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等差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等差、等比数列性质总结

等差、等比数列性质总结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3•等差中项4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c n(a 1 a n )n(n 1) d 2 , 1 , 2S n ------------------ na i ------ d — n ⑻一d)n An Bn 2 2 2 2(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M 0时,S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n 1时,a n1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项)5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7.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 d 称作为基本元素。

只要已知这 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设项技巧:①一般可设通项a n a 1 (n 1)d1.等差数列的定义式:a na n 1等差数列性质总结d (d 为常数)(n 2);a n a i (n 1)d dn a i d (n N首项:a i ,公差:d ,末项:a n推广:a n a m(n m)d(1)如果a , A , b 成等差数列,那么 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 (2)等差中项: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2a n a n-1 a n i (n 2,n N +)2an 1 a n an 2na iS 2n 12n 1 a i a 2n i2n 1 a ni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1)定义法:若a n a n 1d 或 a n 1 a n d (常数 n N )a n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2a n a n-1a n i (n 2)2a n i a . a⑶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a n kn b(其中k,b 是常数)。

(4)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2S n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定义法:若a n a n 1 d 或a n 1 a nd(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等差中项性质法:2a n a n-1a n i (n 2, n N ).a i 、d 、n 、a n 及 S n ,其中 a i 、②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d,a d, a, a d,a 2d …(公差为d );③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d,a d,a d,a 3d ,…(注意;公差为2d )8.等差数列的性质:(1)当公差d 0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1 (n 1)ddn a1d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d n2 2 2 (a i 新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2)若公差d 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 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 d 0,则为常数列。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
1. 定义:一个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差是一个常数,这个数列被称为等差数列。

2. 通项公式:$a_n = a_1 + (n - 1)d$,其中 $a_1$ 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3. 求和公式:$S_n = \frac{n}{2} [2a_1 + (n - 1)d]$,其中 $S_n$ 是前$n$ 项的和。

4. 等差中项:任意两项的算术平均值等于第三项。

5. 等差数列的性质:如果两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那么它们的和也是一个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1. 定义:一个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数列被称为等比数列。

2. 通项公式:$a_n = a_1 \times q^{n-1}$,其中 $a_1$ 是首项,$q$ 是公比,$n$ 是项数。

3. 求和公式:对于 $q \neq 1$,有 $S_n = \frac{a_1(1 - q^n)}{1 - q}$;对于 $q = 1$,有 $S_n = na_1$。

4. 等比中项:任意两项的几何平均值等于第三项。

5. 等比数列的性质:如果两个数列都是等比数列,那么它们的乘积是一个等比数列。

以上是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等差、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差、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一、任意数列的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2()1(11n S S n S a n nn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及等差中项定义d a a n n =--1、211-++=n n n a a a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d k n a a k n )(-+=当0≠d 时,n a 是关于n 的一次式;当0=d 时,n a 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d n n na S n 2)1(1-+= 4、等差数列}{n a 中,若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5、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任意连续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m S 、m m S S -2、m m S S 23-、……仍为等差数列。

6、B A a A d Bn An S n +==+=122,,7、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n S 的最值问题利用n S (0≠d 时,n S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进行配方(注意n 应取正整数) 三、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及等比中项定义:q a a n n=-1、112+-=n n n a a a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1-=n n q a a k n k n q a a -= 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当1=q 时,1na S n =当1≠q 时,q q a S n n --=1)1(1 qqa a S n n --=114、等比数列}{n a 中,若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5、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且0≠n S ,则任意连续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m S 、m m S S -2、m m S S 23-、……仍为等比数列6、0=++=B A B Aq S n n ,则四、求数列}{n a 的最大的方法:1-1n n n n a a a a ≥≥+五、求数列}{n a 的最小项的方法:1-1n n n n a a a a ≤≤+例: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32922-+-=n n a n ,求数列}{n a 的最大项。

(完整版)等差、等比数列公式总结

(完整版)等差、等比数列公式总结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_n = a_1 + (n 1)d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第一项,n表示项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 = n/2 (a_1 + a_n)或者S_n = n/2 (2a_1 + (n 1)d)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等比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_n = a_1 q^(n 1)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第一项,n表示项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 = a_1 (1 q^n) / (1 q) (当q ≠ 1时)或者S_n = n a_1 (当q = 1时)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是恒定的。

这个恒定的差值被称为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_n = a_1 + (n 1)d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第一项,n表示项数。

S_n = n/2 (a_1 + a_n)或者S_n = n/2 (2a_1 + (n 1)d)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另一种常见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是恒定的。

这个恒定的比值被称为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等比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_n = a_1 q^(n 1)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第一项,n表示项数。

S_n = a_1 (1 q^n) / (1 q) (当q ≠ 1时)或者S_n = n a_1 (当q = 1时)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三、应用场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金融领域,等差数列可以用来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而等比数列可以用来计算复利的增长。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总结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总结

一、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 , 首项:1a ,公差:d ,末项:n a推广: d m n a a m n )(-+=. 从而mn a a d mn --=;3.等差中项(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a A +=或b a A +=2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n a 是等差数列.(2) 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⑶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n a 是等差数列.7.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归纳数列一、等差数列性质总结1.等差数列的定义式为:$a_n-a_{n-1}=d$(其中$d$为常数,$n\geq2$);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_n=a_1+(n-1)d$(其中$a_1$为首项,$d$为公差)推广公式为:$a_n=a_m+(n-m)d$。

因此,$d=\frac{a_n-a_m}{n-m}$;3.等差数列中,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即$A=\frac{a+b}{2}$;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frac{n(a_1+a_n)}{2}=na_1+\frac{n(n-1)d}{2}=\frac{n[2a_1+(n-1)d]}{2}$。

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n-1$时,$a_n$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且$S_{2n-1}=n\cdot a_n$;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a_n-a_{n-1}=d$或$a_{n+1}-a_n=d$(常数$n\in N^*$),则$\{a_n\}$是等差数列;2)等差中项: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2a_n=a_{n-1}+a_{n+1}$($n\geq2$,$n\in N^*$);3)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a_n=kn+b$(其中$k$、$b$为常数);4)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S_n=An^2+Bn$(其中$A$、$B$为常数);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a_n-a_{n-1}=d$或$a_{n+1}-a_n=d$(常数$n\in N^*$),则$\{a_n\}$是等差数列;等差中项性质法:$2a_n=a_{n-1}+a_{n+1}$($n\geq2$,$n\in N^+$)。

7.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a_1$、$d$、$n$、$a_n$及$S_n$,其中$a_1$、$d$称作为基本元素。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第一节:等差数列的公式和相关性质1、等差数列的定义:对于一个数列,如果它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为一个定值,则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记:d a a n n =--1(d 为公差)(2≥n ,*n N ∈)注:下面所有涉及n ,*n N ∈省略,你懂的。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1)n a a n d =+-,1a 为首项,d 为公差推广公式:()n m a a n m d =+-变形推广:mn a a d mn --= 3、等差中项(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a A +=或b a A +=2(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 211()22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n a 是等差数列.(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3)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n a 是等差数列.7、等差数列相关技巧:(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知识点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知识点



第 7页(共 13页)
2.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性质 公比不为﹣1 的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则 Sn,S2n﹣Sn,S3n﹣S2n 仍成等比数列,
其公比为 qn. 8.数列的求和 【知识点的知识】 就是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一般来说要求的数列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等比数列 等等,常用的方法包括: (1)公式法: ①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Sn=na1+ n(n﹣1)d 或 Sn= ②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③几个常用数列的求和公式:
(2)错位相减法:
适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其中{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3)裂项相消法:

∴=

=1, =
,=

∵数列{ }也为等差数列,

=+,

=1+

解得 d=2.
∴Sn+10=(n+10)2,
=(2n﹣1)2,




由于
为单调递减数列,

≤ =112=121,
故选:D. 2.等差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
第 2页(共 13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
∴an=

把 n=1 代入 2n﹣1 可得 1≠2, ∴{an}不是等差数列
考察了对概念的理解,除掉第一项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但如果把首项放进去的话就不是 等差数列,题中 an 的求法是数列当中常用到的方式,大家可以熟记一下. eg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分别为 a﹣1,2a+1,a+7 则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解:∵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分别为 a﹣1,2a+1,a+7, ∴2(2a+1)=a﹣1+a+7, 解得 a=2. ∴a1=2﹣1=1,a2=2×2+1=5,a3=2+7=9, ∴数列 an 是以 1 为首项,4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an=1+(n﹣1)×4=4n﹣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d 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即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2.等差中项:(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a A +=或b a A +=2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地,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可以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d n a a n 11-+=推广: d m n a a m n )(-+=. 从而mn a a d mn --=;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2) 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3)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1)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2) 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成等差数列(3)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奇S 是奇数项的和,偶S 是偶数项项的和,n S 是前n 项的和 1.当项数为偶数n 2时,()121135212n n n n a a S a a a a na --+=+++⋅⋅⋅+==奇 ()22246212n n n n a a S a a a a na ++=+++⋅⋅⋅+==偶 ()11=n n n n S S na na n a a nd ++-=-=-偶奇 11n n n n S na a S na a ++==奇偶2、当项数为奇数12+n 时,则21(21)(1)1n S S S n a S n a S n S S a S na S n +⎧=+=+=+⎧+⎪⎪⇒⇒=⎨⎨-==⎪⎪⎩⎩n+1n+1奇偶奇奇n+1n+1奇偶偶偶 (其中a n+1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1、等比数列的定义:()()*12,nn a q q n n N a -=≠≥∈0且,q 称为公比 2、通项公式:()11110,0n nn n a a a q q A B a q A B q-===⋅⋅≠⋅≠,首项:1a ;公比:q推广:n m n m n n n m m a a a q q q a --=⇔=⇔=3、等比中项:(1)如果,,a A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A ab =或A = 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两个等比中项互为相反数)(2)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211n n n a a a -+⇔=⋅ 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公式:(1)当1q =时,1n S na = (2)当1q ≠时,()11111n n n a q a a qS qq--==-- 11''11n n n a aq A A B A B A q q=-=-⋅=---(,,','A B A B 为常数)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用定义:对任意的n ,都有11(0){}n n n n n na a qa q q a a a ++==≠⇔或为常数,为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21111(0){}n n n n n n a a a a a a +-+-=≠⇔为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0{}n n n a A B A B a =⋅⋅≠⇔为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依据定义:若()()*12,nn a q q n n N a -=≠≥∈0且或1{}n n n a qa a +=⇔为等比数列 7、等比数列的性质:(1)若*(,,,)m n s t m n s t N +=+∈,则n m s t a a a a ⋅=⋅。

特别的,当2m n k +=时,得2n m k a a a ⋅= 注:12132n n n a a a a a a --⋅=⋅=⋅⋅⋅(2)如果{}n a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数列{log }a n a 是等差数列 (3)若{}n a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比数列 (4)在等比数列{}n a 中,当项数为*2()n n N ∈时,1S S q=奇偶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1.2005是数列7,13,19,25,31,,中的第( )项.A. 332B. 333C. 334D. 335 3.等差数列3,7,11,,---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 47n -B. 47n --C. 41n +D. 41n -+7.记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4S =,420S =,则该数列的公差d =( ) A .2 B .3 C .6 D .710.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7=14,则35a a +的值为( )A .2B .4C .7D .8 1. 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1n n a a +>,且37283,2a a a a +=⋅=,则117a a =( ) A.21B. 23C. 32D. 2 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3a ·9a =225a ,2a =1,则1a = ( ) A.21B. 22C. 2D.23. 在等比数列}{n a 中,,8,1685=-=a a 则=11a ( )A. 4-B. 4±C. 2- D .2±10. 若{}n a 是等比数列,前n 项和21n n S =-,则2222123n a a a a ++++=( )A.2(21)n -B.21(21)3n -C.41n -D.1(41)3n -二、填空题13.等差数列{}n a 中,350a =,530a =,则7a = . 14.等差数列{}n a 中,3524a a +=,23a =,则6a = .15.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26a a 与的等差中项为5,37a a 与的等差中项为7,则n a = .11. 已知数列1, a 1, a 2, 4成等差数列,1, b 1, b 2, b 3, 4成等比数列,则=+221b a a _______. 14. 在等比数列{}n a 中,12236,12,n a a a a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22010log (2)S += .三、解答题17.已知(1)2f =,2()1(1)()2f n f n n N +++=∈,求(101)f .18.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13a =,254a a +=,33n a =,试求n 的值.15. 已知等比数列,83,12}{83==a a a n 满足记其前n 项和为.n S(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 (2)若.,93n S n 求=16. 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231,,S S S 成等差数列. (1)求{}n a 的公比q ; (2)若331=-a a ,求n S .高考真题一、选择题:(2011年高考安徽卷文科7)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n a n =-13-2,则a a a 1210++=(A ) 15 (B) 12 (C ) -12 (D) -15(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科6)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1a =,公差2d =,224A n S S +-=,则k =(A )8 (B )7 (C )6 (D )5(2011年高考重庆卷文科1)在等差数列{}n a 中,22a =,3104,a a =则=A .12B .14C .16D .18(2013年安徽文)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8374,2S a a ==-,则9a =( ) A.6- B.4- C.2- D.2(2013年新课标I 文)设首项为1,公比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 )A.21n n S a =-B.32n n S a =-C.43n n S a =-D.32n n S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