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形图 教案

合集下载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2课时)教案-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2课时)教案-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的特点。

2.通过地形和等高线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对当地地形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地形形成中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分析。

2.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地形形成中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分析。

四、教具准备泥、水、托盘、烧杯、记号笔、课件五、教学过程复习:指认地形种类和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创设情景:现在我有一袋泥,大家能不能把它做成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并试着在模型上画出等高线。

学生活动:两位同学用泥制作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模型,然后用手指在模型不同部位,让其他同学判定其所表示的地形部位。

教师引导:假如用橡皮泥或高岭土来制作地形模型,还可在其上标出等高线。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试着做一下。

教师设问:我们周围的地形比刚才做的更丰富多彩,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吗?学生讨论后回答:三、地形的变化(一)内力作用1.形式:地壳运动-------板块的碰撞和张裂2.作用特点:使地表趋于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海洋、深谷。

)(二)外力作用1.形式⑴.流水:冲刷、沉积、溶蚀、海浪。

⑵.风、沙:吹蚀和沉积。

⑶.冰川:角峰和冰斗谷。

⑷.生物作用:人类活动、动植物的活动2.作用特点:缓慢而持久,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四、知识运用1.思考与讨论:我们周围所处的丘陵地形的形成,主要有哪些内、外力的作用?2.课内巩固练习:见课件。

3.课外作业:作业本。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形和地形图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第3课时(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和地形图制作)高都镇初中薛其营一、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2、学会用等高线地形来表示地形特征3、培养学生在分阻制作中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如何制作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三、教学方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四、活动情景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地形。

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等,为了认识他们,我们借助于地形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

在我们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地形模型与真实地形的关系2、地形中的山峰、山谷等地形中是如何的五、分组制作在该制作过程中我们分为13组,每组4人,男女搭配合作。

其中由一人担任组长,组织本组同学的制作过程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向老师汇报。

以便能及时处理一些问题。

制作后由组长向老师汇报制作情况和制作心得,最后由全班同学对该13组的制作成果作一评价,评价出最佳的制作组给予表扬,通过本次制作培养学生在组内相互制作合作,组间相互竟争,制作完成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

写一篇关于制作的小文章。

六、器材准备橡皮泥、水、直尺、牙签、细钢丝、木板、盛水的小容器、水粉颜料等七、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1、橡皮泥不能加水制作2、不宜将模型放在阳光下暴晒3、在山体的不同高度做记号、尺子要垂直摆放八、制作过程和记录1、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1)将橡皮泥堆成山体形状,作出山峰、山谷等(2)在手上蘸些山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3)在山体旁垂直放直尺,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的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度(4)用细钢丝沿记号处将山体切开(5)将切开的山体编号后分开摆放、并移到通风处(6)在凉干的山体表面用水粉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7)将山体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1)分别将取下的山体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并注明相应的高度,就得到了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七上科学3.7地形和地形图(2)教学设计课题 3.7地形和地形图(2)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七上教材分析《地形和地形图》选自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第7节,第三章主要探讨属于地球科学领域内与人类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而本节内容为相对独立又有关联的两部分:地形类型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绘制。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

第1课时时地形的类型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第2课时为地形的变化。

本课时为第2课时:地形的变化。

本节内容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已学习了地球板块、火山和地震等内容,这为理解内力作用改变地形提供了基础,而外力作用改变地形相对容易理解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之一是外力作用(流水、风力、生物等原因)改变地形。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外力对地形的影响及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能描述影响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

科学思维:能说出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探究实践: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改变。

态度责任: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形成某种地形主要原因,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目的。

重点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难点不同的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1、陆地的地形的类型:、、、和等。

2、海洋、裂谷等各种地形的形成与有关;过渡:地壳运动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其实外部力量也会改变地形。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使地球表面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在它的东段有一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一、地形的改变1、地形的改变往往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来自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参考教案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参考教案2

《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参考教案2课题.3.7地形和地形图(一)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道主要地形的类型,能说出主工地形类型的特点。

2.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们家乡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提示.交通、旅游、特产等思考.为什么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筑?山区地势陡峭,往往造成公路的陡度比较大,行车不安全。

而沿等高线修筑可以使地形相对平坦,减小公路坡度。

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等高线的疏密分别表示什么?等高线疏的地方是缓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认识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教学设计备注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课堂练习]1.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形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D.盆地2.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A.鞍部B.峭壁C.山脊D.山谷3.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反映在地图上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绘制平面图B.绘制等高线图C.绘制政区图D.绘制旅游图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⑴判断地形部位的名称.A、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⑵山峰A和B哪个较高?作业或活动设计.作业本教学反思板书设计1.地形的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2.等高线地形图山脊山谷鞍部山顶峭壁。

3 7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 7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学案学习目标1、能辨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2、能说明各类地形的基本特征;3、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4、能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地形的类型1、地形的类型:陆地地形主要有、、、和。

2、各种地形的特征:知识点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称为;2、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投影到上,用来表示的地形。

3、地形与等高线特点:二、例题讲解例题1、浙江省的主体地形是()A.高原、山地B.高原、平原C.平原、丘陵D.丘陵、盆地例题2、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例题3、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A.B.C.D.例题4、读等高线地形图,则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A.高原B.盆地C.丘陵D.山地(例题4图)(例题5图)例题5、某中学地理夏令营在如图区域开展了一次活动。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辅导员介绍当地地形:图示区域地形是________(选填:平原、丘陵、高原);张庄位于________(地形部位),王庄位于________(地形部位);(2)住宿地选择:看不到水库景区的村庄是________;可能受山洪影响的村庄是________;(3)考察引水路线:B、C两条引水线路中,能自流灌溉的是________线路。

三、随堂练习: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米,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低于海平原约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9248米B.8448米C.8852米D.9048米2、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A.鞍部B.峭壁C.山脊D.山谷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B.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C. 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D. 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A.山脊B.山谷C.鞍部D.盆地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A.高原B.平原C.山地D.盆地6、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A.盆地B.山顶C.山脊D.陡崖7、如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处表示的地形为,B、H两处坡度较陡的是处。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3-7地形和地形图(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辨别五种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了解各类型的基本特征;2.知道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能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认识陆地地形,并会辨识陆地地形;2.能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辨识并说基本地形及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

2.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了解家乡的主要地形,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五种陆地地形及地形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问题。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有机玻璃板、记号笔等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课件播放祖国山河风景图片并进行适当讲解。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山吗?组织学生结合课件图片回顾山的部位名称: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

(板书)课件播放我们身边的山(余杭的):临平山、径山,进行适当介绍。

提问: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了解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二)、新课学习1、地形图1)课件播放常用地形图:卫星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2、等高线地形图1)提问: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何为等高线?其中“高”指”的是?学生作答,并小结“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

2)生活中的等高线分别观察比较“盘山小道”、“茶陇”、“梯田水面”上各点,提问:它们是否在同一条等高线上?(通过师生问答,加深对等高线概念的理解)3 ) 等高距展示:画有等高线的山体模型提问:如何将模型上的等高线表现在平面地图上?学生作答,老师演示俯视山体模型,并播放课件出示“俯视图”。

俯视图上标上相应高度,小结“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学生观察比较相邻两条等高线上两点的垂直距离。

小结等高距的概念及注意点。

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将各小组山体模型上的等高线表现在平面地图上?老师引导,学生作答。

小结切面描轮廓的方法并播放绘制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提问:还有什么粗略但更简便的绘制方法?老师引导,学生作答。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浙教版

地形和地形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六种局部地形及其地形图。

2、理解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实际坡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认识局部地形,并会辨识局部地形。

2、绘制地形图,辨识并说出六种局部地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2学情分析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学生已对地形的基本种类和特点有所了解,而且能初步认读等高线地形图,但只是在识记层面,本课着重于地形图绘制的原理和过程,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导入:出示东白山的风景照,简介东白山,那里风景宜人,一年四季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

假如一位游客想知道从哪边爬山比较省力,他需借助什么工具呢?——借助等高线地形图了解东白山的地形。

今天我们学习地形与地形图。

地形的类型认识地形类型(出示图片)小结:陆地地形种类:平原、盆地、山地、高原、丘陵引: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点呢?海拔: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一点比另一点高出的高度(图示“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以身高和身高差类比)地形的特点(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思考:家乡的地形有哪些?对家乡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引:认识了地形后,我们以山地为例,来认识山的各个部位(出示山地模型)山的部位:山顶、鞍部、山谷、山脊、峭壁等。

那么,这么崎岖的山地怎么把它表现在平面地图上呢?——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这样的线条叫等高线。

小结:同一条等高线海拔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相等。

等高线地形图:把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绘制方法:a,画等高线;b,投影引:如果现在你的面前有“一座山”摆在你面前,你能画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吗?活动: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四人小组实验)步骤一:画等高线1:把马铃薯想象成一个山峰2:以一定的高度差在山峰的不同高度处依次画上等高线(把书本的厚度定为高度差)小组完成后,幻灯片投影成果3,俯视山峰,观察等高线的形状(闭合曲线)步骤二:投影1,将马铃薯沿等高线切成片(刀刃朝下),并按原样叠放在泡沫板上2,用两根回形针分两端固定马铃薯,并刺穿泡沫板3,从下往上分别把马铃薯片的轮廓(等高线)画在泡沫板上,并标上高度(温馨提示:小心小刀和回形针,避免伤人)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完成后请按原样恢复马铃薯或番薯,并将等高线地形图一起同方向放好,观察比较各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7 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7 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设计

地形和地形图【学习目标】1.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知道形成地形外力作用的种类。

【学习重难点】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一、地形的变化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地形,而且通过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变为陆地,台湾海峡从陆地变为海洋,也可以知道地形一直是不停地在变化的。

那么地形变化是什么力量引起的呢?1.地球的内部力量——(1)地球的内力来自地球内部。

从(褶皱、断层)、、中表现出来。

(2)正是山于地球的内部力量---内力使地球地形发生了变化。

变化的结果是产生了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1)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2)江河携带的在河流的上下游和河口沉积形成平原、三角洲。

(3)使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

(4)形成风蚀城堡、会形成沙丘。

(5)作用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由此可得到形成上述地形的力量(是、不是)来自于地球内部。

而是一些因素(流水、风)影响的结果。

小结:地球的外部力量:作用、作用作用作用、作用。

3.地形是地球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

它是对地形的形成起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高山。

深谷,使地表趋于。

它一般对地形的影响是和的。

4.思考与讨论:如果你的家乡在平原地区,它平坦的地形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你的家乡在山区,山上的河谷是怎样形成的?二、学以致用例1 来门地球外部的。

能引起地貌改变的作用有( )A.流水、风、海浪和冰川B.大陆漂移C.火山和地震D.板块运动例2 黄土山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因为( )A.流水冲刷的结果B.流水堆积的结果C.流水侵蚀的鲒果D.冰川侵蚀的结果例3 以流水和风的作用为例说明外力是如何“塑造”地形的。

【达标检测】1.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雨水冲刷C:溶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2.地形的变化是( )A.内力作用的结果B.外力作用的结果C.地壳运动的结果D.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外力对地形作用表现在( )A.削低高山B.填平深谷C.使地表趋于平坦D.以上选项都对4.我国的长江山峡形成的原因是( )A.断层凹陷 B 地壳上升,流水侵蚀C.地壳上升,冰川侵蚀D.褶皱弯曲5.下列现象主要由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是( )A.地震后马路开裂B.火山喷发C.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6.右图所示的是一名同学外出考察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A.海蚀地貌B.冰蚀地貌C.风蚀地貌D.水蚀地貌7.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 )A.河口三角洲B.沙丘C渭河平原D裸岩荒漠8.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有,、、波浪和生物等,这些因素对地形的影响是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地形和地形图》优教教案(第2课时)1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地形和地形图》优教教案(第2课时)1

《地形和地形图》优教教案【内容来源】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主题】地形和地形图【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提高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外力因素对地形的影响时,产生长大后努力改变家乡面貌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形的变化教学难点:地形的变化三、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的第七节。

本节课需花2个课时进行落实。

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4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

由于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14岁左右的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责任感意识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他们学会利用图、表等数量关系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地表形态,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学生】呈现观点并说明理由【教师】喜马拉雅山过去曾经是一片海洋,而如今呢?【学生】如今是一座山【教师】为何会这样?【学生】这是板块的碰撞导致的【教师】非常好!这就是内力的作用。

请观看视频:内力的作用2.新课呈现【教师】地形的变化只受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吗?【学生】不是【教师】青藏高原抬升是受到了内力作用,而雅鲁藏布江冲刷则属于外力作用。

【学生】……【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内力、外力各起着什么作用?【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归纳:内力:使地球表面起伏加大(火山、地震、板块运动)外力:使地球表面处于平坦(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外力的作用【教师】谈一谈从视频中收获了什么?【学生】……【教师】在降水多的地区,什么作用起着主导?【学生】流水【教师】流水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学生】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教师】在降水较少的地区又是什么起着主导作用呢?(呈现图片)【学生】风力作用【教师】补充:风力作用会侵蚀地貌3.巩固练习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A.风B.流水C.冰川D.海浪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A.流水的溶蚀作用B.流水的沉积作用C.风的吹蚀作用D.冰川移动的作用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A.风的作用B.流水的作用C.火山的作用D.冰川的作用4.板书设计《地形和地形图》。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7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7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

一、学习目标1、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二、重点难点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三、课前自学1、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在它的东段有一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

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正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和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的,才刻出了这条大峡谷。

2、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变得沟壑纵横。

流水也会使溶蚀,形成许多溶洞。

江河携带的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和。

3、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和。

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和。

4、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等对地形的作用。

它对地形的影响是而的。

它和内力作用不同,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表趋于。

四、合作交流1、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怎样形成的?2、请画出一个风蚀城堡,并说明风蚀城堡是怎麽形成的?3、哪些地方有角峰和冰斗谷,它们是怎么形成的?4、对于地形的变化外力和内力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五、课堂检测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2.下列现象主要由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是()A.地震后马路开裂B.火山喷发C.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3.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作用B.河流冲刷C.风化作用D.冰川作用4.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作用B.流水侵蚀C.冰川作用D.河流沉积作用5.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6.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A.河口三角洲B.沙丘C.渭河平原D.裸岩荒漠七、校本作业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有、、、波浪和生物等,这些因素对地形的影响是的。

3.7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合作探究地形对生活和交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解答学生在地形图绘制和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a.讲授法:教师讲解地形的概念、分类和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和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b.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生活和交通的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绘制作业,展示自己的技能。
-拓展学习:学生探索拓展资源,深入了解地形图的应用领域。
-反思总结:学生评价自己的作业,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进行学习过程的反思。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提交预习笔记和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分享预习资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地形和地形图的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一:地形分类及特征
题目:请根据地形分类,描述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的特征。
答案:
-平原:地势低平,起伏小,河流平缓,适宜农业耕作。
-山地:地势高峻,起伏大,坡度陡峭,地形复杂。
-丘陵:地势起伏,坡度较缓,地形较复杂,适宜发展畜牧业。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资源丰富。
2.题型二: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形和地形图的重要性。

3.7《地形和地形图》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3.7《地形和地形图》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地形和地形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地形的特征。

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等高线、比例尺和图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形图,学会如何从中获取信息。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学习如何合作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培养空间认知能力。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形的分类和特征,地形图的解读。

难点:等高线的理解和应用,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准备地形图样本地形模型制作材料(如沙土、石膏、水等)练习题目纸张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展示一片广阔的草原照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照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看法。

接着,展示一座高耸入云的山脉照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座山是什么山脉吗?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然后,展示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泊照片,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张照片展示的是什么地形?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见解。

再次,展示一片茂密的森林照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片森林所在的地形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最后,总结同学们的讨论:“同学们,刚才我们讨论了草原、山脉、湖泊和森林这四种地形,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草原广阔无垠,山脉高耸险峻,湖泊宁静美丽,森林茂密繁盛。

我国地形丰富多样,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地形吧!”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能了解到不同地形的特点,还能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在地球上,地形丰富多样,根据其特征可以分为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每种地形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地理特征。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四种主要地形的特征。

地形和地形图学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地形和地形图学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七上§3.7地形和地形图(2)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外力对地形的影响,能说出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3、能描述影响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

一、知识点梳理: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是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内力和外力对地球地形形成的作用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高山,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的影响。

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二、例题讲解例题1、杭嘉湖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

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B.流水C.风力D.海浪例题2、如图是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造成该地区地形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的沉积作用B.流水的侵蚀作用C.风力的沉积作用D.风力的侵蚀作用例题3、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逐渐形成了现今特有的自然景观。

关于黄土高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B.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C.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有一部分是人为造成的D.植树种草是解决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根本办法例题4、2023年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其徽标称作“潮涌”,图形中含有钱塘江。

钱塘江的江口呈喇叭形。

造成这种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是()A.流水B.风力C.生物D.冰川例题5、阅读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所做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形成小沟谷。

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

3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I、地形: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成的各种形态。

2、陆地的地形: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3、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海拔高度也称为绝对高度,简称为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的起点是某海平面。

甲地的海拔:1500米;乙地的海拔:500米o(2)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

即地面某点到另•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比较:海拔相对高度图示▼T⅛*M⅛1500¼乙地冷故力”。

来甲、乙两Jt之冏的*⅛Λ<A1ooo⅛活动:读图: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种地形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具体的类型分属于不是很清楚。

五种类型的陆地地形与海拔高度有关,故先介绍海拔和相对高度,以助学生理解一、地形的类型丘陵有起伏但起伏不大期3-S9演IJ脉环烧的IiJ间IttS8B3-6OJe势低平的平原»3-61波状显伏的江.5»图3・624、各种陆地的地形特征:(1)山地:山地海拔•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2)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

(3)丘陵: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4)平原:平原海拔•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各种陆地地形的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介绍:山地特征及图片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高原特征及图片,使学生纠正“高”的不足认识,知道高原是整体高但顶部还是平的。

盆地如“盆”周围高中间低的特殊地形,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的功能: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用等高线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不仅能正确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山体形状、坡度大小和山谷宽窄深浅等,而且能清楚显示一定地区的山势总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说课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说课课件
山地
山谷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 。⑵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 ;为山脊的是 。

A
B
10、下列等高线图中所反映地形为山谷的是(单位:米)( )
B
C图表示 。D图表示 。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结
课本
1. 地处某山区的王村镇,要从图 3-76所示 A、B、C、D 四地中选择一地修建水电站。请你运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选择一个最适合建造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 以流水和风的作用为例,说明外力是如何“塑造”地形的。
C 处附近,等高线分布表明,该处是峡谷,在此处筑大坝可以省工,并且集水效果最好。
B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在某处重叠的地方为( )A、山脊 B、山谷 C、缓坡 D、峭壁
D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较陡、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大的地形是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
2.基本地形类型(含教材第114页读图答案)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
地表起伏状况
平原
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地表起伏小
高原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顶面平坦宽广,边缘陡峭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地表崎岖不平
丘陵
较低(一般在200—500米)
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平
巧学妙记
歌诀记忆地形的类型及特征海拔五百上高原,面大外陡内和缓。周高中低盆地看,五百下上分丘山。起伏较大丘陵圆,山峰陡坡山地占。二百以下平原观,地面宽广又平坦。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7地形和地形图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7地形和地形图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3.7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无答案)地形和地形图教案一、观点1. 地球的陆地表面其实不是完整平展的,它是由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和_______等不一样地形共同组成的。

2.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一样地形种类各有什么特色?地形种类海拔相对高度起伏程度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3.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4.____________所经过的地址,海拔高度皆同样。

将不一样高度的等高5.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从等高线的疏密情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 _______,坡度较陡;等高线 _______,坡度较缓。

山地的不一样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_______。

6. 对地形产生作用的外力,可能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等。

7. 填表地形部位地形部位等高线散布特色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斜坡缓坡山岳凹地二、议论与练习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3.7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无答案)1.在你的家乡,致使惹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要素有哪些?2.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哪一种力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呢?3. 石灰岩地域形成溶洞的原由是( )A 、火的作用B、流水的作用C、风力的作用D、地震4. 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 、风B 、流水C、火山 D 、冰川5. 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 )的作用A 、风力B 、流水C、火山D、冰川6.人类活动对地形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7.读图回答:以下图中 A 、 B 分别表示什么?8. 相关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B等高线地形图拥有色彩鲜亮,形象直观的特色C等高线地形图是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一种地形图D等高线地形图同我们常用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没有直接关系9. 我国各种地形面积比率表示图,以下对于我国地形特色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面积广大B地形多种多样,高原面积广大C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D地形多种多样,盆地面积广大10. 浙江省的地形,以那两种为主题()A 、高原、山地B、高原、平原C、平原、丘陵D、丘陵、盆地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岳等高线的散布呈________状,由内向外, ________变小。

【新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形图》【创新教案】(第2课时)1

【新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形图》【创新教案】(第2课时)1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内容来源】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主题】地形和地形图【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提高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外力因素对地形的影响时,产生长大后努力改变家乡面貌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形的变化教学难点:地形的变化三、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的第七节。

本节课需花2个课时进行落实。

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4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

由于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14岁左右的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责任感意识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他们学会利用图、表等数量关系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地表形态,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学生】呈现观点并说明理由【教师】喜马拉雅山过去曾经是一片海洋,而如今呢?【学生】如今是一座山【教师】为何会这样?【学生】这是板块的碰撞导致的【教师】非常好!这就是内力的作用。

请观看视频:内力的作用2.新课呈现【教师】地形的变化只受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吗?【学生】不是【教师】青藏高原抬升是受到了内力作用,而雅鲁藏布江冲刷则属于外力作用。

【学生】……【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内力、外力各起着什么作用?【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归纳:内力:使地球表面起伏加大(火山、地震、板块运动)外力:使地球表面处于平坦(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外力的作用【教师】谈一谈从视频中收获了什么?【学生】……【教师】在降水多的地区,什么作用起着主导?【学生】流水【教师】流水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学生】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教师】在降水较少的地区又是什么起着主导作用呢?(呈现图片)【学生】风力作用【教师】补充:风力作用会侵蚀地貌3.巩固练习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A.风B.流水C.冰川D.海浪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A.流水的溶蚀作用B.流水的沉积作用C.风的吹蚀作用D.冰川移动的作用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A.风的作用B.流水的作用C.火山的作用D.冰川的作用4.板书设计《地形和地形图》。

七年级科学上册 3.7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3.7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新版)浙教版

地形和地形图一、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学会读等高线图难点:学会读等高线图,能根据等高线图说出相应的地形并进行应用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在分析等高线图时,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陆地的五种地形及其分布2、知道等高线的定义3、学会读等高线图,能根据等高线图说出相应的地形4、描述外力作用,如风等是如何“塑造”地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产生兴趣STSE1、知道不同的地形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认可地球环境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5分钟)“你能认出这是哪里吗?”课件播放内蒙古大草原、黄山、珠穆朗玛峰。

提问:同学们,看完刚才老师所放的几张图片后,有什么感觉?没错,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地球表面陆地的类型,简称地形。

(二)、讲授新课(30分钟)1、地形的类型提问学生有哪几种类型的地形?呈现: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猜地形游戏,提问学生是如何进行判断的?请学生起来回答,根据学生讲述的地形进行补充。

在讲了山地的特点后,给学生介绍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过渡: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拥有多种多样的地形,那我们应该如何山峰等地形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学生应该能回答出:等高线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概念及其特点:给出定义: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的起伏的图。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指图讲解,学生观察,初步认识等高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六种局部地形及其地形图。

2、理解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实际坡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认识局部地形,并会辨识局部地形。

2、绘制地形图,辨识并说出六种局部地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六种局部地形。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后提问:
你游览过中华山吗?你是怎样登山的?
你玩过蹦极吗?蹦极通常在什么地方?
你想当一名山区经济的综合设计师吗?
二、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方法。

3、掌握六种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并会综合应用。

三、讲授新课
1、讲授基本概念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教师强调: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海拔。

学生练习:教师展示两山高度,让学生填写海拔、相对高度。

2、讲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第一步,要确定山的高度;
第二步,根据山的高度确定等高距;
第三步,根据等高距将山分成若干个平行的平面;
第四步,把每个面利用正投影把投影线的边缘画成闭合的曲线。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2) 同线等高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然后,学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练习。

4、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
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坡度呈垂直状态便是陡崖。

学生根据坡度练习。

5、认识六种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陡崖: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便于修建水库。

6、教师利用图片展示。

四、学以致用,教师讲授例题1
例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甲处是丙处是__A处是___B处是___C处是___
2、若在丙地修建一个水库坝址应选在什么地方?
3、乙处与丁处相比,相对来说在哪发展农业要好?在哪发展果林业要好?
500
400
300
五、拓展提高
练习下面是一幅1:200000地形图,判读后回答:
1、李村在余村的什么方向------
2、若量的王村与余村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那么王村与余村的实际距离为多少?
3、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

已知王村气温是10℃,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 ℃。

4、从王村修建公路到余村,有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六、小结
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判断比较
等高线的六种地形
七、作业
1、临摹等高线地形图。

2、同学们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绘制自己家乡某座山的地形图。

B
A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