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传播与符号
《传播的符号与意义》PPT课件
引申意义:暗示性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 分
2021/4/24
12
符号的基本特性
指代性(任意性)
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
社会共有性(约定性)
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 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
组合性(发展性)
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 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
受传者意义:受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去理解 和解释所接收的符号
场景意义:上下文意义
场景:符号系统自然的环境、传受双方的已 知信息背景、系统存在的社会环境
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上述因素而衍生出来 的意义
2021/4/24
17
符号与意义
意义本身是抽象的和无形的,符号是具体和有 形的。
意义是可以通过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 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符号是意义的携带者,任何符号都有其特定的
——日本 永井成男
人类是通过符号或符号体系来传递信息的 ,但符号却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
2021/4/24
6
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广泛的含义。 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人类是通过符号或符号体系来传递信息。 自然界和社会的符号现象是普遍的。
系统性、传授性和跨越性等
2021/4/24
13
组合性事例说明
天很冷 天上下着小雪 天渐渐变得暗起来 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 天知道什么时候一切才会改变 天哪!
符号是表达信息的外在形式。
2021/4/24
14
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
符号然的或意社会义事物的认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广播电视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广播电视传播处于第四次革命)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视台:KDKA电视之父:约翰贝尔德第一个播出黑白/彩色电视的国家:英国/美国中国彩色电视的制式:PAL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1.2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电台3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广播电台种类6 P30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珠江模式”:主持人中心制中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78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电视业的发展:P42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7 P43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香港现有三家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香港电视“三台鼎立”:无线电视、丽的电视、佳艺电视TVB ATV :商业电视台澳门广播电视:对本地居民影响小台湾广播电视:广播:中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老三台(公共电视媒体)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4 P94三种理论模式: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VOA)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机构(BBC NHK)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ABC NBC TVB ATV)三种模式:美国模式、西欧/日本模式、中国模式1、美国模式商业型为主,其他形式补充2、西欧/日本模式双轨制:公营、商营共同发展3、中国模式新特点:3 P112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现状5 P117我国广播电视经营体制的改革方向4 P118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的特点6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3+2 P130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2+2 P13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6巨大而深远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2、连接、协调、整合社会3、现代民主政治过程重要元素4、娱乐功能5、经济功能6、服务功能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广播电视传播符号是指在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达信息的各类符号系统的总和。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
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
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
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3.文化传播学-符号与传播(1)
主讲人:李艳葳
1.传播的最小单元是符号——信息是传播的材料, 信息也总是表现为某种符号。
语言学、信息学、形式逻辑以及结构人类学等学
科所取得的成就,又为语义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2.语言与文化特征的关系: 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明显地反映在该民族运用的 语言的各个历史时期之中。
——洪堡特 中国人的思维与文化模式 日语的敬辞较多 使用英语国家较多
3.语言系统: 基本要素:语音、词汇/词义、语言规则 1)语音: 语言就像一张纸。声音是纸的这一面,观念思想 是纸的另一面。我们不能只拿起纸的这一面,而 不要另一面。
请分析“益达”或“士力架”广告的成功因素。
B.类像符号:一种与指涉对象之间存在相似,类 比关系的符号。如地图、照相、口技。与具体对 象有相似、类比关系。
C.象征符号:与指涉对象之间没有必然、内在的 联系,完全是依据某种规则或惯例而成为某种对 象的再现。如交通标志。
请用象征符号理论,解释“鸿茅药酒”宣传策略。
当今世界,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随之,与 之相关的传统、创造、思想、历史和文也都不复存在。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 Eg:21世纪初,3.8亿人口将英语作为母语,2.5亿人口
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2050年,一半人会熟练使用英语。
60国家-官方语言;85%国际组织;75%邮件;80%出版物 和互联网信息。
请用身边的案例说明。
4)要了解主体间的互动,首先要了解“主体间 性”的特征。
第六章 传播与符号
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决定着文本的易懂或难懂呢?用什么方 法来测量它在多大程度上易懂或难懂呢?西方传播学界在这方 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大众传播特别是新闻传播中,其观点归 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字词的形式 多用常见的字词,忌用冷僻的字词;尽可能选用实体动词、 及物动词,尽量少用形容词和介词,有部分成语、诗化的词和 高度文学性的词也要少用或不用,尽量使用普通词汇,避免使 用行话或专业词汇,以减轻受众的“词汇负担”。若要对易读 性进行测量,则需统计出全篇“忌用”或“少用”的字词数, 再除以全篇的字数,得数越大,其易读性越差。 2、 句子的形式 宜用短句,尽量少用长句;宜用简单句,尽量少用复合句; 要多用主动语态,尽量少用被动语态、介词短语。研究表明, 长句、复合句中的从句和修饰成份往往使阅读不畅、理解困难; 被动语态往往使句子软弱无力,累赘罗嗦。在测量时,先统计 出全篇“尽量少用”的句子数量,再除以全篇句子的数量,得 数越大,其阅读的难度越大。
中国秦墓竹简
人类的早期传播媒介 古埃及泥版书 古埃及纸草书画
德弗勒认为媒介对人类语言和意义 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四方面: 立意功能、引申功能、替代功能、 稳定功能。 三、编码 (一)科学编码 如:学科代码、邮政编码、汉字输入法 编码、条形码等 揭秘莫尔斯码 SOS.doc
3、 行段的形式 文章多分行、常抬头,留下空白,可 以缓解视觉疲劳,让眼睛有短暂的休息时 间,提高阅读效果。一般来讲,阅读者对 每段容忍限度是10-15行,200-300字。 在报纸上,通常在6-10行之间。如果每一 段落的行数和字数很多,就会造成读者视 线的游离和扫瞄错行,发生思维阻塞和阅 读疲劳。行段的排列也以横排为佳。横排 文字阅读时的速度快,而竖排文字阅读时 速度慢,大约每秒11个字,最慢的每秒仅3 个字。
传播学(第二版)人类传播的符号和
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传播者意义 受传者意义
情境意义
传播者的意义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正确的传达, 作为符号化过程的结果而形成的符号系统(文 本)未必能完全代表传播者的本意。
符号本身的意义会随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每个受传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以及与 对象事物的利益关系等社会背景来理解和解释 符号的意义的。
传达
思考/引发思维活动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 一、什么是意义 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
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 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 意义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 ❖ 意义本身是抽象的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 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 体和表现形态。
❖ 其功能,便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索绪尔
❖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瑞士语言学 家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 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 主义的鼻祖。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 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 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 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信号与象征符
信号
对象事物的代替物,物理性质
符
号
象征符 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人类语义性质
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
象征符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还在于一种对象 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 可以表达多种事物。
象征符是人类特有的符号,唯有人类才能创 造和使用象征符。人类通过驾驭象征符体系 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
追求新事物、新意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价值 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众多的人 参与象征符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传播学教程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教程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一、群体传播(重点,必记)1、群体(1)群体的概念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认为,群体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共同的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2)群体的特征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3)群体的分类美国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德国韦伯是否存在管理主体或机构作为分类标准:拥有管理组织系统的群体称为“团体”,其他则属于一般群体;德国威瑟组织性的强弱: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
2、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1)群体的社会功能群体是将个人和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群体通过社会分工和协作,团结个人的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群体的个人意义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负面意义: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之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社会分工;群体同时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3、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1)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2)群体传播的概念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岩原勉)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3)群体意识的定义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
(4)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无疑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群体的传播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方面来理解。
信息流量大,互动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
流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是否都拥有传播机会等,对群体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讲--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语言是人类传播最基本的符号体系。语言符 号包括口语和文字两大部分。
非语言符号可以分成三类:语言的伴生符; 姿态符号;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 的符号。
不是通过遗传,而是 通过传统或学习得到 继承
可以自由创造,与指 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 需要必然联系,关系 具有随意性。
广告中的符号模式
每一个广告都表现了一种在传播渠道中可以传达的 符号(文字、图形、音响)构成物。
在广告中,符号可操作,可指示事物,可与其他符 号联系以赋予指示对象以意义。
广告中的符号储备包括:语言的、视觉的、音响的、 图形的要素,还包括表现出的观念、信念、价值、 思想意识等。
人类传播是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信息是符号和 意义的统一体.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则是信息 的内容。符号起着指代或表述意义的作用。在事物 X和事物Y之间,只要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X 便是Y的符号,Y便是X的意义。
符号的形式多种多样,凡是能够携带意义的事物, 如声音、动作、表情、图片、影象等等,都属于符 号范畴。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人类不仅仅只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也 不象通常认为的那样,只生活在社会行为的世界中,而是受制 于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已经成为所处 社会表达工具的那种特定语言的支配。认为一个人不使用语言 就能基本适应现实生活,或者说语言不过是解决传播方面具体 问题的辅助手段,纯粹是一种幻想。每一种语言都由文化规定 了形式和类别,人们不仅根据这些形式和类别进行交往,而且 用以分析现实,注意或忽略某些关系和现象,梳理自己的推理 并建构自己的意识。
大众传播学——第六章(传播与符号)
2、语言传播的共时性。用语言传播时,各方要处于同一时空,口耳相传。 文字传播的历时性。能过文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同任何人包括素昧平 生的人,建立传播关系,借助文字相隔千年万里的人也有可能沟通思想, 共享信息。 语言传播只发生在近处和现在,但通过文字一个人可以向他从来没有见过 的人甚至还没有出生的人说话;一个人的声音在他死后很长时间还可被别 人听到。
第六章 传播与符号
一、传播与符号
1、什么是符号
符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代表某种意义的形式或代码,如图 形、动作、表情、声音(如上课铃声)等。(非严格的定义)任何一个符 号都包括两部分,即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而且这两方面没有必然的联系。 举例:
V字手势 这也早已成了世界语了,源自于英国,因为V字在英文中代表了胜利Victory,所以以V向人表 达了胜利之欢欣意义,用此手势时需以手指背向自己,但在希腊用此手势时则必须把手指背向 对方,否则就表示污辱,轻视对方之意。因为在希腊一般V字手势代表了视对方为恶魔.邪恶之 人. OK手势毫无疑的这也是世界语了,以英文字母O与K连结而成,表示没问题,准备妥当一切就绪, 也有我很好、没事、谢谢你的关心之意。 但是在法国南部地区OK手势则表示零之意,表示某件事情不值一提,表示自己的不赞成。 在中东以及北洲地区,如此手势则象征同性恋,如果在酒吧等公共场所,有人向你示此手势, 大概就是同志之间寻找伴侣的手势了,千万不要回以竖大姆指的手势,也不要以为他向你比OK, 你也礼貌性的回以OK。
(二)语言符号的特征 1、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见备注) 2、语言是有限的(而事物是无限的)(见备注) 3、语言是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
(1)抽象性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抽象即抓住本质,舍去具体特征。
第六讲传播符号与意义
二.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1. 意义的定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 物的认识,是人类以符号的形式传递和 交流的精神内容。P47 2. 意义的分类: a. 明示性意义和暗示性意义 b. 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C. 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第 六讲
《传播符号与意义》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传播者的意义 受传者的意义 情境意义
§第 六讲
《传播符号与意义》
B.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a. 语言符号的特点P27 b. 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或副语言 体态符号 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 化的符号
§第 六讲
《传播符号与意义》
3. 符号的功能 表述和理解的功能 传达功能 思考功能
§第 六讲
《传播符号与意义》
§作用 1. 符号的定义:P42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 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如果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就 是事物Y的符号。
§第 六讲
《传播符号与意义》
2. A. a. b.
符号的类别 信号与象征符 信号 象征符
传播学纲要汇总
绪论学习目的:1、人类离不开传播,一切传播都是意义的传递。
2、所有知识提供的都是一个看世界和认识你自己的窗口。
3、科学精神,不是臣服,是疑问。
任何科学都是有缺陷的,敞开即遮蔽。
4、终极目标只有一个---我们为什么存在,怎样存在。
学习目标:1.了解和认识传播。
2.解释大众传媒的工作方式。
3.更有效的传播。
4.探索传媒在总体上对社会和个人的作用和意义。
5.传媒在塑造我们文化方面扮演的角色。
6.成为更敏锐、更有责任感的公民。
学习纲目: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史和流派第三章信息符号第四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第五章控制研究第六章媒介研究第七章受众分析——传播的受体研究第八章效果分析第九章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注:宏观研究:第一、二、四、九章微观研究;第三、五、六、七、八;分别针对内容、传者、渠道、受者来展开。
)《枪毙越共》亚当斯(1969)新闻囚徒的概念:1.职业人与自然人的分裂。
2.新闻专业主义可能在选择的刹那失去对生命的敬畏。
3.新闻人的本分——新闻现场的无限逼近,呈现真实。
4.新闻灵魂:对事实和真相的无限接近。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作为基本问题的传播①信息的重要性:1.科学家们发现,动物对信息的需求有时要强于对食物的需要。
由于人是能够思维的高级动物,而且具备社会性,所以人只有在同外界进行连续的信息交往的条件下,才能长时间进行正常思考。
2.刺激思维的外界信息联系像食物和热一样必需,同外界完全隔绝是丧失理智的开始。
3.人能够世代积累知识。
人们知道得越多,就越希望了解似乎是实际生活必需范围以外的信息。
4.因此,科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力求获得关于外界最大信息的活生物,最能适应生活,活下去的可能性较大。
5.所以人力求获得信息甚至不是历史所决定的,而是决定于较深的生物学水平。
②人类获得信息的历史努力,即传播史:1.从原始部落到现代社会,一定量的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2.就像没有水、阳光、空气就不可能有生命一样,没有信息、没有信息的沟通就没有人类社会。
传播学
3.大众传播的功能 P100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 监视环境,调适 社会,传递文化遗产 赖特的补充:娱乐功能 施拉姆:经济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论
作业
请思考:网络传播是一种什么性质 的传播?具有哪些特征? 提示:可与传统的人际传播、大众 传播比较。
第三节 传播学
一、传播学简介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 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虽然涵盖人类传播活 动的方方面面,但以人际传播和大众传 播为主,尤其是大众传播构成了传播学 理论研究的主干部分。所以,不严格地 说,传播学就是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是一门理论性的社会科学。
经验学派紧扣传播实践,注重研究传 播活动自身的规律,其研究方法和成果 都带有十分突出的经验色彩,对传播实 践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批判学派则 以对既定的传播现实和现存的传播体制 进行全面、深刻、系统的批判而闻名, 致力于对传播现象深层背景的考察,注 重传播及传播体制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批判学派并不探讨具体的传播规律,而 且只破不立,对具体的传播活动指导意 义不大。
(二)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 的贡献 P250 1.信息论 1948 申农(香农) Shannon 1949 申农、韦弗 《通信的数学理论》 信息概念,传播模式和四要素 2.控制论 1948 维纳 Wiener 《控制论》 反馈概念
控制论的基点,是把控制系统视为一 个信息系统,控制的关键就是信息反 馈。——李彬 《传播学引论》 3.系统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系统的观点 很多传播研究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的, 包括很多模式。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Communication
一、信息与传播 信息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 象,是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规律的体现。 可传递性是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是传播 的对象,传播的本质就是信息传递。 信息可以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 信息。其中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信息 叫做社会信息。传播学中所研究的传播, 是社会信息的传播(传递)。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一、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2. 教学内容:a. 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c.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d.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b. 讨论法:探讨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学派的掌握情况。
二、第二章:符号与符号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 教学内容:a. 符号的概念和功能b. 符号系统的分类: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c. 符号系统的特点:arbitrary 和iconic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介绍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b.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理解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掌握情况。
三、第三章:传播过程与模式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
2. 教学内容:a.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b. 传播模式的类型: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大众传播、交互传播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b. 图示法:通过图示展示传播过程和各种传播模式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掌握情况。
四、第四章:人际传播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教学内容:a. 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b. 人际传播的类型:面对面的传播和远程传播c. 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b.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人际传播的掌握情况。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新祥旭教育.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仅有前11章)名:传播学概论作者: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翻译:李启,周立方目录序言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 (1) "传播"的含义------------------------- (2)传播的开端--------------------------- (5)语言的产生--------------------------- (7)文字的产生--------------------------- (10)大众媒介的产生----------------------- (14)第二章传播起什么作用-------------------- (20)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看法--------- (25)传播的社会功能----------------------- (31)小结传播对人类的功能--------------- (38)第三章传播过程-------------------------- (40)信息的性质--------------------------- (41)传播关系----------------------------- (45)传播关系的双向性质------------------- (48)传播契约----------------------------- (49)传播行为----------------------------- (54)电路和行为--------------------------- (58)小结传播怎样起作用----------------- (62)第四章传播符号-------------------------- (65)符号的性质--------------------------- (67)非语言符号的性质--------------------- (74)第五章传播代码-------------------------- (86)语言符号和代码及沃夫--萨皮尔假设----- (89)语言的若干问题----------------------- (94)第六章传播途径:谁同谁谈话-------------- (104) 广角镜------------------------------- (106)传播途径的几种型式------------------- (108)为什么要这些途径--------------------- (111)有关选择的公式包会什么内容?--------- (116)第七章传播媒介:大众与个人的------------ (121) 渠道的朴素心理学--------------------- (123)两级传播论--------------------------- (130)麦克卢汉学说------------------------- (135)结论--------------------------------- (141)第八章大众媒介的深广度------------------ (143)大众媒介的结构与功能----------------- (146)媒介的财源--------------------------- (149)媒介的延伸:知识产业----------------- (155)第九章发送者、接收者与挑选过程---------- (160) 新闻的选择--------------------------- (161)大众传播的传播对象------------------- (166)生活中的特定方式--------------------- (166)趣味的表现形态----------------------- (171)教育与媒介的利用情况----------------- (174)第十章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179) 有关控制的实际问题------------------- (189)社会控制的某些其他侧面--------------- (195)第十一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一)---------- (198) 第十二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二)--------- (219) 亚里斯多德模式。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例如:
“你好!” “你好! 咱们商量签这合同吧。” “好吧。”
对什么是人际传播最适当的理解应该 是:“当人们最大限度地以表现个性的 方式,在一起谈话和倾听时,这种传播 的样式就发生了。”
二、人们寻求人际传播的动机
1.获得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4.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互动的人 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产生过程中的决定环节 1. 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 物的刺激感应性 2. 由刺激感应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 觉和心理 3. 由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到能动的人的 意识的产生
(二)人内传播的/要素
1.感觉 2.知觉——感觉的集合; 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直 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
三、人际传播的特点
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 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 杂;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 频度高;
4.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5.传播以单个的面对面的传播形式 为主;
6.适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接 受者的态度和行为。
四、人际传播的基本功能
●米德认为,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 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 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马斯洛需求层次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一、概念
人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个人与个人之 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例如:A:“现代人爱打电话,不爱提笔写信, 这现象该叫什么?” B:“言而无信。”
身高、体形、脸型、 饰物、
发型、服装
(四)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传播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
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
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
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是直接符号,文字则是间接符 号,或者说是符号的符号
• 索绪尔:“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 系统,后者惟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 者”。 • 正由于文字所涉及的仅是间接的现实,它 “所包含的不是事物的符号而是其他符号 的符号”,因而文字便自然构筑起一个自 为的同真实现实相对立的虚幻现实。起初, 它只是现实的一个影像,但久而久之竟仿 佛演化为现实本身,而现实似乎反倒成为 它的副本。 • 柏拉图的洞穴比喻。
• 普通语义学家针对这种极端化估计,提出 遇事要作多方面的估计和考虑,或者要思 考实际存在的一系列可能性,而不要只作 两极思考和两种选择。
5.语言与实际混淆
• 这是指人们在传播中不看具体实际,只看 符号本身,或只是在语言领域里去推定其 含义。 • “文如其人”、 “字如其人”、“以貌取 人” • 一位传播研究者的一个实验 。
• 5.真实性 言语是行为的指标,眼睛是心灵的符号。 人浑身都可遮盖,惟独面目无法掩饰。
二、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 • • • • • 1.补充作用 2,替代作用 3.强调作用 4.否定作用 5.重复作用 6.调节作用
三、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 1.外貌与衣着 • 2. 表情与眼神
• 3.姿态动作 我们的姿态动作总是有意无意地“泄露”我 们内心的秘密和蕴藏的信息。 人的每一种姿态动作都是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 状态信息的外化; 而每个人也都能够根据传播经验和文化背景 从体语中推断或“破译”出有关信息,并加以运 用; 姿态动作总是跟其他人的存在相联系,而变 化的实质则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
• 不论语言传播是处在抽绎阶梯的高水平 线上,还是处在低水平线上,只要它是 在某条水平线上横向的直线运行,它都 是“死线”不会产生好的传播效果。
• 传播者怎样才能克服这一毛病呢? 语言传播应该根据内容需要和文体特点, 沿着抽绎阶梯作上下波动,使之有涨有落、 跌宕起伏,即既有高抽绎水平的概括总结, 又有低抽绎水平的细致描绘。
3.误认为同一
• 这是指语言的使用忽视了同一范畴或同一 类别中各个“分子”之间的差异和区别, 把它们视为同一,混为一谈。 • “新闻报道都是撒谎”, • “后娘对孩子特别狠毒, • “意大利人都是大情人”, • “日本人靠抄袭致富”。
• 语言传播中应慎用全指、多用特指。 • 或者像普通语义学家所指的那样:标明指 数,如新闻报道1、新闻报道2,因为指数1 不等于指数2。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在思想 上重视这一问题。
2.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
• • • •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系辞) 类名词“狗”。 叙述一个人的面貌、系鞋带的动作 《等等:普通语义学评论》 现实既有无限性的一面,也有相对有限性 的一面。
3.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
• 抽绎,被普通语义学家看作是语言的最有 用的特性之一。 • “红苹果 ” • 早川一荣(1949)认为,语言的抽绎程度有高 低之分,抽绎的程度愈高,它与具体实际 的依存关系就愈是间接。
“贝茜”奶牛
• • • • 第一级——科学上知道的微观奶牛和亚微观奶牛 第二级——我们所看到的奶牛 第三级——贝茜这头特定的奶牛 第四级——奶牛,我们用这个符号代表包括贝茜的所有奶 牛 • 第五级——牲畜,这是一个更抽象的符号,代表奶牛以及 猪、马、羊等共有的特点 • 第六级——农场财产,这个符号代表牲畜以及农场中其他 东西所共有的特点 • 第七级——财富,它包括了农场财产以及其他方面的所有 资产。
• 如果说人们只是把推论当作事实理解,或 者误解只发生在人际传播中,这也许不会 发生大的危害,但是假如人们将推论当作 事实来报道,让误解发生在大众传播之中, 那么就会发生严重的问题。பைடு நூலகம்• 对于新闻传播者来说,只有坚持真实、客 观、公正的原则,才能避免推论与事实混 淆。
五、语言的功能
• 语言学家早川一荣认为语言符号有三种功 能,即报告、推论、判断。
• 语言符号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它有两个部 分:一是它的外在形式,一是它的内在含 义。外在形式是读音,内在含义是一种读 音在特定语言中的意思。这两个部分就是 索绪尔说的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 对于传播来说,符号问题的焦点在于所指, 即符号的内容层面、意义层面。
三、语言的基本特性
• 语言符号应该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 它既包括听觉物质化——语音形式、视觉 物质化——文字形式,也包括符号信息 化——语义内容。 • 语言是用一定的声音和文字形式去标记事 物或思想,从而获得意义
• 判断是对一次事件、一个人或一件物赞同 或不赞同的表达。 • 判断在新闻报道中是否合适?
• 对追求客观准确的新闻记者来说,最稳妥 的还是多报告,少推论、少判断。
讨论题:
• 1、我们社会的变化快于语言的变化,请说 出一种仍未有适当名称的变化。 • 2、举出一例我们语言中隐藏的假设。 • 3、我们说话时总会走极端,或采取非此即 彼、以偏概全而将某种可能性排除在外。 请举出一例。 • 4、我们陈述或评价某事时总是不自觉地表 现出主观意见,请举出最近做过的一事为 例。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第二节 非语言符号
• 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霄蒙德·罗斯(R.Rose 1986)认为: • 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 息总量中,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 而其余的65%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 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传递65%中的55% 的信息。
一、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 人类创造语言是为了有效地传播信息,可 实践上却经常发生编码困难和传通障碍 。 • 普通语义学认为:这应归咎于语言的三种 特性。
1.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
• 语言一旦被约定俗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是稳定不变的,可我们周围的世界却 日新月异。 • 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可我们 用来表述它的语言却是凝固的和静态的 。 • 1985年的西安,2006年的西安。 • 当然,事物不仅有运动的连续性,还有它 特定的相对静止。
四、语言的误用
• 1.死线上的抽绎 • 它是指语言被捆死在某一条抽绎水平线上,结果, 不是由于语言被固定在高水平线上使人难以理解, 就是由于语言被限定在低水平线上让人不得要领。 • 香蕉苹果——苹果——水果——食物——生活程 度等,就是语言“抽绎阶梯”一个从低到高的例 子。 • 哲学著作、小学生的日记都是捆死在某一级抽象 层面上 。
4.估计极端化
• 这是指语言的使用者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 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排斥中间层次的 极端语言。好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能两 者择其一,不能有中间的事物,它们都是 非好即坏、非友即敌、非对即错、非成即 败,凡事只有两种可能、两种取向 。 • 白和黑、好和坏
• 温德尔·约翰逊认为,语言运用上的极端化 估计,往往会把自身引向精神病态。 • 比如一些绝望的自杀者。
• 1.相似性。 非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 性,因为它是把客观事物符号化。 • 2.通义性 对于非语言符号的译读、理解,似乎无须 接受专门教育,因为非语言符号与实物之 间的相似性可以产生出举世通用的意义
• 3.协同性 各种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是相互关联、互 为依托、协同一致的。 • 4.即时性 语言符号总是经过一定的思考方才输出, 非语言符号往往未经思考就立即 作出条件 反射式的传播。
•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
• 为了避免语言与实际混淆,我们在传播活 动中应该首先了解语言的特性以及语言与 实际的关系,要先看实际后察符号,而不 要望文生义、以文代义,也不要重其言轻 其行,重语言轻实际。
6.推论与事实相乱
•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经常根据符号推论出事 实,虽然大多比较准确,但也有推论与事 实不符的,从而造成了推论与事实的混淆。 • “娘” 在汉语和日语里的意义。 • “警察”——男性, “护士”——女性。 •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听见风 就是雨”、“老子英雄儿好汉”、“龙生 龙,凤生风,老鼠生儿打地洞” 。
• • • •
符号的特点: 在指代和表述关系中产生; 在形式上独立存在; 符号——手段,意义的交流互动——目的。
• 语言符号是人类的基本符号体系,但并不 是唯一的体系。
二、语言与文字
• 语言符号包括语言与文字,即口头语言和 书面语言 • 语言使人类脱离动物界而成为人,文字则 使人脱离原始状态而跨入文明的大门。 • 语言的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共时方面,文 字的传播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历时方面。
第六章
传播与符号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 传播本质上体现为信息的流通 • 信息是凭借符号才能流通的 • 信息首先就表现为符号,或者说一种信息 的外在形式就是某种符号。 •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表现 为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 姿态、表情、文字等。 • 意义则是信息的内容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 4.触摸行为 触摸作为传播的一种象征性手段,可以用 来表述和说明相互作用的性质, 具有职业 性、礼貌性、友爱性、情爱性等交流功能。
• 5.空间与距离 •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空间范围圈 内,从而构成了他的领地。每个人的领地 大小不一。 • 文化因素、个性 • 每个人的空间都会受到他人的侵犯
• 一、符号的定义 • 1、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 代或表述关系, X能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 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 表述的意义。——永井成男(日本)
• 2、符号和意义的关系就是语言的能指和所 指的关系。——索绪尔(瑞士) • 3、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 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 能就是符号。——特伦斯·霍克斯(英国)
2,潜意识的投射
• 这是指传播者在发表某种看法时,实际上 在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状态下将 自己个人的深层态度加进了对事物的评价。 • 有人甚至认为:基本上,我们说的话,从 来都是在讲自己。每个人在语言传播中都 会出现无意识的自我表现和不自觉的倾向 性
• 在人际传播中,语言运用的潜意识投射一般不会 造成什么大的不良后果,但是在大众传播中,对 于政府和新闻媒介来说,它可能是很危险的,稍 不小心就会引起国际纠纷和民事诉讼。 •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要注意语言传播的真实 性和客观性,或者像语义学家的建议的那样:在 发表见解时别忘了加上“对我说来”或“在我看 来”几个字,即使不说出来,心里也应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