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1.1 1.2 1.3 1.4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系统简介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章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电子计算机又称电脑,是一种能够自动、高 速、精确地完成各种信息存储、数据处理、数值 计算、过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1946年 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如图1-1所示)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取名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图1-1 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第一代(1946年—195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 第一代 (如图1-2所示)。这个时期使用的逻辑元件是电 子管,也称电子管时代。主存储器先采用延迟线, 后采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软件方面 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这个时期计 算机的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一般每 秒几千次到几万次)、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 容量小。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从事军事和科学方面的工作。其代表机型有 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 等。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1.2 计算机的应用 1.2.1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计算机最初是为解 决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大量数学问题的 数值计算而研制的计算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进一步发展,数值计算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地 位不断提高。如在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物理、化 学、天文、地理等领域;在工程技术的航空、汽 车、造船、建筑等领域,都少不了计算机。特别 是在尖端科学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导弹、 飞船、卫星研究设计,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精确计 算。
第一章 道德概述

道德是什么?
问题:人为什么需要—— 道德?
换一种提法:人是否能过一种没有道德 的生活?或者说,人是否在没有道德的 情况下能获得幸福生活?
31
[案例] 道德良知的冷漠是社会之痛
据湖北《 东楚晚报》2006-5-30报道,黄石理工学院40 名学生自发组织到浠水散花江边郊游时发生悲剧,两名大 学生坠江身亡。在两名大学生坠江约5分钟时间,有3名 同学见200米远的轮渡码头停着一艘船,急忙赶到船上 求助。“我们3个人跪在船上哀求,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下 水救人!哀求了半天,他们才给了几只救生圈。”一名学 生痛心地告诉记者,“紧急关头,如果船上水手能伸出援 手,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6 董 仲 舒
神启论
评价: 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外在的神、天等,看到了 道德起源的外在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的起源看作是人自身之外的东西,是人 不能左右的东西,无疑会使人对道德现象和道 德规范产生敬畏感,容易树立起道德的权威性 和客观性。 把道德起源问题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必然,不仅 否定了人的道德自由,也会僵化对道德的理解, 导致道德宿命论。
14
动物本能论
• 又称为“自然起源论”和“自然本能论”,是 一种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 能。 • 他们将达尔文主义揭示的生物进化规律牵强移 植到社会生活领域,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说明道 德的起源,根据某些动物的合群性便认为动物 也具有“社会本能”,而人类社会的道德不过 是动物的“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是动物的 合群性的复杂化。
27
三、道德是什么?
人生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而“如何做人” 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本章就从理论 到实践阐述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思考:道德是什么?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六、文化学概述
1、文化学的起源
“文化学” 一词最早出现于德国。1838年,德国学者列 列 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的术语,主张进行文 维·皮格亨 皮格亨 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 1871年,英国的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 《原始文化》 中将“文化学”概念从德语世界引入英语世界,并给“文 化”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 文化学来自人类学,是对人类学的细化。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三、文化的分类
3、从状态来分:
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劳克洪将文化分为 :
显形文化:具有符号特征的各类文化事实,包括物态的、 行为的以及精神文化中被物化了的。 隐形文化:是指具有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 克莱德·克劳克洪:“显形文化寓于文字和事实所构成 的规律之中,它可以经过耳濡目染的证实直接总结出 来。……然而,隐形文化却是一种二级抽象。在这里, 人类学家所推断的是最不一般、最少共性的特征——看 来它们确实是构成文化内容多重性的基础。……隐形文 化由纯粹的形式构成,而显形文化既有内容又有结构。”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1、满足需要的功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章 文化概述
饮食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2、认知的功能
文化的认知功能表现为人类所具有的一种知识能力和创 造能力。 对于文化的认知首先表现在对于文化的学习上,并且在 此基础上创造,形成新的文化内容,开始新一轮的文化 认知。 文化的认知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获得。教育也是一种传 播手段,通过知识的传授,可以省略直接实践的环节来 认知许多基本的文化知识。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文化学概论复习资料讲述

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第一章概述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与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2.文化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3.文化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一、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二、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四、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五、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4.文化由哪些形态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第二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流派?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其主要研究特色或方向是什么?主要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
进化学派的理论先驱是达尔文和赫胥黎,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和美国的刘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古代社会》。
这一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宗教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
二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和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是格雷布纳尔和斯密特。
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和W·J`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
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内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第一章 宪法概述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钦定宪法:1908年中国《钦定宪法大纲》; 民定宪法: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 协定宪法:英国1215年《自由大宪章》。 4、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的历史 一、宪法的产生条件 1、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等民主思 想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与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 宪法产生的现实物质条件。
4、北洋政府期间,宪法性文件主要有1913年 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称“天坛宪草”, 袁世凯执政时制定)、1914年的《中华民国 约法》,(又称“袁记约法” ,袁世凯执政 时制定) 、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又称 “贿选宪法”(曹锟) )、 5、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期间,1925年制定的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31年的《中华民 国训政时期约法》、1936年的“五五宪草” 和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
4、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 通过了1978年宪法,史称78宪法。 对78宪法的评价: 1978年宪法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左”的 指导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5.现行宪法:82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 议通过了1982年宪法,史称82宪法。 该宪法是一部内容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宪法。
二、早期的宪法及其内容 (一)英国早期的宪法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资中产 阶级、新贵族和封建贵族间的妥协而告终, 这场革命中资产阶级同新贵族结成联盟,迫 使国王签署一系列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 权力的宪法性文件,如1628年的“权利请愿 书”、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 “权利法案”,以及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等。这些属于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最早的宪法。
2、原则性; 3、高度稳定性; 4、广泛性; 5、无具体惩罚性。
第一章 自动控制理论概述

第一章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
§1-1 §1-2 §1-3 §1-4 引言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
1. 自动控制的含义; 自动控制的含义; 反馈和反馈控制的概念、反馈控制的特点; 2. 反馈和反馈控制的概念、反馈控制的特点; 3. 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和特点。 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和特点。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
•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国防、航空航天等 各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学科领域,并扩展到生物、医 学、环境、经济管理和其它许多社会生活领域。 • 独立的学科并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是 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工程科学。 现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 现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 一定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 一定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
输入r(t) 输出c(t) 实际 1 2 1 0 t 0 t 控制工程基础 理想的 调节过程
本章难点
1. 深刻理解反馈的概念和思想; 深刻理解反馈的概念和思想; 2. 确定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给定量 确定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 等等,绘制方块图, 等等,绘制方块图,分析实际控制系统的基 本原理。 本原理。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
§1-1 引言 -
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代表的科学方法论;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代表的科学方法论; 为代表的科学方法论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 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关于控制论的几种说法 说法一: 控制论”是关于机器的理论。 说法一:“控制论”是关于机器的理论。 说法二: 控制论”是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学的理论。 说法二:“控制论”是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学的理论。 说法三: 控制论”是类似于数学的一门学科。 说法三:“控制论”是类似于数学的一门学科。 说法四: 控制论” 说法四:“控制论”是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 信的科学。(维纳定义) 。(维纳定义 信的科学。(维纳定义)
第1章 人工智能概述

第1章 人工智能概述 章
1.2.3 行为模拟,控制进化 除了上述两种研究途径和方法外,还有基于感知-行 为模型的研究途径和方法——行为模拟法。 这种方法是模拟人在控制过程中的智能活动和行为特 性,如自寻优、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等,来研究和 实现人工智能。 典型代表:MIT的R.Brooks.研制的六足行走机器人(亦 称为人造昆虫或机器虫),曾引起人工智能界的轰动。这 个机器虫可以看作是新一代的“控制论动物”,它具有 一定的适应能力,是一个运用行为模拟即控制进化方法 研究人工智能的代表作。
第1章 人工智能概述 章
1.1 人工智能的概念
1.1.1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探讨人类思维、行动中那 些尚未算法化的功能行为;使机器 Thinking 、Acting
like
human。
人工智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很困难,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 狭义概念: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 的一个分支,是对智能计算机系统的研究。 智能机器: 能够在各类环境中自主地或交互的执行各种拟人 任务的,与人智力相当或相近的机器。具体地说是能够对人类
第1章 人工智能概述 章 2. 机器联想 联想是人脑思维过程中最基本、使用最频繁的功能。例如,当听到 一段乐曲,我们头脑中可能会立即浮现出几十年前的某一个场景,甚 至一段往事,这就是联想。 特点:按内容组织记忆 当前,对机器联想功能的研究中就是利用这种按内容记忆原理,采用 “联想存储”技术实现联想功能。其特点是: (1)可以存储许多相关(激励,响应)模式对; (2)通过自组织过程可以完成这种存储; (3)以分布、稳健的方式(可能出现高冗余)存储信息; (4)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相关激励模式产生并输出适当的响应模式; (5)即使输入激励模式失真或不完全时,仍然可以产生正确的响应 模式; (6)可在原存储中加入新的存储模式。
1、第一章-网络空间安全概述

课程内容
1.1.1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 1.1生活和工作 中的网络安全
第一章网络空间 安全概述
1.2网络空间安全 的基本认识
1.3网络空间安 全技术架构 1.4我国网络空间 安全的机遇与 挑战
1.4.1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重大机遇
• 伴随信息革命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通信网、计算机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 数字设备及其承载的应用、服务和数据等组成的网络空间,正在全面改变人 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信息传播的新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拓展了传播范围, 创新了传播手段,引发了传播格局的根本性变革。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 学习交流的新渠道,成为人类知识传播的新载体。 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当今世界,网络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 方面面,网络教育、创业、医疗、购物、金融等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 过网络交流思想、成就事业、实现梦想。 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在 国民经济各行业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 新产业、新模式,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社会发 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2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认识
定义1:ISO/IEC 27032:2012——《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Guidelines for cybersecurity》:"the Cyberspace" is defined as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software and services on the Internet by means of technology devices and networks connected to it, which does not exist in any physical form。 cybersecurity is "preservation of 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and availability of information in the Cyberspace".
第一章 基层领导概述

第二节
基层组织的运转
28
一、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通过执政活动来体现党的领导地位 及其作用。党在基层权力配置与运行中处于主导性 地位。具体体现为: 1.国家权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在党的领导下履行 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发挥着独特的职能。 2.党的地位既处于国家政权之外,又贯穿于国家政权 之内的领导作用。
21
5.基层社会团体。按社团的功能可将社团分为政 治性社团,经济性社团,科技文化社团,文艺、体 育、健康和卫生社团、宗教社团等。政治性社团主 要是工会、妇联、共青团,它们是以政治任务为中 心的组织,是党政机关的附属组织,是党政机关的 配角;经济性社团以行业组织为代表。它们是伴随 政府职能的转变产生的。政府职能转变后部分领域 出现权力真空。为了防止这种权力真空出现,同时, 也为了防止中央权力退出后,地方政府又建立计划 机制,于是在一些领域,中央政府以社团形式加以 控制。
14
不同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单位职能有所不同:
◆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 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 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 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 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 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 展; ◆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 政治核心作用;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 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 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 15
5
有关“基层”的定义如何理解
大纲概要一

大纲概要一
第一章:引子
- 简介主要人物和背景故事
- 揭示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动机
第二章:世界的设定
- 描述智围航线所在的世界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 突显世界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特点
- 介绍不同种族和集团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第三章:主人公的任务
- 主人公接到一项隐藏的任务,需沿着智围航线寻找重要线索- 主人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第四章:伙伴群
- 主人公的伙伴群介绍和性格特点
- 伙伴群在旅程中的作用和发展
- 描写伙伴群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第五章:智围航线的探险
- 主人公和伙伴群沿着智围航线踏上探险之旅
- 描写各种奇遇和挑战
- 介绍智围航线上的重要地点和人物
第六章:对抗与冲突
- 主人公和伙伴群面临各种对抗和冲突
- 描写战斗场面和策略
- 展示主人公的智慧和勇气
第七章:真相与背叛
- 主人公逐渐揭开智围航线背后的真相
- 伙伴群中出现内鬼,背叛主人公
- 主人公如何应对真相和背叛
第八章:终极对决
- 主人公和反派展开终极对决
- 描写战斗激烈和悬疑
- 展示主人公最终的胜利和成长
结局:
- 描述主人公和伙伴群最后的命运
- 展示世界在主人公的影响下发生的改变- 结尾留下悬念,为可能的续集埋下伏笔总结:
- 总结全书情节和主题
-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转变和成长
- 展望可能的续集情节和发展方向。
第一章事业单位概述

第⼀章事业单位概述事业单位概述2007年10⽉15⽇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胡锦涛同志在会上作的⼗七⼤报告⾼举中国特⾊的社会主义伟⼤旗帜,坚持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改⾰开放近30年来的伟⼤成就和党的⼗六⼤以来的⼯作实绩,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指出了全⾯建设⼩康社会奋⽃⽬标的新要求。
⼗七⼤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重点指出要完善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基本养⽼保险制度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的⽬标要求。
事业单位是新中国成⽴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的、新型的、承担特定公共服务的机构'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政治、⾮经济、关系到⼈民⼤众基本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领域提供公共服务和进⾏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传统的事业单位总体上是具有准政府性的组织,政府正是通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实施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化管理。
随着我国体制改⾰的深⼊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正朝着公共事业组织的⽅向发展。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具有⾮经济性和⾏政化等特性。
由于多种原因,⽬前仍然是公共事业领域中公共服务和管理的最主要的承担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事业单位社会化以及运⾏法制化和民主化为⽬标,以政事分开为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的特点进⾏分类改⾰。
第⼀章事业单位概述学习⽬的和要求: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才的主要集中地。
本章主要介绍了事业和事业单的内涵及其特点,事业单位的分类,以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形成和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趋。
通过学习,应该着重掌握事业和事业单位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事业单位的分类和我国事业位管理体制的改⾰历程,理解我国事业单位的改⾰和发展⽅向,从⽽树⽴起正确的服务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第⼀节事业单位的内涵⼀、事业及事业单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把“事业”理解为两层含义:⼀是指⼈所从事的,具有⼀定⽬标、规模和系统⽽且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如⾰命事业、科学⽂化事业;⼆是特指没有⽣产收⼈,由国家经费开⽀,不进⾏经济核算的事业(区别于企业),如事业费、事业单位。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区别:前者是以一国(地区)为主体,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来看这些交换活动;后者是从整个国际范围或从全球角度来看。
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货物贸易(Commodity Trade)是指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Tangible Trade)。
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是指一国(地区)劳动者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相应获取外汇收入的过程。
也称无形贸易(Intangible Trade)。
注:按WTO的分类,国际服务贸易有四大类: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具体可分为商业、通讯、建筑及工程、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健康与社会、旅游、文化与体育、运输及其他等12类155个项目。
技术贸易(Technology Trade)是指纯技术知识以及与技术转让相关的机器设备的贸易。
主要内容是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
货物贸易需要经过海关手续,反映在一国海关的贸易统计上;服务贸易则不需要经过海关手续,在国际收支表中只得到部分反映。
三、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过境贸易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一国把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运往国外市场销售。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输入国内市场销售。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凡甲国经过丙国向乙国运送商品,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另:复出口(Re- Export Trade )、复进口(Re- Import Trade )、净出口(Net Export)、净进口(Net Import)四、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地区)A与货物消费国(地区)B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行为。
第1章 旅游法概述

一、旅游法的概念 二、旅游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渊源 三、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四、旅游法律行为 五、旅游法律责任的种类及承担方式
第一节 旅游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旅游法是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 什么是旅游法? 一、什么是旅游法? 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条件
◆ 1、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 是指法律赋予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 是指法律赋予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的一种资格 。 ◆ 2、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能力 是指法律规定或承认的, 是指法律规定或承认的,法律关系主体通过 自身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自身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旅游者
生命健康权 名誉权 财产权
财产权、商标权 财产权、 专利权、 专利权、名称权 名誉权 旅行社及其他经营者
任何一种法律关系的确立都必须有法律事实的 出现,旅游法律关系也是如此。 出现,旅游法律关系也是如此。
(1)法律事实
指由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足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指由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足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
旅游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 旅游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 1、行为人要合格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要自愿、真实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要自愿、 3、行为人的行为内容要合法
旅游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 旅游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
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推定形式、默认 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推定形式、 形式四种
四、旅游代理行为
限制行为能力人
无行为能力人
(2)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
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 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 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生理各章概述(打印)

生理学各章概述第一章绪论1. 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为何必须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将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2.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它们是如何调节的?3. 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
第二章细胞生理1. 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转运机制如何?2. 何谓跨膜信号转导?细胞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跨膜信号转导?各自机制如何?3. 何谓兴奋性?它与兴奋有何区别?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4.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有何特点?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实验依据?5. 何谓动作电位?试述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和形成机制。
6. 试区别阈电位与阈强度的概念,以及各自对产生动作电位的作用。
7. 何谓局部兴奋?它有哪些特点?并指出在哪些方面与动作电位不同?8. 兴奋如何引起?又如何在同一神经纤维上传导?9.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加以证明?10.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目前都用“肌丝滑行学说”加以解释,其依据是什么?11. 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它包括哪些过程?其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是什么?12. 试区别骨骼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以及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的概念。
13. 骨骼肌收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第三章血液生理1. 血液由哪些成分所组成?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2.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什么生理意义?3. 红细胞具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什么生理意义?4. 何谓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其正常值是多少?在某些疾病时加快的原因是什么?5. 红细胞的生成必须具有哪些原料和辅助因子?并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6. 试述血中各类白细胞的正常值以及主要生理功能。
7. 血小板具有哪些生理特性?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凝血中具有什么作用?8.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哪两条途径?9. 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不发生凝固?10. 临床上需要输血时,在输血前须给病人做什么试验?并如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输血治疗?第四章循环生理1. 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
骆驼祥子的第一章内容讲解

骆驼祥子的第一章内容讲解
《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小说,描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社会的贫苦人物祥子。
以下是小说的第一章内容概要:
第一章以祥子的形象为中心展开,通过对他的生活环境、性格和境遇的描写,向读者呈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物的苦难和挣扎。
故事一开始,祥子骑着他的破自行车,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奔波,为人们提供拉货的服务。
作者通过描绘祥子的职业和工作场景,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辛勤劳动和生计压力。
祥子的自行车就像他的伙伴一样,陪伴着他走过了很多辛苦的岁月。
自行车的破旧和祥子本人的颓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祥子艰辛的生存状况。
作者通过对祥子外貌的描写,展示了他的贫困、坚韧和顽强的一面。
祥子的性格也在第一章中初露端倪。
他虽然生活艰辛,但仍然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期望,为读者勾画出一个朴实而坚毅的形象。
祥子的坚持和努力,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活希望和挑战的世界。
总体来说,第一章《骆驼祥子》通过对主人公祥子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真实而沉痛的社会背景。
小说以质朴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普通人物的艰辛奋斗,为后续故事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第一章 建筑法概述

第一章建筑法概述第一节建筑与建筑业一、建筑的概念“建筑”一词具有多种词义,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理意义上的;一是社会意义上的。
从物理意义上看,其静的一面主要是指建筑物的造型和技术特征等外表形象,其动的一面则主要是指建筑物的营造过程。
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建筑”一词具有相当丰富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含义。
作为物质财富的建筑物和一般的物质资料比起来,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通过建筑物的围护和隔绝的物理作用.人们在阻挡大自然的风霜雨雪.阻隔自然空间的同时.也相应地隔绝他人的干扰,按自己的意愿人为地构造自己可以支配的一定空间.同时为了便利生产和生活,还常常在其内部安装各种设掩,使建筑物成为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化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发挥其社会功能.,这些都是建筑物本身的构成要素。
①因此,从一定角度来说,建筑物是作为社会化生存的人类的一种必需物。
与此相关的“建设”一词,最早见于《墨子‘尚书同)里的“建设国都”一语,有建立、设置的含义。
汉代以后,“建没”一词,也常指兴建营造。
到当代,建设已有两种含义:一为创建新事业;一为增加新设施。
“建筑”与“建设”一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建设”可以从项目投资立项开始.直到项目竣工使用,发挥效益。
而“建筑”则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建设营造阶段。
二、建筑业的概念(一) 建筑业及其地位建筑业,是指从事一定的固定资产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按照国际上一般行业的划分标准,建筑业的范围包括:各种生产性和消费性的房屋及构筑物的营造;新建或改建企业的设备安装工程;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拆除与修理作业;与建设对象有关的工程地质勘察及设计等。
我国建筑法〉所讲的建筑业,是指从事“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及安装活动”的行业。
建筑业为人们提供住宅、厂房、仓库、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店、体育场等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必需场所,创造人们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条件,同时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力,能够带动有关产业的增长。
读者第一章内容概括

读者第一章内容概括
摘要:
1.介绍读者第一章的基本内容
2.分析第一章的主要角色和故事背景
3.概括第一章的情节发展和亮点
4.展望后续章节的发展趋势
正文: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有幸阅读了读者第一章的内容,并在此为大家带来一篇概括性的文章。
第一章以引人入胜的笔触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基础,让读者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期待。
首先,第一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向读者介绍了故事的主要角色。
这些角色各具特色,有的热情洋溢,有的内敛沉稳,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在第一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时,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富有张力,让读者对他们之间的友情、亲情和爱情充满好奇。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紧迫感。
在这个世界中,角色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努力。
第一章为这个背景做了充分的铺垫,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机和行为。
在情节发展方面,第一章展现了角色们从相识到相互信任的过程。
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种情感的升华成为了故事的一大亮点,让人感叹不已。
同时,第一章还设置了一些悬念,为后续
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展望后续章节,随着角色们不断深入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将发生更多的变化。
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困境,他们将如何应对?角色之间的情感又将如何发展?这些都成为了读者继续阅读的动力。
总之,读者第一章以丰富的角色刻画、紧张的情节发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为整个故事开了一个好头。
相信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将会带给读者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01第一章 安全科学概述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2.安全的随机性 3.安全的相对性 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 5.安全的经济性 6.安全的复杂性 7.安全的社会性 8.安全的潜隐性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安全作为人的身心状态及其保障条件是绝对
必要的,而人和物遭遇到人为的或天然的危害或损坏又是常见的,因此,不 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安全,如果生命安全得 不到保障,生存就不能维持,繁衍也础进行。实现人的安全又是普遍需要的。 在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中,人们必须尽力减少失误降低风险,尽量使物趋向 本质安全化,使人能控制和减少灾害,维护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相互间 的协调运转,为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发挥人和物的生产力作用。
安全科学导论
主要学习内容
安全科学概述、法律法规、原理和管理; 压力容器、消防、电气、信息、交通、工业 防毒、矿山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和 知识。
第一章 安全科学概述
主要内容: 安全问题概述 安全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节 安全问题概述
一、安全问题的涵义 关键:1.什么是安全? 2.什么是安全问题? 二、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三、安全问题的研究
终使该系统成为安全系统。
7.安全的社会性
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无论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如生产(人工)中出 现的伤亡事故,交通运输中的车祸、空难,家庭中的伤害及火灾,产品对消费 者的危害,药物与化学产品对人健康的影响,甚至旅行、娱乐中的意外伤害等 都给国计民生(包括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或社团群体)带来心灵上和物质上 的社会睦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 国家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国策,反映了在国家的法令, 各部门的法规及职业安全与卫生的规范标准中,从而使社会和公众在安全方面 受益。
第一章 新闻评析概述

四、人文关怀原则
人文关怀——对人本身及其生存状态 的关注 • 1、将人放在新闻报道的核心位置 • 2、作者自愿充当普通民众生活的真 实代言人 • 3、在作品中要体现出真情实感
案例1:
• 江苏教育电视台《服务到家》曾报道过一位 农村老大爷身患怪病,需要不停地走,否则 一停下来就会呼吸加重,甚至晕倒,连打吊 针吃饭都要在行走中由家人帮忙才能完成。 多方求医也无法治愈。 • 节目报道这则新闻的时候不是从为这位老人 想方设法治病的角度展开,而是以猎奇的眼 光、调侃的语气报道新闻,新闻中所使用的 背景音乐竟然是一首摇滚歌曲,并且将病人 边行走边吃饭的镜头用快放式播放。
• PK 被打击 • 有读者怀疑: • 高老师被“发配”至一所郊区高中,是否这位敢于说话的老师受到打击 报复? • 原校长邹平:是他自己待不下去了! • 昨天下午,记者与邹平取得了联系。据悉,他已辞去武进高级中学校长 一职。 • 邹平表示,高天友老师的工作调动与其无关。邹平告诉记者,高老师对 于武进高级中学的言论并非打油诗一件,早在去年春节前夕,高老师就因对 绩效工资方案不满而进行议论,“绩效工资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工资 分配方案,根本没有涉及到高中。” • 邹平说,他确实因高老师的打油诗而报警,“高老师说的这些事情,了 解的人还好一点;如果不了解真相,会让别人对我产生误解。”邹平称,高 老师诋毁的不仅是他个人,还有整个武进高级中学。“他用多个网名在网络 上发帖说武高高考不行了、管理不善。但是实际上我们学校08年和09年还是 很成功的,高考质量考核拿了一等奖;今年的上线比例差不多,但这一届学 生当初的入学分数比往年低。”他认为,武进高级中学不存在高老师所说的 “高考不行”、“管理不善”。 • “如果这位特级教师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那么他是无形资产;但是现在 这种状态下,学校老师和领导层都认为他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武进高级中学 任教了……”邹平表示,将高老师交流出武进高级中学的方案是通过学校领导 层、校长办公会议确定的,“他自己已经在学校待不下去了。局里有过调查, 他自己也写了检查,说是‘任凭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
发电机
L=0
水轮机
尾水
功率 整流 屏
励磁 调节
器
机械液
调
压执行
速
机构
器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水轮机调节的任务和途径
一、水轮机调节的必要性
❊用电负荷是随时变化的
❊电能无法大量储存
会导致机组转速——频率、电压变化
❊电能生产必须满足电能质量的要求
大电网:f=50±0.2Hz V=Ve±(5~10%)Ve
四、水轮机调节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特点:
❊ 操作力大; ❊ 影响因素多,动作过程复杂; ❊ 功能多。调速器不仅能维持机组转速不变,而且还是机组主要控制设备之一。 机组的启动、停机、并网和加减负荷等操作也是调速器的主要功能。近代大型电 液调速器,又有许多附加功能,如:有功功率的成组调节,按有差特性分配各机 组之间的负荷,按水位调节,按开度调节以及卡普兰机组的波动控制等。水轮机 调速器同时还是安全监控系统的执行部分之一,当发生电气事故引起发电机突然 跳闸以后,调速器可以及时地将水轮机关闭,防止事态扩大。一旦事故消除,调 速器又能迅速起动机组,增加了备用机组快速投入的灵活性。
100 %
开导叶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四、具有硬反馈机构的调速系统 结论 虽然稳定,但是静态转速偏差大的问题仍然存在。还须改进!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五、具有软反馈机构的调速系统 缓冲器基本原理
Td
:为缓冲时间常数,和节流孔流量系数、过 流面积,活塞面积以及弹簧刚性系数有关。
2、限制开度作用 配压阀B上升时,接力器向右移动,即加大开度。随着开度 的增加,通过传动杆件造成S下降。S端的下降位移与接力器行程的变化成正比。 接力器开大到一定值时,S端走完原有间隙Δ,将使配压阀限制在中间位置及以下。 此时配压阀不能上升,接力器也就不能继续开大,其开度就达到了限制值。
搬动手轮或使电动机转动,都会经过减速器影响T的高、低,即改变间隙Δ的 大小。T上升即间隙加大,对应限制开度增加,反之则使限制开度减小。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六、具有操作控制机构的调速系统 (二)开度限制机构
3、开、停机作用
开机令:人为操作开度限制机构使T上升,杠杆STU以U为中心顺时针转动,S
的升高;配压阀活塞上升,接力器打开导叶,机组转速将逐渐提高。 接力器开大,反馈机构的动作,使配压阀向下回复; 开度限制机构的动作,使配压阀向下回复; 机组转速逐步上升,最后达到额定转速并稳定,开机完成。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九、变动负荷在并列机组间的分配
变动负荷按什么规则进行分配,同时引起多大的转速/频率偏 差?
总变动负荷
P P1 P2 P3
几何关系
n n0 n0 ac AC nmax nmin ep1nr1
P1 P1 P1 bc BC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二、直接作用式调速系统 离心摆的力学特性
在工作范围内的任意转速下,重块离心力FL与滑套所受的弹力FT总能使离心 摆处于动态平衡。滑套的位置L与离心摆的转速n呈现出一种线性比例关系。
因此,离心摆可以用于测量机组转速,同时将转速转换成位移。
该系统可以完成水轮机调节的基本任务!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六、具有操作控制机构的调速系统
(一)转速调整机构
组成: 转速调整机构由杠杆、电动机、减速器、手轮等组成,通过硬反馈机构的 传动杠杆起作用。人为搬动手轮或使电动机转动,都经过减速器引起P端上升或 下降。而P的升、降将影响杆AOB的稳定位置。 动作原理:设机组单机运行,原转速为n0,如使 P上升,则 O上升,杆AOB将以 A为中心反时针转动。
十、并列机组中转速调整机构的作用
结论: 如果电力系统很大,此时
则有
n Pri Pr1
1 epi
e p1
n 0
P1
n1Pr1 e p1nr1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十一、调速器在系统调频中的应用
1、转速死区定义
ix
n1 n2 nr
100%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四、具有硬反馈机构的调速系统 此为解决前述系统不稳定问题而提出。 系统结构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四、具有硬反馈机构的调速系统 系统工作过程分析 动态特性——稳定
小电网:f=50±0.5Hz V=Ve±(5~10%)Ve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水轮机调节的任务和途径
二、水轮机调节的任务
❈ 随着电力系统负荷的改变,水轮机相应地改变导水机构 的开度,机组转速恢复并保持为额定转速的过程,称为水轮 机调节。
❊ 根据电力系统负荷的变化,不断调整水轮机的输入功率, 保证机组的转速稳定是水轮机调节的基本任务。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四、具有硬反馈机构的调速系统 系统工作过程分析——调速器静特性曲线 静态特性——有差 静特性指标——永态转差系数bp,其值大小决定于DE之长。
bp
d (n / nr ) d (Y / Ymax )
bp
nmax nmin nr
结论:转速调整机构的动作,是使调速系统静特性发生平行移动。其 作用是:当机组单机运行时,可调整转速;当机组并网运行时,可调 整机组出力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六、具有操作控制机构的调速系统 (二)开度限制机构
1、组成 开度限制机构包括杠杆STU、直角杆IJK,以及与转速调整相似的控制 机构。S端与配压阀B之间是有间隙的连接。这一套机构可以人为限制接力器的开 度,也可以实现开、停机操作。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五、具有软反馈机构的调速系统 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五、具有软反馈机构的调速系统 系统动、静特性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五、具有软反馈机构的调速系统 结论
2、转速死区对负荷分配的影响
P
n e p nr
Pr
ix ep
Pr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十一、调速器在系统调频中的应用
3、结论
(1)一般情况下,ep 4% ;
P
n e p nr
Pr
ix ep
Pr
(2)担任调频任务的机组,调差率可较小;
停机令: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人为使T下降,强制配压阀活塞下移,接力器不断减
小导叶开度,直至完全关闭,完成停机动作。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七、水轮机调节系统的组成 调速系统
+ 操作机构
调速器
+ 对象(机组、电网)
水轮机调节系统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配压阀B升高,接力器开度加大,机组转速上升。 滑套 A升高,最后,配压阀回到中间位置时整个机构稳定下来。 与原有状态相比,操作的结果是使机组转速升高了,如达到n1。同时杠杆AOB 也稳定在新的A端较高的位置。反过来,如果人为使P下降,则会引起机组转速降 低,如在n2稳定下来。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水轮机调节的任务和途径
三、水轮机调节的途径和方法
❊ 机组转子运动方程
J
d
dt
Mt
Mg
❊ 途径
Mt QH
MtQH ❊方法Q f (a0)
通过人工手动方式或水轮机调速器自动方式实现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水轮机调节的任务和途径
八、水轮机调节系统静特性 3、参数描述
机组静特性一般采用调差率ep加以描述:它是水轮机调节系统静态特性 曲线上某一规定运行点斜率的负数。
ep
d (n / nr ) d (P / Pr )
ep
nmax nmin nr
100%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调速器的组成原理
Pr1
Pr1
整理:
n
P1 Pr1
e p1nr
P2 Pr 2
e p 2 nr
P Pri
nr
epi
Pj
P Pri
Pri epj
epi
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