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个性化营养指导效果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期个性化营养指导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营养指导对减少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增加围产儿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

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孕前体检健康初产妇400例,同意接受个

性化营养指导的200例作为观察组,200例常规营养指导的为对照

组。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孕妇的新生儿最佳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期个性化营养指导对减少孕妇及胎儿的并发症具有很好的作

用和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67-02

目前,孕期相关营养问题突出,妊娠糖尿病、巨大儿、低体重儿

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除去遗传因素的影响,孕妇宫内环境直

接影响到新生儿一身的健康。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会

威胁孕妇的身体健康。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在产后5-10年内

有1/3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正常情况下,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概

率为15%),1/3的人糖耐量异常,1/3的人在干预下恢复正常[1]。

以日本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其巨大儿的发生率为4%,但在出

台营养立法、加强孕期营养教育之后,现已降至1.29%[2]。妊娠期

个性化营养指导愈来愈受到医务人员和孕妇的重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孕前体检健康初产妇400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22岁,平均30岁,以自愿方式入组,选取200例同意接受个性化营养指导作为观察组,200例常规营养模式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血压、血糖及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

观察组:由专业医务人员对200例孕妇进行个性化营养指导,其中包括:(1)孕期营养知识教育;(2)根据孕妇孕前体重指数,每日运动量及进食情况为每位孕妇设计一份食谱和指导。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孕期营养知识教育。对两组患者妊娠期并发症、产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2周开始记录400例孕妇血压、体重、血色素、宫高、腹围及b超检查情况。

结果

观察组出现妊娠高血压5例,贫血4例,巨大儿0例,低体重儿0例。阴道分娩132例,剖宫产68例,产后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妊娠高血压19例,贫血42例,巨大儿9例,低体重儿3例,剖宫产125例,阴道分娩75例,产后出血4例。观察组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英国专家曾经对大约15000名孩子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出

生时体重过低和1岁之前营养不良的孩子(不包括早产儿),在成年以后患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的风险比同时期体重和营养正常的孩子高7倍以上。正是基于此,英国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所的大卫巴克教授创立了“都哈理论”,即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的学说。2003年,“国际都哈联盟”成立,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成员国。孕期体重的增长是反映孕妇营养状况的重要标志,而且与胎儿的出生体重和成人后健康密切相关,怀孕后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给孕妇及胎儿健康带来隐患。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不仅有利于孕妇自身健康,还能使分娩更为顺利。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肥胖正在迅速成为健康的主要问题,尤其是肥胖孕妇日益增多,孕期体重增长快,增加了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超重孕妇易发生脂质代谢异常,合并妊高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体质下降,易出现疲劳、宫缩乏力、头盆不称、软产道裂伤等,使难产及剖宫产率增加[1,2]。而孕期体重增加过少亦是早产、孕妇贫血、高流产发生率、死胎、高胎儿畸形发生率的危险因素[3],同样威胁着围产儿的健康。大部分体重增长不理想的孕妇都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孕期营养不合理以营养过剩、营养不均衡为主,有的孕妇没有控制体重的意识。孕期体重增长异常除了营养不合理以外,还与孕妇运动过少有关。因此通过对孕妇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指导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其顺利度过妊娠期,对产妇及婴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离兢,乐杰.肥胖与产科异常[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8,25(1):243.

[2] crane ss,dye td.association between pregnancy obesity and the risk of cesarean delivery.obstetrics&gynecology,1997,89(2):213~221.

[3] 杨业洲,陈廉.孕妇体重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5):268~2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