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实验课怎么上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谈谈小学科学实验课赵丰德学习科学课的过程,要从观察现象,动手操作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实验是探究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我从几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处理好四个明确:一.明确实验目的——做实验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
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小车的运动》,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就是推力和拉力能让物体运动,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从要探究的问题入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定方案之前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引导、提示。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出谋划策制定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
在准备好实验器材后,按照自己的设计实验对预期的结果验证,最后对结果进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所以,有学生就用自己准备好的铁质垫圈做拉力,用细线连着小车在桌面上运动,用计时器测出小车从一头运动到另一头所用的时间,从时间和使用垫圈的多少分析总结出结果:物体受到的拉力越大运动的就会越快。
二.明确实验操作过程——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
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鉴于这样的问题,每一节实验课,作为指导教师就应该在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以后就要给学生一个温馨的提示,提示他们怎样把握好每一步操作,每一步中应该观察什么?思考什么?还以三年级下册的内容《灯泡亮了》为例,在实验中怎样去连接才会让灯泡亮起来,先连接什么,后连接什么,连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有提示。
怎样上好科学实验课
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的火花和灵感。
小组合作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组员有分 工有合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合作达到目标。
具体分工参考:四人小组为例 小组长:主持、组织、协调、监督; 材料员:材料领取、提供、整理; 操作员:实验操作 记录员:记录,汇报 小组成员一起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二)探究性原则:
(1)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 学学习的方式。 (2)培养学生探究的基本功,为将来高层次宽 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3)让学生能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 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科学素质 .
自然科学教改泰斗刘默耕对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 曾作过精辟的论述:“通过我们科学课的培养、训练, 使学生头脑聪明一点,灵活一点。有个聪明的科学头脑, 这个不仅是为将来学习打基础,就是干任何事,也是基 础。”
安全原则
1.未雨绸缪,洞悉科学学习 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3. 精心组织科学学习过程
①及时提醒,防范可能发生的意外 ② 教育学生遵守规则。 ③.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德育原则:
1.精心呵护生命 2.倡导节约环保 3.增强意志品质
4.培养科学态度
5.渗透爱国主义
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案例分析:物体的浮力有多少
师:怎么知道钩码在水中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生:把物体放到水中好像重量会变轻,说明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 生:在空气中称出钩码的重量,再把它放入水中,称出重量,比一下就知道了。 师:办法很好,我们来试试看。 学生实验 师:通过测量,钩码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 生:受到了,浮力是6克。 师:那么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呢? ( 学生继续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因为学生用 弹簧秤测不出木块在水中 受到的浮力大小。有的小组就写上了零, 有的小组写上了2克,答案各种各样。) 师: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生:2克 生:没有 生:好像3克 生:测不出来 师:怎么会测不出来呢?再试一次。 (学生在做一次,基本上把木块在水中的浮力统一到2克。) 师:木块受到的浮力应该是多少? 生:2克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五篇示例]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五篇示例]1. 实践为主的研究方法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应以实践为主,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 合作研究的方式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课题进行研究,然后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3.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通过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让他们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动机和探索欲望。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如“为什么太阳能可以发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太阳能的特点,从而引发他们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4. 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运用多种元素素材,如图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通过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来演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
5.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的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态实验,观察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以上是五种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的示例,通过实践为主的研究方法、合作研究的方式、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和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如何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通过对几年科学课的教学我认为,科学课其实是实践课,教学时总离不开实验教学,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探索知识。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去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以前,我总是担心学生这不会那不会,所以一切实验,几乎都是老师包办,最多也是我做一步学生做一步,但效果不佳。
我冷静地分析后明白,学生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多动脑、动眼、动手、动口,即“四动”。
在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能力方面效果才佳。
于是归纳为以下四点:一、动眼观察,发现问题。
观察是儿童认识大自然的开始,是获取知识的前提。
如:在讲解《溶解》一课时,我先在准备好的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上大半杯水,又把盐、高锰酸钾、沙分别放在三个杯里搅拌。
我做演示实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盐和高锰酸钾的颗粒不见了,沙子的颗粒沉淀下来。
在观察中获取正确的、清晰的事实和现象。
二、动脑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当他们看到放在水中的固体颗粒,有的消失,有的沉淀,水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时,学生积极动脑,灵活思考,找出发生现象的相同点:盐和高锰酸钾的颗粒不见了;不同点:一杯水有咸味,一杯水变成粉红色,一杯水变得浑浊。
再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盐和高锰酸钾的颗粒并没有消失,只是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同学们很快理解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而沙沉淀在杯底,没有溶解。
三、动手实验,证明结果。
实验是科学学科的显著特点,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把准备好的物品发给他们。
他们也把课前我布置带的东西拿出来,每4人一组,按要求、步骤、操作程序一样一样的实验。
他们在杯子里放了大半杯水,在每个杯里放一样物品,搅拌一下,把看到的现象、结果记录下来。
我观察了一组实验,他们认真细致,把墨水、食油分别放在两个有水的杯子里搅拌。
经过观察、思考,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得出结果。
两种虽然都是液体,墨水却变成极小的微粒分散在水里能溶解,而食油漂浮在水面不能溶解,对溶解加深了记忆。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摘要: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来说,要想上好实验课,应做到实验前的四个明确;实验材料选择,因地制宜;实验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要采用合理的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控制变量,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并加以运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几点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当前实验教学中的低效性问题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制作等活动,而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课教学的特点。
教师要指导儿童自己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能力。
因此,我们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实验要求进行教学,上好课程。
现在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能力欠缺,不能认真对待实验,仍然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学生的参与率低,相互之间合作不够。
如在小组探讨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不理会教师和同学的讲解与帮助,也不愿意参与活动。
还有些学生把实验仪器占为己有,没有合作意识,这些都影响到实验教学的开展。
另外,有部分科学探究实验需要家长在课后协助完成,但并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与支持,再加上学生在课外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势必造成延伸实验的效果不理想。
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师希望学生在家种一些植物的种子,由家长陪同学生每天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但是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与毅力,最终没能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二、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1.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
第一,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
如讲《被压缩的空气》一课时,需要用到注射器开展实验,要求学生在不同阶段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因为压缩空气需要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从而保证实验的成功。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摘要: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是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指导与引导、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等方面,谈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引言:在小学阶段,科学实验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能够帮助孩子们从实践中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许多小学生都对科学实验课缺乏兴趣,这主要是因为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够生动有趣。
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需要老师注重趣味性、实践操作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科学实验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确认实验目的和内容在上实验课之前,教师需要对实验目的和内容进行确认。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要选择与学生年龄和知识素养相适应的实验内容。
最后,要根据实验内容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安全教育和实验规范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实验规范的讲解。
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如化学品的毒性、高温、高压等,并告诉学生如何避免和应对这些危险。
同时,教师需要讲解实验的规范和要求,如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实验过程的记录和实验结束后的清理工作等,确保实验过程安全、规范、有序。
3.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进行实验前,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实验,积极探究和发现知识。
例如,《油菜花开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一课。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力一些关于凤仙花的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再通过本次油菜花实物的观察和学习,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的繁衍的认识,深入了解相关自然知识。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几种方法望谟县复兴镇第五小学黄芳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掌握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
”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怎样才能上好科学实验课呢?以下略谈本人在实际科学教学实验中的体会:一、精心设计,确保实验顺利完成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工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完成的基础。
在每一次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比如要了解本节课所需要的实验器具、知道实验的过程、通过实验你要得出的结论等。
有些容易出差错的实验,教师要动手亲自做一做,这样可以掌握一手资料。
2、规范操作。
规范操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完成的保障。
众所周知,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
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正确填写实验报告,为后面的汇报交流做好准备。
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一般的小组都会派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组员进行记录,教会学生有条例地进行整理数据,多次训练后学生就会掌握记录方法。
4、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可以使实验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汇报交流是实验课上的最后一道程序,但又是不可缺少的一道程序。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各自发表自己在实验中得到的结论,以及在实验中的一些困惑。
这样有争论、有探讨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知识的火花就会得以呈现。
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科特点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自然科学也不例外。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科学知识,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摘要:在科学课程中,对科学实验教师要精心准备,在实验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的乐趣,教会学生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运用实验这一手法发现新知识;并灵活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上一堂完美的科学实验课。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讨小学科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
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教学实践证明,实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现就如何提高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实效性谈谈个人的体会:一、做好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要符合科学学科的特点科学来源于实践,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求欲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认识科学始于观察科学,要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科学。
2.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实验设计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他们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
小学生一般年纪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实验设计要丰富活动形式,以吸引学生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为基础。
例如:在教学“水的浮力”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之后,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
这样的课堂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的感受,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放手、动手,锤炼学生的心智成长有这样一条古训:“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可见动手操作在科学教学中举足轻重。
科学课有些实验器材,需要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做,如简易测力计、潜望镜、动植物标本、昆虫标本、岩石标本等。
学生通过自制实验器材,不但巩固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爱科学的情操。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可编辑版】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小学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
在科学教学中不能单纯地采用阅读、讲解来学习科学知识,应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获得感性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对所见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的思维活动,使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和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能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实践,我认为抓住以下四个环节,是上好小学科学探究课的关键。
一、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
而创设实验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如“探究轮轴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竞赛,然后我示范试验。
这时进行谈话,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轮轴省更大的力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实验把把轮换成更大的,则省力更大。
通过实验和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懂得轮轴省力大小与轮的大小有关,完成向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的任务。
二、合理指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识过程。
而中年级学生能力相对底,知识并不多,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更要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得到培养。
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的产生》活动时,可先演示尺子振动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具体操作方法及尺子振动方式,然后才让学生动手实验。
此后,逐步做皮筋、鼓、吉它发声实验。
指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其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理。
当学生明白声音产生的原理之后,则可通过研究声音的高低变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小学科学课作为科学启蒙课程,它肩负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亲身经历、探究实践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实验是小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科学教学中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的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
所以实验教学可以说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参与分组实验就显得至关重要。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续,它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怎样才能保证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的准备: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熟练的把握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做好相关器材的准备,课前教师要试做实验,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实验的设计科学有效,全面设计操作过程,选定基本的实验方法,注意编定具体的操作细节,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
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实验现象清晰可辨。
在日常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起着示范作用。
教师应严格按实验基本知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要做到有条不紊,还要注意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这样才会让学生养成规范科学的实验习惯。
学生的准备:(1)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搜集好第一手资料,引导和教会学生在试验中观察、测量、记录、统计和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如教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读数时,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大胆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制定实验步骤、选择合理的方法、准备好相应的器材,设计好相应的表格和设想安全措施等。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
如何上好科学实验教学课东塔三小周学巧小学科学课中有大量的实验教学,其目的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所以,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我认为: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课前动手实验,培训实验助手和骨干科学课教学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
这样就能明白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
例如:在作相斥与相吸实验时,无论是采用哪几种材料,“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始终都不明显。
在学生实验时,及时采用静电起电机给玻璃棒和橡胶棒充电,克服了这个难题,效果十分理想。
总之,教师课前“准备”实验,有利于作好更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利于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
小学科学课实验大多是分组进行,没有一批得力的助手和骨干配合,实验效果及效率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问题。
特别是实验人员多、过程复杂或内容较多的时候,教师难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对每一小组和学生进行指导,必须充分利用责任心强的助手和小骨干担任小组长,必要时,对他们事先培训,提前掌握整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故障的排除方法,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好自己的人员,指导同组同学的实验和管好本组的器材。
二、养成习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小学生一进实验室就感到新鲜有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将老师的要求和实验目标、实验步骤抛到云外。
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因此,进实验室前要进行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和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保证实验有序进行、防止失误和事故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做实验前,要大致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要求,因为我们使用的实验盒,都是原来自然课使用的实验盒。
每一个学生实验盒里都备有多项器材,能够进行多项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肃性、更好地为理论教学服务,必须按照实验盒上的说明和老师的要求有序进行,否则会使实验课陷入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不利于知识的获得和发现。
浅议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浅议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摘要】小学科学实验课设计的面很广很深,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自主能动性,集思广益,为实验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使我们的科学实验课成为学生探索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途径。
【关键词】科学教学实验教学教育规律小学从三年级开始上科学课,在科学新课程标准则指出: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制作等活动”,也就是说人类要想认识自然并且掌握自然规律,就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科学课的基本特点。
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上成实验课的尽量做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并且亲自动手做实验来参与课堂学习。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1 努力做好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对症下药一节成功的科学实验课,教师必须要首先认真备课,准确掌握实验课的目标,要求以及实验步骤,教师上课前还要让学生熟悉实验课的内容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课前教师要对实验课进行充分的构思,心中要有一个总体思路。
课前教师要亲自动手先做一遍实验,找出实验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并且找出改正的办法。
2 实验课要起到示范效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尤其是在上实验课时,教师的一举一动更应该标准而准确,因为他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榜样,所以教师在做实验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对于仪器的使用,连接和装配以及拆卸等每一个动作都要正确而有序。
例如,教师在做使用托盘天平的实验时,在砝码的取用和移动游码的移动上都必须使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直接来操作;当学生用火柴签点燃酒精灯后,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随意丢弃,要把它放在专门的废弃杯中;在连接电路时,首先要连接线路,然后再接电源,做完实验拆装电路时,要先断开电源,再拆线路;在线路连接时,如果导线的两端不是勾或叉,教师就要教学生把导线接在连接柱上,导线的环绕方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保持一致等。
一节成功的科学演示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养成探究科学的正确方法,为以后的实验教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讲座精品PPT课件
• 每4——6人为一组,选一名成绩好、组织能 力强的同学担当组长。在每次实验中领导 该组进行实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 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再向教师汇报实验结果 ,同时还要严格执行老师制定的实验制度 ,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让学生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
• 科学实验教学主张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 因此,在科学课上总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一 般课堂教学的纪律问题,从而使实验教学 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教师要很好地 组织实验有序性,尽量避免纪律问题,从 而有效地提高实验效率。
• 6、研读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安 排的意图,确定本课的核心探究活动。教材 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 做一遍,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实验的设计 科学有效,要全面设计操作过程,选定基本 的实验方法,注意编定具体的操作细节,设 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
• 在日常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 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 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起着示范作用。
一、实验前有效引导,明确要求
• 1.领会实验要求 • 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总是和目的性、方向性
紧密相连,如果实验的目的性明确,必然 能激活他们的认知内驱力,同时也诱发他 们探究各类新鲜事物的欲望。
• 2.学会实验方法 • 科学探究中,掌握实验方法很重要,直接
影响着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 3.教会分工合作
•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 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 供很好的场所。诸如田园溪流,花草树木 ,飞禽走兽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 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让学生在考察中 学,玩游戏中学,寓教于乐。
• 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物产丰富,各种植 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随处可 见,伸手可取;形形色色的小动物应有尽 有,如:天上的飞鸟、地上的昆虫、水中 的鱼虾等可信手拈来。如此便利的动植物 就是实验的好“材料”。
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分享
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分享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探索、观察、实践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分享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一、实践性教学导入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教学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
比如,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前期观察、实践操作,然后引出实验的相关问题或探究课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性和实践积极性。
二、示范性实验与讲解在示范性实验中,教师可以仔细讲解实验步骤、器材使用和注意事项。
通过逐步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实验环节的目的、原理和结果。
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注意安全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实验设计的启发和引导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提出实验的目的、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观测数据等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实验。
四、小组合作与合作探究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和合作探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合作实验。
通过合作实验,学生可以相互合作,交流意见,分享实验心得。
同时,小组内的讨论和合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展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可以通过讨论、展示、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结论。
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结语: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践性教学导入、示范性实验与讲解、实验设计的启发和引导、小组合作与合作探究以及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展示等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能验证知识提高说服力。
同时科学实验融直观性、实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达到揭示自然奥秘的目的,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
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一、情境引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正是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
如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能利用学生所特有的好奇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引起学生对科学课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这样学生也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上册《金鱼》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把鱼展示在实验桌上便问:“你们看看面前的鱼,可以发现什么?”学生马上就观察起来。
他们有的用小手去拨弄,有的小声议论。
我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倾听他们的议论:“鱼是怎样游动的?”“鱼睡觉时是躺着还是立在水中?”“鱼靠什么立在水中?”“鱼为什么有鳞?”“鱼喜欢吃什么?”……当我将孩子们的问题汇总后,每个孩子很快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寻求志趣相同的同伴一起合作研究。
这样就引起了每一个学生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实际,使实验教学贴近生活只有学生感兴趣,熟悉实验内容、实验对象、实验方法等,才可能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在设计时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也要从学校和周边环境去考量,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设计,这样方可如鱼得水。
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我们就要准备各种质地、大小和形状不同的材料(石块、木块、小铁钉、橡皮、泡沫塑料等)供学生实验用。
没有做好这些准备,那么实验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保证时间,创造拓展探究空间科学探究需要时间。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3)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动力之一。
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
”教会学生怎样去观察、测量、实验、调查、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交流实验研究情况,最后才能形成结论。
正确评价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关键词:兴趣问题猜想验证结论评价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紧密结合生活、知识面广、充满活力的科目。
因此,不能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来冲淡科学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而是要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多方感受,通过参与实践来主动汲取知识,激发学习热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动力之一。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对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只有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因此科学课堂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走近科学、亲近科学,了解科学。
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快乐地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如引人入胜的讲故事形式、饶有趣味的竞猜、游戏、设有悬念的实验演示、新颖生动的导语、灵活巧妙的设问等都可以作为导入新课的情境创设方法。
二、引导质疑,提出问题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以解决问题的动力,推动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更能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题最感兴趣。
如何开展小学生科学实验课程
如何开展小学生科学实验课程引言科学实验课程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然而,开展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准备工作。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小学生科学实验课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
一、确定实验主题在开展科学实验课程之前,教师首先需要确定实验主题。
实验主题应与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内容相适应,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腾点、物体的浮沉等;而在小学五年级,可以选择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实验,如光的折射、电的导通等。
确定实验主题后,教师还需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二、引入实验在开始实验之前,教师需要通过引入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展示实验器材等方式,让学生对实验主题产生兴趣。
例如,在进行关于水的沸腾点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水是如何变成蒸汽的吗?为什么水会沸腾?”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会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
三、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应提前做好实验演示,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实验的步骤和过程。
然后,将实验器材和材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动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实验的原理和结论。
四、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实验数据等方式,让他们对实验结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背后的科学原理,引导他们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五、实验总结和拓展在实验结果分析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写实验报告等方式,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与实验主题相关的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课怎么上?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
探究式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学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培养,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意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基本的了解。
关键词:小学科学 主动参与 自主探究 感知活动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科学教师又该如何进行实验教学?下面,就科学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实验中加强指导、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在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时,根据小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
人在观察过程中,往往会对对象的某一部分感知得特别清晰,而对其他部分则感知得比较模糊,甚至会出
现所谓“盲点”。
而小学生的观察与平常的观看相似,随意性很大,有意观察不稳定,往往只对观察对象的显眼部分感兴趣。
因此在引导小学生进行观察时,应首先让其明确观察的目的,让小学生带着明确的观察目标开展观察活动。
只有目的明确,目标清晰,观察时才能抓住重点,注意力才能集中指向有关对象,感知和思维也才能紧紧围绕观察对象,并获得清晰的事物表象,给思维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从而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
例如,在《面包发霉了》一课中,布置小学生们每天观察记录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这一后续观察活动时,我首先问小学生:“你知道霉菌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吗?你想了解霉菌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吗?让我们通过观察来了解一下吧。
”然后引导小学生们设计实验观察计划进行课后观察。
由于观察的目的要求明确,小学生们就很乐意地,并且很仔细地每天进行观察记录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然后根据观察记录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了霉菌生长跟潮湿、温度、空气、光照等条件有关的科学结论。
因此,要注意对小学生进行观察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培养,在观察活动中必须使小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拟定好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程序,引导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层次清晰的观察,防止主次不分、顾此失彼。
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并能找出在某种条件下感知观察对象所反映的各种可能情况。
例如,三年级教材中设计有通过蜗牛让小学生经历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就有必要引导小学生拟定好观察的程序: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身体特征;然后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分别观察蜗牛的外壳和身体;再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分别观察蜗牛的眼睛、触角、嘴以及外壳上的螺线等。
让小学生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做到观察有“法”、观察有“序”。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整
体到局部这一认知规律,将庞杂的结构分解成几个层次分明的亚结构进行分层观察,然后再组合。
2、创设亲历的环境,动手做一做。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以兴趣为先决条件的。
科学课实验以其趣味性、可操作性强,深深吸引每一个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用具体生动的事实来体验科学乐趣。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小学科学课的教材设计的十分的灵活,给教师有充分挖掘和创新的空间,因此,教师不要为教教材而教,而要在充分理解教材思路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践出发,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亲历”的环境。
如在《电磁铁》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1)上课前,我把大头针放入装满沙子的透明玻璃杯中,然后用铁钉将大头针吸取,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出示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制电磁铁,实验中还有什么发现?(3)学生分小组设计探究“电能产生磁”,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探索的环境,提高学生探索的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主动、积极去探索新知。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除了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明确操作方法、步骤外,还要对实验操作进行艺术性进行人为控制与干预.,要想提高实验活动的效率,挖掘材料的结构内涵,组织有梯度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有结构的材料可以让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概念由表及里不断加深,如果没有组织有梯度的探究过程也难达到这一目标。
二、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1、 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及观察任务。
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
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也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明确观察任务。
学生都有好奇心,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但是,学生又不知该如何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
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
特别是用眼睛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
2、其次明确操作过程,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
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或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
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明确操作过程。
如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研究方案。
把实验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失时机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自己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探究实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学习科学知识。
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按照线索寻找。
事实证明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是的确有成效的。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率先提出了“注重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的教学理念与当今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因此在现如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上注重儿童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应始终贯穿于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整个实践过程。
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心中一般都有主观想象的答案。
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作猜想和解释,鼓励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和验
证。
教师所做的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做好引路人。
把实验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只要实验目的明确恰当合理,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而不应千篇一律,统得过死。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材料,要简明扼要,一两句话加以引导,下面就可以给孩子以自由。
在这特殊的自由时空里,学生无拘无束,可以想己之所想,做己之所做。
如教学《抵抗弯曲》一课时,要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围纸横梁抗弯曲的因素这一问题去思考,设计出探究的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再给予他们充分时间自行探究小组实验。
进行汇报时我就看到了可喜的一面:除了书上的方法外,有的小组还只用其他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无疑这些探索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会,得到的结论是多样的,但都是真实的。
我们不必苛求得出的结论是否标准,而在于学生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和自主探索的方法,并从中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
总之,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自己的学科课程,把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教学活动理解为完成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真正发扬学生主人翁精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了学科课程的高效落实,确立正确的教学观,更新学科理念,发展学科的同时,发展自己,无愧于自己的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小学科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