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合法性视角下我国的政治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政治合法性视角下我国的政治稳定
作者:谈晓敏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摘要:政治发展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动态过程,其内在政治体系的有序性就是政治稳定,而这种有序性是需要人民对政治统治者的认同和拥护来予以保证的,也就是说政治稳定是以政治合法性为前提和基础的。
目前,由于社会结构及体制的转轨和利益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凸显。
这些矛盾使得人民开始怀疑政治统治者的有效性,会影响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威胁政治稳定。
因此,我国政府必须重视合法性危机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来巩固其合法性基础,维持政治稳定。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合法性危机;政治稳定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66-03
政治合法性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政权的一种认同,是他们用来表达和寻求自己政治利益的一种方式,它是政治体系正常运转、政治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维持政治稳定与促进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政治合法性与政治稳定的基本概念
(一)政治合法性的含义
合法性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李普赛特曾指出:“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
”[1]
政治合法性是人们对执政者地位的一种自愿认同,这种认同感需要执政者采取一定措施来加以维护。
政治合法性关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个方面:其一,统治者借助意识形态、舆论宣传、传统习惯等手段来影响公众之认识,以证明加强其统治的合法性;其二,被统治者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并非丧失完全独立的判断能力,其必然根据现实利益情况来分析评判统治者的合法性。
(二)政治稳定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政治稳定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的说法:“政治稳定有两个基本要素,即秩序和持续性。
秩序意味着政治体系相对来说不存在暴力、武力、高压政治和分裂;持续性意味着政治体系的关键成分相对来说不发生变化、政治发展不发生中断、社会中不存在希望政治体系来个根本改变的重要社会力量和政治运动。
”[2]
一般说来,政治稳定具有双重涵义:一方面,一定社会的政治系统保持动态的有序性和连续性,政权不发生突发性质变,每一任当政者对前任的思想进行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指被统治者或公民愿意按照政治权威的要求去思想和行动,公民不会使用非法手段来参与政治或夺取政权,政府也不会采用暴力或强制手段压制公民政治行为[3]。
二、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稳定二者间的关系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国家建立的核心,任何政权的存在都要以合法性为基础,任何一国政权的稳定、制度的施行都要以社会或公民的广泛认可为前提,政治合法性是政治系统保持持续稳定的先决条件。
虽然其作用具有双面性:既能巩固国家政治稳定,也能导致社会的非稳定发展,但就整个政治发展的进程而言,合法性的增强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
二者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一)政治合法性与政治稳定的统一性
政治稳定的巩固与增强离不开公民对政治统治阶级的认同与信任,只有人们的意愿和诉求能够得到政治体制的积极反应和满足,才能保持有活力的政治环境;而这种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为建设和发展理性、科学的政治合法性奠定了基础。
政治合法性是维系政治稳定的基础,是相辅相成的,二者间具有统一性。
(二)政治合法性对政治稳定起促进作用
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任何一个政权组织都必须把获得公民对统治者的认可作为当政的首要任务,积极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以提高公民对统治者及其政策的满意度。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各种新生社会力量的合法性需要得到重视,社会矛盾和冲突能够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被统治者才会自愿认同、支持和拥护统治者的决策,达到政治和谐,促进政治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政治稳定[4]。
三、当前我国政治稳定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民民主专政体制指导下,确定了基本政治制度、政治路线和政策大方向,维持了国家政局的有序稳定。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层出不穷的新变化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出现政治合法性流失现象,出现了合法性危机。
人们一旦对执政者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产生质疑,就会严重削弱政治统治的有效性。
阿尔蒙德曾说:“政治不稳定产生于政治体系的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的脱节。
”[5]造成合法性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政治腐败的大量存在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权力寻租活动层出不穷,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这些不良现象会严重损害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导致公民政治认同感降低,对政府权力的合法性产生怀疑,不利于我国政治的稳定发展。
(二)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弱化
政治意识形态是政治体系充实合法性基础的方式之一,它能够从理论上证明政治合法性。
现代社会出现的政治参与冷漠现象和政治认同感不高都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有关,这些现象又往往会使得政治合法性在某些方面加以改变[6]。
在我国,意识形态一直是维护政治合法性最重要的基础。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精神枷锁松开了,民众都成了现实的利益判断者,“拜金主义”盛行,甚至执政党的干部队伍中还有对主导政治文化的价值取向模糊、怀疑和动摇的。
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拉越大时,人们的社会期望严重受挫,一些人的意识形态发生了转变,放弃了原有的信仰,最终削弱了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三)社会财富分配有失公平
在发展中国家,利益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拉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常见现象,我国也是如此。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利益趋向于多元化,人们都希望能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城乡及行业利益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分层也在加剧变化,高收入者多和低收入者少的极端结构已然形成。
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使得部分低收入者不满意现行的经济体制,他们希望执政者在政策制定时能够考虑到现实,顾及一下低收入者的需要。
而在制度试行和调整阶段,加剧的分配不公必然会导致矛盾激化,引起各种不稳定事件,如社会动乱、暴力事件等。
(四)经济增长方式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政治合法性。
简言之,经济状况好,政治合法性增强;经济状况不好,政治合法性削弱。
而这种基于持续不断的经济增长得来的合法性是单一和脆弱的,如果没有其他资源来稳固其政治合法性,一旦遇到经济危机或外部压力,社会矛盾就有可能激化,人们质疑执政者的合理性,不信任政府,于是,政治合法性危机产生了。
(五)政治参与渠道匮乏
人民政治素养的提高及主人翁意识的觉醒使得其政治参与的热情逐渐增强,他们需要一些渠道来参与政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当需求等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他们对政治权威的认同感自然加强;同时,政治参与作为社会监督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扼制政治腐败现象。
亨廷顿也指出:“伴随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政治参与的需要必将加强,但是政治参与必须与政治制度化建设相适应,如果在这种政治参与迅速扩大的同时,该社会政治制度化水平并未相应提高,就会造成政治动乱。
”[7]然而在我国,政治参与渠道缺乏,民众无法正常表达意愿和要求,长此以往只会导致社会矛盾积聚,不稳定因素飙升,从而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四、巩固政治稳定的现实思考
为避免政治合法性对政治稳定带来不良影响,我国应采取果断措施,在稳定中充实合法性资源加强政治合法性基础建设。
(一)加强廉政建设,打击腐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腐败问题就像蛀虫,能够一点一点地侵蚀掉我国政治系统的正当性,最终必将会影响统治者在社会中的形象和权威,掏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所以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对贪污腐败一律不能手软,要坚决打击;扭转政府行政人员工作态度,增强政府透明度,才能提高政府人员工作效能,强化政府的政治权威和有效性,促进市场经济正常发展,从而使统治者重新树立起权威的形象,重获人民群众的拥护与信任,也才能赋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真正意义上的合法性。
(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稳定器”,它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为统治者的政治合法性巩固基础。
政治参与渠道的疏通和扩展是政治参与扩大的基础,相关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促进政治参与的有力保证。
寻求一个“中间人”角色作为协调政府与群众关系的中介,把群众和政府当做平等的信息沟通主体,上情下达,全方位协调党群关系。
为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政治参与制度,疏通和丰富参与渠道,构建上下协调的交流体系,确保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及时有效地输送给统治者,以供参考和讨论。
同时,加快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让人民代表发挥应有的作用,倾心听取老百姓的心声,上报民意下达政策,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让老百姓有处可说、有处可询,达到消除不稳定因素的目的。
(三)完善政治制度,充实合法性资源
政治制度是围绕人们的政治生活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规范,它能有力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保障社会发展的方向,政治制度能够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全社会的力量为同一个发展目标而奋斗。
完善政治制度是增强政治合法性的手段之一。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本着执政为民的思想,时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是我国政权合法性的前提基础。
因此,要保证政治稳
定、推进政治发展必须加快制度建设,从上而下充实合法性资源,保证政治产品本身的合法性,为政治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绩效统治
经济的发展是政治体系运作的基础,快速的经济增长能够有效地维持政治秩序的相对稳定。
经济的增长状况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是人们评价统治者工作的最直接的参考依据,如果统治者长期碌碌无为,其合法性资源就会流失。
相比其他巩固政治统治的手段,经济绩效能够在短期内取得成效。
目前,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积累的众多矛盾不断显现,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遏制社会分层、实现绩效统治势在必行。
(五)推进政治社会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文化
在我国,由于人们的思想觉悟提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现行政治体制的不满,这些不满情绪形成的社会政治心理及政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合法性的获得。
为此,我国必须稳步推进政治社会化,逐步培育与新制度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从下而上保证合法性的构建。
开展持续不断的思想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遏制拜金、享乐主义思潮;净化人们的思想及价值取向,增强社会的凝聚力,维持大众思想的稳定,从而创造有序的政治文化环境来促进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离不开政治合法性的不断充实,没有合法性,政治稳定无从说起;没有了稳定,政治合法性也将得不到保障。
因此,政治稳定和政治合法性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把二者联系起来,抓好二者的结合点,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杨宝兰.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沟通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与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4〕刘学军.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问题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6).
〔5〕白希.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
〔6〕吕丽莉,董科,陈大勇.政治合法性对政治稳定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3).
〔7〕王浩先.从政治合法性浅谈我国政治稳定性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1(3). (责任编辑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