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
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 (含解析)

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一、(一材多设问)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6题。
(17分)【选材理由】选文中的刘恕专于学问,学富五车,他读书刻苦,勤学不倦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亦能激励学生乐学善学,以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自身。
恕①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②。
”一坐惊异。
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
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
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
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
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
”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
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③。
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
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④借览。
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
”悉去之。
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有删改) 注:①恕:刘恕,宋朝历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
②以其兄之子妻之:出自《论语》“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指孔子把兄弟的女儿嫁给南容做妻子。
③审证:仔细分析,认真求证。
④枉道:绕道。
课外助读迁移1. ...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从人假.《汉》②乃悟前狼假.寐B. ①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②宠辱偕.忘C. ①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②大雪三日.D. ①尽.其书而去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部编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习题(一) 《前辈勤学》胡澹庵①见杨龟山②,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③有进。
”张无垢④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⑤,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
洎⑥北⑦归,窗下石上,双趺⑧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
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选自《鹤林玉露》)注释:①胡澹庵:北宋官员。
②杨龟山:即杨时,北宋学者,晚年隐居龟山,人称龟山先生。
他四十岁时还“程门立雪”,向大学者程颐求教。
③道:指学问。
④张无垢:即张九成,南宋官员,自号无垢居士,因触犯秦桧而被降职。
⑤昧爽:拂晓,黎明。
⑥洎:到。
⑦北:向北,名词作状语。
⑧趺:脚。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和“洎北归”的“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耻下问(《〈论语〉十则》)B.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C.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D.虽乘奔御风(《三峡》)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明而读就:即,连词。
B.然龟山盖少年事盖:大约,表推测。
C.无垢乃晚年乃:是,表判断。
D.辄执书立窗下辄:就,连词。
3.选出对“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的句意理解正确的两项。
()A.是向友人炫耀他读书的用功刻苦。
B.是向友人说明,他学问上的长进是和他两肘三十年没离开过书案有直接关系。
C.是告诉友人,做学问实在太苦了。
D.说明学问上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勤学苦读。
4.本文虽表现的都是勤学苦读,但在描写两人的写法上却不一样。
请联系短文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知道“程门立雪”的典故吗?它说明了什么?请你再写出两个勤学苦读的典故。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
公之周旋⑤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注)①况:况钟,字伯律,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
②府治:府街。
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灾。
④砾:小石,碎石。
⑤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悉:(2)舍:(3)过: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2)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毗引裾①帝②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
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
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
”帝曰:“吾不与卿议也。
”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
”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
裾:衣服的前后襟。
②帝:魏文帝曹丕。
③厕:安置。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实(_____)(2)俱(_____)(3)诚(_____)5.将中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0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注释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3)尔年.尚幼年: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C.可以.处乐何以.战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真题帮
真题帮
一、[2021河北,8~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 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 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 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 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日:
·
(2)余谒公私第
谒:
·
(3)更不复顾惜
复: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对书没有不读的。朱熹探问蔡元定的学问,大吃一惊,说道:“这是我的老朋 友,不应当在弟子之列。”
【乙】王廷相,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王公的府 上去拜见他。王公邀请(我)进门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走在道路上, 一个吏卒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经过长安街,(他)都挑着(干净的)地面踩,战 战兢兢,唯恐弄脏他的鞋子。后来进入京城,泥泞渐渐多了起来,一不小心,浸 湿了鞋子,反而就不再顾惜了。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倘若一失足, 将没有什么不做的。”我退了出来,佩服王公的这番话,一辈子也不敢忘。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攻略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攻略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课外文言文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头疼。
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课外文言文的复习也能变得轻松高效。
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一份实用的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攻略。
一、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和虚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同学们需要积累常见的实词,如“爱”“安”“被”“本”“鄙”等,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对于虚词,如“之”“其”“而”“以”“于”等,要掌握其用法和意义。
可以通过制作词汇卡片的方式,将实词和虚词的常见释义、例句写在上面,方便随时记忆和复习。
同时,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遇到新的实词和虚词,也要及时添加到自己的积累本中。
二、熟悉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在课外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比如,官职的名称、科举制度、礼仪习俗、天文历法等。
可以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书籍,或者通过网络搜索、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来进行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重点内容整理成笔记,加深记忆。
三、多读多练阅读是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的关键。
要多读经典的课外文言文,如《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古文观止》中的篇目等。
在阅读时,不要急于看译文,先自己尝试理解,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然后对照译文进行分析。
读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同时,要多做练习题,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四、掌握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即忠实原文、通顺流畅、富有文采。
具体来说,要注意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补充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等。
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翻译时,可以先逐字逐句翻译,然后再调整语序和补充成分,使译文更加通顺。
五、学会分析文章在复习课外文言文时,要学会分析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
中考语文专项必刷题之课外文言文专题(天津版)

中考语文专项必刷题(天津版)课外文言文专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溥①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②.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斋”。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③.,以故名高一时。
(节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
②沃汤;用热水浸泡。
③就:完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如是.者六七始已是:(2)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斋”名: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张溥这一人物的形象。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桂馥,山东曲阜人。
少嗜学,于书无所不读,尤究心小学金石,工篆隶。
乾隆戊子,用优行灵成均①,得交阁学翁方纲②相与考订,所造益精。
已而教习期满,补长山训导。
病后生多空疏,与历城周永年置借书园,藏书万卷,并祠汉经师其中,贫士好学者辄贷与之。
己酉,举于乡。
越明岁,成进士,时年五十余矣。
寻授云南永平县知县。
永平故为滇边邑,卧阁以治,境宇帖然③,政简刑清,遂得以暇自理经生业。
(节选自《清代学人列传》,有删改)【注释】①成均:古之大学。
②翁方纲: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③帖然:顺从服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越.明岁,成进士②寻.授云南永平县知县(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贫士好学者辄贷与之。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阿文成公与和相①,同值军机大臣十数年,既薰莸②不相合,乃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通交接,凡立御阶之侧,公必相去十数武③。
和就与言政事,公亦漫应之。
安南国王阮光平至京,遣其臣馈公土仪④,公取一二物,使人出曰:“中朝公相问陪臣好。
汝国王既诚心朝觐,其优赉⑤厚宠,皆出自皇上体恤远人之意,莫谓中朝公相不识顺逆二字也。
”其陪臣汗流浃背,出谓人曰:“此诚宰相语。
”公有上赐马,一日脱缰去,圉人⑥入告,公方观书,曰:“觅之。
张静中学中考语文精品专题复习之课外文言文

(六) 任末① 年十四, 负笈② 从师, 不惧险阻。 任末 ① 年十四 , 负笈 ② 从师 , 不惧险阻 。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 每言 : 人若不学 , 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 , 编茅为庵③ 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编茅为庵 ③ , 削荆为笔 , 刻树汁为墨 。 夜则 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映星月而读 , 暗则缚麻蒿 ④ 自照 。 观书有会 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 意处 , 题其衣裳 , 以记其事 。 门徒悦其勤学 , 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 常以净衣易之 。 临终诫曰 : “ 夫人好学 , 虽 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死犹存 ;不学者 , 虽存 , 谓之行尸走肉耳 。 ” 注释】 任末人名。 【 注释 】① 任末人名 。 ② 笈 ( jŠ) : 书籍 。 ) 书籍。 茅草小屋。 麻蒿( ) 植物名称,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 (ho):植物名称, 点燃后可照明。 点燃后可照明。
1、 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 , 将其断 、 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 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 吾今死矣,子速去! 答 : 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答:
1、(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 、 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 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 什么态度? 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 什么态度 ? 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 ? 请用 自己的话回答。 自己的话回答。 答: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 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 线标示出 文中第 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 必多拯溺者矣。 必多拯溺者矣。 2.根据要求写一段话。要求:(1)以我国四大古 .根据要求写一段话。要求: 以我国四大古 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作为内容, 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作为内容,其中人物要涉 个或3个以上 用上总分( 分总” 及3个或 个以上。(2)用上总分(或“分总”)结 个或 个以上。 用上总分 构和排比手法。 构和排比手法。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三、结构观察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 结构观察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 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 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 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 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 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 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 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破—下,攻破 下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方其破荆州,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 终日—须臾,片刻 终日 须臾, 须臾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奉之弥 愈—弥,更加 弥
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相反、相近) 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成分分析法(语法) 成分分析法(语法) 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下
课!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五、知识迁移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 知识迁移法: 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 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 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 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 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 隆中对》 为信然。《隆中对》 确实、的确) (确实、的确)
试一试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 汝何业? 卖卜。 岑曰: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 我夫人有娠,弄璋乎 弄瓦乎 其人不识所谓, “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 漫应之曰: 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未己, 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 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 。《古今谭概 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带翻译)(适合七~九年级)(一)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①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③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④!”(选自《庄子·外物》)【注释】①贷:借。
②邑金:领地的租金。
③波臣:海神的臣子。
④肄:店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彼我盈,故.克之 B庄周忿然作.色曰/一鼓作.气C.周顾.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焉置土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3.庄周为什么要给监河侯讲“涸辙之鲋”的故事?(二)钱太守断鹅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
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
”乡人不平,讼于管。
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
人无不惊讶。
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
”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鹅食谷粟粪色黄。
”店主伏罪.。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已持.臣守圉之器B、计.四只/计.日以还C、令其供状./不可名状.D、守指.一鹅曰/争高直指.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鹅食谷粟粪色黄3、店主敢于赖账而占有乡下人的鹅,原因是什么?(三)车翻豆复隋时有一痴人,车载乌豆入京粜①之。
至灞头②,车翻复豆于水便弃而归欲唤家人入水取。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备考策略课件

词性 活用类型
含义
示例
如果名词后面的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
是名词、代词,那
也。(《曹刿论战》 )【解析】后一个“
名词 名词作动词 么该名词就作动词 福”在句子中作谓
。如处在谓语位置 语。名词活用作动
上,也作动词。 词,保佑。
词性 活用类型 含义
示例
名词放在 动词前,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 灭可见。(《小石潭记》) 【解析】名词在句子中一般
中考真题
考查内容
参考答案
【解题策略】
简答题考查的内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设置问题:对文章
内容、主旨的把握;对文章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的分析;对文
章具体语句的赏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在复习时,我们要做到对每一篇文章都能“逐字解释,逐句
翻译,明确主旨,熟知结构,弄清写法”,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掌
握好。
在解答时,我们可以直接总结归纳,也可以根据题目的提
感(根据原文意思填写);二是“
应内容 宠辱偕忘
,
”的“因物而喜
”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
中考真题
考查内容
参考答案
3.(2010·广东)文末描写“
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凄清、肃杀的环境特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句段作用 点;二是突出了三峡
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峡长、岭连的
?
地形特点。
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
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
写法分析
C 【解析】
词语赏析
应该是表 现了“迁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
仕隋为虎贲郎将。
文帝命覆①陇西牧簿,得隐②马二万匹,帝怒,收慕容悉达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
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
”帝悟,曰:“朕不明,乃至是。
今当免悉达等,旌③尔善言。
”遂皆以减论。
(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
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数岁,召为刑部尚书。
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注释】①覆:审察。
②隐:隐藏。
③旌:表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后家长安( )(2)朕不明,乃至是( )(3)时贼珍用山积( )(4)固辞,改工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尊使命》)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2)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4.屈突通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皭①为福建将乐令,春秋行乡饮酒礼时,至村落间问民疾苦,牧竖②妇女皆环集,导之以善,肫然③如家人。
期月,邑人悉向化④,境无盗贼,讼庭稀鞭扑声。
皭初至官,与家人约曰:“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
”官廨⑤有桂二株,方花开,李指之曰:“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
”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
尝出郭省敛⑥,从仆摘道旁一橘,顾见之,责曰:“岂可坏法自汝始!”立下马杖之,命偿其直。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割席分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①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捉:拿起。
②轩冕:大夫以上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
这里指达官贵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又尝同席读书尝:②有乘轩冕过门者者:(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阅读本文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卮②酒。
舍人③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④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①祠:祭祀。
②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④引:引起。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数人饮之不足足:②乃左手持卮持:(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故事,并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①而守株②,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注】①耒(lěi):古代耕地用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②株:露出地面的树根,这里指树桩。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而:(2)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守株待兔”是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请根据文段内容说说这个成语蕴含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楚庄王欲伐陈 伐:攻打
明确:此类题
——2009年天津市语文中考试题 属于古今异义
2.举处士六
举:任用
——2012年河北区初中毕业生考试模拟试卷(二)
3.比至当阳
比:等到
——红桥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阶段性质量检测
明确:此类题
4.伯牙善鼓琴
善:擅长
属于一词多义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好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 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年份
题号
14
课
10
外
11
12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伯牙善鼓琴
善:
的含义。(2分)
(2)善哉,峨峨兮若泰Hale Waihona Puke 善:(1)王羲之尝诣门生
家
尝:
(2)姥初有愠色 愠: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 义(2分)
(1)竹本固 固:
(2)夫如是 如是:
15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
汉语。(2分)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2分) 但言是王右 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译文:
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16
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 16.从文中哪些地方可 16.文中“竹似贤”表现在 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 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 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7、姥初有愠色 愠:生气;发怒 ——2011年天津市语文中考试题
明确:此类题属于课 内重点词语的不常用 含义的迁移。
8、夫如是 如是:像这样 ——2012年天津市语文中考试题
应将双音词分 解成单音词
双音词的 古今异义
9、明年,越入吴。 明年:第二年
——塘沽区2012年初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一)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青 衣
1
活动一: 课内、外文言文对照
请同学们结合活动一中所给的材 料,比较近三年中考课内、课外文言 文阅读试题的异同点。
青 衣
1
年 份
题 号
9
10
课 内
9.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
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 “为世所重”?请简 分)
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要概括。(3分)
不同点:
形
课内
式
1 三道题全是选择题, 即客观题。
一般可采用排除法解 题。
课外
三道题都是表述题, 即主观题。 要准确悟出自己的理 解与认识。
2 材料选取于课内, 材料取材于课外,
一般两段左右,
——2010年天津市语文中考试题
明确:此类题
5、王生不说 说:通“悦”,高兴
属于通假字
——2012年北辰区初中毕业生考试模拟试卷(一)
6、事鲁庄公 盟于坛上
明确:此类题
事:为……做事;侍奉
属于词类活用
盟:订立盟约
——河西区2012年初中毕业生考试模拟试卷(二)
名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 名词活用作状语
11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D.陈胜王 王:称王
12
9.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A.水尤清冽 冽:凉 B.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 D.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
小结:
中考解释词义以实词为主
1.单音词 在课内复习时,注意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类
活用(常在试卷上出现的是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和意动、使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动词形容词用 作名词。 )、通假字、还有重点不常用的词义。
2.双音节词 解词方式就是一分为二,各自解释。这里要注意
双音词的古今义差别。比如“虽然”古义往往是 “即使这样”。
包括文章主题、句子作 用、写作手法、人物形
对某一话题或关键词深入探讨, 包括信息筛选,读者的理解与
6
象、作者观点态度等多 评价,主旨探索等。属于定点
个角度,属于散点考查。 考查。
相同点:
课内外文言文都考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
活动二:
课外文言文第十四题,解题技巧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活动二中所给的 材料,思考、讨论考题的出题角度, 并归纳解题思路。
11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是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 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 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 的力量。 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 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 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报仇。
10
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 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 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10.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 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 “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 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 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 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 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一般一至两段,
字数在350-400之间。 字数在150-200之间。
内
课内
容
课外
9
考查常见文言实、 考查语境中常用文言 1
虚词语义判断。 实词或虚词的准确理 4
解。
10 考查语境中文言 考查文中句子的准确 1 实、虚词和文言 翻译,包括文言词语 5 句式的用法。 及句式。
11
考查对文章的整体阅读, 考查对文章局部要点精读,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