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 部分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fdec65b4daa58da1114a2d.png)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狭义: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1. 永恒性。
(人在教育就在)2. 历史性。
(古今不同)3. 相对独立性。
a. 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b. 不平衡性(可超前、可滞后)三、教育的起源1. 生物起源论:生物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息2. 心理起源论: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孟禄3. 劳动起源论:劳动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1. 公平、无阶级性。
2. 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
3. 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奴隶社会:1. 夏朝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
2.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特征:政教合一学在官府3. 私学兴起:春秋时期,特征:自由。
➢封建社会:1. 战国:私学繁荣。
2. 隋唐:科举制兴起。
3. 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制。
➢近代社会:1.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德国最早)3. 教育世俗化、法制化。
➢现代教育:20世纪之后教育的新特点。
(口诀:全民多献身)1.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多元化。
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一)萌芽阶段1. 《学记》:世界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性教学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7. 杜威:现代教育代表人物。
a.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b.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c. 学校即社会。
8. 斯宾塞:a. 教育预备说(准备生活论),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b103bd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1.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一、教育学知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人类科学文化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原理、方法和规律等内容。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本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等。
2.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由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以及教育经济学等学科构成。
理论分为传统教育学理论、新教育学理论,其中,新教育学理论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进步教育理论、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和自主教育理论等。
3.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实验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教师职业道德1. 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它是职业行为指南,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基本准则。
2. 教师职业道德概念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忠诚正直、廉洁自律、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精益求精等几大方面。
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指培养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过程。
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以及教师本身。
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学校管理者可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家长可以注重尊重教师、与其互相沟通;而教师本身则需要注重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
三、课程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是指教学过程设计的活动,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知识和学生特点,创造具有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需要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同时注重从学生和学科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目标性、适应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评价性等。
3. 教学设计的步骤合理的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等,同时还需要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6f465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c.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掌握相关的核心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您梳理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意味着教育不是随意发生的,而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包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智育侧重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育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美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创造能力;劳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同时,教育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而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传播政治思想等方式,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
教育与文化相互交融。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承、创新和融合的作用。
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教育。
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不平衡性体现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均衡,以及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因此,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互补性要求教育要树立信心,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其不足。
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041d2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8.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关键点汇总。
一、教育知识点1. 教育原理和方法- 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 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 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控2. 教育体系和政策- 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3. 教育史与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与西方教育史- 著名教育家与教育哲学4. 教育管理与领导力- 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教育领导力与团队建设5. 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 学生权益保护与教育纠纷处理二、能力知识点1. 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要素- 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开发2. 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技巧与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与反馈3.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 班级组织与管理技巧-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发展4. 教育研究与科研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与过程- 教育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5. 教育信息与技术应用-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应用- 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汇总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有助于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育知识点包括教育原理、教育体系、教育史与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与领导力以及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能力知识点包括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教育研究与科研能力以及教育信息与技术应用等方面。
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f2b85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7.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涵盖了丰富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如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等。
而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在考试中,可能会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考生判断某种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例如,一个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品德培养和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就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教育思想到现代教育学的建立,这一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和观点。
比如,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三中心”理论以及杜威的“现代教育三中心”理论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并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教育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同时又能为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
例如,通过教育培养具有正确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的公民。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密切,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而教育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文化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也具有传承、创新和融合文化的功能。
四、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和方法;不平衡性则提示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互补性表明教育要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五、教育原则和方法常见的教育原则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b6ea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c.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1.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广义的教育的三个形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社会)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
6.近代教育(l)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20世纪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8.教育的人口功能第一,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第二,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第三,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第四,有助于人口迁移。
9.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1)教育的政治功能第一,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第二,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第三,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第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第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第四,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第五,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第六,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0.教育与生产力(经济)的关系(1)教育的经济功能:第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第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第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第五,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教育的科技功能第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第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第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第四,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37b48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2.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的总结:1.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概念、目的和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教育理论- 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心理学基础知识-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动机理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3.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学生权利保护和教育公平问题4. 教育评价与测量- 教育评价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工具- 教育评价与测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5.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流程-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实施的技巧和方法6. 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学生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7. 教育技术与应用- 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8.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9. 跨学科知识- 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跨学科知识在教育中的应用- 跨学科教学的策略和技巧10.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 教育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应用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https://img.taocdn.com/s3/m/598bbc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8.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6. 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7.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8. 教育评价与监控9. 教育法规与政策10. 教育伦理与道德二、心理学知识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3. 成长与发展心理学4. 学习与教育心理学5. 认知与思维心理学6.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7. 人格与个体差异心理学8. 社会心理学9. 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10. 心理评价与测试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范围2.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3. 教师教育法律法规4.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5.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6. 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7. 课外教育法律法规8.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四、教育管理与评价知识点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2. 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3. 教育管理标准和评估4.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 教育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6. 教育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7. 教育管理中的质量保障和监控8.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9.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0. 教育评价的形式和程序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教育技术的分类和应用3.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方法5.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6. 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使用7.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及其评价8.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六、教育心理与教育方法知识点1. 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2. 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3. 学生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处理4. 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5. 学生学习困难与教育帮助6. 学生学习兴趣与教育引导7. 教师教育方法与教学设计8. 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9. 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10. 教师评价与教育反思以上为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教育知识与能力
![(完整版)教育知识与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d6a938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7.png)
(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熟背):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桑代克)、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凯洛夫)(三)教育的功能:教育与人口: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67d6b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4.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 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推进教学。
二、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 学习策略: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迁移: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 情感与人格发展:个体情感和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3. 评价与测量-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 心理测量:运用科学方法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 教学媒体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总结: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
- 问题诊断与解决: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和组织形式。
2. 教材分析与运用-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的编排逻辑和体系结构。
- 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 教材活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五、教育评价1.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1675cf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3.png)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一、教育教学知识点资料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人格形成等心理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动机理论、人格理论等。
2. 教育评价与测量知识点:教育评价与测量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包括教育评价的原则、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评价与测量的知识点包括: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评价的原则与要求、评价的方法与工具等。
3. 教育学科知识点:教育学科是研究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它包括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科的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等。
4.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它包括教育法、教育管理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点包括: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法规的主要内容、教育法律责任等。
5.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过程。
它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教育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的知识点包括:教育技术的分类与特点、教育技术的应用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等。
二、教学能力知识点资料1. 教学设计知识点: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包括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的知识点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等。
2. 教学方法知识点: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策略。
它包括教学方法的分类、特点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法的知识点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3. 教学评价知识点: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1aaac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3.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知识必背知识点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人类社会对未成年人和青少年进行有目的、系统的培养与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教育目的的分类:(1)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心理、智力、道德、身体、美育等各方面的素质。
(2)职业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特定职业技能。
(3)国民教育:培养学生崇尚国家、文化、民族的精神。
3. 教育的形式的分类:(1)学校教育:通过学校进行的教育。
(2)非学校教育:学校以外的教育方式。
4.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育部门、人民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管理层。
5. 课程的分类:(1)核心课程:教育部门规划的、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
(2)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报名参加的课程。
6. 教育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7. 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学科水平评价、学校满意度评价。
8. 教育教学常用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知识来达到教学目的。
(2)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教师起到指导作用。
(3)讨论法:学生自由发挥、交流思想,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
9. 教育教学常用手段:(1)板书:教师用黑板或白板记述课堂内容。
(2)多媒体教学:使用电子、影像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3)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学习。
10. 毕业生就业指导:(1)签约招聘: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
(2)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前景等,进行职业规划。
1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品德评价:交往态度、学风纪律等。
(2)能力评价: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3)兴趣爱好评价:体育运动、艺术、社会公益等。
12. 教育中的性别教育:(1)性别意识:了解自我性别特征和社会角色认知。
(2)性别平等:强调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
13. 对外语教学的要求:(1)语言输入: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cba6faa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7.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以下是为您总结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3、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b895f9f61fb7360b4c6589.png)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9e42a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1.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教育知识与能力涵盖了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总结。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等特点。
2、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到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再到现代社会的多样化教育形式,教育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等。
重要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如孔子的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杜威的“现代教育”等。
4、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不同。
2、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如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如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3、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如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等。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有设置合理目标、有效反馈、适当竞争等。
4、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如正迁移、负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等。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等。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包括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等。
1、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27366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0.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70d49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c.png)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而教育教学能力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资料:1.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
-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教育思想到现代教育理论的演变。
-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等方法。
2. 心理学知识点:-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 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困难等方面的内容。
3.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教育法、教育行政法和教育经费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 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章程、教师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 教育纪律和惩戒措施:包括学生违纪处理、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4. 教学设计知识点:- 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进行逻辑和系统的组织。
-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灵活运用。
- 教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具和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利用。
5. 教学评价知识点:-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评价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 教学评价的形式和工具:包括课堂观察、考试测验和作业评价等方面的工具。
- 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客观性、科学性和多元化评价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e640a5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c.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必背的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阶段、现代化阶段。
3、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二、教育法律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年限和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内容。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教学的概念与类型: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自学。
3、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1、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个性化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德育的概念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原则。
3、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五、班级管理基础知识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例会、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
3、班级管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
六、教育科研方法基础知识1、教育科研的概念与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
2、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评价。
3、教育科研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单选、辨析)一、教育的涵义1、意义: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上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在各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4、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着三个基本要素即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务现象的根本特侦,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特点是: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活动中,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在于,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和上层建筑中其他意识形态发送密切关联,主要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于政治经济水平时,教育对其实阻碍作用;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水平时,教育对其是催生作用)。
四、教育起源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1)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是有人格化的神创造的,非科学的。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桑代克(美国)、沛西•能(英国),教育起源于动物界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错误混淆了动物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错误在吧教育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苏联),教育起源于劳动2、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与社会劳动相结合。
2)古代社会的教育①奴隶社会教育中国:4000多年前,夏代,“庠”“序”“校”等施教机构,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骑、射、御、书、数),西周出现“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的现象;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雅典教育(使其弟子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成为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主要表现为宗教教育;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②封建社会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宋代以后(国学、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作为教育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清代末年(1905,废科举兴学堂);西方:教会学校(培养教士和僧侣,学习“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学校(皇室之外的贵族子弟,学习“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③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a.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社会作为统治阶级工具;b.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节;c.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还具有等级性;d.古代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
3)近现代教育①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回鹘其统治及利益服务;②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为维护劳动人民自身的利益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起点机会均等、教育过程资源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单选)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责任1、定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2、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2)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传承思想遗产;4)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二、教育学的发展1.萌芽阶段1)《学记》,乐正克,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2)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论语》,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3)墨翟,主张“兼爱”和“非攻”4)《老子》,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本性。
5)苏格拉底,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方法又称为“产婆术”6)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7)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分阶段教育;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有成《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模仿-理论-练习”2.创立阶段1)培根,英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了;2)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称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3)卢梭,法国思想家,《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4)康德,德国,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6)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治理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7)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强调教师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论,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关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育永远具有教学性。
8)杜威,美国教育学家,《民主主义与教育》,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新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学),“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学中做”,学校技术社会;9)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是从杜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
3.发展阶段1)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形成与发展①克鲁普斯卡娅,《过敏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②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③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来杰出贡献。
④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义学著作。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①赞可夫,苏联,《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其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而原则。
②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与创造力。
③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原理。
④苏霍姆林斯基,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⑤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感情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照作用对象划分)①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②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
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照性质划分)①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②负向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按照形式划分)①显性功能: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有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②隐形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①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②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③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④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2)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的作用①教育使是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②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③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⑤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舒尔茨体术人力资本理论,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④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是由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但是教育政治经济制度也有积极的反作用。
五、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3)学校文化①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②校园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1)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身体的发展)和心理发展(精神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
2)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
3)人的发展规律①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个体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