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宁波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892机械原理-考试大纲-初试

2023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892机械原理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机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和机械效率、刚性回转件的平衡、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
(四)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2、计算题3、分析设计题二、考查目标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机械原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机构的综合分析设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目标包括:1.掌握常用机构主要类型、特点、应用等基本知识;2.掌握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及设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 具有能综合运用上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理解零件、构件、运动副及运动链、机构、机械、机器的概念,了解机构引入运动副之后运动所受到的约束。
2.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3.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并能识别机构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4.掌握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方法和Ⅱ级、Ⅲ级杆组的结构特点,掌握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平面机构运动分析1.理解速度瞬心的概念,掌握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方法以及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掌握应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平面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3.熟悉用解析法作平面机构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分析的思路。
第三部分: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和机械效率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思路。
2.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计入运动副摩擦时的机构静力分析方法。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学考试大纲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基本要求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学考试是为了选拔优秀的数学专业研究生而设立的。
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数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以及对数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推理方法,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形式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学考试的内容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个主要领域。
考试形式为笔试,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解答题。
1. 数学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实数与数列、函数与极限、连续与导数、积分与微分方程等。
考生需熟练掌握实数的基本性质和数列的收敛性,能够应用极限的定义和性质解决极限问题。
此外,考生还需具备基本的导数和积分计算能力,能够理解函数的连续性和导数的几何意义,并能运用微分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2. 线性代数:主要内容包括向量空间与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等。
考生需熟悉向量空间的基本定义和性质,能够应用矩阵进行线性变换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此外,考生还应理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线性变换中的应用,能够掌握二次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主要内容包括概率基础、随机变量、随机过程、统计推断等。
考生需了解概率空间和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掌握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矩、生成函数等基本性质,并能运用随机变量解决概率统计问题。
此外,考生还需具备统计推断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进行点估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等统计推断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三、考试评分标准与要求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学考试将根据考生在各个领域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进行评分。
考试中选择题占总分的50%,解答题占总分的50%。
对于选择题,考生应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得分为1分。
若答案错误或未选择答案,不得分。
对于解答题,考生应根据题目要求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写清楚各个步骤和推理过程,以便评分人员准确判断和评分。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数学(三)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数学(三)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数学(三)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考试性质
数学(三)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一门公共基础科目,用于检验考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二、考试目标
数学(三)的考试目标是检验考生是否具备以下能力:
1.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2. 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和推理、计算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3. 了解数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包括经济、管理、工程等领域。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数学(三)的考试内容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具体要求如下:
1. 高等数学:要求考生掌握微积分、级数、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线性代数:要求考生掌握矩阵论、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要求考生掌握随机事件与概率、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其在数据处理和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数学(三)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150分。
2.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为四选一形式,共40分;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分析题等,共110分。
五、参考书目
数学(三)的参考书目包括《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出版社)、《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出版社)等教材。
宁波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942食品微生物学

2023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942食品微生物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内容结构参见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2.是非题3.填空题4.简答与论述题二、考查目标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微生物学知识与原理解决食品加工、保鲜及发酵食品生产等问题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基础微生物部分第一章绪论微生物的发展历史、地位及作用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菌、放线菌结构、功能、化学组成及繁殖方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霉菌、酵母菌的结构、功能、化学组成及繁殖方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章病毒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微生物的化学组成,营养物及功能,微生物的营养机制。
培养基的制备及应用。
微生物的代谢及其产物,微生物的产能模式。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环境条件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法,灭菌消毒防腐等概念,物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影响规律。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和育种微生物的遗传性与变异性,突变和诱变育种,生产菌种保存。
基因工程育种。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与分类和鉴定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关系;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微生物通用分类单位,微生物命名与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第二部分:食品微生物部分第一章食品制造与微生物利用一、微生物发酵的类型、工艺和设备二、微生物代谢与调节三、细菌的利用(醋、泡菜、发酵乳制品的生产)四、酵母菌利用(黄酒、啤酒的生产)五、霉菌的利用(糖化酶、豆腐乳、酒曲及酱油的生产)第二章食品变质与微生物一、食品变质的基本因素二、食品中的微生物(罐藏食品、乳与乳制品、肉鱼类、禽蛋、果蔬)三、食品中微生物的杀灭方法第三章食品卫生与微生物一、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及控制二、有关食品微生物标准及检验方法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微生物学教程》(3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食品微生物学》(3版)何国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3)《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吴祖芳,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中国海洋大学011数学科学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11 数学科学学院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2)617 数学分析 (2)856高等代数 (7)432 统计学 (9)复试考试大纲 (13)F1101综合考试(四门科目中任选二门) (13)F11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9)初试考试大纲617 数学分析一、考试性质数学分析是数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查目标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数学分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力求反映与数学相关的硕士学位的特点,客观、准确、真实地测评考生对数学分析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基础素质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数学专业人才。
测试考生对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级数理论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论证方法和常用结论;具备较熟练的演算技能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初步的应用能力。
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级数理论及其他(隐函数理论、场论等)考核的比例均约为1/3,分值均约为50分。
四、考试内容(一) 变量与函数1、实数:实数的概念、性质,区间,邻域;2、函数:变量,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几何特征(有界函数、单调函数、奇偶函数、周期函数),运算(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
(二) 极限与连续1、数列极限:定义(ε-N 语言),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迫敛性),数列极限的运算,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单调有界准则(重要的数列极限e n nn =+∞→1)1(lim ),迫敛性法则,柯西收敛准则); 2、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定义,性质,运算,阶的比较;3、函数极限:概念(在一点的极限,单侧极限,在无限远处的极限,函数值趋于无穷大的情形(ε-δ, ε-X 语言));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不等式性,迫敛性);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迫敛性法则,归结原则(Heine 定理),柯西收敛准则);运算;4、两个常用不等式和两个重要函数极限(1sin lim 0=→x x x ,e xx x =+∞→)11(lim ); 5、连续函数:概念(在一点连续,单侧连续,在区间连续),不连续点及其分类;连续函数的性质与运算(局部性质及运算,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值性、零点存在性,介值性、一致连续性),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反函数的连续性);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湖北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大纲 206资环-341农业综合知识三

湖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科目代码:341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农业综合知识三》是湖北大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由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与应用三部分内容组成。
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情况,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本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学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题时间:180分钟3、各部分考试内容的考试分值程序设计约50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4、题型比例基础概念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约50分约 50分约30%约30%约40%5、参考书目赵英良.软件开发技术基础(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程序设计1、软件工程基础软件的主要特征、生命周期和生命周期模型软件工程软件危机的表现、产生的原因、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学:需求分析、结构化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和调试、软件维护过程计算机的几种计算模式:集中式、C/S及B/S模式2、数据结构及其应用数据结构基本概念:线性数据结构、顺序表、线性链表、栈、队列和多维数组非线性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二叉树的存储及遍历、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存储方式、图的遍历方法和树和图的应用查找和排序:查找的基本概念、静态查找技术、动态查找技术、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排序方法3、操作系统和及相关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的发展和类型、常用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1、数据库技术基础数据模型的概念、种类和特点规范化理论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方法和步骤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与概念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三、网络技术与应用1、Internet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主要功能及应用;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TCP/IP参考模型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与主要协议;TCP/IP地址模式、数据封装、IP地址的分类、域名服务DNSInternet传输层协议2、多媒体编程技术使用高级函数播放声音Windows GDI绘图和显示图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621《法学基础(二)》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及分数结构 宪法学 刑法学 75 分 75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一)第一部分: 宪法学 1.名词解释题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2.简答题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3.论述题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二)第二部分: 刑法学 1.名词解释题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2.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3.论述题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4.案例分析题 1 小题,共 16 分
5
五、宪法的价值和作用 (一)宪法的价值 1.宪法的价值在于依据宪法所建立起来的宪政秩序 2.宪法的价值在于建立和维护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 3.宪法价值体现在促进自由,保障人权 4.宪法的价值体现在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5.宪法的价值在于实现公平正义 (二)宪法的作用 1.宪法在政治方面的作用 2.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3.宪法对法制建设的作用 (三)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 1.宪法本身的完善 2.宪法的充分实施 3.加强普通立法 4.强化宪法监督,加强宪法解释 5.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人权与公民权概述 1.人权的历史发展 2.人权的分类 3.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二)公民自由权利的界限和法律保障 1.自由和权利的界限 2.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保障 (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2.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3.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4.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七、平等权 (一)平等权的历史发展 (二)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民族平等 3.男女平等 4.承认合理的差别 (三)我国公民平等权的实践现状和救济 八、人身人格权 (一)生命权
辽宁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大纲 834作文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科目编号:834 科目名称:作文
一、试题类型
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
二、考试内容
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以及教育观点的书面表达能力。
论题范围:1.教育基本理论问题;2.课程与教学问题;3.德育问题;4.教育管理问题;5.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三、考查要点
1.观点正确。
考生应围绕特定的教育问题展开论述,不可偏离主题。
观点应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体现科学的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科研的新成果,体现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意义,对论题有自己的思考。
2.结构严谨。
思维缜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3.内容充实。
能用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典型案例等支撑自己的观点。
4.表述准确。
语言顺畅、用词准确。
四、文体及字数
要求考生根据试题要求写出议论文(不可写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等),字数在2000字以上。
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研究生考试初试大纲 614政治学、管理学基础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4 科目名称:政治学、管理学基础I.考查目标政治学、管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三门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题由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政治学原理约60分、管理学原理约60分、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一)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三)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政治学原理》考试大纲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含义第二节政治学第三节政治学方法论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节权力与权利第二节法治与民主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第四章意识形态第一节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第五章国家第一节国家起源与国家的目的第二节现代国家建设第三节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第六章政府第一节政府体制理论第二节中央政府及其行政机关第三节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第四节国家内政府间关系第七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理论第二节政党制度第八章政治社会第一节利益集团第二节新兴社会组织第三节新闻媒体第九章政治人第一节政治人与公民第二节政治家第十章政治统治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第十一章公共治理第一节公共治理的概念与原则第二节公共治理的模式第三节公共治理的实践第十二章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第二节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第十三章政治现代化第一节政治现代化理论第二节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第三节现代化的问题第十四章政治民主第一节政治民主理论第二节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第十五章人权第一节人权的含义第二节人权的基本内容《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工作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作用和任务第二节管理者的职责、技能及职业化第三节管理的过程、特性和适用范围第四节管理工作所面对的环境第二章管理决策第一节决策的含义与过程第二节决策的要素与类型第三节个体决策的基本方法第四节群体决策的基本方法第三章计划第一节计划工作的实质和意义第二节计划工作的类型第三节计划工作的程序第四节商业模式规划与创新第五节目标及目标制定第六节计划方案的制定第七节制定计划的技术方法第四章组织第一节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过程第二节职务设计与人员配备第三节部门划分与整合第四节组织中的职权关系第五节组织中的流程关系第六节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第七节组织运作中的主要问题第八节组织变革第五章领导第一节领导的本质与内容第二节领导的权力基础第三节领导效能的决定因素及相关理论第四节人性假设与激励第五节信息沟通第六节组织气氛与组织文化第六章控制第一节控制的含义与作用第二节管理控制的过程与要素第三节管理控制的类型与方法第四节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第七章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一节古典管理思想第二节行为管理思想第三节定量管理思想第四节系统和权变管理思想第八章事务型管理与变革型管理第一节管理者的作用第二节管理者的两类使命第三节学习型组织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与过程第二节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组织第四节员工行为的引导与控制《民族地区公共管理》考试大纲第一章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第一节民族与国家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实践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第二章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环境第一节公共管理环境概述第二节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环境分析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的环境要素第三章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组织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第二节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组织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第四节民族自治地方非营利组织第四章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体制第一节公共管理体制概述第二节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体制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体制的优化第五章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能第一节关于政府职能的基本理论第二节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市场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职能第六章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改革第一节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一般理论第二节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价值取向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改革的模式选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T12考试科目名称:地球系统导论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以自然地理学为基础,从了解掌握部门地理入手认识地球的基本规律。
使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系统科学当前进展和热点问题。
运用科学的、系统的思想和方法,研究地球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驱动力量和基本规律。
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生产实践或领导岗位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地球系统与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对地球系统研究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地球与地质基础1.认识宇宙和天体;了解太阳和太阳系,认识太阳活动,掌握太阳常数的概念;2.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岁差、章动和极移的概念和意义3.理解地球的形状、位置和运动的地理意义4.熟悉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等概念5.了解地球圈层分布及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6.熟悉海陆分布、地球表面基本特征7.了解地壳的化学成分与矿物质;8.知道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了解地质构造9.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槽台学说、地洼学说、地质力学学说的基本观点和相应的证据10.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基本特征及规律11.了解地质年代及地壳演化简史二、大气与气候1.熟悉大气成分、大气结构、大气热能2.掌握气温、大气湿度、蒸发和凝结、水汽凝结现象、大气降水概念和基本规律3.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及主要天气系统4.理解气候与气候系统;熟悉气候带与气候型三、海洋与陆地水1.熟悉地球上水的分布;掌握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基本规律2.了解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3.熟悉潮汐与潮流、波浪;熟悉洋面流与水团运动4.认识海洋资源;理解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理解河流、水系与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河流补给、流域水量平衡等概念;理解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6.了解湖泊与沼泽的基本特征7.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了解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9.了解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理解解冰川分布及冰川对环境的影响四、地貌1.了解地貌的成因及基本类型;理解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2.了解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3.理解流水作用,熟悉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及河流地貌;4.理解岩溶作用及喀斯特地貌;了解其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5.熟悉冰川、冰缘地貌及冻土地貌6.认识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7.了解海岸与海底地貌;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1.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理解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土壤形态、物质组成及相互作用2.熟悉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及主要成土过程3. 知道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理解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的基本特征2.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理解生态因子与生物对象股关系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掌握生物物种、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分类4.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熟悉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了解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5.了解农业生态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6.了解生物多样性概念,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知道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1.理解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熟悉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及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规律2.理解地带性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理解地域分异尺度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3.熟悉自然区划的原则及方法;了解等级系统.认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懂得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认识、知道;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1科目名称:电路分析第一部分:大纲内容1.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电路模型,电路物理量电压、电流、电功率、电能量。
2.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发出功率等概念。
3.元件特性:电阻、电感、电容、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
4. 受控源: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
5. 电路特征:通路、短路、开路;开路电压、短路电流。
6. 电路理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特勒根定律。
2.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1.电路等效变换概念。
2.电阻串联、电阻并联、电阻混联、电阻Y-△等效变换。
3.电感、电容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
4.独立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
5.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6.受控电压源与受控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7. 开路电压的计算、短路电流的计算、输入电阻(或等效电阻)的计算。
3.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1. 电路图中的支路、回路、节点、独立回路、基本回路、树枝、连枝等概念。
2. 支路电流法,列写支路电流方程。
3. 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列写回路、网孔电流方程。
4. 节点电压法,列写节点电压方程。
4. 电路定理1. 叠加定理:根据电源进行电路图的分解,计算量的分解和组合。
2. 齐性定理:梯形电路的快速分析。
3. 替代定理:用其它元件来代替当前的元件。
3. 戴维南定理:针对一端口电路,或仅分析一条支路时,分析电路的方法。
4. 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是一对等效变换对。
5.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利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方便求解最大功率问题。
6. 特勒根定律、互易定理:根据功率守恒定律分析电路问题。
5. 相量法1. 正弦量,幅值,相位,有效值,相位差,角频率,周期,频率等概念。
2. 复数,代数式,指数式,极坐标式,电压相量,电流相量等概念3. 正弦电压和正弦电流的时域表达形式、相量表达形式。
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619管理学基础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
称: 619管理学基础
适用专
业: 120401行政管理、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参见往年试卷。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旨在考察学生是否系统掌握管理学、行政学和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思想发展、基本方法、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创新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是行政学和学校管理的基本
第1页,共3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数学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学分析:包括极限与连续性、一元函数的微分与积分、多元函数的微分与积分等内容。
2. 高等代数:包括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矩阵与行列式、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内容。
3. 概率与数理统计:包括概率基本概念与计算、常用概率分布、统计推断等内容。
4.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包括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插值与拟合、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等内容。
5. 离散数学与运筹学:包括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图论、线性规划等内容。
6. 数学物理方法:包括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边值问题等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考试内容可能会因学校、专业和年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参加考试的考生应该查阅相关学校和学科的招生简章和考试大纲,以便做好相应的备考。
宁波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863德汉互译

2023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863 德汉互译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内容涵盖德译汉和汉译德两个部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第一部分德译汉,分为两种题型。
1.将一段德文文章译成汉语,约400-450词左右,要求译文准确、流畅、符合汉语表达方式、基本再现原作的风格。
2.将5个句子由德语译成汉语。
第二部分汉译德,分为两种题型。
1.将一段中文文章译成德语,约350-400字左右;要求译文准确、流畅、符合德文表达方式、基本再现原作的风格。
2.将5个汉语句子翻译成德语。
二、考查目标德汉互译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和翻译能力。
德译汉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理解能力、翻译技巧和汉语表达能力。
汉译德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德语基础、翻译技巧、德语表达及组织能力。
三、考试内容概要1.第一部分德译汉中的文章翻译部分,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原文、掌握德语专业本科阶段应该掌握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测验考生的翻译能力和汉语表达能力。
德译汉中的句子翻译部分主要测验考生理解和翻译较为复杂的德语句型的能力。
2. 第二部分汉译德的文章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汉语理解、翻译技巧、德语表达及组织能力。
汉译德中的句子翻译部分,主要测验考生的德文表达能力和翻译能力。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实用德汉翻译教程:德汉-汉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桂乾元,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1科目名称:环境气象学第一部分大纲内容一、课程目标掌握大气化学的理论和实验的基本知识,熟悉大气中的化学现象和物理化学控制过程;掌握各种气象条件和特殊环境下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了解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分布规律、大气湍流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大气环境、大气化学、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气象等打下坚实的物理和化学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大气湍流微结构1、掌握湍流脉动量标准差和湍流强度2、掌握湍谱特征及表达方法3、了解湍流通量观测与计算方法第二章空气污染扩散的基本理论1、理解梯度输送理论和扩散模式2、理解湍流扩散统计理论和扩散模式3、理解湍流扩散相似理论第三章理想条件下空气污染物扩散1、掌握点源、线源和面源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2、掌握大气扩散参数与地面污染物浓度的估算3、理解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公式第四章非均一下垫面条件下的空气污染物扩散1、了解局地建筑物影响下的扩散过程2、了解山地地形影响下的扩散过程3、了解水陆交界下垫面影响下的扩散过程第五章控制大气化学成分的关键过程1、了解大气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理解地表源、微量成分的长距离输送3、掌握均相和非均相化学转化过程4、掌握干、湿清除过程第六章大气微量成分的循环过程及大气气溶胶1、理解大气中的水循环、氢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过程2、理解大气气溶胶的基本特征及产生过程3、掌握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4、掌握气溶胶来源的判别和定量分析方法第七章大气化学成分与全球变化1、理解大气成分与气候的关系2、理解大气成分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第八章大气臭氧和云雾降水化学1、掌握光化学基础、大气氧-氮的光化学平衡理论2、掌握平流层臭氧和对流层臭氧理论4、理解云雾降水化学和酸沉降问题第九章大气化学模拟和空气污染预报1、了解空气污染预报研究的方法2、了解常用的大气化学和空气污染预报模式第二部分说明1、基本要求:具有参加大气化学研究、观测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研究的能力,具备从事与大气化学相关的大气边界层物理、气候变化、空气污染预报、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基础。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考试(以下简称考研英语)是为我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考生应掌握下列语言知识和技能:(一)语言知识1. 语法知识: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1)名词、代词的数和格的构成及其用法;(2)动词时态、语态的构成及其用法;(3)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用法;(4)常用连接词的词义及其用法;(5)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构成及其用法;(6)虚拟语气的构成及其用法;(7)各类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及强调句型的结构及其用法;(8)倒装句、插入语的结构及其用法。
2. 词汇:考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5500个左右常用英语词汇以及相关常用词组(详见附录1)。
考生应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理解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
(二)语言技能1. 阅读: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资料、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
对所读材料,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3)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4)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各段落之间的关系;(7)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8)区分论点和论据。
2. 写作:考生应能写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摘要、报告等,以及一般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或议论性的文章。
写作时,考生应能:(1)做到语法、拼写、标点正确,用词恰当;(2)遵循文章的特定文体格式;(3)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其内容统一、连贯;(4)根据写作目的和特定读者,恰当选用语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F47科目名称:语言教学与习得理论第一部分:大纲内容该科目的是考查学生关于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本知识,以选拔对语言教学方法和语言习得理论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考生进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并指导考生更好地掌握汉语教学方法和技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方法,从而培养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
考查内容包括:(一)教学法1.教学法的定义与地位2.几种教学法的特点3.教学法的发展趋势(二)语言要素教学1.语音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2.词汇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3.语法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4.汉字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三)语言技能课教学1.汉语综合课教学环节、原则和方法2.汉语口语课教学环节、原则和方法3.汉语听力课教学环节、原则和方法4.汉语阅读课教学环节、原则和方法5.汉语写作课教学环节、原则和方法(四)对比分析1.对比分析的内容和程序2.对比分析的不足与发展3.汉外对比分析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五)偏误分析1.偏误分析的作用2.偏误分析的步骤3.偏误类别与成因(六)中介语1.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2.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设(七)语言监控模式1.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2.语言监控模式的基本证据3.语言监控模式的理论争议(八)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1.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产生的背景2.自然背景下的输入与互动3.课堂情景的输入与互动4.输入与互动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九)学习者个体差异1.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般因素2.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3.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模式1.文化适应模式2.社会文化理论第二部分:说明1.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教学法流派,掌握语言要素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掌握语言技能课的教学环节、原则和方法,掌握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中介语的基本理论假设,理解语言监控模式,理解语言输入与互动,掌握学习者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影响,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模式。
宁波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349药学综合

2023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349药学综合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药学综合试卷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三部分。
有机化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光谱学技术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命名及物性、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反应机理、有机合成。
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主要包括有机立体化学、碳水化合物、油脂、氨基酸、蛋白质、萜类、甾族等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杂环化合物及元素有机化学。
光谱学技术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常用的化学、物理鉴定方法。
生物化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内容主要包括糖类、脂类、氨基酸、蛋白、酶、辅酶、核酸、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主要内容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生物氧化、戊糖磷酸化途径、糖异生、糖原分解、脂类的分解和合成代谢,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核酸的分解与合成代谢等。
药物化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药物的分类与用途,药物的合成方法与构效关系,药物的作用机理与作用方式,以及药物设计的方法与原理。
药物的分类与用途的内容包括不同用途的药物分类。
药物的合成方法与构效关系包括常见药物(比如可卡因、巴比妥等)的合成方法以及结构与构效之间的关系。
药物的作用机理与作用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常见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分子机制。
药物设计的方法与原理,主要内容包括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化学
一、考试的范围及目标
1.《分析化学》课程包含内容:绪论、定量分析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滴定分析概述、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
方法,能够对分析所得数据进行正确处理,对分析化学常见现象具备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无机化学》课程包含内容:绪论和物质的计量、溶液和胶体、化学反应
基本理论、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化学键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能
比较熟练的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处理酸碱、沉淀-溶解、配位等平衡问题。掌握化
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依数性、渗透压、表面能、表面张力
等基本概念及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计算和应用,理解固体吸附与胶体
结构的关系,掌握胶团结构的正确书写及胶体的性质。掌握分子间力、氢键、原
子轨道等基本概念以及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有机化学》课程包含内容:绪论、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卤代烃、
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糖类、油脂。
要求考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
名法。
掌握有机化学的一些重要的理论、规则、概念;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主要的
物理性质。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尤其人名反应)、反应条件及典型反应的
历程。
理解相关重要天然有机化合物(油脂、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其中分析化学30分、无机化学45分、有机
化学75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基本概念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约60%;计算题、分析题(无机、分析
计算题、有机鉴别题)约30%;综合题(推断结构题)约10%。
三、考试内容要点
(一)分析化学部分
1.绪论
分析化学的意义、分析化学的分类。
2.定量分析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定量分析的误差:误差、偏差、准确度、精密度、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概
念,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
定量分析的数据处理:掌握平均值、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
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等的计算,能够运用t
分布计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熟悉可疑值取舍的方法。
有效数字及运算: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3.滴定分析概述
滴定分析基础理论: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方法,标准溶液、指示剂、化
学计量点、滴定终点、终点误差等基本概念;掌握滴定分析对反应的要求及滴定
方式。
滴定分析的标准溶液概念及配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基准物质应具备
的条件。
滴定分析法的计算:按滴定用量及式量关系计算。
4.酸碱滴定法
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质子理论的概念,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系数的
意义及计算;会用质子平衡式处理简单酸碱平,掌握溶液pH的计算。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即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滴定的基
本原理及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掌握酸碱滴定的方法、指示剂的选择及分析结果的
相关计算。
酸碱滴定法应用: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在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中所遇到的
一般问题,混合碱的滴定。
5.配位滴定法
配位滴定法概述;配位平衡;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金属指示剂;提高配
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配位滴定分析的应用。
(二)无机化学部分
1.绪论和物质的计量
物质的计量方法:物质的量、基本单元、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物
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等不同计量方法及相互换算;了解气体的计量及理想气体
状态方程,掌握分压定律及应用。
2.溶液和胶体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和有关
计算及应用。
胶体:胶体溶液的基本性质,掌握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规律和胶团结构;理
解溶胶的稳定性,溶胶的保护和破坏方法。
3.化学反应基本理论
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系统和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
过程、相、化学反应进度、焓、熵变、吉布斯函数的概念及意义);热力学第一、
二、三定律、盖斯定律的基本内容,能用△rGθm(T)判定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碰撞理论及过渡态理论
的基本要点,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和反应机理、
基元反应、反应级数等概念,了解质量作用定律及其应用范围。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标准平衡常数Kθ的
有关计算及其与△rGθm的关系,影响平衡常数因素,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
4.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内容。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酸碱平衡常数的意义,一元、多元弱酸和弱碱溶液的
pH值计算方法。
酸碱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缓冲溶液的计算(配制)及其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掌握溶度积原理及应用(相关计算)。
5.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力和氢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本含义,化学键与
物质的结构、性质的关系;价键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特点、类型和键参数,杂
化轨道理论要点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分子间力类型及存在、氢键形式及形成
条件,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概述;配位平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及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配位平
衡常数及相关计算。
(三)有机化学部分
1.绪论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价键类型、碳的杂化形式、共价
键的键参数);有机化合物反应类型;有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 Lewis酸碱理
论(电子酸碱理论)。
2.饱和烃
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烷烃的命名;烷烃的构象、优势构象概念及
构象表示方法、简单烷烃、环烷烃构象分析; 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化学性
质;单环烷烃的命名、结构、化学性质;烷烃氯代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
3.不饱和烃
烯烃的结构、命名及构型标记;优先基团确定;烯烃的化学性质。
炔烃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
1,3-丁二烯的结构、共轭体系、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特点。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亲电加成历程,马氏加成规则应用。
4.芳香烃
苯的分子结构;单环芳烃的命名;官能团优先次序在命名中应用;单环芳烃
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取代萘命名、萘的性质;休克
尔规则及其应用;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5.旋光异构
旋光异构涉及的基本概念(偏振光、旋光度、比旋光度、左旋、右旋、左旋
体、右旋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手性、手性分子、手性
碳原子等)。
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或判断分子是否具有旋光性的方法)。
旋光异构体的构型表示方法(透视式、费歇尔投影式)。
旋光异构体的构型标记方法(DL、RS标记法)。
6.卤代烃
卤代烃的分类(伯仲叔)和命名;
不饱和卤代烃的结构与稳定性及鉴别方法;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Mg)反应。
卤代烃亲核的反应历程 :SN1历程、SN2 历程。
7.醇 酚 醚
醇的分类(伯仲叔)和命名;
醇的物理性质;
一元醇的化学性质:醇的取代反应、脱水反应和氧化反应;醇钠碱性、卢卡
斯试剂组成、用途及适用范围。
酚的结构和命名;
酚的化学性质 :酚的酸性、与三氯化铁显色反应、氧化反应;
甲酚的用途。
醚的分类和命名;
醚的物理性质;
醚的化学性质:醚与强酸成盐、与氢碘酸断醚键、氧气的反应。
8.醛 酮 醌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羟醛缩合反应、碘仿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歧化反应。
羰基试剂常用于推断结构、三种弱氧化剂常用于区别醛酮、三种具有选择性
还原剂用法。
9.羧酸与取代酸
羧酸的结构和命名;羧酸的物理性质;
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衍生物制备、脱羧反应。
羧酸衍生物命名;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霍夫曼降级反应、酰胺酸碱性。
羟基酸、羰基酸命名、化学性质。
10.胺
胺的分类(伯仲叔)、结构和命名;
胺的物理性质;
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烷基化、酰基化、和亚硝酸反应、芳胺的溴化反应。
11.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呋喃、吡咯、噻吩、吡啶、嘧啶、吲哚喹啉、嘌呤及其简单衍生物的命名;
单杂环的结构与芳香性、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2.糖类
糖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几个重要概念(还原糖、变旋现象、差向异构等);
单糖的结构:链式、环形、 哈武兹式、构象式;
单糖的化学性质:还原性糖定义、成脎反应、成苷反应、紫色环反应;
还原性二糖和非还原性二糖;
淀粉、纤维素中糖苷键类型及水解条件;
几个重要单糖(葡萄糖、果糖)构型标记(D或L;α或β)、命名。
13.油脂
油脂的化学组成、结构、命名及油和脂在结构上的区别;
油脂的性质:衡量油脂质量的几个指标;
人体必需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