法练习题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1判断题: ( 1 ) 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 ) 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 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3 填空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尚书·无逸》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诗经·小雅·彤弓》(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殆”的词性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

《孟子·梁惠王上》4 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二节名词的活用与其判断(练习题)1 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 ( )(A)名词用作意动 (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 )(A)《史记·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与身。

”(C)《史记·项羽本纪》:“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古代汉语练习二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二答案

练习二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左传·*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

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

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左传·齐桓公伐楚》)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

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

(《左传·鞌之战》)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左传·鞌之战》)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

《说文解字》:"及,逮也。

”"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史记·孙膑》)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三国志·华佗传》)《说文解字》:"疾,病也。

”"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汉书·*骞传》)"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2)》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2)》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二十二讲 古文今译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直译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愿意,保持原文的本来面貌
b.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c.在直译的过程中,词序不能调整,否则违背了直译的原则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意译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而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的内容,力求体 现原作的风采神韵 b.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的整 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c.直译比意译更灵活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意译不拘原文字句,而以传达神韵为主,翻译时可以随意增删,任情发挥 b.意译是一种要求很高的译法 c.只有透彻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真正领悟原作的语言特色,才有可能进行 像样的意译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进行古文今译的时候,可以因为意译而随心所欲地翻译 b.刚开始做今译练习,一般常采用直译的方法 c.直译和意译是对译文的总体分类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对译中古今汉语词序应该一致 b.直译和意译是对译文的总体分类,在古文今译的时候还有具体的方法 c.增补是古文翻译的最基本方法
a.令 b.近 c.引 5.以下关于词的对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词必须讲 究对仗 b.声调上必须平仄相对 c.可以同字相对
5.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 )。 a.《史记》 b.《尚书》 c.《春秋》
第二十讲 古文的标点 一、单选题 1.离析经文文句,也叫( )。
a.整理 b.分析 c.断句 2.“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资治通鉴》)该句中加点字的含义是 ( )。 a.连词 b.和 c.给予、售与 3.“事事往人口具”,“具”的含义是( )。 a.具备 b.派去的人当面报告 c.告诉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古文”的含义是( )。 a.散文 b.古典文献 c.古代的文章 5.欧阳修,字永叔,号( )。 a.放翁 b.寒翁 c.醉翁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 A、草创未就。

古代汉语第2阶段测试题(语法)2b

古代汉语第2阶段测试题(语法)2b

古代汉语第2阶段测试题(语法)2b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1、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3、宾语前置4、辅助性代词二、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加以分析(主要分析其原来的词性、活用后的词性及其活用的标志)。

1、晋灵公不君。

2、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3、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列子·说符)4、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5、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

(史记·赵充国列传)6、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孟子》许行))7、再火,令药熔。

(沈括《活板》)8、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黔之驴》)9、许子衣褐。

(《孟子·许行》)10、陛下不能将兵。

(《史记·淮阴侯列传》)11、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

(《公羊传·宣公六年》)12、不足生于不农。

(晁错《论贵粟疏》)13、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1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5、庚午,围宋,门于桐门。

(《左·传襄公十年》)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和动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

1、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2、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史记·游侠列传)3、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丘迟·与陈伯之书)4、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5、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韩非子·喻老)6、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7、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韩非子·五蠹》)8、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古代汉语2习题集(含答案)

古代汉语2习题集(含答案)

古代汉语(2)习题集一、简要解释下列名词:1、无定代词2、词的兼类3、词类活用4、为动用法5、对动用法6、双声叠韵7、韵部8、三十六字母9、入声韵10、叶韵说11、义疏体12、集解体13、传注体14、章句15、音义体16、声训17、形训18、如字19、之言、之为言20、读为、读曰21、直音法22、反切23、衍、衍文24、脱文(夺)25、韵书26、《切韵》27、《平水韵》28、平仄29、粘对30、借对31、流水对32、拗救33、三平调34、《中原音韵》二、解释下列句中带·号的词的词义: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无伤也。

是乃仁术.也。

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5、《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6、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7、轻煖.不足于体与?8.、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9、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10、行旅皆欲出于王之塗.。

11、其若是,孰能禦.之?12、苟无恒心..邪侈,无不为已。

..,放辟1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4、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15、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16、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17、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18、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19、后稷教民稼穑..五谷。

..,树艺20、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21、皜皜乎...不可尚矣。

22、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23、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24、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25、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26、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27、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28、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29、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30、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古代汉语2答案1

古代汉语2答案1

古代汉语(2)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一一、论述题1、词义引申的途径是什么? 详细论述并举例说明(1)、延展引申:是指在不改变某词词类的情况下,把原来词义所概括的内容中的某一点在一线上加以延展或突出,用来标志另一事物的引申方式。

如:临,从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2)、比喻引申:是一个词的基础意义(或本义)用于比喻的用法使其固定化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斗,由古时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舀酒的勺子),引申出北斗星,只因两者形状相似。

(3)条件引申: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句中前后搭配关系的制约而产生新义并进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刊,本是砍,所以可以说“刊木”,而引申出“刊误”的“刊”(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

(4)、活用引申:是指古汉语中由于语法上词类活用现象而产生而固化出新义的一种词义引申方式。

如“衣”常作动词用,引申出“穿衣”的意思,它是因为经常活用而产生新义,并为人们所公认的。

(此道论述20分,每条理论部分4分,每个例子1.5分)2、、写出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两种平仄格律形式。

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诗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古今词义的差异,可以分几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

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或由个别扩大到一般,或由狭窄变为宽泛,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扩大。

如:河,汉代以前,河特指黄河,不包括一般的河流,后来河扩展为北方河流的总称现代,不论南方水系还是北方水系,都可以称河了。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培训资料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培训资料

语法练习题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1判断题:( 1 ) 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 ) 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 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3 填空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尚书·无逸》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诗经·小雅·彤弓》(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殆”的词性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

《孟子·梁惠王上》4 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二节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练习题)1 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古代汉语(2)》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 A、草创未就。

古代汉语第2阶段测试题(语法)2b

古代汉语第2阶段测试题(语法)2b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1、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3、宾语前置4、辅助性代词二、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加以分析(主要分析其原来的词性、活用后的词性及其活用的标志)。

1、晋灵公不君。

2、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3、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列子·说符)4、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5、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

(史记·赵充国列传)6、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孟子》许行))7、再火,令药熔。

(沈括《活板》)8、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黔之驴》)9、许子衣褐。

(《孟子·许行》)10、陛下不能将兵。

(《史记·淮阴侯列传》)11、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

(《公羊传·宣公六年》)12、不足生于不农。

(晁错《论贵粟疏》)13、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1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5、庚午,围宋,门于桐门。

(《左·传襄公十年》)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和动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

1、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2、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史记·游侠列传)3、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丘迟·与陈伯之书)4、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5、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韩非子·喻老)6、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7、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韩非子·五蠹》)8、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古代汉语(2)课后习题与答案.doc

古代汉语(2)课后习题与答案.doc

古代汉语(2)》课后习题与答案1、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中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是()。

A.连绵词B.附音词C.叠音词D.偏义复词教师解析:答案是 D.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A联绵词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B附音词是在单词语素的前后附着一个词头或词尾,黏着在实语素前后为构成复音词添加一个音节,并不表示实际意义。

C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

2、下列复音词中,属于联绵词的是()。

A.犹豫B.险阻C.独特D.饥饿教师解析:答案是A. “犹豫”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即连绵词.B险阻是联合式合成词C 独特是联合式合成词D 饥饿是联合式合成词.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为双音合成词的是()。

A.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B.于是焉望洋兴叹曰。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爲天下得人難。

教师解析:答案是D.天下师偏正式的合成词.A地方是两个单音词,土地方圆的意思B望洋是连绵词,仰视的样子C关关是叠音词,鸟叫声。

4、融融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B.叠音词C.附音词D.合成词教师解析:答案是B. 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A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C附音词是在单词语素的前后附着一个词头或词尾,黏着在实语素前后为构成复音词添加一个音节,并不表示实际意义。

D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5、古代汉语的词汇从音节上看是以()为主的B。

A.复音词B.单音词C.双音词D.附音词教师解析:答案是B. 单音词包含一个音节的词,古汉中,一般一个字就是一个单音词.A 复音词是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C双音词是含有两个音节的词. 附音词是在单词语素的前后附着一个词头或词尾,黏着在实语素前后为构成复音词添加一个音节,并不表示实际意义.6、下列各句加“.”的词中,属联绵词的是()。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 A、草创未就。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2)》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2)》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2)》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古代汉语(2)》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古代散文主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类。

3.史传的体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人所说的句读和今天所说的标点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6.律诗的对仗是指_______、工对是指_______、宽对是指_______、借对是指____二、说明下列句中大号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每字1分,共10分)7.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8.大王失职人汉中,秦民无不恨也。

9.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10.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1.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12.亡不越竞,反不讨贼。

13.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每字2分.共 20分)14.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6.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

17.(项)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18.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19.其后I汉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别及其意义(每句2分,共10分)20.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院校___ 年级__________ 专业______层次高升专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2.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D.邑3.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Dān yú;Kě hànB.Chán yú;Kě hànC.Chán yú;Kè hánD.Dān yú;Kè hán4.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齐剂D.赴讣5.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6.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7.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8.下面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

B.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9.下面各句,“济”用本义的是()A.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B.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C.杀黑龙以济冀州。

D.(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10.“相”的本义是()A.扶助B.辅佐C.仔细看D.相貌11.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

古代汉语第2阶段测试题(语法)

古代汉语第2阶段测试题(语法)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普通名词作状语表示的意义主要包括哪三方面:2、第二人称代词有:3、《荀子•天论》里“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的“病”属用法,可译作:4、《战国策• 秦一》里“嫂蛇行葡伏,四拜自跪而谢。

”的“蛇”属用法,可译作:5、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意义,不充当句子成分,在句中主要起关联作用。

主要包括:等。

二、单向选择题1、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晋侯饮赵盾酒。

B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D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2、下列加线词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范增数目项王。

B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C失期法皆斩。

D彼秦者……虏使其民。

3、下列句中,“且”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B若属皆且为所虏。

C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D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4、下列句中,介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利泽施乎万物。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5、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

C子产而死,谁其嗣之?D未至,道渴而死。

6、下列词语属于“古义轻今义重”的是()。

A诛B感激C怨D病7、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B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C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D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8、下列句中,“曾”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先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D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9、下列副词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窃B惠C忝D猥10、下列加线词中,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参”的用法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汉语中,副词数量很多,应用广泛。

按照副词得意义和用法,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等七类。

4、按照所涉范围的大小,范围副词可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

5、否定副词“莫”有两种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态副词按其所表语气和情态,约可分为六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 )
(A)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
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
(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3、在下列四组程度副词中,全都表示最高程度的一组是( )
(A)殊孔雅(B)良、尽、加
(C)颇愈、滋(D)极、益、弥
4、在下列四组范围副词中,全都表示总括范围的一组是( )
(A) 悉、皆、专(B)尽、偕、特
(C)俱、具、但(D)举、毕、咸
5、在下列四组时间副词中,全都表示过去时态的一组是( )
(A)既、方、寻(B)向、旋、会
(C)会、已、行(D)曾、尝、业
6、在下列四组情态副词中,全都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的一组是( )
(A)信、必、盖(B)良、乃、实
(C)宁、诚、果(D)固、即、殆
7、在下列四组敬谦副词中,既可以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行为,也可以表示听话人发出的动作行为的一组是:( )
(A)请、敬、谨(B)幸、惠、辱、蒙
(C)敢、窃、伏、伏惟(D)忝、猥
三、判断题
1、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
2、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
4、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

()
5、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
6、用于谦称的名词,如“妾”、“仆”、“臣”等,可代第一人称。

()
7、“之”经常用作远指代词。

()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句中“焉”的用法相同。

()
9、辅助性代词“者”和“所”都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
10、“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和“诺,恣君之所使之”两句中的三个“所”字用法相同,都表示动作的对像。

()
四、名词解释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宾语前置
4、辅助性代词
5、虚词
五、简答题
1、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作几类,常用的有哪些?
2、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4、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分为几类?
5、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数词活用为动词
2、使动用法和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活用为一般动词
3、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敬谦和称代
4、总括范围、限定范围、共涉范围
5、一般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肯定确认语气、估计测度语气、反问诘难语气、转折语气、暂时让步语气、故意特指情态
二、选择题
(1)C ;(2)B;(3)A;(4)D;(5) D;(6)B;(7) 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名词解释:
1、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实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实行这个动作。

如:“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

”句中的“起”,是指华元使子反起。

“起”,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2、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属于主观看法。

结构上是形容词、名词后面带上宾语。

动词本身无此种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美我”,意思是“以我为美”,这是妻子的主观
看法,邹忌本身没有变化,“美”就属于意动用法。

3、宾语前置:指在古汉语中,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前置。

这主要是指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宾语用代词复指时前置。

4、辅助性的代词:古汉语中,“者”和“所”这两个字都有一定的称代作用,因此从马建忠开始,许多语法学家都把它们归在代词中。

它们虽然都有指代作用,但是却不能独立用作句子成份,必须放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作为句中的一个成份,因此把它们叫做辅助性的代词。

5、虚词:古汉语中虽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有时不能独立回答问题、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的词,以及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虚词包括: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五、简答题
1.人称代词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两类。

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等。

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等,其中“女(汝)”、“尔”、“若”可以用作主语、谓语和宾语,“而”、“乃”一般用作定语,偶尔用作主语,但绝对不能用作宾语。

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

常用于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指事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是“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古代汉语常用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一般分为近指、远指和旁指三类。

“是、此、斯、兹、之”是近指代词;(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些”等。

)“彼、夫”是远指代词;“他、它”是旁指代词。

2.“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用作主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

“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范围。

“或”和“莫”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不同。

3.“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

它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

一般说来,“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使之成为名词性结构,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者;“者”字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构成名词结构,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
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4.古代汉语语气词按照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类:①句首语气词;②句中语气词;③句尾语气词。

5.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者”的本义是“别事词也”,即用以区别人、物、事、时的虚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辅助性代词”。

“者”的主要用法有以下三种:
①放在动词、形容词和各种词组之后,组成名词性词组“者”字结构,称代动作行
为或性质状态的主体,译作“……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如: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李斯《谏逐客书》:“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从。


《国语·越语上》:“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②放在数词和时间词之后,表示一定范围或种类,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翻译。

例如:
《论衡·订鬼》:“二者用精至矣!”(“二者”,指伯乐相马、庖丁解牛。


《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昔者,以前。


③放在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后面,起复指这个名词的作用,一般不必翻译。

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者,范增也。


晁错《论贵粟疏》:“车骑者,天下之武备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