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的常用类别详解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王”后带宾语“之”,作使动词:使……称王)
B、昂其值居为奇货
(形容词“昂”后带宾语“其值”,作使动词:使……高昂)
C、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退”带宾语“秦师”,使……退却)
D、外连横而斗诸侯
课堂练习二
1、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在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 类别。 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A 1.吾师道也( ) 2.吾从而师之(B )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 ) A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5.而耻学于师( ) B A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2、 与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的 用法相同的句子是( ABC ) A 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B 故务农于农桑 C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D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 E 项燕为楚将……楚人怜之
例: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囊、老聃
(名词“师”带宾语,用作意动:以……为师)《师说》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宾客”带宾语“其父”,用作意动:以……为宾客)
C、而耻学于师/则耻师焉/不耻相师
(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师”“相师”, 用作意动:以……为耻)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形容词“小”带宾语“鲁”,用作意动:以……为小)
2、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谓语动词前起修饰作用的名词可直接充 当状语。
(1)表方位、处所、时间
A、朝歌夜弦 (名词“朝”“夜”,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歌”“弦”的 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阿房宫赋》 B、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地 (方位名词“东”“北”分别作动词“割”“收”的状语, 表方位:向东,向北)《过秦论》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 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 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 上,在地下)《劝学》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

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

”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

其类型有四:1.事物——成为该事物:微禹,吾其鱼乎!《左传》则蚓而后可者也。

《孟子》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从左右,皆肘之。

(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范曾数目项王。

(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戚夫人泣。

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史记·留侯世家》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

《史记·项羽本纪》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候雁北。

《吕氏春秋》二、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

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

其类型主要有四:1.比喻动作的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战国策·秦策一》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贾谊《论积贮疏》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

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的灵活性指的是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词类属性。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动词,表示“穿锦”,这是因为该句语境中需要一个动词来描述行为 动作。
注意词类活用的规范性
词类活用的规范性指的是在语言使用 中,某些词类活用是不规范的,需要 避免使用。
VS
例如,“铁证如山”中的“铁证”, 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形容词来修 饰“如山”,这种用法就不符合语法 规范,应改为“铁证如山的事实”。
名词活用为动词
将名词用作动词,能够赋予事物新的动作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将名词“春风”转化为动词,形容春风的生机勃勃)。
丰富语言情感色彩
褒义词贬用
将原本表示褒奖或赞扬的词语用于描述贬义或批评的事物,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不满或讽刺 的情感。例如,“他是个天才的骗子”(将褒义词“天才”用于描述贬义事物“骗子”,强 调其欺骗手段高明)。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 词类活用的例句分析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 象,也是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的特殊 用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名词具象化
通过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具象事物或形象, 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梦 想是人生的翅膀”(将抽象名词“梦想” 具象化为“翅膀”,形容梦想对人生的支 撑作用)。
VS
具象名词抽象化
将具象名词转化为抽象概念或比喻,能够 使语言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例如,“爱 情是心灵的港湾”(将具象名词“爱情” 抽象化为“心灵的港湾”,形容爱情对心 灵的慰藉作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两种词类活用现象。

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

古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使之活”,意为:我使项伯活〔我救了项伯的命〕)。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烛之武退秦师(退秦师,使秦师撤退。

动词“退”,译为了“使……退”,即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又如: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寡人闻,即使寡人听到)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使江南两岸绿。

“绿”为形容词,译为了“使……绿”的意思,即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又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尊贵。

意为“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东封郑(封,应是“疆界”的意思,是个名词。

在这里,意为“使……成为疆界”,句子意思是: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即要灭掉郑国。

这个“封”便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具体用法:(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 A. 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B. 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例如:处于主语的位置:《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处于宾语的位置: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盟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②《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

”(处于宾语位置)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处于主语位置)(四)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第一,比喻动作行为的状态。

例如:①《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如:《鸿门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第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如:卒廷见相如。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如: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例如:“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第六,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例如:予分当引决。

分:按照。

第七,方位名词,表示动作的趋向或方位。

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西:向……第八,“岁、月、日”表示时局的频率。

月削月割。

日、月:每日,每月……第九,其他时间名词。

项伯复夜去。

意义和平时一样。

(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例如《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

例如:①《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②《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古代汉语5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5词类活用

名词意动用法
❖ 令我百岁后,皆鱼肉矣。 (《史记·魏其武安 侯列传》)
❖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 论》)
❖ 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幕天席地 ❖草菅人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及物动词
❖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
语·微子》) ❖ 天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汉书·武
帝纪》) ❖ 比较: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 使动用法 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 一般动词 欲因此降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使动用法 涉间不降楚。(史记·项羽本纪) 一般动词
不可。(战国策苏秦连 横约纵)
❖ 然得而腊(音西)之以为 饵,可以已大风、挛腕、
瘘、痢。(柳宗元《捕
蛇者说》)
❖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史记晋世家)
❖ 完璧归赵 ❖ 兵不血刃 ❖ 降龙伏虎
练习
❖ 持久清新口气。(纳爱斯牙膏)
❖ 溶栓胶囊,康复一人,幸福全家。(溶栓胶 囊广告)
❖ 你好焦人哦!(四川方言)
❖ 今先生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苏秦连 横约纵)
❖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 心上)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荀子·天论)
❖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帝壮其节。(后汉书·班超传) ❖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 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高考语文复习案【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复习案【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复习案【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功能发生临时变化,被用作另一类词语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是指将某些词用作动词来充当谓语,表示的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意动用法也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什么”。

通常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把……当作……”等。

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由名词或形容词来形成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将名词用作谓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例: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解析:名词“师”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语“吾”在主观上把“之”(他)作为老师来看待。

所以“师”应理解为“以……(之)为老师”或“把……(之)当作老师”。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解析:名词“宾客”作谓语,“其父”作宾语,主语“邑人”在主观上把“其父”作为宾客来看待。

所以“宾客”应理解为“以……(其父)为宾客”或“把……(其父)当作宾客”,翻译时可译为“以宾客之礼对待……”。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解析:名词“侣”和“友”作谓语,“鱼虾”和“麋鹿”作宾语,主语在主观上把“鱼虾”作为同伴来看待,把“麋鹿”作为朋友来看待。

所以“侣”应理解为“以……(鱼虾)为侣”或“把……(鱼虾)当作侣”,“友”应理解为“以……(麋鹿)为友”或“把……(麋鹿)当作友”。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解析:名词“亲”和“子”作谓语,“其亲”和“其子”作宾语,主语“人”在主观上把“其亲”作为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把“其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来看待。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一)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一)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一)词类活用的六大类型及例子详解1. 名词名词是用来表示人、动物、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的东西的词类。

它通常可以用于主语、宾语、定语和补语的位置。

以下是一些名词的例子:•人:学生、教师、医生•动物:猫、狗、鸟•事物:书、桌子、汽车•地点:学校、医院、公园2. 动词动词是用来表示行为、状态或存在的词类。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活用形式来表示时态、人称和语态等变化。

以下是一些动词的例子:•行为:跑、吃、睡觉•状态:喜欢、担心、健康•存在:是、在、有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类。

它可以表达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等。

以下是一些形容词的例子:•大:大房间、大城市•漂亮:漂亮的花、漂亮的女孩•快乐:快乐的笑声、快乐的时光4.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类。

它可以表示程度、方式、时间、地点等。

以下是一些副词的例子:•程度:非常、很、稍微•方式:慢慢地、轻轻地、快速地•时间:经常、从前、立刻•地点:这里、那里、外面5. 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类。

它可以指示人或事物的身份、数量和位置等。

以下是一些代词的例子:•人称:我、你、他•指示:这、那、这些•疑问:谁、什么、哪个•数量:几个、一些、许多•关系:谁的、哪个、那个6.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与其他部分之间关系的词类。

它通常用于介词短语中,表达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等。

以下是一些介词的例子:•时间:在、从、到•地点:在、向、离•原因:因为、由于、为了•目的:为了、以便、关于以上是六大词类活用类型的简要介绍以及一些例子,理解词类的不同用途和功能,对于提升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不同的词类组合和活用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和准确。

7. 数词数词是用来表示数量的词类。

它可以表示具体的数目、顺序、比例等。

以下是一些数词的例子:•基数词:一、二、三•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分数词:一半、三分之一•百分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十数词在写作中经常用于描述具体的数量、排序和比例关系,使得文章更加具体和准确。

词类活用自用课件

词类活用自用课件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可以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备其他词类的语法功能,如名词用 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等。这种活用现象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更加灵活多变。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使江南岸绿”。
03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语法判断法
总结词
依据语法结构判断词类活用
指动词临时用作名词、形容词或副词 等。例如:“壮志未酬,病死原野。 ”中的“病”是动词用作名词。
副词活用
指副词临时用作名词、动词或形容词 等。例如:“近水楼台先得月。”中 的“先”是副词用作形容词。
词类活用的历史发展
先秦时期
词类活用现象较多,但理 论归纳较少。
汉代
开始有学者对词类活用现 象进行归纳和解释,如《 说文解字》中对词类活用 的解释。
注意事项
01
02
03
尊重语法规则
在运用词类活用时,必须 符合语法规则,不能随意 乱用。
注意语境
在不同的语境下,词类活 用的表达效果可能会有所 不同,需要结合上下文语 境进行判断。
避免过度使用
虽然词类活用可以使语言 表达更加丰富,但过度使 用可能会影响语言的清晰 度和可读性。
词类活用的常见误区与纠正
语义判断法
总结词
依据语境意义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语义关系来判断词语是否发生了词类活用。例如,“春风又绿 江南岸”中的“绿”原为形容词“绿色”,但在句中表示“使江南岸变绿”,因 此被活用为动词。
04
词类活用的意义与作用
丰富语言表达
01 动词活用为名词
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表达力,如“他是一位 思想家”(将“思想”一词由动词变为名词,突 出了其思想领域的专长)。

(完整版)词类活用6大类型

(完整版)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 大类型(一)名词作状语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依据秦的法律)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

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间:从小路)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向上、向下)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上面第1 句中的“翼”。

(2)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如上面第2 句中的“兄”。

(3)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如上面第3 句中的“箕畚”。

(4)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

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如上面第4 句中的“法”。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上面第5 句中的“间”。

(6)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如上面第6句中的“日”(7)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的介词。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

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

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词类活用,是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一般来讲,高中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 形容词使动用法。

11. 形容词意动用法。

12. 数词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

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轼《石钟山记》) ——不能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 ——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满分必备攻略今年高考考什么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蒲松龄《促织》)——“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令尹南.辕反旆。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A句“长、短”形容词用作名词。 B句“贵、贱”形容词作动词。贵,看重;贱,轻视。 C句“侯”,名词作动词,“继”动词用作名词。 D句“亲、远”形容词作动词。
知识 讲解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 面,不作句子的主语,而是对这个动词 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现代汉语 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 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 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名、形(带了宾语)
(一)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位置,一般活用为名词。 例如: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至,到的人 译文:那么那到的人又更加少啦。
(二)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位置,一般活用为名词。 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 坚,坚固的铠甲;锐,锋利的武器 译文: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拿锋利的武器,讨伐无道之人,诛杀残暴的秦君。
A句“函”名词用作动词,正确。 B句 “函”,名词作状语,正确。 C句 “师”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态度,正确。 D句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狗一样。
知识 讲解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文言文句中谓语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 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这种词法现象叫使动用 法。 根据使动词语活用为使动词之前的词性,使动用 法又可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名次的使动用法、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
知识 讲解
名词作状语
【句子结构】 (定语) 主语 ﹝ 名、代
动、形
状语 ﹞ 介+名、代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动、形(不带宾语) 名、代
名、形(带了宾语)
动、形
(一)表动作行为的凭借 例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舟,凭借船(乘船) 译文: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 (二)表动作行为的状态 例如:(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例举,附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例举,附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例举,附练习题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

“词类活用”的类型 11、名词作动词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

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

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3)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5、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6、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词类活用”的类型 21、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词类的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分类: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名词作状语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2、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2、形容词作动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数词的活用1、数词作名词2、数词作动词3、数词作副词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名词+名词。

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就把它们看成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也即后一个名词或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绳枢之子(《过秦论》)验证:纨绔子弟一诺千金轻车熟路车水马龙身体力行②、名词+代词"之、其、尔、汝、我"。

"之"作代词,大多作宾语(有时作兼语,但不作主语),名词带了宾语"之",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

如: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名之者谁?(《醉翁亭记》)③、副词+名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它一般不能修饰、限制名词。

如果名词用在副词之后,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如: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不蔓不枝。

(《爱莲说》)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成语验证:不毛之地莫名其妙不胫而走先礼后兵不翼而飞观望不前未雨绸缪④、能愿动词+名词。

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和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如“能、会、应、肯、要、愿、须”等。

助动词后不带名词,如果带了,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沛公欲王关中。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5
六、意动用法(例句)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把他当作老师 当作老师
形容词 吾妻之美
认为
我者
认为我美 认为我美
16
七、为动用法(解说)
为了
谓语和宾语 之间有了目 目 的关系
17
七、为动用法(例句)
动词
等死,(我们)死 国可乎? 等死,(我们) 国可乎? ,(我们
为了 为了国家而死
1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事不目 而臆断其有无,
用’91上海题印证: 91上海题印证: 上海题印证 下列各项中的加横线的词与“ 下列各项中的加横线的词与 “ 即 面 署第一”句中“ 署第一”句中“面”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楚左尹项伯者, C、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是以君子远 D、卒廷见相如
二、记忆各类词的活用类别,做到心中有数 记忆各类词的活用类别, 名词活用为状语和动词 形容词活用成名词 活用为状语和动词, ①名词活用为状语和动词,形容词活用成名词 和动词,动词活用成名词和特殊动词 数词活 活用成名词和特殊动词, 和动词,动词活用成名词和特殊动词,数词活 用成动词和形容词。 用成动词和形容词。 ②动词包括一般动词和特殊动词。特殊动词包 动词包括一般动词和特殊动词。特殊动词 动词包 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为动用法, 括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为动用法,意动用法 当作”“ 认为……怎 的翻译形式为 “ 把 ……当作”“ 认为 当作 ”“认为 怎 么样” 使动用法的翻译形式为“ 么样”,使动用法的翻译形式为“使……怎么 怎么 样”,为动用法译为“为……而”,也就是说 为动用法译为“ 而 能译为以上形式的就分别属于意动、使动、 能译为以上形式的就分别属于意动、使动、为 动用法。 动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食饮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句中的“日”修饰动词“食饮”,作状语,表示时间,可
译为“每天”。 自吾世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捕蛇者说》)
句中的“日”修饰形容词“蹙”(窘迫),作状语,表示 发展变化,可译为“一天天地”。
动词活用
(一)动词用作名词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句中的“亡”原是动词,在此句中受“追”支配,活用作
2、名词+介词结构
一狼洞其中。(《狼》) 句中的“洞”原为名词,后面带补语“(于)其中”(在
柴堆中),活用作动词,当“打洞”讲。
3、能愿动词+名词+宾语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句中“名”原为名词,前面也有能愿动词“能”(后
面又带宾语“一处”),活用作动词,当“说出”讲。
4、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名词
(三)动词的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的“羞”意为“以……为羞耻”。
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用作名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句中“险”原是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平”的宾语,活用
作名词,当“险峻的山”讲。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残暴。(《陈涉世家》)
句中的“坚”“锐”原是形容词,在此句中活用作名词, 意为“坚固的胄甲”“锐利的武器”。
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响”作状语,当“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讲;“景”也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2、表示工具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句中的"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工具,可译
为“用箕畚”。
3、表示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句中的“兄”修饰动词“事”,做状语,表示态
度。可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
4、表示处所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句中的“外”原为方位名词,修饰动词“将”,作状语,
表示处所,可译为“在外地”。
5、表示趋向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苏武传》) 句中的“上”原为方位名词,修饰动词“通”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前一句中的“绿”意为“使……变绿”,后一句中的“愚” 意为“使……愚蠢”。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单于壮其节。(《苏武传》) 诚甘乐之。(《苏武传》)
文言文中,名词经常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前面,对动词起修 饰作用,充当状语,翻译时要加上适当的介词。
1、表示比喻,有“像……似的”“像……那样地”的意 思。例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句中的“斗”“蛇”分别修饰动词“折”“行”,作状语,
表示比喻,可译为“像北斗星一样地”“像蛇一样地”。
词类活用的常用类别
名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判断的依据主要有:
1、名词+宾语。例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句中的“面”原为名词,后面带宾语“山”,活用作动词,
当“面向着”讲。 策骞驴,囊图书。(《中山狼传》)
“策”的意思是“鞭打”,“囊”的意思是用“用布袋装”, 都活用为动词。
句中的“梯”原为名词,后面有连词“而”连接,活用 作动词,当“架梯子”讲。
6、名词作谓语
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句中的“王”原为名词,充当句子的谓语,活用
作 动词,当“称王”讲。
7、“所”+名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句中的“罾”原为名词(渔网),前面有“所”字,活用作 动词,当“用网捕”讲。
2、能愿动词+形容词
形容词用在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作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句中的“穷”原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为“走到尽头”。
3、所+形容词
形容词用在“所”后面,活用作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论贵粟疏》) 此句中的“贵”意为“重视”,“贱”意为“轻视”, “卑”是“看轻”之意,“尊”是“尊重”之意。
名词,当“溃败的军队”讲。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句中“出”“入”原本都是动词,在此句中分别充当动词
谓语“殚”“竭”的宾语,因此活用作名词,当“出产的东 西”“收入的东西”讲。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前一句中的“活”、后一句中的“生”,意思都是 “使……活下去”。
(二)名词活用作使动动词或意动动词。
所谓生死而肉白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句中“肉”意为“使……长肉”,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师说》)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上面两句中的“师”意为“以……为师”,“宾客”意为 “把……看成宾客”,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三)名词作状语
(二)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在句中可以充当谓语,但不能带宾语。在文言文中, 有的形容词取代动词的作用带有宾语,这样形容词就活用作 动词。
1、形容词+名词。形容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前,如果不
是偏正关系,而是动宾关系,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作动词。 例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句中“亲”“远”原是形容词,在此句中分别带有宾语 “贤臣”“小人”,因而活用作动词,意为“亲 近”“疏远”讲。
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冯婉贞》) “齑粉”原为名词(粉末),前面有副词“不”,活用作
动词,当“成为粉末”讲。
5、“而”+名词(或名词+“而”)
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冯婉 贞》)
句中的“前”原为方位名词,前面有连词“而”连接,活 用作动词,当“奔向前来”讲。
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李愬雪夜入蔡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