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丁晓平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了解“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的严重损失。

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了解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文件。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整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文革”时期教育的破坏,新时期教育的繁荣,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局势作保障,而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又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科教兴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难点: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导入:(课件展示)
“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
孙后代。

”——《世界教育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为本,在于育人。

”——江泽民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进行朗读,(学生朗读之后)这三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启发学生思考,旨在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得出答案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内涵)
生: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师:很好。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就很好的概括了它们。

既然教育对一个国家如此重要,那么今天我们就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件展示,板书结合)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课前提示,大致了解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一
分钟左右)
好,现在我们来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虽也有例外,如李清照等。

古代女子是被禁入学堂的,男子有但也很少,而不是像现在同学们这样安心的坐在教室里学习,因此同学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

那为什么古代与现在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异呢?归根结底就是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发生的改变。

首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板书,多媒体展示)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措施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就?(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3分钟左右)
学生积极回答,活跃了课堂气氛。

然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具体详细的讲述,同时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同步操作,图文并茂,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赢,理解和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师: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到1965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可观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板书,课件展示)
成就: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意义:奠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大批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师:结合所学的政治、经济等,我们来看:
1949 1956年底1966年1976年1977年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政局混乱拨乱反正
经济缓慢发展经济恢复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从上面这幅图中认识到1949年到1966年这一段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刚才我们所学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

那我们知道1966年到1976年这时期我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时期政治混乱、经济缓慢发展甚至后退,那教育在这一时期又有怎样的发展呢?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个内容的学习:“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请同学们先看课文。

(板书,课件播放)
师:“文化大革命”的这场政治风暴,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成为重灾区之一,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点名提问)师:刚才这位同学回答的不错,现在我们就具体来看。

(课件展示文化大革命对教育冲击表现,教师进行讲述)
师:说到文化大革命,我们老一辈经历过的人都谈虎色变,这里我们就不作详细介绍,有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查看相关资料。

与此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也在全国展开,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具体体现在:(板书,课件展示)
展示:
2、“教育革命”
①领导体制: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②教学体制:“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③高校招生: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师:如此还不够,1970年中央提出了高校恢复招生,但,课件播放:
①对象:工农兵
②方法: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结合。

③影响: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这样的招生条件很苛刻,对吧?那同学们想想,如果你们处于那时代,又是地主阶级的孩子,你们说说还能上学吗?
(同学们思考)回答:不能
师:对,那是绝对的。

因为那时地主阶级是批斗的对象,不仅如此,很多有文化的都被批斗了。

这样一来呢,同学们想想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右边有一个资料卡片,同学们结合问题看一下。

老师会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生: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

师:很好。

综合上述的内容,文化大革命岁教育事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闹停课,学校不招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文化的不学文化了搞文化都劳动去了,教育谁来继续?是不是就造成文化断层和人才断层呢?
生:是。

师:该学习的搞劳动,最后文盲的增多了,是不是就导致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降低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呢?
生:嗯。

师:那么我们就总结一下。

(课件展示)
展示:
4、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师:十年的活动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断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1977年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为此我们的领导者怎么做呢?首先是什么成为了“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标志之一呢?
生:恢复高考!
师: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到最后一个内容的学习: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板书,课件播放)文革结束后,教育界经过了拨乱反正,恢复了高考,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光明、新的曙光。

1977年12月,全国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

(课件展示图片)
师: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有句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同学们知道是哪一年谁提出的吗?
生:1983年,邓小平。

师:嗯,对于邓小平,同学生已经不陌生,老师也就不用再介绍了。

邓小平的一句话,成为了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给学生,加深其印象)
师:1987年十三大又提出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目标。

不过对此还不够,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什么战略呢?
生:“科教兴国”战略!
师:那何为“科教兴国”呢?顾名思义,科,就是科技,教,就是教育。

如何给它下一个定义呢?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展示)
师: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结合所学知识和当时的背景,同学们思考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想问题都很全面,很好,这是很值得鼓励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

(课件播放)那请同学们再思考,它的实施有什么样的意义?(点名提问并适时引导,最后课件展示,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理解科教兴国的伟大意义)
师:科教兴国的提出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除了这个,同学们还想到其他的原因吗?根据刚才所画的图,是不是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有利的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由此我们可得:教育的发展要有利的政局做保障。

那反过来呢?教育的发展是不是也会促进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呢?
生:会。

师:由于“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从而促进了
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因此“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

所以看待事情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做题时也是。

(旨在培养学生联系看问题的能力)最后我们来看新时期的教育成就。

取得怎样的成就呢?(课件展示)
展示:
2、成就
(1)教育立法进步较大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
(3)中等教育实行普教、职教并举。

(4)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师:教育立法进步较大,哪些立法呢?哪位同学愿意说一下!
学生举手回答:有《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

师:很好,请坐。

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用法律来保护教育的发展。

师:对,体现了我国实施了“依法治教”(副板书)。

课文中有一个知识链接,同学们看一下,了解从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有什么变化,结合刚才所学的内容,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的变化。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图片,简单地向同学们
介绍教育发展的成就,如九年义务、211工程,联系学生的切身经历,使同学们感受科教兴国的伟大意义,同时展望教育发展的美好前景,说明学生是振兴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人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师:好。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所学的内容。

(课件展示)(带领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做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学到的知识如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展示习题:
1、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
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B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3、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性质确定下来的是B
A、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为人民服务》
4、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C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做题中教师一一给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同时也巩固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对重难点的把握)
师:同学们做得不错,不过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下去多看和多背。

同时预习下节内容。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