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生物实验复习:《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蚂蚁觅食行为的研究,认识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二、实验重点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难点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材料用具蚂蚁、各种食物五、背景资料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和行为各不相同,但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动物的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独特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由于动物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所以它们的觅食方式也各不相同。
六、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观察探究能力,而且对新鲜事物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我们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对蚂蚁各方面了解较多,实验材料易准备。
七、实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据本班学生各方面综合因素考虑,把全班42位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好小组长1名。
(二)活动记录1.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我安排学生十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
交流收集的有关蚂蚁的资料蚂蚁的生活习性提出各自的问题。
把各自提出的问题汇总于小组长,由小组长展示在小黑板上,各小组间相互评价提出问题的合理性。
对问题提出最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问题提出不太合理的小组老师给予指导。
2.作出假设各小组针对于本组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针对本小组作出的假设制定实验计划。
小组长把本组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如:准备食物、做记录等。
4.实施计划(1)确定时间和地点时间选在课后,找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留意周围环境状况,是否有利于蚂蚁找到食物。
(2)摆放食物按预先设计的方案摆放食物(3)把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分析。
表格如下:(4)要强调注意安全,维护好实验地点的生态环境。
5.得出结论有各小组根据实验结果,通过分析得出。
(三)交流展示教师对各小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主要表扬小组对对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说明学习科学必须注意观察与实验,并表扬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
中考生物实验复习:《蚂蚁的觅食行为》教案
蚂蚁的觅食行为【设计意图】《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实验。
教材本身设计方案中使用了糖、面包、辣椒酱、醋、放大镜、纸盒等材料,是将蚂蚁放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内进行操作。
我觉得有如下缺陷:1、由于纸盒中的空间是开放的,物品之间很容易发生串味,对蚂蚁觅食产生干扰。
2、醋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纸盒中空气流动慢,挥发的醋酸会掩盖糖、面包等的气味,以嗅觉取食的蚂蚁难以做出正确判断。
3、探究变量无法控制,很难得到明确的结论。
为此我对原装置做了改进,我认为我的装置及操作具有如下优点:1、在装置的四角各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可最大程度避免物品之间的串味现象。
2、将盛有蚂蚁的容器放在装置的中间,可保证蚂蚁出来后到四角的距离相等,即使开始嗅不到气味,它向四角寻找的概率也相同,避免运动距离成为变量而影响探究结果。
3、该装置可整体移动,演示时也可送到学生面前,保证了清晰度和可信度,还能避免散件组装之繁琐。
4、外观透明,便于观察。
不足之处:1;有玻璃材料,不便于大量搬运,可能有安全隐患。
2、木质材料,易吸附异味而不易清洗,影响重复使用的次数。
【实验目标】1、知识目标⑴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⑵帮助学生了解蚂蚁最喜欢的食物类型。
2、能力目标⑴运用所学知识知识,借助大胆设想并加以验证,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⑵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并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明确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⑵帮助学生树立爱科学、学、用科学的思想。
⑶认识生物的生存技能对生物种群延续的意义。
【实验内容】1、实验名称:《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实验2、实验原理:蚂蚁是一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他们的活动离不开明确的分工与协作。
蚂蚁群体通常分为工蚁、兵蚁、雄蚁、蚁后,它们各司其职,保证了蚂蚁家族的繁衍与正常运转。
蚂蚁之间交流信息的方式是借助头顶的触觉和腹部腺体分泌的化学物质。
3、实验器材:木屑、油条、玉米面、白糖、培养皿、表面皿、白纸等。
《蚂蚁的觅食方式》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蚂蚁的觅食方式》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
计
目标
通过本课,学生将能够:
- 了解蚂蚁的觅食方式
- 掌握蚂蚁的信息传递方式
- 分析不同环境下蚂蚁的觅食策略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蚂蚁觅食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研究蚂蚁觅食方式:教师介绍蚂蚁的觅食方式。
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一组蚂蚁在实验环境下如何觅食。
3. 组织小组探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观察一组蚂蚁的觅食行为,并记录下蚂蚁觅食时的行为特征。
4. 分组讨论分享:教师组织小组间交流与分享,让学生思考:蚂蚁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为什么蚂蚁会选择这样的觅食方式?在不同环境下,蚂蚁的觅食策略会有何不同?
5. 总结归纳:教师向学生介绍蚂蚁的信息传递方式,并对本课研究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资源准备
- 蚂蚁的觅食图片或视频
- 实验环境下蚂蚁群体
评估方式
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表述以及小组间交流和合作情况。
2. 问答互动: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互动测试学生的研究效果。
参考文献
- Hölldobler B, Wilson E O. The Ant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 Franks N R, Richardson T. Teaching in tandem-running ants[J]. Nature, 2006, 439(7075): 153-153.。
生物课题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生物课题: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一、设计思路: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探究科学的问题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大自然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
教室内进行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室外学生实验只要任务布置好,学生能带着问题去探究,同时实验的场地也不受限制,学生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去寻找,发现蚂蚁的巢穴,去观察。
这种室外实验(体验式探究)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探究性学习,即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也改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方式,把课堂实验教学部分实验内容留到课外,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去探究真实世界的蚂蚁的生活。
这样课堂实验教学变为课前、课中、课后。
充分利用上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布置下一节课的探究任务,并且把学生分组,有指定组长安排本组成员的分工,体现分工合作,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课中每组学生到已经观察好的蚂蚁场地进行实施实验计划,每组实验的形式多样,根据自己设计方案,大胆实践。
同时负责记录的同学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通过小组交流分析后,全班进行讨论教学。
在交流中有些在探究中有疑惑的问题或没有完成需要改进实验的同学留到课后继续探究。
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中既能使全体学生都投身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又能让学生悟出鲜活生命的可贵。
使他们自觉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
二、实验内容分析:探究蚂蚁觅食行为,让学生观察蚂蚁生活的地方,蚂蚁每天忙忙绿绿的在干什么,把蚂蚁活动情况搞清楚后,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提出探究问题,蚂蚁觅食与食物的气味和颜色有关吗?各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材料等准备的情况作出假设(1)蚂蚁觅食气味有关(2)蚂蚁觅食颜色有关。
每组只能探究一种假设。
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假设,制定计划,准备实验材料,利用课堂时间到事先观察蚂蚁引发活动场所进行实验,专门负责记录同学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最后相互交流,全班总结。
三、实验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观察法、科学探究的方法2.学会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实验报告3.学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和假设。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
板书设计:
课题
一、蚂蚁的分类
二、蚂蚁的生活习性
三、蚂蚁的群体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实验
5、讨论交流
6、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1、不足之处:
经过这次实验,我觉得: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设计,完全是在教
师的意图下安排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而且场面很乱,问题不明确,学生的活动并不实在、
有效。
同学们学习兴趣仅仅停留在对实验的好奇上。
在老师“权威”的“引导”
下,孩子们进行的是机械地完成任务式的实验,并没有真正走进实验,思维并没
有融入整个实验的过程。
2、成功之处:
通过探究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团体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通
过探究实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探究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将
蚂蚁放回大自然,培养了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意识;认同动物各种各样的行为都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且适应环境的结果。
参考:
百度网
《农业昆虫学》《中学生物学》。
蚂蚁找食物教案模板及反思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蚂蚁的行为,分析蚂蚁找食物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社会结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蚂蚁观察视频或图片2. 蚂蚁模型或图片3. 找食物的模拟场景4. 记录表格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蚂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吗?蚂蚁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 讲解蚂蚁的社会结构:蚂蚁是社会性昆虫,有明确的分工,包括工蚁、兵蚁、蚁后等。
2. 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以甜食、蛋白质为食,它们会通过气味寻找食物。
3. 观察蚂蚁找食物的过程,分析蚂蚁如何合作寻找食物。
三、实践活动1. 分组进行模拟蚂蚁找食物的活动,每组代表一只蚂蚁。
2. 每组在模拟场景中寻找食物,观察并记录蚂蚁的行为。
3. 活动结束后,每组分享观察结果,分析蚂蚁如何分工合作。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蚂蚁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蚂蚁需要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有哪些好处?3. 学生反思:通过本次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在团队合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蚂蚁找食物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蚂蚁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习性。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通过模拟蚂蚁找食物,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对蚂蚁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发现蚂蚁的分工合作特点。
3.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学会了相互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部分学生对于蚂蚁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习性仍有疑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改进措施:1. 在新课讲授环节,可以增加更多关于蚂蚁生活习性的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蚂蚁的觅食行为”,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质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体意识和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2.通过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3.探究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将蚂蚁放回,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意识;4.认同动物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且适应环境的结果。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2.室外自然环境下的学生实验的组织.3.实验结果记录、数据统计力法。
4.交流、讨论、质疑的组织和引导。
三、教学资源:蚂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收集的信息,学生自备材料和器具,课本,校园环境。
四、教学过程:1.课前各小组学生收集相关蚂蚁知识的资料,增加对蚂蚁的感性认识。
观察寻找教学楼周边蚂蚁活动出没的地点,能知道“蚁穴”所在地则更好。
2.各小组学生自主实验设计:由学生参考教材的要求、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关于蚂蚁觅食的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教师不事先探究模式,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3.实验:各小组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自行到事先选择的地点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各组实验进程,仅提供必要的帮助;4.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交流质疑、得出结论:并小组学生依据观察所得的现象和数据,认真反思实验过稃,撰写实验报告,进行交流研训,互相取长补短,教师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组织讨论并进行适时的引导。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1).实验设计能否进一步完美?如何较好地设置实验组和剥照组?(2).实验条件是否注意相同?如食物有否同方向、等距离摆放?(3).观察记录的手段有否提高?用表格记录数据是胥更良好?绘图和拍照有何帮助?(4).体会小组的协同分工的受益,观察其它同学的长处。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教学设计思路
“自主一创新”的平台一一记“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实验福建癒门企美中歹林至礙北髦:凰门数盲歹陵伯徭英•i艮计理念:1、实施“自主一一探究”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激发创新活力。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与手段。
3、关注身边的小动物,热爱生命。
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触及学生的心灵,进行情感、价值的体验与升华。
4、了解自然奥秘,激发探究乐趣。
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标:1•知识H标:认识和了解蚂蚁觅食的知识。
2.能力LI标:通过对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从而进一步锻炼同学们实验设计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小组分工协作的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数据结果记录分析的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展示的能力。
3.情感教育U标: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激发和培养科学探索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2.室外自然环境下的学生实验的组织。
3.实验结果记录、数据统计方法。
4.交流、讨论、质疑的组织和引导。
四、教学资■涼:蚂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收集的信息,学生自备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课本,校园环境。
五、教学过程:1•课前,各小组学生收隼相关蚂蚁知识的资料,増加对蚂蚁的感性认识。
观察寻找教学楼周边蚂蚁活动出没的地点,能知道“蚁穴”所在地则更好。
2•各小组学生自主实验设计:山学生参考教材的要求、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关于蚂蚁觅食的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教师不事先给出任何探究模式,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3.实验:各小组学主根据设讣的实验方案,自行到事先选择珠地点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各组实验进程,仅提供必要的帮助。
4.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交流质疑、得岀结论:各小组学生依据观察所得的现象和数据,认真反思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进行交流研讨,互相取长补短。
实验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实验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实验目标1.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体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体会小组的协同分工的受益, 观察其他同学的长处,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
实验准备一、知识回顾动物的的行为多种多样,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观察。
很多动物行为的研究问题都来源于对动物的长期观察,因此说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是同等重要的。
根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蚂蚁喜欢甜的食物,这属于观察法,运用实验法可进一步证明观察法得到的结果。
二、注意事项1.饲养蚂蚁的容器应大一点,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
2.捕捉30只蚂蚁(或更多)饲养于玻璃槽内,盖上两层纱布。
将上述装置放在暗处,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进行饥饿处理1 ~ 2 d。
3.蚂蚁个头小,善于爬行,必须非常注意玻璃槽的密闭性(同时又要保证透气性),否则蚂蚁很容易出来。
三、实验器材玻璃槽、干湿适中的土壤、蚁穴土壤、蚂蚁、消过毒的棉花团、浓糖水、清水、辣椒汁、苦瓜汁、纯白醋、浓食盐水、尺子、滴管、计时秒表、纸、笔。
探究过程一、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蚂蚁喜欢吃什么味道的食物2.作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
3.制定并实施计划:①在蚁窝外20厘米处相同方向等距离设置6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图1)。
②准备6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
③每隔5 min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种棉花团上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 ~ 10次。
归纳总结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
颜色有黑、褐、黄、红等。
所有的蚁科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
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雄蚁、工蚁、兵蚁。
蚁后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雄蚁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3 . 4 小组代 表 汇报 交流
3 6 一
各小 组根 据 实验 情况 ,派 代表 进行 汇 报 交流 , 同 绕: 如何选 题 ?如何 分 工 ? 探 究过 程 中遇 到 哪 困难 ? 怎 样解 决 的 ?实验 现象 和结 论是 什 么 ? 有 何 收获 和启
4 . 1 教 学 困 惑
方 面 引导学 生 自我 分析 。
3 - 3 小组合作 进行探 究
教学重点 : 尝试 设 计 和实 施 实 验方 案 , 根 据 实验
结 果分 析得 出结论 。 ・
各 小组 在组长 带领 下分 别进 行实 验探 究 , 并及 时
教学 难 点 : 尝试 设 计 和 实施 实 验方 案 , 根 据 实验 结果分 析得 出结论 , 能 进行 实验评 价 。
教 师要 引 导 学生 到 周 围环 境 中去 观察 动 物 的运 动 和 行为, 培 养学 生的 观察能力 和学 习兴 趣 。 基于 2 0 1 1 年 版 课标 和我校 学生 的实 际情况 , 制定 以下 教学 目标 。 知识 日标 : 观察 蚂 蚁 的觅 食 行为 , 并 进 行 探究 实
一
6
7 8 9 1 0
甜饼干 、 成饼 干
辣椒油、 清 水 白糖 、 红糖 干面包、 湿 面 包 白糖 、 食 盐( 蚂蚁 工坊 )
在甜饼 干处聚 集蚂蚁 多
在辣 椒 油 处聚 集蚂 蚁 多 在 两 处 聚 集蚂 蚁 差 不 多 在 干 面 包处 聚 集蚂 蚁 多 在 白糖 处 聚 集 蚂 蚁 多
验;
小组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合作 的过
程。 在 组织 讨论 的过 程 中 , 教 师需 要抓 住关 键 、 积极 引 导, 特 别要 关 注课 题 价 值 、 单 因子 变 量 的设 计 和 实 验 结 果 的分 析等 环节 。 其 中用 白糖 与黑 芝麻 作为食 物 的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_的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_赵敏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版)》提出:动
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 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基于 2011 年 版课标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油、清水一组等,还有一组学生利用蚂蚁工坊完成实 验。 3.2 集体讨论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 程。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关键、积极引 导,特别要关注课题价值、单因子变量的设计和实验 结果的分析等环节。其中用白糖与黑芝麻作为食物的 方案虽然存在科学性错误,但是极具教学价值,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可比性、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等 方面加以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而无需形成规 范的术语表达。另外,学生围绕不同实验地点而争论 不休,有的主张在实验室中进行,有的则极力主张在 自然条件下进行,教师可以从实验科学性、可靠性等 方面引导学生自我分析。 3.3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验室进行探究实验,发现蚂蚁受到惊吓、失去巢穴等 因素的影响,蚂蚁的行为发生了改变,常常没有出现 实验设计中预料的结果。如何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 境,探究蚂蚁在最接近自然状态下的觅食行为?在自 然界中直接观察蚂蚁行为是否可行?
困惑之二:如何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提出问 题是探究的起点,也是产生智慧的萌芽。在教学中,教 师常常重视解决问题,而忽视提出问题。李政道先生 曾说“:求学问,需学问,只求答,非学问。”教师应该向 美国妈妈学习:“孩子,今天上学了,给老师提两个好 问题!”如何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指导,让学生 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呢? 困惑之三:如何科学评价学生探究能力? 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和发展机制,同时实 验评价能力也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 教师在教学中将其遗忘了。关于本节课的教学,教师 们都习惯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其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缺 乏了实践的检验,实验教学中没有组织评价,从而失 去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科学探 究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 也是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困惑。 4.2 创新之处 对本节课进行创新的宗旨在于让实验教学由基 于传递到基于发现、由静态构成到动态生成、由个体 思维到集体智慧,为此需要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开放 实验领域、构建反馈激励机制、提供集体学习支持。 4.2.1 在实验方法上进行了创新 选择实验场所:笔者经过反复实验后认为,本实 验在实验室中进行难以得到可靠可信的科学数据,因 为蚂蚁从野外被捕捉到实验室由于受到惊吓而逃生 或首先忙于筑巢等过程,根本无暇顾及觅食。学生按 小组分别在实验室内和室外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过 程和数据对比中得出结论,即蚂蚁在自然状态下的觅 食行为更真实,效果更明显。最终本实验的实验过程 选择在校园内进行,其余过程在实验室进行,既保证 了实验的真实性,又确保了实验的有效性。 开放实验内容: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方法是在实验 室内完成本实验,教师没有按照教材上内容进行。根 据课程标准精神,倡导学生开展开放性、自主性的探 究学习,力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人。如利用蚂蚁工坊观察日本弓背蚁的行为和探究它 们的觅食行为,实验的自变量并拘泥于食物的颜色等。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教学设计
己巢”周围出现。 这段视频 2、假设蚂蚁靠颜色来交流信息。
引起了我极大地兴趣。 于是
……
我组织学生对“蚂蚁觅食” 三、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
行为进行探究实验。
1、各小组在校园内的花池边寻找蚂蚁出没的地方
看了这段录像,同学们有什 (蚁穴通风口),在距离蚂蚁出没的地方约 30cm 处分别放一勺白砂糖、 一小块油饼、 一小堆红色纸
将红纸屑拿走 ,2 个小组的同学继续观察 , 发现
配。
蚂蚁仍然大多数集中在油饼上 , 说明蚂蚁的取食与
3、工蚁:又称职蚁。是不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教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 观察、
学 能力目标 思考分析能力。
目 实验结束后,将蚂蚁放回大自然,加强保护蚂蚁等小动物
标 情感目标 的情感,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界中的生物的意识。
验的过程。
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又有几只蚂蚁也很快发现了食物, 其中的几只蚂蚁
2、雄蚁:或称父蚁。头圆 共同搬着一大块油饼“跌跌撞撞”向“回家”的方
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 向搬运;有个别蚂蚁“扛着”白砂糖“回家” 。蚂
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
蚁对红纸屑“不屑一顾” 。 ( 观察时间 30 分钟 )
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
目: 膜翅目
四、进行实验并记录
科: 蚁科
第一小组的记录:
二、蚂蚁的生活习性
食物放上一段时间后, 发现几只蚂蚁弯弯曲曲
蚂蚁因食性不同科分为: 肉 的“向前冲”,终于有一只蚂蚁碰到了食物,用触
食性、植食性、杂食性。
角不停地碰碰这几种食物后, 用头部在食物上碰来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案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案教案一课题: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蚂蚁的基本行为模式,如觅食行为、社会行为等;掌握观察和记录蚂蚁行为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实验来观察蚂蚁的行为;理解蚂蚁行为背后的意义和适应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蚂蚁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蚂蚁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同学们对蚂蚁都有哪些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蚂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行为?这些行为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三、设计实验1.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包括选择观察的蚂蚁种类、观察的环境、观察的时间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避免干扰蚂蚁、如何记录观察结果等。
四、进行实验1. 各小组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2. 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观察到的蚂蚁行为。
五、分析结果1. 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共同分析蚂蚁的行为特点。
2. 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讨论与总结1. 组织学生讨论:“蚂蚁的行为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需求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蚂蚁行为的方法和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题通过探究蚂蚁的行为,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对蚂蚁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
作业设计:让学生观察其他社会性昆虫(如蜜蜂)的行为,并与蚂蚁的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写一篇短文。
探究蚂蚁进食行为的教案
探究蚂蚁进食行为的教案)1.了解蚂蚁的行为和进食方式。
2.探究蚂蚁群体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一、引入新知——观察蚂蚁进食1.带领学生在室外观察蚂蚁进食——给蚂蚁喂食,一只蚂蚁会如何吸取食物。
2.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应该注意到蚂蚁进食的方式,是否会把食物带回蚁巢等细节。
二、讲解蚂蚁的进食行为1.通过PPT展示蚂蚁的解剖结构,并讲解蚂蚁用来进食的工具。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蚂蚁常常会把吃剩的食物带回蚁巢?三、分组实验——探究蚂蚁进食的协作和合作行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称为“观察员”。
2.“观察员”坐在一旁,其余组员拿出一些面包屑或糖果碎片给蚂蚁。
3.观察蚂蚁正常进食的情况下,记录下来蚂蚁行动的路线、数量、进食的时间和地点等。
4.在上一步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蚂蚁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模式。
5.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蚂蚁进食的协作和合作模式,通过分析结果来解决问题。
四、总结探究,提高学生素质1.引导学生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知道探究和实践的意义。
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爱护生态环境,并了解蚂蚁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教学步骤总结)1.引用新知:观察蚂蚁进食。
2.讲解蚂蚁进食方式和解剖构造,引导学生对于进食行为的思考。
3.分组实验探究蚂蚁进食的协作和合作方式。
4.总结实验结果,提升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体会)此教案针对蚂蚁进食行为,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学习蚂蚁之间的协作和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是一堂非常富有趣味性的课。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设计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设计授课学科初中生物授课年级八年级上授课人马贯英教学课题第十六章第三节《动物行为的研究》第二课时内容探究蚂蚁的行为课型实验教学课时安排 1 知识目标 1、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动物的行为 2、初步学会观察、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能够对活动的情况进行交流和质疑。
三维目标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亲身体验观察法和实验法,这两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强化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体会合作与集体的作用,体验到了小组的协作与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归纳、总结。
2、教师对小组汇报时间的安排以及对学生活动过程、方法、态度等内容的恰当评价。
教法讲授教学方法学法学生讨论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PPT 教学过程(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巧设情景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动物行为的研究,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动物行为的呢?科学家们在研究动物行为时主要采用了观察法与实验法。
1 /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观察法与实验法一起来探究蚂蚁的行为。
教学环节与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提出两周前布置的探究实验: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说明本节课要进行的内容以及采用的形式,说明评价的意义。
2、让学生按小组整理、讨论、组织将要汇报交流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材料,并且教师用幻灯片出示评价的问题。
(1)探究实验你们使用了什么方法? (2)出现了哪些问题?(3)实验数据是怎么处理的? (4)实验结果如何? (5)有哪些优势?(6)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7)小组之间是怎么分工的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一、教材分析
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而且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实验及自身生活经验明确蚂蚁的觅食行为。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明确蚂蚁觅食行为的特点以及该行为对于自身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与学生小组合作实验相结合。
五、实验器材
不同气味的食物如食盐、白糖、白醋、红糖、冰糖、馒头等,清水、不同颜色的纸、烧杯、玻璃棒、镊子、棉球、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
生活动
谜语:远看芝
探究问题中其实有味有关。
新课程标准中有三大理念,其中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活动,而探究性学习就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教学也能达到这样的一个要求。
我觉得本节实验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本节的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氛围学生往
往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思维也受到抑制,主观能动性也不易调动起来。
所以在
本节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营造自然、宽松、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以使学生由以前的“配角”转变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课堂上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互相交流,自由、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互相讨
论。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更有
利于推动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
他们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本节实验课运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它的使用也改变了传统封闭式的课堂
结构和沉闷的学习氛围,使整个实验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也大大提高了
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它的实施,让生物学科教学特点变得更加突出,学生的动
手、动脑以及实验、观察和操作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使素质教育真正
落到实处。
4.本节实验将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大自然界中,使得课堂内外能够密切结合,使学
生能够把所学真正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
大自然的风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快乐,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
到提高。
附件1:
参考装置图1-----蚂蚁觅食是否和气味有关
参考装置图2-----蚂蚁觅食是否和颜色有关
附件2: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实验记录表
组长:发言人:记录员:
时间:年月日地点:
根据自己实际观察完成下面表格,及时做好记录。
(提示:相同时间内记录)
(1)蚂蚁觅食是一出生就会的呢还是需要学习的?
(2)你还想探究蚂蚁的哪些行为?
(3)你认为制定实验方案时,要遵循哪些原则?你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
(4)实验结束后,你怎样处理这些蚂蚁?
注意事项:
(1)由于蚂蚁个体较大,在做实验前,除放食物外,请大家自觉将蚂蚁盖好,防止蚂蚁爬出或抓咬。
(2)请关爱蚂蚁,不要用手或器具去拨弄。
(3)实验时,要注意安全,还要注意维护好实验地点的生态环境。
(4)实验过程中请保持安静,不要惊扰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