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与波谱.

合集下载

光谱与波谱

光谱与波谱

5. 氢键的影响 形成氢键后基团的伸缩频率都会下降。例如:乙醇的自由 羟基的伸缩振动频率是3640 cm-1,而其缔合物的振动频率是 3350 cm-1。形成氢键还使伸缩振动谱带变宽。
6. 振动的耦合 若分子内的两个基团位置很近,振动频率也相近,就可能 发生振动耦合,使谱带分成两个,在原谱带高频和低频一侧各 出现一个谱带。例如乙酸酐的两个羰基间隔一个氧原子,它们 发生耦合。羰基的频率分裂为1818和1750 cm-1。(预期如果没 有耦合其羰基振动将出现在约1760 cm-1)。
I:表示透过光的强度; I0:表示入射光的强度。
横坐标:波数(v )400~4000 cm-1;表示吸收峰的位置。 纵坐标:透过率(T %),表示吸收强度。T↓,表明吸 收的越好,故曲线低谷表示是一个好的吸收带。
二、分子振动与红外光谱 1.分子的振动方式 (1)伸缩振动:
沿轴振动,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OH




R-X
1350-1100强 750-700 中 700-500 中 610-685 中 游离 3650-3500 缔合3400-3200宽峰
1200-1000 3500-3300(游离)缔合降低100 3500-3400(游离)缔合降低100
不明显
醇、酚、 醚
C-O RNH2 R2NH
19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 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 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 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 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 理学奖。
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 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 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 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为此他们两人获得了1952年度诺贝尔物理 学奖。

有机化合物光谱和波谱分析-2.2

有机化合物光谱和波谱分析-2.2

1.价电子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 σ键电子(单键)
有机分子 价电子类型
π键电子(不饱和键)
未成键n电子(或称非键电子, 如氧,氮,硫,卤素等)
s
H
C H
O
p
n
2.电子跃迁类型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s*

E
K E,B
R
p*
n
p
s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 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 Ε 大小顺序为:
溶剂极性↑ π→π*跃迁的吸 收谱带发生红移
基发态 基态
例如: 环己烷改
乙极性对n→π*跃迁谱带的影响
溶剂极性↑ n→π*跃迁的吸收 谱带发生蓝移 例如: 环己烷改 乙醇: 蓝移7nm, 水: 蓝移8nm
异亚丙基丙酮CH3COCH=C(CH3)2吸收带与溶剂极性的关系
(1) 远紫外光区: 100-200nm
(2) 近紫外光区: 200-400nm
(3)可见光区:400-800nm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 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4. 电磁波与辐射能
光: 是一种电磁波, 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波动性 – 传播运动过程中突出, 表现在光的偏振, 干涉, 衍射 粒子性 – 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突出, 表现在光电效 应, 光的吸收和散射
c ν= λ
ν : Hz c 8 c : 光速 (3×10 m/s) E = hν =h λ λ : m
= hcν
※ 频率与波长成反比, 即波长越长, 频率越低, 波数越小 ※ 光量子的能量(E)与波长成反比, 而与频率及波数成正比.

波谱分析讲整理.ppt

波谱分析讲整理.ppt
第二篇 波谱分析
第一章 光谱分析 第二章 核磁共振波谱 第三章 质谱
第一章 光谱分析
1.1 概述 1.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1.3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IR) 1.4 激光拉曼光谱(RS)
1.1 概述
1.1.1光谱分析法
因光的作用引起被照物体内分子运动状态发 生变化,并产生特征能态的跃迁进行分析的方 法
n→π*的影响
1.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b. 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随着溶 剂极性的增加而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因为在多数π→π*跃迁中,激发态的 极性要强于基态,极性大的π*轨道 与溶剂作用强,能量下降较大,而π 轨道极性小,与极性溶剂作用较弱, 故能量降低较小,致使π及π*间能量 差值变小。因此,π→π*跃迁在极性 溶剂中的跃迁能小于在非极性溶剂 中的跃迁能。所以在极性溶剂中, 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长方 向移动。
(4)n→π* 跃迁 指分子中处于非 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 π*反键轨道的跃迁。
1.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电子跃迁类型不同,实际跃迁需要的能量不同, σ→σ* ~150nm n→σ* ~200nm π→π* ~200nm n→π* ~300nm
吸收能量的次序为: σ→σ*>n→σ*≥π→π*>n→π*
1.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iii B—带 它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是苯环振动及
π→π* 重叠引起的。在230~270nm之间出现精细结构 吸收,又称苯的多重吸收
iv E-带 它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之一,E带可分为E1及
E2两个吸收带,二者可以分别看成是苯环中的乙烯键和 共轭乙烯键所引起的,也属π→π* 跃迁。
溶剂对π→π*
1.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波谱分析技术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波谱分析技术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波谱分析技术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光谱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而近年来随着光谱仪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完善,光谱分析技术已经成为了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

而波谱分析技术,则是在这些技术中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波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入手,详细探讨波谱分析技术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一、波谱分析技术原理波谱分析技术最基本的原理在于傅里叶变换,其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

简单来说,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时间域信号(如光信号、电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从而通过分析频域信号,来判断信号的成分。

在光学中,使用光谱仪来将物质发出的光分离成不同的波长,即可获得物质在不同波长下发射或吸收的光谱图。

而对于光谱分析而言,傅里叶变换则是对光谱信号进行重要的处理手段。

二、波谱分析技术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由于波谱分析技术在理论层面上已经确立,因此其在实际光谱分析中已经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就分几方面进行详细介绍:1. 光谱反演由于波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在光谱反演技术中也经常会使用到。

光谱反演技术可以根据物体辐射的光谱信息(一般在红外波段),来反演其具体的化学组分或者物理性质等信息。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测量本身的误差,缺失波段等问题,光谱反演问题往往变得比较复杂,因此波谱分析技术也逐渐地应用到了该领域中。

波谱分析技术在光谱反演中的最大优点在于其可以帮助处理大量的光谱数据,从而提高反演的精度和可靠度。

2. 光谱图分析在实际的光谱分析中,我们常常只有一张光谱图,而需要从中提取信息。

这时候波谱分析技术也可以派上大用场。

例如,常见的光谱图的质控问题,例如相对强度的偏差,或者波长的偏差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波谱分析技术处理来解决。

此外,波谱分析技术在光谱过滤、光谱增强和光谱线比对等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3. 光谱匹配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经常需要将光谱与库中的模板进行匹配,以确定光谱的来源或者物质的组成。

此时,波谱分析技术同样可以进行使用。

波谱分析简介

波谱分析简介
此外,拉曼光谱、荧光光谱、旋光光谱和圆二色光 谱、顺磁共振谱都属于波谱法范畴。
➢ 紫外吸收光谱 分子中最外层价电子在不同能级轨道上
跃迁而产生的,反映了分子中价电子跃迁时的能量变化与化 合物所含发色基团之间的关系。
-胡罗卜素 咖啡因
几种有机化合的 分子吸收光谱图。
阿斯匹林
丙酮
T(%)
➢ 红外吸收光谱 分子振-转光谱,由分子的振动-转动能 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鉴别分子中所含有的特征官能团和化学 建的类型,进而确定化合物分子的化学结构。
红外光谱
转动、自旋跃迁 微波谱、顺磁共振
核自旋跃迁
核磁共振
三、分子不饱和度的计算
在已知分子式的情况下,结构解析的优先步骤之一是求出 不饱和度。
U=1+ n4 + 1/2(n3-n1 )
n4 、 n3、n1 -分别为4价、 3价、1价原子的个数。
稠环芳烃不饱和度: 例:
U=4r-s
r-稠环芳烃的环数 s-共用边数
r=3 s =2 U=4×3-2=10
C6H6 C2H5NO2
U=1+6 + 1/2(0-6 ) = 4 U=1+2 + 1/2(1-5 ) = 1
四、波谱实验样品的准备
波谱测定前需根据样品的来源、性质、纯度、杂质组分不 同以及不同波谱测定目的作样品的准备工作。
1.样品量
(1)首先取决于检测灵敏度。即不同波谱对样品需要的量不 同。MS(10-12g)、 UV(10-6g)、IR、NMR(几毫克)
苯酚的红外光谱
➢ 核磁共振波谱 分子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1H、13C(或 15N、19F、31P等)在外加磁场中,通过射频电磁波的照射,
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能量,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并产 生核磁共振信号。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这个话题。

你知道吗?这俩方法就像一对双胞胎,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先来说说核磁共振波谱法吧,它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深入到物质的内部,把分子结构的秘密一点点给挖出来。

它能告诉我们分子中原子的种类、数量和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不是很神奇?红外吸收光谱法也不示弱哟!它就像一个敏锐的观察者,通过对不同波长红外线的吸收情况,来判断分子中存在哪些官能团。

比如说,是不是有羟基啦,羰基啦等等。

它们在化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那可都是大功臣。

就好像是科学家们的得力,帮助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不过呢,虽然它们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小差别哦。

核磁共振波谱法更擅长揭示分子的整体结构,而红外吸收光谱法在确定官能团方面更厉害。

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这俩家伙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都为我们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立下了汗马功劳!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呀?稿子二:哈喽呀,朋友们!今天咱们来扯扯“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这回事。

这俩方法呀,就像两朵姐妹花,各有各的美。

先说核磁共振波谱法,它就像个能看透人心的小精灵,能把分子内部的情况摸得透透的。

比如说,能清楚地知道分子里的原子是怎么排列的,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红外吸收光谱法呢,就像是个眼光独到的时尚达人,一眼就能看出分子身上的“特色装饰”,也就是官能团。

虽然它们有相同点,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哟。

就好比一个喜欢安静地研究深层次的问题,一个更擅长快速捕捉表面的特征。

但不管怎么说,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都是科学领域里的宝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多便利和惊喜。

不知道大家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对它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喜爱呢?。

色谱,光谱和波普的区别

色谱,光谱和波普的区别

色谱,光谱和波普的区别
色谱、光谱和波普是三个不同的科学概念。

色谱是一种化学分离方法,它基于分子在不同介质中的分配差异,将化学混合物分离成单独的成分。

常用的色谱法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光谱是一种分光技术,它将可见光谱分为不同波长的组成部分,用于分析物体的化学、物理性质、成分以及天体的组成。

光谱还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等。

波普则是一个人名,指的是英国物理学家波普(Ernest Rutherford),他在1912年提出的反散射理论,被认为是原子物理学的里程碑。

波普理论通过研究X射线在物质中的传播,揭示了原子的结构,在核物理学和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波谱分析

波谱分析

E
E
质子磁矩顺外加磁场方向 H0
△E
=
h
H0
= h
,
= H0
为磁旋比(物质的特征常数)
是照射频率 h为Plank常数
当照射电磁波的能量恰好等于两能级能量之差时,质子 吸收电磁波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这时就发生了核磁 共振。
样品管
N
记录仪 S
无线电波 振荡器
放大器
△E
=
h
H0
= h
,
= H0
FT-ICR-MS HPLC/MS
UV-Spectrophotometer
IR
电场或磁场
7.1 电磁波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A
一个循环
c =
△E=h
吸收光谱——分子吸收电磁波所形成的光谱。
分子内的各种跃迁都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只有当 光子的能量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相等时,这个光子 的能量才能被吸收产生分子内跃迁。
H实 = H0-H = H0-σH0= H0(1-σ)
H实为质子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 H0为外加磁场强度 H 为感应磁场强度 σ为屏蔽常数
核外电子对质子产生的这种作用称为屏蔽效应。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 越大,屏蔽效应越大,只有增加磁场强度才能使质子发生共振。反之, 若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同,质子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为外加磁 场与感应磁场强度之和,这种作用称去屏蔽效应,只有减小外加磁场强 度才能使质子共振。由于分子中不同质子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各有不同, 或者说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因此它们发生核磁共振所需的外磁场 强度各有不同,即产生了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问题5:分子式为C2H4Cl2的红外光谱图和氢谱如下,推测其结构。

核磁共振波谱与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的区别

核磁共振波谱与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的区别

核磁共振波谱与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的区别核磁共振波谱与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的主要不同有两点:①原理不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分子吸收200~700nm的电磁波,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主要是引起最外层电子能级发生跃迁。

红外光谱是分子吸收2.5~50um(2500~50000nm)的电磁波,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

核磁共振波谱则是在外磁场下,吸收60cm~300m 的电磁波,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②测定方法不同。

紫外和红外等一般光谱是通过测定不同波长下的透光率(T%=出射光强/入射光强)来获得物质的吸收光谱。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透过光强度变化较大的能级跃迁。

60cm~300m的电磁波穿透力很弱,故核磁共振无法通过测定透光率来获得核磁共振光谱,它是通过“共振吸收法”来测定核磁共振信号的。

共振吸收法是指:在一定磁场强度下,原子核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发生自旋能级跃迁时引起核磁矩方向改变进而产生感应电流,通过放大、记录此感应电流便得到核磁共振信号。

依次改变磁场强度(或电磁波的照射频率)使满足不同化学环境核的共振条件,收集共振引起的磁感应信号,经过数学处理,就获得核磁共振波谱图。

③谱图的表示方法不同:紫外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

红外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透射光能量随透射光频率变化。

核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随化学位移的变化。

④提供的信息不同:紫外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红外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核磁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裂分数和偶合常数,提供核的数目、所处化学环境和几何构型的信息。

核磁共振谱的优缺点:优点:(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非常高,较容易解析NMR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多脉冲激发的方法的采用及由此产生的二维谱图、多维谱图等许多新技术,是许多复杂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引刃而解,NMR可以说是化学研究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波谱解析pdf

波谱解析pdf

波谱解析pdf
波谱解析是一种科学技术,用于研究和分析物质的光谱特性。

它通过测量材料与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关于材料的信息。

波谱解析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化学、物理、生物学等。

常见的波谱解析方法包括:
1.紫外可见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吸收或散射光的强度变化,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浓度。

2.红外光谱:利用物质吸收红外光的特性,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

3.核磁共振(NMR)光谱:通过观察核磁共振现象,测量样品中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从而了解分子结构、组成和化学环境。

4.质谱:通过将物质分子中的离子化,然后对离子进行质量-电荷比的测量,从而确定物质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

5.微波光谱:研究物质分子在微波波段的转动和振动特性,从而得到物质的结构信息。

波谱解析在科学研究、材料分析、环境监测、医学诊断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四大名谱(光谱、质谱、色谱、波谱)

四大名谱(光谱、质谱、色谱、波谱)

I大名谱(光谱、质谱、色谱、波谱)在检测领域,有四大名谱,分别为色谱、光谱、质谱、波谱,四大名谱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每种分析仪器的最大优势,可将两种或三种仪器进行联用来分析样品,联用技术能够克服仪器单独使用时的缺陷。

是未来分析仪器发展的趋势所在。

四大名谱简介:质谱:分析分子或原子的质量,可以推测物质的组成,一般用于定性分析较多,也可定量。

色谱:是一种分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手段,可分辨样品中的不同物质。

光谱:定性分析,确定样品中主要基团,确定物质类别。

从红外到X射线,都是光谱,其应用范围差别很大,是对分子或原子的光谱性质进行分析解析的。

波谱:通常指四大波谱,核磁共振(NMR),物质粒子的质量谱-质谱(MS),振动光谱-红外/拉曼(IR/Raman),电子跃迁-紫外⑴丫)。

1、质谱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是将不同质量的离子按质荷比(m/z)的大小顺序收集和记录下来,得到质谱图,用质谱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方法。

> 质谱分析法是物理分析法,早期主要用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 随着GC和HPLC等仪器和质谱仪联机成功以及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质谱法成为分析、鉴定复杂混合物的最有效工具。

recorderJ质谱仪种类非常多,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也有很大的不同。

从应用角度,质谱仪可以分为下面几类:有机质谱仪:由于应用特点不同又分为:①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这类仪器中,由于质谱仪工作原理不同,又有气相色谱-四极质谱仪,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等。

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同样,有液相色谱-四极质谱仪,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各种各样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

③其它有机质谱仪,主要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傅里叶变换质谱仪(FT-MS)。

波谱解析紫外光谱

波谱解析紫外光谱

电磁波根据波长λ分成的区段
X射线. 紫外.可见光. 红外. 微波. 无线电波
X 射线:0.1-1 nm; 紫 外:1-400 nm;
1-200nm远紫外,200-400nm近紫外 可见光: 400-800 nm; 红 外:800nm-400 μm; 微波和无线电波:400 μm以上
电磁波与有机光谱的对应关系
n →σ * • 无P- π共轭:n → σ * ;π → σ * ;π →π*;
σ → π* ; σ → σ *
3.6、电子跃迁选律
• 光谱选律:原子和分子与电磁波相互作 用,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要服 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叫光谱选律。
• 允许跃迁:能级的跃迁根据选律是可能 的。跃迁几率大,吸收强度大。
• σ轨道
• (4).未成键电子构成的轨道时,该原子 未与对方作用。
• n轨道
图1-8 s-p轨道重叠形成的σ分子轨道
3.4.电子跃迁的类型: 1.σ → σ *; 2. n→ σ * ; 3.π →π*; 4. n→ π*; 5. σ → π* 6. π → σ*
E
* * n * n * * *

E平《E转《 E振《 E电子

S 电子能级

V 振动能级

J 转动能级
3. 电子跃迁的类型与吸收光谱:
• 3.1 紫外光谱主要研究的是价电子在不同的分子 轨道之间能级的跃迁,一个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 的电磁辐射能量(ΔE)后,就由一种稳定的基态跃 迁到另一种高能态——激发态,它所吸收的电磁 辐射的能量应等于体系的能量增加值(ΔE),由于 分子各能量状态是分立的,故ΔE也只能取某些分 立的值,从而只有特定能量的光子才能被分子吸 收,分子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使透过的光 谱中这些波长光的强度减弱或不呈现,从而产生 吸收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与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的区别(终审稿)

核磁共振波谱与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的区别(终审稿)

核磁共振波谱与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的区别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核磁共振波谱与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的区别核磁共振波谱与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的主要不同有两点:①原理不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分子吸收200~700nm的电磁波,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主要是引起最外层电子能级发生跃迁。

红外光谱是分子吸收~50um(2500~50000nm)的电磁波,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

核磁共振波谱则是在外磁场下,吸收60cm~300m的电磁波,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②测定方法不同。

紫外和红外等一般光谱是通过测定不同波长下的透光率(T%=出射光强/入射光强)来获得物质的吸收光谱。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透过光强度变化较大的能级跃迁。

60cm~300m的电磁波穿透力很弱,故核磁共振无法通过测定透光率来获得核磁共振光谱,它是通过“共振吸收法”来测定核磁共振信号的。

共振吸收法是指:在一定磁场强度下,原子核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发生自旋能级跃迁时引起核磁矩方向改变进而产生感应电流,通过放大、记录此感应电流便得到核磁共振信号。

依次改变磁场强度(或电磁波的照射频率)使满足不同化学环境核的共振条件,收集共振引起的磁感应信号,经过数学处理,就获得核磁共振波谱图。

③谱图的表示方法不同:紫外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

红外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透射光能量随透射光频率变化。

核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随化学位移的变化。

④提供的信息不同:紫外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红外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核磁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裂分数和偶合常数,提供核的数目、所处化学环境和几何构型的信息。

核磁共振谱的优缺点:优点:(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非常高,较容易解析NMR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多脉冲激发的方法的采用及由此产生的二维谱图、多维谱图等许多新技术,是许多复杂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引刃而解,NMR可以说是化学研究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波谱解析红外光谱

波谱解析红外光谱
2. 仪器的色散元件: 棱镜与光栅的分辨率不同。
四. 影响峰强的因素
1.峰强的表示方法:
纵坐标为百分透过率(T%), 横坐标为波数(ν, cm-1-); T%越大, 吸收峰越强; 峰强也可用摩 尔吸光系数(εa)表示:
T%=(I/I0 )×100% εa=1/(c×L)lg(T0/T) εa﹥100时, 很强峰(vs); εa=20~100时,强峰(s); εa=10~20时, 中强峰 (m); εa﹤1时,弱峰(w)
O
O
O
R C R' R C
C
1715
1690
1665
共轭效应使 电子离域,双键性 ,K
但在p-π共轭体系中,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常常同
时存在, 谱带的位移方向取决于哪一个作用占主
导地位, 例如,RCONH2、RCOR、RCOOR、 RCOCl中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大小顺序。
共轭与诱导效应共存时的情况
(一). 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 通过导致成键原子间电子杂
化状态与电子云分布发生 变化, 因而改变力常数而影 响相应谱带的位置。 (1).诱导效应(-I)一些极性共价键, 随着取代基电 负性的不同,电子密度发生变化, 引起键的振动谱带位移。
F>Cl>Br>I>OCH3>NHCOCH3>C6H6>H>CH3
*分子的能量: E分子=E移+E转+E振+E电子 E光子=hν光=ΔE振
*化学键的偶极矩与分子的偶极矩(μ): *红外光可分为三个区域:
近红外区(泛频区): 12500-4000 cm-1 (波 数ν-);
中红外区(基本振动区) : 4000-400 cm-1 远红外区(转动区) : 400-25 cm-1

什么是光的光谱和波谱

什么是光的光谱和波谱

什么是光的光谱和波谱?
光的光谱和波谱是光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光的光谱是指光在不同波长或频率下的分布情况,而波谱则是指任何波在不同频率或波长下的分布情况。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光的光谱和波谱,并介绍它们的原理和特点。

1. 光的光谱:
光的光谱是指光在不同波长或频率下的分布情况。

当光通过光栅、光谱仪等光学仪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分散或检测出来,形成光的光谱。

光的光谱通常包括可见光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

光的光谱具有以下特征:
-光的光谱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光波在不同波长或频率下的分布情况。

-光的光谱可以通过光谱仪等光学仪器来测量和观察,以图形或图谱的形式展示。

-光的光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光的成分、能量分布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

2. 波谱:
波谱是指任何波在不同频率或波长下的分布情况。

除了光的光谱,其他类型的波也会有相应的波谱,例如声波谱、电磁波谱等。

波谱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等仪器来测量和观察。

波谱具有以下特征:
-波谱是一种描述波的分布情况的方法,用于分析和研究波的性质和特性。

-波谱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等仪器来测量和观察,以图形或图谱的形式展示。

-波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波的频率分布、能量分布以及与环境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

光的光谱和波谱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

光的光谱描述了光在不同波长或频率下的分布情况,而波谱则是任何波在不同频率或波长下的分布情况。

理解光的光谱和波谱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研究光学现象,并应用于光学设计和工程中。

色谱、光谱、质谱、波谱

色谱、光谱、质谱、波谱

四大名谱在检测领域,有四大名谱,也是检测领域的“四大天王”分别为色谱、光谱、质谱、波谱,在检测特色和适用范围上各有不同,但总有一款适合你!质谱分析分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的,可以推测物质的组成,一般用于定性分析较多,也可定量。

色谱是一种兼顾分离与定量分析的手段,可分辨样品中的不同物质。

光谱定性分析,确定样品中主要基团,确定物质类别。

从红外到X射线,都是光谱,其应用范围差别很大,是对分子或原子的光谱性质进行分析解析的。

波谱通常指四大波谱,核磁共振(NMR),物质粒子的质量谱-质谱(MS),振动光谱-红外/拉曼(IR/Raman),电子跃迁-紫外(UV)。

01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

光谱分析时,可利用发射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

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皮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因而能够把它检查出来。

光谱的分类按波长区域不同,光谱可分为红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紫外光谱。

按产生的本质不同,可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按产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

按光谱表现形态不同,可分为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

分光光谱技术可用于:通过测定某种物质吸收或发射光谱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通过测量适当波长的信号强度确定某种单独存在或其他物质混合存在的一种物质的含量;通过测量某一种底物消失或产物出现的量同时间的关系,示踪反应过程。

鉴定分子式、结构式的方法紫外光谱:反应分子中共轭体系状况;红外光谱:光能团鉴定、分子中环、双键数目。

光谱法的优缺点(1)分析速度较快原子发射光谱用于炼钢炉前的分析,可在l~2分钟内,同时给出二十多种元素的分析结果。

(2)操作简便有些样品不经任何化学处理,即可直接进行光谱分析,采用计算机技术,有时只需按一下键盘即可自动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和打印出分析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m)
微粒性:可用光量子的能量来描述:
E hv hc
式中: E 为光量子能量,单位为 J h 为Planck 常数,其量值为 6.63 × 10-34 J s-1
该式表明:分子吸收电磁波,从低能级跃迁到高 能级,其吸收光的频率与吸收能量的关系。由此可见,
与E,v 成反比,即 ↓,v↑(每秒的振动次数↑),E↑。
早期核磁共振主要用于对核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如测量核磁矩、电四极距、及核自旋等, 后来广泛应用于分子组成和结构分析,生物组织与活体组织分析,病理分析、医疗诊断、 产品无损监测等方面。
20世纪70年代,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出现了,它使C13谱的应用也日益增多。用 核磁共振法进行材料成分和结构分析有精度高、对样品限制少、不破坏样品等优点。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前 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即测定) —— 从分子水平
认识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其缺点是:费时、费力、费钱,需要的样品量大。例 如: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从1805年开始研究, 直至1952年才完全阐明,历时147年。
2. 必须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红 外吸收光谱。
三、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频率
总结大量红外光谱资料后,发现具有同一类型化 学键或官能团的不同化合物,其红外吸收频率总是出 现在一定的波数范围内,我们把这种能代表某基团, 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峰,称为该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又 称官能团吸收峰)。
在分子光谱中,根据电磁波的波长 ()划分为几
个不同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分子的总能量由以下几种能量组成:
电子自旋 微波波谱
E总 = Ee + Ev + Er
电子能
振动能
转动能
紫外光谱 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所需能量较低,波长较长
§4-2 红外光谱 一、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是研究波数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同 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谱图以波 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透光度为纵坐标而形成。
§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吸收光谱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相性。
波动性:可用波长( )、频率(v )和波数(v)来描述。
按量子力学,其关系为:
v c cv
式中: ν 为频率,单位为 Hz
c 为光速,其量值 = 3×1010 cm.s-1
λ_ v
为波长 (cm),也用nm作单位(1nm=10-7 1cm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cm-1
OH O HO
NCH3
吗啡碱
而现在的结构测定,则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其 优点是:省时、省力、省钱、快速、准确,样品消耗 量是微克级的,甚至更少。它不仅可以研究分子的结 构,而且还能探索到分子间各种集聚态的结构构型和 构象的状况,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 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紫 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缩写为UV)、红外光 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缩写为IR)、核磁共振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缩写为NMR)和质谱 (mass spectroscopy 缩写为MS).
பைடு நூலகம்
19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 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 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 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 理学奖。
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 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 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 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为此他们两人获得了1952年度诺贝尔物理 学奖。
沿轴振动,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C
对称伸缩振动(νs) (2853 cm-1)
C
不对称伸缩振动 (vas) (2926 cm-1)
(2)弯曲振动:
+
+
+ +
C
C
C
C
剪式振动(δs)
面内摇摆振动 (ρ) 面外摇摆振动 (ω)
扭式振动 (τ)
面内
面外 弯曲振动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
19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 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 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 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 理学奖。
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 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 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 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为此他们两人获得了1952年度诺贝尔物理 学奖。
透光度以下式表示:
T % I 100 % I0
I:表示透过光的强度; I0:表示入射光的强度。
横坐标:波数(v )400~4000 cm-1;表示吸收峰的位置。
纵坐标:透过率(T %),表示吸收强度。T↓,表明吸 收的越好,故曲线低谷表示是一个好的吸收带。
二、分子振动与红外光谱 1.分子的振动方式 (1)伸缩振动:
2003年,保罗·劳特伯尔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彼得·曼斯菲尔因为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 术方面的贡献获得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 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 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 做核磁共振成像。
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H2、O2、N2 电荷分布均匀,振动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H―C≡C―H、R―C≡C―R,其C≡C(三键)振动
也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结论: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1. 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当,才能
满足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而产生吸收光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