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一流大学形成模式案例比较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为此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的内容,欢迎参阅。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篇一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一)理念创新国内外现在对“内部创业者”、“创业型管理者”、“公共部门创业者”等人群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人虽没有自主创业,但也是“创业者”,是创新型人才。
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培养、提升每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重视培养组织内部创新创业者,而不仅仅是功利性地快速培养出大学生老板。
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创新创业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而这正是高职院校应尽的责任。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一旦有了“创新创业素质”,就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学生学的是何种专业,也无论他们是否准备毕业后自主创业。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激情就会明显增强和提高。
创新创业是一体的,创业是创新的特殊形态,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基本内涵。
创新不仅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经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
在我国,教育部去年也将创业教育更名为创新创业教育,并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专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体制机制创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探索校政行企一体化的联合工作机制,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完善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创业教育体制,创业指导委员会中企业家会员不少于三分之一,企业家参与到创业教育的软硬件建设行列,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中积极与教育机构进行互惠合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与学校共同进行创业课程开发、在线教育和培训工具。
[李家华,《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0》] 设立专职创业教育机构,成立创业创新学院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创业咨询、创业基金管理以及对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入住项目的审批等。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
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开发区模式(一)美国硅谷1、硅谷概况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
硅谷是世界一流园区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是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时期。
硅谷的发展模式,即“学术-工业综合体”,以及风险资本与创新公司的初步结合基本定型。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硅谷的大发展时期。
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
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了微电子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硅谷的非物质化进程,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来了软件业的昌盛。
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大发展时期,也是硅谷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2、硅谷的发展模式硅谷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大学、政府的作用和风险资本投资、战争政治环境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但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机制上讲,硅谷首创了一种科、技、产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中介力量。
这种“硅谷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整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是硅谷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在硅谷产生了三大划时代的变化:第一,改变了硅谷的生产力结构,使得知识也即高科技迅速成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即第一位的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结构以及生产工具的性质和功能。
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
2011年6月第28卷第2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Researchin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Jun2011V01.28No.2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杨明(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摘要: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目前在我国教育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关于这一教育模式具体做法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对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和中国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理念,培养目标以及管理机构设置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对我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建议.关键词:通识教育模式;东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2—024(2011)02—0030-04通识教育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服务的是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子弟,其目的是培养既具有较宽厚专业基础又全面发展的人.通识教育一直是国际高等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目前在中国教育界大都赞同在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具体做法尚不明确.本文尝试对中国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院进行的通识教育模式探索的比较,从两校的课程设置理念,培养目标以及管理机构的设置进行横向比较,试图对我国普通高校本科进行通识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提出一些借鉴性的建议.选取中国北京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为例,一是两所大学都是各自国内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两所学校在本科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实践都会引起国内其他高校的思考与效仿,可以说选取两所高校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是具有借鉴意义的.二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日本战后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相似,大学都面临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自主权的逐渐下移的过程,但是日本早在5O年代就开始实施通识教育,而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对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只是近十年的事情(本文以北京大学2001
中外大学联盟的运作模式比较研究——基于社会联盟理论
联 盟 理 论 要 求 “ 动 各 个 主 体 的 积 极 性 ,通 过 相 互 合 调 作 的方 式 使 参 与 的主 体 获 得 最 佳 利 益 ”②,这 一 过 程 的实 现
组 织都 参 与 到 知识 生 产 、传 播 和 应 用 的 过 程 中 。和 企 业 联
的九 所 工 业 大 学 的联 合 平 台 。TU9有 广 泛 的 学 科 设 置 ,其
中 的机 械 工 程 和 电子 工 程 在 世 界 上 享 有 盛供 一 个 标 准 化 的 教 学 机 制 , 同 时 保 证
起 来 的 松 散 型 网 络 组 织 。0 ”
确 定 性 环 境 的认 知 能 力 ,减 少 因 交 易 主 体 的 “ 限 理 性 ” 有
而 产 生 的种 种 交 易 费 用 。 同 时 ,联 盟 企 业 之 间 的 长 期 合 作 关 系 也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抑 制 了交 易 双 方 之 间 的 机 会 主 义 行 为 ,
新 南威 尔 士 大 学 、昆 士 兰 大 学 、 阿 德 雷 德 大 学 等 8所 澳 洲 最 顶尖 的 5星级 大学 ;法 国 巴黎 高 科 ( ai T c ) 则 是 由 P r eh s 国 立 桥 路 学 校 ( NP 、 国 立 高 等 工 程 技 术 学 校 ( N— E C) E 三 、 中外 大 学 联 盟 运 作 模 式 比较 研 究 综 观 国外 大 学 联 盟 的 战 略 联 盟 与 合 作 ,发 现 其 有 多 种 运 作 模 式 0:第 一 ,契 约 模 式 , 即合 作 双 方 签 订 协 议 , 根 据 协 议 向对 方 学 生 提 供 特 定 的 课 程 ,协 约 双 方 都 承 担 相 应 的 权 利 和 义 务 。第 二 ,经 纪 模 式 ,即各 方 签 订 广 泛 的 协 议 , 形 成 教 育 网 络 ,并 在 网络 范 围 内提 供 广 泛 的 教 育 课 程 。第
大学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兼论文化管理模式的意义与功能
理摆脱 了人评 价人 的初 级做法 , 让制 度评价人 , 在一定程 度
上能强化人 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运用方便 、 简捷 。结果评 价 简单 , 实现过程也简单 。让那 些干得多的师生在荣誉 、 级别 、 价值 、 利 益等方 面都取得好处 , 能够体现一定的激励 作用 。
( 四) 不 足
( 三) 功 能
一
是 容易 出现不符合 教育规律 的情况 。如硬性 的论 文
发表 数量等指 标不能 准确反 映院系和教 师的工作 质量 。在
量化考 评 的指挥 棒下 , 可 能会 出现大 量低质 的凑 数成果 , 反
是具有快速反应 的特点 , 能够随着形势发展 随时调整
而影响学校声誉 。而且 , 简单 的数 量也容易导致教师不能潜 心于 耗时较长 的重大科 研项 目。二是容 易 出现不 符合教 育 教学工作 实 际的情况 。量 化管理 忽略 了人 的智力 因素和 主
管理模 式、量化管理模 式 、 目标 管理模 式 、质 量管理模 式、绩效管理模 式 、流程 管理模 式等制度 管理模 式 的概念 、应用 、 功能和不足 ,并应 当重点对文化管理模式 的概念 、内容 、特点和功 能进行梳理。 [ 关键词 ] 大 学;管理模 式;文 化管理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7 [ 文献标识码] A [ 作者简介 ] 程爱 军 ( 1 9 7 9 一) ,男 ,硕士 ,助理研究 员,研 究方 向为高等教育 、法学。 现代 的大学一定要有现代 的管理 , 一 流的大学必须有一
Vo l _ 2 6 No . 1 1
NO V . 2 01 3
大 学管理模 式 比较研 究
— —
兼论文化管理模式 的意义 与功能
程 爱 军 ,王 华
俄罗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与实践_以_圣光机_大学为例_李文婷
俄罗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与实践①——以“圣光机”大学为例李文婷(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上海 200234)[摘要]面对高等教育经费不足、人才缺失、国际化程度低等困境,俄罗斯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俄罗斯模式。
俄罗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视整体改革、规划引领和聚焦人才培养。
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作为首批入选“5-100”项目的高校,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和使命,并通过完善大学管理体系,调动全员参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技术转化等措施推进其建设历程。
[关键词]俄罗斯;世界一流大学;“圣光机”大学①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13JJD88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文婷,女,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上海电力学院发展规划处助理研究员。
随着全球化步伐加速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纷纷将追求大学卓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2012年5月7日,俄总统普京签署了第599号命令《关于在科教领域贯彻国家政策的措施》,其中一项由国家元首向政府提出的任务为“到2020年,不少于5所俄罗斯大学跻身世界大学前百名”。
[1]紧接着,俄联邦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5-100”项目,聚焦俄罗斯大学发展规划,提高俄大学在世界一流科教中心间的竞争力。
[2]2013年3月,俄联邦政府颁布了《为提高一流大学在世界顶尖科教中心的竞争力而采取的国家支持措施》文件,由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从联邦预算中首批拨款90亿卢布,支持一些优秀大学用于提升其竞争力,并成立相关委员会协助该项工作的进行。
这一时期俄罗斯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可以说拉开了俄罗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帷幕。
作为获得国家“5-100”项目首批支持资金5.924亿卢布的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以下简称为“圣光机”大学),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走在了俄罗斯高校的前列。
国内外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差异分析及启示
中图分类号 "3,4%"" 文献标识码 "5
文章编号 "!&!$&!#&#%&+2&!4C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和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研 究生教育得到大规模发展和高质量的进步!同时研究生的 国际化培养与合作也得到长足进步&!' " 但临床检验诊断 学作为二级学科!发展起步较晚且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良莠 不齐" 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亟需学习! 只有不断借鉴和吸收国际一流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 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一套既与世界接轨又符合 我国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发展的教育模式!使我国 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在学术知识和专业水平达到国际 化标准水平!下面从 培 养 目 标%培 养 过 程 和 导 师 队 伍 构 成 和指导方法三个方面学习国外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 养模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年"诊断学研究生培养 模式差异分析及启示
高"岩! 席志阳! 王晓强! 王文涛! 付玉荣# 伊正君! !!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东 潍坊 #,!&C%
摘要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在临床实践中把实验技术和临床医学紧密相结合 的 二 级 学 科以 培 养 具 备 独
二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 一国际方面 美 国 多 数 高 校 校 都 采 取 跨 学 科 研 究 生 培 养 计 划( )!*要求研究生入学第一年不定专业方向和导师!第一年 完成学院开设的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验室轮转并且修 够相应学分的研究生才能参与初步评审" 审核不通过会 进行劝退或者继续修学!审核合格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和专业从临床分子诊断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病理 学%解剖 病 理 学 等 学 科 中 选 择 一 个 方 向 和 课 题 导 师" )#* 研二%研三在继续学术科研的同时!每个研究生也 需 要 完成一定课时的# 教学任务$ 同时不同领域和学科的研究 生会自己定期举行学术沙龙或者邀请不同专业教授进行 科研讲座!开拓视野" )%*以问题为根底的 KQW研究性学 习!研究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两到三个感兴趣的问题或者 方向主动与同学或导师进行案例分析%科研思路讨论!提 高研究生创新思维%质疑批判精神&4'" 二国内方面 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国外相比主要存在 % 点不足! )!* 课程设置太保守%合理性不够(临床检验诊断学研 究 生 培养重要基础就是课程学习" 但是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 习还是只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等组 成" 尤其是对跨学科学习和对选修科重视不够" )#*培 养方式单一%切割了 科 研 与 临 床 的 联 系(研 究 生 课 程 讲 授 方法还是采取满堂灌溉式的方法!不能突出重点更不能与 临床实际紧密联系" 随着医院检验科自动化流水线的广 泛应用和培养过程中以教授传统手工方法的对比下!现行
市场营销专业“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2023年5月第26卷第10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May,2023Vol.26,No.10市场营销专业“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王 敏,宋治国(山西工商学院,太原030006)[摘 要]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提升,构建新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符合社会需求。
因此,文章提出“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当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五位一体”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0.076[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0-0231-030 引 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
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握人才培养内涵、明确人才培养主体、抓好人才培养关键方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1]。
山西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学科建设中逐渐凝练出“立德树人优位、专业目标定位、教学改革对位、平台构建升位、学生发展适位”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围绕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新趋势、大学生学习成长新变化、学科专业发展新内涵,打造本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1 我国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现状目前,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是缺乏职业化的队伍,这是直接导致企业自身营销系统及客户系统失控、财务风险加大、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的重要因素[2]。
我国营销人员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各企业原供销人员,这部分人员虽然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许多人缺乏市场营销理念,甚至还保留有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第二部分是一些没有专长、但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员,这部分人员既缺乏营销实践经验,又没有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第三部分是从各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专业营销人员,这部分人员既有系统的营销理论,又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准。
形成性评价研究综述
形成性评价研究综述作者:宁静来源:《人间》2016年第12期摘要: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障。
本文主要阐述了何谓形成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对其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09-01一、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叫课堂评估,基于课堂的评估或是课堂评价。
“促进学习评估”也是和“学习评估”区分开来用的。
Black&William于1998说:“尽管使用了不同的术语,但是它们意义是相同的。
自从1967年Striven首次使用“形成性评价”这一术语,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已经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
形成性评估是为学生的进步提供附加的定性信息的持续性评估。
有了迅速的言语反馈,学生们能够方便的控制他们的学习过程。
在他们的全面审查中,把形成性评价定义为“围绕所有教师和学生们实施的这些活动,提供一定的信息作为反馈,改进他们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项目教学法和形成性评价是相辅相成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要通过分配任务,搜集资料,进行调研,和展示成果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过程中都有形成性评价的手段参与其中,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了解到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才能知道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对于学习的态度,能力的体现,和素质的提升。
而形成性评价包含着项目教学法,对项目教学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层面,更有利于形成性评价的进行和开展。
所以基于项目化教学法的英语教学时适合高职基础英语改革需要的。
二、形成性评价研究综述国外就教育评价已经进行很多相关研究。
它经历了四个阶段:1、测量阶段(20世纪初—1930s);2、描述阶段(1930s-1950s);3、判断阶段(1950s-1970s);4、社会建设阶段(1970s-present)。
每个阶段都有其显著的特征。
在第一阶段,Thomdike的《精神和社会测量引言》被认为是测量方面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
研究型大学虚拟科研组织的组建模式与运行机制
研究型大学虚拟科研组织的组建模式与运行机制虚拟科研组织是应用虚拟组织的概念和设计思想,把不同的研究者或者研究集体通过信息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动态研发联盟。
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研究型大学面临大科学背景下知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面向跨学科的、复杂的、实践的研究课题的新型学术价值观正在形成,日趋完善的e-Science 技术体系为学科分化与融合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
构建基于本校或者跨越多个学术机构的虚拟科研组织成为研究型大学应对冲击与挑战的必然选择。
虚拟科研组织在其建立之初,要充分论证对其组建的可行性、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组织形式和组建模型,运行过程中需慎重设计研究项目的选择、资源协调、组织文化、激励约束机制和保密机制等日常运行机制。
标签:研究型大学;虚拟科研组织;组建模式;运行机制引言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二十多年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和基本的信息化服务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接下来,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就在于从价值创新的角度提升高校科研、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中三次提到高校科学研究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构建起方便易用的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支持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团队的协同工作,推动高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与方法。
在大科学时代,任何一项课题已经不是仅由某一个学科归属的研究团队就能获得解决,传统的科研组织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复杂变化的环境,亟需创造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将能力、资源互补的院系所等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合作联盟。
基于网格(Grid)服务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e-Science、e-Research将成为科研组织和知识生产的主要形式,结构灵活、资源合理搭配的虚拟科研组织(Virtual Research Organizations,VRO)将有效地支持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必将促进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组织形式和管理运行模式的创新。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年度课题指南
附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指南选题说明:1、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和团结全省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省、推进富民强省大局,研究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国家和我省需要以及群众关切的教育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问题。
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证据的决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为主导的实践研究,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战略性,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应用性、对策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标准,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应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中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和应用性的问题研究,一般选题不要太宏观也不要过于微观,突出“小、精、实、新”。
2、课题指南所列内容,除重大招标课题外,不完全是具体的课题名称,大部分是选题的参考领域、方向或范围,请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工作实际自拟课题题目。
一、省级重大招标课题(5项)1、湖南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研究要点:湖南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研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制度的研究;建设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的重大措施及对策等。
2、湖南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证研究研究要点:高水平大学的内涵与要义研究;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比较借鉴研究(包括办学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保障、经费投入、学校管理等方面);目前湖南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建设湖南高水平大学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实现途径与对策等。
3、构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研究要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学科性内涵与特征;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现状调查;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载体体系、主体体系、教材体系、评估体系建设研究等4、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的研究研究要点: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状分析;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与借鉴;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研究;不同行业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与分析研究;加快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等。
国内外一流大学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比较研究
国内外一流大学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比较研究作者:***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10期摘要:近年來,国家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提出了“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的建设任务。
清华大学以此为出发点,积极推动跨学科交叉,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通过总结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特色经验、分析清华大学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的组织模式,以期对我国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跨学科交叉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研;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2016年,清华大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正式启动,学校明确提出跨学科交叉是四大关键改革任务之一,以期实现科学研究从跟踪到引领的跨越[1]。
经过四年的实践,清华大学从跨学科交叉入手,总结世界一流大学特色发展模式,积极破解学科交叉难题,对跨学科交叉体系的建设积累了初步经验。
同时,通过推动学科交叉的积极实践,获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高校相关改革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特色模式从历史看,早期传统大学只具备教学功能,不具备科研功能。
直到德国威廉·冯·洪堡(William von Humboldt)率先提出基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洪堡模式的教育改革,才初步形成了现代大学的雏形。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推动,最终发展成以美国为标杆的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交叉研究先进模式。
本文以美国最先进的三所现代大学为例,阐述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的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特色模式。
1.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坚持以独立自由探索为主导的科研模式,强调从学科发展的自然逻辑来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工作。
此外,还非常注重不同国家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哈佛大学成立的若干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中,以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院最为典型[2]。
基于自由探索,研究院启动了一系列多元化、开放性的项目计划,借助学校提供的充足资金支持,有效实现了高端人才的聚集和不同学科间持久有效的合作。
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述评
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述评王林雪路静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6)【摘要】探究式教学具有参与主体自主性、教学方式问题性、教师参与辅助性及探究过程开放性等特点。
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探究教学的文献,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学者所做的探究教学研究成果与现状,提出了在国外研究中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并对国内需要加强研究的部分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内涵与特征;基本模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有效传播是知识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前提。
高校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场所,教师通过向学生授课完成知识的传播。
而教师是否能够有效传播知识,传播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思维方式,高校进行教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探究式教学突破了“主动讲与被动听”的模式,提倡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方式,建构、获取并应用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力。
正确认识和理解“以疑促思,以思促学”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对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探究式教学的提出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源自苏格拉底。
公元前400多年,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要求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知识,而以讨论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18世纪,卢梭提倡通过个人经验学习知识。
19世纪初,第斯多惠倡导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好的教师不是教学生“发现真理”,而是向学生“奉献真理”。
20世纪初,杜威提出“从做中学”,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做”的过程。
50年代末,在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理论,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让学生自主思考、自行发现并形成知识。
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探究式教学”被约瑟夫·J·施瓦布正式确立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施瓦布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不应该是确认已有事实的过程,而是多方向探究思考过程,也更应该像科学家的实践过程。
五大卓越:美国一流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透视与启示——以普渡大学为例
现代大学教育 2023年第6期外域检视基金项目: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教育学重点项目“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研究”,项目编号:AIA220013。
收稿日期:2023-06-26作者简介:杨冬(1994—),男,陕西府谷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林健(1958—),男,福建福州人,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学校管理研究;北京,100084。
Email:984369798@qq com。
五大卓越:美国一流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透视与启示———以普渡大学为例杨 冬 林 健摘 要: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需要。
美国是国际公认的工程教育大国和强国,其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居世界前列。
研究选取普渡大学为典型案例,解构和探究美国一流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经验,为促进新时期中国高校工程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美国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表征为五大卓越。
卓越目标是培养服务国家与社会、面向全球和未来的工程师,为学生适应和领导工业界做好能力准备。
卓越机制是依托工学院建制和项目制,贯通大类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跨学科教育。
卓越课程是通专并重,实验、技术和实践课程占比大,凸显文理工多学科交叉特征。
卓越教学是践行学生中心的“教—学—研”相统一的工程教学范式。
卓越实践是对接和适应社会需求,以多方协同参与和工学合作项目驱动“知行合一”。
有鉴于此,结合中国工程教育发展实际和改革急需,未来大学须进一步自主构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复合能力导向的创新型工程人才目标定位,立足学科交叉和大工程观整合“通专跨”一体化机制,重构工程核心的贯通式课程体系,并引入新技术变革工程教与学范式,强化政产学研企多方合作与协同育人。
关键词:工程教育;新工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制;多方协同育人;普渡大学中图分类号:G649 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3)06-0060-12 一、引 言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科技创新版图,工程教育水平和工程人才质量成为一个国家决胜未来科技制高点的核心驱动力。
民办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
民办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1. 引言1.1 民办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民办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民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使命,其建设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双一流”建设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民办大学如何更好地参与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民办大学“双一流”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其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民办大学“双一流”建设的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研究背景民办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的背景十分重要,这是因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民办大学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为民办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柱,民办大学在推动教育的多样化、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由于我国民办大学的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如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较弱等,导致一些民办大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提高民办大学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更好分配,引导民办大学走向高水平发展,有必要开展关于民办大学“双一流”建设的研究。
通过对民办大学“双一流”建设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民办大学在中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为民办大学提供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促进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推动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民办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推动民办大学的发展和提升。
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
要点三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 管理创新
高校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 创新,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 模式和教学管理方式,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和竞争力。同时,应注重管理创 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 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发生重大变化,大学需要积极探索新的 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学科交叉与融合
未来社会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大学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 流和合作,以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服务。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办学特色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02
大学办学特色的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
学科建设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直接 影响到大学的办学特色。不同 学科的组合与优势,形成了大
学的独特办学特色。
师资力量
优秀的教师对形成办学特色至关 重要。他们不仅传递知识,还能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和社会 实践。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软实力,它包括 校风、学风、教风等,对于塑造和 强化办学特色起着重要作用。
国外案例:牛津大学的人文社科特色
• 总结词:牛津大学的人文社科特色在于其以培养精英政治家和商业领袖为目标,注重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 的培养,形成了全面而独特的课程体系。
• 详细描述:牛津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其人文社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以培养精英政治家和商业领袖为目标,注重学生的领导力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其次是坚持高标准 的学术要求和严格的学术规范,确保其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最后是注重人文素养和社 会责任的培养,通过开设各种人文社科课程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 任感。此外,牛津大学的课程体系全面而独特,涵盖了文学、哲学、历史、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包 括各种实践课程和项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声誉形成的模式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76所研究型大学的QCA检验与比较
+"#+
Copyright©博看网. Alຫໍສະໝຸດ Rights Reserved.
李炜谈李永刚'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声誉形成的模式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XW 所研究型大学的]I-检验与比较('重庆高教研究"#""%#)%K$&%'
构对大学的看法占据主导地位# 国际声誉相较于国内声誉!更加强调大学声誉的范围和广度# 因此! 大学国际声誉是在国内声誉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样!国内声誉的发展也会受到国际声誉的影响#
图%!企业声誉的形成
声誉基于历史行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特定情况下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的记忆或感知# 初始企 业竞争声誉在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创造或者影响了企业的新兴声誉!企业形成的声誉会使其在观 点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拥有竞争优势# 互动包括实质性行动和象征性行动# 实质性行动是对核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国际声誉的形成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高等教育学领域!关于大学
国际声誉的论述大多散见于大学声誉研究中!并未形成成熟且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型# 相比之下!在经
济学领域!声誉管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模型层出不穷# 例如!%KK# 年丰布伦等提出了a$L 声誉形成
模型 年戴维斯 等提出了声誉形成模型 年马洪 等构建了 $%&%,%KKX !
誉的形成主要有多因素组合型)国际化主导型和学术成果主导型& 种模式"提升国际声誉
最有效的模式是多因素组合型模式( 除了学术成果和历史积淀对大学国际声誉形成能够 产生重要影响外"国际科研合作在我国大学国际声誉提升过程中也具有独特作用( 从大 学国际声誉形成模式的角度看"历史较短)缺少突出学术成果和顶尖学术人才)国际宣传
从“重点学科”到“一流学科”: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范式转换
从“重点学科”到“一流学科”: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范式转换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科实力,形成了一批国际知名的重点学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传统的“重点学科”建设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迫切需要从“重点学科”向“一流学科”转变的范式转换。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全面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学科,成为高校和学者们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传统重点学科建设模式的特点出发,分析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探讨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影响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范式的转变,从传统的“重点学科”模式向“一流学科”模式的转变过程。
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现状的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找出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探讨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及转变的必要性。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校领导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更加有效地运用资源,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实现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范式转换已成为必然趋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从传统“重点学科”向“一流学科”的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入分析国内外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创新和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还将探讨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为高校提升学科实力、打造一流学科提出建设性建议,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综合绩效评价实证——基于非定向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
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综合绩效评价实证——基于非定向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晋兴雨; 张英姿; 于丽英【期刊名称】《《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5)004【总页数】11页(P625-635)【关键词】一流大学; Super-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综合绩效【作者】晋兴雨; 张英姿; 于丽英【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44; 上海大学人事处上海2004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1; G471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由规模扩张、数量供给为主步入了以提高质量和发展水平为主的内涵式建设新阶段. 提升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 已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内容.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要求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 提高科学性和公信度. 因此, 在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 强化高等教育管理绩效思维和绩效方法, 测评和提升高校自身的绩效, 开展评价研究, 充分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高校的绩效评价, 按照研究对象分类,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不同高校、不同省份、不同区域, 甚至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绩效进行评价. Johnes[2]通过分析100 多家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与科研绩效水平, 发现其具有很高的技术绩效和规模绩效, 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相对绩效差异并不明显. Kempkes等[3]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和随机前沿分析两种方法, 研究了1998—2003 年72 所德国公立大学的绩效, 发现东德的大学在全要素生产效率上的表现优于西德, 但西德的相对效率结果仍处于领先地位. 李群霞等[4]研究了全国各地区理工农医类高校的科研绩效, 认为西部地区的科研投入很好地发挥了作用, 建议向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并进一步加大科研规模. 刘天佐等[5]研究了湖南省27 所公立本科院校的科研绩效, 发现不同层级的高校科研绩效与其科研实力呈正相关趋势. 邓云涛等[6]选取了9 所教育部直属理工类高校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有效性较差. 高校规模收益是一个动态的波动过程, 物力和财力资源是导致DEA 方法无效的主要原因. 张友棠等[7]基于大学的功能, 使用DEA 方法构建了绩效评价体系, 设计了预算绩效拨款模式.二是以学院作为研究对象, 聚焦于科研绩效评价. Kounetas 等[8]利用DEA 方法评估了一所希腊大学学术机构的研究绩效, 发现基础设施、人员年龄和部门人事政策等“环境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Joanna[9]使用两阶段半参数DEA 方法评价了欧洲和美国公立学校过去10 年的技术效率, 发现就平均而言, 历史越悠久的欧洲大学效率越高, 并且政府资金似乎发挥了负面作用, 但是对于美国高校而言, 以上结论尚不明确. 陈俊生等[10]以南京师范大学和南通大学的15 个人文社会科学类学院为评价对象, 发现科研技术绩效与管理绩效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明显.总结上述高校绩效评价研究成果, 有以下4 个特点: 一是在研究对象上, 通常是以高校或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区间、高校间的绩效差异, 而较少关注单个高校自身的绩效水平; 二是在研究内容上, 通常侧重于研究高校的科研绩效水平, 而较少从高校职能和实际出发评价其教学与科研绩效;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 更多地是基于传统DEA 方法和SBM 模型, 但当多个决策单元同时处于生产前沿面上时, 无法进一步比较其效率值的大小; 四是在评价指标上, 通常是将某年的学生数、科研成果等截面数据进行绩效评价, 较少利用面板数据研究高校绩效的动态演化. 因此, 本工作选择从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整体角度出发, 建立教学与科研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基于Super-SBM 模型开展实证研究, 分析了S 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水平,并利用Malmquist 指数研究了其综合绩效的演化趋势, 探索提高高校自身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的途径.1 绩效评价模型高校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投入和产出难以用价格衡量. 但是高校不断探求新知识, 履行社会责任,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因此难以用传统的分析方法来估计其生产函数. 为了评价多投入、多产出组织的效率, Charnes 等[11]提出了DEA 方法, 来评价各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 DMU)的相对有效性. 对高校综合绩效的评价, 可以将高校视为由各学院组成的多投入、多产出系统. 各学院不但拥有同类资源投入, 如师资队伍、人员经费等,还有共同的成果产出, 如教学业绩、科研成果等, 具有同类性. 也就是说, 把各学院看作决策单元, 从投入资源和产出成果的逻辑关系入手, 每个决策单元呈现性质相同的输入和输出, 其绩效可以通过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投入资源和产出成果来衡量. 因此高校综合绩效的评价适合运用DEA 方法.1.1 Super-SBM 模型经典的DEA 方法有CCR 模型和BCC 模型两种. 从数理角度上看,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BCC 模型在CCR 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凸性约束条件以区分规模收益. DEA 方法及其改进模型是从径向(投入和产出同比例变化)和角度(投入或产出角度)两个方面来衡量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 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模型未将投入产出的松弛效应计入效率,造成计算效率结果偏高; 二是模型只能区分决策单元的有效与无效, 对于同为有效的决策单元无法进一步比较效率. Tone[12]提出了一种基于松弛变量的非径向且非角度的DEA 方法——Super-SBM 模型. 该模型是在SBM 模型的基础上改进, 具体的评价思想原理如下: 在进行绩效评价时, 对于绩效评价无效的决策单元(即绩效值θ<1), 其生产前沿面保持不变,Super-SBM 模型的绩效值与SBM 模型相同; 对于绩效评价有效的决策单元(即绩效值θ = 1),Super-SBM 模型会重新绩效评价, 将生产前沿面向后移动, 得到最终绩效值大于SBM 模型的绩效值, 实现对同为有效决策单元的进一步评价.规模报酬可变假设下的Super-SBM 模型的分式规划为式中: x0 =(xi0)和y0 =(yr0)分别表示第i0 个决策单元投入资源向量和产出成果向量;x 和分别表示将(x0,y0)排除在(x,y)之外的投入与产出矩阵; 分别为投入和产出松弛变量, 分别表征第j 个决策单元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 λj 表示第j 个决策单元的权重系数; 模型中的下标“0”表示被评价决策单元对应的投入产出; 目标函数θ是关于松弛变量s+ 和s- 严格递减的, 并且θ>0. 对于某个决策单元, 当θ≥1 时说明绩效评价有效; 当θ<1 时说明决策单元无效, 需要改进投入或产出.1.2 Malmquist 指数Malmquist 指数, 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运用距离函数(distance function)来定义, 是衡量单位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总投入与总产量生产效率的指标. 从t 时期到t+1 时期的Malmquist 指数可以用两个时期的效率变化几何平均来定义:Malmquist 指数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分解. Ray 等[13]提出了Malmquist 指数分解的模型,将Malmquist 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PTE)、技术进步指数(technological change, TC)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cale efficiency change, SE), 即式中, 下角标c 表示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v 表示规模报酬可变(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因此表示在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的距离函数,Dtv(xt0,yt0)表示在规模报酬可变情况下的距离函数. Lovell[14]从理论角度对Malmquist 指数模型进行了研究, 进一步肯定了这一模型的正确性.本工作采用Super-SBM 模型下的Malmquist 指数研究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动态演化情况, 其中构成Malmquist 指数的4 个不同时期的距离函数Dt(xt0,yt0), Dt(xt+10 ,yt+10 ),Dt+1(xt0,yt0)和Dt+1(xt+10 ,yt+10 )可以利用跨时期的Super-SBM 模型求出.2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2.1 研究对象选择和时滞期确定S 大学早在2007 年就开始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其核心部分是构建以校内各学院为单位的校院两级绩效拨款机制, 将学院目标任务与其人员和经费资源配置相关联, 致力于优化校内资源配置, 提升内部治理能力. 本工作选择S 大学19 个学院作为教学和科研综合绩效评价的决策单元, 考察其学校内部运行绩效, 其中DMU1~DMU11 代表11 个文科类学院, DMU12~DMU19 代表8 个理工类学院.由于成果产出相对于资源投入具有滞后性, 因此对教学与科研投入产出综合绩效评价的研究需要考虑时滞期问题.胡振华等[15]对投入产出滞后期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当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滞后期选定为3 年时, 均通过假设检验. 朱平芳等[16]通过研究专利产出和研发支出之间的关系, 发现科技活动的内部支出与专利产出的滞后机制表现出一个2~6 年的滞后结构, 专利产生之前第4 年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对专利产生的贡献最大. 吴玉鸣等[17]通过对研究性大学研发投入与首都区域专利产出进行了动态计量经济实证研究, 发现首都地区研发投入在影响专利产出过程中存在2 年的滞后效应.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相关领域专家意见, 并结合S 大学投入产出的现状, 本工作将科研成果产出时滞期确定为3 年.此外, 人才培养产出指标多采用当年度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环节的数据, 故没有考虑时滞期.2.2 评价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高校是一个多变量投入、多变量产出的复杂系统, 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研究结论的合理性取决于能否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 投入产出评价指标需要满足以下两点要求.一是需要体现高校建设导向. 2017 年,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规定, 一流大学遴选评价标准是综合性的, 涵盖高水平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评价维度.二是指标选取突出关键因素, 数量不宜过多. 由于Super-SBM 模型对于决策单元和投入产出指标的数量比较敏感, 指标数量过多会导致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系数增大, 甚至普遍接近于1, 通常要求决策单元的个数不小于投入与产出指标个数之和的2 倍[18].本工作从资源投入、学科发展水平和师资队伍结构角度选取指标, 衡量S 大学各学院的投入情况; 相应地, 从人才培养和学术性角度选取指标, 衡量S 大学各学院的绩效产出.2.2.1 投入指标选取(1) 资源投入.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是所有资源中唯一具有创新功能的因素, 而师资队伍是高校所有人力资源中的关键. 财力资源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其中人员经费投入一般占财力资源的大部分, 发挥直接激励作用. 因此, 本工作选择各学院的“师资队伍规模”(X1)和“人员经费核拨量”(X2)作为资源投入指标. 具体地, 以S 大学每个学院的师资队伍规模表征学院占用的人力资源量, 以人员经费核拨量代表S 大学对各学院的财力资源投入.(2) 学科发展水平.学科发展水平是高校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直接影响到各学院建设经费的投入支持力度.因此, 本工作选取“重点建设学科数”(X3)表征S 大学各学院的学科发展水平. 具体地, 各学院重点建设学科数的计算按照学科点水平划分, 其中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市重点建设高原学科、市重点建设高峰学科以及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分别赋值1, 3, 5, 10 和20, 然后求和.(3) 师资队伍结构特征.师资队伍结构对于高校的资源使用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是决定绩效产出的重要因素. 因此, 选取“教授占比”(X4)作为投入指标, 反映各学院师资队伍结构特征. 具体地, S 大学各学院教授占比为各学院的教授数除以相应的师资队伍规模.2.2.2 产出指标选取(1) 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属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因此, 本工作选取“本科生教学业绩”(Y1)和“研究生培养业绩”(Y2)分别反映S 大学各个学院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绩效.本科生教学业绩测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 还包括实践环节贡献和课外培养环节贡献, 旨在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 全面评价本科教学成果. 另外, 本科生教学业绩还体现了学科差异, 如考虑到了艺术类与体育类授课的特殊性, 将其权重系数赋值高于其他课程. 研究生培养业绩指标则重点体现学科特性, 评价指标由研究生数量、研究生课堂教学和研究生质量贡献组成.(2) 学术性.科研能力作为高校学术性的重要体现, 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因此, 本工作选取“科学研究成果”表征S 大学各学院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性. S 大学科学研究成果指标不但包括科研项目、论文论著、科研奖励和重大学术活动成果, 还涉及知识产权转化贡献和作品展览等文化传承贡献.综上所述, 本工作建立了高校综合绩效评价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如表1 所示.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尽可能体现高校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既聚焦人才培养过程又注重科学研究成果, 以有效测度高校反映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综合绩效.表1 高校综合绩效评价投入产出指标体系Table 1 Input-output index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universities3 综合绩效评价实证分析3.1 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评价静态分析3.1.1 2015 年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评价为了分析S 大学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水平, 将各学院2015 年的投入产出量代入Super-SBM 模型, 使用DEA-SOLVER Pro 5.0 软件, 测算了S 大学19 个学院的综合绩效, 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以看出, Super-SBM 模型可以在SBM 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 对于SBM 模型绩效评价无效的学院, Super-SBM 模型的绩效值与SBM 模型相等, 而对于SBM 模型绩效评价有效决策的学院, Super-SBM 模型的绩效值可以进一步细分. 整体上看, S 大学各学院的绩效水平较高. 19 个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最高值为1.468 3, 最低值为0.534 2, 平均值为1.041 6, 中位值为1.036 4, 均方差为0.250 4. DMU1,DMU2, DMU3, DMU4, DMU12, DMU5, DMU13, DMU6, DMU14, DMU7, DMU8, DMU15,DMU16, DMU9, DMU10 共15 个学院(按照综合绩效值大小排序, 下同)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值大于1, 实现了DEA 有效, 占比79%. 纯技术效率有效(大于1)并且规模效率大于0.95 的学院有DMU5,DMU13, DMU6, DMU7, DMU8, DMU15, DMU16, DMU9, DMU10 共9 个学院, 表明其2015 年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资源投入和成果产出配置得当, 师资队伍规模、人员经费、学科和师资队伍结构性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 相对于资源投入取得了较理想的产出水平.若需进一步提高这些学院的成果产出水平, 则需要同时或单个追加师资和人员经费, 提升学科水平, 优化师资队伍职称结构. 由此可见, S 大学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水平整体较高, 但学校在体制机制创新、绩效管理、投入产出优化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表2 2015 年S 大学19 个学院投入产出综合绩效评价结果Table 2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of 19 colleges of S University in 20153.1.2 历年教学科研综合绩效评价静态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学科类型的学院投入产出综合绩效水平的差异, 将各学院2012—2015 年的投入产出量代入Super-SBM 模型, 使用DEA-SOLVER Pro 5.0 软件, 测算了S 大学19 个学院的综合绩效, 结果如表3 所示.分析2012—2015 年的总体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发现, 每年的平均绩效水平均大于1, 这说明S 大学教学与科研总体绩效水平较高. 进一步分析不同学科类别学院的综合绩效后发现, 文科类学院除了2013 年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均值小于1(0.983 3)外, 其他年份均大于1, 而理工类学院2012 与2013 年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均值大于1, 2014 与2015 年的综合绩效均值却小于1, 说明文科类学院基本保持了较高的绩效产出水平, 理工类学院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分析不同学院的绩效水平发现, 文科类学院的综合绩效均值为1.056 6, 略高于理工类学院的1.002 8, 但不同学科类型的学院综合绩效总体水平差别不大, 具体如下. (1) 人文类和理工类学院中综合绩效均值前两名的学院均为规模较大的学院, 说明学院教学科研综合绩效存在规模经济, 即学院规模是影响教学科研综合绩效的一个因素. 在文科类学院中, DMU1 的历年均值为1.478 1, 具有最高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值, 以较低学科水平和师资队伍结构投入获得较高的教学与科研绩效产出. 在理工类学院中, DMU12 的历年均值为1.231 8, 具有最高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值, 以最大师资队伍规模和人员经费拨款以及最多的重点建设学科投入, 产出最大的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成果, 实现了高投入、高产出.表3 2012—2015 年S 大学19 个学院投入产出静态综合绩效评价结果Table 3 Static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of 19 colleges of S University from 2012 to 2015(2) 分析2012—2015 这4 年的均值分布情况, 发现11 个文科类学院中有6 个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大于1, 而8 个理工类学院中有4 个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大于1, 文科类和理工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水平相对均衡地分布. 3.2 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评价动态分析Super-SBM 模型作为相对绩效评价方法, 不能纵向对比决策单元的综合绩效水平. 因此,本工作还使用了Malmquist 指数考察S 大学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的动态演化.3.2.1 综合绩效评价全要素生产率总体特征分析根据Malmquist 指数模型及其分解公式, 可以计算出2012—2015 年S 大学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值(见表4), 并得到如下几种结果.表4 S 大学19 个学院的平均Malmquist 指数Table 4 Average Malmquist Index of 19 colleges of S University(1) 指数均值. 从Malmquist 指数的演化趋势看, 2012—2015 年S 大学的教学科研综合绩效值缓慢下降. Malmquist指数平均值为0.982 2, 年均降低1.78%. 然而进一步分析发现, 每年度的Malmquist 指数却升降不一: 2012—2013 年度的Malmquist 指数大于1 (1.134 2), 增长13.42%, 其后两个年度分别增长-10.64%和-8.13%. 究其原因, 2012—2015 年处于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实施前夕,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还处于完善阶段, 学校正在谋划学科结构调整, 更新学科布局、研究领域和激励措施尚未形成支撑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2) 增长结构. Malmquist 指数的增长主要依靠纯技术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2012—2015 年的4 年间, Malmquist 指数的分解指数变化分化明显, 其中纯技术效率变化增长2.57%, 技术进步变化基本持平, 规模效率变化下降1.59%. 这说明S 大学自2012 年开始的强化考核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仍需进一步强化学院内部资源整合, 提升规模效益.3.2.2 综合绩效评价全要素生产率分学院演化趋势分析本工作选取2012 年和2015 年两个截面数据, 研究各学院综合绩效评价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演化, 结果如表5 所示.表5 2012—2015 年S 大学19 个学院Malmquist 指数Table 5 Malmquist Index of 19 colleges of S University from 2012 to 2015研究发现, Malmquist 指数大于1 的学院有5 个, 涨幅在8.81%~29.2%之间, 说明这5 个学院的生产率处于上升趋势, 其中DMU11, DMU7 和DMU9 得益于纯技术效率的快速提升而增长最快. 值得指出的是, 虽然这3 个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水平不高, 但是相对于其他学院增长较快, 未来将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例如, DMU11 作为S 大学艺术学科的代表, 对接地方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错位发展战略, 积极争取学科建设资源, 同时加强岗位管理, 明确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 学院内部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初步实现了人才集聚, 提升了学院绩效产出.与之相对应, Malmquist 指数小于1 的学院有14 个, 说明大部分学院的生产率需要提升, 其中DMU19, DMU17 和DMU18 的Malmquist 指数因纯技术效率降低而下降明显, 因此这3 个学院应该借鉴管理经验, 改进工作方法, 提升绩效.4 结论本工作以S 大学19 个专业学院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资源投入、学科发展水平和师资队伍结构特征作为投入指标, 人才培养和学术性作为产出指标, 建立了教学与科研投入产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采用非定向Super-SBM 模型和Malmquist 指数设计了教学与科研投入产出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深入分析了高等学校及其专业学院的运行绩效, 为科学评价高校自身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 根据综合绩效分析发现, 2015 年S 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水平较高, 大部分学院绩效评价有效, 仅4 个学院的资源投入和成果产出失当. 进一步分析了这4 个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无效学院的产生原因, 发现资源投入需要重点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而投入则需要在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和学术水平方面作相应提升.(2) 根据历年综合绩效评价的静态分析发现, 2012—2015 年S 大学保持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总体绩效水平, 每年的平均绩效值均大于1. 具体到不同的学科类别, 文科类学院基本保持了较高的绩效产出水平, 而理工类学院则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分析了不同学院的绩效水平发现, 文科类学院的平均综合绩效值为1.056 6, 略高于理工类学院的1.002 8, 但不同学科类型学院的综合绩效总体水平差别不大. 另外, 文科类和理工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水平相对均衡地分布, 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存在规模经济.(3) 根据综合绩效评价的动态分析发现, 2012—2015 年S 大学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缓慢下降,Malmquist 指数平均值为0.982 2,年均降低1.78%. 从结构上看,2012—2015 年Malmquist指数的分解指数变化分化明显, 其中纯技术效率变化增长2.57%, 技术进步变化基本持平, 规模效率变化下降1.59%, 说明S 大学管理因素对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演化维度看, 2012—2015 年S 大学Malmquist 指数大于1 的学院有5 个, 而小于1 的学院有14 个, 说明大部分学院需要调整激励措施, 改进工作方法, 提升绩效水平.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许杰.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 经验与思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1): 42-47.[2]JOHNES J.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measurement of efficiency in higher education [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06, 25: 273-288. [3]KEMPKES G,POHL C.The efficiency of German universities: some evidence from nonparametric and parametric methods [J]. Applied Economics, 2010, 42 (16): 2063-2079.[4]李群霞, 马风才, 张群. 理工农医类高校科研配置效率评价[J]. 科研管理, 2016(4): 6-10.[5]刘天佐, 徐航. 区域高校科研绩效分类评价[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8(1): 20-29.[6]邓云涛, 陈彪, 吕璐. 基于DEA 的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以九所教育部直属理工类高校数据为样本[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2): 170-175.[7]张友棠, 李思呈, 曾芝红. 基于DEA 的大学预算绩效拨款模式创新设计[J]. 会计研究, 2014(1):64-70.[8]KOUNETAS K. Departmental efficiency differences within a Greek university: an application of a DEA and Tobit analysis [J].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 18(5):545-559.[9]JOANNA W D. An evalu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in) efficiency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Europe and the U.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wo-stage semi-parametric DEA [J]. Research Policy, 2017, 46(9): 1595-1605.[10]陈俊生, 周平, 张明妍.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基于DEA 二次相对效率和超效率模型的实证分析[J]. 黑龙江高等研究, 2015(12): 44-46.[11]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 2(6): 429-444.[12]TONE K.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2, 143(1): 32-41.[13]RAY S C, DESLI E.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commen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 87(5) : 1033-1039.[14]LOVELL C A K. The decomposition of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es [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3, 20: 437-458.[15]胡振华, 刘笃池. 我国区域科技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绩效评价——基于滞后性的绩效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09(8): 94-100.[16]朱平芳, 徐伟民. 上海市大中型工业行业专利产出滞后机制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国内外一流大学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Abroad 作者: 谷贤林
作者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83
出版物刊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4-90页
主题词: 一流大学;偏差;比较研究
摘要:一流大学是在不同范围内将大学相互比较时产生的,有世界一流与国内一流.一个国家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将其国内的一流置于世界范围内去审视、比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清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与自身的差距,从而克服自身的不足.文章从六个方面对一流大学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解决的五方面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使学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二、对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 建设我 国世 界性的 一流大 学, 应 该在 吸纳整合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立足国情, 不断开拓 创新, 这是我 国大学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的必由之路。
( 一 ) 明确办学理念 从美国哈佛大学到英国的牛津大学, 无不是在鲜明 的办学理念 的指导下成为本国国内一流大学, 这足以证明办学理念 在建设一流 大学中的巨大作用。我国建设一流大学, 第一: 应该以 世界为背景, 通过不 断增强国际化意 识, 参照他国的 成功经验, 根据 本国的民族 特点, 走一条有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创建之路。第二: 以 培养人才, 服 务社会为目的。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 遵循教 育规律和人 才成长 规律, 强化以创 新精神、实践能 力和高尚道德人 格为核心的 素质教育观念, 树立多样化 的质量观 和人才观。 第三: 提高产 学研 一体化意识。我国的大学要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就必 须要提高教 师研究的积极性, 并采取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向生 产力转化。当
[参 考 文 献 ]
[ 1] 王英杰. 大学校 长与 大学的 改革 和发 展 ∀∀ ∀ 哈佛大 学 的经验 [ J]. 比较教育, 1993, ( 5): 2- 4.
[ 2] 赵鹏程. 斯坦福大学 给我们 的启示 [ J]. 四 川师范 学院 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1): 102- 103.
[关键词 ] 一流大学; 发展模式; 启示
[中图分类号 ] G649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1- 9824( 2007) 04- 0155- 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 展的推进作 用越来越明显, 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是 否拥有世界 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 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一流大学的建设对 于提升国 家竞争力 有着举足 轻重的 作用, 因此, 对国外一流大学 发展模式 进行分析 研究, 吸取 其精华, 同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状况, 探索我国创建世界 一流大学的 途径,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大学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 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已经成为 社会先 进生产力的支撑点。
( 二 )强化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大学最重要、最关键的工作。学科发展水平 是一所 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 没有一流的学科, 决不可能 建成一 流的大学。我国大学在学科建设中首先应该根据已有学 科基础, 确 定具有差异 性、独特性的重 点发展方向, 通 过学科建设显现 自身的 特色和优势, 最终形 成自 己的 学科 特色。其 次, 突 出优 势, 优化 结 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一流 大学的学 科建设提 出了较高 的要 求, 既要求 大学各个学科保 持相对独立以 解决实际问题, 又 要求同 一门类的学科要进行交流与结合, 而且需要不同门类的学科 进行跨 学科的交叉、渗透, 应按照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学科的具体 情况, 在建 设好各个学 科的基础上, 突 出已有的优势, 建设和发展相关 的支撑 学科和交叉学科, 形成学科的群体优势。 ( 三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 应当提高教师的整体学历。高水平的师资是建设 一流研 究型大学的根本保障, 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进行一流的科 研和培 养一流的学生, 才可 能保证 学校的 声望和 地位。 2004 年 我国高 校 专职教师中研究生学历仅为 34. 3% , 其中 53 所有研 究生院的 高校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 68. 3% , 博士占 29. 7% , 其他本 科院校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 38. 6% , 博士 占 7. 81% 。这 足以证 明我 国高校的教师学历仍需很大的提高。 第二, 高校应该给每位教师机 会和激励, 使教师在 感觉到 竞争 压力的同时, 产生强烈的进 取心, 以激励教 师努力做出成就 和发挥 作用。例如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年轻教师执教后必须带研 究生, 并且 鼓励新教师通过大胆探索去开创新的研究领域, 同时也促使 老教授 不断进取, 更新知识, 产出新成 果。学校坚 持按学术 水平来选 拔人 才, 并专门设立 40岁以下杰出科学家 激励年轻老师, 提高 他们工 作的积极性。 第三, 应该建立留人机制。引进 人才是促 进学校 发展的 前提, 而留住人才则是学校 发展 的基 础。而我 国近 几年, 高校 教师队 伍 跳槽 现象 十分 明显, 这对于 我国 建 设一 流大 学是 极为 不利 的。 我国的高校 教师福利待遇 偏低, 特别是在 一流大学的教师, 存在学 科不对路、不受重视、科研条件差、缺乏科研资金和技术装备 落后等 现实问题, 使个人的才能和 潜力难以充分 施展, 造成优秀人 才大量 流失。因此, 高校中应在高层次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上投 入了巨 大的财力, 同时建立留住人才的机制。
第 26卷第 4期 V o.l 26 No. 4
许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UCHANG UN IVERSITY
2007年第 4期 No. 4, 2007
国外一流大学发展模式研究
穆杰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摘 要 ] 明确的办学理念、实行人才强校战略、推进精英教育、产学研结合及通过优势和特 色学科交叉来带动学校发展是国外一流大学的五种基本的办学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实际, 积极 吸收和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 是建设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途径。
教师的集合体, 是知识的仓库, 是真理的寻求者 ; [ 1] 在哈佛 大学跻 身世界一流 大学时期, 科南 特校长坚决维 护学术自由传统, 坚决提 倡师生具有学术自由的权利, 同时重视科技研究。
( 二 )人才强校战略带动学校发展 人才强校, 关键在两个方面: 一是选 准校长。学校发展的 关键 在于要有一个好的校长, 校长的远 见卓识 对大 学的发 展起着 导向 性的作用; 二是强化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 流的师资队伍, 才 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才会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斯坦福大学从学校 创建 初期 开始, 就非常 重视 师资 队伍的 建 设。第一任校长乔丹回忆说: 斯坦福先生要我物色最优秀的教师, 他坚决不要那些徒有虚名和游手好闲的人担任教授。 [ 2] 优 秀的教 师能够吸引优秀学生和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不断提升学 校的社 会声誉和学术地位, 还 能够取 得最大 限度的 外界支 持。目前 斯坦 福大学 1300多位教授中, 有 16位诺 贝尔奖得 主, 5 位 普利策 奖得 主, 142 位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 84 位国家科学院院士 和 14 位国家 科学奖得主。 ( 三 )精英教育推动学校发展 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如哈 佛大学、耶鲁大 学、加 州理工 学院 等, 多数是私立大学。这些大学的一个共 同之处是实行 精英教育, 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各类 人才, 而不 是培 养一般 的大众 化的 工程师和商务人员等。因此, 这些一流大学都有一流的学生 和高水 平的教授。
( 五 ) 通过优势和特色学科交叉, 带动学校发展 所谓优势和特色学科交叉 是由教授 们根据科 学研究和社 会变 化的需要以及研究的兴趣,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建立的 学科群。大学 里不同领域的教师和科研人员 对共同感 兴趣的问 题向政府 或基金 会申请 立项, 学校根据 研究问题的性质 和学术发展的 可持续性, 建 立研究中心或研究所。教授们以研究中心的形式汇集 在一起, 充分 发挥各 自作用, 这不仅 向学生和学术界 提供了新鲜的 研究成果, 也 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 还可以向工商企业界 提供相关跨 区域经营信息。 伯克利加州大学国际和区 域研究中 心就是以 这种形式建 立起 来的, 研究 内容涵盖了欧洲、亚洲、非洲和 拉丁美洲的地域 文化、风 土人情和环境保护中的具体问题。但是在知识整合的 过程中, 伯克 利加州大学也在不断地寻找新的知识增长点, 尤其是在 自然科学领 域。 1980 年代初, 伯克利 加州大 学对本 校的生 物学科 进行了 内部 评估, 它发现尽管生物学科人才很多, 力量很强, 但是这 些力量分散 在不同院系中, 对生物学科 建设非常 不利。第二 年, 学校组织 了内 部评估委员会对未来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 论证, 向教授 们展示学科整合的重要性。随 后学校通 过整合打 破了原有 的院系 结构, 重新组建了生物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在学科建 设方面的创
一、国外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
国外一流大学通常已有三 百多年的 历史, 回溯 其发展 历程, 可 以从中发现它们为实现学校自身的发展而采取了不同的强校战略。
( 一 ) 以明确的办学理念引导学校发展 一流的办学理念是一流大学办学成功的关键, 它是 对大学的本 质、功能、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 它具有指导、调节和 评价功能, 它 引导着 大学发展的方向, 影响着学校各 项工作的管理, 也决定着学 校在社会上的地位、作用。大 学办学理 念是大学 之魄, 决定着 大学 发展方 向, 没有正确的 办学理念, 就没 有一流的人才培 养和学术成 果, 也就不可能有一流大学。 大学办学 理念主要 来自于两 个方面, 一是传统理念的概括和阐释, 是对大学发展历史和大学 观发展的反 思与提 炼; 二是新型理 念的生成和提出, 是对现实社会 及社会各种 思潮对教育发展的预测与洞察。 哈佛大学至今已经有 370多年的历史了, 它由一所 规模很小的 地方性学院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这与它鲜明的办学 理念是分不 开的。哈佛学院在创立初期以 促进所 有有益的 文学、艺术 和科学 的发展, 借 助所有有益的文 学、艺术和科学 的发展, 教育青 年人, 并 为教育本国的青年人提供所有其他必要 的东西 为办学宗 旨; 在哈 佛学院向哈佛 大学过 渡时 期以 学术 自由 和科 学研 究 为大 学理 想; 在哈 佛大学奠定现 代研究型大学时 期, 当时的校长 艾略特认为 大学有三个主要的直接功能, 首先是教学, 其次是以书籍等形式大 量汇集 已获得的系统知 识, 第三是研究, 或者是把目前 的知识疆界 向前推进一步, 年复一年, 日 复一日地 掌握一些 新的真理。大 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