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讨

作者:王毓章刘转利孙莉峰任宛莉

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11期

摘;要:实施“课程思政”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并且提出了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教师要找准切入点,确定教学目标后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教育;化学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具体到高职院校来说,单纯靠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把“课程”和“思政”结合起来。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培养出了大批高技能人才。目前,高职院校有很多专业开设了化学课,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如何使高职化学教学实现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并且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需要进行积极探索。

一、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形成协同效应。

高职院校有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化学课,一般是安排在一年级。高职一年级学生因为年龄较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时机。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团队精神以及环保意识,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辩证唯物论、爱国主义教育等,充分发挥化学课的育人功能。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力量。教师的育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第一,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言传身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这就要求教师起到表率作用,以自身高尚的品德来带动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

第二,教师应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知识。

第三,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要改变过去只注重“授业、解惑”而忽视“传道”的做法,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讲授课本知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关注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高职化学课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有很多内容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包括辩证唯物论、爱国主义精神、环保意识、团队精神、工匠精神等,把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

(一)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其中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在化学课上经常会提到对立统一规律。例如酸与碱的对立,氧化与还原的对立,沉淀与溶解的对立等。在有机化学中,加氧或去氢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加氢或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醇类化合物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可以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醇类化合物。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事物的变化存在量变和质变这两种形式,量变表现为事物及其特性在数量上的变化,而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例如从元素周期表里面,能够充分体现出质量互变规律。以碳族元素碳、硅、锗、锡、铅为例,随着核电荷数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碳、硅是非金属元素,锗、锡、铅是金属元素。其中硅和锗既表现出某些非金属性质,又表现出某些金属性质。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过了几个阶段,从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到波尔原子模型,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比较科学的原子模型。还有很多例子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在不断否定的基础上逐渐完善的。

(二)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对国家振兴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化学课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讲到酮类化合物的时候,教师向学生讲述化学家黄鸣龙的故事。1945年黄鸣龙在美国从事凯西纳—华尔夫还原法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国际上称之为黄鸣龙还原反应。1952年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国内从事科研工作,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例如讲到原子结构的时候,教师向学生讲述化学家张青莲对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重新测定,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定为国际新标准。教师通过讲述类似的例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学好化学课及其它课程。

(三)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和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国内外一些具体案例来讲述环境污染的危害,例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双苯厂发生爆炸导致硝基苯泄漏事故、2012年1月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导致居民生活用水受到嚴重影响、2017年5月河北沧州氯气泄漏事故导致多人中毒等案例。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经常对学生讲述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实验室产生的“三废”要做到无害化处理,甚至实现废物再利用。产生废气的实验要在通风橱内完成,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用废气吸收装置,把废气吸收浓缩后再处理。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不能随意向下水道倾倒,要根据其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不能混合贮存。固体废弃物不能随手乱丢,要统一收集、统一处理。

(四)团队精神

在化学课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原电池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学习。小组成员在内部进行分工,有的学生组装原电池,有的学生画示意图,有的学生写反应式,任务完成后再进行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承担任务、相互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化学实验的内容比较复杂,所用到的仪器试剂比较多。因此在化学实验课上,通常是分成小组来完成实验。小组成员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内容,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五)工匠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