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阅读答案
200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
200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资料荟萃2009-06-09 2207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赝品/摇曳概况/愤慨咽喉/哽咽B. 溯源/夙愿憧憬/瞳孔大厦/厦门C. 斟酌/甄别荟萃/猝然模样/楷模D. 商榷/证券燥热/烦躁降临/降伏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觉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欠产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 莘莘学子 B 运筹帷幄 C. 首当其冲 D. 栋梁之材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B. 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C. 近年来,在秀丽的南奥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州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D. 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信用水果应该洗净削波较为安全。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指的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忠,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忠,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2008-2012广东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及翻译
【2008年广东卷】【重点词句】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到)访四世(四代)。
吴平(被平定),因(于是)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沉着坚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拿得起放得下(能够果断的割舍)),周(接济,救济)穷振乏,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举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访察孝廉,除(被任命)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抓捕)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惩罚他)。
寻(不久)以(之)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暗中勾结),访收斩之。
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溃败),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
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抵御)之,桔槔不得为(成为)害(祸害)。
访复以舟师(用船运送军队)造(前往)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
访步(步行)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
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争着)拾之,弘因(趁机)阵乱突围而出。
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迎头痛击),又破之,奔于临贺。
帝又进(晋升)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
王敦患(担忧)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发动叛乱)。
访威风既著(显著(远播)),远近悦服(高兴的降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
性谦虚,未尝论功伐。
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少)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挑选)卒/ 欲宣力中原/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善于抚纳(安抚招纳)士众/ 皆为致死/ 闻敦有不臣之心(有叛乱的心思)/ 访恒切齿/ 敦虽怀逆谋/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参考译文】周访,字士达,祖先本为汝南安城人,汉代末年为躲避战乱而迁居江南,到周访已是第四代。
广东A卷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赝品/摇曳 概况/愤慨 咽喉/哽咽 . 摇 愤 哽 • B.溯源/夙愿 憧憬/瞳孔 大厦/厦门 . 夙 瞳 厦 • C.斟酌/甄别 荟萃/猝然 模样/楷模 C.斟酌/甄别 /猝 /楷 • D.商榷/证券 燥热 烦躁 降临/降伏 燥热/烦躁 . 证 降
•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根据语境, •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 。 。如杜甫《月夜》 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 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 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 。 _________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 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示现 。 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 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 至于悬想的示现, 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 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 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 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 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 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 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 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 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 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 . . D.③④⑤①② .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训练
浙江树人中学201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训练【总12】※翻译方法1.对译。
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
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够发现千里马。
句中的“世”可译为“世上”。
2.替换。
把古代词换成构词成分完全不同的现代词。
例如上例中的“有”,可译为“发现”。
至于有些意思含蓄深奥的句子,虽然把其中的古代词换成了现代词,但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就只好意译了。
例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句中的“为刎颈之交”,若直译为“成为割脖子的朋友”,那会使人感动莫名其妙,因此必须意译为“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等才能表达清楚。
3.保留。
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人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职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等)可保留不译。
例如前边例子中的古今通用的词“有”“然后”、人物名“伯乐”“千里马”就不必译了。
4.删略。
对文言文中的某些语气词、连词和谦敬副词等,现代汉语中没有对等的词可以代替,删去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时,就可以删略。
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中的“者”“也”,等等。
5.补充。
即被译出文言文中没有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成分。
例如“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只有补出状语“才”、“能够”,句子的意思才完整。
6.调整。
即对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序,一般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过来。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句子是主谓倒装的,目的是强调谓语,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为:你不聪明,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翻译口诀: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
※模拟训练: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古今异义词【题文】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古今异义词的概念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5、词义强化或弱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古今在意义上没有多大变化的词常常不是检测的内容;在现代汉语里不再使用的词,如陛下黔首等,也常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还有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由于古今异义,因而最容易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产生对文意的曲解。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体。
二、古今异义词的分类1. 词义扩大指除了古代那个意义保留下来外,或古代是专指或特指,今义的范围却扩大了。
例如:(1)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孟子》)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古代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
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2.词义缩小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涵义或表达的范围缩小了。
如由泛指演变为专指等等。
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古义: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
今义:专指河北省、河南省。
(2)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古义:愚拙、凡庸;真情、挚意。
今义:仅指数量少,人或物不重要。
(3)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病梅馆记》)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古义:购买;悬赏今义:购买。
四川省眉山市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外东坡高2025届2022-202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文学类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
”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
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
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
我叫林姑娘去就来。
”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
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
”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
”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
”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
”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
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
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
”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
《列传-卷六十九》(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初,真宗不豫,寇准议皇太子总军国事,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曰:" 即日上体平,朝廷何以处此?"迪曰:"太子监国,非古制邪?"力争不已。于是 皇太子于资善堂听常事,他皆听旨。准既贬,谓浸擅权用事,至除吏不以闻。迪 愤然语同列曰:"迪起布衣至宰相,有以报国,死犹不恨,安能附权幸为自安计 邪!"自此不协。时议二府皆进秩兼东宫官,迪以为不可。谓又欲引林特为枢密 副使,而迁迪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故事,宰相无为左丞者。既而帝御长春殿, 内出制书置榻前,谓辅臣曰:"此卿等兼东宫官制书也。"迪进曰:"东宫官属不 当增置,臣不敢受此命。宰相丁谓罔上弄权,私林特、钱惟演而嫉寇准。特子杀 人,事寝不治,准无罪罢斥,惟演姻家使预政,曹利用、冯拯相为朋党。臣愿与 谓俱罢,付御史台劾正。"帝怒,留制不下,左迁迪户部侍郎。谓再对,传口诏 入中书复视事,出迪知郓州。
高考语文 虚词(很全面)
• 05年广东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 相同的一组是 A.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 B.不出,火且尽。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C.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答案:B 详解:A.都为介词,“和”、“与”之意。B.分别是副词, “将要”;连词,“就”。C.都是连词,“因为”。D.连
5.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 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 褒禅山记》)
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
·
山记》) 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 ⑩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指示代词,
·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 09年广东题 • 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 做的,不可让他前往) • 代词,代李迪 / 副词,表祈使,当,可。 • 10年北京题 • 清,其有道者欤 ? 执其道不废 • 副词,大概 / 代词,他的 • 10年浙江题 • 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 •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其远而无所至极也? • 副词,难道 / 连词,表选择关系 • 10年山东卷 • 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 • 代词,他 / 副词,大概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 为“又、而且”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③明智而爱人,宽厚而忠信,尊贤而重士。 (《过秦论》)
2011届福州市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市质检适应性训练(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D 。
5、断句和翻译。
(10分)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对象/是什么、做了什么【参考答案】⑴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原文】论曰: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贤相也。
四人风烈,往往相似。
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知白、衍劲正清约,皆能靳惜名器,裁抑侥倖,凛然有大臣之概焉。
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汉魏相,唐宋璟、杨绾,岂得专美哉!《宋史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第⑴句注意“向”、“殆”“过”等词的落实,第⑵句注意“许”、“然”“壮”等词的落实。
【参考答案】⑵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干预)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②(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②皇帝下诏不允许,但是非常赞赏他的志向。
[2009年广东卷·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起: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诛: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延缓【试题简析】A.重要信息:开奇之;知识积淀:邑人奇之(《伤仲永》)B.重要信息:起于寒微;知识积淀:豪杰并起(《隆中对》)C.重要信息:诛怀政;知识积淀: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D.重要信息:武事久弛;知识积淀: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书博鸡者事》)【参考答案】B(A.奇:以……为奇,认为奇特;C.诛:杀;D.弛:毁坏,废弛)[2009年广东卷·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①迪深厚有器具②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试题简析】①迪深厚有器具——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表现李迪“胆量非凡”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表现李迪“胆量非凡”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表现章献太后挟私迫害李迪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表现李迪对宋仁宗的心意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表现李迪“胆量非凡”【参考答案】选C。
文言文复习 理解并翻译句子
解析: (1)介词“于”是一个关键,它造成 了句子的倒装——状语后臵,翻译的时候应 调整语序,“寒于水”应翻译为“比水冷”。 (2)“于”字造成了状语后臵,翻译的时候要 调整为正常的语序。“见欺于王”应翻译为 “被大王欺骗”。(3)要细心发现省略了的虚 词。在古代汉语中,介宾结构中的虚词常出 现省略的情况,翻译时须要根据文意加以补 充。本题中“臵”后省略了介词“于”。
【参考译文】 孔子说:“自己本身富裕又 能使别人富裕的人,想穷是不可能的。 自己 高贵又能使别人高贵的人,想低贱是不可能 的。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 也是不可能的。”
典型例题三
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报 任安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做官的人 能不改变自己气节的,全国这么大,有几个 人呢? (2)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举杯饮酒却没有音 乐相伴。 (3)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
文言文翻译“六字译法”: 1.“对”,就是对译法,严格按照原文逐字 逐句地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要尽可能地把 原文的单音词,对应地翻译成以这个词为语素 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2.“换”,就是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 词句去替换原文的词句。运用替换法,可以是 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去替换那些不宜用对译法翻 译的文言词语。 3.“留”,就是保留法,保留原文某些不必 翻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国 号、年号等,可以保留不译。
2009年高考广东A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广东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赝品/摇曳概况/愤慨咽喉/哽咽B、溯源/夙愿憧憬/瞳孔大厦/厦门C、斟酌/甄别荟萃/猝然模样/楷模D、商榷/证券燥热/烦躁降临/降伏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创痛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的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莘莘学子B、运筹帷幄C、首当其冲D、栋梁之材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网虫”的人数激增。
B、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C、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州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年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
”,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像中的情景。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像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考点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中心语+之+定语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D.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语后面。 格式:中心语+数量定语 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④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 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 就问道:“莫不是吕徽之吧?”
“得非· · · · · · 乎”是常见的固定结构,可以翻译为“莫不是· · · · · · 吧”。类似 机构还有“得无· · · · · · 乎”,可翻译为“恐怕· · · · · · 吧”或者“是不是· · · · · · 呢
C.对话省。 (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从速。”
D.自称省。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 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 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 竭。
4〃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例如: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鸿门 宴》) 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总之,文言文特殊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的句式 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 于现代汉语的文言文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 的阅读和理解。
随堂练习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 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 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 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 词前作状语。
2009年高考广东语文试题详解(1)
2009年高考广东语文试题详解(1)资料荟萃2009-06-14 00562009年高考广东语文试题详解(1)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赝品/摇曳概况/愤慨咽喉/哽咽B.溯源/夙愿憧憬/瞳孔大厦/厦门C.斟酌/甄别荟萃/猝然模样/楷模D.商榷/证券燥热/烦躁降临/降伏【参考答案】A【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字音涉及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的读音。
作答字音字形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相同。
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音分辨。
【解析】A项yàn/yâ,gài/kǎi,yàn/yâ;B项sù,chōng/tóng,shà/xià;C 项zhēn,cuì/cù,mú/mó;D项quâ/quàn,zào,jiàng/xiáng。
⒉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莘莘学子B.运筹帷幄C.首当其冲D.栋梁之材【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首当其冲” “莘莘学子”就属于此类型。
“首当其冲”常被理解成“首先冲在前面的”;“莘莘学子” 常被理解成“辛苦的学子”。
【解析】A“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此处符合语境。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高考资源网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答案解析项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项诛:诛杀;项弛:松弛。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答案解析项代词,代李迪/表祈使,当,可。
2009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赝.品/摇曳.概.况/愤慨.咽.喉/哽咽.B.溯.源/夙.愿憧.憬/瞳.孔大厦./厦.门C.斟.酌/甄.别荟萃./猝.然模.样/楷模.D.商榷./证券.燥.热/烦躁.降.临/降.伏【参考答案】A【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字音涉及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的读音。
作答字音字形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相同。
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音分辨。
【解析】A项yàn/yâ,gài/kǎi,yàn/yâ;B项sù,chōng/tóng,shà/xià;C项zhēn,cuì/cù,mú/mó;D项quâ/quàn,zào,jiàng/xiáng。
⒉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高考资源网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答案B解析A项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项诛:诛杀;D项弛:松弛。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答案D解析A项代词,代李迪表祈使,当,可。
广东省佛山一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佛山一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均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水笔填写在答卷纸上,不能使用涂改液。
一、基础知识(共5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读音正确的是A.漂.泊(piāo)剽.窃(piāo)骠.勇善战(xiāo)镖.局(biāo)B.入殓.(jiǎn)眼睑.(jiǎn)横征暴敛.(liǎn)签.证(qiān)C.契.约(qì)修禊.(xì)提纲挈.领(qì)楔.子(xiē)D.狙.击(jū)趔趄.(qiâ)人为刀俎.(zǔ)龃.龉(jǔ)2、下列加点词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泥.沙/泥.古不化拾.级/拾.金不昧载.誉/载.歌载舞B.涤纶./羽扇纶.巾弱冠./冠.冕堂皇臭.气/乳臭.未干C.纤.维/纤.尘不染薄.饼/妄自菲薄.横.祸/横.生枝节D.屏.障/屏.气凝神臧否./否.极泰来艾.草/自怨自艾.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
但那些靠骇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
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
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沽名钓誉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
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A.骇人听闻B.方兴未艾C.沽名钓誉D.义不容辞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央电视台2013年春晚导演组,把多家地方电视台选送的歌手和节目加以重新组合润色,再进行选拔,这是开门办春晚的又一次创新。
B.受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影响,2013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均呈下滑态势,降到了自2013年经济复苏以来的最低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
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
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
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
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
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
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5分)
(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5分)
阅读答案:
10.C(3分)
11.A(3分)“最低一级是乡试”错误,应该是“院试”。
12.C(3分)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
13.(10分)(1)当时发生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辅助国家的支出费用。
(“蝗旱”名词动用、“济”、“发”各1分,句意2分)
(2)(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语”“预”“殆”各1分,句意2分)。