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4-06T15:04:35.2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赵丽华[导读] 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悲观等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南华大学附一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其合理的护理对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回归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78例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
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分。
比较其SDS与SAS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干预后组间差异比较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悲观等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问题;护理对策
引言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因其需要长期的治疗,给患者心理以及经济上都造成很大影响。
据文献报道显示,52%~87%的维持性血液患者均存在情绪障碍[1]。
大多数患者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常表现出抑郁、焦虑、绝望等心理问题,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护理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院近年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78例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资料,维持血透时间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3次,每次4~4.5h。
入选病例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20岁~71对,平均年龄(45.2±3.8)岁;合并其他病种:原发高血压9例,糖尿病21例,原发性肾病48例。
所有入选病例均无精神障碍及其他家族史,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原其他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的改变情况。
1.3 评价指标[2]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与抑郁状态进行测评。
在两个测定量表中分别各设置20个调查条目,每个条目评定采用1~4制计分。
由被测者根据自身过去一周的实际情况作答,并按照表中分值相加计算出总分,将总分乘以1.25后四舍五入取整数为最后所得标准分。
症状评定标准:得分在50分以下为正常,5O~59分提示轻度抑郁或焦虑,6O~69分提示中度抑郁或焦虑,70分以上提示重度抑郁或焦虑,分值越高,倾向越明显[3]。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所有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对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干预后组间差异比较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4],过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透析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评分,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起到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观察组患者通过对应的心理干预后,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有一定了解,其焦虑、抑郁、恐惧心理得到改善,使患者有信任感、安全感。
因此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选择合理的干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减轻压力、焦虑、悲观心情。
常见心理问题及对应的护理措施如下。
3.1常见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5] 3.1.1 恐惧心理:这是患者进入病人角色的初期反应,患者对血管穿刺引起的疼痛、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身体上的各种不适症状等都容易产生恐惧。
3.1.2 焦虑心理: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当患者进行透析后,体内毒素减少,症状逐渐好转,会自认透析的好处,求生的欲望也越发强烈,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心理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患者在生活中和社会上担心被人瞧不起,产生自卑情绪。
3.1.3 抑郁心理:随着患者朋友的减少、家庭收入降低、支出的增加、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患者社会活动时间少,沉默、呆滞、内心苦闷等表现。
3.1.4 悲观心理:长期的疾病缠身,有关知识的增长,及日常饮食生活中水、盐、饮食的限制,透析后的并发症,均会加重病人的悲观失望情绪。
3.1.5 绝望心理:由于长期透析而疾病得不到根治,动、静脉内瘘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加上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如失衡综合征、低血糖、低血压反应等,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烦躁、易怒情绪,在治疗上不配合,对未来充满绝望。
3.2 护理干预措施分析[6]
3.2.1良好的护患关系:工作中不但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加强服务观念,理解和尊重患者,与其建立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
要注意言行得体,把握好分寸,多给予患者鼓励和肯定,避免用批评的语气,通过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争取到患者的信任,进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3.2.2 答疑释惑,正确引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必须耐心解答,通过分析,发现经济困难、家庭及社会压力大是透析患者最大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对长期透析病人要帮助解答其关心的经济方面的问题,针对经济条件极差的患者,因其心理问题是血透护理中一大难点,我们应帮助患者减少和消除恐惧、焦虑、悲观心理。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经常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想办法降低治疗费用,从而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在透析过程中要多与患者交谈,探知患者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消除精神压力。
3.2.3 营造舒适放松的环境:血液透析中心宜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分区明确。
在保证病人休息的同时给予看报纸、听音乐、看电视等活动,营造舒适放松的环境,让患者轻松接受治疗。
3.2.4 合理利用沟通技巧:多鼓励、安慰病人,工作中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感情沟通,语言亲切,人情人理,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充分了解和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
多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克服抑郁和悲观情绪,积极争取家属支持,告知家属其言行及情绪的好坏会直接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及治疗。
3.2.5 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会出现各种透析反应及并发症,患者多数心灰意冷,加之缺乏医学知识,有的患者对透析技术产生怀疑。
因此,我们一定要给予患者信心并结合实践和具体事例,给家属及患者讲医学知识,避免动摇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3.2.6 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我们应该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生活尽量自理,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参考文献:
[1]陈亚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99—1700.
[2]张宗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4):91.
[3]李玉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fJ1.吉林医学,2011,32(7):1445—1446.
[4]邓卫琼,张春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225—226.
[5]郭泽丽.护理干预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1I-12.
[6]顾光绪.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与绝望的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