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分析而推断出来的。
一般分为定位和定性诊断两方面。
由于神经系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当损伤时即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是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推断其病灶部位的一种诊断过程。
定性诊断乃系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和原因,即对疾病作出病理、病因诊断的过程。
因为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密切联系,且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考虑定性诊断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演变过程,参照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常见病因有:感染、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代谢障碍、肿瘤、变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不可截然分开,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在确定病变部位的同时也可推断出病变的性质,如内囊附近病损,多由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性血管疾病所致。
因而在不少情况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是相互参考同时进行的。
常见病症的定位诊断一、颅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一)视神经损害的定位:视神经通路自视网膜、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觉皮质,径路很长,易于受损,但由于行走各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不同,损害后的视野改变也各异,故由此可判断视路损害的部位。
1.视神经损害:病侧眼视力减退或全盲伴直接光反应消失,但间接光反应存在,眼底可见视乳头萎缩。
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炎,脱髓鞘性病变以及外伤、肿瘤压迫等。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中央损害时,视神经双鼻侧纤维受损,产生双颞侧偏盲,多见于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瘤。
如病变扩及视交叉外侧累及病侧的颞侧纤维时,则患侧眼全盲,对侧眼颞侧偏盲。
见于鞍区肿瘤、视交叉蛛网膜炎等。
3.视束损害:病灶同侧视神经颞侧纤维和对侧视神经鼻侧纤维受损,产生病侧眼鼻侧偏盲,对侧眼颞侧偏盲,即对侧同向偏盲,伴有“偏盲性瞳孔强直”(光束自偏盲侧照射瞳孔,不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自另侧照射时则有对光反射)。
神经系统检查和定位诊断
复合(皮层分析)皮定位、图形、实体、
两点、重量
感觉系统解剖生理
感觉传导路 特点 1、交叉(二级)
对侧支配
2、神经元
三级
痛、温觉传导路:
皮痛温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后角细 胞→白质前联合→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触觉)
→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深感觉传导路:
头
左
半
躯 干
半
球
蚓部
球
右下肢
左下肢
小脑纤维:同侧支配 小脑功能: 1.协调动作
2.平衡功能 3.肌张力调节 定位:1.蚓部病损=躯干平衡障碍 2. 半球病损=同侧协同动作障碍。 3.弥散全小脑=平衡障碍
+共济失调(炎症)
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深感觉缺失引起,多累
及下肢。
小脑性共济失调:共济失调和肌张力减低,
构音障碍
真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 小脑病变 肌肉病变
假性球麻痹
真性球麻痹
–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 双侧皮质延髓束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延髓或双9、10、12
– 无舌肌萎缩纤颤 – 伴有强哭强笑 – 咽反射亢进 – 下颌反射亢进
– 吸允反射、掌颏 反射存在
–舌肌萎缩纤颤 –无强哭强笑 –咽反射消失 –下颌反射存在 –吸允掌颏反射消失
3. 阅读中枢病变: 顶叶角回
病变:失读症 看字认识,读不出, 无视觉X
4. 书写中枢病变 额中回后部
失写症
5. 命名性失语——能讲述物体的 用途,不能称呼物体的名称
言语障碍的定位诊断
失语: 运动性失语——优势半球额下回后方及岛盖区病
变
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 命名性失语——优势半球角回病变 失读——优势半球角回的病变 失写——优势半球运动前区的病变、额中回后部 失算——优势半球顶叶的病变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2.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显示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神经系统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神经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定位诊断学》课件
帕金森病
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运 动功能障碍和肌肉僵硬。
神经定位诊断学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精确定位
新的影像技术和神经导航系统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神经系统的病变。
2
个性化治疗
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开发《神经定位诊断学》PPT 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的解 剖和功能、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见疾病和病症,以及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神经定位诊断学是一门关于神经系统疾病和病症的诊断方法,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 用。
神经系统
控制着身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 过程,如运动、思考和感觉。
连接大脑和身体各个部分,负责传递
神经信号和控制运动。
3
周围神经
将大脑和脊髓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 部分,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
在神经定位诊断中使用的检查方法
神经定位诊断学使用多种检查方法来评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准确定位和诊断患者的疾病。
1 神经影像学
2 神经生理学测试
3 脑电图
包括MRI、CT和PET等, 用于获取神经系统的结 构和代谢信息。
结合神经定位诊断和康复技术,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通过测量神经信号的传 导速度和反应特性,评 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记录脑部电活动的变化, 判断神经系统的活跃程 度和异常现象。
常见的神经定位诊断学疾病和病症
神经定位诊断学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症。
中风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病史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明确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逆向推断 查体及辅助检查 定位:同一症状在不同部位受损
的不同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 的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刺激性症状:
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 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 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
刺激性症状:
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
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
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 经刺激性病变;
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 另一分支;
单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后根损害
后角损害
前联合型
双侧对 称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传导束型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伤
延 髓 外 身型
皮
层
感
觉
单肢型
区
病
变
癔 病 性 感
觉 障 碍
周围神经
1、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减退。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T4~5
薄束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神经定位诊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了解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并学会运用临床体征进行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
实验时间:2023年11月X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材料:人体神经解剖模型、神经学检查工具、解剖图谱、实验指导书实验方法: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学习:- 通过解剖图谱和神经解剖模型,详细学习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的结构,包括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学习神经损伤的基本原理,包括脊髓、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的损伤特点。
- 学习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并记录实验对象的各种临床体征,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反射改变等。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体征,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4. 实验操作:- 使用神经学检查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并与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步骤: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观察:- 观察大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分布。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阅读实验指导书,学习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实验对象的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体征,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4. 实验操作:- 使用神经学检查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并与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观察:- 成功识别大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分布。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掌握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到实验对象存在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反射改变等临床体征。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成功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4.中毒性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是由各种有害物质引起的神经系统损 害的疾病,可急性起病(急性中毒)或慢性起病(慢性中毒)。根据 接触史和现场环境调查,可确定哪种物质中毒。常见的神经系统中毒 有:工业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生物 毒素中毒、CO中毒、乙醇中毒等。
4.脑干病变 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组成。脑干内有第Ⅲ~Ⅻ 对脑神经核、下行的锥体束和上行的感觉传导纤维通过。
①、脑干病变的确定:脑干病变的典型特征是交叉性瘫痪,即同侧的 周围性脑神经瘫痪、对侧的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②、脑干病变水平的确定:脑干受累的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 的平面来判断的。
一、定位诊断 ⑴
定位诊断要求明确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包括:
①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 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明确其具体位置与侧别(左、右 侧或腹、背侧)或肢体的远、近端。
②病变的数量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或选择性)。定位 力求精确,这不仅为定性诊断打下基础,也为辅助检查提供依据,更 为治疗提供方向。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发 症状常提示病变的首发部位,通常也是病变的主要部位,且有助于说 明病变的性质。病变演变过程常有助于分析病变扩展的方式和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变性质有以下几种:
1.感染性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于病后数日 至数周达高峰,常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的表现。血象和脑脊液检查有炎 症性改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微生物学、血清学、寄生虫学检查,常 可查出病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 脑囊虫病、脑肺吸虫病、脑血吸虫病等。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题目: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内容摘要: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的部位。
定性系统是为了确定疾病的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定位诊断: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辨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和周围神经),还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是否为其他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脊髓前脚细胞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是: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是否存在③腱反射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的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的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的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的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的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的问题: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的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的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的发现确切的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从病因学上分类1、血管性疾病: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的考虑动-静脉畸形。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 对侧眼球运动障碍 • 脑干临近结构损害 • 分离性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间型眼肌麻痹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症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上型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2024/8/1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
• 定位诊断
症状、体征 + 解剖
• 定性诊断 病史 +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或 病因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 1. 首先 , 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中枢、周围) • 2. 其次 , 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性、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 1.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 应的病灶
• 2. 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 • 3.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 所在 • 4.无症状体征的病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思考题
1.根据病变部位,躯体感觉障碍可分为那些类型 ?
2.失语症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何为核间性眼肌麻痹?可分为那些类型? 4.周围性面瘫不同部位面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 5.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如何鉴别? 6.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7.试述单眼与双眼视力障碍常见于那些疾病?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
• 旧新纹状体或/和丘脑底核病变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肌强直(rigidity) 运动不能(akinesi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5
10
一、周围神经病变:共有症状
刺激症状
运动:
肌纤颤、肌痉挛
感觉: 主观:痛、麻
客观:过敏
反射: 早期正常
植物神经: 苍白、发凉、多汗
2021/3/15
毁坏症状
瘫痪 主观:木 客观:减退或消失 大部分减弱或消失 潮红、发绀、少汗
11
1、脊神经根:
脊神经前根: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张力低、
运动神经元位于脑神
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
及其组成的运动神经
锥体束:
皮质脑干束以双侧支
配为主(面神经下核
和舌下神经除外)
皮质脊髓束以对侧为
2021/3/15
7
主
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结构特点
1、(由感受器→大脑皮质) 由三个(级)神经元构成
2、第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 全部或部分交叉至对侧
2021/3/15
的
20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后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病:
①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前角 ②原发性侧索硬化---皮质脊髓束 ③肌萎缩侧索硬化---前角和皮质脊髓束 脊髓空洞症:后角或前白联合 遗传性共济失调:
2021/3/15
19
脊髓特殊损害综合征
1、脊前动脉综合征 多为T4平面的损害, 以前2/3为主,后束保留。
1.病变同侧平面以下:①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②深感觉丧失 ③同节段下运动神经元瘫 及血管运动障碍
2.病变对侧平面以下:浅感觉消失 3.不出现大小便障碍。
2021/3/15
17
脊髓休克:如急性脊髓炎、脊椎外伤等急性病变 时出现类似大脑休克(脊髓无反应), 一般3~6
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2~ 3周后渐出现痉挛性瘫痪。
腱反射低、肌肉萎缩、病理
征阴性
脊神经后根:
2、后根神经节:带状疱疹
3、神经干:腕下垂(桡神经)爪形手(尺神经)
祝福手(正中神经)猿手(正中和尺神经)
4、神经末梢:肌肉萎缩、套式感觉减退
2021/3/15
12
a)腕下垂(桡神经)
b)爪形手(尺神经)
c)祝福手(正中神经)
d)猿手(正中和尺神 经)
2021/3/15
28
球麻痹
共有症状: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言语含混 真性球麻痹:双侧9~12颅神经或其核 假性球麻痹:双侧脑桥或其以上皮质脑干束 鉴别:1.咽反射 2.舌肌萎缩与震颤 3.病
假定位体征:双Hoffmann征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定位不确定性:脊髓病 变
合并的某些异常不具备定位意义:先天性 眼球震颤
辅助检查的重要性:无临床症状、体征的 病变
2021/3/15
5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2021/3/15
6
上运动神经元为中央
前回与旁中央小叶前
部的锥体细胞及其纤
维组成的锥体束;下
外侧综合症)
疑核——同侧软腭及声带麻痹 前庭神经核——眩晕 脊髓小脑束——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交感神经降束——同侧Horner征 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颜面痛温觉丧失 脊髓丘脑束——对侧肢体痛温觉丧失
2021/3/15
26
2021/3/15
27
延髓背外侧综 合症(小脑后 下动脉综合症)
2021/3/15
8
3、第3级神经元 的胞体位于间 脑(背侧丘脑 或后丘脑)
4、第3级神经元 发出的纤维行 经内囊后肢
5、投射到对侧大 脑皮质感觉区(中央后回)
2021/3/15
9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瘫痪范围广 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病理征阳性 废用肌萎缩 电变性阴性
瘫痪多局限 肌张力降低 腱反射迟钝 病理征阴性 肌萎缩显著 电变性反应
2、脊后动脉综合征 一侧或双侧脊髓后1/3损害, 少见。
2021/3/15
20
2021/3/15
后索
后根 皮质脊髓束
C TL S 脊髓丘脑束
前白联合
前根
21
脊髓病纵向定位诊断:
1.纵定位:①运动方面: 上肢
高颈段 上运动神经元体征 颈膨大 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胸段 腰膨大
下肢 上 上 上 下
2021/3/15
13
二、脊髓病变
根据不同部位病变,可有不同症状及体征:
a. 皮质脊髓束:
b.脊髓丘脑束:
c.后索:
d.侧角:
e.前角:
f.后角:
g.前根:
h.后根:
2021/3/15
14
2021/3/15
后索
后根 皮质脊髓束
C TL S 脊髓丘脑束
前白联合
前根
15
*完全横贯的临床表现:
1.运动:损害平面以下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肢 体张力高、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 无肌萎缩、肌力↓
22
②感觉方面:
1)早期根性痛和感觉过敏部位 2)感觉障碍平面(痛觉减退平面) 3)脊柱压痛、叩击痛平面
2021/3/15
23
2.横定位:
根性痛 痛觉障碍 病变部位肌痛 运动障碍 锥体束征出现 膀胱有障碍 CSF蛋白
髓外 多见 下→上
有 下肢→上肢
早而重 晚而轻 增高
髓内 少见 上→下
无 上→下 晚而轻 早而重 多正常
2021/3/15
24
三、脑干病变
交叉性麻痹(或感觉障碍):
病灶:一侧脑神经核、或其传入传出纤维受到
破坏,同时伴随附近的锥体束或感觉
纤维的长束损害。
表现: 病灶同侧脑神经的周围性麻痹或感觉缺
失,病灶对侧的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或
感觉障碍。
2021/3/15
25
Wallenberg综合征 (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延髓背
神经系统定位 诊断
上运动神经元为中央
前回与旁中央小叶前
部的锥体细胞及其纤
维组成的锥体束;下
运动神经元位于脑神
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
及其组成的运动神经
锥体束:
皮质脑干束以双侧支
配为主(面神经下核
和舌下神经除外)
皮质脊髓束以对侧为
2021/3/15
2
主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准则
1、明确病变水平:肌肉、周围神经(末梢、 干、神经丛、根)、中枢神经(脊髓、脑 干、小脑、大脑)
2.感觉: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及躯干深浅感觉均 减退或丧失。
3.反射:浅反射↓或消失,深反射活跃,病 理反射阳性。
4.植物神经障碍:尿潴留或失禁,大便秘结、 多汗或无汗。 睫状中枢----同侧Horner征。
2021/3/15
16
* 脊 髓 半 横 贯 损 害 表 现 ( Brown—Sequard 综 合 症):
2、病变的空间分布: 局灶性:某一局限部位 多灶性:两个或以上部位 弥漫性:双侧对称,弥散受累 系统性:选择性累及某一功能系统
2021/3/15
3
3、一元论: 4、高度重视首发症状:
根痛——髓外病变 小脑出血——剧烈头痛+眩晕 SAH——劈裂样头痛+颈项强直
2021/3/15
4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