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师说:“彼童子之才,吾无以教之。

”翻译:老师说:“那个小孩的才华,我无法教诲。

”二、被动句1.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我能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一把火,可惜化为焦土。

三、倒装句1. 原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他无礼于晋国,而且还背叛了楚国。

2. 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生死也是大事,难道不痛苦吗?四、省略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五、宾语前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愁。

”六、定语后置句1. 原文:吾友孟尝君,其人风流倜傥,才子也。

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他这个人风流倜傥,是个才子。

2. 原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他学习道理比我早。

七、状语后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以上文言文常考句式及其翻译,仅为冰山一角。

学习文言文,还需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

岳飞诉冤文言句式及翻译

岳飞诉冤文言句式及翻译

岳飞诉冤文言句式及翻译【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

他忠诚报国,勇敢善战,可惜在抗金战争的关键时刻被奸臣秦桧陷害致死。

岳飞死后,世人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英勇,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岳飞诉冤》。

【岳飞诉冤文言句式分析】《岳飞诉冤》采用了文言文的形式,表达了岳飞冤屈的情感。

文言文的表达有其独特的句式和语法,下面分析几个典型的句式:1.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为了强调谓语,常常将主语放在谓语之后,如“忠臣孤子,陷于疑网”。

2.被动句:文言文中用“受……之……”的结构表示被动,如“孤臣冤屈,无所诉告”。

3.偏正句:用“若……者”的结构表示强调,如“若飞之冤,古今共鉴”。

4.宾语前置:将宾语放在谓语之前,如“求忠臣之子,而罪之”。

【岳飞诉冤文言句式翻译】以下是《岳飞诉冤》的部分文言句式翻译:1.忠臣孤子,陷于疑网。

——> 忠诚的臣子,陷入怀疑的罗网。

2.孤臣冤屈,无所诉告。

——> 孤独的臣子,冤屈无法申诉。

3.若飞之冤,古今共鉴。

——> 像岳飞这样的冤屈,古今世人共同见证。

4.求忠臣之子,而罪之。

——> 寻找忠诚的臣子的后代,却加罪于他们。

【实用文言翻译技巧】1.了解文言文的特有句式,如主谓倒装、被动句、偏正句等,以便在翻译时准确表达原文含义。

2.注意词语的替换,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

3.保持原文的韵律和意境,尽量使翻译后的句子富有诗意。

通过分析《岳飞诉冤》的文言句式及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岳飞忠诚勇敢的形象,同时也掌握了实用的文言翻译技巧。

文言句式及翻译

文言句式及翻译

• 【答案和解析】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 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 (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 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4、翻译: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 而无一言,何也?( 08年广东高考卷) 【答案和解析】常人有点小的善行,很少不 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不说一 句话,为什么呢?
宾语前臵 谓语前臵(主谓倒装) 定语后臵 状语后臵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谓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何操” “安在” “何为” “操何” “在安” “为何”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 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臵。
• 2014江苏卷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 乏矣。 (4分) • (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 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4、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 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 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 如:“甚矣,汝之不惠。” • “美哉,我少年中国。” • 不仁哉!梁惠王也 。
翻译下列句子: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 具告以事。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
•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语:“以”、 “于”、“乎” 等。 •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臵于谓语部分后。
• 2014浙江卷 (2)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 于寒素中,惟恐不及。(4分) • (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 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 生怕做不到。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以表达判断、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翻译时,一般将判断词“者”、“也”、“乃”、“即”等译为“是”、“就是”等。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将句子中的成分颠倒过来。

翻译时,要将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语序。

1. 宾语前置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2. 定语后置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3. 状语后置例句:吾从而师之。

翻译: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四、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表达被动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被”、“受”等词语表示被动。

例句:孟子见梁惠王。

翻译:孟子见到梁惠王。

五、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表达疑问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例句:子曰:“何如?”翻译:孔子说:“怎么样?”六、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固定句式的特点。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1】死生,昼夜事也。

【判断句】译文:死生是早晚间的是情。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判断句】译文:而处境艰难险恶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断地发生,不是人也间的能忍受的。

【3】为巡船所物色。

【被动句】译文:被元兵巡逻船盘查。

【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被动句】译文: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5】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状语后置句】译文:天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河一带你追我躲。

【6】将请罪君。

【状语后置句】译文:准备向君王请罪。

【7】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判断句】译文:不能说不是这五人的功劳呀。

【8】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判断句,被动句】译文:这五个人,就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

【9】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判断句】译文:这实在是百年难得际遇啊。

【10】激昂达义。

【被动句】译文:为达义所激动。

【11】谁为哀者、【宾语前置,或省略句】译文:在为谁悲痛?【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译文:本郡有声的士大夫们向当地行政长官请求。

【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状语后置】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竖立碑石。

【14】显荣于身后。

【状语后置】译文:在他死后享受到荣耀。

【1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定语后置】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

【16】扼腕墓道。

【省略句;状语后置】译文:在墓道上握腕惋惜。

【17】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译文:这是我的国错。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判断句】译文: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军却损害他人是不仁的。

【19】夫晋,何厌之有、【宾前】译文:晋国那里有满足的时候呢;【20】以其无礼与晋。

【状后】译文:因为它曾对晋国无利。

【21】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句】译文:从属于晋的同时也从属于楚。

【2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后】译文: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23】若亡郑而有益君。

【状后】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24】若舍郑而以为东道住。

文言实虚词句式翻译

文言实虚词句式翻译

在此
承接连词
吾祖死于是
词语
古义
指出, 给人看。 行,品行;为 ,是 把…当做
今义
为指导工作而发出 的品头或书面意见 举动
例句
璧有瑕,请指示王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以为神
指示
行为 以为 可以 从而
祖父
认为
可以…凭 从 跟随;而 而且。
能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吾从而师之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 荆棘
连词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 的)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推辞)
臣等不肖,请辞去(告辞)
六、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 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 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 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 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
“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表原因的虚词
3、用来,靠它来
表示因果关系 余叩所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的关联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词语
古义
因为心思 妃嫔 鱼和肉 侍卫人员 作祭礼的 牲畜
崤山以东、 函谷关以西
今义
例句
用心
美人
读书用功或肯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 动脑筋 泉,用心一也 美貌女子 鱼的肉 1、方位词 2、控制 为正义而死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

【古文】文言文阅读之句式与翻译课件-六年级语文部编版

【古文】文言文阅读之句式与翻译课件-六年级语文部编版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 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史记》)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 败齐军,攻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 侯各国。
壹留
1.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 物名、朝代、度 量衡等专有名词
2.古今通用词语。
④“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伍调
把文言句中的变式句(谓语前置句、宾语前 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按现代 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文从句顺要补调
流畅翻译五字诀
字 留删 换
句 补调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等 均保留不译 ; 与古今通用词语可保留。
肆补
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千万不要无中生有的乱增添内容
翻译下列句子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无实意,) 译: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同上。也:助词,句中表停,顿无实意)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5.公将鼓之(助词,补充音节,无实意) 译:鲁庄公就要击鼓进攻。
贰删
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如部分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发语词等;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二、省略句 三、倒装句 四、被动句(有标志词的被动句)

文言文倒装句翻译四种

文言文倒装句翻译四种

文言文倒装句翻译四种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的相应句式的语序如果有所不同时,翻译中要将文言语序移位。

这几种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是文言文固定说法,并非是什么倒装句,只是为了便于记忆,学会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才将它当作理科公式一样,利用它来获取新知识罢了。

主谓倒装如:(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如果不交换顺序译为:“非常,你不聪明”,不符合现在阅读习惯。

此处倒装的目的是为了强调谓语部分“甚矣”但为了符合现代阅读习惯,只能损失这种强调意味了。

标准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作用与分析同上。

译文: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宾语前置有四种常见情况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A.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疑问代词,作与的宾语。

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起呢? B.大王来何操?何,疑问代词,作操的宾语。

译文:大王来带着什么(东西)?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A.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余,第一人称代词,作欺的宾语。

译文:古时的人没有欺我。

B.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我,第一人称代词,作顾的宾语。

译文:没有人肯照顾我。

三、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如: A.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正常语序为:有何功哉?译文:有什么用处呢? B.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正常语序为:求,无乃是尔过与?译文:冉求,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四、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A.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百姓)呢? B.是以见效。

(《屈原列传》)译文:因为这个被放逐。

定语后置如:(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高”修饰“庙堂”,即“高庙堂”;“远”修饰“江湖”,即“远江湖”。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以皆是也。

(《石钟山记》)“铿然有声”为定语,修饰中心语“石”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如:(1)天下可运于掌。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版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版

把握固定句式翻译准确快捷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译为“有个……的人”.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2、“以……为……”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4、“有无以”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译为“所以因此……”.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8、“然则”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④救赵孰与勿救“孰与”此式表示比较和选择.译为“与……比,哪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0、“何……之有”此式系“有何……”的倒装,借助“之”字把宾语提到前面.可以译为“有什么……呢”例如:公输:“宋何罪之有”11、“无乃……乎”此式表示用委婉的语气对某一情况事情加以推测商榷.译为“恐怕只怕……吧”.例如崤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2、“不亦……乎”此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译为“不也是……吗”或“岂不是……吗”.如卖油翁:“吾射不亦精乎”13、“得无……乎耶”此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诘问.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如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14、“得非……与”“岂非……与”,表反反问,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如: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15、“如若、奈……何”此式表示对某事人、物怎样对待或处置.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如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西门豹治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15、“何为”此式多用于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译为“为什么”.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16、“何以……为”此式用于反问.可译为“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或者“有什么……呢”.例如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时“以”可以省略,变成“何……为”形式.译为“要……干什么”.如项羽本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7、“与其……孰若”此式表示语意的选择.可译为“与其……不如”.如冯婉贞:“与其坐而等亡,孰若起而拯之”18、“之谓也”此式既可用于句末,又可用于句中.用于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译为“说的就是……啊”.如果用于句中,省去“也”,变为“之谓”,当是另一种译法.译为“这就叫做……”.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两例:“……夫子之谓也.”和“此之谓失其本心.”其……之谓也:大概说的就是……吧19、“何有于”此式中动词“有”,带上了一个前置宾语“何”,又用介词“于”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所组成的介词结构加以修饰.译为“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如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0、“既……且又、亦”此式表示二者兼有及语意的递进.译为“既……又……”.如诗经·小雅:“丧乱既平,既安且宁.”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21、何其……: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①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②赐,汝来何其晚也22、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①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②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23、“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焉”不起作用.例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浅谈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解题技巧一、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例如: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译文:孟子说:“如今服事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巨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定胜利.’如令所说的好臣于,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武力强大,这等于是去帮助夏桀.从当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当今的风俗习气,即便把整个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三、察对话,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例如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沛公曰孰与君少张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这里总共三句话,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四、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五、据修辞,定句读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对称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反复——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六、辨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例如: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子为子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墨子·贵义译文: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现在有人说:'我给你帽子和鞋,砍断你的手脚,你肯干吗'你一定不肯干.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鞋帽不如你的手足贵重啊又说:'给你天下,杀死你,你肯干吗'你也一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原因是天下不如你身体贵重啊.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至互相残杀,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精心整理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常见的疑难固定格式:1.“……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若’'文:2.“所以”——A .表原因,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

B .表凭借、依靠、方法、工具,译为:“用来……的(人、事或物)”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强盗的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我们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的原因,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啊。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卖③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飘泊四方、孤独无依,相似的东西是什么?就像那在天地间飞来飞去的一只孤独的沙鸥。

④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雪花纷飞相似的东西是什么?撒在空中的盐勉强可以相比较,却比不上随风起舞的杨花柳絮。

4.“有所……”——“有……”、“有……的(人、事、物)”、“无所……”——“没有……”、“没有……的(人、事、物)”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5.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②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兮奈若何?——译文: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啊姬,对你怎么办?6.唯(惟)……之……、唯(惟)……是……——“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

其中“唯(惟)”是副词“只”,其中“是”、“之”是宾语前置标志)①唯(惟)余马首是瞻。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

(意译:只听从我的指挥)②唯(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只听“耶”每④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译文: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8.“无乃……乎”、“非乃……乎”、“不乃……乎”——“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翻译

一、固定句式:夫(盖、盖亦、盖其)……也。

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关于战斗,那是因为勇气。

解析:此句式用于表达原因或理由,夫、盖、盖亦、盖其均为“因为”之意,也用于引起下文。

二、固定句式:……者,……也。

例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知识丰富的人为友,都是有益的。

解析:此句式用于下定义,……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三、固定句式:……者,……之(者)也。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者,……之(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四、固定句式:……也,……也。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并列关系,……也,……也表示“……,……”。

五、固定句式:……,……,……,……。

例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终究是要死的,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解析:此句式用于列举,……,……,……,……表示“……,……,……,……”。

六、固定句式:……,……,……,……,……。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地势柔顺,君子应当厚德载物。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七、固定句式:……,……,……,……,……,……。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综上所述,文言文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汉语的壮丽画卷。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言文疑问例句及翻译

文言文疑问例句及翻译

一、例句一:原文:孔子曰:“何斯之来也?”翻译:孔子说:“这是什么原因来的呢?”解析:此句中,“何”字作为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斯”字作为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事物。

整句结构为“何……之……也”,是文言文中的典型疑问句式。

二、例句二:原文:子路问:“由也何如?”翻译:子路问:“我怎么样?”解析:此句中,“何如”是文言文中的疑问词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

句式为“子路问……何如”,是文言文中的典型疑问句式。

三、例句三:原文:孟子曰:“君知夫龙乎?”翻译:孟子说:“您知道龙吗?”解析:此句中,“夫”字作为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龙”作为名词,指代具体事物。

整句结构为“孟子曰……君知夫……乎”,是文言文中的典型疑问句式。

四、例句四:原文:子贡问曰:“乡人皆谓子好勇,然乎?”翻译:子贡问道:“乡里人都说您勇敢,是这样的吗?”解析:此句中,“然乎”是文言文中的疑问词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这样的吗”。

句式为“子贡问曰……然乎”,是文言文中的典型疑问句式。

五、例句五:原文:孔子曰:“吾闻君子之学也,欲其无变乎?”翻译:孔子说:“我听说君子学习,是希望不改变自己吗?”解析:此句中,“欲其无变乎”是文言文中的疑问词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希望不改变自己吗”。

句式为“孔子曰……欲其无变乎”,是文言文中的典型疑问句式。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疑问句的结构特点:疑问代词、疑问词组、疑问句式等。

这些特点对于理解文言文中的疑问句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疑问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及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及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及翻译(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如:①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

例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荀林父侍奉国君,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实为国家的栋梁之臣,怎能为一时失职而杀他!“何如”,相当于“怎样”“哪个”。

“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

”(《史记·张释之列传》)——“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

”又如: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因此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远?”“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自勉啊!“何……为”,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为什么哭呢?”(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 ……何如…… ……孰若…… ……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

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认为廉颇将军和秦王比谁更厉害?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1、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例如: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今吾之优越,犹人只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现在的越国是心腹大患,但大王不先讨伐越国而去讨伐齐国,不就是错了嘛!2、何(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如:①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我有车但是如果别人都不敢来借,那我还要车干什么呢?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何……之有可译为:“有……呢?”例如: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2020年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

2020年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整理版)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

译为“有个……的人”。

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

”2、“以……为……” 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

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

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

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

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

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

”《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

译为“所以(因此)……”。

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

”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

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

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

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

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8、“然则”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

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

孟子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孟子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原文: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下》)翻译: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他的本心。

2.原文:此非所以跨海内也。

(《孟子·梁惠王上》)翻译:这并不是用来统一天下的方法。

二、疑问句1.原文:何以异于刺人而杀之?(《孟子·梁惠王下》)翻译:这与刺人杀人有什么不同?2.原文: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梁惠王下》)翻译:请问先生擅长什么?三、省略句1.原文:孟施舍知其不可而为之。

(《孟子·离娄上》)翻译:孟施舍知道不可能还去尝试。

2.原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滕文公上》)翻译:人与禽兽的区别几乎很少。

四、倒装句1.原文:是亦不可以已已乎?(《孟子·梁惠王上》)翻译:这难道不是也应该停止吗?2.原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离娄上》)翻译:君子的恩泽,五世之后就会断绝。

五、宾语前置句1.原文: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孟子·离娄上》)翻译: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之中。

2.原文:此所谓失其本心者也。

(《孟子·告子下》)翻译: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他的本心。

六、定语后置句1.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上》)翻译:得道的人得到很多帮助,失道的人得到很少帮助。

2.原文: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

(《孟子·梁惠王下》)翻译:现在大王在这里演奏音乐,百姓听到大王钟鼓的声音,都皱着眉头,互相告诉。

以上列举了孟子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及其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并灵活运用这些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课件101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课件101张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 语提到主语的前面,叫做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 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主语+谓语)
渺渺兮予怀
贤哉回也
定语后置
定语
定语
放在名词前面,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语。 (定语+名词)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 把定语放在“中的心”词是之定后语,的这标种志情。况叫定语后置。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定语后置句小结
1、中心语+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3、中心语+之+定语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5、中心语+数量词
白璧一双
状语后置总结
1 、“以……”的形式 (盛以锦囊) 2 、“于……”的形式( 月出于东山之上 ) 3、 “乎……”的形式 (生乎吾前)
四、介词宾语前置。
例: 1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介词
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
共同组成介宾短语,做动词、形容 词的修饰成分或补充成分,表示处 所、方向、时间、状态、方式、原 因、目的、范围、对象、施受对象、
根据等。 1、表对象、关联的:把、被、对、
对于、关于 2、表处所、方向的:在、向、从、
1、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二、省略谓语
在并列的句子中,如果前、后句子用了同样 的动词,在后句中这个动词有时就会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40】【文言固定句式翻译】【标准版】

【40】【文言固定句式翻译】【标准版】

【40】【【文言固定句式翻译】【标准版】】【一】【表示疑问之文言固定句式】【1】【奈何】【翻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节选)》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翻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4】“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翻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5】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6】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翻译为:所……的是什么?】【7】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木兰所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所惦记的是什么?【5】【奈……何、若……何、如……何】【翻译为:把……怎么办、把……怎么样。

】【8】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9】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10】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6】【孰与……,与……孰】【翻译为:跟……比较,哪一个……】【1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翻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12】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诸葛亮:“现在马谡获死罪,现已军法处置,丞相为什么哭呢?”【1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之文言固定句式】【8】【何……哉(也)?】【翻译为:怎么能……呢?】【1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怎么能富贵呢?【15】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9】【何……为?】【翻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1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干什么呢?【10】【何……之有?】【翻译为:兼表宾语前置,有什么……呢?怎么能……呢?】【17】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11】【如之何……?】【翻译为:怎么能……呢?】【18】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能废弃呢?【12】【岂(其)……哉(乎,耶,邪)?】【翻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19】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0】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13】【安……哉(乎)?】【翻译为:哪里……呢?怎么能……呢?】【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2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14】【不亦……乎】【翻译为:不也是……吗】【2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别人不了解你,却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2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像这样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15】【……非……欤?】【翻译为:……不是……吗?】【25】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三闾大夫(古代官职名)【16】【宁……耶?】【翻译为:哪里……呢?】【26】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哪里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17】【顾……哉?】【翻译为:难道……吗?】【27】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吗?【18】【独……耶(乎、哉)?】【翻译为:难道……吗?】【28】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我虽然愚钝,难道就害怕廉将军吗?【2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最终陷于困穷,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三】【表示感叹之文言固定句式】【19】【何其】【翻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30】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多么衰败啊!【20】【直……耳】【翻译为:只不过……罢了】【3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
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
翻译此类句子须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省略句主要
有五种形式:
省略句 的类型
例句
省略主 语
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 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蒙后省略主语)
文言句式翻译
句式
一般 句式
特殊 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疑问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高考链接【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把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 为作屋五十间。
•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 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省略句)建造 五十间房屋。
1234、、、、而则而王今又彼曰安何且:··羡奚“在·乎 适 缚哉? 也 者?曷? 为者也?““”“羡在为适何安曷奚””(”何)
5、彼且恶乎待哉! 他还依赖什么呀? 待恶乎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 语前置。
格式:宾【谁、何、孰、奚、胡、曷、 安、恶、焉】十动词?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
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 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 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 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节选自《欧 阳晔传》,有删改)
答: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 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参考译文】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 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 禄,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 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 走了。孔子这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当过司寇的官,然而拥有 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以跟他相提并论,三位帝王的辅佐之臣 不比他显赫,这是因为他取舍都不苟且啊!
6、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D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一起住在旅馆的学子们,都穿着华
B、忠而被谤
美的衣服.
C、受制于人
D、同舍生皆被绮绣
7、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B )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三、省略句
A 子何恃而往?
B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何功之有哉?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C
B 卿欲君未之信。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 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 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答案:B
2、找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B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梁,吾仇也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析:ACD三项都是判断句;B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后的 标志,可译为“……的(人)”。
3、找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C )
A.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规律三:叙述句宾语前置,用 “是”
或“之”等助词作标记。
1、何·以战?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谁”
3、国胡·以相恤
4、一言以蔽之
“以胡” 秋以为期、夜以继日
5、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规律四:(1)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 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2)介词宾 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
译:鄂州的崇阳县,向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 治理崇阳,到了那里就处理了一百多宗积压的案件。
译:桂阳有争夺船而互相殴打致死的人,这个案件很长时间没 能判决。
①②③成令语未时·人:人之长我莫有·号无之也·不许尔。·自!诈禁。
“不禁自” “未有之”
“莫许之”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 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 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 是】十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23、、、句何无读陋乃之之尔··不有是知?过,矣惑?之·不解。 45、、唯唯命利是·是·从图。。
宾语)
省略介词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省略兼语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
跟踪训练
8.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解析:A项,“伐齐”前省略主语“廉颇”;B项, “剑舞”后省略谓语“为乐”;C项,“晋军”“秦 军”后省略介词“于”;D项,没有省略现象。 答案:D
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 之所劫(《六国论》)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①感斯人言(《琵琶行》)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 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 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定语放在中心语后,中间 用“之”作为标志词,组 成“中心语+之+后置定 语”的格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续上表)
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 之”,再用“者”字结尾,组 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 者”的格式
马之千里者(《马说》) 僧之富者不能至
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 而”,再用“者”字结尾,组 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 者”的格式
五、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
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
时须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的
形式主要有五种:
定语后置句的形式
例句
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 者”作结尾,组成“中心 语+后置定语+者”的格 式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之(《赤壁赋》)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定语)
〈补〉 〔状语〕 (定语)
四、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 “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 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 语前置。翻译时须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其常见的 类型有四种: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
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
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 +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 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铸以为金人十二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 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
完成《金版学案P116、117第5、6题》及下面的练习
{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翻译下列句子:


]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跟踪训练
4.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将军身被坚执锐
“为”字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环滁皆山也。
用“乃、即、则、皆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必、本、诚、亦” ④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等副词表判断,用“ ⑤臣本布衣。
非”表否定判断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⑦予本非文人画士。
“是”字句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 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 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 动者、施事者。所以此类句子翻译时必须注意关键词, 翻译成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
格式:宾十介十动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 C
A、豫州今欲何至?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2、A、下城列中句皆不子之与觉其他三项不同的是C: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2)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 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 五十间屋。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 弦歌而荐之。
• (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 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 他。
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对话 省略主语)
(续上表)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