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做框架优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5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金属丝制作框架模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框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特性和制作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框架的特性,学会制作框架模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金属丝制作框架模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金属丝制作框架模型。

2.教学难点:对框架特性的深入理解,以及创新设计和制作框架模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探究框架的特性。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框架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框架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金属丝、剪刀、尺子、钳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金属丝、剪刀、尺子、钳子等。

3.课件:相关框架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如自行车、眼镜框等,引导学生观察框架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讲解框架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初步了解框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金属丝、剪刀、尺子、钳子等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模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巩固学生对框架特性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创新设计框架模型。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2.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稳定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制作框架的材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探究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框架的特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周围事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框架的稳定性以及如何制作稳定的框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框架的稳定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稳定性,知道如何制作稳定的框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稳定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稳定性。

2.难点:如何设计制作过程,使框架更稳定。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操作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框架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框架的稳定性。

六.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准备各种制作框架的材料,如纸张、竹签、木棍等。

2.场地准备: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便于学生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计时器、画笔、图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框架稳定性实验,引起学生对框架稳定性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框架图片,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框架的稳定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根据教材中的方法,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框架更稳定。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框架的稳定性。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框架,挑战更高的稳定性。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竹签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框架的定义、框架的特性、框架的制作方法以及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能够积极参与。

但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对细节把握不够,需要老师在活动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特性和制作方法认识不足,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性,知道框架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框架的定义和特性。

2.框架的制作方法。

3.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框架的特性。

2.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动手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竹签、胶带、剪刀等制作材料。

3.准备框架模型展示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篮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保持形状稳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框架。

2.呈现(5分钟)老师讲解框架的定义和特性,如:框架是由直线构件组成的几何图形,具有稳定性、可扩展性等特点。

并通过PPT展示框架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框架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竹签和胶带制作简单的框架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醒注意事项。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模型,其他同学观察、评价,指出优缺点。

做框架(模版)

做框架(模版)

《论语》名句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9、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注释】识(志):记住。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5、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子曰:“有教无类。

”18、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附《论语》导读以外名言: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6、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9、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优质课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优质课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优质课教案设计《做框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做框架》是小学科学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5课。

起重机架、输电线铁塔是一种框架式结构,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能用较少的材料建构巨大的物体,支撑出很大的空间。

本课想通过设计和制作框架,让学生用较少的材料建构能承受较多重物的框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做简单框架。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这两个活动的关系是第一个活动为第二个活动作认知和技能上的准备,第二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并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它是第一个活动的必然发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对教材进行处理,改变循序渐进的教材结构,以节省材料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从任务驱动教学的展开,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体验问题解决的一般流程,分析利用三角形框架加固框架的力学原理,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就用。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框架牢固程度的方法,简单知道力的分解的知识;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知道解决问题的一般流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框架牢固程度的方法.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框架牢固程度的方法.三、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准备的材料:正方体框架、橡皮筋、长短不同的竹棒。

教师准备的材料:课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体框架各一个。

承重用的书、杠铃片。

四、教学过程预设:(一)、课前谈话——激发创造性思维:1.师生自由谈话:一根竹棒可以做什么?那三根竹棒可以做什么?那四根竹棒可以做什么?那十二根竹棒可以做什么?2.认识立方体由十二根竹棒做成的,他有6个面,前后左右四个面,上下两个面。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框架的概念,掌握框架的制作技巧,并能够运用框架解决实际问题。

课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在制作框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框架的制作技巧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演示法:教师示范框架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4.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自信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框架制作材料(如木棍、绳子等),展示用的框架样品。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框架制作材料,足够数量的图钉。

3.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框架样品,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框架?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框架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框架的制作方法。

呈现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框架的制作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框架制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1)

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1)

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做框架》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探究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学习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框架结构的基本特点,了解其应用场景。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不同材料制作框架。

3. 使学生理解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框架结构的特点与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2. 学具:彩泥、牙签、塑料棒、吸管、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如桥梁、房屋、家具等,引导学生发现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框架结构的基本特点,如稳定性、轻便性、可扩展性等。

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使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六、板书设计1. 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2. 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3. 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框架设计图,并简要说明其应用场景。

2. 作业题目:分析生活中一个框架结构,说明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框架结构名称、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其他类型的结构,如网状结构、拱形结构等,了解其特点与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节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并能够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框架的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于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物体的特性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框架的认知可能仅限于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对于框架的特性如稳定性、可调整性等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探究框架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框架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框架的特性,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框架,体验和理解框架的特性,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如木棍、绳子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框架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框架吗?框架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眼镜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框架的特性。

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框架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教师准备的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框架。

六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 做框架-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 做框架-教科版

《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制作、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正方体框架。

课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认识什么是框架结构;二、制作研究简单框架;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原理,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形、正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

学生:橡皮筋、长短不一的木棒、立方体框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框架的基本结构,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框架的定义与特点2.框架的制作方法3.框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框架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作框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制作简单的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框架的定义与特点2.框架的制作方法3.框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提高动手能力。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框架结构,加深学生对框架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框架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棒、绳子、剪刀等。

2.收集相关框架结构的图片和案例,用于课堂展示和分析。

3.准备问题引导和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框架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框架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框架的制作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具体章节为《做框架》。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学习设计简单的框架结构,掌握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以及通过动手实践,制作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框架结构的概念,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认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教学重点:框架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PPT、实物框架模型、实验器材等。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彩泥、竹签、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2. 知识讲解:a. 介绍框架结构的概念。

b. 讲解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c. 展示框架设计方法。

3. 动手实践:a. 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框架结构。

b. 学生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学具制作框架。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框架结构的概念2. 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3. 框架设计方法4. 制作过程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结构,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2. 答案示例:设计一个三角形框架,用于搭建帐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能理解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动手实践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框架结构的知识,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2. 动手实践:学生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学具制作框架。

3. 作业设计:设计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结构,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了解框架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1. 材料的选择:选择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材料,如竹签、木条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5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框架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框架的制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框架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制作框架时,可能对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细节,提高制作框架的质量和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制作框架时,注意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导: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框架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框架实例,如自行车架、书架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制作框架所需的材料,如木棍、绳子等。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框架的特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实例,如自行车架、书架等,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存在,激发学生对框架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框架的特性,如稳定性、结实程度等,让学生对框架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框架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

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

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

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框架,以及框架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

2. 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实验框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板、纸板、胶水、剪刀等。

3. 学生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框架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任务,例如:观察一杯水中的冰块融化的速度。

2. 提醒学生实验中需要使用框架来支撑冰块,以便观察和记录融化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和制作实验框架,并提供必要的材料。

4. 学生完成框架制作后,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讨论(10分钟):1. 学生展示和讨论他们的实验框架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对实验的重要性和作用。

3. 引导学生总结框架的特点和制作要点。

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更复杂的实验,例如:观察不同材料的框架对冰块融化速度的影响。

2. 学生设计和制作不同材料的框架,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材料框架的优缺点。

巩固(10分钟):1. 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包括框架的概念、作用和制作要点。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例如填空题或选择题,以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并制作相应的实验框架。

在下节课时展示并分享实验结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框架的应用,例如:建造稳固的建筑物时的框架结构。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中框架的应用,例如:汽车制造、航空工程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评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框架,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框架的结构特点和稳定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能够独立完成。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时,可能对于细节把握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框架的定义和特点。

2.框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视频。

2.制作框架所需的材料:木棍、绳子、剪刀等。

3.计时器和小奖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教学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桥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框架。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对框架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展示制作框架的方法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准确,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制作技巧。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备课教学设计(表格)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备课教学设计(表格)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制作简单的框架,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稳定性,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测量、切割、组装等工具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框架结构有所了解,如自行车、桌子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框架的稳定性原理不够明确,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框架的稳定性,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框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框架的稳定性。

2.难点:框架稳定性原理的讲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框架的稳定性。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框架的制作过程。

4.运用讲解法,明确框架稳定性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框架制作工具(如尺子、剪刀、胶水等)。

2.准备实例图片和实物模型,用于讲解和展示。

3.准备一定数量的框架制作材料,如纸张、木棍等。

4.划分学习小组,分配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结构,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框架结构?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框架制作的PPT,讲解框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重点介绍框架的稳定性原理。

同时,结合实例图片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框架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框架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后,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评价,从而巩固所学内容。

做框架《做框架》优课教学设计

做框架《做框架》优课教学设计

《做框架》教学设计湖南省南县南洲实验小学胡艳霞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熟知了几种常见的形状结构,在做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时,只要掌握皮筋的捆绑方法,制作起来是相当简单的。

接着,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再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通过自己的认知,设计并测试承重能力。

最后能联系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综合运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四、教学准备:小组:橡皮筋、长短不同的两种木棒、同规格的科学书本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认识框架结构。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上面的建筑你们认识吗?(埃菲尔铁塔。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补充: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着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

这么着名的一个建筑,造在自己家旁边多好呀!为什么当时有人反对建造埃非尔铁塔呢?你们猜猜。

可是,埃非尔铁塔建好至今已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还是屹立不倒。

并且成为法国标志性的建筑,闻名于世,其中的奥秘在哪呢?让我们通过做框架来研究一下这里边的科学道理吧。

(板书课题:做框架)类似这样结构的建筑物还有很多,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出示图片:高压线塔,电视塔、吊车塔等)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在观察的过程中,想想这些建筑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不密封、空心的、中间可透风、骨架一样的等。

)像埃菲尔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

(二)、研究简单的框架。

【活动】做简单框架过渡: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它结构上采用了哪些形状,最多的是什么形状?1.过渡: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这其中一定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

5做框架-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5做框架-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2、 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 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 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当堂
检测
习题
设计
探索框架稳定的原因: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学导
结合
尝试
探究
一、 研究简单框架
1、 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 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二、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 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课堂
小结
研究了框架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料少
能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教具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师生活动
复备
特长
训练
科学家的故事(由三名学生准备发言)
导入
课题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
出示课题:做框架
出示
学习
目标
1、了解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2、能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课题】
第二单元5、做框架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做框架》教学设计一等奖

《做框架》教学设计一等奖

《做框架》教学设计一等奖《《做框架》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做框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解决难点:在让四边形框架稳定时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适机辅导。

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准备: 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正方体框架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框架结构1、请同学们观察建筑物的图片。

课件出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给学生观察。

2、图片中的这些建筑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科学里,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3、现在我们认识了框架结构,请你说说身边哪里有还框架结构?4、大家知道的还挺多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做框架这一课。

板书:做框架二、做简单框架1、请大家再来观察图片中的这些框架结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师说明框架结构一般是由三角形和四边形组成的。

板书:三角形,四边形2、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呢?3、那怎样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呢?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完毕分组汇报。

4、教师向同学们介绍制作材料。

5、学生分组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教师巡视,适时提示,发现优秀作品。

制作完毕,展示作品,给予评价。

6、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学生感受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发现它们的不同,小组汇报。

小结:三角形框架稳定、不容易变形;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容易变形。

7、四边形框架不稳定,那如何使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稳定呢?学生分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框架做框架优课教学
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做框架》教学设计
湖南省南县南洲实验小学胡艳霞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学情分析 .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熟知了几种常见的形状结构,在做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时,只要掌握皮筋的捆绑方法,制作起来是相当简单的。

接着,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再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通过自己的认知,设计并测试承重能力。

最后能联系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综合运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四、教学准备:
小组:橡皮筋、长短不同的两种木棒、同规格的科学书本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认识框架结构。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上面的建筑你们认识吗
(埃菲尔铁塔。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补充: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着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

这么着名的一个建筑,造在自己家旁边多好呀!为什么当时有人反对建造埃非尔铁塔呢你们猜猜。

可是,埃非尔铁塔建好至今已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还是屹立不倒。

并且成为法国标志性的建筑,闻名于世,其中的奥秘在哪呢
让我们通过做框架来研究一下这里边的科学道理吧。

(板书课题:做框架)
类似这样结构的建筑物还有很多,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出示图片:高压线塔,电视塔、吊车塔等)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在观察的过程中,想想这些建筑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不密封、空心的、中间可透风、骨架一样的等。

)像埃菲尔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

(二)、研究简单的框架。

【活动】做简单框架
过渡: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它结构上采用了哪些形状,最多的是什么形状
1.过渡: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这其中一定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

2.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正方形框架。

用小棒与橡皮筋做材料。

指导要点:
①看看怎么用橡皮筋来捆扎(教师演示,再请学生演示)
②小组分工合作。

③做完后试试哪个更稳定(用相同的力从各个方向推拉)
3.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三角形框架:结实,稳定。

四边形框架:易变形
5.解释: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框架结实的奥秘在哪儿吗
(当三角架顶端受力作用时,两边斜杆会向两侧扩张,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拉力的作用。

当三角形两边斜杆受压力向内挤,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推力的作用。

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互相之间的推和拉的作用来保持它的稳固性。

)(PPT和演示)
【活动】加固四边形框架。

刚才我们通过做,想,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奥秘,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四边形容易变形,那么,你们有办法加固四边形框架吗
把你的想法动手做出来,看看是否加固了,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做(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单一)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加固了没有
(生:讲解制作过程。


不管大家的做法如何,都是在四边形里加入小棒,使里面产生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加固四边形。

我们把加入的小棒叫做斜杆。

(随手拿起加入一根斜杆的四边形框架)
老师想请教一下,加上这根斜杆产生的是什么力量呢
课件演示。

看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确实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
4、拓展:三角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各种形状中,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强。

因此在生活中广泛运用。

(欣赏图片)(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活动】加固正方体框架
1.我们刚才研究的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结构,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框架结构都是立体的,老师这里有个立体的框架,它是稳固还是容易变形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演示:在框架上放一本书,框架倒塌)
2.如果埃菲尔铁塔也是这样的框架结构,恐怕早就倒啦,有办法加固这个正方体框架吗
3.我们来进行一个加固正方体框架的比赛。

(完成实验报告单二)
要求:
(1)根据现有的材料,设计如何加固正方体框架。

(2)小组合作讨论,在记录纸上画出草图。

(3)小组合作加固正方体框架。

(4)比赛时间6分钟,时间到立刻停止。

成果展示:
(1)以承重书本的多少定胜负。

(2)如果同样多,以使用材料较少者为胜。

4.展示
5.讨论:
①出示几种加固正方体的方法,学生比较其牢固性。

②哪些位置可以不加斜杆
③加固立体型框架,如果给三个词牢固、节省、美观排序,怎么排,请说说理由。

(四)、拓展寻找身边的框架结构。

在我们的周围,你发现在哪些物品、建筑采用了的框架结构
空调架、高压线塔、鸟巢、……
目前像这种框架结构的建筑被广泛应用。

比如鸟巢,尤其是四川地震后,各地新建楼房都采用了这种框架结构。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或者想说点什么。

(六)、总结。

师:同学们,现在的埃菲尔铁塔已经成了法国人民的骄傲,每年有数百万人到那里观光旅游,它也成了框架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埃菲尔铁塔坚固的奥秘了吗(知道了)好,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

老师真切地希望你们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像埃菲尔那样的建筑师,设计建造出更好的建筑,为人类做出贡献。

(下课)
板书设计: 5.做框架
三角形框架:结实稳定
四变形框架:易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