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模式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模式探究

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是实现高职教育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技师培养机制是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积极尝试。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标签:高职;技师教育;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及依据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个发展的概念,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完善。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理论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高职教育和技师教育合作培养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制度,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技工院校的双方优势,互利共赢的新模式。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

(一)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高等性是指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性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高职教育是高中后的学历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相对于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它不同与职业培训,需要具备相当的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

(二)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职业性是指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职业性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在考慮学科背景、工程对象、技术领域的同时,按照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来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以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要求来确定。教学计划的开发强调用人部门的参与,按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设计课程、组织教学,课程内容要有具体岗位的针对性,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要针对某一个岗位或岗位群进行。

在设计高职各专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时,必须满足上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和特征的要求,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按照必要的逻辑关系进行周密的组织,以简练而准确的方式来设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大体包括四个方面:基本素质方面的要求;专门人才的类型;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要求和程度;毕业后的主要服务面向和工作范围。

三、高职院校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培养目标、发展定位

第一,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按照结构布局合理、办学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服务社会功能显著的目标要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加强规划引导,通过提升改造、合并重组、集团化办学等方式。第二,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创新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坚持多元化、多层次办学方向,完善高职院校学制教育功能,强化职业培训、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指导服务等综合性功能。第三,注重内涵发展,坚持立德树人。高职院校要在保持适度办学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办学实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第一,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推行模块化、“培训菜单”等教学方式,并注重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业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第二,深入实施校企合作。实行校企合作、开门办学是高职院校保持活力和吸引力、得到社会认可的成功办学模式。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推进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建立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和省技术能手等高技能人才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机制。

(三)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落实毕业生待遇

要强化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和信息发布功能,建立完善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高职院校要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将就业指导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沟通,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

(四)完善培养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实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和技能双提升”计划。适应高职院校改革发展需要,以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技能水平为重点,研究制定培训计划。加强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在职学习、专业进修、企业实践和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学习,鼓励高职院校的教师参加高级职业资格、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通过考核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第二,强化高技能人才引进措施。坚持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结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支持和鼓励高职院校通过设立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特聘岗位、项目合作、讲学等多种方式,吸引有专业经验的科研机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第三,组织开展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发展和各类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