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已有了初步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一系列光的合成和分解色光的实验,以感受光与色彩的无穷奥秘。
让学生认识到日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合成的,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
通过这些既贴近生活有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七色光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出示谜面:
天上飞架一座桥,。
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上册2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光与色彩4.七色光教学目标1、学会做光的色散和合成实验,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通过使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了解光的色散与合成七色光与白光的关系。
3、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模拟探究日光的色散现象,并能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平面镜、水槽、三棱镜、手电筒、凸透镜、鱼缸、白纸、烧瓶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游戏揭示课题。
二、通过设疑了解彩虹形成原因引入实验一。
实验一模拟制造彩虹探究彩虹形成原因1、出示PPT(让学生了解模拟制造彩虹的操作步骤)。
2、出示PPT(让学生了模拟解制造彩虹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调整镜子和手电筒的角度,直到制造出彩虹,各小组合作交流并分享实验现象。
同时指导各小组填写好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单)。
4、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用不同方法模拟制造彩虹,并小组合作交流与分享。
5、问题一:为什么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6、引导学生探究彩虹形成原因,生交流分享后,师再出示PPT小结。
(实验一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制造彩虹模拟实验,调动学生参与科学课堂的积极性;通过用不同方法模拟制造彩虹,让学生了解光学的奇妙性,从而调动学生对光学探究的好奇心.)三、谈话引入实验二。
同学们,人们常说: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你们想啥办法不经风雨也能见彩虹呢?实验二使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验证白光能分解成为七色光出示PPT,认识三棱镜。
2.教师演示三棱镜做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5.问题二:白光经过三棱镜为什么会形成七色光?6.出示PPT小结。
(实验二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白光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
每种颜色的光折射以后的路线也不一样,所以才会形成七彩的光芒。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PPT课件
3.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 直线 )行进的。
4.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 墨子)发现了 “小孔成像”的现象,它的原理是( 光沿直线传播)。
2.照镜子
平又平,亮又亮 平平亮亮桌上放
它会告诉你 脸上脏不脏
谜底:(镜子)
镜子是怎样把 阳光引进教室的?
3.凸透镜把物体( 放大 )了,凹透镜把物体 ( 缩小 )了。
4.七色光
牛顿与七色光的故事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 上,结果发现,太阳光被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 分解。
牛顿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讨论会上公布这个重大发现时,并没有受到 大家的认同,反而遭到激烈的反对。人们当时理解不了牛顿的精辟见解—— 最常见的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牛顿为了 说服大家,又多次做了把七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奇妙的组合 — 自制望远镜
4.抽动大纸筒调节焦距, 直到看清楚为止。
奇妙的猜想
如果把两个度数不 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 会出现什么情况?
仔细思考,相信你一定很棒!
1.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 凹透镜);中间 厚、边缘薄的镜片叫( 凸透镜)。
2.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凹透镜 );老花镜的 镜片是( 凸透镜 )。
这是汽车上的观后镜,它是一块凸面镜
这是用来点燃圣火的凹面镜
1.平面镜中的影像和实际生活中是( 相)反的。 2.两块直立的平面镜间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 多)。 3.潜望镜中使用的是( 平面)镜。 4.汽车观后镜使用的是( 凸面)镜。 5.点燃奥运圣火使用的是( 凹)面镜。 6.( 凹)面镜中的影像是( 上下)颠的倒。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 光的行进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可以分为(自然光)如:阳光、闪电、萤火和(人造光)如:灯光、蜡烛。
3、光源按光的激发方式可以分为(热光源,如:阳光、闪电、灯光、蜡烛)和(冷光源,如:萤火)。
4、身体会发光的生物称为(发光生物)。
动物有(萤火虫、松球鱼、夜光蝶、海蜇);植物有(夜光菌)。
5、光在(空气)中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
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7、“小孔成像”成的是怎样的像?这说明了什么?答:“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左右颠倒的像。
说明了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8、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答:(1)在水中滴几滴墨水摇匀,用激光手电筒照射。
(2)在烧杯对着的两侧各画一个小圆圈,用手电筒水平照射一侧的小圆圈,会发现光落在了对面的小圆圈上。
说明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9、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阳光在树荫下形成点点圆斑?答:这是小孔成像的原理。
树叶间隙犹如小孔,阳光透过小孔就形成太阳的投影,因为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光斑也是圆形的。
2 照镜子1、当光线照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2、(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我们平时用的镜子一般都是(平面镜)。
3、当你站在镜子前面时,镜子中的像也会被你看到。
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一样)。
5、如果把书本正对平面镜,应该(从右往左)读字,说明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前后相反)的。
6、当两面直立的镜子夹角为90度时,镜中会出现(3个)影像。
夹角为60度时,会出现(5个)影像。
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其中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这是因为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目标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镜子的一些有趣现象;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想法;
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尝试制作望远镜;
制造彩虹,学会做日光的色散和合成实验;
透过单色光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尝试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猜测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
能动手制作简易的潜望镜;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完成自己作品后的成功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单元知识结构:。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复习课件-苏教版(共20张PPT)
知识回顾
• 虑光实验
白光通过红色玻璃出现是红光 白光通过绿色玻璃出现是绿光 白光通过蓝色玻璃出现是蓝光
巩固习题
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 )和( 人造光源)。
巩固习题
下列光源是自然光源的有( CE ) 。 A、日光灯 B、荧光棒 C、阳光 D、蜡烛 E、萤火虫
巩固习题
2单元 光与色彩 复习课件
单元知识总结
知识回顾
• 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 自然光:太阳、闪电、萤火中 人造光:蜡烛、电灯
知识回顾
• 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
光在水或者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知识回顾
• 反射
当狗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会返回来,这种现象 叫反射
越光滑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巩固习题
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的原理。
巩固习题
彩虹是由(红 )、( 橙) 、( 黄) 、(绿)、(蓝)、(靛)、(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 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谢谢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 ), 而且(左右颠倒 ) 。
巩固习题
下面是凹透镜的是___C___。 A.老花镜 B.显微镜 C.近视眼镜 D.放大镜
巩固习题
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的是 ( B )。 A、铅笔向上折 B、铅笔向下折 C、铅笔变细了 D、铅笔变长了
知识回顾
•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凸透镜有聚光、放大的功能 能成正立、倒立的放大的缩小的像
知识回顾
•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凹透镜有散光、缩小的功能 只能成正立的、缩小的像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含目录)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的行进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2、能够用语言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待科学探究时认真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手电筒、小孔成像实验盒等。
学生:手电筒、纸盒、不透明玻璃瓶、透明烧杯、支架等。
三、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不透明玻璃瓶,瓶口有一个小孔,我请一位同学看看这个瓶中有什么东西?(生:看不到。
)2、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瓶中的东西?(生:让光射到瓶中)假如我们放一个荧光棒可以看到吗?为什么?(生:第一次是光射到瓶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次是物体本身是发光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板书:光的行进)板块二、学习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光源,给光源分类。
1、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师出示课件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讲述:科学上把自己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光源)3、学生辨别哪些物体是光源。
4、学生辨别哪些是人造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
5、小结:我们还可以按照其它的标准给光源进行分类,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查阅资料继续给光源分类。
(二)指导学生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
1、播放课件,带领学生观察教材的几幅图片,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你能发现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行进的呢?2、学生分组讨论,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小结:这只是我们的假设,我们还要通过什么来证明我们的假设是不是正确,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手电筒,三张中间带小孔的卡纸,和一个纸屏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假设吗?4、学生分组讨论。
5、汇报交流。
6、教师提实验要求,学生分组验证假设。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的色彩)第4课(七色光)
1.牛顿发现了七色光,但遭到了某些人的激烈反对,他又是怎样说服人们的?
答:牛顿是通过多次做演示实验、进行展示来说服人们的。
滤光现象
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下面的图案,你将会有惊奇的发现!你能试 着解释自己看到的现象吗?
练习与拓展
填空题
1.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 )揭开了色光之谜,他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 (七种颜色)折射到墙上,结果阳光被分解成( 三棱镜 )的光。
2.(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 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 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3.彩虹是由(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光的色散与合成
牛顿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讨论会上 公布这个重大发现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 认同,反而遭到激烈的反对。人们当时理 解不了牛顿的精辟见解——最常见的白光 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 是简单的。牛顿为了说服大家,又多次做 了把七色光合成为白光的实验,结果得出 了相同的结论。
光的色散与合成
猜谜语 一座弧形桥 顶着蓝天造 赤橙黄绿青蓝紫 只能仰望摸不到
光的色散与合成 滤光现象
光的色散与合成 你见过彩虹吗?它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
光的色散与合成 你见过彩虹吗?它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
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色散与合成 让我们来制造彩虹。
1.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 2.打开手电筒,让光线 3.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 水盆,并设法将它固定。 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方举起来,移动电筒位
把不同组合的颜色涂在圆盘上,旋转以后你会看到什么?
+ + + ++ ……
滤光现象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 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怎样行进教学目标: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教学过程: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回答。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和色彩》.doc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教材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 部分一一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单元学习目标: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5.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单元课时安排:1、光的行进........................................................ 1课时2、照镜子.......................................................... 1课时3、研究透镜........................................................ 1课时4、七色光.......................................................... 1课时课题:光的行进第1课时7.学生分组交流后,学生3人同时上前分别画出铁杆影子的位置,并回答“为什么要把影子画在这里”。
8.学生讲述理由。
(教师提示:可以从光行进的路线角度考虑。
)9.教师提出问题:光是直线行进的吗?10.学生猜测。
二、设计方法,搜集证据1.谈话:我们需要证实我们的想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复习课》优秀课件ppt
知识回顾
反射:
光当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 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知识回顾
镜子
镜子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镜子成像的特点:镜中的影像与实物大小
相等、与实物左右相反;两面直立镜子间的 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 不同,所成的像方向不同。
知识回顾
折射: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 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知识回顾
凸透镜和凹透镜
镜片特点 能Biblioteka 放大能否聚光 能否成像 生活用途
凸透镜
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能
否
能
否
能 放大镜、老花镜
不能 近视镜
知识回顾
彩虹:
制造彩虹:1.利用水盆 2.利用三棱镜 3.利用喷雾器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色散
2、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 A.放大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3、下列选项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 镜子 C. 太阳
练习与拓展
4、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 )作用形成的 。
A.折射 B.反射 C.斜射
5、下列影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
A.平面镜 成像 B.小孔成像 C.凸透镜成像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例
第二单元复习
知识回顾
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 人造光源:灯光、烛光......
知识回顾
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
光在水中或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知识回顾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2照镜子(2)教案-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光与色彩2.照镜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从照镜子的游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2.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发现,并进行交流;3.能联系生活说说能照出影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4.能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能描述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认识各种各样的镜子并了解镜子的用途;3.能动手制作简易的万花筒或潜望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体会探究的乐趣;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和科学知识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出示镜子):这是什么?你用它做过游戏吗?怎么做的?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1.谈话: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好吗?2.游戏一:(玩一面镜子)照镜子。
3.提问: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还看到了什么?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现多?4.游戏二:(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5.谈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6.游戏三:(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
(注意:选几组学生上去,一位学生站在阳光下,另一位站在阴影里,让学生想办法怎样使阴影里的同学也有阳光射到桌肚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想出办法,最后全班分组玩这个游戏。
)三、动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1.教师出示万花筒和潜望镜,问学生想不想制作。
2.教师介绍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选择一种最想做的进行制作,并玩一玩。
4.小组活动:用语言或图画解释用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堂课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生活中你还见过比较特别的镜子吗?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玩凹面镜和凸面镜1.教师讲述: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
2.小组活动:玩凹面镜和凸面镜,你们有什么发现?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在记录纸上。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 光与色彩_苏教版
第二单元教案光与色彩1 、光的行进教学目标1 、能够找到光源,并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 、能够对光是怎样行进的提出假设。
3 、能够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
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 、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奥妙。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手电筒,学生——手电筒,三张带孔卡纸(两人一组)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朗读单元小诗,问:单元小诗中写的究竟是谁?2、谈话: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对它也并不陌生,请谈谈对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光源及其分类1、提问:光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哪些发光物体?2、学生交流。
(师把学生的汇报板书,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是否都是自己发光)3、小结:我们把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4、学生活动:把这些光源进行分类。
5、介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生物光源。
三、初步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谈话:光源发出光后,是怎样行进的?(板书课题)2、生看书上17页的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
(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四、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谈话: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想法对吗?怎样验证自己的观点?2、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怎样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材料?(拿什么做光源?)要注意些什么?(也可建议学生参考文中插图)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五、初步认识小孔成像现象1、谈话: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请同学阅读课文 18页的相关内容。
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图解释)3 、指导学生动手尝试小孔成像实验。
( 1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制作过程。
( 2 )师指出注意事项。
( 3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评比。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怎样行进教学目标: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教学过程: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回答。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单元教材分析:
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部分一一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单元学习目标:
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5.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单元课时安排:
1、光的行进……………………………………………………………………1课时
2、照镜子………………………………………………………………………1课时
3、研究透镜……………………………………………………………………1课时
4、七色光………………………………………………………………………1课时
课题:光的行进第 1 课时
课题:照镜子第 1 课时
课题:研究透镜第 1 课时
课题:七色光第 1 课时。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简单电路教案苏教版
3.1简单电路
班级五年级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1课时课题 3.1简单电路
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
2、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重点难点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
实践
活动
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板
书
设
计
3.1简单电路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电池)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提问: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3、讲解:电池是一种电源。
二、学习新课
1、介绍简单电路元件:
讲解: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
有:电池盒——上面有 + 、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导线——用来传
输电能;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连接电路:
(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回答问题。
苏教版五上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二课《照镜子》光的反射实验说课稿
《光的反射》实验教学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实验教学说课的内容是《光的反射》。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验教学目标本实验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二课《照镜子》。
本实验教学在学生探究镜子成像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光的反射、光反射效果规律以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二、教材实验分析教材安排了多个实验,让学生从中探索达成目标。
在教学中,发现这些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光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对光反射的前概念存在不同的分歧。
(图1)【图1】教材没有提供让学生直观光反射过程的实验。
而对光反射效果规律的教学,教材仅用这两张图片进行对比观察认识,没有相应的实验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究。
2. 依据教材“做潜望镜”的活动,教师以演示方式讲授潜望镜制作方法。
学生只是被动地按要求画出潜望镜工作原理图,不能达到理解潜望镜的实验教学目标。
3.教材把阳光作为光源,若遇上阴雨天气,实验无法进行。
而且用镜子把光反射到脸,容易误导学生模仿,存在射伤眼睛的安全隐患。
三、实验器材改进经过反复的研究及实践,对原有实验器材、活动进行整合、改造,本人自主设计开发《光的反射》分组实验盒。
(图2)【图2】配合打气筒制成烟雾发生器(图3),解决实验中看不见光的问题,而且比以往用蚊香产烟的方法来得更快速、高效、安全,实验盒具有便利性。
【图3】配合不锈钢、塑料板、瓷砖、蜡光纸等材料(图4)的使用,引领学生探究光反射效果规律,实验盒具有探究性。
【图4】实验盒配有拓展器材(图5),包括凹凸透镜,三棱镜,颜色不同的激光笔,满足学生对光学进行开放性探究,实验盒具有开放性。
【图5】实验盒既可供学生分组实验,又可供教师进行演示操作,还可变身潜望镜,具有多能性;本实验前强调学生禁止将激光笔对准眼睛照射,实验盒具有安全性。
四、实验方法设计本实验涉及以下两个实验方法:1.合作探究法:依托分组实验盒,教师由扶到放,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对光的反射进行自主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彩虹中各种颜色光排列次序总是一致的。 (√)
14、海市蜃楼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
15、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 (√)
16、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
17、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
18、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
( 近视眼镜 )里用到了凹透镜。凸透镜和( 凹透镜 )组合成望远镜。
18、(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19、(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 倒立 )的像;(凹透镜)不能。
20、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我们平时叫“( 白光 )”.
1、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三、问答题:
1、小孔成的像是左右颠倒的吗?为什么?
答:是的,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2、小孔成像后为什么是倒立的,这种现象有什么用途?
答:因为孔很小,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物体上部的光通过小孔照射到纸屏
12、将光洁的不锈钢勺子当镜子,分别用它的正面和反面照自己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前后移动勺子影像有什么变化?
答:将光洁的不锈钢勺子当镜子,用它的正面(凹面)照一照自己,得到的影像是倒立的,用它的背面(凸面)照一照自己,得到的影像是正立的,向前移动勺子,影像会变大,向后移动勺子,影像会变小。
六、实验题:(16分)
10、怎样在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答:让自己的身子背对着镜子,自己手中再拿一面镜子,左右移动镜子,后脑勺就会在镜子中出现,这是由于身后的镜子把后脑勺反射给了手中的镜子,所以我们在镜子中可以看见自己的后脑勺。
1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射光?
答:交通路牌、潜望镜、汽车后视镜、照镜子等等
8、( 镜子 )是最好的反光物体,镜子能改变光的行进( 方向 );物体在镜里能够( 成像 ),所成的像都是与物体大小( 相等 )、 左右( 相反 )的。
9、潜望镜是利用( 光的反射 )原理制造的,可以用两面(平面镜)作一架潜望镜。
10、(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1、 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25、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 背对 )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
看见( 彩虹 )。
二、判断题。
1、灯光、火光都是自然光源。 (×)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3、可以通过小孔成像实验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
4、光源发出的光,可以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
5、照相机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造的。 (×)
5、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 小孔成像 )”现象,小孔成像是根据( 光沿直线传播 )的原理制成的,成的都是( 倒立 )的像。
6、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7、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被返回来,这种现象叫( 光的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 反射光 ),越( 光滑 )的表面,( 反射 )效果越好。
发生了折射。
7、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彩色光?
答:可以用想得到的彩色光颜色的玻璃纸把其它颜色的光过滤掉,就会得到自
己想要的彩色光。
8、为什么教室的墙壁都粉刷成白色的?
答:白色能反射任何颜色的光线,通过反光让教室更加明亮、亮敞。
9、如果物体没有反射任何光,有颜色的物体呈现出什么颜色?为什么?
答:呈现出黑色,因为人的视觉是依靠光来感受的,如果物体没有反射任何光,有颜色的物体无法将光反射到你的眼睛,自然是黑色的。
4、为什么说水滴可以放大物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相当于是一个放大镜,所以它能够放大物体。
5、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为什么?
答:是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具有缩小物体的作用。
6、将一支铅笔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里,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答:人眼看放在杯中的铅笔会发现,铅笔向上弯曲。因为光线穿过水和空气时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1、能发光的物体都被称为( 光源 );(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光分为( 自 然 )光和( 人造光 )。自然光有(太阳光、闪电、萤光)等等;人造光有( 烛光、灯光)
3、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 直线 )行进的。
4、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 直线 )行进的。
2、设计实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15、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 放大镜 )。
16、凸透镜能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它的作用有( 聚光 )、( 成像 ),使物体
( 放大 )等;凸透镜的用途很多,如( 放大镜 )、( 老花 镜)、( 照相机 )、( 幻灯机 )、( 投影仪 )里都用到了凸透镜。凸透镜和( 凹透镜 )组 合成望远镜。
17、凹透镜具有( 散光 )、( 缩小物体 )的作用;凹透镜的用途很多,如
的下部,下部的光通过小孔照射到纸屏的上部,纸屏上的像就是倒着的,利用
这种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将小镜子倾斜放入水盆 并固定,让太阳光或手电光照在镜面上,将白纸在镜子对面上方举起,直到看见彩虹。
12、光线从( 一种透明物体 )进入( 另一种透明物体 )时,传播方向会在
(交界面 )上发生( 弯折 ),这种现象叫( 光的折射 )。
13、“鱼翔浅底”、”海市蜃楼”是光的( 折射 ).
14、把一根笔直的吸管或铅笔插进水中,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水中的吸管或铅笔是( 弯曲 )的。
13、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6、光在穿过不同物质时也是沿直线行进的。 (×)
7、月亮是自然光源。 (×)
8、所有能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列如月亮。 (×)
9、潜望镜运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
10、万花筒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
11、用凹透镜对着窗户,调节凹透镜和白纸的距离,能够使窗户的影像清晰
地出现在白纸上。 (×)
21、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22、白光是有( 色光 )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 彩色光 ),可以用( 这种颜
色 )的玻璃纸把其它颜色的光( 过滤掉 )。
23、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 颜色 )不同。
24、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 色散 )现象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